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考试试卷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考试试卷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考试试卷

2011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共21题)

1.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中国的主题为:

2. 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矿石、煤渣、砂石、灰土等物料,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

3. 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分为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两类

4. 建设项目竣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个月内,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5. 排污者必须于每年月日前向环境监察机构申报上年度的实际排污情况和本年度正常作业条件下的排污情况。监察机构必须于月日前审核结束。

6. 环保法律责任按其性质可分为、

、。

7.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8. 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用、、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9. “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同时,同时。

10. 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环境事件,环境事件,环境事件,环境事件。

11. 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居民进行室内装修时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由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12. 违反环保法,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明确授权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14. 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行的是的方针。

15. 建设项目中属国家禁止审批的新五小项目

16. 损毁、盗窃环境监测设施的,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 排污者必须按照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和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排污状况。

18.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的、等环境监测信息。

19.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依据《监测管理办法》取得的环境监测数据,应当作为环境统计、、、

环境执法、目标责任考核等环境管理的依据。

20. 环保标准的分类为标准;标准;标准;标准;标准;标准。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和二级。

21. 节能的三大途径是指:管理途径、、结构途径。

二、单选题(共2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COD是指示水体中()的主要污染指标。

A、氧含量

B、含营养物质量

C、含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量

D、含有机物及氧化物量

2. 以pH值为()作为划分酸雨的界限。

A、7.0

B、6.0

C、5.6

D、4.8

3. 排污者对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有异议的,自接到通知之日起()日内,可以到发出通知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

A、4 B 、5 C、6 D 、7

4.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排污者对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有异议的复核申请之日起()日内,做出复核决定。

A、7

B、8

C、9

D、10

5、排污费的缓缴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个月。

A. 2

B. 3

C. 4

D. 5

6、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季度终了后的()日内,将本行政区域内排污费资金收缴情况书面上报国务

院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 . 30

B . 60 C. 120 D . 150

7、多人提出同一环境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人

A. 4

B. 5

C. 6

D. 7

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于2007年10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自()起施行。

A.2007年12月1日

B.2008年1月1日

C.2008年3月1日

D.2008年4月1日

9、最新修订的节能法将()确定为基本国策。

A.节约资源

B.节约能源

C.节约用水

D.节约用电

10、坚持资源综合利用与企业技术改造和“三废”治理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谁排放(),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

A.谁负责

B.谁治理

C.谁受罚

11、中国能源效率标识基本样式为()背景的彩色标识。标识包括生产者名称,产品规格型号,能源效率等级,能源消耗指标,其他性能指标以及依据的能源效率国家标准编号等基本内容。

A.蓝白

B.黄白

C.黑白

12、( )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是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依据。A.《民法》B.《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D.《宪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 )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A.环境的影响B.人类健康的影响

C.人类生活的影响D.生产的影响

14、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

A.跟踪评价

B.二次评价

C.对比评价

D. 后评价

15、组织进行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主体是()。

A. 各级政府

B. 国务院

C. 审批机关

D.编制机关

1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在下列哪些情况下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A.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

B.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

C.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

D. 建设项目对环境不能造成重大影响的

17、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A. 针对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B.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

C. 工业指导性规划

D.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

18、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A.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B.可以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C. 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D.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

A.统一管理

B.分类管理

C.区别管理

D.综合管理

20、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A. 环保部门

B. 环境监测部门

C. 建设单位

D. 当地人民政府

三、多选题(共15题,每题可有多于一个的正确选项)

1、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重大、紧急环境信访事项不得(),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

A. 隐瞒

B.谎报 C .缓报 D.漏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

A. 油类废液

B. 酸液

C. 碱液

D. 剧毒废液

3、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环境监测机构及环境监测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A.未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从事环境监测活动的;

B.拒报或者两次以上不按照规定的时限报送环境监测数据的;

C.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的;

D.擅自对外公布环境监测信息的。

4、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

A.节能

B.节水

C.节材

D.节地

5、主要的温室气体有。

A.二氧化碳

B.甲烷

C.氧化亚氮

D.臭氧

6、燃煤主要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有。

A.二氧化硫

B.烟尘

C.氮氧化合物

D.氧气

7、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

A .同时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对策措施

B .同时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批意见

C .将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D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8、下列属于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的条件的是()

A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完备

B .污染物排放符合环评文件中提出的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C .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

D .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措施建成或者落实

9、某项目建设单位在依法提交环保验收申请表的同时还应提交由()机构作出的监测表或调查表

A .环境监测站

B .环境放射性检测站

C .环评机构

D .环保部门

10、试生产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应由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

A .责令限期改正

B .责令停止试生产

C .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D .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11、关于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说法正确的是

A .不缴纳排污费的,由环保部门给予警告或者罚款

B .不交纳超标排污费的,由环保部门给予警告或者罚款

C .不交纳超标排污费的,由环保部门给予警告并罚款

D .交纳超标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