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对钢结构疲劳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焊接对钢结构疲劳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焊接对钢结构疲劳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焊接对钢结构疲劳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自从20世纪初涂药焊条发明至今100年来,焊接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工艺方法,很难找出另一种发展如此之快,并在应用规模和多样化方面能与焊接相比的工艺,以至于当代许多最重要的技术问题必须采用焊接才能解决,例如造船、铁路、汽车、航空、航天、桥梁、锅炉、大型厂房和高层建筑等都离不开焊接技术的支持。目前在工程生产上,焊接是最主要的连接方法,焊接结构的重量已占钢铁总产量的50%以上,工业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已经接近70%。然而焊接结构经常发生断裂事故,其中80%为疲劳失效。在我国,焊接结构因疲劳问题而失效的工程事例也不断出现。例如,90年代末,高速客车转向架中焊接接头的疲劳断裂,以及水轮机叶片根部的疲劳断裂等,都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谓疲劳是指在循环应力和应变作用下,在一处和几处产生局部永久性积累损伤,经一定的循环次数后产生的裂纹或突然发生断裂的过程。疲劳断裂是金属结构断裂的主要形式之一。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工程结构失效约80%以上是由疲劳引起的。钢结构的疲劳破损是裂纹在重复或交变荷载作用下的不断开展以及最后达到临界尺寸而出现的断裂。疲劳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应力幅、循环次数和应力集中。一般地说,疲劳破坏经历三个阶段:裂纹的形成,裂纹的缓慢扩展和最后迅速断裂。对于钢结构.实际上只有后两个阶段,因为结构总会有内在的微小缺陷,这些缺陷本身就起着裂纹的作用疲劳破坏的起始点多数在构件的表面。对非焊接构件,表面上的刻痕、轧钢皮

的凹凸、轧钢缺陷和分层以及焰割边不平整,冲孔壁上的裂纹,都是裂源可能出现的地方。对焊接构件,最经常的裂源出现在焊缝趾处,那里常有焊渣侵入。有些焊接构件疲劳破坏起源于焊缝内部缺陷,如气孔、欠焊、夹渣等。

一、影响焊接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1.应力集中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影响焊接结构几何不连续性的因素,都将影响应力集中和疲劳强度。

(1)焊接结构的几何形状结构上几何不连续的部位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结构的截而变化幅度越大,产生的应力集中越大,结构的疲芳强度越低。

(2)焊接接头形式在接头部位由于传力线受到干扰,因而发生应力集中现象。对接接头的力线干扰较小,因而应力集中系数较小,其疲劳强度也将高于其他接头形式。十字接头或T形接头在焊接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承力接头中由于在焊缝向基本金属过渡处具有明显的截而变化,其应力集中系数要比对接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高,因此十字或丁形接头的疲劳强度要低于对接接头。提高丁形或十字接头疲劳强度的根本措施是开坡口焊接,并加工焊缝使之圆滑过渡,通过这种改进措施.疲劳强度可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焊缝局部几何形状的影响焊缝局部几何形状的变化,对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将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余高越大,应力集中系数越大,缺口效应越大,疲劳强度降低。很多人错误的认

为焊后余高越大,焊缝的强度就越高,这种观点十分错误。焊后的余高只能提高焊缝的静载强度,但对于承受动载荷尤其是交变载荷的构件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其疲劳强度显著下降。对承受动载荷的焊缝,一般规定焊缝余高不超过2.5mm。

(4)错边或角变形的影响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组对误差或焊后变形,焊接接头可能产生错位或角变形。由于焊接接头具有错边或角变形,有时甚至是两者同时存在,因而焊缝局部几何形状变化加剧,使得焊趾根部的应力集中程度增加,焊接结构疲劳强度降低。这就要求工件组对时严禁错边存在,焊接过程采取措施控制焊接变形。

2.焊接缺陷的影响

焊趾部位存在着大量不同类型的缺陷,导致疲劳裂纹早期开裂,使母材的疲劳强度急剧下降。焊接缺陷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面状缺陷(如裂纹等)和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等),它们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同时焊接缺陷对接头疲劳强度的影响与缺陷的种类、方向和位置有关。

(1)裂纹焊接中的裂纹,如冷、热裂纹,除伴有脆性的组织结构外,是严重的应力集中源,可大幅度降低结构或接头的疲劳强度尤其是表面裂纹对焊接疲劳强度影响更甚。

(2)未焊透其主要影响是削弱截面积和引起应力集中。将削弱面积10%时的疲劳寿命与未含有该类缺陷的试验结果相比.其疲劳强度可降低15% ~ 25%。

(3)未熔合一般认为末熔合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等同于未焊透。

(4)咬边咬边一般不能引起检验的足够重视.其实咬边的危害甚至比未熔合、未焊透更为严重。咬边位于焊趾部位,属于表面缺陷,特别是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咬边引起边缘组织被淬硬,易引起裂纹。

(5)气孔气孔为体积缺陷,疲劳强度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减少了截面积尺寸。当采用机加工方法加工试样表面,使气孔处于表面上,或刚好位于表面下方时,气孔的不利影响加大,它将作为应力集中源而成为疲劳裂纹的起裂点。这说明气孔的位置比其尺寸对接头疲劳强度影响更大,表面或表层下气孔影响最严重。

(6)夹渣夹渣作为体积型缺陷,比气孔对接头疲劳强度影响要大。

3.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结构的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有影响的原因是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使平均应力的大小改变而应力幅值却没有改变。在拉伸残余应力区平均应力增大。其工作应力有可能达到或超出疲劳极限,故对疲劳强度有不利影响;反之,残余压应力对提高疲劳强度是有利的。由于焊接残余应力在结构上同时存在拉应力与压应力,如果能调整到残余压应力位于材料表面或应力集中区,则十分有利;如果在材料表面或应力集中区存在的是拉残余应力,则极为不利,应设法消除。

二、提高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的方法

焊接接头疲劳裂纹一般起裂位置存在于焊根和焊趾两个部位,如果焊根部位的疲劳裂纹起裂的危险被抑制,焊接接头的危险点则集中

于焊趾部位。提高焊接结构疲劳强度应从影响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因素入手。

1、降低应力集中(设计措施和工艺措施)

(1)采用合理的构件结构形式,减少应力集中,以提高其疲劳强度,避兔焊缝的密集、交叉分布。

(2)避兔将焊缝布置在几何突变处或“高应力区”。

(3)避兔在刚性太大处施焊。

(4)尽量采用应力集中系数小的焊接接头形式对接接头,保证焊接质量。

(5)当采用角焊缝时需采用综合措施提高接头的疲劳强度。针对角焊缝处的几何不连续性,如在焊缝长度方向上的不连续;焊缝截面(宽度)上的不连续与母材宽度方向的对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①机械加工焊缝端部(使沿长度方向连续)。②合理选择角接板形状(使两母板的几何不连续性降低)。③保证焊缝根部焊透。

(6)通过开缓和槽,使力线绕开焊缝的应力集中处来提高接头的疲劳强度。

(7)用表面加工的方法(机械加工、电弧重熔焊道整形)减小其几何不连续程度,可降低构件中的应力集中,以提高疲劳强度(使表面光滑,消除一些近表面缺馅)。

2、调整残余应力场

(1)整体退火或利用超载预拉伸法降低构件的残余拉应力。

(2)采用局部加热或挤压在应力集中处产生残余压应力。

(3)表面强化处理。用风动工具的锤头锤击焊缝表面,或对焊缝区进行喷丸,不但形成有利的表面压应力,而且使材料局部加工强化,接头疲劳强度有所提高。

(4)涂层保护。大气及介质侵蚀往往对材料疲劳强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采用涂层保护是有效的。

总之,防脆性断裂设计应从儿个方而入手:①正确选用钢材,使之具有足够的韧性;②尽量减少初始裂纹的尺寸;③缓和应力集中,减小应力值。

钢结构焊接变形的起因及其控制方法初探

钢结构焊接变形的起因及其控制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18-05-22T16:03:20.3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作者:肖盛龙蔡成 [导读] 摘要:焊接技术以一种用来进行金属材料结合的工艺,它主要是通过加热或高压的形式来对金属材料的局部进行加热,等待金属材料变成液态时又通过自然冷却等方法使其融合在一起方式。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上海 201913 摘要:焊接技术以一种用来进行金属材料结合的工艺,它主要是通过加热或高压的形式来对金属材料的局部进行加热,等待金属材料变成液态时又通过自然冷却等方法使其融合在一起方式。在很多时候,由于加热条件的不同、加工件的材质、大小的不同,会使得焊件会因为局部受热不均匀产生焊接变形,这一方面影响美观不说,它还会严重的影响到钢结构的整体性能。本文正是从分析钢结构在焊接时发生变形的原因和类型展开了分析,通过制定有效的策略来改善钢结构中存在的这类问题,为后续减少钢结构焊接作业中发生变形的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钢结构;焊接变形;起因;控制 前言: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钢结构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也为焊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容易受到种种的内外环境的影响,焊接变形的问题始终是在所难免。好在很多经验丰富的焊接工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凭借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解决钢结构焊接工作中存在的焊接变形问题,以此提升钢结构的品质,在此笔者将其进行归纳和整理,阐述了改善焊接变形的相关知识理论。 1钢结构焊接变形的主要类型 从很多的焊接变形是以中我们可以发现,导致焊接变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按照变形的类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这几类:①降温收缩纵横变形。完成焊接工件温度在冷却的过程中,钢结构以焊缝为起点,它会沿着纵横轴方向发生收缩变形,这时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到它的变形情况;②钢结构在降温冷却过程中因为不同局部的收缩量不同产生角度变形。它表现在钢板发生收缩后因为收缩量的不同导致角度位移,这就给人呈现很明显的角度变形的情形;③焊缝角螺旋状变形。这时由于在进行局部焊接之后,因为钢结构的纵横面收缩不均而产生的变形;④错边变形。以焊缝为起点的局部加热之后,由于受热不均导致构件的收缩量大小不一致,因此导致构件的长和宽发生变形。⑤不同的焊缝位置之间的变形程度不同,全部集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挠区变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面目全非的感觉。⑥波浪形变形。在进行局部焊接时由于高温的作用,使得焊缝位置周围存在内应力,应力的大小就会出现类似于波浪式的焊接变形。 2钢结构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 引起钢结构焊接变形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种进行阐述。 2.1 温度控制不当 从种种的迹象表明,引起焊接变形的最大罪魁祸首是温度。高温会使金属发生热胀冷缩,一旦温度超过了金属的熔点时,金属就会发生不停的膨胀,当其冷却下来时它的膨胀状态也被保留了下来,给人一看就是变形的情形。同时即便是局部加热,高温会使得局部金属的体积膨胀而对周围的金属造成挤压而产生变形,同时高温也会传递给周围的金属导致它们出现不同的膨胀变形。 2.2 钢结构的焊接顺序和方法不当 在对钢结构进行焊接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按照施工的顺序要求来执行,切不可颠倒顺序,否则就会导致钢结构发生焊接变形。一般来讲,由于焊接工艺和焊接材质的不同,不同的焊缝处的承载力不尽相同,因此要遵循先重后轻的原则,防止因为后期重力较大的钢结构挤压承载力较小的钢结构导致变形。 2.3 钢结构的材料 金属材料的熔点各不相同,与此同时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膨胀系数也存在着差异。我们在进行局部焊接时无论是膨胀程度过大或者过小,始终都会对整个钢结构的焊接处造成变形,这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焊接质量。 2.4 钢结构的焊缝位置 往往在很多时候,在进行钢结构焊接时都会涉及到一个总焊缝,总焊缝的位置决定着钢结构在焊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随着焊接进度的不断推进,钢结构的整体重力也会不断的增大,这对总焊缝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所以我们需要灵活的设计总焊缝的位置,预防和控制钢结构的焊接变形。 2.5 刚性不同,变形程度不同 按理来讲,在承载力大小一致的情况下,刚性越大的钢结构变形程度较小,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在设计钢结构时需要提前的预知它的承载能力,然后再根据承载重力的大小来或者不同刚性的钢结构,这样就能够降低钢结构发生焊接变形的产生概率。 3对于控制钢结构焊接变形的几点思考 3.1 从设计上控制钢结构焊接的形变 钢结构建筑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它减少了对建筑施工材料的消耗,同时又不失艺术审美价值,同时它还能够承受较大强度的负载,我们也可以通过优化钢结构设计来降低钢结构存在焊接形变的事实。 第一,在确保钢结构质量稳定的基础上减少焊接点的数目和尺寸。因为焊点数目多的话需要加热的面积就会越多,同时要是焊接尺寸伴随的加热时间也会相应的变长,进而就导致焊接变形更加严重。 第二,科学的设计钢结构建筑的承压位置,并且要考虑到焊点的对称性,这样就能够确保整体结构的受力均匀,尽可能的将焊点与钢材截面的中轴设计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就能够降低在施工中受到压力而发生变形。 第三,要结合所选用的钢材焊接面尺寸和形状大小来选择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这样一来能够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局部的受热时间,避免的长时间的加热导致金属发生膨胀变形。 第四,钢结构焊接点的设计要避免过于集中或者靠近部位存在多个焊点,因为这样也会使得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导致局部反复的受热而发生形变,同时也会导致钢材料的刚度发生下降。 第五,针对钢结构建筑中受力比较大的位置应该尽量避免进行焊接,及时焊接没产生变形,出现焊点的钢材的应力能力也大打折扣。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应减少应力点的焊接。 第六,焊接作业尽可能的进行简单没有较高难度的焊接,因为高难度焊接对于焊工的个人能力和经验都具有苛刻的要求,不是人人都

钢架焊接作业指导书

目次1.适用范围 2.编制依据 3.工程概况及主要焊接工程量 4.作业人员资格要求 5.主要工具、机具要求 6.施工准备 7.焊接施工程序 8.质量要求 9.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 10.技术记录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江阴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3锅炉钢结构焊接施工。 2.编制依据 2.1《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国质检锅(2002)109号 2.2《焊工技术考核规程》 DL/T679-1999 2.3《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焊接篇) DL/T869-2004 2.4《火力发电厂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SD340-89 2.5《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焊接篇) 1996版 2.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DL5009.1-92 2.7《锅炉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2.8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锅炉钢结构图纸(61T301MX-303MX) 3.工程概况及主要焊接工程量 本工程主要包括:锅炉本体钢架、炉顶钢架的柱、联接梁、斜支撑等部件节点安装焊接。材质为Q235-B;壁厚δ=10、12、20、30等,焊缝高度以不低于被焊工件薄板的厚度,主要工程量:钢结构约286吨。 4.作业人员资格要求 4.1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登高前必须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4.2焊工应有良好的工艺作风,严格按照给定的焊接工艺进行施焊,并认真实行质量自检,及时填写自检单交焊接质检员复验。 4.3焊工在施焊前须经技术人员交底,熟悉作业指导书及图纸对焊缝的质量要求。焊接前必须进行焊前练习以熟悉焊接材料性能和操作技能,方可正式施焊。 4.4技术人员应负责焊接全过程的技术交底、技术指导,同时协助班组长和质检员对焊接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检验和验收评定工作。 4.5焊接外观质量检验人员应持有效的焊接质检员证书。负责焊接工作的检查、监督和验收评定工作。 5.主要工具、机具要求 5.1焊机必须运行完好且性能可靠。 5.2焊工所用的焊条保温筒、砂轮机、凿子、榔头、钢丝刷、锋钢锯条等应配备齐全。5.3焊条烘箱必须运行完好且性能可靠,控制仪表在校准周期内。

钢结构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钢结构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钢结构因其自身优点,在桥梁、工业厂房、高层建筑等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大量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钢结构工程也暴露出不少质量通病。本文主要针对辽宁近年来在钢结构主体验收及竣工验收中的常见问题及整改措施谈一些看法。 一、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1、构件的生产制作问题 门式钢架所用的板件很薄,最薄可用到4毫米。多薄板的下料应首选剪切方式而避免用火焰切割。因为用火焰切割会使板边产生很大的波浪变形。目前H型钢的焊接大多数厂家均采用埋弧自动焊或半自动焊。如果控制不好宜发生焊接变形,使构件弯曲或扭曲。 2、柱脚安装问题 (1)预埋件(锚栓)问题现象:整体或布局偏移;标高有误;丝扣未采取保护措施。直接造成钢柱底板螺栓孔不对位,造成丝扣长度不够。 措施:钢结构施工单位协同土建施工单位一起完成预埋件工作,混凝土浇捣之前。必须复核相关尺寸及固定牢固。 (2)锚栓不垂直现象:框架柱柱脚底板水平度差,锚栓不垂直,基础施工后预埋锚栓水平误差偏大。柱子安装后不在一条直线上,东倒西歪,使房屋外观很难看,给钢柱安装带来误差,结构受力受到影响,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措施:锚栓安装应坚持先将底板用下部调整螺栓调平,再用无收缩砂浆二次灌浆填实,国外此法施工。所以锚栓施工时,可采用出钢筋或者角钢等固定锚栓。焊成笼状,完善支撑,或采取其他一些有效措施,避免浇灌基础混凝土时锚栓移一位。 (3)锚栓连接问题现象:柱脚锚栓未拧紧,垫板未与底板焊接;部分未露2~3个丝扣的锚栓。 措施:应采取焊接锚杆与螺帽;在化学锚栓外部,应加厚防火涂料与隔热处理,以防失火时影响锚固性能;应补测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3、连接问题 (1)高强螺栓连接 1)螺栓装备面不符合要求,造成螺栓不好安装,或者螺栓紧固的程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

钢结构焊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桁架或网架结构、多层或高层梁、柱、框架结构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工程。 2.执行规范与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碳钢焊条》(GB5117) 《低合金钢焊条》(GB511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985-88)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1) 在构件制作前,工厂应按施工图纸的要求以及《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的要 求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生产制造过程应严格按工艺评定的有关参数和要求进行,通过跟踪检测如发现按照工艺评定规范生产质量不稳定,应重做工艺评定,以达到质量稳定。 (2) 根据施工制造方案和钢结构技术规范以及施工图纸的有关要求编制各类施工工 艺,工厂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工艺评审。 3.2材料要求 (1) 建筑钢结构用钢材及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图的要求,并应具有钢厂和焊接 材料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其他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当采用其他钢材和焊接材料替代设计选用的材料时,必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 (2) 钢材的成分、性能复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大型、重 型及特殊钢结构的主要焊缝采用的焊接填充材料应按生产批号进行复验。复验应由国家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质量监督检测机构进行。 (3) 钢结构工程中选用的新材料必须经过新产品鉴定。钢材应由生产厂提供焊接性资 料、指导性焊接工艺、热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参数、相应钢材的焊接接头性能数据等资料;焊接材料应由生产厂提供贮存及焊前烘焙参数规定、熔敷金属成分、性能鉴定资料及指导性施焊参数,经专家论证、评审和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方可

钢结构焊接变形的控制与矫正

钢结构焊接变形的控制与矫正 一、前言 钢结构离不开焊接,焊接必然产生一定量的焊接变形,焊接变形的控制与矫正尤为重要,其焊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建造周期和使用寿命。 二、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 电弧焊是一个不均匀的快速加热和冷却的过程,焊接过程中及焊后,焊接构件都将产生变形。影响焊接变形最根本的因素是焊接过程中的热变形和焊接构件的刚性条件。在焊接过程中的热变形受到了构件刚性条件的约束,出现了压缩塑性变形,这就产生了焊接残余变形。 (一)影响焊接热变形的因素 1.焊接工艺方法。不同的焊接方法,将产生不同的温度场,形成的热变形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自动焊比手工焊加热集中,受热区窄,变形较小。CO2气体保护焊焊丝细,电流密度大,加热集中,变形小。 2.焊接参数。即焊接电流、电弧电压和焊接速度。线能量愈大,焊接变形愈大。焊接变形随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焊接速度增大而减小。在3个参数中,电弧电压的作用明

显,因此低电压高速大电流密度的自动焊变形较小。 3.焊缝数量和断面大小。焊缝数量愈多,断面尺寸愈大,焊接变形愈大。 4.施工方法。连续焊、断续焊的温度场不同,产生的热变形也不同。通常连续焊变形较大,断续焊变形最小。 5.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不同的材料,导热系数、比热和膨胀系数等均不相同,产生的热变形也不相同,焊接变形也不相同。 (二)影响焊接构件刚性系数的因素 1构件的尺寸和形状。随着构件刚性的增加,焊接变形愈小。 2胎夹具的应用。采用胎夹具,增加了构件的刚性,从而减少焊接变形。 3装配焊接程序。装配焊接程序能引起构件在不同装配阶段刚性的变化和重心位置的改变,对控制构件的焊接变形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焊接构件在拘束小的条件下,焊接变形大,反之,则变形小。 三、钢结构焊接变形的种类 任何钢结构的焊接变形,可分为整体变形和局部变形。整体变形就是焊接以后,整个构件的尺寸或形状发生的变化,包括纵向和横向收缩(总尺寸缩短),弯曲变形(中拱、中垂)和扭曲变形等。局部变形是指焊接以后构件的局部区域出现的变形,包括角变形和波浪变形等。

焊接对钢结构疲劳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焊接对钢结构疲劳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自从20世纪初涂药焊条发明至今100年来,焊接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工艺方法,很难找出另一种发展如此之快,并在应用规模和多样化方面能与焊接相比的工艺,以至于当代许多最重要的技术问题必须采用焊接才能解决,例如造船、铁路、汽车、航空、航天、桥梁、锅炉、大型厂房和高层建筑等都离不开焊接技术的支持。目前在工程生产上,焊接是最主要的连接方法,焊接结构的重量已占钢铁总产量的50%以上,工业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已经接近70%。然而焊接结构经常发生断裂事故,其中80%为疲劳失效。在我国,焊接结构因疲劳问题而失效的工程事例也不断出现。例如,90年代末,高速客车转向架中焊接接头的疲劳断裂,以及水轮机叶片根部的疲劳断裂等,都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谓疲劳是指在循环应力和应变作用下,在一处和几处产生局部永久性积累损伤,经一定的循环次数后产生的裂纹或突然发生断裂的过程。疲劳断裂是金属结构断裂的主要形式之一。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工程结构失效约80%以上是由疲劳引起的。钢结构的疲劳破损是裂纹在重复或交变荷载作用下的不断开展以及最后达到临界尺寸而出现的断裂。疲劳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应力幅、循环次数和应力集中。一般地说,疲劳破坏经历三个阶段:裂纹的形成,裂纹的缓慢扩展和最后迅速断裂。对于钢结构.实际上只有后两个阶段,因为结构总会有内在的微小缺陷,这些缺陷本身就起着裂纹的作用疲劳破坏的起始点多数在构件的表面。对非焊接构件,表面上的刻痕、轧钢皮

的凹凸、轧钢缺陷和分层以及焰割边不平整,冲孔壁上的裂纹,都是裂源可能出现的地方。对焊接构件,最经常的裂源出现在焊缝趾处,那里常有焊渣侵入。有些焊接构件疲劳破坏起源于焊缝内部缺陷,如气孔、欠焊、夹渣等。 一、影响焊接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1.应力集中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影响焊接结构几何不连续性的因素,都将影响应力集中和疲劳强度。 (1)焊接结构的几何形状结构上几何不连续的部位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结构的截而变化幅度越大,产生的应力集中越大,结构的疲芳强度越低。 (2)焊接接头形式在接头部位由于传力线受到干扰,因而发生应力集中现象。对接接头的力线干扰较小,因而应力集中系数较小,其疲劳强度也将高于其他接头形式。十字接头或T形接头在焊接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承力接头中由于在焊缝向基本金属过渡处具有明显的截而变化,其应力集中系数要比对接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高,因此十字或丁形接头的疲劳强度要低于对接接头。提高丁形或十字接头疲劳强度的根本措施是开坡口焊接,并加工焊缝使之圆滑过渡,通过这种改进措施.疲劳强度可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焊缝局部几何形状的影响焊缝局部几何形状的变化,对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将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余高越大,应力集中系数越大,缺口效应越大,疲劳强度降低。很多人错误的认

气体保护焊作业指导书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作业指导书 1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钢结构产品的气体半自动焊。 2引用相关文件 GB/3375 焊接术语 GB/T8110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GB 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HG/T2537 焊接用二氧化碳 JGJ 8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DL/T 868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3技术要求 3.1 焊工 焊工须经气体保护焊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经考核并取得相应项目的合格证书,方可从事有关焊接工作。特殊工程的焊接人员应取得相关工程要求的资质证书。 3.2 焊接材料 3.2.1焊丝 3.2.1.1焊丝应符合《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的规定,并有制造厂商的质量证明书和产品合格证。 3.2.1.2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对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的要求,合理选用焊材。 3.2.1.3本公司常用焊丝牌号为ER50-6,此外特殊材料焊接时应按照《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选择相应的焊丝。ER50-6焊丝的化学成份见表1 3.2.1.4本公司所用焊丝直径规格为1.2mm。 3.2.1.5焊丝按表面状态,常用镀铜焊丝,焊丝以焊丝盘状态。 3.2.1.6焊丝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锈蚀以及无肉眼所能见到的镀层脱落。 3.2.1.7焊丝盘焊丝重量为20kg。 3.2.1.8焊材供应商的更改必须经总工程师同意。 3.2.2 保护气体 3.2.2.1混合气体的配比应符合规定的要求,质量稳定。常用的混合气体:Ar(80~85%)+CO 2 (20~15%)。 3.3焊接设备的使用 3.3.1选择焊接电源形式 气体保护焊使用电源均为直流电源。

焊接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目前最常用的焊接方法主要为下表: 焊前准备 1、焊接工艺评定 为了进一步保证焊接质量,需做一些焊接试验,从中更准确地摸索出最合适的焊接工艺规范参数。 2、焊工资格评定 焊工需按劳动部制定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进行培训考核: a、从事钢结构焊接的焊工必须具有相应厚度的全位置电弧焊合格证。 b、从事碳钢管焊接的焊工应具有氩电联合焊或氩弧焊全位置合格证。 c、从事不锈钢管焊接的焊工应具有氩弧焊或氩电联合焊全位置合格证。 焊工具有以上所述合格证后,在焊接正式产品以前,必要时尚需经业主认可方许正式上岗操作。 2、焊材的验收及保管 施焊产品用焊材(包括焊丝、焊条)在使用前必须认真地进行验收。所有焊材必须外部包装完好,质保书齐全且完全符合有关标准时方可入库。否则应对该批焊 材进行一系列复验试验,确认合格后才可使用。 产品焊接操作 1、焊条的烘干发放

焊前焊条应按其说明书规定的温度烘干,不同牌号的焊条不得混杂一起烘干。焊工领用焊条时不得互相代领,每次领用的焊条数量最多不得超过半个工日所需, 且每次只能领用一种牌号的焊条。焊条领出后存放在保温筒内,用一根取一 根。 焊丝在施焊前应用丙酮认真地擦洗干净,显露出金属光泽。 2、施焊环境要求 产品施焊时如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否则禁止施焊。 1、环境温度 碳钢:低于-5℃ 不锈钢及合金钢:低于0℃ 2、风速: 氩弧焊:不小于2m/s 电弧焊:不小于10m/s 3、干湿度:不小于90% 4、下雨或下雪天 3、坡口的加工 坡口型式及尺寸参照GB985-88《手弧焊接接头基本型式和尺寸》执行。 不锈钢和合金钢坡口加工采用机械方法。 碳钢件破口加工除采用机械方法外,还可采用火焰加工,但必须清除掉割口的毛刺、发渣等。 1、组对点焊 焊件组对时避免强行组对,管件要保持内壁 平齐,点焊的焊工资格与正式产品焊接相同。 点后仔细检查点缝各个部位的焊点质量,如有疑问时用液体渗透检验来核实。一旦发现有缺陷存在,立即清除并移位重点。 2、施焊焊接 产品焊接时,严禁在被焊件表面引弧、试验电流或随意焊接临时物。管子焊接时,管内不得有穿堂风。另外产品焊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接头和收弧的质量。 多层焊时,层间温度不宜太高,以手摸不烫为好。同时多层焊的层间接头应错开。

钢结构焊接变形的火焰矫正方法

钢结构焊接变形的火焰 矫正方法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钢结构焊接变形的火焰矫正方法 摘要火焰矫正是钢结构制作过程中解决焊接变形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钢结构焊接变形火焰矫正方法的施工工艺。 关键词钢结构焊接变形矫正 1 前言 在XXX三期炼钢板坯,轨梁精整等厂房钢结构制作项目中,大部分是由宽翼缘焊接H型钢组成梁、柱等构件。这些构件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焊接变形问题。这些焊接变形如果不矫正,对结构的整体安装和工程的安全可靠性都存在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主要采用了火焰矫正方法,使这些梁柱的焊接变形得到了很好矫正。 2 气体火焰矫正原理 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机械性能也随温度而变化。低碳钢(以Q235钢为 温度的关系如图1虚线所示,一般可简化为实线所示,即当例)的屈服极限σ s 温度在500οC以下,屈服极限基本无变化;温度高于600οC时,屈服极限接近于零。温度在500—600οC之间时呈线性变化。 当金属结构局部加热时,加热区的金属热膨胀受到周围冷金属的阻止,不能自由变形,某些部位的金属被塑性压缩。冷却后,残留的局部收缩使结构获得所需要的变形。 线状加热法 线状加热法的原理如图2所示,钢板表面被加热后,离加热点最近的表面温度上升最快,膨胀也最快,周围所受热影响较小,膨胀也很小,加热停止后,温度向周围扩散,被加热部分开始冷却,形状也渐次恢复,但又因钢板表面与空气 接触,热散较快,因而使表面被加热部分还未恢复原状就已固定下来。

随着冷却过程的持续(图2),在中性轴上侧的高温开始收缩,其收缩力使板向上弯曲,弯曲终止后,钢板两端各缩短a/2,中间却凸起a,这样总体积不变,重量也不变。火焰沿钢板直线方向移动,同时为使加热线增宽也可作横向摆动,形成长条形加热。 点状加热法 对薄板进行加热时,因板较薄,表面热量很快传递到内侧,高温部分贯通至整个板的横剖面。冷却时,上下表面冷却相同,中性轴上下侧的冷却收缩力也相同,所以加热时上下表面膨胀部分留下来,从而造成板整体缩短,但并没有弯曲。如图3所示。 缩短加工时加热点位置相对固定。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矫正薄板波浪变形。加热温度和冷却介质 火焰矫正所用氧—乙炔混合比应为1:—1:之间的中性焰或氧化焰比较合适。 按火焰矫正的加热温度可分为低温矫正、中温矫正和高温矫正三种,相应的加热温度和冷却介质见表1所示。 2.3.1低温矫正低碳钢 根据图1中加热到500—600οC时,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已大幅度下降,加热到这个温度范围,可以起到火焰矫正的目的,且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不变。由于喷水、冷却速度快,火焰矫正效率高。这种方法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较少。 2.3.2中温矫正 中温矫正时金属的加热温度在600—700οC,屈服极限σ 更接近零值。加热 s 温度仍在相变温度以下,金属组织没有相变,因此金属的机械性能也变化不大。中温矫正在我们实际生产中经常使用。 2.3.3高温矫正 这一温度范围内虽然存在金属组织的相变,但由于Q235、Q235F和Q345等钢材在空气中冷却后,仍然可以得到退火组织,其机械性能变化也不大。但如果加热温度过高,会引起奥氏体晶粒长大,冷却中得不到细化,则会增加金属的脆性,降低冲击韧性。 应注意,对Q345钢加热至相变温度的情况下不得使用水冷,否则将产生低碳马氏体,影响冲击韧性。

钢结构焊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传统的时效方法有:热时效、振动时效、自然时效、静态过载时效、热冲击时效等。 机架焊接焊接后进行去应力处理,有自然时效处理(时间长,去应力不彻底,)、震动时效(效率高,费用低,只能去除焊接应力的70%左右)人工加热时效(时间短费用较高,能100%去除焊接应力,同时能进行去氢处理)。 在冷热加工过程中,产生残余应力,高者在屈服极限附近。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大多数表现出很大的有害作用;如降低构件的实际强度,降低疲劳极限,造成应力腐蚀和脆性断裂。并且由于残余应力的松弛,使零件产生翘曲,大大的影响了构件的尺寸精度。因此降低构件的残余应力,是十分必要的。 采用大型燃油退火炉,进行机架焊后退火处理。采用多点加热、多点温度控制方式,温控采用热电偶自动控制仪表控制加热,使炉内各部温度均匀的控制在退火温度,保证工件的退火,同时能去除焊接过程中渗入焊缝中的H原子,消除了机架焊接件的氢脆。这种工艺具有耗能少、时间短、效果显著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范围、目的和方法?? 焊前预热和后热是为了降低焊缝的冷却速度,防止接头生成淬硬组织,产生冷裂纹。焊前预热温度一般在100-200度,后热不属于热处理,也是一种缓冷措施,后热的温度在200-300度,有的单纯是为了缓冷,有的是针对消氢处理的,一定的后热温度,能使焊缝中氢扩散出来,不至于集聚导致裂纹。后热保温时间要根据工件厚度来确定,一般不会低于0.5小时的。焊后热处理的就多了,主要分为四种:1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消除应力退火,温度一般在600-700之间,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2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正火,温度在950-1150之间,细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再如不锈钢的固熔、稳定化处理,温度在1050左右,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尤其是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再如淬火,不同的淬火工艺能得到不同的效果,提高钢的耐磨性,硬度等。3先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处理再进行低于下转变温度下的热处理。比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等。4在上下转变温度之间进行的焊后热处理。750-900之间,一些材料的实效强化重结晶退火等。想详细的了解,建议找些书看看。不好讲的太详细。错误之处,大家多多批评!谢谢! 钢结构焊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产生原因 (1)加工件的刚性小或不均匀,焊后收缩,变性不一致。(2)加工件本身焊缝布置不均,导致收缩不均匀,焊缝多的部位收缩大、变形也大。(3)加工人员操作不当,未对称分层、分段、间断施焊,焊接电流、速度、方向不一致,造成加工件变形的不一致。(4)焊接时咬肉过大,引起焊接应力集中和过量变形。5)焊接放置不平,应力集中释放时引起变形。 (二)预防措施 (1)设计时尽量使工件各部分刚度和焊缝均匀布置,对称设置焊缝减少交叉和密集焊缝。(2)制定合理的焊接顺序,以减少变形。如先焊主焊缝后焊次要焊缝,先焊对称部位的焊缝后焊非对称焊缝,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后焊收缩量小的焊缝,先焊对接焊缝后焊角焊

钢结构工程中焊接变形质量控制QC(可编辑修改word版)

钢结构工程中焊接变形质量控制 一、小组概况:本小组是一个具有较强QC 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QC 小组,小组成员是项目部的主要技术骨干,都接受过四川三峡认证公司、省、市、十一局的TQC 培训教育。 QC 小组概况 小组成员简介

二、选题理由 由于在万家寨体育馆工程中钢屋架起承载和支撑作用,设计对钢结构的要求很高,因为钢结构的质量不仅影响到其它工序,而且对整体工程质量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在安全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钢结构安装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气割下料或焊接时,由于在加热或冷却过程的不均匀性的存在,十分容易导致结构内部产生应力,这些应力的存在,最终可能出现结构发生变形,从而降低装置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外形尺寸超差还可能对其他安装工序产生影响,如果这种变形所引起的尺寸过大,还可能造成工件报废或返工,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使工程成本增加,这种情况是施工单位所最不想看到的工之前,我们就想到了钢结构制作中可能产生变形这一问题,并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总结了以往的施工经验,想办法控制由于焊接所产生的残余应力,防止发生结构变形,使该项工程的钢结构施工质量最终达到设计要求。 为此我们 QC 小组把“钢结构工程中焊接变形质量控制”作为此次小组活动的课题”,并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活动使钢结构焊接形变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三、选择课题

1、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 特点,在现代公共建筑中会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导致 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为了防止各种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从开 始制作钢屋架前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分析论证出现形变的 原因、针对原因找出主要因素,制定实施防范措施,确保 钢屋架整体安装的质量安全,最终保证本工程质量合格。 四、现状调查 (1)普遍调查 2007 年4 月,本小组查资料发现在以前所干的工程,抽取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钢结构工程,在这些工程中往往会出现钢结构焊接顺序不当、焊接质量未达到要求、下料方法不当、卡具使用方法不当等等一些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实际调查工程的各质量问题的百分比统计如下:

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工艺

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 工艺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工艺 1.目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加工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可操作性。规范安全操作,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以达到安全生产并保证加工质量。 2.范围: .适用于钢结构的焊接作业。 .不适用有特殊焊接要求的产品及压力容器等。 3.职责:指导焊接操作者实施焊接作业等工作。 4.工作流程 作业流程图 4.1.1.查看当班作业计划 4.1.2.阅读图纸及工艺 4.1.3.按图纸领取材料或半成品件 4.1.4.校对工、量具;材料及半成品自检 4.1. 5.焊接并自检 4.1.6.报检

.基本作业: 4.2.1.查看当班作业计划:按作业计划顺序及进度要求进行作业,以满足生产进度的需要。 4.2.2.阅读图纸及工艺:施焊前焊工应仔细阅读图纸、技术要求及焊接工艺文件,明白焊接符号的涵义。确定焊接基准和焊接步骤;自下料的要计算下料尺寸及用料规格,参照工艺要求下料。有半成品分件的要核对材料及尺寸,全部满足合焊图纸要求后再组焊。 4.2.3.校准:组焊前校准焊接所需工、量具及平台等。 4.2.4.自检、互检:所有焊接件先行点焊,点焊后都要进行自检、互检,大型、关键件可由检验员配合检验,发现问题须及时调整。 4.2. 5.首件检验:在批量生产中,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 4.2.6.报检:工件焊接完成后及时报检,操作者需在图纸加工工艺卡片栏及施工作业计划上签字。(外加工件附送货单及自检报告送检)。 5.工艺守则: .焊前准备

钢结构焊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09710149.html, 钢结构焊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作者:丁大朋孙洪林范家庚 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8期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基础工程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建筑过 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钢材料科学合理的使用,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建筑的框架都要涉及对钢筋结构的焊接,整个焊接过程受到位置、尺寸、材料形状等原因的制约,一旦钢筋材料焊接过程出现问题,势必会对建筑的整体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钢结构焊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得以后的施工钢结构焊接过程的质量能够得到稳定的保障。 关键词:钢结构;焊接;解决措施 建筑行业和煤炭行业以及轻工业制造行业都离不开钢结构的焊接操作,在这些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现阶段钢结构焊接过程存在一些人为或者技术手段导致焊接质量达不到预期水平,轻则导致工期延误,重则导致出现安全隐患。所以下文主要对钢结构焊接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并且突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为以后钢结构焊接安全生产打下夯实基础。 一、钢结构焊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在焊接过程中钢材料发生形变 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和非人为失误等原因,钢材料焊接过程容易发生变形。人为原因主要是由于操作施工人员对施工设备不熟悉、操作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或者是焊接设备没有按照步骤进行操作,最终导致焊接过程中钢材料发生形变。非人为原因主要是在焊接过程中设备本身的原因或者操作施工人员所遇到的不可抗力,如在高温施工环境下,钢材料受热不均匀导致发生形变、在最后焊接成型阶段钢材料由于本身硬度较小容易受冷收缩发生形变。总的来说,钢材料发生变形是在焊接过程中所要面临的突出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焊接原理上进行分析,分析具体方案予以解决。 2.在焊接过程中钢材料发生断裂 在施工过程的钢材料焊接工作中,钢材料发生断裂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如果在工作区域发生断裂可以通过焊接手段进行修补,但是毕竟焊接接口是二次焊接,轻则工件的质量会因此大打折扣,造成质量上出现瑕疵。重则会影响整个建筑中钢材料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性。现阶段,各种研究人员和专业焊接团队认为在焊接过程中出现断裂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焊接所用机器的电流不稳定、电压不稳定而导致的。这些原因直接影响到钢材料焊接时内部结构的受力不均匀,一旦到达最大受力值,钢材料由于受力问题,极易发生断裂。但是从

钢结构工程焊接技术重点、难点及控制措施_secret

钢结构工程焊接技术重点、难点及控制措施本文针对钢结构工程焊接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按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主要阐述十种实用焊接变形的控制措施和方法;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措施;焊接裂纹的防治措施;焊接工艺评定的范围;焊缝质量检查;框架结构制作与安装焊接;安装焊接工艺;钢结构变形的预防等。 1、概述 钢结构焊接时,焊接热源对结构不均匀加热引起的结构形状和尺寸的变化,称为焊接变形。在变形的同时,结构内部还产生应力、应变,因为这时结构并未承受外载时,就存在这些应力,所以这些应力居于内应力范畴,称为焊接残余力。属于不均匀分布的自平衡内应力。 焊接变形及应力在焊接过程中往往是难以避免的。它们将影响到焊接结构尺寸精度和焊接接头的强度,轻者需耗费不少人力、物力去矫正、修理,严重的会使构件报废。此外,焊接变形和应力对焊接结构以后使用是的承载能力也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是能量存在同一构件的不同形式,服从于能量存在同一构件的不同形式,服从于能量守恒定律;它们相辅相成,并互相转化。减少一方必须增大一方: 设:焊缝的总能量为E总,E总=E有+E损+ρ残+ε=1 (1) (1)式中,E有—冶金反应时的有用能;E损---无用能,损耗能;ρ残--焊接残余应力;ε-焊接变形,当焊接完成后,构件中只存在两种能量形式; E残+ε=c<1 (2) c---常量 于是(2)式有了工程应用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在工程实际中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的基本观点。我们从事钢结构设计、制作安装的技术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焊接变形及应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基本规律、影响因素,以便在制作安装过程中能够控制焊接变形和应力。 2、焊接应变与变形的控制 2.1焊接变形的控制 (1)尽量减少焊缝的截面积,施焊量以满足连接需要即可,俗话说:“不过焊”,(对一般的角焊缝)是按照有效焊角尺寸来决定其焊缝强度的,所以对于凸出很高的焊缝,多出的焊缝金属,按规范作用并不能提高其许可强度,反而增大了应力集中系数,消弱了坡口的综合性能。对厚板,对接焊缝,可采用U型刨边形成U型坡口,可进一步减少焊缝金属量。 (2)焊缝的数量愈少愈好,每条焊缝尽量采用多层多道焊,厚板焊接特别要注意。 (3)焊缝尽可能称、布置要靠近中和轴施焊(由于收缩力引起钢板变形力臂小),因此减少变形。 (4)环绕中和轴的焊缝要平衡:应用对称施焊的原则,时一个收缩力对另一个收缩力相互平

钢结构焊接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焊接作业指导书 编制部门:生产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钢结构公司 2013年2月

钢结构焊接工艺指导书 根据我公司现有的技术和装备能力,钢结构工厂制作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该焊接工艺指 导书配合《钢结构工厂制作工艺指导书》使用。 本标准所引用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分为“执行技术规范与标准”和 “参考技术规范与标准”两部分。 2.1执行技术规范与标准 2.1.1 GB50205-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1.2 GB986-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 寸》 2.1.3 JGJ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2.1.4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1.5 GB5293 《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 2.2参考技术规范与标准 2.2.1 《钢结构制作安装手册》 2.2.2 《建筑钢结构施工手册》 2.2.3 《焊接手册》 2.2.4 《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一、焊接材料 1、焊接材料 1.1电焊条、埋弧焊丝、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丝、埋弧焊剂都应有出 厂质量证明书。钢结构常用钢材所对应的焊材见附表(一)。 一般焊接材料选用附表(一) 钢材强CO 2气体保护焊

度等级 σ (MPa ) 钢 号 手弧焊 焊 条 埋 弧 焊 焊 丝 焊 剂 焊 丝 235 Q235 (A) Q235F (A\F) E4303 E4301 E4316 E4315 E4310 H08A H08MnA HJ431 H10MnSi H08MnA 345 16Mn 16Mnq E5016 E5015 不开坡口对接 H08A 中板开坡口对接 H08MnA H10Mn2 H10MnSi 厚板深坡口 H10Mn2 HJ431 HJ350 H08Mn2Si 390 15MnV 15MnVq E5016 E5015 E5516 E5515 不开坡口对接 H08A 中板开坡口对接 H10Mn2 H08Mn2Si HJ431 H08Mn2Si

钢结构焊接施工工艺

目录 1.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2.焊接工艺流程2 3.焊接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3 3.1焊前准备3 3.2焊接材料的选择3 3.3焊接预热4 3.4焊接环境5 3.5焊接工艺措施5 3.6 厚板焊接工艺要点9 3.7焊接应力控制12 3.8焊接质量检查13 4.焊接质量控制措施 (14) 5.钢结构焊接注意事项 (17) 5.1防风措施 (17) 5.2防雨措施 (17) 1.焊接工艺流程 焊接安全设施的准备、检查 焊接设施、焊接材料安装引弧板、出板再检查修整坡口检查 坡口表面清理坡口检查记录预热温度记录预焊接电流调整、焊道清焊 焊后处自焊接施工记 焊缝外观U检返再检焊接场所清焊接结转移焊接场所 3.焊接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3.1焊前准备 焊接区操作脚手平台搭设良好,平台高度及宽度应有利于焊工操作舒适、方便,并应有防风措施。由于CO气体保护焊2焊枪线较短,考虑将焊机及送丝机置于操作平台上。操作平台是针对节点焊接而专门设计,具体详见安全设施一节。 焊工配置一些必要的工具,比如:凿子、焊工专用榔头、刷子以及砂轮机等。焊把线应绝缘良好,如有破损处要用绝缘布包裹好,以免拖拉焊把线时与母材打火。 焊接设备应接线正确、调试好,正式焊接前宜先进行试焊,将电压、电流调至合适的范围。检查坡口装配质量。应去除坡口区域的氧化皮、水份、油污等影响焊缝质量的杂质。如坡口用氧-乙炔切割过,还应用砂轮机进行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

3.2焊接材料的选择 根据钢材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对Q345C级钢的焊材选配,见下表1所示: 表1:焊材选择 埋弧焊 母材牌号手工焊条 CO2保护焊 焊丝焊剂 BB Q235+Q235 E4315 H08A CC F4A0 H08MnA E4316 B ER50-G +Q345 C Q235C(实芯) E5015 H10Mn2 BB E501T1-1 F48A2 Q345+ Q345 CC E5016 H08MnA (药芯) E5015 Q345GJC+Q345GJC H10Mn2 F48A2 E5016 3.3焊接预热 预热是防止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氢致裂纹的有效措施,可以控制焊接冷却速度,减少或避免热影响区(HAZ)中淬硬马氏体的产生,降低HAZ硬度,同时还可以降低焊接应力,并有助于氢的逸出。预热温度的确定与钢材材质、板厚、接头形式、环境温度、焊接材料的含氢量以及拘束度都有关系。根据母材性能结合我们以往一些工程的施工经验,对于Q345钢材,40~60mm的板厚,预热温度80~100℃左右;60~80mm的板厚,预热温度为120℃。 预热主要采用电加热和氧-乙炔火焰加热方法,预热范围为坡口及坡口两侧不小于板厚的1.5倍宽度,且不小于100mm。测温点应距焊接点各方向上不小于焊件的最大厚度

高等钢结构--疲劳与断裂

《高等钢结构原理》断裂与疲劳部分 学生作业 系(所):建筑工程系 学号:1432055 姓名:焦联洪 培养层次:专业硕士 2014年11月6日

1、防止焊接钢结构脆性断裂的基本措施 影响钢材脆断的直接因素有裂纹尺寸、作用应力和材料韧性。提高钢材脆性断裂的基本措施有: ①保证施工质量、加强质量检验和施焊工艺管理,避免施焊过程中产生的咬边、裂纹、夹杂和气泡等。 ②焊缝不宜过分集中,施焊时不宜过强约束,避免产生过大残余应力,同时应注意焊缝过于集中和避免截面突然变化。特别是低温下作用的静力荷载发生的脆断,常与残余应力有关。 ③进行合理细部构件设计,避免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处会产生同号应力场,使钢材变脆。尽量避免采用厚钢板,厚钢板比薄钢板较易脆断,对钢材的韧性也有降低。 ④选择合理的钢材,钢材化学成分与钢材抗脆断能力有关,含碳量高的钢材,抗脆断能力有所下降,同时控制钢材中硫和磷的含量,硫使钢材热断,磷使钢材冷断,对于在低温下作用的钢结构,应选择抗低温冲击韧性好的材料。 ⑤加载速率越高,钢材的脆断转变温度提高,对于同一韧性的材料,设计动力荷载时允许最低的使用温度比静力荷载高的多,所以根据钢材不同的工作加载速率应选择不同韧性的钢材。 ⑥设计结构时选择优良的结构形式,有助于减少断裂的不良后果。 2、解释应力幅是评价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的一个指标 对于非焊接结构,通常用应力循环特征(应力比)min max /σσρ=来评价钢结构的疲劳强度。但是对于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起控制作用的是应力幅σ?,而几乎与最大应力max σ、最小应力min σ及应力比这些参量无关。这是因为:焊接及 其随后的冷却,构成不均匀热循环过程,使焊接结构内部产生自相平衡的残余应力,在焊接附近出现局部的残余拉应力高峰,横截面其余部分则形成残余压应力与之平衡。焊接残余拉应力最高峰值往往可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名义上的应力循环特征(应力比)min max /σσρ=并不代表疲劳裂缝出现的应力状态。并且焊接连接部位因为截面的改变原状,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现象。残余应力和应力集中两个因素的同时存在,使疲劳裂纹发生于焊接熔合线的表面缺陷处或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