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千变万化七巧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千变万化七巧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千变万化七巧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千变万化七巧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理解七巧板中各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面积计算。

2.掌握基础的七巧板拼搭方法,利用七巧板简单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七巧板运用分割法求各种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七巧板的拼搭方法,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说到七巧板同学们都不陌生,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对七巧板的认识吗?

生:七巧板是由……

师:为了便于表达,我们可以这样分辨七巧板中的三角形:大三角形、小三角形、中三角形(课件)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七巧板的由来及组成,熟不知这小小的七巧板内还有大智慧呢!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索七巧板中的奥秘,老师用七巧板拼出了本节课的课题,你能帮老师读出来吗?(课件)

生:千变万化七巧板

师:你是老师的知音。(板书)

二、初步探究

师:虽然七巧板中各种图形的形状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大小却有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课件)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你能说出其他各种图形的面积吗?在小组合作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小组合作要求:(课件)

小组合作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成果分享给大家?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课件)两个完全相同的小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1,那么小三角形的面积为0.5;两个完全相同的小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和中三角形,那么平行四边形和中三角形的面积为1,大三角形可以由多种方法拼摆而成,但不论怎样计算大三角形的面积都为2

师:你能总结一下我们刚才的操作结论吗?

生:……

师:我们通过拼摆发现了各种图形之间的大小关系,运用转化推导出了七巧板中各种图形的面积

三、深入拓展

1、认识组合图形

师:下面我们欣赏几幅图片放松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都是由七巧板组成

师:没错,它们都是由七巧板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面图形组合而成,这样的图形我们在数学上称为组合图形,你能用学具拼出这样的组合图形吗?

2、异曲同工(拼摆直角梯形)

师:从七巧板中任选两个图形拼出右图的直角梯形,并说出它的面积

生拼摆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

生展示(3名同学)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用这两种图形进行拼摆的?你认为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生……

师:虽然我们拼法不同,但它们的面积却是相同的,真可谓是异曲同工。请同学们在30秒内用这三种不同的拼法拼出直角梯形,……那拼成直角梯形能不能作为一种基本图形为我们以后的拼摆提供帮助呢?

3、变化可测(拼摆复杂组合图形)

师:刚才我们用了两个图形进行拼摆,现在难度升级,小组内分工合作利用除两个大三角形以外的其他图形拼出下图图案,并说出它的面积(有困难的小组,课件会分别在3分钟、4分钟后有所提示)

找同学黑板上拼摆(3名),说出它的面积

师: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

生:一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1.5,……

师:你觉得谁的方法更好?为什么?

生:……

师:在拼摆时,你有没有什么小决窃?

师:在拼摆时,先拼摆特征明显的图形会更简便

师:观察课件,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图形不同,计算方法不同,面积却相同

师:图形是变化的,它们的面积却是可测的。

4、融会贯通(拼摆规则的平面组合图形)

师:请同学们按刚才的方法在30秒拼好正方形,现在难度再次升级,在拼好的正方形的基础上再添上两个大三角形,看看你又可以拼出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规则的平面图形?

生:我拼出了……

师:老师也拼出了许多平面图形,你帮老师看看有遗漏吗?(课件)

师:原来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也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割补等方法进行相互转化呢!知识之间也是融会贯通的。

5、似是而非(辨别相似图形的面积)

师: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虚,有时眼睛也会撒谎,不信,你看看它们的面积相同吗?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先分组拼摆再验证

生拼摆(提示:大的图形应该放在哪呢?)

师:在拼摆这类的图形时怎样拼摆更简便呢?

生:先拼摆较大的图形再拼摆有特征的图形

师:一组的同学用了几个图形?是一副七巧板吗?二组的同学呢?那它们的面积相同吗?师:通过操作,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图形相似,面积相同

师:图形看似不同,实则面积相同,真的是“似非而是”。

四、交流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七巧板还有放大镜的功能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师:七巧板中还有更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师:最后我们整理学具,送学具回家。

《千变万化七巧板》学情分析

“七巧板”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在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时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了解了七巧板的由来、组成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拼摆能力。关于“面积”,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积的相关知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形成了一定的面积观念,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进一步认识了多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经过拼摆实践活动,适时地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建构,培养几何观念,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的意识也比较强,能在探究中较好的进行小组合作,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提供了能力基础。但是学生可能存在不少问题:

(1)学生有一定的拼摆能力,却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不能形成系统的拼摆技巧和策略。

(2)学生的拼摆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不能抓住拼摆图形的特点,由于位置方向的变化,学生可能会难以复原原来的拼摆图形。

(3)不同学生的拼摆能力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时间。

《千变万化七巧板》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探究七巧板中各种图形的大小关系并根据大小关系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面积、认识多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之后,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之前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一年级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时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例如七巧板的由来、组成、用途等,对七巧板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也有一定的拼摆能力和想象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七巧板的用途导入,猜一猜用七巧板所拼出的课题,既能使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七巧板的奥秘。

一、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你能说出其它各种图形的面积吗?”学生通过拼一拼、摆一摆很容易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小三角形正好可以拼成一个小正方形,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那小三角形的面积为0.5,同理可证,平行四边形与中三角形的面积均为1,大三角形的面积为2。

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现小三角形的面积,而小三角形的面积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观察在四人的小组合作中每小组至少有一人会发现小三角形的面积,而这一位同学的表达又会引导其它组员探索出平行四边形、中三角形、大三角形的面积。对于大三角形的面积,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时通过小组展示、全班交流补充便会呈现出不同的拼摆方法与策略。

二、分工协作与全班交流相结合

“异曲同工”环节学生分别讲解不同的拼摆方法与计算方法,体现了多样化的解题策略。由于所用学具较少,图形特征明显,学生拼摆速度较快,但思想容易固化,大部分同学只能思考出一种或两种拼摆方法,通过全班交流促使学生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变化可测”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小组长职责分配任务,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学生通过前面的练习已掌握了一定的拼摆技巧,大部分小组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但在计算时只有较少的同学把前面的直角梯形作为基本图形直接进行计算,此时便需要这些同学当“小老师”与其他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完善,经过“小老师”的讲解大部分同学都能举一反三,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出其他两个图形的面积。

三、各抒己见与集思广益相结合

“融会贯通”环节学生在已拼成的正方形的基础上再添上两个大三角形拼出所学过的基础的平面图形,很多同学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拼出一种或两种,集思广益学生基本能拼出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只是三角形学生在拼摆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此时课件演示会使学生茅塞顿开。

“似非而是”环节学生观察时很容易形成两个图形面积不同的观念,通过分组拼摆,学生切实发现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同,“是非”的猜测与验证,学生兴趣盎然,拼摆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大部分同学都完成拼摆任务,只有个别同学需要借助课件的提示。

《千变万化七巧板》教材分析

《千变万化七巧板》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四下青岛版教材《组合图形的面积》和《七巧板》内容以面积的知识点为依托进行整合的益智学具课,本节课借助了七巧板中各种图形之间的“巧”关系,适时数学化,从数学的角度去拓展学具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整节课中以学生的活动、交流为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充分体现了益智活动课的特点。

根据青岛版教材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五个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学习之后进行的一种由形象到抽象的学习;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三个基本图形面积学习之前进行设计的。我所设计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一种“相对面积”:在七巧板中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那通过拼摆便可以计算出小三角形的面积为0.5,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大三角形的面积为2,它所描述的是一种相对的关系,从而所计算出的组合的图形的面积也为“相对面积”。我这样进行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在面积计算之前形成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的数学观念,避免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变成枯燥的单纯的计算活动;另一方面借助面积深入拓展七巧板中的数学知识,体会七巧板的“巧”,从而深入认识这个“东方魔板”。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设计尊重了教材中组合图形的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了计算组合图形的必要性,另外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

《千变万化七巧板》评测练习

⒈异曲同工

从七巧板中任选两个图形拼出右图的直角梯形,并说出它的面积

2.变化可测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七巧板中除两个大三角形以外的其他(剩余的5种)图形拼出下图图案,并计算出以下各图的面积

3.融会贯通

拼成的正方形再添上两个大三角形又可以拼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的平面图形

呢?

4.似非而是

它们的面积相同吗?先拼摆后验证

《千变万化七巧板》教学反思

《千变万化七巧板》是学生在学习面积和多边形之后拓展延伸,隶属于益智活动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价值。就知识上的要求而言不难,但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探索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整节课中我认为我的教学特色如下:

一、三条教学主线相辅相成:

1.由七巧板中的平面图形到七巧板组合而成的组合图形再到七巧板组合而成的平面图形,从而使学生在理解平面图形之间大小关系的基础上,体会平面图形与组合图形之间的密切联系。

2.拼摆方法上由先分割图形到观察图形特征再到拼摆较大的图形,活动设计层层递进,所用图形由少到多,方法由易到难。

3.由图形相同,面积相同到图形不同,面积相同再到图形相似,面积相同,充分体现了图形大小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环节层层递进

1.从学具的使用数量上由两个到五个再到七个,由少到多,层层递进。

浅谈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浅谈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发表时间:2019-01-08T10:10:35.95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作者:艾园 [导读] 数学史能够体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更是众多数学家留给现人的宝贵文化。 陕西省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716000 摘要:数学史能够体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更是众多数学家留给现人的宝贵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讲解一定的数学史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中,既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更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史融合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度逐步提高。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育也在积极地进行变革,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史对于学科教育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阐述基于小学数学融入数学史的教育价值,进而提出基于小学数学教育融入数学史的具体途径和实践对策。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价值 1.德育价值。学者骆祖英指出数学史具有德育教育价值。(1)学习数学史,可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我国在14世纪以前曾是数学大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近现代也涌现出了华罗庚、陈景润、陈省身等多位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因此,了解数学史,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通过了解本民族的数学文化史延伸到国际数学。 (2)学习数学史,可熏陶小学生的人格精神。这些对学生来说可产生长远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缺少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但是人心又不能缺少精神崇拜。如果数学史能将崇拜对象提供给学生,会大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智育价值。数学史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深入地理解知识。小学生通常是直观表面地看待问题,而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深入性、抽象性地看待问题。而数学史,以知识根源为基点,帮助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全过程,比起传统教学,不只是知识本身,而是从产生知识的背景——时代、人物、生活、原因、过程,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深入地看待数学知识。 3.美育价值。数学,探索的是自然之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挖掘出数学史的美学价值。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学是必备的素质。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冰冷的数字、繁琐的运算、怪异的符号是大多数人对数学的印象。这让我们忽视了数学之美。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审美是人的需要。儿童的好奇心强烈,通过数学史教学引入审美,能将儿童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审美需求,让他们去经历一个发现创造的过程,构建他们的审美体验。 二、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途径 1.渗透数学史,展示新奇方法。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过程与方法,而且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机械地按照“概念——定义——定理——解题”的认知程序进行数学教学,则必然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适当地融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上的数学方法,无疑会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穿插数学史,拓展数学内容。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新课程理念下,不能再“教教材”,而应该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教师在准备上课内容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收集数学史资料,不仅要收集关于书本上的资料,也可以根据书上的内容收集一些数学史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提前准备好一些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史,只有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熟练、流畅、全面地向学生进行数学史内容的穿插讲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渗透数学史,呈现原生态知识。数学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历经数千年,从无到有、从简到繁,逐步成为分类完善、知识齐全的完整学科。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为人类积累了宝贵的科学文化,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的发展,通过呈现原生态的知识让学生汲取数学文化的养分,感知数学的源与流,认同数学的价值。 4.开展有关数学史的专题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渗透数学史,除了教师的介绍和引入外,还应让他们亲自去搜集、讨论,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史知识的认识,并强化积累。所以,数学教师还可以将数学的古典问题融入到课后作业和扩展活动当中,使数学史真正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巩固教学成果。 5.调整数学史在教学中所占比例。数学教师在借助数学史辅助教学时,应当合理调节数学史所占的教学内容比重,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师在挑选数学史内容时,应当对其进行筛选分类。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较少的史料内容可作为开拓学生视野,比如讲述知识点的演变过程;阐述规律推理的内容则作为突破知识点的讲解内容;关于知识点背景相关的史料故事则作为课前引导使用。总而言之,数学史作为辅助教学内容,不能代替教材内容,教师应合理运用数学史内容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花沐露浅谈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方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7,(3)。 [2]陈佳丽浅析数学史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7,(56)。 [3]侯菁利用数学史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24)。

七巧板教学设计与反思

数学活动——七巧板 西乡第二小学宋文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42页“动手做(三)”以及习题。 教学目标: 1、双基目标:认识七巧板,进一步熟悉基本平面图形。 2、能力目标:借助七巧板,让学生在活动中拼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德育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以及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教学重点: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把拼出的图形组合编出小故事。 教学准备:七巧板,课件盘。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激趣导入。 1、电脑出示由七巧板制成的“动态”图形课件,(有人和小动物在玩、乒乓球员比赛图)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由什么拼出来的吗? 2、介绍七巧板有关知识。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起源于宋代,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它是黄伯思创造的,起初叫“燕矶图”,也叫“七星”“易方”,后来就叫做“七巧板”。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还得到了世界的赞美。

3、设置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后来它被称为“七巧板”吗?正因为它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美妙的图形,所以被称为七巧板。今天我们就用聪明的脑去想,灵巧的手来拼,让七巧板更巧吧,并揭示课题。 二、小组交流,自主探索。 1、说一说: 给七巧板编号,并认识。组织小组交流,说出自己发现了七巧 板有哪些特点。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向全班汇报。 2、拼一拼: 利用七巧板,学生自主拼出学过的基本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拼法,并要求学生汇报拼出的图形由哪些图形组成。 3、议一议: 电脑出示淘气、笑笑拼出的各种形状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想象这些图形是平时生活中的哪些物体? 4、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拼出自己喜欢的生活中的图形,并起个好听的名字。让学生介绍自己拼出的图形,比一比谁的图形最好。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电脑演示“守株待兔”的拼图,猜一猜它们分别象什么。 2、让学生尝试自己叙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并说一说故事内容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3、小组活动:拼图编小故事。要求小组合作把拼好的图编成小故事,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6篇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一、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回顾在《垂直与平行》的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 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 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然,朴实不是不追求完美,真实不是为了展示平淡无奇,扎实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和训练。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要充分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课堂融入我们的智慧和思考,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趣味七巧板”教学反思

“趣味七巧板”教学反思 “趣味七巧板”是一次实践活动,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拼七巧板是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教材安排这次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为此,我拟订本次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在有趣的拼图形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活动起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从学生所喜欢的绘画入手,呈现出许多几何拼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对所拼图形的好奇与模仿冲动的促使下,迫切想一展身手,尝试七巧板的魔力,使活动顺理成章的进入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开发潜能”。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而激励学生的创作激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运

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表象,积极的动脑、动手拼摆图形,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自主探索、开发潜能”的活动中,学生运用手中的七巧板,大胆发挥,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自由驰骋。他们不但能够用两块板、三块板、四块板……拼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而且能够根据生活表象和有关影片、艺术作品进行大胆创造,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或形状。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他们完全不受几何形体的局限,给在大人看来并不形象的作品命名。从此,我领略了孩子心目中奇妙的世界观,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改造之心,从孩子们的作品中窥视儿童的心灵世界。 本节课虽然并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实施,而且也没能够按照原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我自认为这节课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在本节课中实现了教学改革中的两个转变,既“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不但给学生的学习探究创造了和谐、民主的氛围,而且为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提供广阔的空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反思

“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反思 "有趣的七巧板”的指导设计,是本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开展一系列活动的综合全过程。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四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本节课引入课题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哪些知识?”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敢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2、“做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拼图。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利用自己的求异思维,拼出图形。这一过程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学习活动的发展与升华。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创造体验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在创作活动中许多学生热情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书上的图形之外,他们还拼出了茶壶、机器人、房子、蜡烛等等,有一个孩子还用七巧板拼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京剧脸谱。让学生参观、

点评作品,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掌握技能,体验成功 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学以致用,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技能的体验,同时学生的成功感也就产生了。本节课学生人人都动手参与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思考,勇于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选用了哪几块图形?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还能拼出哪些图形?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拼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两块到三块,再到四块、五块……,操作由易到难,学生在操作体验、反思与交流,并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在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4、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开展评比贴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把评价渗透到学习的全过程。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5)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很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水平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水平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很多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作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实行重新理解,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很多”——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水平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绝大部分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水平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注重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实行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仅仅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很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协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点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但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

浅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合

浅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 万州桥亭中学秦毅 内容摘要: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在现今的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数学史的有关轶闻趣事,能够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产生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史,不仅是广大学生学好数学的有力帮助,而且是也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更好的搞好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我们广大教师不仅要明白数学史的重要性,最根本的是要研究如何将数学史融合到教学当中,努力探索出一条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数学数学史 一、引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数学史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数学史研究已具有很长的历史,如何在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的知识,充分发挥数学史的作用和价值则是当前数学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998年4月20日至26日,由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发起,在法国马赛附近的Luminy镇举行了题为“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张奠宙

教授在《重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在数学教育中,特别是中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史知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目前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进入系统的研究阶段,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实践性的操作。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乃至科学史研究,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队伍。但是,我们的研究似乎还没有注意到如何运用于教学过程,发挥它的应有效益。 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在世界上也算是一流的,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数学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数学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我们都有非常成功的经验,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绩。近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界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极其重视,并且以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经验。我国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连年取得佳绩、在国际水平测试中名列前茅,这些都是我国数学教育水平高的有力证据,我国数学教育水平高的另一个证据是,在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的测试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亚洲参加国的测试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因此,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高水平成绩绝不是偶然的,是有厚重的历史积淀的,是几代、十几代数学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共同的结晶,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对于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是应该予以正视的。就在我们的教育界为上述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时,社会上也存在着另外一种不同的声音“现行中小学数学课程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我们现行的中小学数学内容一些学生学不好,学不了,成为数学学习上的失败者;另一方面,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我们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特别表现在数学思考方法、 2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回顾、反思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找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反思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所以反思在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设计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二、课堂教学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

《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教学反思

《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教学反思 班别:一(1)、(2)班任课教师: 七巧板是一种流传广泛的智力游戏,由七块板组成,完整图案为一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型三角形、一块中型三角形和两块大型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这七块可拼成令人难以置信的无数。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接触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在认识七巧板的组成时,我就避开了这一点,只要孩子能说出三角形就可以了。 在整个玩数学的活动中,我分别从指定拼图、自由拼图、合作拼图三个层次展开的。在指定拼图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拼基本图形,先用两块拼一新的三角形,再用三块拼出一新的三角形,后又用整套拼出一新的三角形,最后又分别拼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这些都是我们本学期学过的平面图形,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巩固了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同时也体会到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紧接着是自由拼图,在这个环节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只需拼出一个简单的图案,能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出来就行。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得还真的很棒,不但能拼出自己想拼的图案,还能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得很清楚,还引来了同学和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特别是在最后的合作拼图展示环节,孩子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小手拼出一幅幅漂亮的图画,然后编出一个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让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那简直不是在上公开课,仿佛是讲故事大赛。

出彩之处:通过本节课的玩数学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有序。这项活动的开展,既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有拓宽了孩子的数学知识面,并且对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至少能对孩子这些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形状概念、视觉分辨、认知技巧、视觉记忆、手眼协调、鼓励开放、扩散思考、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再好的东西它也有瑕疵。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学生,由于孩子年龄小,又好玩好动,所以在其他同学展示的时候不会倾听;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语言组织上需要下功夫,有的时候心里紧张,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跟心里素质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以后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应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改进措施:应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探索》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探索》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大丰市第三小学姚霞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这学期,我们学校在语文和英语两门学科开展了双语教学,即增加了这两门学科的课外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都要从课内走向课外,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也非常有必要增加一些有关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积累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许多重要理论都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在讲授数学知识时,如果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一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数学学科比较抽象、枯燥,有些学生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如果在数学课堂上渗透一些数学史,讲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精神的追求,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修养。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教师自身通过对数学史的收集,专业素养一定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有关数学史的知识到中学才会接触得比较多,在小学教材中编排得很少,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多渗透些数学史很有必要。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小学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哪些数学史知识、以及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提供理论参考。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三、课题的实践价值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教学策略,为一线老师提供一些现实案例。并通过在研究过程中一些案例的评析,揭示在渗透数学史时需遵循的适时、适度和适合性原则,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此类教学提供实践依据。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已有一些老师在这方面有所研究,但多数研究范围是针对初高中,而在小学涉足此内容研究的老师为数不多,大多以论文出现,如《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意义》、《论数学史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及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应用误区及时间对策研究》、《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实践探索》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对一个众多教师习以为常却又甚少研究的课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从有关数学史的收集,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的渗透数学史作出详实的探索和分析。对于引导更多数学老师将数学史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更好地发挥数学史的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

小学数学_千变万化七巧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千变万化七巧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理解七巧板中各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面积计算。 2.掌握基础的七巧板拼搭方法,利用七巧板简单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七巧板运用分割法求各种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七巧板的拼搭方法,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说到七巧板同学们都不陌生,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对七巧板的认识吗? 生:七巧板是由…… 师:为了便于表达,我们可以这样分辨七巧板中的三角形:大三角形、小三角形、中三角形(课件)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七巧板的由来及组成,熟不知这小小的七巧板内还有大智慧呢!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索七巧板中的奥秘,老师用七巧板拼出了本节课的课题,你能帮老师读出来吗?(课件) 生:千变万化七巧板 师:你是老师的知音。(板书) 二、初步探究 师:虽然七巧板中各种图形的形状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大小却有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课件)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你能说出其他各种图形的面积吗?在小组合作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小组合作要求:(课件) 小组合作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成果分享给大家?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课件)两个完全相同的小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1,那么小三角形的面积为0.5;两个完全相同的小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和中三角形,那么平行四边形和中三角形的面积为1,大三角形可以由多种方法拼摆而成,但不论怎样计算大三角形的面积都为2 师:你能总结一下我们刚才的操作结论吗? 生:…… 师:我们通过拼摆发现了各种图形之间的大小关系,运用转化推导出了七巧板中各种图形的面积 三、深入拓展 1、认识组合图形 师:下面我们欣赏几幅图片放松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都是由七巧板组成 师:没错,它们都是由七巧板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面图形组合而成,这样的图形我们在数学上称为组合图形,你能用学具拼出这样的组合图形吗? 2、异曲同工(拼摆直角梯形) 师:从七巧板中任选两个图形拼出右图的直角梯形,并说出它的面积 生拼摆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 生展示(3名同学)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用这两种图形进行拼摆的?你认为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生…… 师:虽然我们拼法不同,但它们的面积却是相同的,真可谓是异曲同工。请同学们在30秒内用这三种不同的拼法拼出直角梯形,……那拼成直角梯形能不能作为一种基本图形为我们以后的拼摆提供帮助呢? 3、变化可测(拼摆复杂组合图形) 师:刚才我们用了两个图形进行拼摆,现在难度升级,小组内分工合作利用除两个大三角形以外的其他图形拼出下图图案,并说出它的面积(有困难的小组,课件会分别在3分钟、4分钟后有所提示)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篇简短

教学反思 一、角的度量 1.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二、轴对称 本节微课的设计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能够采用技术手段达到图形的变化和演示到位,教学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本节微课注重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微课制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观看的,所以在设计时采用背景音乐,目的是给观者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这一做法还是有必要的。但老师的语言表达上过于严肃,少了一点童趣,如果讲解声音再亲和一点,个性一点效果会更好。 微课设计缺乏大胆创意,要勇于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三、8、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与合的意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时,我一直认为有序地说出一个数的分与合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有序才能做到不遗漏,况且有序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数学思维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强调有序的操作,引发有序思维。而在教学6和7的分与合是出现了虚线框,要求学生用联想的方式得到 6 7的另外的分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教学8 9的分与合时已没有了虚线框, 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由学生自己完整的说出:8 9能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 9两句话是本课的重点,有序的掌握“8 9的分与合”是本课的难点。多媒体动画分苹果的设计,突破了这一难点。 根据内容安排,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等原因,我在本课一开始就安排了“开火车”的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对猜谜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接着是在把授课的内容讲完之后加了一个“点子数”的练习和一个“抢答题”的游戏,把所学的内容加深巩固了一遍。然而,他们毕竟只是 小孩子,到下半节课的时候,注意力就不那么集中了,如何让学生“跟着老师走”?

七巧板探秘活动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 七巧板探秘活动反思 七巧板探秘活动反思刘颖一、活动主题的选择: 1.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中,孩子游戏活动的传承与发扬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古人的智力游戏七巧板、华容道、九连环和体育游戏抖空竹等已经越来越不被今天的孩子所了解和熟悉了,游戏中的神奇奥秘与乐趣渐渐成为成为沉睡的历史并将逐步被遗忘,所以我把这当中比较浅显并与数学可融会贯通的七巧板作为活动主题。 2.学生课余游戏活动的选择与引导今天的孩子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下成长,学习压力增大,生活中伙伴缺失,在家里孤独、电脑游戏成为对学生最大的诱惑,对学生身心成长产生太多的负面影响;在学校不会玩有益的游戏,打闹、追打、玩卡、造成学生校园伤害、卫生健康等事件成为常发事件,所以在课堂上了解祖国的传统游戏的魅力,发现玩中的奇妙与乐趣、思考探究游戏的制作秘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游戏发明的自豪感和传承发扬传统游戏的责任感。 二、不同教学策略与效果分析做为这一主题我经历了三四届四年学生的教学尝试,并开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制作七巧板,拼摆七巧板。 第一年我选用了先让孩子充分的拼摆再自行发现设计制作,学生玩的乐趣高,到做时随意画大小不同的七块,其形似但都不规范,反思后我认为是教师没有充分让学生寻找七块间的关系,做完再拼不形 1 / 3

象,孩子的兴奋点没了,再想反复指导学生修改学生已经不配合了。 第二年教学时继续玩,玩后以课件形式让孩子理解小块的一边是大块的一半的关系,孩子看后就领会了,这时用一张大正方形制作时大三角形就能自主发现采用对角折画的方法确定,但在中三角形找中点上孩子直接折出的有大有小,直接影响后面的四小块的大小,最后探究明确用量中点或角对中心点折等方法,实践后发现量很慢不好确定,折较快,但这种折法平行四边形折后不能用折线只能用折点,孩子要看清想好再画,这样课堂经历时间很长,而且作前必须选用纸制材料,折后留有多余痕迹,做成后还有边角跷的现象,非常不利于拼摆,等于做成并不实用,更不耐用。 这次以玩后找七块板间的关系,再从七块的一块开始做出所有的七块,有拼、有切,各小组分工合作,方法自如灵活,可逆性强,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大的优势是材料多样化、颜色多样化、经久耐用,体现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维方式。 三、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创设中,我们一般都对知识目标指向明确,如本课就是探秘和制作七巧板,属任务驱动式的活动目标,而对孩子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的达成,我们常说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两点是这门课程的终极目标,并不是这次活动四年级的孩子就能达到的目标,所以活动中我采用了实践发现交流探秘质疑验证制作再验证反思的教学策略重点提高学生的以下能力。 1.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探秘的指导与交流中让学生提炼观

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意义与建议

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意义与建议 郑小瑞 摘要: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历史上的数学成果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因素,探索前人的数学思想,借以指导数学的进展,并预见数学的未来。我国数学家吴文俊说过: “数学教育和数学史是分不开的。”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可以使同学们了解数学的发展轨迹,更好地体会数学概念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家们刻苦钻研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这对开阔视野,启发思维以及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都大有益处。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学 一、引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数学史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数学史研究已具有很长的历史,如何在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的知识,充分发挥数学史的作用和价值则是当前数学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998年4月20日至26日,由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发起,在法国马赛附近的Luminy 镇举行了题为“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张奠宙教授在《重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在数学教育中,特别是中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史知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目前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进入系统的研究阶段,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实践性的操作。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乃至科学史研究,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队伍。但是,我们的研究似乎还没有注意到如何运用于教学过程,发挥它的应有效益。 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在世界上也算是一流的,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数学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数学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我们都有非常成功的经验,也取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七巧板教学反思

《七巧板》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认识七巧板(图形的分类,大小等),在此基础上能用七巧板摆出简单的图形,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小组合作拼出各种有创意的图形,与小朋友交流。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已认识的图形的再认识,是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运用所学的图形的特征,培养发展学生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空间观念,又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年龄过小,这一部分内容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安排这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风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本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博的数学活动经验,开展一系列活动的综合全过程。 反思整节课,是以实践为主,学以致用,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技能的体验,同时学生的成功感也就产生了。本节课人人都动手参与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选用了哪几块图形?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还能拼出哪些图形?允许学生有例外的想法和拼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创造体验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让学生参观、点评作品,使学生展开丰盛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4篇) 本节课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百分数。 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网上竞答:李斯同学答25题,对22题;张良同学答20题,对18题;刘清同学答50题,对46题,你觉得那位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比赛呢?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说出了以下几种结果:“刘清,因为他答对的最多。”“张良,他答错的最少”“我比较正确率”。在学生否定了第一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之后,我再和大家一起讨论第三位同学汇报的结果,自然引出如何比较正确率,转化为分母为100的分数的比较,在将这些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 2、通过课前收集百分数信息,课上汇报,主动去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百分数的含义只有一句话,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几分钟,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领悟。学生收集了很多信息,如“羊毛 70%”,“橙汁含量〉10%”等等,让他们说出含义之后再问学生,到底什么叫百分数?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九) 我上了一节“扇形统计图”,课后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举 1、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接着第二次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如:“我们一般用圆表示--------。用扇形表示---------,扇形的大小表示——”等等。 2、促成情感目标的落实 如提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你应该怎样去做。”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败笔之处 1、有些题目讲的太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特别是第七张幻灯片中计算扇形B表示的人数和C表示公顷数时讲的不透彻。 2、没有掌握好时间,整节课前松后紧,以至于有点拖堂。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