英国国旗的来历

英国国旗的来历
英国国旗的来历

英国国旗的来历

英国国旗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国旗,中文又俗称米字旗,英文俗称“联合杰克”(The Union Jack)[1]。然而,严格来说只有英国国旗在船上使用时才能被称为“Jack”(舰首旗)。

英国国旗的正确比例是 1:2,然而英国陆军在使用时通常会将其修改为 3:5 比例。

最早的米字旗于1606年4月12日英格兰詹姆士一世统一英格兰和苏格兰时诞生。它是由英格兰圣乔治的十字和苏格兰圣安德鲁的交叉合并而成。不过,这面旗帜的旗面不是今天的深蓝色而是浅蓝色。威尔士由于早期已经被英格兰爱德华一世征服并被认为是英格兰的一部分,因此并没有出现在当时的英国国旗上。

今天的米字旗诞生于1801年1月1日,当时爱尔兰岛与不列颠组成了联合王国。爱尔兰圣帕特里克的白地红色交叉型旗再度与米字旗合并,从而形成了今天的米字旗。

米字旗最早其实是王室的旗帜,即使到今天,英国也没有法律确认米字旗为英国的国旗,不过它在功能上与国旗已经没有差别。1908年英国议会宣布“米字旗应该被认为是英国的国旗”。1933年英国内政大臣则宣布“米字旗就是英国国旗”。

英国的很多殖民地与前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将米字旗放在国旗的左上角,以示与英国的关系。这些国家中包括了英属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美国夏威夷州。加拿大在1965年前使用的国旗上也有米字旗的图案。

另外需要留意,虽然乍看没有分别,英国国旗其实是有上下之分,靠近旗杆的两条红白双色米字斜条中的上部主要应为白色,红色靠近下部,不可倒挂。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摘要:英国是首创议会制的国家,其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因此,了解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分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英国议会制度作为民主制度的产物,不仅对英国意义非凡,也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采用和借鉴,在世界民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国议会制度;发展历程;影响 一、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 (一)英国议会制度的开端 自11世纪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13世纪,约翰王统治时期经常增加额外的捐税,对外战争接连失败,还干涉封建法庭的权力,使国王与贵族的关系日趋紧张,并与教皇发生了冲突,被教皇革除了教籍。分离倾向日益明显的强大贵族势力乘机联合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开始了反对国王的斗争。1215年,约翰王被迫接受了他们所拟的《大宪章》。大宪章保证贵族和骑士的领地继承权,由贵族和骑士组成王国的“大会议”,只有得到这个会议的同意,国王才能向封建主征收额外的税金。这就意味着在英国长期以来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因此它被称之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到了17世纪,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反封建的要求,对它赋予了新的解释,成为资产阶级法治的主要依据。 但约翰王并未实行这个宪章,并且准备对贵族进行新的战争。1258年,亨利因为干预意大利战争,不顾农业歉收和饥荒,要求贵族缴纳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激起了贵族的不满。贵族武装冲入王宫,亨利无奈,被迫于当年6月在牛津召开了贵族大会,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国王非经同意,不得做任何决定。 《牛津条例》是继《大宪章》之后又一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文献,首次提出政府主要大臣要对委员会而非国王负责以及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公开宣布王权处

欧美姓氏大全

转】外国人的姓氏大全 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如WilliamJaffersonClinton。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George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Bill Clinton。上述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现将英语民族的个人名、昵称和姓氏介绍如下: I.个人名字 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以后本人可以在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 英语个人名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 2.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作为教名。 3.教名的不同异体。 4.采用(小名)昵称。 5.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如倒序,合并。 6.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 英语民族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 John, David, Daniel, Michael,常见的 女子名为:Jane, Mary, Elizabeth, Ann, Sarah, Catherine. II.昵称 昵称包括爱称、略称和小名,是英语民族亲朋好友间常来表示亲切的称呼,是在教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通常有如下情况: 1.保留首音节。如Donald => Don, Timothy => Tim.如果本名以元音开头,则可派生出以'N'打头的昵称,如:Edward => Ned. 2. +ie或-y如:Don => Donnie, Tim => Timmy.

3.采用尾音节,如:Anthony => Tony, Beuben => Ben. 4.由一个教名派生出两个昵称,如:Andrew => Andy & Drew. 5.不规则派生法,如:William的一个昵称是Bill. III.姓氏 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英语姓氏的词源主要有: 1.直接借用教名,如Clinton. 2.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如后缀-s,-son,-ing;前缀 M'-,Mc-,Mac-, Fitz-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 3.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如St.-, De-, Du=, La-, Le-. 4.放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如Brook, Hill等。 5.放映身份或职业的,如:Carter, Smith. 6.放映个人特征的,如:Black, Longfellow. 7.借用动植物名的,如Bird, Rice. 8.由双姓合并而来,如Burne-Jones. 英语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常用的有: Smith,Miller,Johnson, Brown, Jones, Williams. IV.几点说明 1.较早产生的源于圣经,希腊罗马神话的教名通常不借用为姓氏。 2.英国人习惯上将教名和中间名全部缩写,如M.H.Thatcher;美国人则习惯于只缩写中间名,如Ronald W. Reagan。 3.在姓名之前有时还要有人际称谓,如职务军衔之类。Dr., Prof., Pres.可以用于姓氏前或姓名前;而Sir仅用于教名或姓名前。

各国国旗及含义

教孩子学习这些国家国旗的寓意 任淑一2015-02-05 11:23:23家庭教育父母课堂育儿漫谈阅读(3810)评论(2)分享到 各个国家的旗帜都很美丽,那么这些美丽旗帜都有什么意义呢?让我来带你学习一下吧!给孩子一起讲解,可以让孩子懂得更多哦!

美国国旗:50颗小星代表了美国的50个州,而13条宽带则象征着美国最早建国时的13个州。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则象征正义。 英国国旗: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

法国国旗:蓝、白、红三色分别为自由、平等、博爱。 俄国国旗:旗帜中的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的白雪茫茫,蓝色代表亚寒带,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三色的排列显示了俄罗斯幅员的辽阔。但另一方面,白色又是真理的象征,蓝色代表了纯洁与忠诚,红色则是美好和勇敢的标志。

乌克兰国旗:蓝色象征自由和主权;黄色象征国家的尊严与权威。蓝与黄色是乌克兰传统的代表色,象征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德国国旗:黑色象征人权受到压抑的悲惨境地;红色象征燃烧的火焰,激发人民憧憬自由的热情;金色象征真理的光辉,决不会被历史的泥沙掩埋。

奥地利国旗:旗面自上而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匈帝国时期,据说当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1786年约瑟夫国王二世把红白红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用带国徽的国旗。

英国议会的历史演变

英国议会的历史演变 摘要:英文议会Parliament一词,源于法文Parler(原意为谈话),它的拉丁文形式为Parliamentum(意为会谈) 。英国议会的开端一般认为始于1263年,英王亨利三世无视大宪章,以亲信取代具有否决权的15人会议。在国王与贵族的冲突中,S.de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反对派在内战中获胜。1265年在威斯特敏斯特宫召集会议,出席者有僧俗贵族和每个郡两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镇两名市民代表,史称“孟福尔议会”.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费召集议会,史称“模范议会”。“模范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议会的最终诞生。中世纪的议会在国王与贵族的冲突中不断增长其限制王权的重要作用,并在日后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和完善自身体制。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议会制的国家,其制度不仅对英国自身的民主政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民主政治体系,甚至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具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系统详细地介绍了英国议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其对美中两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 资本主义君主政治议会弹劾贵族 Abstract:The word “Parliament”in English came from the French word “Parler”(means conversation) and is written as “Parliamentum”(means discussion) in Latin .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parliament was started in 1263 when Henry Ⅲ, the king ,replaced the 15 person meeting which had the veto with his trusted followers , ignoring the great completely .In the clash between the king and the aristocracy , the aristocratic opposition faction led by Simon de Monfort , won the civil war finally . A meeting , was held in Westminster Abbey palace in 1265 ,with the attendants consisting of religion aristocrats , two knights from every county and two citizens from every big town . In 1295 , a Parliament “ Model Parliament ” was called by Edward Ⅰfor collecting war funds . During the Middle Ages , the Parliament w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restrain the power of the sovereign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king and the aristocracy . The Parliament system was first established in Britain . It is not only meaningful to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of Britain itself , but also to some western countries , such as the system of US . And it even ha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China . This thesis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origin of the British Parliament in history , and also talk briefly about its influence on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of both US and China . Key words: capitalism monarchy parliament impeach noble 1. 引言 英国议会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鼻祖,它起源于中世纪,大约在13世纪中期,贵族在同英王亨利三世的斗争中获胜,成立议会,议会制度形成。13世纪末以后,议会经常召开,议员由贵族、市民和骑士组成,由于各个阶层的利益不同,常常不在一起开会,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下两院:上议院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又称贵族院;下议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又称平民院。国王是议会的召集人。即由英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共同构成英国的议会政体。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并最终发展成为近代史上的代议制议会。 那么,英国议会制度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呢?它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又是怎样的呢?以及议会对当今世界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将把全文分为五节来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2、3、4节将着重分析前两个问题,第5节具体阐述第三个问题。 2. 英国议会产生的历史背景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英国曾经有过较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和与之相伴随的封建君主制。可以说,议会就是在同封建君主不断地抗争,夺权的背景下产生的。 2.1 英国的贤人议会

英国文化研究的起源述略

2000年9月2000年 第5期 外国文学 Foreig n Literatures Sep.,2000 N o.5,2000英国文化研究的起源述略 赵国新 摘要:本文主要从论述英国文化研究的4部奠基之作入手,分别探讨了它们对英国文化研究发展的初期阶段,即“文化论”阶段的重要贡献。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在继承和批判英国文化批评传统的基础上,扩大了文化的定义,规定了文化分析的任务;《漫长的革命》具体提出了文化分析的手段;理查·霍加特的《读书识字的用途》为具有英国特色的阶级文化研究提供了范例; E.P.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发掘出底层民众的政治文化,它对工人阶级主体经验的重视和正视社会现实给予早期文化研究以重要启发。 关键词:文化研究;全部生活方式;情感结构;工人阶级文化;文化论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_5529(2000)05_0055_06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英国人文学科当中就一直存在着文化批评的传统,即雷蒙·威廉斯所揭示的“文化与社会”的传统。它的核心思想是,工业革命之前还存在的和谐、有机的文化受到了人为的工业文明的侵蚀,导致当代精神和文化的危机,摆脱危机的出路在于发现和扩大有机的社群(community)和文化价值。这种文化危机感绝非英国一家独有,只不过它并没有像面临相同困境的德国和法国那样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经典社会学,以解释现代社会中萌生的崩溃感,提出恢复社会和谐的对策;思想贫瘠的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土壤是养育不出强劲有力、气度恢宏、具有总体性特征的哲学和社会学传统的,于是,这项艰巨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诸如马修·阿诺德、塞缪尔·科尔律治、T.S.艾略特、F.R.利维斯等文学批评家的肩上。而没有清晰的学科界限、没有固定的方法论、以一切当代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英国文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些批评家所苦心经营的文化与社会传统的继续,只不过它是在战后新的社会背景下探讨新出现的文化现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认真的、批判的学术工作中,既没有绝对的开端,也很少有不间断的连续性。”①英国文化研究没有确定的开始日期,但是,诸多论述文化研究的著述一般都认为它成形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1958)、《漫长的革命》(1961)、理查·霍加特的《读书识字的用途》(1958)和E.P.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963)的出版为标志。它直接脱胎于艾略特和利维斯的文化观念和文学批评,就其早期实践而言,它既是对他们的保守的文化观念的反拨,又是对他们宣扬的细读式文学分析方法的秉承。 ①Stuart Hall,“Cultu ral Studies:Tw o Paradigms”,见Jessica M unns&Cita Raj an(eds.),A Cu ltural Studies Reader:History,Theory,Practice(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1995).

中国国旗的由来

中国国旗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为五星红旗,长方形,红色象征革命。 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全体四个阶级对党的向心之意,受党的全面的领导。 1、小朋友,你们上街是不是会看到很多人?他们的脸是不是一样呢?对,不一样,小朋友自己的脸和别人也不一样。 小朋友,你们看电视的时候有没有看过外国人呢?他们是不是和我们不一样。哪什么是外国呢?世界上有多多的国家,它们的名字都不一样,有叫美国的,有叫法国的,有叫英国的,有叫日本的,我们自己的国家叫什么?对,叫中国。 那么,有这么多的国家,我们小朋友怎么来认识呢?这就要认一认这些国家的国旗,国旗就像它们的脸一样,请小朋友们看: 我们国家的国旗大家有没有见过?对,小朋友每星期一来上幼儿园时进行的升旗仪式所升的旗就是我们中国的国旗。 2、国旗是什么形状?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是长方形。 3、红旗上有几颗星星?有一颗大星星,有四颗小星星。 大星星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小星星就像我们小朋友自己。大星星带着小星星,就像爸爸妈妈带着我们自己,这样有大坏蛋来我们才不会害怕,对不对?有了爸爸妈妈的保护,我们才能做游戏,才能唱歌跳舞,对不对? 所以,我们小朋友在一起能不能打架?我们不能打架,如果大坏蛋来,我们小朋友要团结起来。 4、红旗为什么是红的呢? 小朋友的手指破了会不会流血?血是什么颜色呢?对,是红色的。那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呢? 很久以前很久以前,有一些大坏蛋来欺负我们,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保护我们就和大坏蛋打了起来,爸爸妈妈还流了很多血,流出来的血就染红了国旗,所以国旗就变成了红色的。因此,我们国家的国旗也叫五星红旗。 小朋友们,爸爸妈妈他们流血了痛不痛?对,很痛,所以我们是不是要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现在我们小朋友每星期一来就要升国旗,便是要告诉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很爱她。所以,我们不仅要爱国旗,同时也要爱爸爸妈妈。 平时生活怎么做呢?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上课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导;主动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做事。

西方姓氏大全

英国人名大全 英语姓名 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如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George 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Bill Clinton。上述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现将英语民族的个人名、昵称和姓氏介绍如下:I. 个人名 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以后本人可以在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 英语个人名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 2. 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作为教名。 3. 教名的不同异体。 4. 采用(小名)昵称。 5. 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如倒序,合并。 6. 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 英语民族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 John, David, Daniel, Michael, 常见的 女子名为:Jane, Mary, Elizabeth, Ann, Sarah, Catherine.

II. 昵称 昵称包括爱称、略称和小名,是英语民族亲朋好友间常来表示亲切的称呼,是在教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通常有如下情况: 1. 保留首音节。如Donald => Don, Timothy => Tim. 如果本名以元音开头, 则可派生出以'N'打头的昵称,如:Edward => Ned. 2. +ie 或-y 如:Don => Donnie, Tim => Timmy. 3. 采用尾音节,如:Anthony => Tony, Beuben => Ben. 4. 由一个教名派生出两个昵称,如:Andrew => Andy & Drew. 5. 不规则派生法,如:William 的一个昵称是Bill. III. 姓氏 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英语姓氏的词源主要有: 1. 直接借用教名,如Clinton. 2. 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如后缀-s, -son, -ing;前缀M'-, Mc-, Mac-, Fitz- 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 3. 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如St.-, De-, Du=, La-, Le-. 4. 放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如Brook, Hill等。 5. 放映身份或职业的,如:Carter, Smith. 6. 放映个人特征的,如:Black, Longfellow. 7. 借用动植物名的,如Bird, Rice.

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与演进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与演进-权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 英国是西方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确立议会制度的国家,议会制度对英国乃至西方政治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 英国议会由上院(贵族院)、下院(贫民院)和国王共同组成,行使国家的最高立法权。上院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教会大主教和主教组成,共669名议员,没有任期限制。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共659名议员,任期5年。国王虽然被看成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和“国家的化身”,但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却处于“临朝而不理政”的地位,仅具有国家的象征意义。议会主权是英国宪法的特点,议会曾经拥有几乎是无限的立法权,法国人瑞洛姆曾有一句名言来说明英国议会的万能:“在法律上它什么都可以做,除了把女人变成男人外。” 一、议会的萌芽与产生 宪政史学家罗·巴特认为:英国“议会根源的最深处藏于盎格鲁——萨克逊人进入英格兰之初即有的协商习惯”。盎格鲁——萨克逊部落的原始民主制对国王的权力有一定的约束:国王处理大事须先征得民众的意见和同意,国王必须服从习俗。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萨克逊人乘乱入侵不列颠,随之产生了由少数有影响的权贵要人组成的“贤人会议”,由于参加会议的成员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社会贤哲,故称为“贤人会议”。“贤人会议”有五大职能:一是选举、废黜国王;二是审判大案;三是表达民情;四是协商国务;五是协商立法。据历史学家考证,整个盎格鲁——萨克逊时期,国王在做任何决定前都要征得贤人会议的同意,没有一位国王是在未先征得贤人会议的意见和同意时就独自决断一件大事的。

的英语姓氏的来源和含义

常见英语姓氏的来源和含义 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传说英语姓名的形成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区别两个名字相同的人。姓氏在西欧的出现只能追溯到十四世纪初,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 中国有百家姓,其实何止百家,可谓成千上万。英语姓氏也是多得惊人,牛津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姓氏词典》(由Patrick Hanks和?Flavia Hodges编辑)收录英国和爱尔兰两国常见的姓氏多达一万五千个。但大多数的姓氏都让人觉得非常陌生,使用的人不多,主要的姓氏也只有几十个。中国的三大姓是李、王、张,而英语三大姓氏则是Smith, Jones, Williams(史密斯、琼斯、威廉姆斯)。? 我们知道,中国人的姓氏的来源很复杂,但大部分和和生活有联系,有的以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如姓马、牛、龙、柳、梅、李、叶、谷、麦、江、金、石、等等;?有的以职业为姓,如巫、屠、卜等。英语姓氏也复杂多样。在中世纪的后期,英国人口开始增长,人口流动也在增加,这导致底层社会中英国人的名字不够用了。以前,一个英国农民叫约翰(John)、汤姆(Tom)、约伯(Job)就可以了,现在不行了,人多了有重名,必须发明新的名字了。 最早的办法是在名字后面附加son,表示是某人的儿子,比如约翰逊(Johnson),汤姆逊(Thomson),约伯逊(Jobson)。后来发现这个办法太单调太土气,于是又想出了许多别的方法。但归根到底,姓氏都源于生活或源于神话传说。大致可以分四类,即:以基督教教义或神话传说中的神为姓,以职业为姓、是以居住地为姓,以绰号为姓。 (一)以基督教教义或神话传说中的神为姓 1、Abraham亚伯拉翰? 原为希伯来文,意为"民族之父"。后来,它演变成"万物之父"的意思。大多数人将Abraham形容为高大壮硕留着胡子的领袖,诚实,庄严,聪明,像亚伯拉翰林肯总统一样 2、Alexander亚历山大?人们认为ALEX是身强体健有着希腊血统的男子,聪明,和善,令人喜爱。《新概念英语》主编名叫L.G. Alexander 3、Catherine凯瑟琳;纯洁? 4、Charles查尔斯;大丈夫 5、Diana黛安娜;月亮女神? 6、Elizabeth伊丽莎白;神的誓言? 7、Edward?爱德华;财富守护者? 8、Edwin爱德文;富有的朋友 (二)以职业为姓 以职业为姓,就是说祖先做什么起后代就姓什么。由此可知,美国歌星Karen Carpenter的祖先肯定是个木匠(carpenter);那个会变魔术的英俊男孩Harry Potter祖上肯定是做陶罐的(potter);英国前首相Mrs. Thatcher的夫家祖上也不像现在这么阔,原来是个盖茅草屋的(thatcher)。此外,以职业为姓的还有Baker(面包师),Cook(厨师),Smith(铁匠),Shoemaker(鞋匠),Fisher(渔夫),Hunter(猎人)Sawyer(拉大锯的)Sheriff(县长)等。这一点也与中国的姓氏不谋而合,姓陶的读者祖上便是做陶罐的,姓巫的读者祖上就是专门装神弄鬼糊弄皇上的。不消说,姓司马、司寇的人的祖先都是做大官的。 (三)是以居住地为姓

第33集 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

第33集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 公元十五、十六世纪,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引发的社会、经济、思想大变革中,在欧洲人海外探险攫取了美洲、非洲、亚洲大量财富、使西欧积累了大量资本的条件下,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英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是今日英格兰乡村的一个私人牧场,它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田园诗式的牧歌式的诗意。而五百年前,就在这片牧场所在的国土上,却有一位善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在痛心疾首地诅咒着这样的私人牧场:你们的羊,平常多么驯良,所欲不多,而今天,据说已变为这样地贪婪和倔强,甚至吃人了,它们破坏了田地、住宅和城市,使之成为一片荒凉,这个人就是托马斯·莫尔。自从贪得无厌而残暴的人民公敌以一条篱笆圈围了几千亩地来消灭田界那个时候起,他们逐出了佃农、或者以欺骗恫吓的手段、或者以暴力压迫方法剥夺了他们的土地,连他们私有的财产也不得幸免,要不然,以欺凌来折磨他们,使他们不得不出售他们的财产。莫尔诅咒的这种“羊吃人”的现象在历史上叫做圈地运动,就是一部分人用暴力、欺诈、不平等协议、个人购买等方式将原来在公地制度下、属于集体耕种、集体放牧的叫做敞地的土地变成自己的私有土地,在上面办起了私人牧场,饲养成群的绵羊。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农业和经济现象?它与中世纪晚期欧洲资本主义的出现又有什么必然联系? 圈地运动在英国开始于十五世纪后期,结束于十九世纪初。英国的养羊业从十三世纪后期迅速发展,羊毛主要供出口。十五世纪呢绒出口大增、羊毛工业的大幅度发展成为刺激圈地的最直接因素。十五世纪七十年代,英国40个郡中有35个发生了圈地,可见波及之广。大规模的圈地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其影响延续了几个世纪。圈地运动迅速发展,将成千上万的农民驱赶出了他们自己的土地和家园,把他们变成一无所有的流浪者、乞讨者、雇佣劳动者。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使直接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 莫尔说:男人、女人、丈夫、妻子、孤儿、寡妇、父母抱着婴儿四处流浪,当他们在流浪中把有限的钱财用光后,那么,他们除了去盗窃而遭受应得的绞刑惩罚或者去挨户讨饭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可是,即使他们去流浪讨饭,他们也会马上被送进监牢里,因为他们游手好闲,可是谁也不愿意接受他们做工,虽然他们诚恳地请求。然而,对牧羊来说,即使是大规模的放牧所需的劳动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大牧场和羊毛业导致小羊毛生产者的消亡。 由有产者、富人把持的英国政府,用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来压制和剥削被剥夺者,以保障社会稳定和有产者的既得利益。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曾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批判。 1530年和1536年法令规定:对有劳动能力的游民一律逮捕鞭挞或系在马车后部鞭打至流血为止,再令其起誓劳动、遣送回乡;二次违抗法令者,则遭鞭打并要削去半只耳朵;第三次违法者处死。 1547年法令规定,凡流浪者在一个月之内找不到工作的,一旦有人告发就将其判为告发者的奴隶。主人有权用锁链和皮鞭强迫其劳动,此类奴隶逃亡14天以上,则被判为终身奴隶,并要在其额头上或者背上烙上S标志,这是英文“奴隶”(Slave)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主人有权出卖或者转让他,逃亡3次的奴隶要被处死。若一流浪者连续3天不干活,则[被遣送回乡,在胸前烙以V标志,这是英文“流浪人”(Vagran)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并以锁链系之服役。 1563年英国政府《关于各业工匠、工人、农业仆人和徒工的立法》规定,以上各色人等,根据本立法都必须强制去受雇于任何农民,从事农业劳动一年,凡仆役没有此项证明擅自离去者,即逮捕入狱或鞭笞。这一血腥立法被很多君主残酷地沿用着。据说仅英国国王享利八世统治时代,被处死的失地农民就有七万多人,而这个时候,英国的总人口也才400来万人。这是英国历史上耻辱的一页,它反映了资本在英国国内原始积累最丑恶的一面,它同英国及欧洲资本主义在国外的积累即资产阶级在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一样,是一场血雨腥风。 以剥夺自耕农生产资料为前提的圈地运动,为建立近代资本主义大农业、大牧业奠定了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赵文洪)“关于资本主义,有很多定义。我可以把它分成两类定义:一类是西方学者的,一类是中国学者的。西方学者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当成一种经济制度,它主要是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个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第二就是经济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个定义有点接近于关于市场经济的定义。而我们中国学者的定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就是把资本主义定义为一种生产方式,但是我们中国的学者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学说,把资本主义做这样的一个基本定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社会化的大机器生产,它的生产关系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这个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我们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种人剥削人的生产方式。” 所谓资本主义大农业、大牧业就是农业资本家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面向市场的大规模的企业化的农业、牧业经营。在这里,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同传统社会迥然不同的新型的阶级关系,即资本家同雇佣工人早期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十六世纪,英国已经出现了大批大的农场和牧场。 著名学者陶内认为,到十六世纪中叶,英国的大农场制已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在部分地区约有一半土地已转入农场主手中,约相当于佃农所占的全部土地。另外,著名学者斯金斯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记载。比如,1547年在南莱斯特郡的一个庄园,一千亩牧场被围成两片。1494年东莱斯特郡,有人围圈了400多英亩的牧场。 在十六世纪后半叶,某地有一牧场年租金竟达1400镑,其面积之大可想而知。马克思进一步阐述说,一方面使农业合理化,从而第一次使农业有可能按社会化的方式经营;另一方面,把土地所有权弄成荒谬的东西,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巨大功绩。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据估算,

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与演进 议会制度的起源

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与演进议会制度的起源 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与演进议会制度的起源 英国是西方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确立议会制度 的国家,议会制度对英国乃至西方政治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构建产 生了深远影响,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 英国议会由上院(贵族院)、下院(贫民院)和国王共同组成, 行使国家的最高立法权。上院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 族、上诉法院法官、教会大主教和主教组成,共669名议员,没 有任期限制。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共659名议员,任期5年。 国王虽然被看成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和“国家的化身”,但在 英国政治生活中却处于“临朝而不理政”的地位,仅具有国家的 象征意义。议会主权是英国宪法的特点,议会曾经拥有几乎是无 限的立法权,法国人瑞洛姆曾有一句名言来说明英国议会的万 能:“在法律上它什么都可以做,除了把女人变成男人外。” 一、议会的萌芽与产生 宪政史学家罗·巴特认为:英国“议会根源的最深处 藏于盎格鲁——萨克逊人进入英格兰之初即有的协商 习惯”。盎格鲁——萨克逊部落的原始民主制对国王 的权力有一定的约束:国王处理大事须先征得民众的意见和同 意,国王必须服从习俗。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萨克逊人乘乱入侵不列颠,随之产生了由少数有影响的权贵要人

组成的“贤人会议”,由于参加会议的成员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社会贤哲,故称为“贤人会议”。“贤人会议”有五大职能:一是选举、废黜国王;二是审判大案;三是表达民情;四是协商国务;五是协商立法。据历史学家考证,整个盎格鲁——萨克逊时期,国王在做任何决定前都要征得贤人会议的同意,没有一位国王是在未先征得贤人会议的意见和同意时就独自决断一件大事的。这种贤人会议反映了盎格鲁——萨克逊部落民主传统的顽强生命力。 1066年,诺曼王朝时期出现了新型的封君封臣关系,原先的“贤人会议”逐渐演变成为封臣的大集会,除了主教与修道院长外,其余都是威廉的封臣,故名“大议会”。此时的英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渗透原始民主传统的宪政观念,其特征体现在“国王未征求意见和得到同意不得行动”这条公认的准则,遇有重大事件,国王一定要召集民众大会议决。英国的议会正是在这一躯壳中孕育出来的。 1215年,为反抗国王过分的税收,英国贵族发动起义,迫使国王约翰签署了一份文件,这就是著名的《大宪章》。此后,英国的宪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258年,在牛津召开了被称为“国会”的议会,首次提出政府主要大臣要对委员会而非国王负责,以及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1265年1月到3月,西蒙挟持国王召开了由贵族和市民参加的等级会议,使社会地位比较低下、成分复杂的市民开始步入议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蒙会议”,

英美概况(英国篇2:英国的起源(公元前5000年-1066年)

英美概况(英国篇2:英国的起源(公元前5000年-1066年) I.Early Settlers (5000BC-55BC) 早期的居民(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55年) 1.The first known settlers of Britain were the Iberians. 人们所知的英国最早居民是伊比利来人。 2.At about 2000 BC the Beaker Folk arrived from the areas now know as Holland and Rhineland. 约公元前2000年,从现在的荷兰和莱茵兰地区来了宽口陶器人。 3.The Celts began to arrive Britain about 700 BC. 约公元前700年,克尔特人来到不列颠岛。 4.The Celts came to Britain in three main waves. 克尔特人来到不列颠有三次高潮。 The first wave were the Gaels-came about 600 BC. 第一次高潮是约公元前600年盖尔人的来临。 The second wave were the Brythons-came about 400 BC. 第二次高潮是约公元前400年布立吞(不列颠)人的抵达。 The third wave were the Belgae-came about 150 BC. 第三次是约公元前150年比利其人的到达。 II. Roman Britain (55BC-410AD) 罗马人统治时期的英国(公元前55年-410年) 1.British recorded history begins with the Roman invasion. In 55BC and 54BC, Julius Caesar, a Roman general, invaded Britain twice. In AD 43, the Emperor Claudius invaded Britain successfully. For nearly 400 years, Britain was under the Roman occupation, though it was never a total occupation. 有记录的英国历史开始于罗马人的入侵。公元前55年和54年,罗马将军朱略斯 •凯撒两次入侵英国,均未成功。直到公元43年,克劳锹才成功占领不列颠。将近四百年里,英国人处于罗马人的占领下,但这并非是完全的占领。 2. Roman's influence on Britain. The Roman built many towns, road, baths, temples and buildings. They make good use of Britain's natural resources. They also brought the new religion, Christianity, to Britain. 罗马人修建了许多城镇网,道路,澡堂,庙宇和其他建筑物。他们还很好地利用了英国的自然资源。罗马人还把基督教这门新宗教带到不列颠。 3.Reasons for limited Roman influence on Britain. 罗马对不列颠的影响有限的原因。 First, the Romans always treated the Britons as a subject people of slave class. Second,

英国宪政制度

英国宪政制度评价 宪法政治起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因此,英国的宪法是最早的宪法。但是,众所周知,英国并没有制定一部统一的、完整的宪法典。所谓英国宪法不过是由英国在各个历史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文件和形成的宪法性惯例所构成,我们称之为不成文宪法。 要理解宪政就不能不对英国宪法有所了解,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法学界曾就我国的宪政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场大讨论使国人知道了什么是宪政,什么是专制,虽然这一讨论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真正意义上的宪政体制,但是却大大丰富了国人的宪政知识。而这一时期的讨论则发轫于我国宪法学家雷宾南先生翻译戴雪《英宪精义》一书。戴雪的《英宪精义》分为三篇,包括“巴力门的主权”、“法律主治”和“宪法与宪典的联络”。 在“巴力门的主权”篇中,戴雪认为,英国政治制度自1688年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以后,英国政治制度所有主要特性就是“巴力门的主权”。戴雪认为,“巴力门”应当理解为君主(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英国国王),贵族院(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英国议会上院),众民院(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英国议会下院)的合体,当它们三位一体时,才是“巴力门”的本义。戴雪指出,“巴力门的主权”的原理就是没有任何一人或者任何一团体,在英宪之下,能建立规则与“巴力门”的法案相对抗,即使发生对抗,这种规则必不能得到法院的承认和遵行;法院固然可能“造法”,但是此类法律所有责效力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巴力门”,也就是说,“巴力门的主权”是英国法律所承认的一大原则。“巴力门的主权”通俗地说就是“议会至上”或者“立法机关至上”。“巴力门的主权”表现在:第一,“巴力门”具有无限立法权威。“巴力门”对于一切法律可以创造,可以批准,可以扩张,可以收缩,可以裁减,可以撤回,可以再立,可以诠释,一切法律均以“巴力门”的决定为准,即使如王位继承这样的重大原则也应当以由“巴力门”作出的法案为依据。第二,无竞争的立法权。君主,两院之一院,选举区,乃至于法院都曾一次又一次地争夺独立的立法权,但是没有一次如愿以偿。这样就形成了颇具英国特色的“巴力门”无竞争的立法权,君主、两院之一院、选民、法院均不能单独立法。首先选民不能进行所谓的全民公投立法。其次,一切立法必须经由选民选举出来的下院提出法案并通过,然后交由上院批准,再以英国国王的名义发布,此环节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使法案生效,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同意,法案就不能生效。最后,法院判案虽然遵循先例原则,这些从先例中归纳出来的原理,实际上已经成为法律,似乎与“巴力门的主权”原则相悖。但是,法院却不能也不愿运用任何权力废弃“巴力门”法案,而“巴力门”却可以随时推翻判例,即法院立法实际上是一种从属立法,以“巴力门”同意而存在并受“巴力门”的监督。 在“法律主治”篇中,戴雪将“巴力门的主权”与法律的至尊性称为英国政治的两件异彩。法律的至尊性又称为法律主治,即法律至上或者法治原则,它是英国政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一原则要求全国人民以至于君主本身都必须要受治于法律,如果政治不是依照法律行事,就必然造成国家没有法律,也可以说国家也就没有了“君主”,体现了法律的精神与英国人的习惯相结合。戴雪指出,英国的法治原则是英国宪法的一个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法治意味着武断的权力不存在。指明在全国范围内,一切独裁都将不存在,全体人民一体受法律的保护,人民不能无故受罚,只能法律才能确定某人是否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一旦某人违背了法律,也同样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并无例外。二是法治意味着普通法与普通法院居优势。指明在英国,不但无一人在法律之上,而且每一个人,上至首相下至庶民,均受治于普通法并居于普通法院的管辖之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法治意味着宪法的通则形成于普通法院的判决。指明英宪的通常原理的成立缘起于司法判决,而司法判决又起于民间讼狱因牵涉私权而发生的。它表明,英国的宪法原则是由法院将涉及每一个人所有的权利从司法判决中归纳出来的,它不是由立法机关立法的结果。 由于英国宪法的不成文特性,英宪的渊源则表现为五种,一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信约和公文,如“大宪章”、“权利法案”等;二是巴力门法案,即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三是司法判例;

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

《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观后感 摘要 新航路的开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自此之后,欧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而处于主导地位的欧洲各国,无疑是这个新时代开端的最大赢家。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自此空前繁荣,这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地处于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利用其有力的地理位置,大力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为英国迅速积累了巨额资本,从而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因果迅速成长为一个世界性的超级大国。 关键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引言 三十分钟的短片,想我们展示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在这之后,英国这样一个被欧洲大陆所孤立的岛国,紧紧握住时代的脉搏,利用新航路开辟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的先驱者。从贫穷到富足,从被欺压到被仰视,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称为时代浪潮中的胜者,踏上了一条走向崛起的康庄大道,最终成长为“日不落”帝国。 正文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丑恶的,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莫不如是。而英国——这个资本主义的先驱,他的原始资本的积累,其中的丑恶无疑更甚。资本主义,是

用无数英国失地农民,非洲的黑人以及无数其他被殖民地的人民的血肉所浇灌出来的。 善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曾痛心疾首地诅咒着私人牧场:你们的羊,平常多么驯良,所欲不多,而今天,据说已变为这样地贪婪和倔强,甚至吃人了。它们破坏了田地,住宅和城镇,使之成为一片荒凉。莫尔诅咒的这种“羊吃人”现象在历史上叫做“圈地运动”,就是一部分人用暴力、欺诈、不平等协议、个人购买等方式将原来在公地制度下。属于集体耕种、集体放牧的叫做敞地的土地变成自己的私有土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唯一凭证,只能选择流亡。然而在当时,流亡是违反法律的。当时的法律,并不是农民的保护者,而是剥削者剥削被剥削者的工具。等待这些失地农民的,是一条黑暗的不归路,这条路的终点是死亡。 以剥削自耕农生产资料为前提的圈地运动,为建立英国近代资本主义大农业、大牧业奠定了基础。而片中未提及的海外殖民掠夺,则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当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能仅仅只归结于剥削者所进行的资本积累,还因为有其他原因。 一、人口的增加 疯狂的圈地运动固然使许多失地农民开始流亡,同时也为资本家带来了庞大且廉价的劳动力。从片中约翰温契康伯的暴发户的传记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想象一下当时手工业发展的繁荣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