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沪科版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沪科版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统计班级戴眼镜的同

学,提出和眼睛有关的一

些问题。

2.复习回顾

(1)组织学生一起复习回

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组织学生一起复习回

顾透镜对光线作用。

其中通过用曲度不同的凸

透镜做实验,引起同学们

的思考,再通过分析讲解

得出结论,曲度不同的透

镜对光线会聚作用不同,

并通过绘图的方式让学生

直观感受到曲度越大,会

聚作用越强。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

行思考。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

忆之前所学凸透镜成像

规律并在学案上通过画

图的形式来标注答案。

前面的①②③问同学们

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在学

案上作答,后面同学们

通过观察实验,根据现

象“焦点位置不同”引

起思考,理解曲度不同

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

作用不同,得出曲度越

大,会聚作用越强,焦

距越短。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

望,引起同学们的兴

趣,调动同学们学习眼

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同学们意识到物理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

于生活。

为后面讲解眼睛成

像特点,以及透镜的应

用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回

答成像规律,可以提高

课堂上的效率。

通过回顾和讲解凸

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

透镜的发散作用,以及

曲度不同的透镜对光

线的作用不同,为后面

讲解眼睛以及眼睛的

矫正做好知识上的准

备。其中讲解曲度不同

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

聚能力不同采用实验

观察的方法,可以使同

学们直观的看到光线

的偏折情况,便于同学

们理解掌握。

二、新课教学板块1—眼睛的结构和视物原理活动1.组织学生一起回顾

眼睛的结构,然后再通过

类比的方式使同学们认识

到眼睛的成像原理和凸透

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眼

睛的结构。学生采用类

比的方式来认识眼睛的

成像过程和前面所学习

的凸透镜成像一样。

采用类比的方式来认

识眼睛的成像原理,使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

于同学们理解接受。

板块2—视力的矫正板块

板块3—透镜的应用活动2和同学们一起采用

讨论分析、绘图、课件展

示、气球模型演示、实验

的方式讲解人的眼睛既能

够看清楚近处又能看清楚

远处的原因。

活动3.首先通过讲解的方

式说明近视眼的形成是由

于人长时间看近处导致睫

状肌失去对晶状体的调

节,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大,

会聚能力变强,使光线会

聚于视网膜之前。然后提

出问题怎样使光线会聚于

视网膜上?引起同学思

考。可以将光线变得发散

一些,引出利用凹透镜来

矫正。最后通过实验的方

让同学们直观观察。在整

个过程中采用绘图的方式

绘图说明。

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

讲述远视眼以及矫正过

程。

采用在主光轴上绘图展示

的方式讲解说明凸透镜在

照相机等光学产品上的应

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分

析讨论、观察、并通过

实验亲身感受人眼睛看

清楚近处和看清楚远处

的原因。

形成性练习1、2

学生开始仔细聆听近视

眼形成的原因,然后思

考得出利用凹透镜可以

进行矫正,最后认真观

察老师所进行的演示实

验来进行体会。后面通

过形成性练习3进行巩

固落实。

同学们采用上述同样的

过程来学习远视眼的形

成以及矫正。后面通过

形成性练习4进行巩固

落实。

学生观察聆听。

形成性练习5、6

采用分析讨论的方式,

可以牵着学生的思绪

一起走,使同学们能够

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

中去。采用绘图的方式

进行讲解便于理解接

受。采用模型演示的方

式可以将抽象的问题

形象直观的体现在同

学们面前。采用实验的

方式可以可以使同学

们切身感受到睫状肌

的调节功能。

采用绘图的方式可以

将复杂的光学现象跃

然于纸上,便于同学们

理解接受;采用提问的

方式可以引起同学们

的思考,调动同学们的

学习主动性;采用实验

的方式来验证可以使

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凹

透镜、凸透镜对光线的

作用。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

学生清晰明了轻松的

进行接受掌握。课堂效

率也得到明显提高

2

3

三、复习总结

1.眼睛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2.视力的矫正

3.透镜的应用

引导学生参与总结。

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同学们的总结归纳能力。

四、阶段性评价

1.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图一为_____眼,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____(强/弱),导致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前/后)。为了矫正近视眼,即减弱这种会聚能力,需要配戴具有____(发散/会聚)作用的_____(凸透镜/凹透镜),如图____。

图三为_____眼,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变____(强/弱),导致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前/后)。为了矫正远视眼,即增强这种会聚能力,需要配戴具有____(发散/会聚)作用的_____(凸透镜/凹透镜),如图____。

2.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 ,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

焦距为4cm 、8cm 、10cm 和12cm 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

A .焦距为4cm 的凸透镜

B .焦距为8cm 的凸透镜

C .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

D .焦距为12cm 的凸透镜 3.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一1.2m 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相当于照相机)就

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阶段性评价1落实检查目标2的落实情况

阶段性评价2、3落实检查目标3的落实情况

五、布置作业

P80课后作业1、2、3、4,完成课后小实验自制望远镜。

落实巩固所讲内容,并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高中物理沪科版选修34第四章 光的波动性 4.6激光含解析

4.6激光 同步测控 1.激光具有相干性好、平行度好、亮度高等特点,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面关于激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光是纵波 B .频率相同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相同 C .两束频率不同的激光能产生干涉现象 D .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解析:选D.电磁波是横波,A 项错;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波长也不同,B 项错;相干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C 项错,D 项正确. 2.已知介质对某单色光的临界角为θ,则( ) A .该介质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等于1/sin θ B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sin θ倍 C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频率是在真空中频率的sin θ倍 D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是在真空中波长的sin θ倍 解析:选ABD.由临界角公式sin C =1n ,得n =1sin C ,所以A 正确.由n =c v 知,v =c n ,所以v =c sin C ,B 正确.当光从空气进入介质时,频率不变,C 错误.c =λf ,则波长与波速成正比,D 正确. 3.如图所示,已知介质Ⅱ为空气,介质Ⅰ的折射率为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光线a 、b 都不能发生全反射 B .光线a 、b 都能发生全反射 C .光线a 发生全反射,光线b 不发生全反射 D .光线a 不发生全反射,光线b 发生全反射 解析:选C.根据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中时.介质Ⅰ对空气Ⅱ来说是光密介质,所以光线a 可能发生全反射,光线在介质Ⅰ中的临界角 为:sin C =1n =12 ,C =45°.注意题图中光线a 与界面的夹角为30°,而此时的入射角为60°>45°,故光线a 能发生全反射,正确选项为C.

沪科版八上物理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沪科版八上物理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灯笼鱼等 分类: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二)光的反射、 1、概念:一点:入射点 两角:入射角、反射角 三线:入射线、反射线、法线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3、反射分类:镜面反射: 漫反射: 4、平面镜成像定律: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三)光的折射 一点:入射点两角:入射角、折射角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折射角随入射角改变而改变; 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两角不相等)。

光线从空气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从其他透明介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空气大脚)。 现象: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 (四)光的色散 定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五)凸透镜成像与视力的矫正 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近视眼及其矫正:特点: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即老花镜:特点: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达标测试卷

第四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如图,大雁塔北广场上演了一场水舞光影秀。巨型灯柱阵、多台超高清投影机 和音乐喷泉交错配合,使大雁塔隐在光幕之中,美轮美奂。这是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一次完美结合。下列关于这场光影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光的灯柱是光源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C.音乐喷泉形成的水幕对光只有反射作用 D.演出过程中高清投影机可成逼真的实像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对其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甲图中,月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B.乙图中,塔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 C.丙图中,放大镜把字“放大”是由于放大镜具有发散作用 D.丁图中,近视眼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3.下列关于甲、乙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所示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所造成的“光污染” 是由于发生了图甲所示的反射 D.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桌椅、书本等物体是由于发生了图乙所示的反射

4.如图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 的光路图是() 5.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时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 A.像是实像 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 6.如图所示,画中的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光路是() A B C D 7.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神奇的眼睛

第七节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显微镜、望远镜里的物镜、目镜的作用。 3.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3.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1.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及照相机的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学难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具准备】放大镜、光屏、显微镜、照相机、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自家大门上一般都安了一个“猫眼”,通过猫眼看室外视野较广,而在室外却看不请室内,“猫眼”实际上也是透镜,你知道透镜还有哪些应用吗?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二)进行新课 一.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 师:那么你手中的凸透镜就是什么? 生:就是放大镜。 师:对。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 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 师:对。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2f,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师:讲得很好。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的。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适,在什么位置所成的像最大?请大家观察。 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最大。 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 板书: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 练习题

第四章多彩的光 类型一光现象的辨别 1.如图所示的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树荫下的光斑 C.池水看起来“浅” D.树在水中的倒影 3.下列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A.形影相随,亲密无间B.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C.镜中生花,脱离实际D.水中捞月,一无所得 类型二光的反射 4.如图所示,斜射向平面镜的一束光线经镜面反射后沿水平方向射出,图中ON是∠AOB 的角平分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放置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α。 5.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类型三平面镜成像 6.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棋子A、B应该等大B.茶色玻璃板可以用来成像

C.方格纸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D.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会变大7.如图所示,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中的像A′B′C′。 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 (1)选用________(选填“薄”或“厚”)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更合理。 (2)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然后在原位置用光屏替换蜡烛B,直接观察光屏时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________像。 (3)使玻璃板上端向蜡烛A倾斜,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 类型四光的折射 9.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可能( ) A.等于0°B.小于60° C.等于60°D.大于60° 10.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图中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 ) 类型五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 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 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了 2 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不动,像变小 B.蜡烛靠近凸透镜,像变小

沪科版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统计班级戴眼镜的同 学,提出和眼睛有关的一 些问题。 2.复习回顾 (1)组织学生一起复习回 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组织学生一起复习回 顾透镜对光线作用。 其中通过用曲度不同的凸 透镜做实验,引起同学们 的思考,再通过分析讲解 得出结论,曲度不同的透 镜对光线会聚作用不同, 并通过绘图的方式让学生 直观感受到曲度越大,会 聚作用越强。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 行思考。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 忆之前所学凸透镜成像 规律并在学案上通过画 图的形式来标注答案。 前面的①②③问同学们 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在学 案上作答,后面同学们 通过观察实验,根据现 象“焦点位置不同”引 起思考,理解曲度不同 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 作用不同,得出曲度越 大,会聚作用越强,焦 距越短。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 望,引起同学们的兴 趣,调动同学们学习眼 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同学们意识到物理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 于生活。 为后面讲解眼睛成 像特点,以及透镜的应 用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回 答成像规律,可以提高 课堂上的效率。 通过回顾和讲解凸 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 透镜的发散作用,以及 曲度不同的透镜对光 线的作用不同,为后面 讲解眼睛以及眼睛的 矫正做好知识上的准 备。其中讲解曲度不同 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 聚能力不同采用实验 观察的方法,可以使同 学们直观的看到光线 的偏折情况,便于同学 们理解掌握。 二、新课教学板块1—眼睛的结构和视物原理活动1.组织学生一起回顾 眼睛的结构,然后再通过 类比的方式使同学们认识 到眼睛的成像原理和凸透 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眼 睛的结构。学生采用类 比的方式来认识眼睛的 成像过程和前面所学习 的凸透镜成像一样。 采用类比的方式来认 识眼睛的成像原理,使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 于同学们理解接受。

高二物理沪科版第四章 沪科版高二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知识点

高二物理沪科版第四章沪科版高二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知识点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会正确排序)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所有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6.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①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m. ②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③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④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 7.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λ.v=——=λfT 8.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1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1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 12.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感谢您的阅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D ) A.天边彩虹 B.镜中小狗 C.镜下字迹 D.地上影子 2.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C ) A .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 .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C .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 .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3.舞蹈教室内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一位同学先后站在镜前甲、乙、丙、丁的四个位置,如图所示。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D ) A .在甲处所成的像是最小的像 B .在乙处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 .在丙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D .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子最近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被测者的像,则如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4 m ,当她靠近平面镜,像大小不变 B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4 m ,当她靠近平面镜,像变小 C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7 m ,当她靠近平面镜,像变小 D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7 m ,当她靠近平面镜,像大小不变 5.人眼在B 处观察到一个彩色玻璃球沉在水池底A 处,如图所示。在B 处用激光射到玻璃球上,则激光( A )

A.正对A点照射 B.在A点偏上照射 C.在A点偏下照射 D.在A点偏左侧照射 6.★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白纸能反射所有色光进入人眼,而黑字不反光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D.黑字很显眼是因为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更强 7.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根据光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凸透镜的焦距等于30 cm B.凸透镜的焦距等于10 cm C.将蜡烛移到凸透镜左侧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 D.将蜡烛移到凸透镜左侧30 cm刻度线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图中的光屏向右移动 8.购物时人们喜欢使用手机付款,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A)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显微镜 9.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案2新版沪科版

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2.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3.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2.难点 (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放大镜、光屏、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f

生:就是放大镜。 师:对。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 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 师:对。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2f,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师:讲得很好。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的。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适,在什么位置所成的像最大?请大家观察。 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最大。 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 板书: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

八年级物理全册《4.6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4.6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1 (新版)沪科版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纠正的方法。 3、了解放大镜,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纠正的方法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纠正的方法 【要点梳理】 知识点 一、眼睛的视物原理 1、构造:由角膜、晶状体、瞳孔、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部分构成。 2、视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它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入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3、明视距离:在距眼睛25cm 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因此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说明: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

【典型例题】 例 1、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B、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C、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 D、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解析:晶状体越厚,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强,此时视网膜接受的是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反之,晶状体越薄,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弱,视网膜接受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答案】 AC知识点 二、视力的矫正 1、近视眼及其矫正(1)产生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的平行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如下图甲所示。所以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视力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反射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射入人眼,就能够会聚到视网膜上,如下图乙所示。所以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甲乙

【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全册 4、6 神奇的眼睛课时作业沪科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全册 4、6 神奇的眼睛课时作业沪科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20xx·厦门中考)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3.(20xx·桂林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平面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 4.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

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5.小翔周末与兴趣小组一起去参加活动,在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但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为了让他也完全拍进照片,应该怎样调整( ) A.手机远离同学 B.手机靠近同学 C.手机适当向左移 D.手机适当向右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9分) 6.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mm,近视眼对光的会聚能力比正常眼(选填“强”或“弱”)。 7.(20xx·潍坊中考)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显微镜的目镜是一组透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在甲、乙两幅示意图中,矫正近视眼的是;矫正远视眼的是。(选填“甲”或“乙”) 8.(20xx·沈阳中考)某物体通过一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5cm;当物体移至该透镜前20cm处时,能够用光屏承接到的像为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一、选择题 1.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 2.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5 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则像离开镜的速度是 ( ) A 4.5 m/s B.9 m/s C.0 m/s D.无法确定 3.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 ) A.1点20分 B.10点20分Array C.10点40分 D.11点20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掬水月在手”中所指的月比天空中的月亮距离我们近 B.清澈的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C.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 D. 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由于光的反射形成了圆形光斑 5.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15cm C.10cm D.5cm 6.小明用焦距为30 mm的照相机拍摄照片,被拍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A.小于30 mm B.等于30 mm C.大于60 mm D.略大于30 mm 7.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8.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镜 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 C.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老花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9.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并按照要求 进行调整。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实验得到的物距、像距及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A.小于7.5厘米 B.等于15厘米 C.等于10厘米 D.大于12厘米 10.如图所示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 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单元测试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单元测试卷 卷面总分:100分答卷时间:45分钟 一、填空题 1、本身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月亮、萤火虫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 2、光在同一种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值一般取为3.0×105______,太阳光传播到我们地球的平均时间需要8min20s,则太阳与地球间的平均距离为____________km. 3、生活、生产中常用到光学知识:在开凿大山隧道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机掘进方向,如图1所示,是利用了光沿____________;有时人们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墙壁发射,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现象;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现象. 图1 图2 图3 4、联合国大会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界进行“让物理学照耀世界”的激光传递活动,先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发射第一束激光,再由青少年进行接力式传递.从美国发出的激光不能直接传播到中国的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如图2是小宇同学在活动中带的玩具激光灯,当他将灯光射到白色墙壁上出现的放大的图像,镜头A是_______透镜,胶片应放在A的___________处(焦距可用f 表示).但天文学家反对激光传递活动,认为射向夜空的激光是光污染,请列举一个生活或生产中见到的光污染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3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____立(选填“正”、“倒”),放大的_______像(选填“虚”、“实”).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_______些(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 教案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反射(一) 教学目标 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 3.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观察到的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示。 (3)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2.难点 (1)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光屏、毛玻璃、蜡烛、火柴、乒乓球、大皮球。 教学过程 一、光的神奇 1.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播放根据课本图4—1、4—2为素材,并收集一些大城市的夜景制作的课件画面,并配有朗诵:由于阳光,大自然变得如此色彩斑斓;密密的树林,挡不住阳光“直”的追求;神秘的X光的杰作;五光十色的灯光给黑夜的城市带来光明,把城市装点得如此华丽;看,这是上海的东方明珠,这是北京天安门广场,这是

厦门的鼓浪屿……这是福州五一广场上空交相辉映的光束…… 2.让学生提问题,并引入新课。 师: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你最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物体是怎么发光的? 生乙: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 生丙:光传播的速度是多大? 生丁:光的颜色的来源?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提得很好,这节课我们主要是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 二、光的传播 1.光源。 师:你知道什么物体会发光? 生甲:太阳、月亮。 师:太阳会发光,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 生乙:电灯、蜡烛、萤火虫、水母等。 师: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以上哪些物体是自然光源?哪些物体是人造光源? 生:太阳、萤火虫、水母是自然光源,电灯、蜡烛是人造光源。 板书 2.光的传播。 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有什么特点? 生: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 气体;v 固>v 液 >v 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气压、温度有关,在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15 C 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真空不能传声。 师: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 生:讨论、交流得出: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光是否也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呢?下面请大家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四个人一组一套实验器材。光源

46神奇的眼睛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4.6 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授课人: 授课时间:2019年12月4日上午第三节 授课地点:初二年八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3.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4.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和方法 1.利用水透镜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使学生具有眼睛保健的意识。 4.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 1.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应用。 2.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和区别。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资源及媒体】 多媒体设备、课件、水透镜组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凸透镜成像规律? [新课教学] 通过两个找字小游戏引入人眼睛。 1.人眼的构造是什么? 2.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3.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让同学们带着以上三个问题阅读书本P75。 一、眼睛 1.构造: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2.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3.调节: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使晶状体变薄,焦距变长,像成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使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像成在视网膜上。 讲解明视距离:适合正常人眼观察近处较小物体的距离,约25厘米。这时人眼的调节功能不太紧张,可以长时间观察而不易疲劳。 鼓励学生合理用眼,保护视力。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3.矫正方法: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延迟会聚),戴凹透镜矫正。 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使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_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一、选择题 1.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 A .直线传播现象 B .反射现象 C .折射现象 D .色散现象 2.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5 m /s 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则像离开镜的速度是 ( ) A 4.5 m/s B .9 m/s C .0 m/s D .无法确定 3.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 ) A .1点20分 B .10点20分 C .10点40分 D .11点20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掬水月在手”中所指的月比天空中的月亮距离我们近 B.清澈的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C.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 D. 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由于光的反射形成了圆形光斑 5.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 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15cm C.10cm D.5cm 6.小明用焦距为30 mm 的照相机拍摄照片,被拍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应该 A.小于30 mm B.等于30 mm C.大于60 mm D.略大于30 mm 7.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8.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镜 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 C.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老花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9.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并按照要求进行调整。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实验得到的物距、像距及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

2020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同步试卷附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四章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同学们参加了初中毕业体育测试。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A.立定跳远成绩为6 m B.男子1000 m跑成绩为50 s C.人步行的速度为20 m/s D.掷实心球成绩为6.5 m 2.如图1所示,葛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 图1 3.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上升的电梯 B.地面 C.商场内的收银员 D.货架上的商品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5.如图2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图2 6.如图3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A B C D 图3 7.在“有关声音的探究活动”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并完成了如图4所示的四个实验,活动后他们彼此交流了自己的活动情况,各自的表述如下: 图4

①图甲中,用力敲击鼓面时,看到鼓面上的纸屑跳起来; ②图乙中,用抽气机向外抽气时,听到的玻璃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变小; ③图丙中,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盆中,看到音叉激起水花; ④图丁中,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发生变化。 以上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8.关于如图5所示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甲乙丙丁 图5 A.图甲: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间,可观察利用平面镜成的视力表的像检查 B.图乙:自行车的尾灯里并没有灯泡,利用光的反射来“发光” C.图丙:鱼缸中有两条鱼,看起来有四条鱼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折射 D.图丁:小猫和小聪互相看到对方,说明反射光路的可逆性 9.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 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 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 m/s B.4.8 m/s C.5 m/s D.6 m/s 10.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图6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 A B C D 图6 11.某小区有一个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7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 点(图中没有画出),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原处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原处

高中物理 第4章4.2闯关 沪科版选修3-4

2013年沪科版物理选修3-4电子题库 第4章4.2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于( ) A .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 B .没有安装滤光片 C .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D .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 解析:选AC.安装实验器件时要注意: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要重合,光源与光屏正面相对,滤光片、单缝和双缝要在同一高度,中心位置在遮光筒轴线上,单缝与双缝要相互平行,才能使实验成功.当然还要使光源发出的光束不致太暗.据上分析,可知选项A 、C 正确.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办法是( ) A .改用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作入射光 B .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C .减小双缝间距 D .增大双缝间距 解析:选ABC.由Δx =l d λ可得,当l 变大,λ变长,d 变小时,可使Δx 增大,使条纹变疏,故选项A 、B 、C 正确. 3.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邻干涉条纹之间距离相等 B .中央亮条纹宽度是两边亮条纹宽度的两倍 C .屏与双缝之间距离减小,则光屏上条纹间的距离增大 D .在实验装置不变的情况下,红光的条纹间距小于蓝光的条纹间距 解析:选A.因为双缝干涉的条纹宽Δx =l d λ,可见单色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是相等的,A 项正确,B 、C 项错;又因为λ红>λ蓝,所以Δx 红>Δx 蓝,故D 项错. 4.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采用双缝干涉仪,它包括以下元件: A .白炽灯 B .单缝片 C .光屏 D .双缝 E .滤光片(其中双缝和光屏连在遮光筒上). (1)把以上元件安装在光具座上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____(A 已写好). (2)正确调节后,在屏上观察到红光干涉条纹,用测量头测出10条红亮纹间的距离为a ;改用绿色滤光片,其他条件不变,用测量头测出10条绿亮纹间的距离为b ,则一定有a ________b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排序问题. 本实验中的器材排序是历来高考的热点,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在光具座上可从左向右排,也可从右向左排,但任何两个元件之间的顺序不能颠倒,尤其是滤光片和单缝之间,好多初学者认为谁在前无所谓,其实不然,二者顺序颠倒后会使实验现象大打折扣,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