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道地药材保护与发展对策

磐安道地药材保护与发展对策
磐安道地药材保护与发展对策

磐安道地药材保护与发展对策

浙江省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 (322300) 宗侃侃

【期刊名称】《新农村》

【年(卷),期】2019(000)010

【总页数】2

浙江省磐安县是“中国药材之乡”,也是浙江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全县有药用植物1 219种

,种类数量占全省的68%,道地药材“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玄参、浙贝母、白芍主产于磐安,俗称“磐五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磐安境内的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南药镇”是全省唯一以中药材为基础产业的省级特色小镇;浙八味药材市场是长三角地区硬件设施最好、交易面积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近年来,磐安依托“药乡”独有的生态资源,以“磐五味”中心品牌为引领,以“浙八味”药材市场为引擎,以“江南药镇”特色小镇为平台,努力打造全域“中医药健康养生园”,推动“药乡+药市+药镇+药园”四位一体融合发展。

1.道地药材种植情况

磐安中药材种植始于唐,兴于宋,有1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中药材最大种植面积达6.6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不含木本),当前实际种植的面积为4.2万亩。浙贝母已成为磐安的当家品种,全县种植1.35万亩;元胡县内种植7 000亩,此外,还有本县药农到仙居、东阳、缙云等周边县市租地种植;白术、玄参近年来种植规模有所萎缩;白芍因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面积基本稳定在1 200亩。近年来,铁皮石斛、三叶青、白及等珍稀药材以及覆盆子种植面积增加明显,目前全县已有覆盆子6 000亩、铁皮石斛1 000亩及三叶青、白及等珍稀药材500多亩,已成为中药材产业新的增长点。2017年,全县中药材总产值5.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4%,总体发展形势良好。

2.主要问题

(1)种质资源退化,种植规模萎缩 种质资源是道地药材保护与发展的基础。目前,由于磐安缺少必要的良种繁育体系和生产机构,品种选育相对落后,且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药农的药材种源往往自繁自育、自留自用,商品化程度相对较低。多年种植后部分道地药材品种(如玄参、白芍等

)出现品质退化情况,种子种苗质量难以满足实际生产要求,药农因产量不稳定、效益不明显而弃种。目前,磐安中药材种植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连片生产规模偏小,基地基础设施薄弱。同时,受到外地市场冲击及中西部地区中药材产业扶贫政策和县内可种植田地、农村劳动力等要素减少的影响,白术、玄参两味道地药材萎缩较为严重,种植面积已不足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2)缺少龙头带动,市场竞争力不强 中药产业生产经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少龙头型企业,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