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及翻译

初一语文: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及翻译
初一语文: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及翻译

初一语文: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及翻译导读:初一语文: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及翻译【原文】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您的臣子当中,有一个把他的妻子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然后到楚国游历的人。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抛弃他。”(这里可以用“抛弃他”,但好一点的解释是“和他绝交,断交”)

孟子说:“如果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罢免他。”

孟子又说:“一个君主不能治理好他的国家,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四处看,把话题引到别的地方去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王顾左右而言他》阅读答案

《王顾左右而言他》阅读答案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 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比 其反也比:()王顾左右而言他顾:() 10、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11、孟子所举的两个例子中“友”、“士师”的共同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2分) . 参考答案: 9、等到(2分)四顾,环顾,看(2分)10、假如一个国家治理

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2分) 11、“友”与“士师”都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2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①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②王曰:“弃之。” ③曰:“士师不能治土,则如之何?” ④王曰:“已之。” ⑤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⑥王顾左右而言他。

小题1:下列关于上文作者和作品的介绍与简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文的作者孟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B.孟子史称“圣人”,《孟子》一书正是记录其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C.孟子的三问语气都十分平淡,且前两问都是闲笔,实际意义不大。 D.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关心民生、敢于批评时政又善于设问的人。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2分)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小题3:齐宣王对孟子最后一问的表现是“顾左右而言他”,原因是,从中表现出齐宣王(写出一点即可)(4分) 参考答案:

《王顾左右而言他》练习

《王顾左右而言他》(A卷)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上文选自《______》,孟子名____,后世尊称“__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语。 (1)托其妻子 ..于其友()(2)王顾.左右而言他()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__________ 4.内容理解: (1)孟子向齐宣王说这一番话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发议论先从替朋友照料家眷的事说起,这种先从具体事例来说理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顾左右而言他》(A卷)答案参考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上文选自《孟子.粱惠王下》,孟子名轲,后世尊称“亚圣”。 2、解释加点词语。 (1)托其妻子 ..于其友(妻子和儿女)(2)王顾.左右而言他(环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_ 4、内容理解: (1)孟子向齐宣王说这一番话的用意是希望齐宣王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国君对人民应付的责任,把国家治理好。

(2)孟子发议论先从替朋友照料家眷的事说起,这种先从具体事例来说理的好处是运用类比法,层层类推,既委婉又能使对方明白说话的真正用意,便于他人接受。 《王顾左右而言他》(B卷)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本文选自《》一书,作者是(朝代)的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也因此把这一学派的思想称之为“ ”之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之.楚游者()(2)士师不能治.士() (3)王顾.左右而言他()(4)已.之() 3、句子解释。 (1)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容理解: (1)、孟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从、、三个角度设问,从中可以看出孟子是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齐宣王在回答孟子的问题时,前后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顾左右而言他》(B卷)答案参考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20200730111410)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j i a n) 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 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an) 、郢(y Tn g) ,东据成皋(gao) 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ju),废穰(rang)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翻译: 我听说大臣们在建议赶走别国到秦国做官的人,我私下认为错了! 从前秦穆公访求贤士,西 面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从戎族,向东面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请来了蹇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士,不出生在秦国,但秦穆公却任用了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结果在西戎称霸。秦孝公采用了商鞅的新法,转移风俗,改变习惯,百姓因此殷实兴盛,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为王效力,诸侯都归附听命,打败了楚国魏国的军队,占领了千里土地,直到现在国家安定强盛。秦惠王采用了张仪的计策,攻取了韩国三川—带地方,向西吞并了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向南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囊括了楚国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控制了鄢(原楚国国都)郢(当时楚国国都),向东占据了成皋的天险,攻取了别国的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面向西方来侍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现在。秦昭襄王得到了范雎,废黜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王室的地位,遏制了贵族势力,像蚕吃桑叶那样吞食了诸侯的土地,使秦国成就了帝王的基业。这四位君王,都凭借客卿的功劳。从这些事实看来,客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秦国呢! 假使当初四位君王拒绝客卿而不接 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雄厚富庶的实力,秦国也没有强大的威名了。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o) 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 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j ue ti) 不实外厩(jiu) ,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z a n) 、傅玑(j i) 之珥(er) 、阿缟(ga o) 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y a o t i a o) ,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wen g)叩缶(f 6u),弹筝搏髀(bi),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 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翻译:现在陛下得到了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这些珍宝,垂挂着光如明月的宝珠,佩带太阿宝剑,乘骑纤离(名马)之类骏马,竖起用翠羽做成凤鸟形状装饰的旗帜,陈设用鼍皮蒙的鼓:这几件宝物,秦国没出产—样啊,但陛下却喜爱它们,为什么呢?如果必须是秦国 所生产的东西然后方可以用,那么这夜光的璧,就不能装饰在朝廷上,用犀角用象牙做的器具,不会成为您玩赏喜爱的东西,郑国、卫国的美女,就不会充满在您的后宫,而那高大优良的(古代一种良马)也不会充满宫外的马棚,江南的金锡就不会被采用,西蜀的颜料也不会被采用。用来装饰后宫、充满下陈、使人心意高兴,使耳目听舒适,一定要出产在秦国然后允许使用,那么这镶嵌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

十五从军征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shí wǔ cóng jūn zhēng ,bā shí shǐ dé guī。 dào féng xiāng lǐ rén :jiā zhōng yǒu ē shuí? yáo kàn shì jūn jiā,sōng bǎi zhǒng léi léi 。 tù cóng gǒu dòu rù,zhì cóng liáng shàng fēi 。 zhōng tíng shēng lǚ gǔ,jǐng shàng shēng lǚ kuí。 chōng gǔ chí zuò fàn ,cǎi kuí chí zuò gēng 。 gēng fàn yī shí shú,bù zhī yíē shuí! chū mén dōng xiàng kàn ,lèi luò zhān wǒ yī。 十五从军征全文(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全文翻译(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字词句解释(意思): 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zhǒng),坟墓、高坟。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òu),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第16讲-课内文言文复习(下)《王顾左右而言他》和《邹忌讽齐王纳谏》

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 年级:七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第16讲课内文言文复习(下) 教学内容 1、复习课内文言文《王顾左右而言他》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掌握其中的重要实词。 2、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准确归纳文中主人公的特点。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三个步骤:一、通过历史导入引出本节课复习的课内文言文;二、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预习作业,初步梳理需复习的内容;三、《王顾左右而言他》、《邹忌讽齐王纳谏》背诵、默写小PK,老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背诵、默写形式或者内容。 一、导入: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实。尤其在君王身边,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出口不慎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给君王提意见,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作为忠臣,面对君王的弊病如果不及时指出,第一愧对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其次又愧对自己良心。那么如何才能让君王心平气和地聆听忠言,使其听之顺耳,并且心悦诚服地接受呢? 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给君王提了意见,而且被君王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二、预习作业探讨与讲解

三、背诵或默写小PK 教法指导:请大家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处理复习的知识梳理部分,例如:回顾式、提问式、等都可以;重点梳理作者、朝代、出处、重要字词、重要翻译句子、文章主旨等;最后通过例题与巩固题强化所梳理的知识点。 一、《王顾左右而言他》复习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 王曰:“弃.之。” 曰:“士师 ..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托(托付)之(到…去)比(等到)反(同“返”,回来)馁(饥饿) 如之何(对他怎么办)弃(抛弃)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士(士师的下属) 已(罢免)顾(看,张望) 2、课文分析 (1)这篇文章记录的是哪两个人的对话?两人的对话围绕哪三个问题展开? 对话的双方,一个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另一个是齐国国君齐宣王。三个问题分别是,怎么对待不能信守承诺帮助照顾妻子孩子的朋友?怎么对待不能管理好自己下属的官吏?怎么对待不能治理好国家的君主? (2)孟子这次谈话的目的是什么? 孟子最后的问题是“四境之内不治”,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明确孟子对话的用意,那就是使齐宣王认识自己对人民应负的责任,把国家治理好。 (3)孟子为什么不直接切入话题,却一连问了三个问题? 双方是君臣关系,孟子在论辩时要巧用方法、讲究策略,列举具体事例、由小到大层层深入,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导入治国正题。 事例对象王的言行王的语气、 共同点 情态

谏逐客书原文逐句翻译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秦国的王族、大臣都向秦王政进言:“诸侯各国的人来投效秦国,大多不过是为了替其君主在秦 国游说离间罢了,请下令把一切外来的客卿统统驱逐出去。” 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当时,李斯也在提名被逐之列。于是他向秦王上书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 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 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 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 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 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 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秦惠王采用张仪的 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 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 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昭王得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 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 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 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 士丽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 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 鼍之皮的好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 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 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 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 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 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 卫桑间的歌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 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可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

十五从军征译文赏析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 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 羹(gēng):菜。糊状的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沾:渗入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浅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飰(饭),采葵持作羹。羹飰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诗的开头,统摄全篇、韵长旨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个芳年稚齿、未谙世事、生气勃勃的少年,转瞬成了一个龙钟老态的皤然衰翁。那漫长的六十五年的岁月是在哪里,是怎样度过的呢?作者没有写,却以此把读者带进了深沉绵远的诗的意境,同主人公一起去体味接下去作品所描写的怆神寒骨,冰冷严酷的现实。一个“从军征”的“征”字,概括了主人公六十五年的戎马生涯;一个“始得归”的“始”字,准确、精到地传达了主人公六十五年昼思夜家,愁肠几断,盼归不得,年朽力衰方得回转家园的亦悲亦喜,说不清是悲是喜的复杂心情。作者没有絮絮描述这个老士兵六十五年南北征战、杀敌立功、九死一生的惊心动魄的往事。那些,对于年及八旬、日日沙场、夜夜枕戈、乡音久绝的主人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无甚新鲜了。或者说那些或足自慰或不堪回首的往事,与他此时此地急切渴望知晓家况的心情相比,实实微不足道、不劳挂齿了。平平常常的十个字,突出了主人公不平凡的特殊经历和当时心境心情,创造了足以笼罩全诗的氛围。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同没有详述主人公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一样,作品也省去了对他餐风宿露、匆匆赶路、与乡亲邂逅相遇的惊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阖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的一盆冰凌未澌的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我可亲可爱的亲人们啊,竟无一幸存者吗?满怀希望,满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你看,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孑然一身,形影茕茕,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作者没有直接抒写渲染感情,作品却收到比直接抒情更强烈的抒情效果。 有些迷蒙、有些浑噩、有些凄怆的老人,象对“松柏冢累累”不闻不见一样,对荒凉的家园的感触也变得麻木了。于是,他默默无言地舂去成熟的谷子的皮壳,采下冬葵嫩嫩的叶子。而当饭熟羹沸时,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该给谁吃。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潸然泪下。他已不能象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盼待、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六十五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

谏逐客书原文逐句翻译

谏逐客书原文逐句翻译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秦国的王族、大臣都向秦王政进言:“诸侯各国的人来投效秦国,大多不过是为了替其君主在秦国游说离间罢了,请下令把一切外来的客卿统统驱逐出去。” 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当时,李斯也在提名被逐之列。于是他向秦王上书说: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 孙支。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昭王得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课文讲解 王顾左右而言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 出处: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著有思想核心为“仁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民贵君轻”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四书五经”中的 "五经"有:《诗经》《尚书》《礼记》《易》《春秋》。 原文 孟子谓①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②其妻子于其友而之⑩楚游者③,比④其反⑤也,则冻⑦馁⑧其妻子⑥,则如之何⑨?”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①谓:对……说。 ②托:托付。 ③者: .......的人 ④比:等到。 ⑤反:同“返”,返回。 ⑥妻子:妻子与孩子。 ⑦冻:受冻 ⑧馁(něi):使…挨饿。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SHWCNGJNZHNG ,BSHSHDGU 。 DOFNGXINGLRN :JIZHNGYUSHU ?YOKNSHJNJI ,SNGBIZHNGLILI 。 TCNGGUDUR ,ZHCNGLINGSHNGFI 。ZHNGTNGSHNGLG , JNGSHNGSHNGLKU 。CHNGGCHZUFN ,CIKUCHZUGNG 。 GNGFNYSHSH ,BZHYSHU ! CHMNDNGXINGKN ,LILUZHNWY 。 十五从军征全文(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全文翻译(译 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 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 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 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十五从军征字词句解释(意思):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阿():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I ):松树、柏树。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ZHNG ),坟墓、高坟。累累(LILI ),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U ),洞穴。 雉(ZH):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KU ):葵菜,嫩叶可以吃。 舂(CH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NG ):用菜叶做的汤。 一时:一会儿就。

王顾左右而言他教案(20170324)

王顾左右而言他(教案) 执教者:苏姣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对话”的内容掌握成语“顾左右而言他”的文化内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 2、掌握“顾”、“之”、“比”等常用实词的含义,了解孟子说话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解读文本,理清作者三次设问形成的类比说理方法。 2、难点:感悟孟子民本、仁政的政治主张。 教学过程 一、初析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王顾左右而言他(说说意思、出处) 2、回顾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介绍《孟子》一书、孟子 2、引导学生提问(从课题角度):为什么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 二、确立核心问题,研读文本 1、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确立核心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①孟子对齐宣王说了什么?(3次设问——朗读、翻译、落实重点词、句) ②齐宣王对孟子的三次设问分别怎样回答的?(读—译—落实重点词) ③前两次孟子设问中的两个人有什么共同点?(不负责任) ④以此类推,第三次设问中这个君王是个什么样的国君?(对人民不负责任) ⑤言下之意,孟子在批评谁呢?(齐宣王) ⑥齐宣王意识到孟子在批评他吗?请说一说理由。(关注齐宣王三次回答的态度不同) ⑦提出核心问题:孟子三次发问齐宣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劝谏齐宣王认识到作为一个国君把国家治理好是对百姓应负的责任) ⑧孟子让齐宣王认识到治理好国家是国君的职责,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政治主张?(引导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课文《天时不如地利》中的名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体现了孟子的民本、仁政的政治主张) 三、探究孟子的说话艺术 1、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问“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2、孟子采用什么方法达到劝谏目的? (巧设陷阱+类比说理) 四、全班背诵课文 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读写孟子的话;教师读写齐宣王的话) 五、课后作业: 1、完成《品读》P.94 2、课文熟读成诵

初中语文文言文《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十五从军征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shíwǔcóng jūn zhēng ,bāshíshǐdéguī。 dào féng xiāng lǐrén :jiāzhōng yǒu ēshuí? yáo kàn shìjūn jiā,sōng bǎi zhǒng léi léi 。 tùcóng gǒu dòu rù,zhìcóng liáng shàng fēi 。 zhōng tíng shēng lǚgǔ,jǐng shàng shēng lǚkuí。 chōng gǔchízuòfàn ,cǎi kuíchízuògēng 。 gēng fàn yīshíshú,bùzhīyíēshuí! chūmén dōng xiàng kàn ,lèi luòzhān wǒyī。 十五从军征全文(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全文翻译(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字词句解释(意思): 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zhǒng),坟墓、高坟。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òu),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一时:一会儿就。

谏逐客书试题及答案解析、全文翻译

文言文阅读(一) 谏逐客书(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土,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翻译句子。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王顾左右而言他复习资料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 《王顾左右而言他》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1.作者孟子,战国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世人尊称“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2.作品:选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教材中选自《孟子》的篇目还有《天时不如地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及《孔孟论学》后两则。 二、课文分析 1.主旨: 通过描写孟子在与齐宣王的讨论中巧妙地诘难对方,使齐宣王认识到把国家治理好是自己对人民应负的责任的故事,赞颂了孟子的机智和勇敢,反映了他心怀天下的民本、仁政思想。 2.孟子的人物形象:能言善辩、胸有成竹;心怀天下的民本、仁政思想。 3.写作特色 ①类比说理,层层推论。 ②主要通过语言(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推进情节。 三、习题 A套 阅读《王顾左右而言他》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作者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________(学派)宗师,有“______”之称。(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3.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对话表现了孟子的机智、勇敢和能言善辩。 B.孟子意在通过层层诘难使齐宣王认识到治理国家是自己应负的责任。 C.齐宣王对孟子的提问每问必答,表现了他是个胸无城府的君王。 D.本文体现了孟子心怀天下的民本、仁政思想。 【答案】 1.儒家;亚圣。 2.等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朋友)让他的妻子儿女受冻挨饿,那么该对他的朋友怎么办? (关键字:比、其、冻馁、其、妻子、之、如何) 3.C(第三次提问,齐宣王王顾左右而言他,没有回答孟子的问题。) B套 阅读《王顾左右而言他》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作者孟子是(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南宋时朱熹将《》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 ..友而之.楚游者。 3.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孟子依次列举的三个例子是为了表明:不能尽职的人应该受到惩罚。 B.“王顾左右而言他”是因为齐宣王无力招架,只能扯开话题,缓解尴尬。 C.孟子发问的技巧是由小及大、由近到远,从生活中的事情逐层推论到统治者身上。D.孟子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是为了劝谏统治者要尽职尽责,治理好国家。 【答案】

第13课《王顾左右而言他》教学设计(一)(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13课《王顾左右而言他》教学设计(一)(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教学目标 1、了解类比讲理的方法。 2.了解古人在应对中〝闪避〞的技巧。 3.培养依照交际对象和交际情境进行灵活应对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使学生明白得善于劝导、巧于对答的交际艺术,难点是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应变思维,使其明白得学以致用,依照具体交际对象和交际情境进行灵活应对。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选取了春秋战国时期五篇论辩性的文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王顾左右而言他?,这篇文章尽管短小,但从中亦可见其讲理特色。 孟子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名轲,自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讲、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最闻名的论点是:〝民贵君轻〞。 二、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结合课文注释,读明白文章内容并翻译。 三、学习类比讲理的技巧 1、孟子提出的三个咨询题相互之间有关系吗? 提咨询的目的是什么? 前两个差不多上小事,且不涉及王自身的好坏是非,使王毫无防范,专门爽快地回答了,这时他已落入孟子预设的圈套,随后的第三个咨询题直奔主题,朝向王自身,这才是目的所在!而这三个咨询题所提到的人的行为主体都相似——不负责任! 2、类比讲理法 三个咨询题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由外到内,层层类推,这种讲理方法,我们称之为〝类比法〞。所谓类比,是从个不到个不的推理,前提是〝类〞。即所涉及的对象是同一类事物,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j i a n)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an)、郢(y Tn g),东据成皋(gao)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ju),废穰(rang)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翻译: 我听说大臣们在建议赶走别国到秦国做官的人,我私下认为错了!从前秦穆公访求贤士,西面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从戎族,向东面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请来了蹇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士,不出生在秦国,但秦穆公却任用了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结果在西戎称霸。秦孝公采用了商鞅的新法,转移风俗,改变习惯,百姓因此殷实兴盛,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为王效力,诸侯都归附听命,打败了楚国魏国的军队,占领了千里土地,直到现在国家安定强盛。秦惠王采用了张仪的计策,攻取了韩国三川—带地方,向西吞并了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向南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囊括了楚国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控制了鄢(原楚国国都)郢(当时楚国国都),向东占据了成皋的天险,攻取了别国的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面向西方来侍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现在。秦昭襄王得到了范雎,废黜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王室的地位,遏制了贵族势力,像蚕吃桑叶那样吞食了诸侯的土地,使秦国成就了帝王的基业。这四位君王,都凭借客卿的功劳。从这些事实看来,客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秦国呢!假使当初四位君王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雄厚富庶的实力,秦国也没有强大的威名了。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o)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j ue ti)不实外厩(jiu),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z a n)、傅玑(j i)之珥(er)、阿缟(ga o)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y a o t i a o),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wen g)叩缶(f 6u),弹筝搏髀(bi),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翻译: 现在陛下得到了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这些珍宝,垂挂着光如明月的宝珠,佩带太阿宝剑,乘骑纤离(名马)之类骏马,竖起用翠羽做成凤鸟形状装饰的旗帜,陈设用鼍皮蒙的鼓:这几件宝物,秦国没出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