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本课考纲: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二、考向分析:本部分考题集中于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内容。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难度较大。选择题主要有体现类、启示类和原因类,主要集中在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材料题主要有体现类、措施类,或者综合考查联系的观点,或者单独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三:关注热点:①关注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可用联系的观点分析。②关注G20北京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9月访美、10月访英等可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其成果。

四、考点梳理及对点演练:

核心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知识点一联系的普遍性

▲考点梳理

1、什么是联系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原理: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2012天津卷T3)

2、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2012江苏卷T30--A)

(理由: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3、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2012全国卷T28)

▲对点演练:

1、(2014高考安徽卷,10)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④表述不准确,舍去。喜旱莲子草引入我国既影响了本土植物种类,又导致鱼类减少和水体污染,并导致蚊虫大量滋生,这一过程体现了①②。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臆造的,排除③。

2、肺活量下降了近10%,中长跑成绩下降10%多,立定跳远成绩下降1厘米到3厘米;学生或者过胖或者过瘦,近视率接近90%……报告显示,由于学业负担过重,导致我国中学生的体质持续下降。材料中的现象说明()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是对立统一的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学业负担与中学生体质之间的内在联系,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干肢不符。D项说法错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知识点二联系的客观性

▲考点梳理

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1)含义(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表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3)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2011山东卷T25--C)

(理由: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类不能随意创造。)

2、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2012重庆卷T30--D)

3、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2011安徽卷T9)

(理由: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形成后在人的意识之外)

4、联系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不能建立新的联系。()

(理由:见《金版学案》--学生版223页)

5、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理由:见《金版学案》--学生版223页)

▲对点演练:

1、(2014·高考江苏卷,23)“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答案]C[解析]本题以“沙画瓶”的制作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联系的客观性等相关知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①错误;中国女孩的“沙画瓶”是文化创新的成果,借鉴了中东“沙画瓶”艺术,②符合题意;在“沙画瓶”的创作实践中建立的海南的岩石粉末、沙漠奇景、古老的中国文字之间的联系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③符合题意;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与题干无关,排除。正确选项为C项。2、2014年10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第一次全会上指出,亚洲和欧洲山水相连,虽然是两个大洲,但同属一个地理板块。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曾得益于东方古代智慧的滋养,亚洲的现代化进程更离不开向欧洲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成果的学习。这说明()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特性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李克强总理的话强调了亚欧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①②符合题意。③干肢不符。④否定了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观点错误。

3、(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 ①②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性。

4、(2015·广东卷)水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但在受限空间内部不完全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碎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方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降低空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了()

①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②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④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认识的无限性、联系的客观性

知识点三联系的多样性

▲考点梳理

什么是联系的多样性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1)含义(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3)方法论要求: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提醒: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2014安徽卷T--10)

2、联系是必然的,不可改变。()(2013全国卷T--32)

(理由: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必然联系,又有偶然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对点演练: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2、(2014·高考四川卷,10)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特征和社会意识的决定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人们对于多方面的思索和追问,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的迷茫心境,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表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同时表明社会意识(思索、追问)源于社会存在(当今社会环境),其产生有其物质原因,故①③正确,选B项。②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表述错误,社会心理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源于社会存在。

3、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全球变暖又对促成灾害性天气的其他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海水变暖,为风暴提供了更多能量;地球大气层升温,会使其保留的更多水分通过暴风雨倾泻下来……这告诉我们()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正逐渐被人为事物的联系所取代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③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事物的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①“取代”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本身说法错误;材料中体现了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与灾害性天气之间的联系,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

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③④说法正确。。

4、(2015·全国新课标卷I )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

▲综合能力训练:(2009年广东高考)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1)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答案: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解析】本题结合环保这一热门话题考查学生对联系、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知识的掌握,对考生获得和解决信息,调动和运用哲学原理判断、分析、探究问题和综合概括能力的把握,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1)理论与材料的对应;(2)对哲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把握,如联系观和具体内容。

核心考点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点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考点梳理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部分

区别内涵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

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

数量上看它是多

▲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没有对整体的理解就无法认识个体()(2011浙江卷T28)

(理由:对整体的把握有助于认识个体,但认识整体往往从个体开始。)

2、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013江苏卷T27)

(理由: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无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部分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3、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2010江苏卷T30)

4、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2013江苏卷T27)

(理由:部分前进上升的变化才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对点演练:

1、(2013海南高考)历史上,海南曾因地处边陲而被视为“化外之地";在明代,海南因航海和卫戍的需要而受到重视,被称为“南溟奇甸"。改革开放以后,海南地位空前提高。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人民努力把海南建设成生态示范省、国际旅游岛。海南的发展历史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①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部分的功能之和构成了整体功能,部分的发展就是整体的发展

③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④只有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发展好局部,才能实现整体目标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解析】本题以海南的发展历史为背景,考查学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相关哲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材料可知,海南省的地位因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说明部分在整体的统帅下发挥着重要作用。①项错误,整体主导部分,关键的部分才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②项错误,混淆了整体与部分功能;③④项均强调整体决定部分,重视发挥部分的重要,不能忽视全局,入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相关考点。

2、(2013·高考江苏卷,27)“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的题眼是“集束指标”“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带来滑坡效应”。由题眼可知,材料说明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会影响整体,①③说法正确。当部分以无序的方式排列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也就是说,不是在任何时候整体功能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说法错误。变化不等于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部分的发展

才会带动整体的发展,④说法错误。

3、在2014年10月12日闭幕的南宁体操世锦赛上,中国队共收获3金3银1铜,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二。中国队虽然拿到重量级的男团冠军,女队也如愿获得亚军,但人才结构和实力现状都存在明显短板。“明显短板”表明()

①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②整体的功能状态会影响部分的功能

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④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支流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人才结构和实力现状都存在明显短板”,说明中国体操队存在制约整体实力的关键因素,强调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

▲综合能力训练

(2014全国大纲卷节选)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根据改革方案,撤销铁道部,将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材料二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3年3月挂牌成立,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注册资金为10360亿元,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

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10分)

【答案】①事物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3分);②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科学化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4分);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而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整体改革。(3分)

【解析】:本题设问指向很明确,分析国务院机构改革(关键部分)在行政体制改革整体布局(整体)中的地位和意义。首先我们要从总体上阐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阐述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然后具体分析阐述国务院机构改革这个关键部分是怎样影响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的。一是注重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科学化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二是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而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整体改革)。

知识点二系统优化方法

▲考点梳理

有序性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

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

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

的认识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易混提醒-------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以外,还强调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系统的部分。因此,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当作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对点演练:

1、(2012广东高考)“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A.系统优化的方法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D.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一命题点,不难选出A项。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最终形成对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苹果公司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就是处理好了每一个环节,从而使其产品完美无瑕。

2、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现在的动车组不一样了,它在靠车头带的同时普遍采用动力分散技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装置,因此跑得又快又稳。这说明()

①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①③解析:选B。“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装置,因此跑得又快又稳”强调了部分对于整体的重要性,说明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所以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③入选。①强调了整体的重要性,不合题意;④与题意无关。

3、根据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我国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蚁穴体系有序、高效运转的“交通体制”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与规律②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综合能力训练

材料: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某市走出了一条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子。该市统筹规划,建立了新的城市空间布局框架,空间结构显现出三圈层形态,建成区外围圈层、与居民密切相关的主体圈层和内里圈层。外

围圈层是开放空间系统这棵大树植根的土壤,主体圈层是树干,内里圈层是枝叶;外围圈层绿色大地的生态“营养元素”通过主体圈层、内里圈层的“干、枝、叶”浸润建成区各个角落,三个圈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圈层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有机的城市开放空间整体。三个圈层可以发挥实用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和调控功能,其功能的组合效应是整个城市系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

【答案】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该市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举措运用了综合思维的方法,推动了生态城市的建设。

②该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空间布局出发,统筹规划,建立新的城市空间布局框架,注重整体功能的发挥。

③该市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空间结构三个圈层由外到内按照一定的顺序,良性互动,发挥作用。

④该市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三个圈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同功能优化组合,实现了系统的最大功能。

五、构建本课知识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