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研究

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研究
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研究

应用MODIS进行赤潮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

第22卷 第6期2007年12月 遥 感 技 术 与 应 用 REMOTE SENSIN 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V ol.22 N o.6Dec.2007 收稿日期:2006212218;修订日期:2007210231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项目编号:2004D KA10060)。 作者简介:周为峰(19782),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渔业遥感和海洋渔业GIS 等研究。 应用MOD IS 进行赤潮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 周为峰1,2,樊 伟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090; 2.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090) 摘要:赤潮遥感监测是卫星遥感应用的重要领域。发射和应用时间相对较短的MODIS 传感器具 有相对的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优势,使得MODIS 在赤潮遥感监测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分析总结了应用MODIS 进行赤潮遥感监测的几种主要方法,并与其它几种主要传感器进行比较,分析了MODIS 在赤潮遥感监测中的优势和不足。关 键 词:MODIS ;赤潮遥感探测中图分类号:TP 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323(2007)0620768205 1 引 言 早在1990年赤潮已被联合国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近海污染问题之一。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地理分布区域和面积都在增加。由于赤潮发生机理的复杂性、多尺度和瞬时性的特征,赤潮的监测和预报需要对海洋进行迅速、密集和大范围的观测[1]。传统的依靠船舶采样和进行化学或生物学实验的方法难以满足这些需要。卫星遥感技术是进行西北太平洋地区海洋环境监测尤其是赤潮监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2]。在我国,已有的赤潮卫星遥感监测的研究和应用以NOAA AV HRR 和SeaWi FS 这两个传感器为主。 MODIS 是EOS 系列卫星的主要探测仪器,是 当前世界上新一代“图谱合一”的光学遥感仪器,具有36个光谱通道,分布在0.4~14μm 的电磁波谱范围内。搭载MODIS 传感器的Terra 和Aqua 卫星分别于1999年和2002年发射成功,并且也是EOS Terra 和Aqua 平台上唯一进行直接广播的对地观测仪器。NASA 将其作为SeaStar 卫星的海洋水色仪SeaWi FS 的后继仪器[3]。MODIS 仪器的地面分辨率分别为250m 、500m 和1000m ,视幅宽度为2330km ,在对地观测过程中,每日或每两日可获取一次全球观测数据,36个光谱波段的数据可以同时提供反映陆地、大气、海洋等的特征信息,可用于 对陆表、生物圈、固态地球、大气和海洋进行长期全球观测。这些数据对于开展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监测、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进行全球变化的综合性研究等将是非常有意义的[4,5]。 由于搭载MODIS 传感器的Terra 和Aqua 卫星分别于1999年和2002年发射成功,相对于其它卫星传感器来说,应用的时间较短,尤其是在赤潮监测的技术和运行化方面,仍然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在国内目前的学术文献中报道的并不多,国外的学术文献中反映出MODIS 在海洋赤潮监测的应用研究也处于各种方法的摸索、尝试和完善阶段。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主要集中在基于MODIS 波段特性的海洋水色算法的研究,在报道赤潮的应用实例上以应用MODIS 250m 和500m 的中分辨率波段生成的彩色合成影像的方法为多。 2 MODIS 叶绿素荧光高度法 MODIS 不是典型的海洋水色仪,而是多用途遥 感器,36个波段中有不少波段可用于大气和陆地探 测,但它在波段设置上涵盖了海洋水色探测波段。NASA 将其作为SeaStar 卫星的海洋水色仪SeaW 2i Fs 的后继仪器。MODIS 在海洋水色探测波段的设计上增加了可以探测由太阳激发的叶绿素荧光效应的设置[3]。 叶绿素是参与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分

赤潮-物理海洋

赤潮-物理海洋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与模型 内容提要序言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近几年来,海洋生态动力学已从过去传统的对生物过程的描述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本书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对海洋中物理、生物、化学、地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动力学理论和基础,并对物理与生物耦合模型建立过程中所出现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书中内容主要来源于作者在美国大学给研究生的授课讲义和近年来从事浅海动力学和海洋生态动力学研究的成果,并引入和介绍了过去十几年内全球性重大交叉学科--生态学研究的发现。 本书的第1~5章可作为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水产、海洋地质专业高年级本生和研究生的教材,第6~7章可作为博士研究生的专题讲座教材。对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学者而言,本书也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或工具书。 序言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的发展过程从很大的程度上概括了海洋学研究的历史。人们对海洋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海洋生物的观测开始。由于中国人指南针的发明传到欧洲,促进了全球,尤其是欧洲航海业的发展,从而产生了十五至十六世纪海洋探险的高潮。海洋学的发展正是在海上探险过程中人们对海洋地理、海洋潮汐、环流、生物知识需要日益增长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那时的海洋学只是一门以观测为主的描述性科学。一个系统的现代海洋学的建立是在十九世纪中期。它与初期海洋探险最大的区别在于建立了系统的观测方法和资料的收集以及分析手段。 现代海洋学从建立的初期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它的性质:物理、生物、化学、地质交叉的综合应用科学。随着对海洋系统观测所揭示出的海水运动,生物种群、地质地貌和海水成分的现象日益增多,海洋学家们不再满足于对现象直观描述性的理解,从而开始了对各种过程机理的研究和探讨。由于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过程的复杂性以及观测和试验手段的落后,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必须基于对各种现象自身内部的了解。由此,海洋学的各门学科: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以及海洋生态学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区别于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更强调环境对生物圈的影响。但是,由于对物理过程缺乏了解,传统的海洋生态学实际上仍是-门以生物为主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为海洋生物学的范畴。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学的研究更受各沿海国家的重视。随着研究基金的增加,海洋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以物理海洋学为例,8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吾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学家们提出的大洋风生环流理论,标志着物理海洋动力学的研究进入了成熟的阶段。随后全球海洋研究计划、卫星遥感海洋监测、近岸环流及锋面、风生混合层,潮汐混合和底边界层等的研究使人们对海洋中的风生、温盐环流、层化结构、中尺度涡旋的产生和演变、海水可压缩性所产生的声波以致地转效应随纬度变化产生的罗斯

1.10.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观测 (81题)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海面风的观测应取________。 A.正点观测前2min的平均 B.正点观测前10min的平均 C.正点观测前5min的平均 D.正点观测前15min的平均 在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观测中,每次开始观测时间应从________。 A.正点前10min B.正点前30min C.接近正点时 D.正点后10min 空盒气压表距离海面高度10m,测得本站气压为1005.0 hPa,则海平面气压为________。A.1006.0 hPa B.1003.7 hPa C.1004.0 hPa D.1006.3 hPa 空盒气压表距离海面高度20m,测得本站气压为1000.0 hPa,则海平面气压为________。A.1002.0 hPa B.997.5 hPa C.1002.5 hPa D.998.0 hPa 某船放置空盒气压表的高度距离海面24m,测得本站气压为1000.9 hPa,则海平面气压为________。 A.997.9 hPa B.999.7 hPa C.1003.9 hPa D.1000.2 hPa 通常观测气压使用的标准仪器是________。 A.船上和气象站均使用水银气压表 B.船上使用空盒气压表,气象站使用水银气压表 C.船上使用水银气压表,气象站使用空盒气压表 D.船上通常使用的标准仪器是水银气压表 船舶观测气压时,空盒气压表的放置通常为________。 A.国外船上的表和国产表均悬挂在墙壁上使用 B.国外船上的表水平放置使用,国产表悬挂在墙壁上使用 C.国外船上的表和国产表均水平放置使用 D.国外船上的表悬挂在墙壁上使用,国产表水平放置使用 利用空盒气压表,从读数到得到本站气压需要的订正是________。 A.温度订正、刻度订正、补充订正 B.湿度订正、刻度订正、补充订正 C.高度订正、刻度订正、补充订正 D.纬度订正、刻度订正、补充订正 在空盒气压表上读数后,除温度订正外,还需进行________才能得到本站气压。 A.刻度订正和纬度订正 B.高度订正和刻度订正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实习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实习 一、实习时间和具体安排 2015年7月6号: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2015年7月9号:校内实验 2015年7月10:号芦潮港海洋监测站观测实习 2015年7月14号:海上实习 二、实习目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掌握各海洋要素观测前的准备、观测操作以及样品(数据)处理等阶段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培养海上安全意识;认识海洋调查与观测的重要意义。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有助于培养自我分析、概括、欣赏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公众场合发言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和初步的生物学试验设计的能力。 三、实习项目: 2.1、芦潮港海洋检测站观测实习 1、观测内容 在专业人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参观了用于监测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仪器(浮标、CTD、ADCP、潮位仪等)和监测自动化系统(海洋水文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卫星接收系统等),了解监测站的工作内容,并去码头参观,实地参观码头上设置观测取样点(验潮井、温盐井、水尺)。了解和学习监测站的基本监测要素所用的仪器、设备。 2、观测仪器简介 浮标:海洋浮标是一种投放在海洋中的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有锚定类型浮标和漂流类型浮标。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地收集海洋环境资料的能力,并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标示和自动发送。海洋浮标与卫星、飞机、调查船、潜水器及声波探测设备一起,组成了现代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海洋浮标,一般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装有多种气象要素传感器,分别测量风速、风向、气温、气压和温度等气象要素;水下部分有多种水文要素传感器,分别测量波浪、海流、潮位、海温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 CTD:它是特指一种用于探测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等信息的探测仪器,名为:温盐深仪ADCP:超声多普勒流速仪是应用声学多普勒效应原理制成的测流仪,采用超声换能器,用超声波探测流速。测量点在探头的前方,不破坏流场,具有测量精度高,量程宽;可测弱流也可测强流;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可测瞬时流速也可测平均流速;测量线性,流速检定曲线不易变化;无机械转动部件,不存在泥沙堵塞和水草缠绕问题;探头坚固耐用,不易损坏,操作简便等优点。 潮位仪:潮位仪(验潮仪,水位计,波潮仪)可测潮位、水位、波浪环境要素 加拿大RBR公司的有4款小巧的潮位仪: 1,TGR-2050 自记式潮位仪,适合近岸海洋工程勘察,深度精度精度0.05%。 2,TGR-1050 HT 实时遥报潮位仪,自动去除大气压影响,适合港口实时潮位监测,深度精度0.1%。 3,XR-420 SBR 深海水位计,适合深海水位测量,深度精度0.01%。 4, TWR-2050 波潮仪,即可测潮位,又可测波浪,深度精度精度0.05%。 验潮井:验潮井是为安装验潮仪而专设的建筑物。验潮井按其建筑结构形式可分为岛式和岸式两种。 温盐井:为获取温、盐实时连续数据而建立的观测设施,并安装温、盐自动监测设备。

国内外赤潮灾害损失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NO .7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高新技术 国内外赤潮灾害损失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李衍森 1,2 陈厚荣 2 吴斌斌 2 谭庚大 2 (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2、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珠海519015) 1引言 赤潮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灾害,它会破坏生态平衡和渔业环境,危害渔业和养殖业,有毒赤潮还能通过食物链转移造成人畜中毒死亡。从总体上讲,近20年来,我国沿海赤潮灾害日益频繁,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10次左右,到90年代上升到每年20次左右[1],进入21世纪以来,赤潮爆发次数剧烈增加,2006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93次,较上年增加11次。其中渤海11次,黄海2次,东海63次, 南海17次, 累计面积约19,840平方公里。有毒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41次,面积约14,970平方公里,主要有毒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棕囊藻和多环旋沟藻[2]。2007年达到82次之多,其中渤海7次,黄海5次,东海60 次,南海10次[3] 。造成我国近海赤潮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的根本原因在于陆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船 舶排污及碰撞溢油、 海上石油开采溢油增加、近岸养殖过度、近岸旅游造成环境污染等[4]。 自然灾害一直是人类历史的组成部分,严格来讲,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是指充分利用人类对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社会系统的研究成果,对一定区域、工程项目等可能遭受灾害的程度进行可能性意义下的量化分析,并对采取减灾措施后的可能效果也进行分析[5]。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则是通过风险分析的手段或者观察外表法,对尚未发生的自然灾 害之致灾因子强度、 受灾程度,进行评定和估计。评定是根据致灾因子强度和承灾体脆弱性推断出受灾程度。估计是不确定意义下的估计,“风险评价”也称“风险评估”[5]。 2国内外研究进展2.1国外研究的状况在西方国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开始了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创了自然灾害评价之先例。其后,西欧、日本、印度等国家纷纷效仿,开展了洪水灾害风险评价,从而推动国际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工作的 深入。资料显示, 美国从里根时代起,政府开始斥巨资资助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目前,风险评价技术已成为美国的一项核心技术.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1991年提出的风险表达式为: 风险度=危险度×易损度[6] 为了改进风险值的估计,人们从观念和方法上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以地震区划为例,人们至少经历了极值化阶段、平均值阶段和超概率阶段等三个阶段。 依据赤潮灾害的危害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定义,一般认为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区内赤潮灾害暴发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西方国家开展了灾害风险评估,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 但是对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的文献专著比较 少,目前收集到与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相关文献中,或者是对灾害的自然属性的分析,没有对灾害的社会属性分析,更没有一个详细的比较确切的灾害损失评估模型。 2.2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研究对象为地震、洪涝 和干早等灾种。改革开放以后,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 国内外针对滑坡、 地震、膨胀土、台风、强风、江河洪水、风暴潮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评估作了大量的研究。 在我国,洪水和地震等其它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已经比较成熟,像 刘希林[7] 对四川凉山州的泥石流风险度进行了分析;李硕[8]等对西藏那曲地区雪灾区域危险度进行了评判;2001年我国政府发布的第四代地震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图》。但对赤潮灾害风险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零星的文献提到了赤潮灾害对海洋经济造成的 经济损失。 赵冬至[9]、李亚楠等针对1989年渤海赤潮造成经济损失提出了赤潮灾害经济损失的研究技术方法以及经济损失评估模型,这是在赤潮灾害发生后对其社会属性最先尝试。 文世勇[10]在国内在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他在研究生毕业论文里重点对渤海海域进行研究.他初步建立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最后通过专家调查法汇总专家意见建立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在论文里,作者通过AHp 法和Del 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初步建立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的评估模型。文世勇还初步完成了渤海湾海域三种赤潮类型(无毒赤潮、有害赤潮、有毒赤潮)的灾害危险度评估、承灾体易损度评估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与渤海湾海域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所研究的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文世勇提出的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估模型为: 其中,H1表示为致灾因子危险度,ai 表示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估中第i 个指标的权重值,其值利用AHP 法确定, Fi 为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估中第i 个指标单项因子影响赤潮灾害的发生概率。文世勇提出的孕灾环境因子危险度评估模型其中, H 2表示为孕灾环境因子危险度,b i 表示孕灾环境因子危险度评估中第i 个指标的权重值,其值利用AHP 确定, M i 为孕灾环境因子危险度评估中第i 个指标的单项因子 影响赤潮灾害的发生概率。 故赤潮灾害危险度模型为:其中H H =αH 1+βH 2,H H 表示赤潮灾害危险度,α表示为致灾因子在危险度评估中的权重值,β表示孕灾环境因子在危险度评估中的权重值,利用AHp 法确定。 可以说,在文献可查的范围内,文世勇是国内对赤潮灾害损失风险评估研究得最深入的。但是,其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譬如评估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了使得评估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实际情况,需要有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其所建立的评估方法实用性有待增强,作者针对整个渤海地区,范围比较广,精度有所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实用效果打了折扣。 3小结与讨论 本人认为,未来赤潮灾害损失的风险评估将在构造比较完善的赤潮灾害损失基础数据库(经济、人口、赤潮种类和毒性等)的基础上,通过良好的数模(公式以及各因子的比重),通过与GIS 及卫星遥感监测的结合以及现场的实时监视结果,建立立体化的赤潮灾 害损失风险评估系统,它的优点是可视化、 数字化、实时化,这将为未来赤潮灾害的决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为国家的防灾减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俞志明,曹西华.九五期间中国沿海有害赤潮灾害状况及其防治对策,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局.二00六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国家海洋局网站,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局.二00七年中国海 洋灾害公报,国家海洋局网站, 2008.[4]金先庆等.赤潮的危害、成因及防治,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2. [5]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和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United tiousDepartmentofHu anitarian Af -fairsMiti ,tifig.Natural Dlsasters:Phenomena ,fectsand0Ptions 一Manu alforPolic 了Maker -sandPlanners.Ne'York:UnitedNations ,1991,1 一164. [7]刘希林,莫多闻.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9(1):54-61.[8]李硕,冯学智等.西藏那曲牧区雪灾区域危险度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自然灾害学报,10 (1):86-91. [9]赵玲,赵冬至等.我国有害赤潮的灾害分级与时空分布,海洋环境科学,2003,2:22.[10]文世勇.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赤潮灾害损失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珠海海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珠海附近海域赤潮灾害损失 风险评估系统构想,目标是通过研究,建立良好的赤潮灾害损失风险评估系统,为相关决策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尽可能的把赤潮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关键词:赤潮灾害;损失;风险评估á ? á ???H b M ?=:1--

海洋水文气象环境监测问题及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0820191.html, 海洋水文气象环境监测问题及展望 作者:翟少婧王大鹏周振鲁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5年第22期 【摘要】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前提,是防止和治理海洋环境污染造福 人类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强对海洋灾害要素成因机制和相互作用研究、提高预报技术和水平以缓解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在新世纪初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海洋水文气象环境监测技术,并从世界范围内和我国两个方面总结了现阶段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气象水文 海洋环境监测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监测技术获取海洋环境中污染物质浓度、分布以及变化规律,进而为决策部门制定和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多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海洋监测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建立了一个运转较灵活的监测系统,基本掌握了我国近海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减缓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资源,减轻海洋灾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 1 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 我国的海洋经济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海洋环境正在恶化的事实提醒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上世纪70年代前只在少数海域发生过的藻类灾害,近年来发生频率逐年增加,面积加大,持续时间增长,损害非常严重;其他如海岸侵蚀、海平面升降等灾害也频频出现,如何加强将对海洋灾害要素成因机制和相互作用研究、提高预报技术和水平用于预防和减轻海洋灾害,以缓解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在新世纪初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 现代海洋监测技术 随着海洋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监测仪器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海洋监测逐渐向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逐步在局域内以及局域间形成互联互通,监测数据资源得到了统 一管理和有效共享。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监测技术有浮标工程技术,水下拖曳式海洋环境监测系统,自持式水下多任务观测平台,固定式水下无人自动观测站,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海洋环境航空遥感监测,水声高速数据通讯和水下GPS定位,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服务技术[2]。 3 现阶段海洋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3.1 世界范围内海洋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海洋生物质能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战略思考

第24卷 第4期2009年4月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S I N E ART H SC I ENCE Vol.24 No.4 Ap r.,2009 文章编号:100128166(2009)0420403208 海洋生物质能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战略思考① 任小波1,吴园涛2,向文洲2,秦 松3 (1.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北京 100864;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01;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生物质能的研究与开发的目的是解决化石资源短缺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全球性问题。利用油料作物生产生物柴油和利用淀粉作物生产燃料乙醇是当前生物质能产业化开发的重要内容,其原料来源主要依赖农作物,从而导致了生物质能开发与粮食、耕地和水资源竞争的局面。海洋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有效的出路。介绍了海洋生物质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有关国家战略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海洋生物质能的战略思考和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关 键 词:海洋生物质能;微藻;大型海藻;生物燃油;燃料乙醇 中图分类号:S216;P745 文献标志码:A 1 前 言 化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方面,有限的化石资源日趋耗尽,石油短缺和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化石资源利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可能导致全球变暖和灾害性气候频发等系列问题,由此造成每年数千亿美元的损失。上述危机已经引起全球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思考:人类如何减少和摆脱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如何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 作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寻求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资源、建立可再生能源支撑下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顺利渡过“后化石经济时代”并最终进入“无化石经济时代”,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巨资积极开展相关研发工作,生物质能的开发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油料作物生产生物柴油和利用淀粉作物生产燃料乙醇是当前全球生物质能产业化开发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由于目前的生物质能开发主要以农作物为原料,导致了与粮食、耕地、水等资源竞争的局面;另一方面,上述原料的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海洋生物质能的开发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有效的出路。本文将全面阐述国内外海洋生物质能研究开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为我国海洋生物质能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2 国内外海洋生物质能研究现状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它以生物质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可永续利用,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双重属性。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是目前产业化的主要瓶颈是原料来源、生产成本等问题,海洋生物质能的研究和开发,可能为生物质能产业提供充足和廉价的原料供应,成为当前全球生物质能研究开 ① 收稿日期:2009202205;修回日期:2009203204. 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产氮(N2)新途径———绿藻MC21光合氨氧化作用的代谢机制探索”(编号:40776087)资助.  作者简介:任小波(19712),男,四川合江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的科研管理工作. E2ma il:xbren@https://www.360docs.net/doc/1110820191.html,

浅谈_赤潮_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浅谈“赤潮”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韩晓光 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急 剧增殖、大量聚集在海面上形成的漂浮带,它破坏海水中原有正常的生物链,是使海水被生物染色而改变颜色的现象。世界上赤潮生物大约有200种,我国沿海赤潮生物有80余种,大连市近海赤潮生物有43种。赤潮因海水变红而得名,实际上,赤潮发生时,海水不一定都是红色的。海水的颜色随着形成赤潮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发生不同的颜色变化。由夜光藻引起的赤潮是粉红色的,由中缢虫引起的赤潮是红色的,由绿色鞭毛虫引起的赤潮是黄绿色的,由骨条藻引起的赤潮是灰褐 色的,由异弯藻引起的赤潮是酱油色的等。 赤潮是海洋三大公害之一。赤潮对海洋生物有着致命的危害。赤潮不仅能破坏海洋渔业资源,还可导致海水污染,恶化海洋环境,甚至赤潮毒素还可在海洋生物体中积存,危及人类健康。近年来,在菲律宾和危地马拉,就有60多人因食用被赤潮污染的海洋生物而丧生。 随着工业的发展,气温的升高,排污量的加大,海水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赤潮暴发的次数越来越频。在大连地区连续暴发的赤潮,导致海洋水产 养殖生物的大量死亡,都与赤潮种类、 毒性有一定的关系。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赤潮使大连地区养鲍业瘫痪、对虾养殖业减产。在大连机场口岸,连续两年鲍鱼的出口量为零,在机场口岸贸易史上实属罕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几百万元人民币。 减少赤潮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减少由赤潮引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其防治和研究工作是一个新课题。目前赤潮的防治主要有控制富营养化防治法、赤潮的化学防治法、赤潮的物理防治法、赤潮的生物防治法四种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来减轻赤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图片报道 为配合全国铁路危包开验,常州局认真对企业送检的包装容器进行严格测试,确保运输安全。图为检验人员正在对200升闭口钢桶进行跌落试验。(刘建民 江可宁 摄影报道) ④如果过去的经验显示提出的办法不可行, FDA 会否决申请人改进程序。 第二次即最后一次请求中除非提出有意义的改进实施办法以保证相当成功的可能性,否则FDA 将不予考虑。申请人从FDA FD 766表上得到通知。 12.进口商完成所有改 进程序,通知FDA 可以检查或抽样。 13.FDA 进行后续检查、采样以决定其是否符合改进授权条款。 14.①FDA 分析认为样品合格。向进口商和美国海关发出“放行通知”。FDA 监管收费在FDA FD 790表中估算。副本送美国海关。美国海关负责收取总费用,包括海关方面所需的费用。 ②FDA 认定样品仍然不合格。FDA 监管收费在FDA FD 790表中估算。副本送美国海关。美国海关负责收取总费用,包括海关方面所需的费用。 (本栏责任编辑 李 健) ? 54?资 料

海洋调查考试资料

水深:是指固定地点从海平面至海底的垂直距离。现场水深:是指现场测得的自海面至海底的铅直距离。海图水深:是指从深度基准面起算到海底的水深。绝对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盐度:是指在1kg海水中,当碳酸盐全部变为氧化物,溴和碘全部被当量的氯置换,且所有的碳酸盐全部氧化之后所含无机盐的克数,以符号“S?”表示透明度:表示海水透明的程度,是用一种直径30cm的白色圆板,在船上背阳一侧,垂 直放入水中,直到看 不见为止,透明板 “消失”的深度叫透 明度。水色:表示海 水的颜色,海水的颜 色是由水分子及悬 浮物质的散射和反 射出来的光线决定 的。海发光:是指夜 晚海面生物发光的 现象。绝对基面:一 般是以某一测站的 多年平均海平面作 为高程的零点。叶绿 素:是自养植物细胞 中一类很重要的色 素,是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时吸收和专递 光能的主要物质。初 级生产力:自养生物 通过光合作用生产 有机物的能力。微生 物:一群个体微小、 结构简单、生理类型 多样的单细胞或多 细胞的低等生物。浮 游生物:是指缺乏发 达的运动器官,运动 能力很弱,只能随水 流移动,被动地漂浮 于水层中的生物群。 数据同化:根据一定 数学模式和优化标 准,将不同空间、不 同时间、不同手段获 得的观测资料有机 结合起来,建立相互 协调的分析或预报 优化系统,确定那些 不能直接去观测的 量,以及没有观测到 的地方的相关信息。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MGIS:海洋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交叉与融合,产生新的理论和方法。1、海洋调查的内容有:能有效描述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洋生物等有关因素和生物组成等。调查方式有大面观测、断面观测、连续观测和辅助观测等。调查方法有航空观测、卫星观测、船舶观测、水下观测、自动浮标站等。2、国际地圈-生物计划IGBP:由四项目组成: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研究 (LOICZ)、上层海 洋与低层大气 (SOLAS)、全球海 洋生态动力学 (GLOBEC)。3、卫 星海洋遥感涉及的 电磁波范围包括:可 见光、红外、微波。 4、表层是指海表面 以下1米以内水层, 低层是指水深不足 50米时,低层为离底 2米的水层;5、水深 在50-100米范围内 时,低层离底的距离 为5米;水深100-200 时,低层离底的距离 为10米;6、液体温度 计的代表者是表面 温度计和颠倒温度 计;电子温度计可分 为:热电式温度计、 电阻式温度计、电子 式温度计、晶体振荡 式温度计;颠倒温度 计的功能:测温、测 压。7、1978实际盐 标PSU:实际盐标是 用电导的方法测定 海水的盐度。解除了 氯度和盐度的关系, 直接建立了盐度和 电导率比的关系。8、 盐度的测量方法:化 学法、物理方法(比 重法、折射法、电导 法)9、水色根据水 色计目测确定,水色 计由蓝色、黄色、褐 色三种溶液按一定 比例配制的21种不 同色级……10、海发 光生物:发光细菌、

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的研究与机理_边归国

第32卷第4期海洋环境科学Vol.32,No.4 2013年8月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ugust2013 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的研究与机理 边归国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较全面地介绍了陆生、淡水水生、大型海藻等各种植物化感作用抑制19种海洋赤潮藻类的方法、化感物质和抑制机理,初步分析了大型海藻和微藻之间的相互抑制作用,并对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藻类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化感作用;化感物质;海洋赤潮;机理 中图分类号:X1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336(2013)04-0636-05 Research and mechanism on plant allelopathy inhibition marine red tide:A reviw BIAN Gui-guo (Fuji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Fuzhou350003,China) Abstract:A fully introduce the terrestrial,freshwater aquatic,large algae and so on various plant allelopathy inhibit19species of ma-rine red tide algae method,allelochemicals and inhibition mechanism.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large algae and micro algae mutual inhibition,and plant allelopathy inhibition Marine red tide algae technology was discussed. Key words:allelopathy;allelochemicals;marine red tide;mechanism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所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赤潮种类约占6%,有毒种占2%,赤潮种类和有毒种类均以甲藻类为主。目前,赤潮的治理大致分为三类。物理方法,采用向赤潮水体充气、将养殖网箱下沉或拖曳他处以避开赤潮发生水域、超声波破坏赤潮藻细胞等;化学方法,采用一些对赤潮生物破坏力大、其自身的毒性又比较低、对海洋环境不造成污染或污染非常轻微的化学物质,以及一些凝絮剂,喷洒在赤潮发生海区以杀灭赤潮生物;生物方法,研究探索“以藻治藻”或“以虫治藻”等方法,挑选和培养出某些赤潮生物的“克星”生物。探索有效、经济、无二次污染、生态风险小的控制赤潮发生的方法是当前环境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化感作用则为赤潮控制提供了一个可能途径。但与淡水化感作用抑藻相比,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的研究,不论深度和广度皆有差距。杨小茹[1]和张可等[2]曾综合报道了植物克生作用治理赤潮和水华的研究进展,但专门评述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的研究与机理的较为鲜见。在我国海洋赤潮频发的情况下,较全面深入分析植物化感技术抑制海洋赤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植物化感技术处置海洋赤潮藻类 多种植物化感技术处置19种海洋赤潮藻类见表1。 2海洋微藻间的化感效应 赤潮发生前的海域中各种群间以一定的比例构成该区域海洋浮游植物的群落,但在赤潮形成的过程中,个别种类的异常增殖,使它成为该海域的绝对优势种,并经常 收稿日期:2012-09-29,修订日期:2012-11-29 基金项目:福建省环境保护厅2011年重点课题〔FJHK(2011)1号〕 作者简介:边归国(1952-),男,山东省泰安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华处置等研究,E-mail:bbyggepb@163.com

908专项水文气象调查规范050318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分技术规程规定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洋水文、海洋气象和海气边界层调查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指出了提交资料、图集、报告等成果的要求和质量。 实施“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的海洋水文、海洋气象和海气边界层观测,必须执行。本分技术规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2763.1 《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 12763.3 《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GB/T 12763.7 《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 GB/T 15920-1995 《海洋学术语:海洋水文学》 GB 12460 附录B1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 12460 附录B7云量代码表 GB 12460 附录B8云的类代码表 GB 12460 附录B9天气现象代码表 GB 12460 附录B21低云状代码表 GB 12460 附录B22中云状代码表 GB 12460 附录B23高云状代码表 ZBA 24001 中国海洋调查结构代码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洋水文、海洋气象和海气边界层调查部分。 3.1 现场水深 in situ depth 现场测得的自海面至海底的垂直距离,计量单位为m。测量的目的主要用于确定测站的深度。 3.2 仪器沉放深度 deployed depth of instrument 自海面至水下观测仪器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用于确定所测得的水文要素值所在深度。 3.3 海洋观测 sea observation 在海上观察和测量海洋环境要素的过程。 3.4 大面观测 extensive observation 在调查海区布设的若干观测点上,船到站即测即走的观测。 3.5 断面观测 sectional observation 在调查海区一水平直线上设计多个观测点,由这些观测点的垂线所构成的面称为断面。在此断面之站点上进行的海洋观测称为断面观测。 3.6 连续观测 continuosly observation

GIS支持下的海洋水文气象信息成图模式的研究

第33卷第5期 2008年9月 测绘科学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 app ing Vol .33No .5 Sep. 作者简介:赖剑菲(1979-),女,浙江建德人,助理馆员,硕士,现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开发。E -mail:jflai@lib 1whu 1edu 1cn 收稿日期:2007-07-13 G I S 支持下的海洋水文气象信息成图模式的研究 赖剑菲① ,江 舟 ② (①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汉430072;②武汉虹旭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74) 【摘 要】针对海洋水文气象信息的显示需求,首先分析了其自身特点与表达习惯,并探讨了适合于海洋领域专 属信息可视化表达的成图模式。基于海洋基础环境数据的地理分布特性,利用专业GI S 软件A rcGI S 的基本成图功能,编程实现了海洋水文气象数据可视化成图的专业应用。丰富了海洋专属信息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揭示,有效地支持了海洋应用。【关键词】海洋水文气象信息;可视化成图;A rcGI S;A rc Objects 组件【中图分类号】P282,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07(2008)05-0180-05DO I:1013771/j 1issn 1100922307120081051064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GI S 技术的出现,以及三维立体、动画、多媒体和仿真等产品形式的出现,海洋信息的可视化表现已经开始从单一内容向多内容、从图表形式向基于地图的综合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形式的过渡。尤其是将GI S 技术应用于海洋环境信息可视化领域,不仅直观形象、地理概念清晰,便于理解和分析海洋环境特征的分布情况,而且能较好地揭示地域性海洋环境现象的规律与本质,提高海洋部门的研究水平与工作效率。 本文是笔者结合所参与的某市海洋信息化管理的开发实践,从中提炼而成。文章针对海洋数据的多样性,依据各类信息表达的特点和一般习惯,设计了一套海洋水文气象信息可视化的成图模式,主要包括一维图、二维分布图、点聚图、玫瑰图、三维表现图等多种形式,应用A rcGI S 提供的底层组件,编程实现了对海洋水文气象领域中的一维、二维、三维信息的表达功能。 2 基本概念 211 数据内容 海洋水文气象学是海洋水文学与海洋气象学之间的一门交叉科学,它运用海洋气象学与海洋水文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海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以及海洋中风、浪、流的活动特点及其运动变化过程与规律。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是海洋水文气象学研究的主要依据,也是海洋预报、海洋环境灾害防御的重要信息来源。 现阶段,我国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数据的获取主要有海洋台站观测、船舶观测和国际资料交流等几种方式。获得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海水的基本特性信息:表层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 2)海洋风浪流信息:①海风:风速,风向;②海浪:波浪高度,波浪方向,波浪速度;③海流:流速,流向。 3)海洋环境专属信息:海洋上空大气的湿度、气压、 气温,露点温度,能见度,海发光,潮汐潮位等。 这些观测数据内容繁杂,格式多样,仅海洋气象观测数据的格式就多达40种。212 数据特征 归纳起来,海洋水文气象数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数据实时性强;②数据种类繁多:按类别分,有海平面气压、气温、湿度、风能等海洋气象数据和海流、海浪、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水色、透明度等海洋水文数据;按时序分,有瞬时、逐时及各时段、月、季度、年、多年等统计数据;按数据来源分,有实测、计算、统计、预测等;③数据连续性、时序性强。这些数据大部分是按时间序列观测、统计、计算、搜索、整理、保存的;④数据规律性、周期性强。无论是长系列多年,还是短系列年内、季度内、月内,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有规律可查;⑤数据相关性强:观测站与观测站之间,同数据项各个时段之间,水文数据与气象数据之间存在着各种相关;⑥数据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每一种水文气象数据都具有多重影响因素,各因素影响物理机制常常不明确。 由于观测、编码、发报和传输中的诸多因素,造成海洋资料存在各种各样的错情,这些错情直接影响资料的使用价值,所以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必须采用各种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对有关的要素进行质量控制,提高成图数据的质量,保证可视化信息成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3 G I S 支持工具简介 本项研究采用ESR I 公司的A rcGI S 专业软件系统,应用该软件底层的A rc Objects (简称AO )组件和可视化编程语言V isual Basic 进行组件式二次开发。A rcGI S 软件系列是一个全面的、完善的、可伸缩的GI S 软件平台,无论是单用户,还是多用户,无论是在桌面端、服务器端、互联网还是野外操作,都可以通过A rcGI S 构建地理信息系统。AO 组件是A rcGI S 家族中应用程序A rc Map 、A rcCatal og 和A rcS 2cene 的开发平台,是基于微软的组件对象模型(C OM )技术开发的一系列C OM 组件集。它提供了1800多个单独的基于C OM 的组件,几百个具有良好文档说明的接口和数千个方法,其中囊括了A rc I nfo 和A rc V ie w 中实现的所有功能,功能之强大和体系之庞大都是一般GI S 开发工具所不及的。同时,开发人员还可以使用任何一种兼容C OM 的编程语言扩展AO 组件,定制符合自己要求的组件。本文运用VB 对AO 组件中的2个高级通用控件M apContr ol 和Scene V iewer,进行个性化定制和功能开发,分别实现了对一维、二维可视化所成图和三维可视化所成图的视图显示及操作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