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重点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重点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营养: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组织更新、

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包括宏量: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维生素、矿物质;水。

3、水:不仅构成身体成分,还具备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水的生理功能:构成细胞和体

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新陈代谢;调节体温;润滑作用。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ml

左右。在温和气候条件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 (约6杯)。

4、植物化学物:指植物性食品中除含人体必需营养成分外的一些低分子量生物活性物质,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皂苷、芥子油苷、多酚、蛋白酶抑制剂、单萜类、植物雌激素、硫化物、植酸等几大类。

5、合理膳食:又称为平衡膳食,是指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进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合理膳食要求: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保证食物安全;

科学的烹调加工;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6、营养素的代谢: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

包括: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

调节机体生理活动。

合理营养: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

营养失衡造成的危害:营养不良,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 );推荐摄入量(RNI);

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1、平均需要量(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满足群体中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而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是制订RNI的基础,针对人群,EAR可以用于评估群

体中摄入不足的发生率。针对个体,可以检查其摄入不足的可能性。

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机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

备。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推荐值。

RNI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EAR + 2SD( SD为标准差)。如果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RNI=EA区1.2。

13、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是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AI与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高于RNI。

AI主要用作个体的营养素摄入目标,当健康个体摄入量达到AI时,出现营养缺乏的危险很

小。如果摄入超过AI,则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1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当摄入量超过UL而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可耐受”是指这一剂量在

生物学上一般是可以耐受的,但并不表示可能是有益的。鉴于营养素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日渐发展,有必要制定UL来指导安全消费。对许多营养素来说还没有足够的资料来制定其UL ,所以未定

UL并不意味着过多摄入没有潜在的危害。

RNI和UL之间是一个安全摄入范围”。

第二章各营养素一(一一)蛋白质

1、蛋白质:是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结构,是功能因子和调控因子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基本构成单位是氨基酸,由肽键(酰胺键)连接。

(1)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2)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类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可以自身合成,不一定需要从食物中直接供给的氨基酸。

2、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限制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其中含量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依此类推。

3、蛋白质的功能: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供给能量;肽类的特殊生理功能

氮平衡:摄入蛋白质的量和排出蛋白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氮平衡关系式如下:B=I - (U+F+S)

B :氮平衡;I :摄入量;U :尿素;F:粪氮;S:皮肤等氮损失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蛋白质的含量:

(2) 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真消化率表观消化率

蛋白质利用率:

1. 生物价(biological value, BV):

2. 蛋白质净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

3. 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4. 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

5. 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氨基酸评分X真消化率

6.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有两种:

Kwashiorkor :指能量摄入基本满足而蛋白质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腿部水肿、虚弱、表情淡漠、生长滞缓、头发变色、变脆和易脱落、易感染其他疾病等;

Marasmus :原意即为消瘦”,指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均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患儿消瘦无力,因易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

高蛋白质膳食过多的危害:心血管疾病;癌症;骨质疏松

(二)脂肪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又称甘油三酯,约占体内脂类总量的95%,类脂主要包括磷

脂和固醇类,约占全身脂类总量的5%

体内脂肪的生理功能:贮存和提供能量;保温及润滑作用;节约蛋白质作用;

机体构成成分(细胞膜);内分泌作用(瘦素、TNF- a IL-6、IL-8、雌激素、IGF等)

食物中脂肪的作用:

(1)增加饱腹感:脂肪进入十二指肠时,刺激十二指肠产生肠抑胃素,使胃蠕动受到抑制。

(2)改善食物的感观性状

(3)提供脂溶性维生素:脂肪不仅是脂溶性维生素来源,也可促进其吸收。

4、分类:

(1)按碳链长度:长链(耳4)、中链(8?12)、短链(<6)食物中以18碳脂肪酸为主。(2)按饱和程度:饱和(如棕榈酸)、单不饱和(如油酸)、多不饱和(如亚油酸和a亚麻酸)

脂肪随其脂肪酸的饱和程度越高、碳链越长,熔点越高。

按空间结构:顺式、反式

自然状态下,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为顺式脂肪酸,少数为反式脂肪酸(牛奶、奶油)。

反式不饱和脂肪酸:不具有必需脂肪酸的活性和对脂蛋白的作用;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可能诱发肿瘤、2型糖尿病等;人造奶油、蛋糕、饼干、油炸食品、花生酱等是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4)按双键位置:通常从CH3-的碳起计算第一个不饱和键的位置。如油酸:C18:1 , co-9o

目前认为营养学上最具价值的脂肪酸:n-3和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必需脂肪酸和长

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EFA):人体需要且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n-6)和a亚麻酸(n-3),人体其他脂肪酸可从食物获得,也可利用糖、脂肪和蛋白质合成。

生理功能:(1)磷脂的组成成分:构成细胞膜

(2)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血管舒缩、神经传导等;参与类二十烷酸合成:PG、TXA、LT等,调节血压、血脂、血栓形成及免疫反应等。

⑶与胆固醇代谢有关:体内约70%胆固醇与脂肪酸酯化成酯;在LDL和HDL中,胆固醇+ 亚油酸形成亚油酸胆固醇酯;n-3和n-6系列的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具有这种降血脂作用。

6、EFA缺乏和过量:机体EFA的摄入量每天应不少于总能量的3%。

缺乏:发生于婴幼儿(脱脂或低脂)、长期全胃肠外营养者、慢性肠道疾病患者。

影响: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湿疹样皮炎)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疾病等。过多:氧化物、过氧化物、能量

7、n-6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花生四烯酸。

生理功能:降低胆固醇;一些特殊脂类(磷脂)的组成成分,维持组织膜结构的完整性和最佳不饱和水平;AA是类二十烷酸的重要前体物质;促进生长发育及妊娠。

8、n-3多不饱和脂肪酸:a亚麻酸EPA DHA

生理功能:对正常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免疫调节和抗炎;对癌症的影响:改善恶病质、控制转移、增强抗癌药物作用,鱼油可以辅助治疗结肠癌、乳腺癌等;对脑和视网膜的发育9、中链脂肪酸(MCFA)的特点:可直接与甘油三酯酯化;水溶性好,可直接被小肠吸收;无需形成乳糜微粒,直接进入肝脏;在细胞内快速氧化提供能量;但很快被氧化产生酮体,不能用于糖尿病、酮中毒及酸中毒、肝硬化者。

10、短链脂肪酸(醋酸、丙酸、丁酸)来源:膳食纤维、抗性淀粉、低聚糖和糖醇等在结肠

被肠道微生物发酵。生理功能:提供能量;促进细胞膜脂类物质合成;可能预防和治疗溃疡

性结肠炎;可预防结肠肿瘤;对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有抑制作用

11、类脂:包括磷脂和固醇类。含磷脂较多的:鸡蛋、肝、大豆、麦胚、花生等。

磷脂的生理功能:提供能量;细胞膜成分:双重特性,禾U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孚L化剂作用:脂肪悬浮;促进脂肪吸收、转运、代谢;

改善心血管:防止胆固醇沉积、降低血黏度,预防心血管疾病。

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释放胆碱,合成乙酰胆碱,促进和改善大脑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12、胆固醇的生理功能: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许多活性物质的合成材料:胆汁、性激素、

肾上腺素等;在体内转变为7-脱氢胆固醇,在皮肤中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成维生素D3。

13、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

(1)脂肪的消化率:熔点低于体温的脂肪易消化,植物脂肪>动物脂肪

(2) EFA的含量:植物油亚油酸、a亚麻酸含量高。

(3) 提供的各种脂肪酸的比例: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应为1: 1 : 1

(4) 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植物油:E;肝脏:A、D ;奶、蛋:A、D

(5) 某些有特殊生理功能的FA含量:EPA、DHA

14、脂类的供给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脂肪摄入应占总能量20%~30%。

必需脂肪酸摄入不少于总能量3%。n-3、n-6比例为1: 4~6为宜。

饱和脂肪酸优缺点:可升高LDL-C (硬脂酸-C18无此作用);但不容易被氧化;有助于HDL 的形成,因此人体不应完全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LDL-C,同时也降低HDL-C ;且易被氧化产生脂自

由基和过氧化物。

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富含):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和LDL-C,HDL-C无变化,且不容易被氧化,冠心病发病率低。

(三)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木质素、抗性低聚糖、果胶、抗性淀粉以及其他不消化碳水化合物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

某食物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

GI =

相等含量葡萄糖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1)提供能量(2)构成组织结构及生理活性物质

⑶血糖调节作用⑷节约蛋白质作用和抗生酮作用

(5) 膳食纤维的促进肠道健康功能

(五)矿物质

1、按照化学元素在机体内的含量多少,通常将矿物质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

常量元素:〉0.01%体重,Ca、P、Na、K、Cl、Mg、S 等;微量元素:V 0.01%体重。

矿物质的特点:

矿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

除了通过食物外,矿物质是唯一可以通过天然水途径获取的营养素。

矿物质在体内分布极不均匀。(4)矿物质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5)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人体矿物质缺乏与过量的原因:地球环境因素:地壳中矿物质元素的分布不平衡食物成分及加工因素: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矿物质拮抗物人体自身因素:由于摄入不足,消耗或需求增加导致矿物质缺乏

(一) 钙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离子化钙47.5%

钙的生理功能: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促进细胞信息传递;

血液凝固;调节机体酶的活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其他功能钙的吸收:主要经主动吸收,在十二指肠和小肠上段

(1 )机体因素:钙的吸收率受年龄的影响,随年龄增长吸收率降低;在特殊生理期钙的主动和被动吸收均增加。

(2)膳食因素:植物酸形成钙盐沉淀;钙磷比例不适宜抑制钙吸收;膳食纤维中的糖醛酸

残基;未被消耗的脂肪酸与钙形成钙皂;碱性药物

(3 )其他因素:一些抗生素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

4、钙的排泄和储存:80%?90%经肠道排出

机体因素:血钙使尿钙、补液、酸中毒、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使钙排出增加

膳食因素:钙的摄入量主要影响粪钙,钠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尿钙排泄增加

5、过量钙摄入导致高钙尿,可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

儿童长期钙缺乏和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缺乏者可

导致佝偻病,出现“O形或“X形腿、肋骨串珠、鸡胸等症状。中老年人随年龄增加,骨骼

逐渐脱钙,尤其是绝经妇女因雌激素减少,钙丢失加快,易引起骨质疏松症,易患龋齿钙的营养学评价:流行病学调查:

生化指标:血清总钙浓度 2.25?2.75mmol/L(90?110mg/L);血清离子钙浓度 1.10 ?1.37mmol/L(45?55mg/L);血清[Ca]沪]>30;血清碱性磷酸酶

钙平衡测定:钙的摄入量=钙的排出量(粪钙+尿钙+汗液钙)的差值为0时为平衡,目前

实际用于评价人体钙营养状况的最佳方法

骨质的测量:可直接反映机体的钙营养状况,但有滞后性,对近期不灵敏,超过6个月(1)骨矿物质含量BMC :评价儿童常用(2)骨矿物质密度BMD :均可评价成人

7、钙的良好食物来源是奶及奶制品,虾皮,海带,豆类、黑芝麻、花生,雪里蕻、苋菜

(二)铁

1、铁的生理功能:(1)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2)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3)参与其他重要功能:铁参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催化3-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嘌呤与胶原的合成;铁参与脂类在血液中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解毒;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2、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1)膳食铁的存在形式(2)机体因素:机体铁营养状况、生理与病理改变

(3)其他膳食成分的作用(4)其他:肠道微生物的某些分解产物可抑制铁的吸收

3、铁的缺乏:

第一阶段为铁减少期:储存铁减少,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无临床症状

第二阶段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还有血清铁降低,铁结合力上升,游离原卟啉浓度上升

第三阶段为缺铁性贫血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当血红蛋白继续降低时,则出现头晕、气短、心悸、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脸色苍白、口唇黏膜和眼结膜苍白等症状过量:

铁的营养学评价:

常见实验室指标

(1)血清铁蛋白(SF): V 12⑷/L为缺铁,V20呃/L提示贮备铁衰竭,〉300呃/L提示铁负荷过度

(2)血清运铁蛋白受体(sTfR):正常值:0.9?2.3 mg/L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血清铁

(三)锌

锌的生理功能:(1)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2)促进生长发育

(3)促进机体免疫功能(4)维持细胞膜结构

此外,锌与唾液蛋白结合成味觉素可增进食欲,缺锌可影响味觉和食欲,甚至发生异食癖;锌对皮肤和视力具有保护作用,缺锌可引起皮肤粗糙和上皮角化。

影响吸收因素:

高蛋白、中等磷酸、维生素D3、葡萄糖、某些药物如碘喹啉、苯妥英钠可促进锌的吸收,

动物性食物中锌的生物利用率较高;

膳食纤维、植酸可减少锌的吸收,铜、钙、亚铁离子可抑制锌的吸收;

排泄:体内的锌经代谢后主要由肠道排出,少部分随尿排出,汗液和毛发中少量排出。

引起锌过量的因素有:1)盲目过量补锌;2)食用因镀锌罐头污染锌的食物和饮料。

成人摄入2g以上锌可发生锌中毒,引起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锌的营养学评价:

临床症状:生长缓慢、皮肤伤口愈合不良、味觉障碍、胃肠道疾患增加、免疫功能减退

生化指标:

功能指标:血浆碱性磷酸酶是评价锌营养状况最常用指标。

膳食调查:

(六)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一般是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大多数的维生素在机体内不能合成,虽然需要量很小,但

必须由食物提供;少部分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3和维生素D可由机体合成;维生素K和

生物素可由肠道细菌合成,但合成的量并不能完全满足机体的需要,因而不能替代从食物中

获得这些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特点:

体内仅有少量储存,较易自尿中排出(维生素B12例外);大多数以辅酶形式参与机体物质

代谢;体内没有非功能性的单纯储存形式,当机体饱和后,摄入的维生素从尿中排出;反之,

若组织中的维生素耗竭,则给予的维生素将大量被组织摄取利用,故从尿中排出量减少。可

利用尿负荷试验对其营养水平进行鉴定;一般无毒性,但过量摄入时也可能出现毒性;摄入过少,可较快出现缺乏症状。

3、维生素缺乏的分类:按缺乏程度:临床、亚临床维生素缺乏

(一)维生素A

1、维生素A类是指含有视黄醇结构,并具有其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包括已形成的维生

素A和维生素A原以及其代谢产物。活性形式:视黄醇、醛、酸

2、维生素A原:可在小肠和肝细胞内转变成视黄醇和视黄醛的类胡萝卜素

3、生理功能:视觉(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细胞生长和分化

维护上皮组织细胞的健康;免疫功能;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

缺乏的危害:

暗适应能力下降(最早症状),严重者可致夜盲症;干眼病,进一步发展可致失明;

引起机体不同组织上皮干燥、增生及角化,以至出现各种症状(如皮脂腺及汗腺角化,出现

皮肤干燥,毛囊角化过度,毛囊丘疹与毛发脱落),食欲降低,易感染;

血红蛋白合成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

5、过量的危害

急性毒性:早期症状为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视觉模糊、肌肉失调、婴儿囟门突起。当

剂量更大时,可出现嗜睡、厌食、少动、反复呕吐,甚至致命;

慢性毒性:头痛、食欲降低、脱发、肝大、长骨末端外周部分疼痛、肌肉疼痛和僵硬、皮肤

干燥搔痒、复视、出血、呕吐和昏迷等;流产、致畸性

6、机体营养状况评价:营养状况可分为五类:缺乏、较少(边缘状态)、充足、过多和中毒。检查方法:

视黄醇当量:膳食或食物中总视黄醇当量(卩gRE)视黄醇(卩g)+-胡萝卜素(卩g)X 0.167+他维生素A原(卩g)X 0.084

食物来源:最好的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全奶、奶油、禽蛋等;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深绿色或红黄色的蔬菜和水果。

(二)维生素D

1维生素D类是指含环戊氢烯菲环结构、并具有钙化醇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以维生素

D2 (麦角钙化醇)及维生素D3 (胆钙化醇)最为常见。

维生素D2 :是由酵母菌或麦角中的麦角固醇经日光或紫外光照射后形成的产物,并且能被人体吸收;

维生素D3 :是由储存于皮下的胆固醇的衍生物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光照射下

转变而成。

吸收与代谢:

食物中的维生素D与其他脂溶性物质一起形成胶团被动吸收入小肠黏膜细胞,经淋巴系统

进入血液;在血液中由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 )携带运输;维生素D3 (或D2)在肝、

肾中依次经两次羟化作用,分别生成25-(OH)-D、1,25-(OH)2-D或24,25-(OH)2-D ;1,25-(OH)2-D合成后,由肾脏释放入血,并运输至各个靶器官,产生生物学效应。

生理功能: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转运;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对骨细胞呈现多种作

用;通过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调节血钙平衡;参与机体多种功能的调节

4、缺乏症:佝偻病;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手足痉挛症

5、过多症: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多尿、烦渴、发热,血清钙磷增高,以至发展成动脉、心肌、肺、肾、气管等软组织转移性钙化和肾结石,严重的维生素D中毒可导致死亡。

6、食物来源:主要存在于海水鱼(如沙丁鱼)、肝、蛋黄等动物性食品及鱼肝油制剂中;人奶和牛奶是维生素D较差的来源;蔬菜、谷类及其制品和水果含少量或不含。

(四)维生素B1 (硫胺素、抗脚气病因子和抗神经炎因子)

纯品为白色粉末状结晶,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酸性环境下较稳定,中性和碱性环境中不

稳定。

2、吸收与代谢:在空肠和回肠吸收,浓度高时由被动扩散吸收,浓度低时主要由主动转运系统吸收。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主要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排出量与摄入量有关。

3、生理功能

(1).辅酶功能:TPP是硫胺素主要的辅酶形式,在体内参与两个重要的反应,即a酮酸的氧

化脱羧反应和磷酸戊糖途径的转酮醇反应。

(2) .非辅酶功能:维生素B1缺乏时可影响某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

4、缺乏与过量:维生素B1缺乏症又称脚气病,维生素B1 一般不会引起过量中毒

(1) .成人脚气病:干性、湿性、混合性

(2) .婴儿脚气病

5、机体营养状况评价

尿负荷试验:

尿中维生素B1和肌酐含量比值:

红细胞转酮醇酶活性系数或TPP效应:

食物来源:含量丰富的食物有:谷类、豆类及干果类。动物内脏(肝、心、肾)、瘦肉、禽蛋中含量也较多。

(五)维生素B2 (核黄素)

1、理化性质:是具有一个核糖醇侧链的异咯嗪类衍生物。

黄色粉末状结晶,味苦,熔点高;水溶性较低;酸性及中性环境中对热稳定,碱性环境中易被热和紫外线破坏;有游离及结合两种形式,游离状态易发生光裂解,结合状态较稳定。

2、吸收与代谢:主要在胃肠道上部吸收,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需要Na+和ATP参与。体内多余的维生素B2主要随尿液排出,未被吸收的维生素B2随粪便排出,汗液亦可排出少量维生素B2 。

3、生理功能:以FMN和FAD辅酶形式参与许多代谢的氧化还原反应。

(1)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酶功能⑵参与维生素B6和烟酸的代谢(3)其他生理功能

缺乏与过量: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眼、口腔和皮肤的炎症反应。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习题集每题答案已做

精品文档 1.血胆固醇升高时,血中( B )浓度增加。 A HDL B LDL C 糖蛋白 D 球蛋白 2.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 A )具有节约蛋氨酸的作用。 A半胱氨酸 B 酪氨酸 C 精氨酸 D 丝氨酸 3.婴幼儿和青少年的蛋白质代谢状况应维持( D ) A 氮平衡 B 负氮平衡 C 排出足够的尿素氮 D 正氮平衡 4.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是( B ) A 体力活动耗能 B 基础代谢 C 非体力活动耗能 D 食物热效应耗能。 5.能促进钙吸收的措施是( A ) A 经常在户外晒太阳 B 经常做理疗(热敷) C 多吃谷类食物 D 多吃蔬菜、水果 6.具有激素性质的维生素是( C )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 D D 维生素PP 7.维生素B2缺乏体征之一是( A ) A 脂溢性皮炎 B 周围神经炎 C “三D”症状 D 牙龈疼痛出血 8.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 D ) A 棉籽糖 B 果胶 C 纤维素 D 淀粉 9.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 B )具有节约苯丙氨酸的作用。 A半胱氨酸 B 酪氨酸 C 丙氨酸 D 丝氨酸 10.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的碳水化物的膳食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 C ) A 45%~50% B 70%以上 C 55%~65% D 30%以下 11.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D )。 A 45% B 25%~30% C 20%以下 D 20%~30% 三、多选题 1.促进钙吸收的因素有( ABDE ) A 维生素D B 乳糖 C 膳食纤维 D 氨基酸 E 青霉素 2.下列哪些蛋白可作为参考蛋白( BC ) A 醇溶蛋白 B 酪蛋白 C 鸡蛋蛋白 D 鱼肉蛋白 E 牛肉蛋白 3.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有( ABCDE ) A 体表面积与体型 B 年龄 C 甲状腺激素异常 D 寒冷 E 咖啡因 4.促进铁吸收的因素有(BE ) A 维生素 B B 猪肉 C 抗酸药物 D 植酸盐 E 维生素C 5.维生素A缺乏引起( ACE ) A 干眼病 B 脚气病 C 致盲症 D 坏血病 E 失明 6.不溶性膳食纤维包括( ACD ) A 纤维素 B 甘露醇 C 半纤维素 D 木质素 E 果胶 7.人体必需脂肪酸为( BC ) A γ-亚麻酸 B α-亚麻酸 C 亚油酸 D EPA E DHA 8.食物的能量来源是( ABCD ) A 碳水化合物 B 酒精 C 脂肪 D 蛋白质 E 矿物质 9.下列矿物质中,属于必需微量元素的有( ADE ) A 锌 B 磷 C 钙 D 铁 E 硒 10.属于优质蛋白的有(BCE ) A 谷蛋白 B 大豆蛋白C鸡肉蛋白 D 白蛋白 E 鱼肉蛋白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5题,10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A型题(31小题,共31.0分) [1]正常人体脂肪含量大约占体重的 A、10-20% B、5-10% C、20-30% D、30-35% E、20-25% [2]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是 A、罐头食 B、剩粮食饭、凉糕 C、奶及奶制 D、家庭自制豆制品 E、海产品及盐渍食品 [3]维生素B1的主要功能是以辅酶形式参与 A、蛋白质代谢 B、脂肪代谢 C、赖氨酸代谢 D、糖代谢 E、钙代谢 [4]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是 A、葡萄糖 B、纤维素 C、淀粉 D、糊精 E、麦芽糖 [5]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增加,对脂肪酸败有如下影响 A、抑制 B、减速 C、增进 D、延缓 E、无影响 [6]以下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食物脂肪的消化率与熔点有关 B、所有植物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的含量都高于动物脂肪 C、一般成人的脂肪供应应占膳食总热量的20%~25% D、一般脂溶性维生素含量高的 脂肪营养价值高 E、必需脂肪酸的最好来源是植 物油类 [7]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形成与下 列因素有关,除了 A、食物存放温度的高低 B、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C、受葡萄球菌污染的程度 D、食物中淀粉的含量 E、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8]巴氏消毒法的温度范围为 A、75~95℃ B、63~95℃ C、60~80℃ D、65~85℃ E、60~95℃ [9]食物储存中,酸度升高、产气、 带有甜味、有醇类气味,此种反 应为 A、油脂酸败 B、蛋白质分解 C、碳水化合物分解 D、美拉德反应 E、醇类发酵 [10]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______ A、15%~20% B、50%~60% C、10~15% D、35%~40% [11]表明食品被粪便近期污染的 指示菌是 A、埃希茵属 B、柠檬酸杆菌属 C、肠杆菌属 D、克雷伯菌属 E、黄杆菌属 [12]正常成年人膳食中碳水化合 物提供热量占每日摄人总热量 的适宜百分比是 A、60-70% B、50-60% C、40-50% D、55-60% E、80-90% [13]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烟酸的 氨基酸为 A、赖氨酸 B、亮氨酸 C、色氨酸 D、胱氨酸 E、丝氨酸 [14]防止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 何种措施是错误 A、防霉 B、阻断合成 C、制定限量标准 D、作物施用钾肥 E、作物施用钼肥 [15]40cm2肌肉有6个以上囊尾 蚴的畜肉,应予 A、冷冻处理 B、高温处理 C、盐腌处 D、辐射处理 E、销毁 [16]杂醇油是在制酒过程中何种 物质分解而成 A、蛋白质、氨基酸 B、果胶、木质素 C、糠麸 D、淀粉 E、油脂 [17]烟酸理化性质的特点为 A、酸性条件易破坏 B、碱性条件易破坏 C、遇光易破坏 D、加热及烹调加工损失小 E、高压下120℃,20分钟易破 坏 [18]与影响钙吸收无关的因素是 A、草酸盐 B、植酸盐 C、脂肪消化不良 D、膳食纤维 E、胆固醇 [19]患者自觉乏力,急躁,记忆 力减退,抑郁,失眠,并有恶心、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习题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每克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产生的能量为(A) A.16.74kJ B.37.6kJ C.2.39kJ D.20.74KJ E16.25kJ 2.高压灭菌法主要用于哪类食品(D) A.奶类 B.酒类 C.果汁 D.肉类罐头 E.酱油 3.在一批腌菜中检出大量硝酸盐,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和胺类形成(A) A.亚硝胺 B.色胺 C.腐胺 D.甲胺 E.组胺 4.成碱性食品为(D) A.谷类 B.蛋类 C.豆类 D.蔬菜、水果 E.肉类 5.大豆的最多氨基酸是(C) A.赖氨酸 B.色氨酸 C.蛋氨酸 D.组氨酸 E.苏氨酸 6.目前常用的食品发色剂是(B) A.苋菜红 B.亚硝酸盐 C.亚硫酸铜 D.赤鲜红

E.红曲米 7.黄曲霉毒素致癌的主要靶器官是(C) A.食道 B.胃 C.肝 D.肾 E.肺 8.出生4~6个月的婴儿需开始补充(A) A.铁 B.钙 C.淀粉 D.脂肪 E.蛋白质 9.刚屠宰的肉品通过后熟产酸,可杀死(C) A.猪瘟病毒 B.丹毒杆菌 C.口蹄疫病毒 D.布氏杆菌 E.炭疽杆菌 10.有利于钙吸收的因素是(C) A.膳食纤维 B.植酸 C.乳糖 D.草酸 E.磷酸 11.谷类中不含的维生素是(D) A.硫胺素和尼克酸 B.硫胺素和维生素B2 C.尼克酸和维生素B2 D.维生素A和维生素D E.维生素B6和尼克酸 12.与基础代谢无关的因素是(C) A.体型 B.年龄 C.体力劳动 D.性别 E.气温

13.成人膳食碳水化合物适宜摄入量以占总能量百分比计算,为(D) A.10~12 B.20~25 C.45~55 D.55~65 E.20~30 14.关于非必需氨基酸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人体不需要的氨基酸 B.合成人体蛋白质所必需 C.人体内可以合成 D.不依赖于食物的供给 E.体内合成速度快 15.在以下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油脂是(C) A.牛油 B.猪油 C.鱼油 D.羊油 E.奶油 16.对市场出售的一批鲜猪肉进行鉴定,判断其是否腐败变质最敏感的化学指标是(E) A.过氧化物值 B.K值 C.皂化价 D.折光率 E.挥发性盐基总氮 17.下列哪项不符合老年营养需要(B) A.总热能摄入量应降低 B.摄入尽量多的动物蛋白质 C.脂肪摄入不宜过多 D不宜食含蔗糖高的食物 E.充足的无机盐和维生素 18.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最高层是(D) A.蔬菜 B.谷类 C.奶类 D.油脂 E.肉类

营养和食品卫生学试题库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种氨基酸对于婴幼儿来说是必需氨基酸() A.精氨酸 B.组氨酸 C.丝氨酸 D.胱氨酸 2.浮肿型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缺乏哪种营养素()A.蛋白质 B.热能 C.维生素 D.矿物质 3.下列哪种营养素缺乏会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 A.锌 B.铁 C.叶酸 D.尼克酸 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A.铜 B.铁 C.锌 D.硒 5.牛奶中含量最低的矿物质是以下哪一种() A.钙 B.铁 C.钾 D.钠 6.膳食中可促进铁吸收的因素是() A.抗坏血酸 B.脂肪酸 C.草酸 D.植酸 7.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叶酸 8.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1易引起() A.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B.癞皮病 C.脚气病 D.败血病 9.人体所需的一部分尼克酸可由体内哪种氨基酸转化() A.苏氨酸 B.赖氨酸 C.色氨酸 D.蛋氨酸 10.下面那种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A.肉类 B.奶类 C.水果 D.大豆 11. RDA指的是() A.推荐营养素供给量 B.适宜摄入量 C.可耐受的高限摄入水平 D.估计平均需要量 12.粮谷类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 A.苯丙氨酸 B.蛋氨酸 C.苏氨酸 D.赖氨酸 13.消瘦型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缺乏哪种营养素:()A.蛋白质 B.热能 C.维生素 D.矿物质 14.下列哪项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 A.肥胖 B.多尿 C.高血压 D.佝偻病

15.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是() A.白菜 B.菠菜 C.大米 D.动物肝脏 16.与老年人容易发生的腰背酸痛有较密切关系的营养素是()A.钠 B.钙 C.铜 D.维生素A 17.下列哪项不是脂类的营养学意义() A.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B.提供能量 C.构成机体组织和重要物质 D.提供必需氨基酸 18.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的特点() A.天然食物组成成分 B.维持健康所必需 C.每日需要较多 D.维持人体生长 19.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是() A.马铃薯 B.梨子 C.小麦 D.动物肝脏 20.人体所需的一部分尼克酸可由体内哪种氨基酸转化() A.苏氨酸 B.赖氨酸 C.色氨酸 D.蛋氨酸 21.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D在人体的缺乏症() A.在成人发生骨软化症 B.在儿童发生癞皮病 C.在婴幼儿发生佝偻病 D.在老年人可发生骨质疏松症22.婴幼儿常见的营养问题不包括()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 卫生学重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绪论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皇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现代营养学分为三个时期:(始于18世纪中叶)。 1.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年):1983:提出“蛋白质”;亮氨酸/苏氨酸;1920:“维生素”。 2.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年):公共营养兴起。 3.营养学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1985年--):植物化学物、分子营养学、新营养学。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营养素六大类:水、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C、H、O、N占人体96%以上;细胞内液ICF(2/3)、外液ECF(1/3);骨密度(BMD);血液5L。 蛋白质(protein)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8+1:蛋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婴儿)。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色氨酸为1)。 完全蛋白质:种类齐全,模式接近,可维持成人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参考蛋白—鸡蛋蛋白质。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相对含量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 2.构成特殊生理活性物质; 3.供能:1g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能量。 小肠:为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氨基酸池:指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转运子分为两类:钠依赖型、非钠依赖型。 必要的氮损失(ONL):机体媒体由于皮肤、毛发和黏膜的脱落,妇女的月经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的约20g以上的蛋白质的损失。 氮平衡:蛋白质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零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的含量(微量凯氏定氮法)、消化率、利用率。 生物价(BV):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 储留氮 生物价=----------×100 吸收氮 PER:(蛋白质功效比值),是指实验期内,动物平均每摄入1g 蛋白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 氨基酸评分(AAS)、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AS)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成人:RNI为1.16g/(kg·d);占总能量的10%-12%。 脂类(lipids) 脂类包括:脂肪:甘油三酯——甘油和脂肪酸;类脂:磷脂、固醇类等。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2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营养: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2、蛋白质的功效比值:用幼小动物体重的增加与所摄食的蛋白质之比来表示将蛋白质用于生长的效率。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增加体重(g)/摄入的食物蛋白质(g) 3、amino acid score :蛋白质质量的评价指标,氨基酸分=[1g受试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毫克数/需要量模式中氨基酸的毫克数]×100% 4、食品的成酸成碱作用:是指摄入的食物经过机体代谢成为体液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来源的过程。 5、膳食指南: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居民或特殊人群的总指导原则。是依据营养学理论,结合社区人群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教育社区人群采取平衡膳食,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为了指导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许多国家制订有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即:(B)。 A、DRIs B、RDAs C、RNI D、EAR 2、胃酸由(B)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 A、硫酸 B、盐酸 C、醋酸 D、鞣质酸 3、胃粘液的主要成分为(D)。 A、胃蛋白酶原 B、胃蛋白酶 C、胃酸 D、糖蛋白 4、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D)性液体。 A、酸性 B、弱酸性 C、碱性 D、弱碱性 5、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C)。 A、消化食物 B、吸收营养素 C、吸收水分 D、消化食物残渣 6、一般来说,机体所需要能量的(B)以上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 A、30% B、50% C、60% D、70% 7、据用“弹式热量计”测定,1g蛋白质在体外燃烧平均产生热量为(C)。 A、17.15 kJ B、39.54 kJ C、23.64 kJ D、18.61 kJ 8、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汇总

绪论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皇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现代营养学分为三个时期:(始于18世纪中叶)。 1.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年):1983:提出“蛋白质”;亮氨酸/苏氨酸;1920:“维生素”。 2.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年):公共营养兴起。 3.营养学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1985年--):植物化学物、分子营养学、新营养学。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营养素六大类:水、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C、H、O、N占人体96%以上;细胞内液ICF(2/3)、外液ECF(1/3);骨密度(BMD);血液5L。 蛋白质(protein)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8+1:蛋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婴儿)。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色氨酸为1)。 完全蛋白质:种类齐全,模式接近,可维持成人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参考蛋白—鸡蛋蛋白质。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相对含量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 2.构成特殊生理活性物质; 3.供能:1g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能量。 小肠:为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氨基酸池:指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转运子分为两类:钠依赖型、非钠依赖型。必要的氮损失(ONL):机体媒体由于皮肤、毛发和黏膜的脱落,妇女的月经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的约20g 以上的蛋白质的损失。 氮平衡:蛋白质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零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的含量(微量凯氏定氮法)、消化率、利用率。 生物价(BV):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 储留氮 生物价=----------×100 吸收氮 PER:(蛋白质功效比值),是指实验期内,动物平均每摄入1g 蛋白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 氨基酸评分(AAS)、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AS)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成人:RNI为1.16g/(kg·d);占总能量的10%-12%。 脂类(lipids) 脂类包括:脂肪:甘油三酯——甘油和脂肪酸;类脂:磷脂、固醇类等。 甘油三酯及其功能:(体内)1.贮存和提供能量(1g脂肪在体内可产生39.7kJ的能量); 2.维持正常体温; 3.保护机体脏器免受外力伤害; 4.内分泌作用; 5.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物和对蛋白质节约作用; 6.构成机体组织; (食物) 7.增加饱腹感;8.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9.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蛋白质32+12+9+3=56 A型题 1.以下为非必需氨基酸的是( )。标注:1.13 A.色氨酸B.赖氨酸C.精氨酸D.苏氨酸 E. 蛋氨酸2.非必需氨基酸是指( )。标注:1.23 A.蛋白质合成不需要B.体内不能合成 C.非机体必需D.不一定必须由食物供给 E. 必须由食物供给 3.多数食物蛋白质含氮量为( )。标注:8.11 A.12%B.16%C.18%D.20% E. 26% 4.为安全可靠,摄入氮量应较排出氮量多( )。标注:8.21 A.30%B.3%C.5%D.8% E.10% 5.在氮平衡三种状态中,不需维持正氦平衡的人群是( )。标注:1.11 A.婴幼儿B.青少年C.孕妇 D.成年男子 E. 儿童 6.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 )。标注:1.23 A.各种氨基酸的含量B.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C.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D.各种非必需氨基酸构成比 E. 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 7.限制氨基酸的存在,使机体( )。标注:1.23

A.蛋白质的吸收受到限制B.蛋白质提供热能受到限制 C.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D.蛋白质分解代谢受到限制 E. 蛋白质的合成受到限制 8.当蛋白质中某种必需氨基酸过量时( )。标注:8.23 A.将自行排出体外B.在体内贮存备用 C.转化为其他氨基酸利用D.会干扰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E. 会促进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9.通常作为参考蛋白质使用的食物蛋白质是( )。标注:8.23 A.大豆蛋白质B.鸡蛋蛋白质C.牛乳蛋白质D.酪蛋白 E.牛肉蛋白质10.大米、面粉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是( )。标注:8.23 A.亮氨酸B.精氨酸C.色氮酸D.异亮氨酸 E.赖氨酸 11.铁蛋白是( )的指标。标注:8.21 A.循环中的铁B.血红蛋白中的铁C.体内储存铁 D.人体可利用的铁 E. 人体功能性铁 12.缬氨酸属于( )。标注:1.23 A.必需氨基酸B.非必需氨基酸C.条件性氨基酸 D.非限制性氨基酸 E. 限制性氨基酸 13.大豆含蛋白质( )。标注:8.22 A.10%~20%.B.15%~20%C.20%~30%D.30%~50% E. 5%~10%14.进行蛋白质功效比值实验,所用动物饲料应含多少蛋白质( )。标注:8.31 A.5%B.8%C.10%D.12% E. 15%15.运铁蛋白在体内同类代谢中起到何作用( )。标注:8.21 A.转运铁B.储存铁C.构成原卟啉D.构成血红蛋白 E. 构成肌红蛋白16.氮平衡的意义是( )。标注:1.2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题 答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营养 1.B 2.A 3.C 4.A 5.B 6.A 7.C 8.C 9.C 10.D 11.A 12.D 13.B 14.B 15.D 16.B 17.D 18.C 19.D 20.C 21.B 22.D 23.D 24.C 25.A 26.D 27.B 28.A 29B 30.B 31.C 32.C 33.D 34.A 3 5.B 36.B 37.A 38.C 39.B 食品 1.B 2.D 3.A 4.A 5.C 6.B 7.C 8.D 9.B 10.A 11.C 12.D 13.B 14.D 15.C 16.B 17.C 18.A 1 9.B 20.D 21.C 22.D 23.C 24.A 25.B 26.C 27.D 28.B 29.A 30.B 31.C 二、多项选择题 营养 1.BC 2.AC 3.BCD 4.BDE 5.BDE 6.BCE 7.ACE 8.DE 9.A CDE 10.AD 11.CDE 12ACDE 13.ACE 14.BDE 15.ABDE 16 AB 17.CB 18.CD 19.ABD 食品 1.ABC 2.BCDE 3.AC 4.ABCDE 5.ACD 6.ABCDE 7.BCD 8.AE 9.ADE 10.ACD 11.BCDE 12.CD E 13.BE 14.ABE 15.ABCD 16.ACDE 17.BCDE 18.ABCD 19.BCD E 20.ADE 21.ABC 22.BCD 三、填空题答案 1.碱性脚 气2.水溶性、尿负荷实验 3.0.01%、14 种4.经口从食物摄入、皮肤内由VitD原形成 5.维生素、矿物 质 6.膳食营养摄入情况机体营养水平 7.VE、 VC 8.32℃、35℃ 9.成碱性、成酸 性 10.造血、神经 11.亚油酸、亚麻 酸12.尿负荷实验 13.骨量减少、骨微观结 构 14.奶类15.过氧化氢、超氧化物歧化酶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任选两个 16.镁、 钙 17.维生素PP(烟酸)、癞皮病 18.佝偻病、缺铁性贫血 19.乳腺癌、肠癌(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结肠癌、前列腺癌也可能有关) 20.营养性贫血、骨质软化症、营养不良性水 肿21.基础代谢、活动与各种劳 动 22.疾病恢复期、生长发育 期 23.估计平均需求量、摄入量高限 24.水苏糖、棉子糖 25.茶多酚、大豆异黄酮26.体重、热能27.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28.合理膳食、适时适量补钙或体育锻炼 29.水苏糖、棉子 糖30.4-6个月。31.多发性神经 炎 32.4-6 个月龄33.维生素、膳食纤维34.减少、蛋白质 35.称重、查帐、回顾询问、化学分析法中任选两个 36.肝脏、全血或肉鱼禽 类37.维生素A、维生素D 食品 1.快速冷冻、缓慢解 冻2.胺类和亚硝基化剂 3.单体和添加 剂4.胖听和平酸腐败 5.防污染、控制病菌繁殖和毒素产生6.法律性、权威性 7.甲醇、杂醇 油8.杀虫、抑芽 9.玉米赤霉烯酮、丁烯酸内 酯10.行政责任、民事责任11.吸附剂吸附、日光紫外线照射 12.食品本身的组成与性质、微生物 13.老化、褐变 14.胭脂红、苋菜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 15.最大无作用剂 量16.游离单体、添加剂 17.杀灭病毒、挂膜防微生物侵 入18.乳素 19.硝酸盐和亚硝酸 盐 20.家庭自制发酵食品(植物性食品) 21.芥子甙、芥 酸22.加热至杀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知识整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 绪论 1.营养学(nutrition science)是指研究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即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的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采取具体的、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新营养学(new nutrition science)是一门研究食品体系、食品和饮品及其营养成分与其他组分和它们在生物体系、社会和环境体系之间及之内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3.营养革命:第一次营养革命:肠外营养;第二次营养革命:肠内营养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1.营养(nutrition):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素的整个过程。 2.营养素(nutrient):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3.营养素分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4.合理膳食(rational diet):又称为平衡膳食(balanced diet),是指能满足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一个动态过程中,能提供机体一个合适的量,避免出现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过多而引起机体对营养素需要和利用的不平衡。 5.合理膳食要求:①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②保证食物安全③科学的烹调加工④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6.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是指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

各种营养素的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能满足在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劳动环境及不同劳动强度下的需要,并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7.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8.推荐摄入量(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的摄入水平。 9.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包括9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10.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半胱氨酸,酪氨酸 11.优质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营养价值较高,不仅可以维持成人的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蛋白质。包括:蛋、奶、肉、鱼、大豆 12.蛋白质的功能:①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②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③供给能量④肽类的特殊生理功能: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促进矿物质吸收、降血压、清除自由基 13.1g蛋白质在体内产生约16.7kJ的能量。 14.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利用率 15.蛋白质利用率:①生物价(BV):值越高,表明利用程度高②蛋白质净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习题备课讲稿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平均需要量: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推荐摄入量RNI: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摄入水平。 适宜摄入量: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指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分子营养学:主要是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并据此提出促进健康和防治营养相关疾病措施的一门学科。 营养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营养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监测人群营养状态,制定和评估人群健康的膳食模式,研究健康和疾病状态下营养因素与体力活 动的关系及协同作用的科学。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氨基酸模式:就是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其计算方法是将该种蛋白质中 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限制氨基酸:有效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他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 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使用,而达到以多补少的目的,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不同食物将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叫蛋白质互补作用。 蛋白质消化率:反映的是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程度,同时还反映消化吸收后的氨基酸和肽被吸收的程度。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食物氮-粪氮)/食物氮*100% 生物价: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生物价=储留氮/吸收氮*100%=(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 (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 蛋白质功效比值:是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指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 必需脂肪酸:指人体需要且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 a -亚麻酸。 抗性淀粉:是膳食纤维的一种,是人类小肠内不能吸收、在肠内被发酵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 血糖生成指数: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量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葡萄糖)耐量面积之比。 基础代谢:指维持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吸引的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是的能量消耗。 食物热效应:指人体摄食过程所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是摄食后发生的一系列消化、吸 收活动以及营养素和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所消耗的能量。 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小于体重0.01%的矿物质。 混溶钙池:占人体内总钙量约1%的钙,以游离或结合状态分布于软组织和体液中。 维生素:指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大量储存于机体组织中、需要量很少、既不提供能量也不列为机体的主要构成物质、在调节物质代谢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各不相同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学 1.营养:是指机体从外界摄取事物,经过体内的消化、吸收和或代谢后,或参与构建组织器官,或满足生理功能和 体力活动需要的必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学:是指研究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即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 的规律及机制,在此基础上采取具体的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3.食品卫生学:是指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体健康有害因素及其对集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 具体、宏观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品使用者安全的科学。 4.营养素: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5.氮平衡:摄入氮的量与排除氮的量之间的关系,摄入氮和排出氮相等是为零氮平衡、摄入氮多于排出氮则为正氮 平衡,反之则为负氮平衡。 6.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或者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要从食物中直接供给的氨基酸。 7.氨基酸模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其计算方法时将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 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化。 8.参考蛋白质:可以用来评价其他蛋白质质量的标准蛋白,例如鸡蛋蛋白。 9.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年动物,在试验期间内,摄入蛋白质的量与其体重增加量之间的比 例。 10.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中,含量较低的必须氨基酸可以干扰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利用和吸收,从而降低了蛋白质 中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利用价值,其中含量最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以此类推。 11.氨基酸评分:某种食物蛋白质中1g氮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中1g氮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之间的比值,用 于反映蛋白质中的构成和利用关系。 12.必需脂肪酸(EFA):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取的那部分脂肪酸。 13.食物热效应: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摄食而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其中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最高。 14.蛋白质净利用率(NPU):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的程度,包括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两个方面,因此更加全面。 蛋白质净利用率=生物价×利用率。 15.必要的氮损失(ONL):机体每天由于皮肤粘膜脱落,肠道菌体死亡,妇女月经期的失血等损失20g以上氮,这部 分的氮损失是机体无法避免的。 16.必须脂肪酸: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17.混溶钙池:人体中的钙99%聚集在牙齿和骨骼,其余1%一部分与柠檬酸或蛋白质螯合,另外的一部分以离子形态 储存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这部分的钙就统称为混溶钙池。 18.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化而来,如果在膳食中可以直接提供半胱氨酸 和酪氨酸,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利用量就会相应的减少30%和50%,而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就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者半必需氨基酸。 19.生物价:是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生物价越高被机体的利用程度也就越高。生物价=储 留氮/吸收氮×100 20.膳食纤维:指植物性食物中糖苷键大于3个,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和吸收,但是对人有健康意义的碳水化合物。 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 21.优质蛋白:指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宜,含量充足,不仅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健康,而且可以促进儿童青 少年的生长发育。如动物性蛋白、大豆蛋白。 22.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使用,已达到 补充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23.植物化学物:存在于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中,除传统的营养素以外的活性物质。 24.植物的初级代谢产物:主要是指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肪,其主要作用是进行植物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结构重建。 25.植物雌激素:存在于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可结合到哺乳动物的雌激素受体上,发挥类似于内源性雌激素作用 的物质,可干扰人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26.INQ:营养质量指数(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是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 占供给量的比)与能量密度(待测食品所含能量占供给量的比)之比。INQ>1,表明食物的营养价值高;INQ<1,表明食物营养价值低,或者是属于高能量食品。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5题,10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A型题(31小题,共31.0分) [1]正常人体脂肪含量大约占体重的 A、10-20% B、5-10% C、20-30% D、30-35% E、20-25% [2]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是 A、罐头食 B、剩粮食饭、凉糕 C、奶及奶制 D、家庭自制豆制品 E、海产品及盐渍食品 [3]维生素B1的主要功能是以辅酶形式参与 A、蛋白质代谢 B、脂肪代谢 C、赖氨酸代谢 D、糖代谢 E、钙代谢 [4]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是 A、葡萄糖 B、纤维素 C、淀粉 D、糊精 E、麦芽糖 [5]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增加,对脂肪酸败有如下影响 A、抑制 B、减速 C、增进 D、延缓 E、无影响 [6]以下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食物脂肪的消化率与熔点有关 B、所有植物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的含量都高于动物脂肪 C、一般成人的脂肪供应应占膳食总热量的20%~25% D、一般脂溶性维生素含量高的 脂肪营养价值高 E、必需脂肪酸的最好来源是植 物油类 [7]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形成与下 列因素有关,除了 A、食物存放温度的高低 B、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C、受葡萄球菌污染的程度 D、食物中淀粉的含量 E、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8]巴氏消毒法的温度范围为 A、75~95℃ B、63~95℃ C、60~80℃ D、65~85℃ E、60~95℃ [9]食物储存中,酸度升高、产气、 带有甜味、有醇类气味,此种反 应为 A、油脂酸败 B、蛋白质分解 C、碳水化合物分解 D、美拉德反应 E、醇类发酵 [10]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______ A、15%~20% B、50%~60% C、10~15% D、35%~40% [11]表明食品被粪便近期污染的 指示菌是 A、埃希茵属 B、柠檬酸杆菌属 C、肠杆菌属 D、克雷伯菌属 E、黄杆菌属 [12]正常成年人膳食中碳水化合 物提供热量占每日摄人总热量 的适宜百分比是 A、60-70% B、50-60% C、40-50% D、55-60% E、80-90% [13]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烟酸的 氨基酸为 A、赖氨酸 B、亮氨酸 C、色氨酸 D、胱氨酸 E、丝氨酸 [14]防止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 何种措施是错误 A、防霉 B、阻断合成 C、制定限量标准 D、作物施用钾肥 E、作物施用钼肥 [15]40cm2肌肉有6个以上囊尾 蚴的畜肉,应予 A、冷冻处理 B、高温处理 C、盐腌处 D、辐射处理 E、销毁 [16]杂醇油是在制酒过程中何种 物质分解而成 A、蛋白质、氨基酸 B、果胶、木质素 C、糠麸 D、淀粉 E、油脂 [17]烟酸理化性质的特点为 A、酸性条件易破坏 B、碱性条件易破坏 C、遇光易破坏 D、加热及烹调加工损失小 E、高压下120℃,20分钟易破 坏 [18]与影响钙吸收无关的因素是 A、草酸盐 B、植酸盐 C、脂肪消化不良 D、膳食纤维 E、胆固醇 [19]患者自觉乏力,急躁,记忆 力减退,抑郁,失眠,并有恶心、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习题集-简明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后括 号内。每题1分,共15分)A卷 营养1.以下哪种氨基酸对于婴幼儿来说是必需氨基酸() A.精氨酸 B.组氨酸 C.丝氨酸 D.胱氨酸 2.浮肿型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缺乏哪种营养素() A.蛋白质 B.热能 C.维生素 D.矿物质 3.下列哪种营养素缺乏会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 A.锌 B.铁 C.叶酸 D.尼克酸 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A.铜 B.铁 C.锌 D.硒 5.牛奶中含量最低的矿物质是以下哪一种() A.钙 B.铁 C.钾 D.钠 6.膳食中可促进铁吸收的因素是() A.抗坏血酸 B.脂肪酸 C.草酸 D.植酸 7.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叶酸 8.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1易引起() A.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B.癞皮病 C.脚气病 D.败血病 9.人体所需的一部分尼克酸可由体内哪种氨基酸转化() A.苏氨酸 B.赖氨酸 C.色氨酸 D.蛋氨酸 10.下面哪种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A.肉类 B.奶类 C.水果 D.大豆 11. NRI指的是() A.推荐营养素供给量 B.适宜摄入量 C.可耐受的高限摄入水平 D.估计平均需要量 12.粮谷类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 A.苯丙氨酸 B.蛋氨酸 C.苏氨酸 D.赖氨酸 13.消瘦型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缺乏哪种营养素:()A.蛋白质 B.热能 C.维生素 D.矿物质 14.下列哪项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 A.肥胖 B.多尿 C.高血压 D.佝偻病 15.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是() A.白菜 B.菠菜 C.大米 D.动物肝脏 16.与老年人容易发生的腰背酸痛有较密切关系的营养素是()A.钠 B.钙 C.铜 D.维生素A 17.下列哪项不是脂类的营养学意义() A.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B.提供能量 C.构成机体组织和重要物质 D.提供必需氨基酸 18.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的特点() A.天然食物组成成分 B.维持健康所必需 C.每日需要较多 D.维持人体生长 19.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是() A.马铃薯 B.梨子 C.小麦 D.动物肝脏 20.人体所需的一部分尼克酸可由体内哪种氨基酸转化()A.苏氨酸 B.赖氨酸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重点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名词解释 营养(nutrition):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组织更新、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植物化学物:指植物性食品中除含人体必需营养成分外的一些低分子量生物活性物质,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皂苷、芥子油苷、多酚、蛋白酶抑制剂、单萜类、植物雌激素、硫化物、植酸等几大类。 合理膳食:又称为平衡膳食,是指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进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合理营养( rational nutrition):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合理营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个体化营养:人类大约30%基因存在多态性,导致不同个体对营养素吸收、代谢与利用的差异,并最终引起个体对营养素需要量的不同。

分子营养学的定义是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营养素与营养素之间、营养素与基因之间和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并据此提出促进健康和防治营养相关疾病措施的一门学科。 营养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是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膳食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监测人群营养状态,制定和评估人群健康的膳食模式;研究健康和疾病状态下膳食因素与体力活动的关系及协同作用的科学。 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类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其中含量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依此类推。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 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维生素A原:指可在小肠和肝细胞内转变成视黄醇和视黄醛的类胡萝卜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