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讲堂-第七讲 智多星吴用—没有底线的智谋与心机

水浒讲堂-第七讲 智多星吴用—没有底线的智谋与心机
水浒讲堂-第七讲 智多星吴用—没有底线的智谋与心机

水浒讲堂-第七讲智多星吴用—没有底线的智谋与心机

水浒讲堂-第七讲智多星吴用—没有底线的智谋与心机

吴用是《水浒传》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是《水浒传》里的男二号。吴用这个人物是《水浒传》里最有文化,最机智,最有心计的人,智谋、心计、学问和胆量什么都不缺,是水泊梁山本来就不多的文人中的佼佼者,也是水泊梁山当仁不让的军师。自从上梁山以来,他一直稳坐梁山山寨实际上第二把交椅,是仅次于宋江的核心人物。虽然说在晁盖死后,吴用名义上坐了第三把交椅,但谁都知道,坐在第二把交椅上的卢俊义无论如何都不会傻到真把自己当作水泊梁山二当家的---吴用的手段玉麒麟应该是害怕到骨子里去了。

吴用是个读书人,但绝不是一般的读书人,在吴用的身上,既有文人的博学和机智,又有江湖骗子的阴险、冷血和狡诈;同时他还兼有一些侠士的性格,至少他愿意让自己在江湖上的形象带有侠客的元素,比如每天都在腰间别的那两条铜链子,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用途。我们唯一看到吴用使用铜链子的场景应该就是在刘唐和雷横打架的时候,他用铜链子往中间一摆隔开了刘唐和雷横,但是这等

身手却入不了在江湖行走的那些侠客的法眼,刘唐就不以为然,多次不耐烦的说:不关你秀才的事。在刘唐眼里,秀才就去做秀才的事,不要在这里装样子。

可是吴用这个“秀才”,他还真的不想只做“秀才”该做的事,他是个胸中素有大志之人,一直惦记着办个大事呢!

书中按表,吴用,字学究,号加亮先生。

看看他给自己起的字和号,就知道这个人自视挺高的。“学究”这个字一般的文人不太敢用:有学问,又知道究竟的人,大约应该就是孔夫子说的那种“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有大学问和大智慧的人。而“加亮先生”这个号说明吴用在羡慕和景仰诸葛亮的同时又觉得自己堪堪可比诸葛孔明,“比亮更加一等”。

从吴用组织一伙好汉“智取生辰纲”来看,吴用还是有相当的智慧,无论是运筹规划还是操控实施都算是有条不紊。“学究”二字也并非浪得虚名,“天机星”的称号应该是名至实归。

但是,读过《水浒传》的人大多数对吴用这个人却敬佩不起来,细看看他也是个博学多才之人,天文地理、军事政治、偏门左道、看相算卦等等,样样不稀松,绝对是聪敏机智,脚踏实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人,水泊梁上绝大多数的军事行动和发展壮大的谋划,几乎都出自吴用之手。

这样一个诸葛亮、刘伯温式的人物,为什么大家都爱不起来呢?

通观吴用从东溪村劝架登场亮相,最后上吊自杀谢幕,这个“智多星”实在是很有特点的另类文人---一个走错了路的精英,一个用错了智慧的智者,一个缺乏道德亲和力的文人。他的所有聪明才智完全没有用对地方。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看看“智多星”吴用吴学究的所作所为,我们就会找到这个在智慧、能力上都堪称高人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不可爱之人吧!

吴用是郓城县东溪村人士,和晁盖是一个村的同乡,晁盖是村里的保正,也就是村长。而吴用应该是在村里开了一个学馆,通常称为私塾。书中没有写吴用是不是考过功名,但从他的职业来看,大概也是个屡考不中的落第秀才。吴用和晁盖的关系很不错,是晁盖家里的常客和座上宾,平日里晁盖有些什么难题,大概都会叫学究先生到府上答疑解惑,出主意想办法。想必学究先生也没有辜负过晁保正的信任,答疑解惑或者出谋划策的实际效果都应该是不错的,所以晁保正很信任吴用,吴用算得上是晁盖的师爷了。

封建社会的中国有一个特殊的文人团体,就是科考不中的落第秀才,“落第秀才”是统称,总的来讲应该是那些功名在

进士以下的文人团体。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以考取功名为读书的终极目标的,残酷的“三试”之后,只有考取了进士才可以由朝廷分配工作,而进士以下的读书人,尽管也有一些相应的特权,比如不当差不纳粮等(至少考中秀才),朝廷一般是不管饭碗的。举人也可以做官,但需要两个条件:运气或者金钱。运气好的话可以等到补官的机会,有银子的话可以捐个官做做。但不管是运气好还是银子多,举人就是做了官,也会被进士集团排除在考取功名的文人圈子外,就像是高中尖子班里的靠钱或者靠关系进来的成绩不够的插班生不被那些靠本事考进尖子班的同学待见一样。

这个团体的人数众多。这些人大体上的出路有三条。

最理想的一条出路就是做师爷,这个师爷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因为“落第秀才”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有些文人阴差阳错就是考不取功名,应试的功夫总是不到家,但本身的学问和见识都是一流的,或者本身就对科考没什么兴趣,这些人是王公贵族、封疆大吏和达官显贵们争相聘请的对象。有的文人尽管科考能力一般,也是屡考不中,但是文化水平却是实实在在有真材实料的,这些人通常是去做各级官府的刀笔吏。大体上是文书、秘书等等朝廷官员的雇员,就像宋江之流,在县衙做个押司。

还有些人就是真的天赋不够,几十年的努力也考不中秀才

的大有人在。考到筋疲力尽心灰意冷大多就去做乡下的教书先生,或办私塾,或着到有钱人家做教书先生。至于王伦之流算不上正经的读书人,最多是个读过书的混子。

但也有一些文人很另类,水平很高,自视也很高,既考不上功名(或者不把功名当回事),也不愿意去为“五斗米折腰”,其中有些人也会选择做教书先生以谋生,单不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了,这些人视培养下一代为己任,期望在弟子中出一些名垂千史的政治家或文学家、思想家(孔夫子好像应该是这个人群的鼻祖)。

从吴用的学识和智慧来看,在落第文人的团体中他绝对不会是那种末等水平的人,能够做水泊梁山的军师,水平是不容小觑的。他在东溪村做个学馆的教书先生只能说明这个家伙的志向高远,教书先生只不过是他暂时栖身的一个场所而已,只要有机会,他还是要展示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段书他没背好,“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倒是牢记在心,主流社会不给机会,那就在江湖施展一把。

要说吴用还是真没白忙活,机会这就来了。

吴用一生中办过好几件所谓的大事,“智取生辰纲”是吴用第一次崭露头角,也算是开山之作,这件事上他是主角。

之前我分析过,大名府的梁中书给老丈人蔡京的生日礼物,十万贯生辰纲运往东京汴梁的事,应该是吴用首先知

道的。吴用、刘唐、公孙胜这三个人应该是早就合计好了如何能劫了这“不义之财”。尽管吴用在晁盖面前戏演得不错,装作毫不知情,但他就是这个事件的组织者。“智取生辰纲”除了说明吴用高超的智谋和精细的心机外,还说明了尽管吴用是个文人,但他更是个不安分的人,一个对主流社会有仇恨的人。

为了让此事更有号召力,吴用选中了他们村的村长,那个莽撞但又仗义的晁盖做名义上的牵头人,因为吴用知道,尽管自己的能力远高于晁盖,但是在附近乃至山东河北,他的江湖号召力比起晁盖来还差得远。

其他合伙人吴用也是做了精心的挑选:水泊梁山边上的石碣村里的三个亡命之徒阮氏三兄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这三兄弟对现实着实的不满甚至失望,早就羡慕梁山泊里的那些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强盗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缎。成瓮吃酒,大块吃肉”了,只恨没机会自己亲自也做了强盗也快活快活。吴用和这三位好汉是旧相识,而且相交甚厚,三兄弟对吴用也是敬佩有加,所以就被吴用选中了。

事后看来,“智取生辰纲”所有的细节都是事先做好的套路,第一步是河北的刘唐大老远找晁盖“送上一套富贵”,第二步是吴用去石碣村用这套“富贵”诱惑阮氏三兄弟入伙,接下来公孙胜打到晁盖府上,要求入伙,实际上是通报生辰纲的

运送路线,最后由晁盖牵头按照吴用的谋划组织抢劫(智取)。所以书中这一章回的题目是“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一切均在吴用的掌握之中。晁盖也就是搭上了自己整个的身家性命和一个泼皮朋友白日鼠白胜,然后就“一切听军师安排”,当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出钱。

吴用这个局做得很是高明,晁盖这个鲁莽的,又没甚城府的仗义汉子,就稀里糊涂的成了吴用集团(吴用、公孙胜、刘唐)的傀儡和总后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晁盖集团仅仅就是晁盖和阮氏三兄弟而已(后来应该还有林冲),吴用集团从来没有把晁盖当作自己集团的老大,所以,当宋江到来之后,吴用以及公孙胜很快的就投奔到宋江集团名下,吴用也就成了宋江的师爷兼梁山泊山寨的军师。

和“武松打虎”,“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甚至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相比,“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就不是那么脍炙人口。尽管整个劫取过程无论是在战略上(选择智取而不是抢夺)还是在战术上(扮作卖枣子的客商用蒙汗药作案)都显得那么完美和从容,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十万贯金银财宝“推”走了。但读完这个故事以后感到痛快淋漓的人实在不多,就是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戏曲、相声、快书等)也都不把这么透着“智慧光芒”的光荣事迹当回事,没见用这个故事编成什么戏曲、相声、快书什么的。普通老百姓口口相传

的梁山好汉的众多传奇故事里,连“李鬼”都比“智取生辰纲”知名度高得多。

为什么?

首先,这是一个“抢劫”的故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劫财”。只不过在吴用的策划下干得很漂亮,抢劫的水平比较高,属于高智商犯罪而已,无论是动机还是结果,无论如何都和“侠义好汉”这个称号沾不上边。

第二,这是个“黑吃黑”的故事。晁盖和吴用他们抢劫的的确是梁中书搜刮的民脂民膏,但是晁盖吴用他们却视为“一套富贵”,而且是给他们自己的“一套富贵”。刘唐大老远的找晁盖口口声声说的是给晁盖送来“一套富贵”,这套富贵的确是梁中书搜刮的民脂民膏,但是吴用他们劫了这套富贵也只不过是把民脂民膏占为己有,没有给作为弱势群体的普通老百姓带来一丝一毫的好处,没有任何劫富济贫的意思。这这样的“智取抢劫”和梁中书的“巧取豪夺”没有本质的区别。

在东窗事发,晁盖吴用一伙投奔水泊梁山的时候,吴用又用自己所谓智谋和“三寸不烂之舌”,用激将法鼓动林冲干下了火拼王伦的不仗义之事,林冲背了个黑锅,吴用再一次干了件漂亮的“黑吃黑”的勾当。

第三,这是个坑人的故事,被坑惨的这个人就是杨志。

杨志这个人可以细说说,这是个一心巴结差事的老实人,

吴用真的不应该坑这样的老实人呀!

杨志,江湖人称“青面兽”,算是名门之后,杨继业杨老令公的后人,靠着家族的显赫以及自身的好本事(考取过武举人),在主流社会也有一官半职(官至殿司制使官),但这个人好像天生是个倒霉蛋,天灾和人祸都让他赶上了,他一生当中做了两件押运的差事,第一次是押运“花石纲”,遇上了天灾,运输太湖石的船在黄河遇到了风浪,打翻了运输花石纲的船。第二次押运“生辰纲”遇上了人祸,吴用他们把“生辰纲”给劫了。

先说说这个“花石纲”是怎么回事:大家都知道宋徽宗这个人,当上皇帝属于阴差阳错,他自己好像也没太当一回事,所以这个皇帝当的也就不太上心也不太乐意。他其实最乐意干的事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什么的(还有蹴鞠,高俅就是在他当王爷的时候陪他蹴鞠才得以高就的),如果不是皇帝的话,他还真的称得上一个艺术家、诗人。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在中国的书法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他的诗词和绘画也是堪称一流。这么个风流才子(他还比较好女色,就是挖地道也要和京城名妓李师师幽会)做了皇帝,对他唯一的好处就是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干他自己爱干的事,他喜欢江南的园林,就在京城大兴土木建造仿江南主题园林,他需要采买的东西都称为“纲”,表示是重点项目。从江南采买运送太湖石的项目称为“花石纲”。“花石纲”多数

都通过京杭大运河水路运输,有些太湖石无论是在体积上和重量上都无法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输,甚至需要劳师动众的从海上绕道运输,再换陆路运输。

尽管风浪打翻了船,“花石纲”没了,好在杨志还捡回了一条性命。但是折损了皇上喜爱的皇纲,杨志罪责不小,问题是一共十个人运送“花石纲”,就他一个倒霉蛋出事了,他无法交差,只好跑回老家躲起来,同时变卖产业换取一些金银玉器什么的,等待机会。

一直等到皇上大赦天下,杨志才敢出门,赶往东京汴梁找高俅高太尉走走后门看看能不能免了他的罪过,然后看在送上的金银细软的面子上给安排个一官半职的好挽回一些祖上的颜面。可就在赶往东京的路上路过水泊梁山,正好赶上另一个倒霉蛋林冲为了入伙正按照王伦的要求等着杀个人送“投名状”。约好的时间是三天,第一天林冲在山下白等一天,第二天等到人了,林冲下不去手,毕竟是无冤无仇。第三天林冲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杀一个人,碰上谁就杀谁!就算那个人倒霉,可就偏偏遇上了同样倒霉的杨志,两个人武艺相当,杀得难解难分。其实杨志也是无心恋战,只不过自己的财物在和林冲缠斗的时候被抢上山了,那可是他的身家性命啊!必须要回来,所以也就拼了命了。

王伦听说林冲在山下遇上对手了,赶来看热闹。看两个人

平分秋色,便打起了杨志的主意,他劝开了两人。当他得知那人便是杨志,名门之后,就打算也请杨志上山落草,好和武艺高强的林冲分庭抗礼。可是杨志哪能答应呐!自己是名门之后,正想着怎么重整旗鼓光复祖上颜面呢!要是杨志知道上梁山落草就是他这个倒霉蛋的宿命,鬼打墙一般绕不过去,还真不如就直接落草算了,省事。

杨志推辞了王伦的一番盛情相留,但是在高俅面前他却碰了一个大大的钉子:送上去的礼物人家高俅根本没看上,不但不帮他,还要追究他丢了“花石纲”的责任,臭骂一顿之后把他赶了出去。这下杨志傻眼了,花了一大笔银子差事没谋上,盘缠也没了。店家看看这个没落的贵族也没什么大出息了,笑脸也就变成臭脸了。住店可以,欠的住店银子是必须要还的。万般无奈林冲只好把自己祖传的宝刀插了草标沿街叫卖,真是凄惨。

屋漏偏逢连夜雨,倒霉的杨志倒霉的事还没完,被迫卖掉祖上的宝刀已经让他够窝火的了,偏偏又让一个人渣泼皮无赖牛二给赖上了。几番挑逗之后,杨志一肚子的火就完全的撒在了牛二的身上,他一刀就结果了牛二这个无赖。当然也就结果了自己的前程。尽管街坊店家都为给他们除了一害的杨志求情,但是毕竟是杀人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这就刺配大名府。

真是人倒霉喝口凉水也塞牙。

尽管倒霉至此,杨志还是没有放弃光宗耀祖给祖上挣脸面的志向,在大名府他用心巴结差事,抓住机会展示自己高超的武艺,最终梁中书还是看上了杨志:让他一个配军作了管军提辖使,看样子这个杨志的倒霉运应该过去了,老天应该眷顾一下这个苦心经营的老实人,杨志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不然的话他不会答应梁中书押运“生辰纲”:他在押运的事情上栽过跟头,应该是心有余悸的。

杨志一方面感谢梁中书信任他给他这个翻身的机会,他知道只要办好了这趟差事,包括蔡太师都会提拔他。另一方面,杨智还是很谨慎的,押运“生辰纲”他做足了功课,但是他毕竟还是没有算过吴用---让一个武将和一个阴谋家比智慧,真是不公平呀!

眼看着“生辰纲”被晁盖吴用他们在他的眼皮底下抢走了,吃了蒙汗药的杨志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多次不懈的努力就这样让吴用狠狠地坑了一把。杨志从此对前途心灰意冷,他知道主流社会再也不会给他机会了,落草为寇的确是万念俱灰后的唯一选择。

不过,杨志也仍然是个要脸面的人,即便是落草为寇,他也没有选择去水泊梁山,丢不起这个人。他只好跑到二龙山落草为寇了。

吴用的高智商就用在这么个“反正是不义之财,不取白不取”的黑吃黑的抢劫案件上,的确是辱没了“运筹帷幄”这个词。

但这还不是吴用的全部。

吴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没有道德底线。坑蒙拐骗无一不精,也无一不做。

吴用坑人的手段几乎是随手拈来,他的确是水平太高,所以被他坑的人基本上是敢怒不敢言。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教书先生,吴用几乎是完全背离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并且把“厚黑学”里面的“黑”发挥到淋漓尽致的读书人,他要完成一个什么计划的时候,就绝对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事做绝的。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样把事做绝的。

话说宋江为了保住与水泊梁山私通的秘密,情急之下杀了自己的外宅也就是私娶的小老婆阎婆惜(其实和包养一个性质),几经躲藏之后,他的老爹宋太公用一封骗宋江自己已经归天的书信骗回了宋江投案自首。宋太公的意思是犯了罪就要认罪,大不了多花些银子,自己的儿子还不至于被判死罪。但是这个黑三郎在外流浪躲藏让他很不放心,一旦被梁山贼寇劫到山寨之上,那一定是要落草为寇,宋太公自认为还是遵纪守法的好人家,绝不能毁了几代人攒下的好名声。于是,自首之后,宋太公使足了银子上下打点,终于将宋江的命保了下来,刺配江州。那江州可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鱼米之乡。宋江那里是发配呀,就是去疗养的。

晁盖他们在梁山泊听说宋江发配江州,于是就在路上把他劫到了山上,请求自己的这位救命恩人入伙,但宋江是坚决不从,甚至以死相抗争,晁盖和吴用无奈只好送下山去,宋江继续赶往江州,这时候宋江的怀里已经揣着吴用给戴宗的要求无条件照顾宋江的信,那两个解差虽然受了一点惊吓,可腰里也已经鼓鼓囊囊的了。

有了戴宗的照顾,又有了李逵、张顺等泼皮和渔霸的巴结,宋江的发配生活相当滋润,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宋江开始嘚瑟了,浔阳楼上喝醉了酒,一时兴起在墙上题反诗,大醉而归,然后把这个渣儿给忘了。

因为一个性格怪异,心底阴暗的赋闲在家的文人黄文炳的告发,宋江被打入死牢。对于这个有谋反重罪的犯人,江州的蔡九知府不敢擅自处理,写信给自己的叔叔蔡京请示处理意见。送信人当然就是人称“神行太保”的戴宗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戴宗离开江州,直接就去了梁山泊,把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被蔡九知府打入死牢的事情告诉了晁盖和吴用,晁盖除了着急就是着急,没别的办法,他最好的办法也就是纠集人马去劫大狱,但是如果蔡京批准就地正法,劫狱也是来不及啊!还是吴用机灵,马上想出了一条缓兵之计,为此必须模仿蔡京的笔迹写一封书信给蔡九知府,要他把宋江押解东京处置,这样路上就可以把宋江救下来。这个主意很好,但是需要两个有特殊手艺人,一个

必须会模仿蔡京的笔迹,一个会模仿蔡京的印章。吴用为了救宋江,他竟然就把两个老老实实的本本分分的手艺人,一个是“圣手书生”萧让,一个是“玉臂将”金大坚生生骗上山来胁迫入了伙。萧让和金大坚都是济州人士,萧让的绝活是模仿蔡京等名家的笔迹(宋朝有四大书法家,分别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京,也有一说是蔡襄。但按照出场顺序来看,应该就是蔡京。蔡京除了是一个著名的大奸臣之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这个和秦桧如出一辙,秦桧也是宋朝著名的大奸臣,同时也是书法大家,宋体字就是秦桧所创),而金大坚是个雕刻碑文印章的高手。按理说吴用蛮可以派人到济州请这二人到山上,办完了事之后把人家送回去,应该再给点润笔费什么的,这才算厚道。可是吴用这个把事做绝的家伙,把这两个人和他们的家人一起都给骗到山上,胁迫他们入了伙。用的都是一个路子:先是以泰州重修五岳庙请两位书写和篆刻碑文的名义骗两个高手上泰州,半路就劫了两位上山,然后骗两位手艺人的家属说两位在路上病了,全家老小都赶去救人,等一家老小都上了轿子,便一路抬到梁山上了,萧让和金大坚看见一家老小都被骗到山上,不得不勉强入伙。为了达到造假的目的硬是把两个老实本分的手艺人逼成了强盗!

被吴用诱骗被迫入伙的人还有很多,比如金枪手徐宁,一

个好端端在家过日子的朝廷禁军金枪班教师,应该说是吃穿不愁,又有枪法绝活,在东京禁军里也是经常随侍御驾的人,无论是差事还是生活都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徐宁善使钩镰枪,不但善使,作为金枪班教师教的也好,这一样就被吴用惦记上了。吴用正为破破不了呼延灼的连环阵发愁呢,金钱豹子汤隆就向吴用推荐了徐宁,徐宁的倒霉日子就来了。吴用设计了一套连环计,先是让时迁偷了徐宁视为生命的雁翎甲,然后让汤隆引诱徐宁一路追贼,沿途安排数人指引方向,一步步来到了水泊梁山,在山下给徐宁灌了蒙汗药,抬上山来,同时欺骗徐宁夫人徐宁染病,也把徐宁老婆孩子骗上山来,这样一来徐宁不想入伙都难。这个套路在萧让和金大坚身上也用过,熟门熟路。真是坑人不眨眼。如果说吴用诱骗这些人上山入伙只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话,他还算有救,毕竟还没有到伤天害理的地步,最多也就是个自私的,不顾及别人感受的阴谋家而已,还算是个人,尽管已经不是什么好人了。但是,吴用的底线不仅仅就是个善用心机,耍小聪明的狡猾之徒,作为读书人,他的确没有保住读书人的道德底线,给读书人树立了一个相当糟糕的形象。

作为饱读诗书和道德文章的读书人,吴用还有第三面,就是冷血、残忍、无耻的一面,这应该是吴用最为肮脏的一

面。也充分说明了有文化的强盗才是最可怕的,他们知道如何做到精确的残忍,如何做到高尚的无耻。

在被吴用诱骗、胁迫、威逼上山入伙的众多的人当中,有两个人的遭遇充分反映出了吴用这个有文化的强盗是如何残忍和无耻的。

被吴用的无耻和残忍坑害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美髯公朱仝。

《水浒传》小说里是有几个高大上、充满正能量的人物的,朱仝就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忠义双全的豪杰。朱仝是郓城县的马军都头,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五绺长髯,简直就是关公在世,江湖人称“美髯公”。

朱仝为人极为仗义,对朋友赤胆忠心。不仅仅长得像关云长,品性也像关云长,“义薄云天”这四个字是对他的最好的考语。吴用和晁盖劫取生辰纲东窗事发,宋江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按照吴用的话说就是“担着血海般的干系”通风报信并拖延时间,给晁盖吴用他们逃跑创造条件。但是,在抓捕的过程中却是朱仝私放了晁盖,朱仝的这个义举,救的不仅仅是晁盖,实际上他把整个七个人加上晁盖的庄丁们都救了。朱仝私放晁盖并不是为了钱财,只是心中的仗义胸怀。

朱仝救的第二个人就是宋江,当宋江杀了阎婆惜逃回家里,为了躲避衙门的搜捕,藏在了自家庄园的地窖里,这

个地窖朱仝是知道的,但是他并没有告发也没有下地窖抓人,而是私下告诉宋江到外面去躲一躲,他却担着抓捕不力的罪名到衙门交差去了。宋江躲过这一劫,和弟弟宋青一起跑到柴进家里躲了起来,之后,官司也就淡下来了,才有宋江自首,发配江州的结果。朱仝对宋江是有恩的。朱仝救的第三个人就是雷横,江湖人称“插翅虎”,雷横和朱仝是同事,雷横也是郓城县的都头,在抓捕晁盖吴用的时候,朱仝私放晁盖,雷横是知道的,但是他也没说破,算是送朱仝一个顺水人情。后来雷横的母亲被一个与县令有染的婊子侮辱殴打,雷横本身就是个孝子,便把那个婊子打死了。吃了官司的雷横被发配,这个时候朱仝已经做了县衙大牢的节级,很是受县令的喜爱,但是朱仝知道雷横是个孝子,担心雷横被发配后,他母亲没人照看,他再一次做出了一个仗义的决定,他私放了雷横,然后回县衙自首,雷横跑了,朱仝却落了个私放犯人刺配沧州的下场。然而,好人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朱仝在沧州很快就得到了知府的赏识,并没有打发他去牢城服苦役,而是留在身边当了亲随。府里的一干押番虞候、门子承局、牢子节级也因朱仝一团和气而十分喜欢他。特别是知府四岁的小衙内更是对这位“胡子叔叔”情有独钟,只要这胡子叔叔抱,喜欢和他玩耍。

其实,朱仝在沧州的生活和差事还都不错,有知府的赏识

生活无忧,前程也不会太坏,算是好人有好报吧。但不幸的是朱仝也被水泊梁山盯上了,宋江和吴用知道,水泊梁山也是需要朱仝这样的高大上的人物的,他们要拉朱仝入伙。

吴用拉朱仝入伙的手段真的是丧尽天良。

雷横被朱仝放走之后,便带着自己老母亲投奔了水泊梁山。说起来雷横也算是晁盖等人包括吴用的救命恩人,尽管当时也就是卖了个顺水人情。但是除了是晁盖吴用的救命恩人外,雷横还是晁盖和宋江的老乡,又是宋江的同事,几样加在一起,雷横在水泊梁山的分量也能挺足的,毕竟大家都要看宋大哥的面子。

雷横给宋江等人讲了朱仝义释自己的感人事迹后,宋江当即决定:立即请朱仝上山,同享富贵!

可吴用对朱仝的为人心知肚明,他很清楚,尽管朱仝被发配沧州,但仅凭口头劝说和利益诱惑,朱仝是绝不会上山落草为寇。他和雷横有本质的不同,在骨子里他看不起在梁山上落草打家劫舍的那些所谓的好汉的,也不羡慕所谓“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的快活日子。拉他入伙,肯定是一件不太好办的事,但是把朱仝拉入伙却是很有必要,一方面显得晁盖宋江知恩图报,一方面给水泊梁山带来一些干净的因素。于是,吴用便动了无耻的歪脑筋,他带着雷横和李逵下山找朱仝去了。

众所周知,如果雷横算是小人的话,李逵基本上就不算是个人。就是个吃人肉喝人血,杀人如儿戏的野兽,没有对生命的基本敬畏和尊重。带着杀人机器李逵下山,吴用心里就没想好主意。

他打的主意就是断了朱仝的后路,逼朱仝上山落草。他知道这是个极为肮脏的勾当,所以选了李逵来干这个脏活,反正李逵杀任何人都不会有负罪感和良心上的不安,在这方面,李逵还没进化好呢!但吴用选择李逵却是用心极为险恶和卑鄙的。

三个人在沧州城外的灯会上见到了朱仝,雷横上前打招呼,要朱仝“借一步说话”,吴用趁机让李逵抱走了朱仝带出来观灯的沧州知府的小衙内,这个四岁的小孩,是沧州知府的命根子,也是朱仝的命根子。

果不其然,雷横一方面感激朱仝放自己一条生路,一方面表达了晁盖宋江对朱仝的感激之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朱仝的回答却让雷横很没面子:我朱仝放了你是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孝子,你的老母亲年事已高,如果你被发配了,老母亲没人照料。可是你却怎么会这样恩将仇报?你这是在陷我于不义!知府大人待我很好,小衙内也离不开我,我不会和你们落草为寇的,你们赶紧走吧!

这样的结局,早在吴用的意料之中,所以,吴用也没有坚持,说:好吧,那就算了,既然人各有志,我们也不会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