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

厥阴病
厥阴病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原文

第三四〇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校勘:玉函经:“食则”上有“甚者”两字,“利不止”作“不肯止”,“饥”字下无“而”字。脉经,千金翼方并同,

“则吐蚘”上无“食”字。

词解:“消渴”指饮水多而渴仍不解。(见第72条解)。“蚘”

音蚰,即蛐虫。(见第93条解)

语释:厥阴的病状,为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热疼,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以厥阴属肝木,主风气,因邪气容于经,

木火炽甚,津液被灼则消渴,肝气横逆则气上撞心,肝

火上逆于心则心中灼热而疼痛,肝木侮土,脾胃受病,

则饥而不欲食,胃中空虚,蚘闻食臭,窜扰于上,故食

则吐蚘,若误用苦寒攻下,损伤中阳,以致下焦虚寒

更甚,则发生下利不止的变证。

体会:具有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的症状,叫做厥阴病,本条又为厥阴病的提纲。其文

中的消渴,与消渴病有所不同,彼则饮一溲一,,此则

饮水多而渴不解,特此申述。其症候寒热错杂,可以用

鸟枚丸治疗。本条虽为厥阴病的提纲,只能说明寒热错

杂的症状。并不能概括全篇的寒厥热厥。因此必须分清

寒热而施治。且厥阴病为六经传变得最后隋段,也就是

生死存亡的关头,如身体强壮,治疗得法,则病机转愈,

如身体衰弱,治疗不当,则病机转危,当须识此。

原文

第三四一条: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校勘:玉函经,千金翼方“脉”字上有“其”字。

语释:患厥阴中风病,脉象微浮,为阳气未复,阴渐消退,为病欲愈。若脉象不现微浮,为阴邪尚盛。阳气未复,为

病未愈。

体会:本条从脉象诊断疾病愈否,是以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来推断的。在实践工作中,还有一定价值。

但从脉象来分析,不够全面,必须脉正参合,方为完善。

原文

第三四二条:厥阴病,欲解肘,从寅至卯上。

167

浅谈《伤寒论·厥阴病篇》之腹诊

经典研读 浅谈《伤寒论?厥阴病篇》之腹诊225001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赵业勤 杨爱华 关键词 伤寒论 厥阴病 腹诊 《伤寒论》一书内容宏丰,义理蕴深。本文拟就该书厥阴病篇中有关腹诊的内容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同道。 1 厥阴病的病机特点与腹诊内容 56条,论及腹诊方面的内容达39条。如心中疼热、蛔厥腹痛、少腹满、腹濡、心下满而烦等等。厥阴病腹诊的论述贯穿了厥热胜复这一条主线,而手足逆冷不失为厥阴病的主要标志。厥阴病的病机与腹诊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11 厥热胜复:论中326条(本文引用《伤寒论》条文编码,均依李培生主编《伤寒论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下同):“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35条云:“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成无己说:“邪传厥阴,则热深也。”厥阴为阴之尽,风木之气极易生阳助火,消烁阴津,津虚火旺,脏燥无液,求救于水,则为气上冲心,心中疼热;火生于木,肝气通于心,肝火易扰心火,使厥热更显复杂危笃;木喜攻土,胃虚求食,而邪热复不能消谷,则饥不欲食,或食入即吐;厥深热深,胃家重伤,而邪热下注,则下之利不止,若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此时腹诊以胀痛为急,热利以绞痛、掣痛为主,利后痛减。112 上热下寒: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与少阳为表里之属,邪至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邪热上逆,上热则撞心,热灼于上,则心中疼热,下寒则饥不欲食,为阴寒在胃。若勉强进食,亦不能纳,食必与蛔俱出。此因下部虚寒,蛔闻食臭而出。359条云:“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食入口即吐,是因阴寒格阳,拒食不纳,上热误下,上热未必即去,而下寒必更加甚,吐逆不止。若汤水不得入口,胃热气逆为病机矛盾的主要方面;若寒格甚,兼以腹痛下利清谷等,则辛热开格为要务。此时的腹诊特点是热搏于上,心下热痛,拒按,腹皮拘急;冷甚于下,肠寒下利清谷,腹皮濡软,喜按喜温。113 里寒外热:370条云:“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厥阴病里寒则下利清谷,腹部冷痛,得温则舒,汗出而厥。此外热是假热,乃真阳外竭之表现。372条云:“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下利腹胀满,为脾阳衰微,不能运化水谷。此类腹胀满的特点是,胀满时减,复如故,即胀满有减轻之时,属虚证,故喜按。而实证胀满则无有减轻之时,胀满盛实则大便秘结,兼有腹痛拒按。若通过治疗,厥阴寒去则胀满自消,清便自调。 2 厥阴病腹诊部位 211 虚里:位于左乳下三寸,心尖搏动处,按之应手而动,动而有节,和缓从容,一呼一吸时间内是4~5动,则为宗气满于胸中,说明阴阳平衡,寒热和调。厥阴病上热下寒,寒热错杂,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此时腹诊浅按即得,厥热逆甚,其动应衣。如某些心肌炎的中后期有此症状,多为宗气外泄,邪热扰心。 212 胸膈:338条云:“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 ? 5 8 1 ?

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标准)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将协助您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本测验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的用户。 基本概念 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时也叫做Hopkin's症状清单(HSCL,编制年代早于SCL-90,作者为同一人,HCSL最早版编于1954年)。于1975年编制,其作者是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测验目的 本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那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不适合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 测验功能 SCL90 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那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可用于临床上检查是否存在身心疾病,各大医院大都要使用本测验诊断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问题。本测验不仅可以自我测查,也可以对他人(如其行为异常,有患精神或心理疾病的可能)进行核查,假如发现得分较高,则表明急需治疗。 测验构成 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 测试结果评定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而设计的。

伤寒论厥阴篇.doc2

《伤寒论》厥阴病篇学习体会 《伤寒论》的厥阴病篇历来被医家们所重视,但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分歧,所以,它是有争议的一篇。为共同研究起见,谈一谈我们对《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点肤浅体会,其中错误的地方希望同道们批评指正。 六经为病的提纲证各有自己的特点,而厥阴病的特点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所以,它和其他五经的提纲证则截然不同。 对这条的解释,注家见解不一,有说是热证的,也有说是寒证的。说热证的有成无己,他说:“邪传厥阴,则热已深也。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也。邪至少阴者,口燥舌干而渴,未成消也,至厥阴成消渴者,热甚能消故也……此热在厥阴也。” 说寒证的有钱天来,他说:“邪入厥阴,则阴邪自下迫阳于上,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而消渴也。消渴者,饮水多而渴不止也。阴中之阳,受迫而在上,故消渴而胃觉饥,然终是阴邪,所以不欲食。客热尚不杀谷,况阴邪乎?” 除上述认为热证、寒证以外,还有认为厥阴病是阴阳混淆、寒热错杂证的。例如,舒驰远的见解就是这样,他说:“按此条,阴阳错杂之证也。消渴者,膈有热也。厥阴邪气上逆,故上撞心;疼热者,热甚也,心中疼热,阳热在上也。饥而不欲食者,阴寒在胃也。强与之食,亦不能纳,必与饥蚘俱出,故食则吐蚘也。此证上热下寒,若因上热误下之,则上热未必即去,而下寒必更加甚,故利不止也。”

以上的热、寒、寒热错杂三种意见,究以何者为是?我认为舒驰远的阴阳错杂的说法是比较正确的,而成氏、钱氏的单热、单寒的说法,就值得商榷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厥阴病的特点和少阴病不一样,如果把厥阴说成或寒或热的一个侧面,那就和少阴病的寒化证、热化证相等同,也就无法反映厥阴病的特点,则有失六经分证的基本意义。 况且,中医学是以朴素辩证法思想作为说理工具的,而中医学能够反映客观的证候,能够反映证候的本来面目,就在于它的阴阳辨证方法的正确。 就以厥阴而言,大家知道,它是三阴经最末的一个,《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可见厥阴的“厥”字,是有极尽的意思在内的。 这一名称表示了病至厥阴,是阴寒到了极点,而阳气也到了极衰的地步,然而,事物到了“极”,就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突变,也叫“物极必反”,或者叫“物穷必变”。所以,“极”是事物变化的内在条件,如果不认识这点,就谈不上中医阴阳学说的完整性。 为此,我们认为厥阴病应该是在它的阴寒之极的时候,则阴寒开始走向了衰退,而阳气则相反地由衰转复。因为阳气一直处在阴寒压抑之下,所以,当阴寒由盛转衰的时刻,阳气的来复也必然很强。反映在症状上的“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等就是一种“郁极乃发”的阳复现象。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必考)

精神分裂症 定义:精神分裂症大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的特征,大多缓慢发病,是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另有规定: A认知方面: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 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散播、思维终端、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词语新作; B情感方面: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C行为方面: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D意志方面: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维持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 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 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偏执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内容。【病程标准】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已持续3个月 青春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紧张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单纯型分裂症 【症状标准】1、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 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 3、起病隐匿,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未定型分裂症(混合型或未分型) 【症状标准】1、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 2、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 张型的混合形式。

听觉生理及平衡生理学耳症状学

Lecture Notes ▲声的物理学基础与听觉的一般特性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 2. 声波物体振动后引起空气分子疏密相间地向四周传播的过程称为波。 能产生听觉的振动波称声波。 3. 振幅(amplitude) 声波在介质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称振幅。 4. 频率(frequency) 物体每秒振动次数称频率,其单位为赫玆(Hertz)。 人耳能感觉到声波频率在20~20000Hz, 对1000~3000Hz声波最敏感。 5. 纯音与复音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除极少数为纯音(单音)外,绝大多数为复音。 纯音:如仅含一个频率的音叉振动后所发出的声音。 复音:由一个较强的基音(频率最低而振幅最大者)和数个较弱的泛音(其 他频率成分)组合而成。 6. 音高(pitch)与音色(timbre) 音高是指基音频率的声刺激给人耳的感觉。音色是指同一基音频率但有不同数目的泛音所形成的声音特色。例如乐器的音调是由基音频率决定的,其音色则为泛音的频率与强度所决定。 7. 乐音(musical sound)与噪声(noise) 周期性、有规律的声振动产生乐音,非周期性、无节奏的声振动即为噪声。 8. 声强(sound intensity) 即声音的强度,为单位时间内声波作用在与其传递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声强级以分贝(decibel, dB)为单位。 9. 响度(loudness) 是指一定强度的声波作用于人耳而引起的一种识别声音强弱的感觉。 10. 听阈(hearing threshold)与听力图(audiogram) 声音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值称听阈。将各个不同频率的听阈连接成一曲线称听力图或听力曲线。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1.空气传导(air conduction) 声音通过鼓膜和听骨链传入内耳称空气传导。 空气传导的过程简示如下: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外、内淋巴液波动→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2.骨传导(bone conduction) 声音通过颅骨传导到内耳称骨传导。即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骨传导的主要作用是使耳蜗壁发生振动,而耳蜗壁的振动又可以通过移动式骨导和压缩性骨导两种方式引起内耳感受器的兴奋。 3.移动式骨导(translatory mode of bone conduction) 声波作用于颅骨时,整个颅骨包括耳蜗作为一个整体而反复振动。由于内耳淋巴液存在惰性,在每个振动周期中,淋巴液的位移

躯体症状障碍诊疗规范

躯体症状障碍诊疗规范 ICD-11 中采用了一组新的诊断类别,即躯体不适或躯体体验障碍(bodilydistressdisorder,BDD或bodilyexperience disorder,BED),取代了ICD-10中的躯体形式障碍类别。这个诊断类别下包括躯体不适障碍或躯体体验障碍、身体一致性烦恼两个特征类型。这一变化的内涵与2013 年发布的DSM-5相似。由于ICD-11尚未公开发布疾病描述和操作性诊断标准,故本章疾病类别名称和诊断标准内容以DSM-5作为基本依据。 一、概述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SSD)描述的是当患者有一个或多个躯体症状时,产生对这些躯体症状的过度困扰,出现过度的情绪激活和(或)过度的疾病相关行为,并由此导致显著的痛苦和(或)功能受损。患者的躯体症状既可以用一个已识别的医学疾病解释,也可以不符合任何医学疾病的诊断。也就是说,躯体症状障碍的识别和诊断并不强调躯体症状本身能否由器质性或功能性躯体疾病解释,而是强调当身体出现症状后个体的认知、情绪、行为等精神症状的特征、规律和后果。 关于躯体症状障碍发生率的研究资料较少,据之前对躯体形式碍的研究推测,躯体症状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 4%~6%,在初级诊疗中的发生率为5%~35%。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更多,生活质量更差,使用医疗资源更多。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女性、低受教育水平、低社会经济水平,童年慢性疾病史、虐待或其他创伤、共病躯体疾病(尤其老年患者)、共病精神障碍(尤其抑郁或焦虑障碍)、慢性病家族史等。 二、病因因素及心理病理机制 躯体症状障碍的病因和心理病理机制仍不清楚。已知人对躯体症状的感知会受到态度、信念和心理压力的影响。尤其当个人对躯体健康存在不切实际的观念、错误假设以及对躯体症状的过分关注、灾难化想象时,容易在出现躯体症状时激活过度的焦虑,这又令患者对躯体症状的感受更加敏感,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成长发育时期对情绪的觉察能力低和负性情绪水平高的儿童更容易报告躯体症状,并且这一倾向会持续到成年。此外,童年时期家庭成员罹患慢性疾病,童年时期被忽视、受到躯体虐待也可能成年后更易报告躯体症状和频繁就医。还有研究发现,出现躯体症状后,如果存在慢性应激、不合理的应对方式、就医求诊失望、疾病角色加强、继发获益等因素有可能使症状更加持续,病情变得更加复杂。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突出临床特征是躯体症状造成的痛苦感和对躯体症状或健康的过度思虑、担心和(或)行为并导致患者功能损害。在遇到以下线索时医生需要想到对患者进行躯体症状障碍的

草莓生理性病害症状及其防治

草莓生理性病害症状及其防治 草莓果实营养丰富,是老少皆宜的时令水果。我国草莓栽培始于1975年,但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草莓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地草莓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草莓生理性病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产量。现将草莓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一、常见的生理性病害 1.畸形果果柄过粗,果实扁平似扇形状、鸡冠状等,或者果实过肥、过瘦都属于畸形果。畸形果形成一般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外部因素,包括授粉不良、温度不适等。保护地多采用蜜蜂授粉的方式,越冬种植的草莓由于温度反复较大,蜜蜂不出巢或田间作业时间短,都会导致草莓授粉不良,出现畸形果。其二是管理不善和品种选用不当。草莓开花期间喷施杀虫或杀菌剂,可引起当天或次日开放的花形成畸形果。有些草莓品种种植后出现雄蕊发育不全等,花朵中糖分含量少,难以吸引蜜蜂前来采集花粉。 2.白花果白花果多出现在冬季或早春,果实小,褪绿后不能正常着色或部分果面乃至整个果面呈白色。病果品质变劣,不耐

储藏,容易被各种病害侵害。 白花果的出现与光照和施肥有很大关系,草莓果实膨大着色期间,光照弱尤其是恰逢阴雨冷凉天气,白花果发生较为严重。在施肥方面,偏施氮肥特别是速效氮肥,磷、钾肥不足,土壤中又严重缺乏有机质的条件下,白花果出现的概率高。 3.老化果又名种子凸出果,正常的草莓果实种子(瘦果)嵌生在浆果表面,病果种子大多凸出果面,果实小,商品性差。 老化果的形成原因:一是保护地放风、浇水不及时,出现高温干旱,浆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缺乏水分和养分而不能正常膨大,致使种子凸出浆果表面。二是根系生长不良,吸收水肥能力弱,在草莓结果较多时,果实得不到维持正常发育的水肥而出现老化果。 4.空洞果近几年草莓空洞果出现概率较高,主要表现为:浆果外部形态同正常浆果,但是果实内部出现空腔、口感差。在草莓膨大过程中,施用了促进果实膨大的叶面肥或速效冲施肥可引起空洞果;果实过度成熟或浆果在膨大过程中缺水往往也会出现空洞果。 5.火烧叶保护地栽培的草莓,从地膜挖出植株孔洞旁的老叶开始,自下而上受害,叶片常先失水、萎蔫后干枯,病健交界明

阳明病篇

阳明病篇 1、白虎汤 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 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 汤主之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2、白虎加人参汤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 汤主之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 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 主之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 之 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 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竹叶石膏汤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4、小承气汤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 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 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 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 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 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 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 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 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 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 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 与承气汤也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第十章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ICD-11中采用了一组新的诊断类别,即躯体不适或躯体体验障碍(bodily distress disorder,BDD或bodily experience disorder,BED),取代了ICD-10中的躯体形式障碍类别。这个诊断类别下包括躯体不适障碍或躯体体验障碍、身体一致性烦恼两个特征类型。这一变化的内涵与2013年发布的DSM-5相似。由于ICD-11尚未公开发布疾病描述和操作性诊断标准,故本章疾病类别名称和诊断标准内容以DSM-5作为基本依据。 第一节躯体症状障碍 一、概述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描述的是当患者有一个或多个躯体症状时,产生对这些躯体症状的过度困扰,出现过度的情绪激活和(或)过度的疾病相关行为,并由此导致显著的痛苦和(或)功能受损。患者的躯体症状既可以用一个已识别的医学疾病解释,也可以不符合任何医学疾病的诊断。也就是说,躯体症状障碍的识别和诊断并不强调躯体症状本身能否由器质性或功能性躯体疾病解释,而是强调当身体出现症状后个体的认知、情绪、行为等精神症状的特征、规律和后果。 关于躯体症状障碍发生率的研究资料较少,据之前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研究推测,躯体症状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4%~6%,在初级诊疗中的发生率为5%~35%。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更多,生活质量更差,使用医疗资源更多。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女性、低受教育水

平、低社会经济水平,童年慢性疾病史、虐待或其他创伤、共病躯体疾病(尤其老年患者)、共病精神障碍(尤其抑郁或焦虑障碍)、慢性病家族史等。 二、病因因素及心理病理机制 躯体症状障碍的病因和心理病理机制仍不清楚。已知人对躯体症状的感知会受到态度、信念和心理压力的影响。尤其当个人对躯体健康存在不切实际的观念、错误假设以及对躯体症状的过分关注、灾难化想象时,容易在出现躯体症状时激活过度的焦虑,这又令患者对躯体症状的感受更加敏感,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成长发育时期对情绪的觉察能力低和负性情绪水平高的儿童更容易报告躯体症状,并且这一倾向会持续到成年。此外,童年时期家庭成员罹患慢性疾病,童年时期被忽视、受到躯体虐待也可能成年后更易报告躯体症状和频繁就医。还有研究发现,出现躯体症状后,如果存在慢性应激、不合理的应对方式、就医求诊失望、疾病角色加强、继发获益等因素有可能使症状更加持续,病情变得更加复杂。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突出临床特征是躯体症状造成的痛苦感和对躯体症状或健康的过度思虑、担心和(或)行为并导致患者功能损害。在遇到以下线索时医生需要想到对患者进行躯体症状障碍的相关评估:①现病史描述不清、前后不一致或涉及多系统不适症状;②虽然进行了充分检查和解释,患者的健康焦虑仍不能缓解;③将正常的生理感受归因为疾病问题;④重复检查;⑤避免体育活动等回避行为; ⑥对药物副作用十分敏感;⑦对同样的症状反复看多位医生;⑧医患关系令医生感到很受挫折。

变蒸期别于病症的生理现象

变蒸期别于病症的生理现象 两岁以内的幼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一种生理性的发热现象,中医称之为“变蒸热”。这种发热的特点是:小儿出生后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一蒸,到了三百二十日的时候,小儿经历了十变五蒸,这时候称之为“小蒸毕”。以后每六十四日一大蒸,又六十四日一大蒸,又一百二十八日一大蒸,共计三大蒸,大小蒸累积起来一共是五百七十六日,这时称为“大小蒸毕”,这时小儿才真正长成了人形。 小儿在“变”和“蒸”的时候,以及前后一些日子,身体会出现轻度发烧、烦躁、食欲欠佳等症状,此外,在不同的变蒸时期还有一些特异症状。 变蒸期有一个特点:就是小儿在发热时,耳朵和尾骶骨周围却是凉的,以此可以和病理性发烧相区别。也有些小儿的变蒸现象不是很明显,我们称之为“暗变”。 古人说,小儿变蒸时期,生长脏腑、充实气血、增长智慧,每过一个变蒸期后,我们都会看到孩子身体、性情、智慧有一个大的变化。有些细心的父母也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小儿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不同的性格表象,身体的发育也不是均衡的,有时候上半身长得快,有时候下半身长得快,有时候长手,有时候长脚等。 生长变化与《周易》六十四卦相应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健康孩子的每一“变”都是以三十二为倍数,每一“蒸”都是以六十四为倍数。小儿的生长变化竟然与《周易》的六十四卦相应。小儿变蒸的核心是一个“变”,《周易》讲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变”字。《幼科发挥》说:“《易传》云:生生之谓易,易者变易也,不变不易,……人有五脏六腑,以配手足十二经络,腑属阳,以配阳卦三十二;脏属阴,以配阴卦三十二。取其一脏一腑,各以三十二日一小变,六十四日一大变。”而体弱的孩子可能二十八天就有一变。 把正常的生长发育现象,当成疾病来治疗,使小儿的生长发育受阻,免疫机制无法完善建立,还会埋下将来得病的祸根。 健康的身体的改变本来就是顺应自然规律的,身体有病是因为身体背离了自然规律。所以,无论是养身还是修炼,要做的事情从本质上来讲,都是要将身体和性情中偏离宇宙规律的那一部份规正过来,这样才能达到长生或与天地同在。 有的人不认同这一学说,理由是:人体每天都在变化,不可能每三十二天才变化一次。这种人忘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烧水为例说明,当水烧到九十九度的时候,也不会沸腾,一定要到一百度后,你才能看到水鼓泡泡冒蒸汽。你不能说九十九度以前水分子都没有变化,是这种水分子的变化过程你的眼睛看不见而已。变蒸学说阐述的正是这种身体通

伤寒论-太阴、少阴、厥阴病篇 期末复习资料剖析

第四章辨太阴病脉症并治 第一节太阴病辨证纲要 一、太阴病提纲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病机:脾阳虚衰,寒湿困滞症状:腹满、吐、食不下、自利、腹痛治禁:下。 【解析】中阳虚而浊阴上逆,故胸下结硬。 二、太阳病欲解时 (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第二节太阴病证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病机:脾脏虚寒。主症:自利不渴。治法:温中祛寒。如四逆汤、理中丸。 【解析】太阴自利,脾脏虚寒。少阴自利,脾肾两虚。阳明自利,热结旁流。 第三节太阴病兼变证 一、太阴病兼表证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解析】太阴病里虚寒兼表证,里寒不甚,故先解表,用桂枝汤。(无汗亦可用桂枝。) 病机:太阴病里虚寒兼表证,里寒不甚。治法:发汗,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二、太阴病腹痛证 (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词解】腹满时痛:腹满疼痛时轻时重。大实痛:腹满痛甚,或腹痛拒按,或大便不通。 【解析】太阳病误下伤脾。 桂枝加芍药汤病机:脾虚失运,气滞络瘀。主症:腹满时痛。治法:通阳健脾,活络缓急止痛。 桂枝加大黄汤病机:脾伤气滞,络瘀兼实邪。主症:大实痛。治法:和络止痛,兼通实滞。 (280)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解析】脾胃虚弱,慎用酸苦。 第四节太阴病预后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解析】太阴中风,指脾阳素虚、寒湿内盛之人感风邪。四肢烦疼:脾主四肢。 脉浮取微:邪气渐轻,外邪将解。沉取涩:脾虚气弱夹湿邪。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词解】脾家实:脾阳恢复。 【解析】278-太阴病转愈。手足温:太阴为至阴,抗邪力弱,不足以全身发热。脾主四肢,故。下利日十余行:脾阳恢复之兆。187-太阴病转阳明。 第五章辨少阴病脉症并治 第一节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诊疗规范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诊疗规范 一、概述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dissociative neurological symptomdisorder)是一组以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抽搐、木僵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但其症状与神经解剖特征或生理功能不相符。这些症状一般不会在另一种分离障碍(如分离性身份障碍)中出现。此类患者多就诊于综合医院神经科、五官科、急诊科、康复科等非精神科部门,但常没有提供合适的诊疗。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治疗,分离性神经症状会持续多年。 应激或内心冲突、人际冲突容易激发分离性神经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明显的、现实的心理应激或创伤,一部分慢性疼痛、外伤患者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因此,ICD-11 不再强调个体心理社会因素与症状的因果关系。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多发生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1:5。患者可以在各年龄段发病。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常与躯体疾病、其他精神障碍共病。 二、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在被观察或关注时常加重。患者也可能伴随焦虑、抑郁情绪,对症状的焦虑增加时,症状也趋于加重。以下常见类型可以单独或合并出现。 1.运动障碍

(1)肢体瘫痪:可表现单个肌群、单侧肢体瘫痪、截瘫或偏瘫,伴有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张力增高者常固定于某种姿势,被动活动时出现明显抵抗。慢性患者可有肢体挛缩或呈现废用性肌萎缩。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神经系统损害证据。例如,对下肢瘫痪患者,令其在卧位做健侧腿抬举动作,患侧会相应用力下压,可以此与器质性偏瘫相鉴别。 (2)肢体异常运动:表现多样,常见表现包括:①肢体粗大震颤或不规则抽动,类似舞蹈样动作,但缺乏舞蹈病、抽动障碍的特征;②与情感爆发相应的手足乱舞或四肢挺直,可有扯头发、揪衣服、捶胸、打脸、撞头、发怪声,可以伴有恍惚障碍;③起立不能、步态障碍:患者上肢可有粗大震颤,剧烈摇动;下肢在卧、立位时运动正常,但不能站立,起身需要他人支撑,否则向一边倾倒,但通常不会跌倒;不能起步行走,或行走时双足并拢,或呈摇摆步态,呈严重共济失调。 (3)分离性晕倒:患者在经历压力、情绪波动情况下倒地,但没有晕厥的病理生理特征,可伴有抽搐,身体落地动作有选择性回避危险的意味。有些患者的晕倒发作是分离性恍惚障碍的表现。 (4)分离性抽搐:表现类似癫痫发作的状态,症状包括突然倒地、痉挛,但没有昏迷、大小便失禁、唇舌咬伤、紫绀等癫痫发作的其它临床特征和相应的电生理改变,且抽搐持续时间比癫痫发作长。

婴儿常见生理现象

臀红 收藏目录[显示] 臀红的原因 臀红的宝宝主要是因为屁屁长时间浸泡在尿液中导致的,新生儿尿便次数多,所以臀红现象也比较普遍。 便后不用清水冲洗臀部,尿布透气性能差,会加重臀红。 臀红的危害 臀红会造成局部皮肤破损,细菌侵入皮下,严重的会引起肛周脓肿,排便困难。 臀红的预防和处理 ?宝宝大便后,及时用清水冲洗臀部,使用透气性能好的尿布,不能铺塑料布,掌握孩子排便规律,及时更换尿布。 ?一旦发现臀红,每次为宝宝冲洗臀部后,用鞣酸软膏或护臀霜涂抹,这样臀部就不易被尿液浸泡。不要使用婴儿粉。 头发稀黄 收藏目录[显示] 宝宝出生的时候发黑亮浓密,可慢慢地,头发变稀黄了,爸爸妈妈便会担心宝宝是不是营养不良或是缺乏什么微量元素。 头发稀黄的原因

和营养有关 ?和妈妈孕期营养有关 如果妈妈在孕期黑芝麻、核桃、蔬菜、水果吃的少,就会影响宝宝的发质。 ?和宝宝出生后营养有关 如果生后营养不足,头发会变得稀疏发黄,缺乏光泽,缺锌、缺钙也会使发质变差。 但是,现在的孩子,真正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发质差的很少见。 和遗传有关 发质的好坏,除了与营养有关外,还与遗传有关,也与对头发的护理有关。如果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发质很差的,也可能会遗传给婴儿,即使出生时头发很黑,也可能会慢慢变黄。 闹觉 收藏宝宝到了2、3个月的时候,也会给爸爸妈妈带来许多烦恼。有的宝宝白天要抱着才能睡好,只要一放到床上,睡不安稳或是大哭起来,妈妈抱一抱又睡着了。这样让妈妈会感觉很辛苦,这也是妈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

培养好的习惯 宝宝出现闹觉的现象或许不是宝宝的错,而是父母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当宝宝闹觉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回应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抱与不抱 不要让孩子一直哭 当孩子闹觉大哭的时候,有的父母就觉得要任由孩子哭,等孩子哭类了就不哭了。如果孩子一哭就抱起会惯坏孩子的,将来孩子很难独立。但其实这样做是不好的,宝宝在哭的时候是非常需要父母的关怀,没有哪个宝宝不喜欢躺在妈妈温暖的怀里。 如果宝宝哭得厉害,父母要想想是不是宝宝需要帮助,如果父母不能积极回应的话,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使孩子失去安全感,长大了对人缺乏信任,感到孤独,抑郁寡欢。 给宝宝自己的空间 有的父母一味地迁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哭,但有时候宝宝也需要再父母面前自然的感情流露。再小的孩子有自己是空间。 如果宝宝在睡觉中伸个懒腰、打个哈欠、皱一下眉头、做一个怪相,妈妈就马上去抱或去拍,这就是过多地干预了孩子。如果妈妈不去马上碰孩子,孩子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就不会这样烦躁易醒了。可能孩子本来就没有醒,妈妈一碰反倒醒了。妈妈恰恰就认为没有及时把孩子抱起来或拍一拍,孩子才醒了。这就是认识上的问题。 你了解宝宝吗 当你看到以下宝宝睡眠特点,就会对宝宝的某些睡眠问题感到释然了。 1. 宝宝常常醒来,饿了,尿了,不舒服了,睡够了,要光亮了等等都会醒来。 2. 宝宝的睡眠周期比较短,小宝宝不可能一觉睡很长时间。

伤寒论_太阴、少阴、厥阴病篇期末复习资料全

一、太阴病提纲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病机:脾阳虚衰,寒湿困滞症状:腹满、吐、食不下、自利、腹痛治禁:下。 【解析】中阳虚而浊阴上逆,故胸下结硬。 二、太阳病欲解时 (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第二节太阴病证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病机:脾脏虚寒。主症:自利不渴。治法:温中祛寒。如四逆汤、理中丸。 【解析】太阴自利,脾脏虚寒。少阴自利,脾肾两虚。阳明自利,热结旁流。 第三节太阴病兼变证 一、太阴病兼表证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解析】太阴病里虚寒兼表证,里寒不甚,故先解表,用桂枝汤。(无汗亦可用桂枝。) 病机:太阴病里虚寒兼表证,里寒不甚。治法:发汗,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二、太阴病腹痛证 (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词解】腹满时痛:腹满疼痛时轻时重。大实痛:腹满痛甚,或腹痛拒按,或大便不通。 【解析】太阳病误下伤脾。 桂枝加芍药汤病机:脾虚失运,气滞络瘀。主症:腹满时痛。治法:通阳健脾,活络缓急止痛。 桂枝加大黄汤病机:脾伤气滞,络瘀兼实邪。主症:大实痛。治法:和络止痛,兼通实滞。 (280)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解析】脾胃虚弱,慎用酸苦。 第四节太阴病预后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解析】太阴中风,指脾阳素虚、寒湿盛之人感风邪。四肢烦疼:脾主四肢。 脉浮取微:邪气渐轻,外邪将解。沉取涩:脾虚气弱夹湿邪。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词解】脾家实:脾阳恢复。 【解析】278-太阴病转愈。手足温:太阴为至阴,抗邪力弱,不足以全身发热。脾主四肢,故。下利日十余行:脾阳恢复之兆。187-太阴病转阳明。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人体的生理平衡受到暂时性破坏,并出现某些生理反应。这种反应,称之为"运动生理反应"。常见的运动生理反应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肌肉酸痛 1、原因:多数是由于平时缺乏锻炼或运动量过大。 2、预防与处置: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开始时运动量小些,以后逐渐增加, 就是在一个阶段的锻炼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锻炼后,要及时做好放松活动,如仍然有酸痛现象,可采取局部按摩、热敷或用松节油擦抹等,以促进气血通达,缓解酸痛。 二、运动中腹痛 1、原因: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在长跑和其他激烈运动时,膈肌运动异常, 血液瘀积在肝脾两区,引起两肋间肌疼痛,或者在运动前饮食过多,或者过于紧张引起胃肠痉挛等,都会引起腹痛。 2、预防与处置:做好准备活动,运动负荷要循序渐进,并注意呼吸自然,切忌闭气。如已产生腹痛,可适当减慢跑速,加深呼吸,揉按疼痛部位或弯着腰跑一段,即可缓解疼痛;腹痛严重者,可停止运动,并口服十滴水或普鲁苯辛1片/次。如仍不见效,应护送医院诊断治疗。 三、肌肉痉挛(抽筋) 1、原因:由于肌肉突然猛力收缩或用力不均匀,或因受到过冷水温(或气温)的刺激,或收缩与放松不协调等都会引起肌肉痉挛。 2、预防与处置:在运动前对容易发生痉挛的部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适当

按摩,同时点按委中的承山、涌泉等穴位。 四、运动性昏厥 1、原因:在运动过程中,脑部突然血液供给不足,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发生一时性知觉丧失现象,称之为"运动性昏厥"。其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手脚发凉、 呼吸缓慢,眼睛发黑,失去知觉而昏倒。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长时间剧烈运动,四肢回流血液受阻,或突然进入激烈运动状态(如疾跑、冲刺),或在极度疲劳下继续勉强地锻炼,或久蹲后骤然站起,或疾跑后急停,或空腹状态下锻炼出现低血糖等,都可引起运动性昏厥。 2、预防与处置:平时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运动时要控制运动 负荷,防止过度疲劳。如一旦出现运动性昏厥,应及时将患者平卧,使脚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推摩,也可点按人中、合谷穴。如发生呼吸障碍,即进行人工呼吸。轻微患者可同伴搀扶慢走,并协助做伸展运动和深呼吸等。 五、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1、原因:由于剧烈运动,内脏器官的功能存在惰性与肌肉活动需要不相称,致使氧债不断积累,乳酸堆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胸闷、呼吸急促、下肢沉重、动作不协调,甚至恶心、呕吐等现象。这就是运动生理学中所称的"极点"。 2、预防与处置: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不断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力,这可 延缓极点出现的时间和减轻症状。当极点出现后,应适当减小运动负荷,加深呼吸,上述异常反应可逐渐缓解或消失。随后,运动又重新变得轻松、协调,运动 能力又有提高。这种现象称之为"第二次呼吸"。 "极点"是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因此不必疑虑和恐惧。

少阳病篇

少阳病篇 1、小柴胡汤 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 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 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 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 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 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 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其处理 三、运动性贫血 (一)原因和症象 血液中务细胞与血红蛋白早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因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减少称为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贫血的指数,男性的血红蛋白总量低于12克%,女性低于10。5%克。在通常情况下,本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由于贫血,常引起多种不良的生理反应,危及健康。所以这部分学生常常恐惧体育锻练,特别害怕中长跑锻练。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 1、由于运动时,肌肉对蛋白质和铁的需要增加,一旦需求量得不到满足,即会引起运动性贫血。 2、由于运动时,脾脏释放的溶血卵膦质使红细胞的脆性增加,加上运动时血流加速,易引起血红细胞破裂,致使红细胞的新生与死亡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导致运动性贫血。 症象:运动性贫血发病缓慢,其症状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气喘,体力下降,以及运动后心悸,心率加快,脸色苍白。 (二)处置和预防 1,处置如果运动中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应适当减小运动量,必要时暂停运动,并补充富含蛋白质或铁的食物,口服硫酸亚铁。 2,预防遵循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原则,高速膳食,如运动时经常有头晕现象时,应及时诊断医治,以利正常参加体育锻练 四、运动性昏厥 (一)原因和症象 在运动中,由于脑部突然供血不足而发生的一时性知觉丧失现象,叫运动性昏厥。 1、原因 由于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使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所致。也和剧烈运动后引起的低血糖有关。 2、症象 全身无力,头昏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失去知觉,突然昏倒,手足发凉,脉搏慢而弱,血压降低,呼吸缓慢等。 (二)处置和预防 1、处置 应立即使患者平卧,足略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推摩或拍击。同时由手指点压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给氨气闻嗅。如由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如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修改

呼吸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 (2010年8月9日修改)

目录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01 2.社区获得性肺炎…………05 3.支气管哮喘………………08 4.支气管扩症……………11 5.自发性气胸………………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定义: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能诊断为COPD。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2)咳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 (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病史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因):

(1)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2)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3.体征:COPD早期体征可不明显。 (1)视诊及触诊:胸部过度膨胀、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腹上角)增宽及腹部膨凸等;呼吸困难加重时常采取前倾坐位;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皮肤紫绀。 (2)叩诊: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界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叩诊可呈过度清音。 (3)听诊:两肺呼吸音可减低,呼气相延长,平静呼吸时可闻干性啰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可闻湿啰音;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三、实验室检查: 1.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2.胸部X线检查:X线检查对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等)鉴别有重要意义。主要X线征为肺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胸腔前后径增长,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心脏悬垂狭长,肺门血管纹理呈残根状,肺野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等,有时可见肺大疱形成。3.胸部CT检查:CT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但是,在鉴别诊断时CT检查有益,高分辨率CT(HR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