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问题(带答案)

变速问题(带答案)
变速问题(带答案)

变速问题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

2、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

知识精讲

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

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

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⑴公式法

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

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⑶比例法

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

⑷分段法

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方程法

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模块一、变速问题

【例 1】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走52 米,小强每分走70 米,二人在途中的A 处相遇。若小红提前 4 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 米,则两人仍在 A 处相遇。小

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

【解析】因为小红的速度不变,相遇的地点不变,所以小红两次从出发到相遇行走的时间不变,也就是说,小强第二次走的时间比第一次少4 分钟。(70×4)÷(90-70)=14 分钟可知小强第二次走了14分钟,他第一次走了14+4=18 分钟;两人家的距离:(52+70)×18=2196(米).

【例 2】甲、乙两人沿400 米环形跑道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跑道的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跑去。相遇后

甲比原来速度增加 2 米/秒,乙比原来速度减少 2 米/秒,结果都用24 秒同时回到原地。

求甲原来的速度。

【解析】因为相遇前后甲,乙的速度和没有改变,如果相遇后两人和跑一圈用24 秒,则相遇前两人和跑一圈也用24 秒。以甲为研究对象,甲以原速V 跑了24 秒的路程与以(V +2 )跑了24 秒的

路程之和等于400米,24V +24(V +2 )=400 易得V =

1

7

3

米/秒

【例 3】(2008年日本小学算术奥林匹克大赛)上午8点整,甲从A地出发匀速去B地,8点20分甲与从B地出发匀速去A地的乙相遇;相遇后甲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3倍,乙速度不变;8点30分,

甲,乙两人同时到达各自的目的地.那么,乙从B地出发时是8点分.

【解析】8点20分相遇,此时甲距离A地的距离是甲走了20分钟的路程,8点30分时乙到达目的地,说明乙走这段路程花了10分钟,所以乙的速度是甲速度的两倍,当甲把速度提高到原速的3倍时,此时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1.5倍,甲从相遇点走到B点花了10分钟,因此乙原先花了10 1.515

?=(分钟),所以乙是8点5分出发的.

【例 4】(难度等级※※※)A、 B 两地相距7200 米,甲、乙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结果在距 B 地2400 米处相遇.如果乙的速度提高到原来的3倍,那么两人可提前10分钟相遇,则甲的速度是每分钟行多少米?

【解析】第一种情况中相遇时乙走了2400 米,根据时间一定,速度比等于路程之比,最初甲、乙的速度比为(7200 -2400) : 2400 =2 :1,所以第一情况中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2/3.乙的速度提高3倍后,两人速度比为2 : 3,根据时间一定,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所以第二种情况中相遇时甲走了

全程的

33

325

=

+

.两种情况相比,甲的速度没有变化,只是第二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少走10 分

钟,所以甲的速度为

33

6000()9150

58

?-÷=(米/分).

【例 5】(难度等级※※※)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 小时后相遇在 C 点.如果甲车速度不变,乙车每小时多行 5 千米,且两车还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 点12 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速度每小时多行5 千米,则相遇地点

距 C 点16 千米.甲车原来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析】设乙增加速度后,两车在D 处相遇,所用时间为T 小时。甲增加速度后,两车在E 处相遇。

由于这两种情况,两车的速度和相同,所以所用时间也相同。于是,甲、乙不增加速度时,经T 小时分别到达D、E。DE=12+16=28(千米)。由于甲或乙增加速度每小时5 千米,两车在D

或E 相遇,所以用每小时5 千米的速度,T 小时走过28 千米,从而T=28÷5=28

5

小时,甲

用6-28

5

2

5

(小时),走过12 千米,所以甲原来每小时行12÷

2

5

=30(千米)

【巩固】(难度等级※※※)甲、乙二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 小时后相遇在C 点。

如果甲速度不变,乙每小时多行 4 千米,且甲、乙还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

点 D 距 C 点lO 千米;如果乙速度不变,甲每小时多行 3 千米,且甲、乙还从A、B 两地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点E距 C 点 5 千米。问:甲原来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解析】当乙每小时多行4 千米时,5 小时可以多行20 千米,所以当两人相遇后继续向前走到5 小时,甲可以走到C 点,乙可以走到 C 点前面20 千米。而相遇点D 距C 点lO 千米,因此两人各走了10 千米,所以甲乙二人此时速度相等,即原来甲比乙每小时多行 4 千米。同理可得,甲每小时多行 3 千米时,乙走 5 千米的时间甲可以走10 千米,即甲的速度是乙的 2 倍。

(4+3)÷(2-1)+4=11(千米/小时),所以甲原来的速度是每小时11 千米。

【例 6】A、 B 两地间有一座桥(桥的长度忽略不计),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3 小时后在桥上相遇.如果甲加快速度,每小时多走 2 千米,而乙提前0.5 小时出发,则仍能恰在桥上相

遇.如果甲延迟0.5 小时出发,乙每小时少走 2 千米,还会在桥上相遇.则A、B 两地相距

多少千米?

【解析】因为每次相遇的地点都在桥上,所以在这三种情况中,甲每次走的路程都是一样的,同样乙每次走的路程也是一样的.在第二种情况中,乙速度不变,所以乙到桥上的时间还是 3 小时,他提前了0.5 小时,那么甲到桥上的时间是 3 -0.5 =2.5小时.甲每小时多走2 千米,2.5小时就多走2 ×2.5= 5千米,这5 千米就是甲原来3- 2.5 =0.5小时走的,所以甲的速度是 5 ÷0.5= 10千米/时.在第三种情况中,甲速度不变,所以甲到桥上的时间还是 3 小时,他延迟了0.5 小时,那么乙到桥上的时间是3+0.5 =3.5小时.乙每小时少走2 千米,3.5小时就少走2 ×3.5 =7千米,这7 千米就是甲原来3.5 -3= 0.5小时走的,所以乙的速度就是7 ÷0.5 =14千米/时.所以

A、B 两地的距离为(10 +14)×3 =72千米.

【例 7】一列火车出发 1 小时后因故停车0.5 小时,然后以原速的3/4前进,最终到达目的地晚1.5 小时.若出发 1 小时后又前进90 公里再因故停车0.5 小时,然后同样以原速的3/4前进,则到

达目的地仅晚1 小时,那么整个路程为多少公里?

【解析】出发1 小时后因故停车0.5 小时,然后以原速的3

4

前进,最终到达目的地晚1.5 小时,所以后

面以原速的3

4

前进的时间比原定时间多用1.50.51

-=小时,而速度为原来的

3

4

,所用时间为原

来的4

3

,所以后面的一段路程原定时间为

4

1(1)3

3

÷-=小时,原定全程为4 小时;出发1 小时

后又前进90 公里再因故停车0.5 小时,然后同样以原速的3

4

前进,则到达目的地仅晚1 小时,

类似分析可知又前进90 公里后的那段路程原定时间为

4

(10.5)(1) 1.5

3

-÷-=小时.所以原速度

行驶90 公里需要1.5 小时,而原定全程为4 小时,所以整个路程为90 1.54240

÷?=公里.【例 8】王叔叔开车从北京到上海,从开始出发,车速即比原计划的速度提高了1/9,结果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返回时,按原计划的速度行驶280 千米后,将车速提高1/6,于是提前1 小时40 分

到达北京.北京、上海两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解析】从开始出发,车速即比原计划的速度提高了1/9,即车速为原计划的10/9,则所用时间为原计划的1÷10/9=9/10,即比原计划少用1/10的时间,所以一个半小时等于原计划时间的1/10,原计划时间为:1.5÷1/10=15(小时);按原计划的速度行驶280 千米后,将车速提高1/6,即此后车速为原来的7/6,则此后所用时间为原计划的1÷7/6=6/7,即此后比原计划少用1/7的时间,所以1 小时40 分等于按原计划的速度行驶280 千米后余下时间的1/7,则按原计划的速度行驶280 千米后余下的时间为:5/3÷1/7=35/3(小时),所以,原计划的速度为:84(千米/时),北京、上海两市间的路程为:84 ×15= 1260(千米).

【例 9】上午8 点整,甲从A地出发匀速去 B 地,8 点20 分甲与从B 地出发匀速去A地的乙相遇;相遇后甲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 3 倍,乙速度不变;8 点30 分,甲、乙两人同时到达各自

的目的地.那么,乙从 B 地出发时是8 点几分.

【解析】甲、乙相遇时甲走了20 分钟,之后甲的速度提高到原来的3 倍,又走了10 分钟到达目的地,根据路程一定,时间比等于速度的反比,如果甲没提速,那么后面的路甲需要走10× 3= 30分钟,所以前后两段路程的比为20 : 30 =2 : 3,由于甲走20 分钟的路程乙要走10 分钟,所以甲走30 分钟的路程乙要走15 分钟,也就是说与甲相遇时乙已出发了15 分钟,所以乙从 B 地出发时是8 点5 分.

【例 10】(难度等级※※)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 1.5 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两人出发后 1 小时,甲与乙在离山顶

600 米处相遇,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到半山腰。那么甲回到出发点共用多少小时?

【解析】甲如果用下山速度上山,乙到达山顶时,甲走过的路程应该是一个单程的1×1.5+1/2=2 倍,就是说甲下山的速度是乙上山速度的 2 倍。两人相遇时走了 1 小时,这时甲还要走一段下山路,这段下山路乙上山用了 1 小时,所以甲下山要用1/2 小时。甲一共走了1+1/2=1.5(小时)

【例 11】 小华以每小时8/3千米的速度登山,走到途中 A 点后,他将速度改为每小时 2千米,在接下来

的1小时中,他走到山顶,又立即下山,并走到 A 点上方 500米的地方.如果他下山的速度

是每小时 4千米,下山比上山少用了 52.5分钟.那么,他往返共走了多少千米?

【解析】 11千米

【例 12】 (难度等级 ※※※※)甲、乙两车从 A 、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 小时相遇;如果乙车

提前 1 小时出发,则差 13千米到中点时与甲车相遇,如果甲车提前 1 小时出发,则过中点 37 千米后与乙车相遇,那么甲车与乙车的速度差等于多少千米/小时?

【解析】 第一次行程甲、乙两车同时出发,所以两车走的时间相同;第二次乙车提前 1 小时出发,所以

这次乙车比甲车多走了 1 小时;第三次甲车提前 1 小时出发,所以这次甲车比乙车多走了 1 小时.那么如果把第二次和第三次这两次行程相加,那么甲车和乙车所走的时间就相同了,而所走的路程为 2 个全程.由于两人合走一个全程要 5 小时,所以合走两个全程要 10 小时.由于第二次在乙车在差 13 千米到中点与甲车相遇,所以此次甲车走了全程的一半加上 13 千米;第三次在过中点 37 千米后与乙车相遇,所以此次甲车走了全程的一半加上 37 千米;这两次合起来甲车走了一个全程加上13 +37 =50千米,所以乙车走了一个全程少 50 千米,甲车比乙车多走50× 2 =100千米.而这是在 10 小时内完成的,所以甲车与乙车的速度差为100 ÷10 =10千米/时

【例 13】 甲、乙两名运动员在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进行10000米长跑比赛,两人从同一起跑线同时

起跑,甲每分钟跑400米,乙每分钟跑360米,当甲比乙领先整整一圈时,两人同时加速,乙

的速度比原来快

14

,甲每分钟比原来多跑18米,并且都以这样的速度保持到终点.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终点? 【解析】 从起跑到甲比乙领先一圈,所经过的时间为()40040036010÷-=(分钟).甲到达终点还需要跑

()()7410000400104001814

209-?÷+=(分钟),乙还需要跑()12100003601036011449????-?÷?+= ???????

(分钟),由于2749209<,所以乙先到达终点.

【例 14】 环形场地的周长为18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甲速大于乙速),12分钟

后相遇.如果每人每分钟多走25米,则相遇点与前次相差33米,求原来二人的速度.

【解析】 甲、乙原来的速度和为:180012150÷=(米/分),如果每人每分钟多走25米,现在的速度之和为:

150252200+?=(米/分),现在相遇需要的时间为:18002009÷=(分钟).题目中说相遇点与前次相差33米,但并不知道两者的位置关系,所以需要先确定两次相遇点的位置关系.由于以原来的速度走一圈,甲比乙多走的路程为每分钟甲比乙多走的路程12?;提速后走一圈,甲比乙多走的路程为每分钟甲比乙多走的路程9?;故提速后走一圈与以原来速度走一圈相比,甲比乙多走的路程少了,而二人所走的路程的和相等,所以提速后甲走的路程比以原速度走的路程少,其差即为两次相遇点的距离33米.所以现在问题转化为:甲以原速度走12分钟走到某一处,现在甲以比原速度提高25米/分的速度走9分钟,走到距离前一处还有33米的地方,求甲的速度.所以,甲原来的速度为:(33259)(129)86+?÷-=(米/分),乙原来的速度为:1508664-=(米/分).

【例 15】 王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去,平常只用20分钟。因途中有2千米正在修路,只好推车步行,步

行速度只有骑车速度的13

,结果这天用了36分钟才到学校。从王刚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 【解析】 途中有2千米在修路,导致了王刚上学时间比平时多用362016-=分钟,由于在别的路段上还是

骑车,所以多用的时间都是耗费在修路的2千米上.由于步行速度是汽车速度的13

,所以步行2千米所用的时间是骑车2千米所用时间的3倍,多用了2倍,这个多出来的时间就是16分钟,

所以骑车2千米需要1628÷=分钟.

由于8分钟可以骑2千米,而王刚平时骑车20分钟可以到学校,所以王刚家与学校的距离为2(208)5?÷=千米.

【例 16】 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之比是5:4,相遇

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 地时,乙离开A 地还有10千米.那

么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 出发时,两车的速度之比为5:4,所以相遇以后两辆车的速度之比为

()()5120%:4120%5:6?-?+=,而相遇前甲、乙两车的行程路程之比为5:4,所以相遇后两辆车还需要行驶的路程之比为4:5,所以甲还需要行驶全部路程的49

,当甲行驶这段路程的同时,乙行驶了全程的4856915÷?=,距离A 地还有481191545-+=,所以A 、B 两地相距11045045

÷=千米.

【例 17】 甲、乙往返于相距1000米的A ,B 两地.甲先从A 地出发,6分钟后乙也从A 地出发,并在距

A 地600米的C 地追上甲.乙到

B 地后立即原速向A 地返回,甲到B 地休息1分钟后加快速度

向A 地返回,并在C 地追上乙.问:甲比乙提前多少分钟回到A 地?

【解析】 由于甲比乙早出发6分钟,乙在走了600米时追上甲,可见乙走600米比甲要少用6分钟,那么

对于剩下的400米,乙比甲要少用

40064600

?=(分钟),也就是说乙比甲早4分钟到达B 地.那么乙从B 地出发比甲早415+=(分钟),走到C 地被甲追上,相当于甲走400米比乙少用5分钟,那么对于剩下的600米,甲比乙要少用60057.5400

?=(分钟).所以甲比乙提前7.5分钟回到A 地. 【例 18】 一辆大货车与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小轿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返回时速度提高

50%。出发2小时后,小轿车与大货车第一次相遇,当大货车到达乙地时,小轿车刚好走到甲、乙两地的中点。小轿车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需要多少时间?

【解析】 此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题目中所提到的小轿车返回时速度提高50%所带来的变化,所以可以先假

设小轿车返回时速度不发生变化会是什么样,然后再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小轿车返回时速度不提高,那么大货车到达乙地时,小轿车又走了甲、乙两地距离的11(150%)23

÷+=,所以,从甲地到乙地小轿车与大货车的速度比为:1(1):14:33+=,小轿车到达乙地时,大货车走了全程的34

,还差14.小轿车从乙地返回甲地时,与大货车的速度比为4(150%):32:1?+=,小轿车从乙地返回到与大货车相遇时,大货车又走了全程的11141212?=+,即相遇时大货车共走了全程的3154126+=,那么大货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512265÷=小时,小轿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1239545

?=小时,小轿车往返一次需要99(150%)355

+÷+=小时. 【例 19】 甲、乙两地间平路占15,由甲地去往乙地,上山路千米数是下山路千米数的23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了10小时,已知这辆车行上山路的速度比平路慢20%,行下山路的速度比平路快

20%,照这样计算,汽车从乙地回到甲地要行多长时间?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把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看作25,这样两地间的平路为5,从甲地去往乙地,上

山路为220823?=+,下山路为3201223

?=+;再假设这辆车在平路上的速度为5,则上山时的

速度为4,下山时的速度为6,于是,由甲地去乙地所用的总时间为:84551265÷+÷+÷=;从乙地回到甲地时,汽车上山、下山的速度不变,但是原来的上山路变成了此时的下山路,原来的

下山路变成了此时的上山路,所以回来时所用的总时间为:1124558653

÷+÷+÷=.由于从甲地到乙地共行了10小时,所以从乙地回来时需要1210551033

÷?=小时. 【例 20】 甲、乙二人在同一条圆形跑道上作特殊训练:他们同时从同一地出发,沿相反方向跑,每人跑

完第一圈到达出发点后立即回头加速跑第二圈,跑第一圈时,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23

.甲跑第二圈的速度比第一圈提高了13,乙跑第二圈的速度提高了15,已知沿跑道看从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点到第一次相遇点的最短路程是190米,问这条跑道长多少米? 【解析】 从起跑由于跑第一圈时,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23,所以第一次相遇的地方在距起点25

(或者35)处.由于甲的速度比乙快,所以甲先跑完第一圈,甲跑完第一圈时,乙跑了23

圈,此时乙距出发点还有13圈,根据题意,此时甲要回头加速跑,即此时甲与乙方向相同,速度为乙的121233??+÷= ???倍.所以乙跑完剩下的13圈时甲又跑了23

圈,此时甲距出发点还有13圈,而乙又要回头跑,所以此时两人相向而行,速度比为1211:15:3335??????+?+= ? ?????????,所以两人第二次相遇点距离出发点1313538?=+,两次相遇点间隔21215840+=,注意到2119211404040-=<,所以最短距离为1940

圈,所以跑道长1919040040

÷

=米. 【例 21】 甲、乙两人沿400米环形跑道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跑道的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跑去.相遇后

甲比原来速度增加4米/秒,乙比原来速度减少4米/秒,结果都用25秒同时回到原地.求甲

原来的速度.

【解析】 因为相遇前后甲、乙的速度和没有改变,如果相遇后两人合跑一圈用25秒,则相遇前两人合跑

一圈也用25秒. (法1)甲以原速V 甲跑了25秒的路程与以()4V +甲的速度跑了25秒的路程之和等于400米,

()25254400V V ++=甲甲,解得6V =甲米/秒.

(法2)由跑同样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一样,得到4V V +=乙甲,即二者速度差为4;而二者速度和为

4001625

V V +==乙甲,这是个典型的和差问题.可得V 甲为:()16426-÷=米/秒.

【巩固】从A 村到B 村必须经过C 村,其中A 村至C 村为上坡路,C 村至B 村为下坡路,A 村至B 村的

总路程为20千米.某人骑自行车从A 村到B 村用了2小时,再从B 村返回A 村又用了1小时45分.已知自行车上、下坡时的速度分别保持不变,而且下坡时的速度是上坡时速度的2倍.求A 、C 之间的路程及自行车上坡时的速度.

【解析】 设A 、C 之间的路程为x 千米,自行车上坡速度为每小时y 千米,则C 、B 之间的路程为(20)x -

千米,自行车下坡速度为每小时2y 千米.依题意得:2022203124x x y y x x y y -?+=???-?+=??

,两式相加,得:202032124

y y +=+,解得8y =;代入得12x =.故A 、C 之间的路程为12千米,自行车上坡时的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

【例 22】 (2008年“奥数网杯”六年级)欢欢和贝贝是同班同学,并且住在同一栋楼里.早晨7:40,欢

欢从家出发骑车去学校,7:46追上了一直匀速步行的贝贝;看到身穿校服的贝贝才想起学校的

通知,欢欢立即调头,并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2倍,回家换好校服,再赶往学校;欢欢8:00赶

到学校时,贝贝也恰好到学校.如果欢欢在家换校服用去6分钟且调头时间不计,那么贝贝从

家里出发时是 点 分.

【解析】 欢欢从出发到追上贝贝用了6分钟,那么她调头后速度提高到原来的2倍,回到家所用的时间为

3分钟,换衣服用时6分钟,所以她再从家里出发到到达学校用了206365---=分钟,故她以原速度到达学校需要10分钟,最开始她追上贝贝用了6分钟,还剩下4分钟的路程,而这4分钟的路程贝贝走了14分钟,所以欢欢的6分钟路程贝贝要走()146421?÷=分钟,也就是说欢欢追上贝贝时贝贝已走了21分钟,所以贝贝是7点25分出发的.

【例 23】 甲、乙两人都要从A 地到B 地去,甲骑自行车,乙步行,速度为每分钟60米.乙比甲早出发

20分钟,甲在距A 地1920米的C 处追上乙,两人继续向前,甲发现自己忘带东西,于是将速

度提高到原来的1.5倍,马上返回A 地去取,并在距离C 处720米的D 处遇上乙.甲到达A 地

后在A 地停留了5分钟,再以停留前的速度骑往B 地,结果甲、乙两人同时到达B 地.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 米.

【解析】 乙从A 地到C 处所用时间为19206032÷=分钟,甲用的时间为322012-=分钟,甲的速度为

192012160÷=米/分钟,速度提高后为160 1.5240?=米/分钟.甲从D 处回到A 地并停留5分钟,共用时间()1920720240516+÷+=分钟,此时乙又走了6016960?=米,两人的距离为

19207209603600++=米,

此时相当于追及问题,追及时间为()36002406020÷-=分钟,所以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40204800?=米.

【例 24】 小芳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芳上

学走这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1.6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速度

的多少倍?

【解析】 设小芳上学路上所用时间为2,那么走一半平路所需时间是1.由于下坡路与一半平路的长度相

同,根据路程一定,时间比等于速度的反比,走下坡路所需时间是51 1.68

÷=,因此,走上坡路需要的时间是532188-=,那么,上坡速度与平路速度的比等于所用时间的反比,为31:18:118

=,所以,上坡速度是平路速度的811

倍.

【例 25】 (2003年“祖冲之杯”小学数学邀请赛)某校在400米环形跑道上进行1万米比赛,甲、乙两名

运动员同时起跑后,乙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开始时甲比乙慢,在第15分钟时甲加快速度,并

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在第18分钟时甲追上乙并且开始超过乙。在第23分钟时甲再次追上乙,

而在23分50秒时甲到达终点。那么,乙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解析】 本题中乙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甲则有提速的情况,但是甲提速后速度就保持不变,所以可以从

甲提速后的情况着手进行考虑.根据题意可知,甲加速后,每过23185-=(分钟)比乙多跑一圈,即每分钟比乙多跑400580÷=(米).由于第18分钟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在23分50秒时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终点的距离就是此时甲、乙之间的距离,即乙距离终点还有

501400802318603???-= ???(米),即乙在23分50秒内跑了1400100003??- ??

?米,由于乙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所以乙每分钟跑

1400501000023400360??-÷= ???

(米).所以,乙跑完全程需要1000040025÷=(分钟). 【例 26】 (2003年迎春杯)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沿环形跑道匀速跑步.如果出发时乙的速度

是甲的2.5倍,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甲的速度立即提高25%,而乙的速度立即减少20%,并

且乙第一次追上甲的地点与第二次追上甲的地点相距100米,那么这条环形跑道的周长是 米.

【解析】 如图,设跑道周长为1,出发时甲速为2,则乙速为5.假设甲、乙从A 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

向跑.由于出发时两者的速度比为2:5,乙追上甲要比甲多跑1圈,所以此时甲跑了

21(52)23

÷-?=,乙跑了53;此时双方速度发生变化,甲的速度变为2(125%) 2.5?+=,乙的速度变为5(120%)4?-=,此时两者的速度比为2.5:45:8=;乙要再追上甲一次,又要比甲多跑1圈,则此次甲跑了51(85)53

÷-?=,这个53就是甲从第一次相遇点跑到第二次相遇点的路程.从环形跑道上来看,第一次相遇点跑到第二次相遇点之间的距离,既可能是52133

-=个周长,又可能是51233-=个周长. 那么,这条环形跑道的周长可能为21001503÷

=米或11003003

÷=米. 【例 27】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从长为400米的圆形跑道的A 点背向出发跑步。跑道右半部分(粗线部分)

道路比较泥泞,所以两人的速度都将减慢,在正常的跑道上甲、乙速度均为每秒8米,而在泥

泞道路上两人的速度均为每秒4米。两人一直跑下去,问:他们第99次迎面相遇的地方距A 点

还有

米。 A

【解析】 本题中,由于甲、乙两人在正常道路和泥泞道路上的速度都相同,可以发现,如果甲、乙各自绕

着圆形跑道跑一圈,两人在正常道路和泥泞道路上所用的时间分别相同,那么两人所用的总时间也就相同,所以,两人同时出发,跑一圈后同时回到A 点,即两人在A 点迎面相遇,然后再从A 点出发背向而行,可以发现,两人的行程是周期性的,且以一圈为周期.在第一个周期内,两人同时出发背行而行,所以在回到出发点前肯定有一次迎面相遇,这是两人第一次迎面相遇,然后

回到出发点是第二次迎面相遇;然后再出发,又在同一个相遇点第三次相遇,再回到出发点是第四次相遇……可见奇数次相遇点都是途中相遇的地点,偶数次相遇点都是A点.本题要求的是第99次迎面相遇的地点与A点的距离,实际上要求的是第一次相遇点与A点的距离.对于第一次相遇点的位置,需要分段进行考虑:由于在正常道路上的速度较快,所以甲从出发到跑完正常道路时,乙才跑了20084100

÷?=米,此时两人相距100米,且之间全是泥泞道路,此时两人速度相同,所以再各跑50米可以相遇.所以第一次相遇时乙跑了10050150

+=米,这就是第一次相遇点与A点的距离,也是第99次迎面相遇的地点与A点的距离.

【例 28】(2009年第七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初赛六年级)丁丁和乐乐各拿了一辆玩具甲虫在400米跑道上进行比赛,丁丁的玩具甲虫每分钟跑30米,乐乐的玩具甲虫每分钟跑20米,但乐乐带

了一个神秘遥控器,按第一次会使丁丁的玩具甲虫以原来速度的10%倒退1分钟,按第二次会

使丁丁的玩具甲虫以原来速度的20%倒退1分钟,以此类推,按第N次,使丁丁的玩具甲虫以

原来的速度的10%

N?倒退1分钟,然后再按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如果乐乐在比赛中最后获胜,他最少按次遥控器。

【解析】乐乐的玩具甲虫跑完全程需要4002020

÷=分钟,丁丁的玩具甲虫跑完全程需要

40 40030

3

÷=分

钟,乐乐要想取胜,就必须使丁丁的玩具甲虫因倒退所耽误的总时间超过

4020

20

33

-=分钟.乐

乐第一次按遥控器后,丁丁耽误的时间为倒退的1分钟及跑完这1分钟倒退路程所花费的时间,为110%1 1.1

+?=分钟;乐乐第二次按遥控器后,丁丁耽误的时间为120%1 1.2

+?=分钟;……乐乐第n次按遥控器后,丁丁耽误的时间为110%110.1

n n

+??=+分钟.所以相当于要使

1.1 1.2 1.3

+++L大于202

6

33

=,由于

2

1.1 1.2 1.3 1.4 1.5 6.56

3

++++=<,而2

1.1 1.2 1.3 1.4 1.5 1.68.16

3

+++++=>,所以乐乐要想取胜,至少要按6次遥控器.

【例 29】唐老鸭和米老鼠进行5000米赛跑.米老鼠的速度是每分钟125米,唐老鸭的速度是每分钟100米.唐老鸭有一种能使米老鼠停止或减速的遥控器,每次使用都能使米老鼠进入“麻痹”状态1

分钟,1分钟后米老鼠就会恢复正常,遥控器需要1分钟恢复能量才能再使用.米老鼠对“麻痹”

状态也在逐渐适应,第1次进入“麻痹”状态时,米老鼠会完全停止,米老鼠第2次进入“麻痹”

状态时,就会有原速度5%的速度,而第3次就有原速度10%的速度……,第20次进入“麻痹”

状态时已有原速度95%的速度了,这以后米老鼠就再也不会被唐老鸭的遥控器所控制了.唐老

鸭与米老鼠同时出发,如果唐老鸭要保证不败,它最晚要在米老鼠跑了多少米的时候第一次使

用遥控器?

【解析】500012540

÷=(分钟),500010050

÷=(分钟),所以米老鼠正常情况下要40分钟跑完全程,唐老鸭要50分钟跑完全程.若唐老鸭使米老鼠麻痹20次,由于5%10%95%9.5

+++=

L,则在这麻痹的20分钟内,米老鼠实际跑的路程为正常状态下9.5分钟跑的路程.这样,米老鼠一共需要409.52050.5

-+=分钟才能到达终点.由于唐老鸭只需要50分钟,所以若使唐老鸭保持不败,并不需要使米老鼠麻痹20次,即可以尽量晚的第一次使用遥控器.根据题意,第20次使用可以使米老鼠多损失0.05分钟,第19次使用可以使米老鼠多损失0.1分钟,第18次使用可以使米老鼠多损失0.15分钟,第17次使用可以使米老鼠多损失0.2分钟,总计正好是

0.050.10.150.20.5

+++=分钟.所以只需要使米老鼠麻痹16次,唐老鸭就能保持不败.这样米老鼠也要50分钟.由于还要留出15分钟的遥控器恢复能量的时间,所以第一次使用遥控器的时候后面剩下的时间不能少于161531

+=分钟,此时米老鼠已经跑出了125(5031)2375

?-=(米),所以唐老鸭最晚要在米老鼠跑了2375米的时候第一次使用遥控器.

【例 30】小周开车前往某会议中心,出发20分钟后,因为交通堵塞,中途延误了20分钟,为了按时到达会议中心,小周将车速提高了25%,小周从出发时算起到达会议中心共用了多少分钟?

【解析】 将车速提高25%后,前、后两种情况下车速的比为1:(125%)4:5+=,那么所用的时间的比为5:4,

由此省出的时间就是堵车耽误的20分钟,所以这段路程原来需要开20(54)5100÷-?=分钟,再加上开始的20分钟,可知小周从出发时算起到达会议中心共用了20100120+=分钟.

【例 31】 (2008年清华附中入学测试题)如图,甲、乙分别从A 、C 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他

们的速度之比为5:4,相遇于B 地后,甲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C 地前进,而乙则立即调头返回,

并且乙的速度比相遇前降低15

,这样当乙回到C 地时,甲恰好到达离C 地18千米的D 处,那么A 、C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千米。

D

C B A

【解析】 由于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4,所以,:5:4AB BC =,乙调头后的速度为原来速度的45

,所以乙调头后两人速度之比为45:(4)25:165

?=,而乙回到C 地时甲恰好到达D 处,所以:25:16BD BC =,即169BC CD =,则94724

AC BC CD ===(千米),即A 、C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72千米.

【例 32】 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32千米/时,乙车速度为48千米

/时,它们到达B 地和A 地后,甲车速度提高

14,乙车速度减少16

,它们第一次相遇地点与第二次相遇地点相距74千米,那么A 、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析】 开始时两车速度比为32:482:3=,所以第一次相遇是在距B 地全程的35

处;当乙车到达A 地时,甲车离B 地还有全程的13,此时乙车速度减少16,变为原来的56,两车速度比为52:(3)4:56

?=,那么当甲车走完剩下的13时,乙车已经往回走了1553412

?=,此时两车相距全程的5711212-=.这时甲车速度提高14,两车速度比变为5(4):51:14?=,所以两车再各走7721224

÷=即相遇.即第二次相遇点距离B 地全程的

724.所以A 、B 之间的距离为3774()240524÷-=千米.

【例 33】 (2008年日本第12届小学算术奥林匹克初赛)上午8点整,甲从A 地出发匀速去B 地,8点20

分甲与从B 地出发匀速去A 地的乙相遇;相遇后甲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3倍,乙速度不变;8

点30分,甲、乙两人同时到达各自的目的地.那么,乙从B 地出发时是8点 分.

【解析】 甲、乙相遇时甲走了20分钟,之后甲的速度提高到原来的3倍,又走了10分钟到达目的地,根

据路程一定,时间比等于速度的反比,如果甲没提速,那么后面的路甲需要走10330?=分钟,所以前后两段路程的比为20:302:3=,由于甲走20分钟的路程乙要走10分钟,所以甲走30分钟的路程乙要走15分钟,也就是说与甲相遇时乙已出发了15分钟,所以乙从B 地出发时是8点5分.

【例 34】 甲、乙往返于相距1000米的A ,B 两地.甲先从A 地出发,6分钟后乙也从A 地出发,并在距

A 地600米的C 地追上甲.乙到

B 地后立即原速向A 地返回,甲到B 地休息1分钟后加快速度

向A 地返回,并在C 地追上乙.问:甲比乙提前多少分钟回到A 地?

【解析】 由于甲比乙早出发6分钟,乙在走了600米时追上甲,可见乙走600米比甲要少用6分钟,那么

对于剩下的400米,乙比甲要少用40064600

?=(分钟),也就是说乙比甲早4分钟到达B 地.那么

乙从B 地出发比甲早415+=(分钟),走到C 地被甲追上,相当于甲走400米比乙少用5分钟,

那么对于剩下的600米,甲比乙要少用

60057.5400

?=(分钟).所以甲比乙提前7.5分钟回到A 地. 【例 35】 (2005年“祖冲之杯”小学数学邀请赛)如图所示,有A 、B 、C 、D 四个游乐景点,在连接它

们的三段等长的公路AB 、BC 、CD 上,汽车行驶的最高时速限制分别是120千米、40千米和

60千米。一辆大巴车从A 景点出发驶向D 景点,到达D 点后立刻返回;一辆中巴同时从D 点

出发,驶向B 点。两车相遇在C 景点,而当中巴到达B 点时,大巴又回到了C 点,已知大巴和

中巴在各段公路上均以其所能达到且被允许的速度尽量快地行驶,大巴自身所具有的最高时速

大于60千米,中巴在与大巴相遇后自身所具有的最高时速比相遇前提高了12.5%,求大巴客车

的最高时速。 D

C B A

【解析】 由于AB 、BC 、CD 三段公路等长,不妨设60AB BC CD ===千米,大巴从C D C →→用

602602?÷=(小时)

,此时中巴从C B →,速度为60230÷=(千米/小时),所以中巴从D C →的速度为8030(112.5%)3÷+=(千米/小时),用时为8096034

÷=(小时),这也是大巴从A B C →→用的时间.大巴在BC 上最少用360402

÷=(小时),所以大巴在AB 上最多用933424-=(小时).大巴的最高时速为360804

÷=(千米). 【巩固】 从甲市到乙市有一条公路,它分成三段.在第一段上,汽车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在第二段上,汽车速度是每小时90千米;在第三段上,汽车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己知第一段公路的长恰好是第三段的2倍,现有两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小时20分后,在第二段从甲到乙方向的13

处相遇.那么,甲、乙两市相距多少千米? E A B C D

【解析】 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为三段路的端点,E 为两车相遇的地点.由于AB 为CD 的两倍,

而汽车在AB 上的速度为40千米/时,在CD 上的速度为50千米/时,所以汽车在AB 上与在CD 上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5:24050=,即在AB 上比在CD 上多用了32的时间;由于13BE BC =,所以12

BE EC =,而汽车在整个BC 段上速度都是相同的,所以汽车在EC 上所用的时间是汽车在BE 上所用的时间的2倍,即多用了1倍的时间.由于两辆汽车同时出发,在E 处相遇,两车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在CD 上所用的时间的32

倍等于在BE 上所用的时间,可以得到在CD 上所用的时间与在BE 上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那么可以得到在AB 、BE 、EC 、CD 四段上所用的时间之比为5:3:6:2.汽车在AB 与BC 段上所用的时间之比为5:9,速度之比为40:904:9=,所以AB 与BC 段的长度之比为()()54:9920:81??=.由于汽车从A 到E 用了1小时20分钟,所以

在AB 段上所用的时间为15513536?=+小时,AB 段的长度为51004063

?=千米,那么从A 到D 的距离为10081111853202???++= ???

千米. 【例 36】 现在甲乙两辆车往返于相距20千米的A 、B 两地,甲车先从A 地出发,9分钟后乙车也从A 地

出发,并且在距离A 地5千米的C 地追上甲车。乙车到B 地之后立即向A 地原速驶回,甲车到

B 地休息12分钟之后加快速度向A 地返回,并在

C 地又将乙车追上。那么最后甲车比乙车提前多少分钟到A 地?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按照出发时的速度,乙车走5千米比甲车少用9分钟,那么乙车走15千米比甲

车少用27分钟,也就是说乙车比甲车早27分钟到达B 地.到达B 地后,乙车立即返回,而甲车则停留12分钟,所以甲车比乙车晚271239+=分钟从B 地返回.返回时甲车提高了速度,所以在乙车开出15千米后追上乙车,说明返回时每走15千米甲车比乙车少用39分钟,那么走5千米甲车比乙车少用13分钟.而剩下的路恰好5千米,所以甲车比乙车提前15分钟到A 地.

模块二、变道问题

【例 37】 (2005年《小学生数学报》优秀小读者评选活动)有一种机器人玩具装置,配备长、短不同的

两条跑道,其中长跑道长400厘米,短跑道长300厘米,且有200厘米的公用跑道(如下图)。机器人甲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6厘米的速度在长跑道上跑动,机器人乙按顺时针方向以每秒4厘米的速度在短跑道上跑动。如果甲、乙两个机器人同时从A 点出发,那么当两个机器人在跑道上第3次迎面相遇时,机器人甲距离出发点

A 点多少厘米?

200200

【解析】 第一次在1B 点相遇,这时甲、乙共跑了400厘米(见左下图)

B 1

200200A

2B 1200200A

第二次在2B 点相遇,这时甲、乙又共跑了700厘米(见右上图); 同理,第三次相遇时,甲、乙又共跑了700厘米.

那么到第三次相遇时两者共跑了4007007001800++=厘米,共用时间1800(64)180÷+=(秒),甲跑了61801080?=(厘米),距A 点40031080120?-=(厘米).

【例 38】 (2007年首届全国资优生思维能力测试)如下图,甲从A 出发,不断往返于AB 之间行走。乙

从C 出发,沿C —E —F —D —C 围绕矩形不断行走。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甲从背后第一次追上乙的地点离D 点 米。

AC=80米,CD=EF=120米,CE=DF=30米,DB=100米F E

D C B

A

【解析】 若甲要从背后追上乙,只有甲从D C →时才有可能,且当甲到达D 时,在DC 上乙离D 的距离不

能超过1201205424-÷?=米.而甲第一次以上述行走方向到达D 时,要用(80120100100)580+++÷=秒,以后每隔(80120100)25120++?÷=秒到达一次.乙走一圈的距离为(12030)2300+?=米.设当甲第x 次以上述行走方向到达D 时,乙在DC 上离D 的距离不超过24米.由于此时甲共走了[80120(1)]x +-秒,所以乙走了4[80120(1)]x ?+-米,而乙走的路程比300米的整数倍多出来的部分在302120180?+=米和18024204+=米之间,所以有

4[80120(1)]x ?+-除以300的余数在180到204之间,

即(480160)x -除以300的余数在180~204之间.即480x 除以300的余数在40~64之间,也即180x 除以300的余数在40~64之间.显然当2x =时,360300÷的余数为60,在40~64之间.这时,乙走了4[80120(21)]800?+?-=米,离D 点800300218020-?-=米.那么当甲追上乙时离D 点20(54)5100÷-?=米.

【例 39】 如图,两个圆环形跑道,大圆环的周长为600米,小圆环的周长为400米。甲的速度为每秒6

米,乙的速度为每秒4米。甲、乙二人同时由A 点起跑,方向如图所示,甲沿大圆环跑一圈,就跑上小圆环,方向不变,沿小圆环跑一圈,又跑上大圆环,方向也不变;而乙只沿小圆环跑。问:甲、乙可能相遇的位置距离A 点的路程是多少?(路程按甲跑的计算)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甲跑的路线是“8”字形,乙跑的路线是小圆环.甲绕大圆环跑一周需要100秒,

乙绕小圆环跑一周也需要100秒.所以两人的第一次相遇肯定是在A 点;而以后在小圆周上肯定还有相遇点.由于两人都是周期性运动,乙的情况较为简单,如果以乙为中心,可以看出,每次乙回到A 点,如果甲也在A 点,则两人在A 点相遇;如果甲不在A 点,则此时甲相当于顺时针跑,乙则逆时针跑,这是一个相遇问题,必定在小圆周上相遇.设乙第m 次回到A 点的时间为t 秒,则100t m =,此时甲跑了6100600m m ?=米.而甲一个周期为6004001000+=米,因此,t 时刻

甲跑了6001000m 个周期.而6003331000555m m m m ????==+????????

,其中整数部分表示甲回到A 点,小数部分表示甲又从A 点跑了一部分路程,但是不到一个周期,这一部分路程的长度是310005m ???????

米.由此,我们可以算出甲的位置:

以其中的第三列(51)

k+为例进行说明:这一列表示351

m k

=+,于是

3

1000200

5

m

??

?=

??

??

,这表

明甲回到A点后又跑了200米,此时乙在A点处,甲要跑完大圆周再在小圆周上与乙相遇,此时两人相距1000200800

-=米,所以需要的时间为800(46)80

÷+=秒,在80秒内乙跑了480320

?=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甲在小圆周上跑的路程为40032080

-=米,这就是此时相遇点与A点的距离.其它情况同理可得.

所以甲、乙可能相遇的位置在距离A点顺时针方向320米,240米,160米,80米和0米.

自动变速器试卷及答案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专业 班 姓名 学号 ------------------------密--------------------------封------------------------装--------------------------订-------------------线--------------------------- 。。。。。。。。。。。。。。。。。。。。。。。。。。。。。。。。。。。。。。。。。。。。。。。。。。。。。。。。。。。。。。。。。。。。。。。。。。。。。。。。。。。。。。。。。。。。。。。。。。。。。。。。。- 南阳技师学院 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二O一四——二O一五学年第一学期结业试题 专业:13汽修一、二、三、四 科目: 《自动变速器结构与维修》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在全液式控制的自动变速器中,换挡信号主要有 节气门阀 及 调速阀 。 2、自动变速器由液力变矩器、油泵、齿轮变速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3、行星齿轮机构三元件由 行星架 、 太阳轮 、 齿圈 组成。 4、行星齿轮机构中,太阳轮的齿数 最少 ,齿圈的齿数居中,行星架的齿数 最多 。 5、当一个小齿轮驱动一个大齿轮时, 转矩 增大而 转速 降低。 6、紧急制动时,锁止离合器不能解锁,会造成发动机 熄火 。 7、自动变速器中,按控制方式主要有 全液压式 和 电液控制式 两种方式。 8、行星齿轮变速器的换档执行元件包括 离合器 、单向离合器 及 制动器 。 9、正常液压油的颜色一般是 粉红色 ,且无气味。 10、按齿轮变速器的类型分类分为普通齿轮变速机构 和 行星齿轮变速机构 两种。 11、行星齿轮变速器的换挡执行机构的三个作用是 固定 、 连接 、 锁止 。 12、油泵的作用是为自动变速器的变矩器、换挡执行机构、液压控制阀等部分提供所 需具有 一定压力的液压油 ,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13、自动变速器油泵的类型有 内啮合齿轮泵 、 转子泵 、 叶片泵 三种。 14、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只要行星架输入,无论哪个元件输出必为 增速 ;只要行 星架输出,无论哪个元件输入必为 减速 ;只要行星架固定,输入与输出的转向 必为 相反 。 15、电子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传感器 、 电子控制单元(ECU) 、 执行器 。 16、自动变速器汽车在车辆启动时应使用 P 挡或 N 挡。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手动控制阀本身只改变油路,不改变油压。 (×)2、自动变速器可以控制汽车的所有档位。 (×)3、装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比装有手动变速器的汽车更省油。 (√ )4、电磁阀一般分为两类,分别是开关式电磁阀和脉冲宽度调制式电磁阀 (×)5、全液压式自动变速器的油泵驱动是发电机。 (√ )6、自动变速器的油泵由泵轮驱动。 (×)7、液力变矩器的锁止含义是把导轮锁固,以提高传动效率。 (√ )8、当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太阳齿轮、齿圈或行星架都不被锁止时,会形成空档。 (×)9、手动变速器的汽车中不安装离合器。 (√ )10、节气门全闭时,怠速开关应导通;当节气门开启时,怠速开关应断开。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所列四个字母中哪个在自动变速器上表示行驶档( D )。 A 、P B 、N C 、R D 、D 2、下列说法中不是自动变速器电磁阀作用的是( B )。 A 、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换挡 B 、控制发动机点火时刻 C 、控制液力变矩器的锁止 D 、控制发动机制动 3、电液控制自动变速器电脑控制的是( C )。 A 、换挡阀 B 、节气门阀 C 、电磁阀 D 、手动阀 4、下列关于直接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传动比为1:1 B 、传动比小于1 C 、传动比大于1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5、只读存储器英文简称是( B )。 A 、ECU B 、ROM C 、RAM D 、PCM 6、自动变速器油液检查中油质检查方法正确的是( D )。 A 、看颜色 B 、闻气味 C 、摸杂质 D 、以上都对 7、下列不属于液力变矩器内的是( D )。 A 、泵轮和导轮 B 、锁止离合器和单向离合器 C 、涡轮与导轮 D 、接合套和制动器 8、下列选项中液压控制系统不能控制的是( C )。 A 、离合器 B 、制动器 C 、单向离合器 D 、以上都对 9、能改变液流方向并起到增矩作用的是( A )。 A 、导轮 B 、泵轮 C 、涡轮 D 、齿轮 10、当代轿车上配置的无级变速器是通过( D )来改变传动比的。 A 、两轴式变速机构 B 、三轴式变速机构 C 、一对锥齿轮传动 D 、可变带轮旋转直径 11、单行星排传动中,( C )为固定元件时,将成为倒档输出。 A 、太阳轮 B 、齿圈 C 、行星架 D 、行星轮 12、自动变速器中的油泵是由( D )驱动的。 A 、电机 B 、输出轴 C 、发电机 D 、变矩器 13、变速器增加了超速挡可以( D )。 A 、提高发动机转速 B 、降低发动机负荷 C 、提高动力性 D 、提高经济性 14、下列关于液力变矩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可增大扭矩,提高传动比 B 、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 C 、降低变速时传动系的冲击 D 、起到手动挡车离合器的作用 15、手动控制阀由( D )控制。 A 、节流压力 B 、管路压力 C 、调速器压力 D 、以上都不正确

《自动变速器》试题集

《自动变速器》试题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 1、自动变速器按变速机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_。 A.行星齿轮式 B.平行轴式 C.无极变速式 D.电子控制式 2、液压控制阀体与变速器壳体之间的固定螺栓数量是____________ 。 A.14 B.13 C.12 D.11 3、下面对于丰田公司自动变速器“A340E”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A”代表自动变速器。 B.“3”代表3 个前进档。 C.“4”代表系列号。 D.“E”代表控制系统为电脑控制。 4、自动变速器油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 A.液力传动 B.润滑 C.散热 D.清洁 5、下面对于失速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可以验证液力变矩器单项离合器是否打滑。 B.可以判断变速器内部的液压执行器的工作状况。 C.可以分析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否正常。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在做完失速实验后发现失速转速低于标准值,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 A.发动机有故障 B.液力变矩器有故障

C.变速器机械元件有故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下列属于片式离合器组成部分的是_______________。 A.离合器活塞 B.回位弹簧 C.钢片 D.摩擦片 8、下列属于行星齿轮机构组成部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太阳轮 B.行星轮 C.行星架 D.齿圈 9、下列关于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前后两个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为一个整体,称为共用太阳轮组件; B.前一个行星排的行星架和后一个行星排的齿圈连接为一个整体,称为前行星架后齿圈组件; C.输出轴通常与前行星架和后齿圈组件连接。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对下图行星齿轮机构传动结果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同向减速 B.同向增速 C.反向减速 D.反向增速 11、对下图行星齿轮机构传动结果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同向减速 B.同向增速 C.反向减速 D.反向增速 12、01M自动变速器在2档工作时,参与工作的元件是________________。 A.K1 B. K2 C.K3

(完整版)汽车维修技师模拟考试题1(附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汽车修理工技师理论知识试卷 1 一、单项选择题(第1~20 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每题1 分,共20 分) 1.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 A、看效益决定是否爱岗 B、转变择业观念 C、提高职业技能 D、增强把握择业的机遇意识 2.下列工具中,()是錾削的主要工具。 A、划针 B、锤子 C、样冲 D、方箱 3.零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而得到的视图称为()。 A、基本视图 B、斜视图 C、局部视图 D、旋转视图 4.属于形状公差的是()。 A、平行度 B、垂直度 C、倾斜度 D、直线度 5.活塞在制造中,其头部有一定的锥度,主要是考虑了()的原因。 A、节省材料 B、减少往复惯性力 C、活塞工作时受力不均 D、温度的变化 6.简单非平衡式鼓式车轮制动器,在汽车前进制动时,前蹄片是()。 A、减势蹄 B、助势蹄 C、衡蹄 D、摩擦蹄 7.液力挺柱在发动机温度升高后,挺柱有效长度()。 A、变长; B、变短; C、保持不变; D、依机型而定,可能变长也可能变短。 8.本田ACCORD F22B1 发动机VTEC 机构中,与高速凸轮相对应的摇臂是()。 A、中间摇臂 B、主摇臂 C、次摇臂 D、下摇臂 9.解码器有专用与通用之分,下列( )属于专用解码器。 A、Scanner 解码器 B、V.A.G1551 解码器 C、电眼睛431ME D、检测王2000M 10.在发动机排放控制中,()主要用于降低NO X的排放量。 A、EGR 排气再循环控制 B、开环与闭环控制 C、二次空气喷射控制 D、活性碳罐电磁阀控制 11.通过对机油油样测定分析得出,当机油中含()过高,说明活塞环磨损严重。 A、铁 B、铬 C、铜 D、铅 12.通常在()的状态,容易使空调制冷剂缺少。 A、高温低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高压 13.自动变速器中的换档执行元件中,()不是依靠液压油来工作的。 A、离合器 B、单向离合器 C、片式制动器 D、带式制动器 14.电子控制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是根据()的变化,来调整动力转向器,使转向操纵力达到最佳。 A、油压 B、油温 C、车速 D、发动机转速 15.电控悬架系统中,()是可调阻尼力减震器的组成之一。 A、扇形齿轮 B、电磁线圈 C、回转阀 D、直流电动机 16.变速器斜齿轮磨损会造成()。 A、挂档困难 B、跳档 C、异响 D、乱档 17.按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机动车转向盘自由转动量的最 大转向角不得大于()(设计车速≥100km/h) 。 A、15° B、10° C、20° D、25°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期终试卷A及答案卷剖析

XXXXXX学校 2015 —2016 学年第一学期班级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学科期末试卷A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自动变速器主要有液力变矩器、齿轮变速器和()组成。 (A)液压控制系统(B)离合器(C)液压油泵(D)制动器 2.从部件上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A)进气系统、节气门、ECU (B)供油系统、进气系统、ECU (C)进气系统、汽油喷射系统、节气门 (D)化油器、进气系统、ECU 3.汽车电器系统特点是()。 (A)低压、直流、单线制 (B)直流、单线制、负极搭铁 (C)低压、单线制、负极搭铁 (D)低压、直流、单线制、负极搭铁。 4.汽车中电子控制单元又称:()。 (A)CPU (B)ECU (C)ABS (D)ASR 5.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由()直接驱动点火线圈进行点火。 (A)ECU (B)点火控制器(C)分电器(D)转速信号 6.只有在变速器的换挡杆位位于()档位时,才能起动发动机。 (A)D档(B)L档(C)R档(D) P档 7.直接测量方式电控系统采用(),直接测量出单位时间汽油发动机吸入空气的质量流量或体积流量,然后根据发动机转速,计算每一工作循环吸入的空气量。 (A)空气流量计(B)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C)氧传感器(D)上述都不对 8.一般来说,缺少了( )信号,电子点火系将不能点火。 (A)进气量(B)水温(C)转速(D)上止点 9.对喷油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空气流量计 (B)水温传感器 (C)氧传感器 (D)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10.采用三元催化转换器必须安装( )。 (A)前氧传感器 (B)后氧传感器 (C)前、后氧传感器 (D)以上都不对 11..不是汽车安全系统的是()。 (A)安全气囊(B)安全带(C)自动空调系统(D)防抱死制动系统 12.照明系统中,灯光光色不是为白色的是()。 (A)前照灯(B)雾灯(C)倒车灯(D)牌照灯 13.电子控制电动式转向系统采用()。 (A)液压装置(B)电动机(C)气动装置(D)电磁阀 14.发动机工作时,ECU根据发动机()信号确定最佳闭合角。 (A)转速信号(B)电源电压(C)冷却液温度(D) A和B 15.车轮速度传感器出现故障,以下( )项不可能是故障原因。 (A)传感头脏污(B)传感头与齿圈间隙不符要求 (C)线圈断路(D)制动盘磨损严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根据工作情况总体上可分为、、、排气系统等四个部分。 2、可变助力转向系统根据和提供不同的助力水平。 3、车用汽油喷射系统按喷射部位可分为和两类。 4、点火时刻信号是__ _____产生的信号。

汽车电器试题及答案(免费)

汽车电器各个章的试题 第一章 汽车电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单线制2.负极搭铁3.两个电源4.用电设备并联5.低压直流供电。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初充电:新蓄电池或修复后的蓄电池在使用之前的首次充电 2.定压充电: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直流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的充电方法 3.定流充电: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保持一定的充电方法 4.蓄电池容量:一次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允许的放电范围内所输出的电量 二.填空题 1.铅酸蓄电池每个単格电池的标称电压为2V,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呈棕红色;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海绵状的纯铅,呈青红色。 2.某铅酸蓄电池型号为6—QAW—65D,其标准电压为 12 V,额定容量为 65 Ah。 3.影响蓄电池容量的因素主要有极板的结构、放电电流、电解液温度和电解液密度。 4.蓄电池的内阻大小反映了蓄电池带负载的能力。在相同条件下,内阻越小,输出电流越大,带负载能力越强。蓄电池内阻包括极板、隔板、电解液、铅连接条等的电阻。三.简答题 1.蓄电池有哪些功用? 答:1)发电机起动时,向起动机和点火系供电;2)发电机不发电或电压较低时向用电设备供电;3)发电机超载时,协助发电机供电;4)发电机端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动势时,将发电机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吸收发电机的过电压,保护车子元件。 2.蓄电池常见的故障有哪些? 答:极板硫化、自行放电、极板短路和活性物质脱落,电解液量减少。 3.免维护铅蓄电池有哪些优点? 答:(1)使用中不用加水;(2)自放电少,寿命长;(3)接线柱腐蚀少;(4)起动性能好。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发电机的他励:在发电机转速较低时,自身不能发电,需要蓄电池供给发电机励磁绕组电流,使励磁绕组产生磁场来发电。这种由蓄电池供给磁场电流发电的方式称为他励发电。 2.发电机的自励:当发电机能对外供电时,就可以把自身发的电供给励磁绕组,这种自身供给磁场电流发电的方式称为自励发电。 3.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特性:输出特性也称负载特性或输出电流特性,它是发电机保持输出电压一定时,发电机的输出电流与转速之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 1.发电机是汽车的主要电源,其功用是对除起动机以外的所有用电设备供电,并向蓄电池充电。发电机有直流发电机和交流发电机两种。 2.普通交流发电机一般由转子、定子、硅整流器、前后端盖、风扇及带轮等组成。

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征求

《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本标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2016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进行制定。项目编号为2016-1453T-QC,项目名称为《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 1.2 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主要起草单位: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北齿有限公司、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工作组成员:严鉴铂、刘义、聂幸福、许明中、杨小辉、廖兴阳、陈中伟、罗光涛、吕学渊、姚书涛、邵明武、钟海生。 1.3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计划下达后,标准起草牵头单位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立即根据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变速器分技术委员会要求,组建了以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北齿有限公司、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参与的标准起草小组。 2015年9月,确认标准工作组各单位相关人员,成立标准工作组。在标准项目启动会议上,对标准制定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会议决定: 1)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严鉴铂董事长为项目总负责、刘义副总经理为技术总负责、科技处张慧处长为起草小组组长、全面协调标准起草工作,相关专业专家担任标准起草人。 2)成员单位:负责协助完成标准相关资料收集、进行相关的验证试验、以及标准相关文件的校审工作。 会议结束后,按会议讨论结果,向变速器分标委秘书处提交了标准制定计划。 2015年10月,编制标准草案,递交标准草案、申报项目的情况说明、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2015年11月,法士特公司召开内部评审会,对标准草案进行评审。 2015年12月-2016年1月,根据内部评审会要求,修改完善标准文本。 2016年9月,参加标准项目立项答辩并通过。 2017年2月,将标准草案稿发送给工作组成员单位进行内部意见征集,汇总形成意见表。 2017年3月,对工作组内部征集意见进行答复,并根据采纳的意见完善标准文本。 2017年4月,召开《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汽车行业标准研讨会,会议首先对工作组讨论稿的技术条款进行讨论。随后,对工作组内部征集的意见进行逐条确认。 会议结束后,按照研讨会讨论结果,修改完善标准文本,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表(工作组内部)、会议纪要等文件提交至汽标委变速器分委会秘书处。 2017年5月-2017年7月,根据研讨会要求修改完善标准并进行相关试验验证。 2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 标准编制原则 标准编写格式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和规定。 标准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结合当前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国际、国内行业发展水平和整车要求,按国内领先、国际通行水平的原则确定。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汽车行业实施本标准的技术能力和可操作性,同时考虑国内相关机构依据本标准对该产品进行监督和检验的能力。

自动变速器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 1、自动变速器按变速机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_。 A.行星齿轮式 B.平行轴式 C.无极变速式 D.电子控制式 2、液压控制阀体与变速器壳体之间的固定螺栓数量是____________ 。 3、下面对于丰田公司自动变速器“A340E”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A”代表自动变速器。 B.“3”代表3 个前进档。 C.“4”代表系列号。 D.“E”代表控制系统为电脑控制。 4、自动变速器油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 A.液力传动 B.润滑 C.散热 D.清洁 5、下面对于失速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可以验证液力变矩器单项离合器是否打滑。 B.可以判断变速器内部的液压执行器的工作状况。 C.可以分析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否正常。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在做完失速实验后发现失速转速低于标准值,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 A.发动机有故障 B.液力变矩器有故障 C.变速器机械元件有故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下列属于片式离合器组成部分的是_______________。 A.离合器活塞 B.回位弹簧 C.钢片 D.摩擦片 8、下列属于行星齿轮机构组成部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太阳轮 B.行星轮 C.行星架 D.齿圈 9、下列关于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前后两个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为一个整体,称为共用太阳轮组件; B.前一个行星排的行星架和后一个行星排的齿圈连接为一个整体,称为前行星架后齿圈组件; C.输出轴通常与前行星架和后齿圈组件连接。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对下图行星齿轮机构传动结果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自动变速器系统检测与维修》期末考试试卷B答案

《自动变速器系统检测与维修》期末考试试卷B答案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自动变速器在__20__世纪70年代被批量采用.在我国,第一家将自动变速器作为标准装置装于轿车上的是__上海通用汽车公司。 2、倒档的实现是通过在两个齿轮之间附加一个惰轮。 3、自动变速器的油泵工作是被变矩器的泵轮驱动,只要发动机转,油泵就会转动。 4、传动比等于_ 从动 _齿轮的齿数除以_ 主动 _齿轮的齿数。 5、速控阀根据车速产生油压向换档阀输出油压信号,控制升档或降 档。 6、当一个小齿轮驱动一个大齿轮时,转矩增大而转速降低。 7、在行星齿系中,如果_ 齿轮架固定和以太阳轮齿轮为主动件,则可以形成反向减速档。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3分,共30分) 1、太阳齿轮、齿圈和行星齿轮三者的旋转轴线是重合的。(×) 2、当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太阳齿轮、齿圈或行星架都不被锁止时,则会形成空档。(√) 3、自动变速器的制动器能把行星齿轮机构中元件锁止,不让其旋转。(√) 4、自动变速器的内啮合式齿轮泵是靠液力变矩器的输出轴驱动的。(×) 5、由于行星齿轮机构处于常啮合状态,故动力传输不会产生齿轮间冲击。(√) 6、自动变速器油液散热器的主要作用,是散发行星齿轮换档机构在换档时所产生的大量热量。(×)

7、自动变速器的“发动机制动运行”是指发动机成为负载的一种运行方式。(√) 8、自动变速器的滑行方式最适用于长下坡的道路使用。(×) 9、在自动变速器的液控系统中,储压器的作用是预先储备一定油压以补足换档 时系统油压的不足。(×) 10、在“D2”档时,自动变速器的运作既有滑行方式也有发动机制动方式。(×) 三、单向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液力变矩器的泵轮和涡轮转速差值愈大,则( A )。 A、输出转矩愈大; B、输出转矩愈小; C、效率愈高; D、输出功率愈大。 2、在输出轴处于增矩状态下,液力变矩器中的导轮处于( B )状态。 A、自由; B、锁止; C、与涡轮同速; D、与泵轮同速。 3、技师甲说:在大多数电控换档系统中,节气门开度是一个重要的输入信息;技师乙说:对于电控换档系统,车速是一个重要的输入信息。谁正确?( C ) A、甲正确; B、乙正确; C、两人均正确; D、两人均不正确。 4、固定行星齿轮组的齿圈、主动太阳轮、行星架的状态为( D ) A、同向同速; B、反向增速; C、反向减速; D、同向减速。 5、讨论检查ATF的情况时,技师甲说如果ATF呈深褐色并有烧焦的味道,那么ATF已经过热了;技师乙说若ATF呈乳白色,这说明发动机冷却液已泄漏到ATF的冷却器中,谁正确?( C ) A、甲正确; B、乙正确; C、两人均正确; D、两人均不正确。 四、简合题(共20分) 1、简述内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6分)

自动变速器原理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培训课件

姓名:学号: 《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作业二 一、概念题 1、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 太阳轮和齿圈之间只有一组行星齿轮,分别与齿圈和太阳轮啮合。 2、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 太阳轮和齿圈之间有两组互相啮合的行星齿轮,其中外面一组行星齿轮和齿圈啮合,里面一组行星齿轮和太阳轮啮合。 3、发动机制动: 车辆滑行时,驱动轮通过传动系反拖发动机,使发动机高于怠速运转,反之,发动机运转阻力会对车辆产生制动限速作用,此功能称为发动机制动 4、负温度系数: 热敏电阻的阻值随自身的温度升高而降低。 5、占空比: ECU输出的电磁阀控制信号中通电时间占通电脉冲周期的比率。 6、失速工况: 起动发动机,在D或R位时,踩住制动踏板,同时将油门踏板踩到底,此时,泵轮高速旋转而涡轮静止,此工况称为失速工况。 7、N→D时滞时间: 在怠速状态将自动变速器变速杆从N位置换入D位置,从开始换档到感到汽车出现振动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8、转子式油泵“三隙”: 主从动齿轮齿顶间的间隙、从动齿轮(齿圈)外缘与泵体间的间隙、主从动齿轮端面与泵体间的间隙 二、填空题 1、有关单排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完成以下各问题。 (1)运动特性方程式是n1+an3=(1+a)nH,其中方程中各参数含义分别是n1 是太阳轮转速;n3是齿圈转速;nH是行星架转速;a是齿圈与太阳轮齿数比。 (2)单个行星排行星齿轮结构要完成动力传递,须固定某一元件或连接某两元件

或使某一元件以固定转速旋转。 2、见图2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中,该行星齿轮机构特点是两个行星排共用齿圈 和行星架。 图 2 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 3、见图2所示一单向离合器结构图,该单向离合器属于滚柱形式。当内环固定,则外环可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外环顺时针方向转动可带动内环转动。 图2 单向离合器结构与原理见图 4、ECT进行自动换档控制时的两个基本传感器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 5、见图2所示01N型ECT中F125端子图,F125是多功能开关,当换档手柄处于2位时,6和3 端子导通。

高级修理工试卷答案1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汽车修理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6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 中。每题0.5分,满分80分。) 1.职业道德承载着企业(A),影响深远。 A、文化 B、制度 C、信念 D、规划 2.由于各种职业的职业责任和义务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定的(D)的具体规范。 A、制度规范 B、法律法规 C、职业道德 D、行业标准 3.职业道德是(D)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社会责任 B、社会道德 C、社会意识 D、社会公德 4.(D)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灵魂。 A、为社会服务 B、为行业服务 C、为企业服务 D、为人民服务 6.(C)标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业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A、职业守则 B、人生观 C、职业道德 D、多样性 8.劳动权主要体现为平等就业权和选择(A)。 A、职业权 B、劳动权 C、诚实守信 D、实话实说 13.润滑脂的使用性能主要有稠度、(D)性能、高温性能和抗水性等。 A、油脂 B、中温 C、高温 D、低温 15.液压缸按结构形式主要分为柱塞式、(A)摆动式。 A、活塞式 B、液压式 C、单作用式 D、双作用式 17.传动系由(C)等组成。 A、离合器、变速器、冷却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 B、离合器、变速器、启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 C、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 D、离合器、变速器、电子控制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 18.闪光继电器的种类有(D)、电热式、电子式三类。 A、信号式 B、冲击式 C、过流式 D、电容式 19.汽车(D)的分类机械式、电子式类型。 A、触摸式 B、按键式 C、电子钥匙式 D、防盗装置 20.空调的作用它是在封闭的空间内,对温度、(A)及洁净度进行调节的装置。 A、湿度 B、暖风 C、室内 D、气候 21.(A)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导致人体缺氧。 A、CO B、HC C、氮氧化物 D、固体颗粒 22.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最早是由(A)质量管理专家提出的。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加拿大 24.电控发动机加速不良的原因有进气管真空渗漏、喷油器工作不稳定或(C)。 A、电动汽油泵不工作 B、曲轴位置传感器失效 C、燃油滤清器脏污 D、爆震传感器失效 25.下列属于发动机曲轴主轴承响的原因是()。 A、曲轴有裂纹 B、曲轴弯曲 C、汽缸压力低 D、汽缸压力高 26.下列不是发动机活塞敲缸异响的原因(D)。 A、活塞与汽缸壁间隙过大 B、活塞裙部磨损过大或汽缸严重失圆 C、轴承和轴颈磨损严重 D、连杆弯曲、扭曲变形 27.若发动机活塞销响,响声会随发动机负荷增加而(B)。 A、减小 B、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9.汽油机点火过早异响的现象是()。 A、发动机温度变化时响声不变化 B、单缸断火响声不减弱 C、发动机温度越高、负荷越大,响声越强烈 D、变化不明显 32.在发动机不启动的情况下,把点火开关旋转到“ON”,打开风挡雨刮器。如果雨刮器动得很慢,比平 时慢很多,则说明(A)。 A、蓄电池缺电 B、发电机损坏 C、点火正时失准 D、点火线圈温度过高 33.如果是发动机完全不能启动,并且毫无着火迹象,一般是由于燃油没有喷射引起的,需要检查(A)。 A、转速信号系统 B、火花塞 C、启动机 D、点火线圈 34.柴油机动力不足,可在发动机运转中运用(D),观察发动机转速变化,找出故障缸。 A、多缸断油法 B、单缸断油法 C、多缸断火法 D、单缸断火法 35.发动机加速发闷,转速不易提高的原因是(D)。 A、火花塞间隙不符合标准 B、少数缸不工作 C、空气滤清器堵塞 D、排气系统阻塞 36.柴油发动机燃油油耗超标的原因是(B)。 A、配气相位失准 B、进气不畅 C、汽缸压力低 D、机油变质 37.发动机机油油耗超标的原因是(A)。 A、机油粘度过大 B、润滑油道堵塞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自动变速器-测试题及答案(朱明zhubob)

《自动变速器》试卷10-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在传动装置中,以液体为介质进行能量传递与控制的装置称为装置。 2.自动变速器主要由、、等部分组成。 3.档是倒档。车辆前行时,严禁将换档手柄移至此档。 4.液力传动装置的作用是。常用的液力传动装置有和两种。 5.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由、、和组成。 6.蓄压器的作用是。 7.液压控制系统是自动变速器中用于控制的系统。 8.用于改变控制自动变速器换档时的油压;引导加压的油液到相应的执行机构而引起传动比改变。 9.齿轮式油泵主要由组成。 10.用于自动变速器各种阀的基本形式有、、和几种。 11.电控系统根据发回的信息,控制动作进行档位的变换。 12.ADC2000具有四种主要功能:、、和。 13.自动变速器的油压试验包括:、和。 二、判断题(每题1 分,共10 分) ( )1.当工作油液存在循环流动(涡流)时,变矩器才可以增大转矩。如果泵轮固定不动而涡轮仍在旋转,这种工况称为失速。 ( )2.常用的自动变速器油有通用汽车公司的DEXR0N系列、福特汽车公司的F型和福特汽车公司的MERCON系列。 ( )3.液力变矩器之所以能起变矩作用,是由于在结构上比液力偶合器多了一个固定不动的导轮。( )4.三档辛普森行星齿轮自动变速器一般要使用2个离合器、3个制动器的2个单向离合器。 ( )5.拉维萘尔赫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方式比较多,布置比较灵活是它的主要的优点。 ( )6.超速档电磁阀可以控制3-4换档阀的油路,实现降档的目的。 ( )7.ECT中速度传感器用来取代全液压控制AT的节流压力调整阀。 ( )8.在电磁粉离合器的输出模态中,使汽车无法藉由推车而发动的模态为反向激磁模态。 ( )9.自动变速器常用的电磁阀有开关阀和脉冲线性电磁阀两种。 ( )10.TranX2000专用自动变速器检测仪是法国制造的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电控自动变速器专用检测仪,它是专门为检测电控自动变速器系统设计的检测仪器,可在变速器不解体情况下,直接控制变速器升降档,对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判断十分方便,可十分清楚区分出是电控系统故障还是机械故障。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 )1.装有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停车时选档杆应置于档位。 (A)N (B)P (C)L (D)D (E)R ( )2.下列叙述都属于自动变速器的优点。 (A)价格较便宜(B)省油(C)以推车去发动发动机较为容易(D)可减少驾驶人的疲劳(E)本身消耗 的摩擦功率较小。 ( )3.下列叙述属于A TF的功用。 (A)润滑(B)减振(C)传递动力(D)产生油压(E)以上皆是。

自动变速箱性能检查、测试及故障诊断与排除

自动变速箱性能检查、测试及故障诊断与排除 自动变速箱的性能检查 对于有故障的自动变速器应先进行性能检验,以确认其故障范围,为进一步分解修理自动变速器提供依据。自动变速器在修理完毕后,也应进行全面的性能检验,以保证自动变速器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一、发动机怠速的检查 发动机怠速不正常,特别是怠速过高,会使自动变速器工作不正常,出现入档冲击等故障。因此在对自动变速器作进一步的检查之前应先检查发动机的怠速是否正常。 二.操纵手柄位置和节气门拉索的检查 操纵手柄或节气门拉索安装或调整不当会影响自动变速器的正常工作,因此在对自动变速器作进一步的检查之前,应先检查操纵手柄和节气门拉索的位置。如有异常,应予以调整。 1、节气门拉索检查:液控自动变速箱,拉索紧,换档点高。 2、档位开关检查:空挡开关 三、漏油检查 四、电磁阀测试 自动变速箱的道路试验 道路试验目的:检查其工作性能,检验修理质量。(道路试验是诊断分析自动变速器故障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道路试验内容:检查换档车速、换档质量及检查换档执行元件有无打滑。 道路试验的方法: 1、准备工作:达到正常工作温度。车况正常(发动机、制动、方向),ATF正常。切勿在行驶中换入P档或R档。 2.升档检查(换档品质检查) 入D档,踩油门踏板(保持在1/2开度左右),起步加速,检查自动变速器的升档情况(在升档时发动机会有瞬时的转速下降,同时车身有轻微的闯动感)。1-2-3-4档 3.升档车速的检查(换档规律检查) 入D档,踩油门(并使节气门保持在某一固定开度),起步并加速,记下(一般在节气门开度保持在1/2时,由1档升至2档的车速为25-35km 升档车速。 /h,由2档升至3档的车速为55-70km/h,由3档升至4档的车速为90-120km /h)。 节气门开度不同,升档车速不同。而且不同车型的自动变速器各档位传动比的大小都不同,其升档车速也不完全一样。 如何判断升档过快、过慢? 升档过快(过早):若汽车行驶中加速无力,升档车速明显低于上述范围。 升档过迟(过迟):若汽车行驶中有明显的换档冲击,升档车速明显高于上述范围。 4.升档时发动机转速的检查 1)、在正常情况下(节气门保持在低于1/2开度范围内),升入高档的整个行驶过程中,发动机转速都将低于3000r/min。升档前时刻,达到 2500-3000r/ min 。升档后时刻,下降至2000r/min左右。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试卷 含答案

2011~20XX 年第二学期 20XX 级 专业《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试卷B 卷 本试卷满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液力耦合器由 泵轮 、 涡轮 等基本元件组成。 2.自动变速器主要是根据 车速 和 节气门开度 的变化来实现自 动换档的。 3.常见的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式有标准模式、 经济 模式及 动力 模式。 4.自动变速器性能试验包括失速试验 、 时滞试验 、 油压试验 、路试 及手动换档试验等。 5.ECU 的组成:输入回路、 A/D 转换器 、 微型计算机 、输出回路等四 部分组成。 6.爆燃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 是否产生爆燃 以此实现发动机点火时刻的 精确控制 。 7.热式空气流量计可分为 热线 式和 热膜 式两种形式。 8.齿轮架并非齿轮,其齿数是虚拟的,其齿数等于 太阳轮 和 齿圈 齿数之 和。 9.汽油喷射系统按喷油器安装部位可分为单点汽油喷射系统、多点汽油喷射系统 ; 10.安全气囊系统由安全气囊 、气体发生装置 、碰撞传感器 和ECU 等组成。 11.汽油喷射系统按喷射时序可分为:同时喷射 、顺序喷射 、分组喷射 等。 12.目前常用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装置有拉维纳式 和辛普森式 。 13.断油控制主要是减速断油 、发动机超速断油 、汽车超速行驶断油。 二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Ne 信号指发动机( C )信号。 A .凸轮轴转角 B .车速传感器 C .曲轴转角 D .空调开关 2.以下哪项通常采用顺序喷射方式?( B ) A .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 B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C .节气门体汽油喷射系统 3.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由( B )直接驱动点火线圈进行点火。 A .ECU B .点火控制器 C .分电器 D .转速信号 4.对于单排行星齿轮,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三元件中,任意联锁两个元件,可获得的挡 位为 (A )。 A. 直接挡 B.倒档 C. 前进挡 D. 空挡 5.单排行星齿轮机构有 ( B ) 自由度。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只有在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杆位于 ( D )挡位时,才能起动发动机。 A. D 位 B. L 位 C. R 位 D. P 位 7.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中调节变矩器补偿油压和润滑油压的的阀是 ( B ) 。 A.主调压阀 B.次级调压阀 C.节气门阀 D.手动阀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汽车修理工高级理论模拟试题1

汽车修理工高级理论模拟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6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0.5分,满分80分。) 1.职业道德是一种(B)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 A、行业 B、职业 C、社会 D、国家 2.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B)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 A、法规 B、道德 C、制度 D、规范3.(B)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 A、社会责任 B、职业道德 C、社会意识 D、社会公德4.(D)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A、为社会服务 B、为行业服务 C、为企业服务 D、为人民服务5.职业是指(D)。 A、人们所做的工作 B、能谋生的工作 C、收入稳定的工作 D、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 6.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B)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 A、消费者 B、社会职业 C、生产者 D、个人 7.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B)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 A、法规 B、道德 C、制度 D、规范8.(C)含义包括: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两个方面。 A、集体力量 B、行为规定 C、团队意识 D、规范意识9.平等就业是指在劳动就业中实行男女平等、(A)的原则。 A、民族平等 B、单位平等 C、权利平等 D、单位平等10.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D)的过程中持不同的主张和要求而产生的争执。 A、合同法 B、宪法 C、个人权利 D、劳动合同11.利用量缸表可以测量发动机汽缸、曲轴轴承的圆度和圆柱度,其测量精度为(C)。 A、0.05 mm B、0.02 mm C、0.01 mm D、0.005 mm 12.黄铜的主要用途用来制作导管、(B)、散热片及冷凝器、冷冲压、冷挤压零件等部件。 A、活塞 B、导电 C、密封垫 D、空调管13.润滑脂的使用性能主要有(D)低温性能、高温性能和抗水性等。 A、油脂 B、中温 C、高温 D、稠度 14.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最大值、(D)和初相位。 A、角速度 B、角周期 C、角相位 D、角频率15.单相直流稳压电源有滤波、(D)、整流和稳压电路组成。 A、整流 B、电网 C、电源 D、电源变压器16.液压泵分为(D)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等四种。 A、低压泵 B、高压泵 C、喷油泵 D、螺杆泵17.液压辅件是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蓄能器、过滤器、(D)、热交换器、压力表开关和管系元件等。

变速箱测试

丰田340E自动变速器试验规范 一、范围: 试验目的、实施条件、试验方法 二、试验目的: 是为了确定故障的原因和部位,从而确定相应的修理方法,一般包括失速试验、时滞试验、油压试验和道路(手动换档)试验四种试验方法。 三、实施条件: 1、自动变速器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规范。 2、使用说明书。 3、试验应符合试验要求。 4、提供试验车辆一辆。 5、试验过程中应按使用说明书和规定进行操作。 四、试验项目: 时滞试验、道路试验、失速试验、油压试验 五、试验方法: 1、时滞测试(N→D的时间小于1.2秒,N→R的时间小于1.5秒) 换挡延迟是指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改变选挡操纵手柄的位置,从拨动操纵手柄开始直到感觉到振动之间有一段时间上的延迟的现象。 (1)车轮用三角木止动,拉紧停车制动器手柄。 (2)起动发动机,待温度升至50~80℃时,调整好怠速。 (3)保持发动机怠速运转,将档位由N位换到D位,开始计时,当感觉到上档的轻微震动时,计时终止。 (4)将操纵手柄拨至N位置,让发动机怠速运转1min后,再做一次同样的试验。做3次试验,取平均值。 (5)按上述方法,将档位由N位换至R位,开始计时,当感觉到上档的轻微震动时,计时终止。这个时间即“R”位上档滞后的时间。 (6) 根据执行元件工作情况表分析试验结果。 如果N→D滞后时间大于规定值原因:①油路压力过低;②前进挡离合器磨损或活塞漏油;③超速挡单向离合器打滑;④超速挡离

合器磨损或活塞漏油。 如果N→R滞后时间大于规定值原因:①油路压力过低;②高倒挡离合器磨损或活塞漏油;③低倒挡制动器磨损或活塞漏油;④超速挡单向离合器打滑;⑤超速挡离合器磨损或活塞漏油。 如果时滞时间过短原因:①控制油压过高;②离合器和制动器间隙过小。 2、道路测试(油温50至80℃,水温60至80℃) 道路实验是诊断、分析自动变速器故障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此外,自动变速器在修复之后,也应进行手动换挡实验,以检查其工作性能,检验修理质量。 (1)升挡时,发动机转速瞬时下降,同时车身有轻微的撞动感。正常时,汽车起步后应能顺利地由1→2、2→3、3→4挡,无冲击,打滑和异响现象。 (2)减挡时,4→3、3→2、2→1挡,正常时无异常冲击和打滑和异响现象。 (3)换挡杆在D位置,以稳定的速度行驶,轻踩油门踏板,检查并确定发动机转速有无急剧变化,没有说明锁止起作用,否则就不起作用。 (4)将操纵手柄拨至前进挡(S、L或2、1)位置,分别进行以S(或2)挡或L(或1)挡行驶时,突然松开油门踏板,检查是否有发动机制动作用。 检查标准:突然松开油门踏板后,车速应立即随之下降。 (5)在进行R和P位置测试。 换至R位置,轻踩油门踏板,并检查车辆向后移动时是否出现异响噪音或振动。 换至P挡后松开驻车制动器,然后检查并确认驻车锁爪能否使车辆保持在原地。 3、失速测试(连续试验时间不要超过5s,标准失速转速2050-2350r/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