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箱梁张拉压浆作业指导书

高铁箱梁张拉压浆作业指导书
高铁箱梁张拉压浆作业指导书

高铁箱梁张拉压浆作业指导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

张拉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国中铁航空港集团连镇铁路5标制梁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预施应力作业。

2、作业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

3、技术要求

3.1《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2004]120号)

3.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3.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3.4《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TB/T3192-2008)

3.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6《预制简支箱梁施工工艺细则》(CGZQSG1-ZTSJZLC-SGGYXZ)

3.7《预制简支箱梁企业内控标准》(CGZQSG1-ZTSJZLC-QYNKBZ)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预施应力工序流程:钢绞线下料→编束→清孔→穿束→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管道压浆→封锚。

5、施工要求

5.1、预应力筋的下料

(1)领取经复验合格的钢绞线,存放在钢绞线存放下料区。在制束场地上铺设软胶皮,用于下料制束,防止钢绞线在地上拖拉造成损伤。

(2)钢绞线下料在自制下料滑槽内进行,滑槽用槽钢制作,下料滑槽起始端安放固定砂轮切割机,另一端设置长度定位挡板刻槽,刻槽位置以砂轮片内侧为起点实测确定。下料时从钢绞线盘卷中抽出端头,注意抽头后钢绞线呈弹簧形,弹簧形的螺旋方向应与钢绞线的捻向一致,人力牵引至下料长度标记处停止,理顺钢绞线。

(3)钢绞线的下料长度=孔道的实际长度+工作锚厚度×2+限位板的有效厚度×2+对中套的有效厚度×2+油顶高度×2+工具锚厚度×2+100mm×2,其误差为±10mm 。

(4)钢绞线下料时,不得采用任何形式的热加工,应用直径30cm的砂轮切割机作为下料工具,砂轮片厚3mm,切断时防止烧伤。

5.2编束

(1) 按每束规定根数、长度用22号铁线编扎,两头距端5~10cm处用两根铁线绑扎。其余每隔 1.5m绑扎一道,成束后,将钢绞线用人工抬移至堆放地点,以直线状态按梁跨分类存放于垫木上。同一束钢铰线应顺畅不纽结,用胶带纸对同束钢绞线两端进行编号标识,确保标识正确。同一孔道穿束应整束整穿。

(2)编束后的钢绞线按编号分类存放。钢绞线束搬运时,支点距离不得大于3m,端部悬出长度不得大于1.5m,不得在地上拖拉。预应力材料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保持清洁,避免机械损伤和锈蚀,制作和安装时避免污染和电火花损伤,张拉期间应采取措施避免受雨水、养护用水浇淋。

5.3清孔

采用高压空压机清除孔道内积水和杂物。

5.4穿束

(1)钢绞线穿束采用人工穿束(是否采用穿束机)。

(2)钢绞线穿束时弹性模量差值≤3GPa的不同批次的钢绞线可以直接用于同一孔梁的同一孔道,钢绞线理论伸长值采用该批次钢绞线的平均弹性模量计算。弹性模量差值介于3~5GPa之间的不同批次钢绞线禁止用于同一孔道,当用于同一孔梁不同孔道时,各个孔道的钢绞线理论伸长值采用相对应的弹性模量计算。如该批次钢绞线不足一个孔道所需,且和其它批次钢绞线弹性模量差值>3GPa时,先留存备用,待与以后进场的钢绞线弹性模量差值≤3GPa时再继续使用。若相差大于5GPa时则不得用于同一孔箱梁内。

(3)钢绞线穿束后及时安装工作锚,工作锚安装时应保证钢绞线编号对应,不得错位,安装完成的工作锚应与孔道及锚垫板对应并在锚垫板槽内。

5.5、预应力张拉程序

5.5.1、施工准备

(1)对梁体混凝土表面存在的较大缺陷,预先修补并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加预应力,缺陷严重者要特别处理。

(2)检查梁体混凝土实际强度,确保预张拉前梁体混凝土强度已达到33.5MPa,初张拉前梁体混凝土强度已达到43.5MPa,终张拉前梁体混凝土强度已达到53.5MPa及弹性模量达到35.5GPa以上、且龄期不少于10d,以上具体由试验室负责,并下达张拉作业通知单给张拉作业班。

(3)千斤顶和压力表均已配套校验合格,并且在规定使用期限内。压力表采用0.4级防震型精密压力表,表面最大读数为60MPa,校验有效期为一个月。张拉千斤顶的校验摩擦系数不得大于1.05,张拉千斤顶额定张拉力初张为250t、终张为300t;张拉机具使用期间的校验期限应视机具设备的情况确定,千斤顶使用不超过1个月且不得超过200次张拉作业,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在设备检修后,应重新标定。

(4) 清除锚具下支承垫板上灰浆,孔口与锚下垫板必须保证垂直,防止张拉时磨损钢绞线。

(5)钢绞线钢丝容易生锈,为避免滑丝,在穿束后,对两端伸出的钢绞线套穿一端密封的防水塑料皮套进行防水、防锈处理。

5.5.2、张拉作业操作工艺(是否采用智能张拉)

(1)张拉设备及工艺:采用单束两端同步张拉并左右对称进行、张拉应力与伸长值双控的施工工艺。张拉时做到“三同心、两同步、三控”。

三同心:预留孔道、锚具、千斤顶三者同心。

两同步:两侧同步张拉,同时达到同一荷载值,不同步率控制在5%以内。为保证张拉同步,张拉前明确一端为主动端,张拉时主动端每5MPa报数一次,从动端根据主动端所报数据控制油泵速度,并与主动端报数呼应。

三控:控制好油表读数、钢绞线伸长量、持荷时间。

在进行钢绞线伸长值校核时,返工次数不超过3次,否则需废弃该孔道内钢绞线。

(2)预施应力按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张拉力必须严格按张拉技术交底进行控制。

①、预张拉:为避免梁体混凝土收缩开裂,当梁体混凝土强度≥

33.5MPa时,预制梁带模预张拉。预张拉时,模板松开,不得对梁体压缩造成阻碍。

②、初张拉:当梁体混凝土强度≥43.5MPa,模板拆除后,应尽快进行初张拉。初张拉后,梁体即可移出台位。

③、终张拉:终张拉在梁体混凝土≥53.5MPa、弹模≥35.5GPa以上、龄期≥10d时进行。

(3)钢绞线终张拉后,在工作夹片后钢绞线上沿钢绞线周边用记号笔标画出标记,经技术员24h后复查,确认无新的滑断丝并经主管技术员认可后方可切割多余钢绞线。切割后钢绞线外露量3cm且应确保封端后钢绞线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cm。

(4)张拉时,必须两边同时给千斤顶主油缸徐徐充油张拉,两端钢绞线伸长量基本保持一致,严禁一端张拉。

(5)张拉持荷期间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油表读数,有掉压时随时补油。

(6)预施应力质量要求见表5.5.2-1。

(1)预应力钢绞线束张拉完毕,24h后经观察确认无滑丝现象,48h内组织进行管道压浆,压浆时,施工班组必须有试验室出具的施工配合比。

(2)预应力管道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切割完钢绞线后,将锚垫板表面清理干净,保证平整,确认锚垫板上的压浆孔通畅。孔道密封用P·O42.5水泥拌制干硬性封锚材料对锚穴进行封锚,然后装上压浆罩,压浆罩与锚垫板间铺垫特制橡胶垫,将压浆罩与锚垫板上的安装孔对正,用螺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