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二语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生活动单Word版

江苏高二语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生活动单Word版
江苏高二语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生活动单Word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活动单

学习目标

1.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2.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学习过程:

活动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读懂诗歌的字面义。

2.理清本词的思路

活动二:精读课文

1.“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这样写有何用意?

2.对结尾三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含意及表现手法作简析。

活动三:品读探究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

资料链接

词人名片

三起六落之人生——三起四落

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原来反对新法的司马光等人入朝任要职,新法被逐一废除。苏轼被召入京,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善拔擢后进,一时才士聚集左右,互栩诗文酬和,传为文坛佳话。因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遭旧派疑忌,再度请求外任,出知杭州,后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因受人诬告,又出知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方官。

诗词故事

善于捕捉诗意的苏东坡

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的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任颖州知府时,一天傍晚,他与王夫人散步,当时月亮刚刚升起,院中梅花盛开。王夫人对苏轼说:“春月胜如秋月色,秋月色令人凄惨,春月令人欢悦,何人招赵德璘辈(指老朋友们)来饮花下?”王夫人的话触动了苏轼,他沉吟片刻,做了一首《减字木兰花》记载此事:

春庭月午,摇荡春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风薄雾,都是少年行乐处。不似春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受夫人的启发,苏轼生发联想,吟出的果然是一首好词。

文题背景

1.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乙卯即熙宁八年。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词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这首词即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2.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卑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的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3.王弗

王弗十六岁嫁给苏轼,生有一子苏迈。她美丽贤淑,“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亡妻墓志铭)她经常劝苏轼待人接物要谨慎,可惜恩爱不长,在二十七岁时因病去世。临终前对苏轼说:“妇从汝于艰难时,不可忘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