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九上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基础训练

北师大版历史九上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基础训练
北师大版历史九上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基础训练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穿越时空

一战时的英国坦克

一战时的空战

看完上面几幅图,你的头脑中大概会浮现出一组战争的画面。在20世纪初,爆发了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事件不久战争爆发。当时地球上的几大强国英、法、德、美、日、俄、奥匈等相继卷入了战争,在战场上,新式武器如坦克、毒气、飞机先后闪亮登场,这场大厮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萨拉热窝事件为什么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参加一战的国家究竟有多少呢?一战的后果是什么呢?请随我来……

感悟历史

本课导航

跨越障碍

本课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

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的辩证关系:了解一战的性质应从主要参战国的国家性质、各参战国的参战目的进行分析,从中认识到: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同时,还要注意到塞尔维亚抗击奥匈侵略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但从整个战争看,它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性质。关于战争和革命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清楚战争给帝国主义环节中最薄弱一环的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人民反战情绪高涨,大战加速了俄国革命的爆发。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发表了《和平宣言》,毅然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这对大战结束起了促进作用。

互动天地

活动目标

通过创设历史情景,切身体会军事的作用。

活动设计

通过搜集材料,体会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

搜集材料,充分了解一战时德与英法双方的实力状况。

史海探究

一、基本功训练

1.下列帝国主义国家属于同盟国集团的有( )

①德国②奥匈帝国③法国④意大利⑤俄国⑥英国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④D.④⑤⑥

2.一战中,英法军队与德军的第一次大会战发生在 ( )

A.凡尔登B.索姆河C.马恩河D.色当

3.在哪一战役中,德军首先使用了毒气弹( )

A.色当 B.马恩河

C.凡尔登 D.索姆河

4.一战中,交战双方认为最关键的一年是(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D.1918年

5.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1917年的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德国投降 D.美国对德宣战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B.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

C.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7.一战开始后,欧洲形成三条战线,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东线和西线 B.西线和南线

C.东线和南线 D.西线和北线

8.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 ( )

A.波斯尼亚 B.塞尔维亚

C.门的内哥罗 D.阿尔巴尼亚

9.“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摘自1882年5月20日签订的《同盟条约》)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 )

A.德国和奥匈帝国 B.德国和俄国

C.英国和奥匈帝国 D.英国和俄国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 ( )

A.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B.反法西斯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民族民主革命

11.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马恩河战役②索姆河战役③俄国“二月革命”④萨拉热窝事件⑤奥匈帝国瓦解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③⑤

二、实践与探究

12.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大战的性质。

课课有话说

同学们,学完本课,你们对战争有何看法呢?战争其实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斩断人类发展的束缚,又能割破人类的血脉,战争是既残酷又难以避免的。你如何看待战争呢?请把它写下来吧!

我想

对战争说:

对德国说:

自由阅读卡

美国参战

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4年8月4日发表“中立”声明。当时美国国内人民反战情绪高涨,威尔逊以“使美国免于战争”作为口号,捞取选票,谋求总统连任;美国资产阶级也希望通过“中立”,大发战争财。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也给“中立”的美国带来巨大的好处。1914—1916年,美国工业总产值由242亿美元增加到624亿美元,从债务国一变而成债权国,到参战前,美国已向协约国贷款23亿美元。战争期间,由于德国实行的无限制潜水艇战,严重妨碍了美国同协约国的军火贸易,从而加剧了美德之间的矛盾。

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尽,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于是,l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恢复无限制潜水艇战为由,宣布同德断绝外交关系;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后,美国害怕俄国退出战争导致

协约国失败,使美国对协约国的贷款付诸东流,于是在1917年4月6日对德宣战。同年12月7日,美国又对奥匈宣战。美国的参战从经济、军事上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答案: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1.C 2.C 3.C 4.B 5.C 6.A 7.A 8.A 9.A10.A ll.D

12.(1)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根本原因);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英德矛盾最为突出,争夺巴尔干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目标;③两大敌对军事侵略集团形成,军备竞赛激烈;④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2)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而进行的,因此大战是帝国主义矛盾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它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塞尔维亚抗击奥匈侵略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但从整个战争来看,它只有从属意义,而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性质。

(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五)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1947年4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演讲中宣称:“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美国欲“肩负起领导责任”的真实意图是( ) A.夺取世界霸主地位B.控制操纵联合国 C.复兴欧洲战后经济D.主导西方阵营 解析:选A。据材料“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真实意图是夺取世界霸权,故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是夺取世界霸权地位的具体表现和步骤,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2.这一战略为超级大国的决策者在冷战的框架内审视所有全球性冲突开了先河。“这一战略”始于美国( ) A.经济上实施控制欧洲的援助计划 B.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C.军事上在华盛顿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 D.政治上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情咨文 解析:选D。根据材料“超级大国的决策者”“冷战”“先河”可得出,这一战略应该是杜鲁门主义,它始于美国在政治上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情咨文,故选D项。经济上实施控制欧洲的援助计划是指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在华盛顿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是指成立北约,这都在杜鲁门主义提出之后,故排除A、C两项。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杜鲁门主义出台于1949年之前,故排除B项。 3.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7月到8月,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被西方称为“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壁垒。据此可知,“莫洛托夫计划”的出台( ) A.推动了东欧经济的发展 B.顺应了经济区域化要求 C.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解析:选C。由“该计划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壁垒”可见“莫洛托夫计划”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莫洛托夫计划”对东欧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排除A项;“莫洛托夫计划”是针对马歇尔计划而出台的,与经济区域化的潮流无关,排除B 项;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排除D项。 4.1948年1月,苏联以技术故障、技术困难为由,开始封锁美英法占领区和柏林之间

两次鸦片战争的世界背景是什么

两次鸦片战争的世界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经济:工业革命后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政治: 西方资本主义政体逐渐确立 思想文化:思想解放科技进步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对日本: ①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对世界: ①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加剧了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出现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对中国: ①清政府的“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深重; 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促进了中国民族的觉醒; 19世纪末的侵华战争的世界背景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进行资 本输出。 2、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对全世界的统治。 1、近代通商口岸布局特点:东南沿海到沿海内地 2、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消极:这些地区的主权受到损害,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 积极:客观上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近代城市的兴起 3、近代开放与现代开放比较(前提、方式、) 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 侵华阶段特征 工业革命后:主要侵略手段: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 二次工业革命后:向帝国主义的过渡.主要侵略手段:经济资本输出为主;政治瓜分中国—以华治华 侵华影响 破坏性: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 建设性: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文化.冲击并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客观上促进中国的近代化。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历史九年级上(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5、影响:积极○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2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3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全球化背景下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_马明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J.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 NALITIES(Phi losophy a nd Social Science)No.5.2005全球化背景下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 马明良 (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都是博大精深、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持久生命力的文明,在全球化浪潮中日益显现出各自独特的魅力,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两者应该而且能够在生态环境、世界和平、全球伦理等领域,进行对话,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存共荣,为全球化形势下构建/美美与共,和而不同0的人类文明新秩序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交往;互补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40(2005)05-0141-06 /文明冲突论0和/文明对话论0代表了当今世界有关文明问题上的两种不同声音。其实,用/文明交往论0来阐释和研究文明问题更具有穿透力。/冲突0也好,/对话0也罢,都是/交往0。/冲突0是消极的/文明交往0,/对话0是积极的/文明交往0。/文明交往论0的意义/在于它重视人类各个文明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于它关注这种相互联系和影响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挥的作用0[1]。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用/文明交往论0研究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交往历程和交往前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 人类文明的发展,犹如奔腾不息的河流,有源头的涓涓细流,也有百川汇聚的浩浩荡荡;有蜿蜒曲折的开阔河湾,也有喷珠溅玉的陡峭河床;有从容不迫的缓缓而下,也有湍急奔流的一泻千里。人类文明首先呈现的是多样性、丰富性[2]。从时间上来看,从古到今有不同时代各具特色的文明,不同特色的文明此起彼伏,交错发展,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上;从空间上来看,五洲四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各自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永远不会呈现出单一的完全相同的状态。人类文明的这种生生不息和多姿多彩,正是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其次,人类文明内在的向善性决定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性与总体趋向的一致性。不同文明具有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特色。由于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性,相互发生矛盾、摩擦和碰撞是很自然的,但并不一定必然发展成为不可调和的冲突;即便偶然有冲突,那也是局部的、暂时的、支流的,文明之间的和谐性才是主流的、本质的、持久的。不同民族以自己的文明丰富了全人类的文明,人类文明的/多0和/一0,是通过/交往0的互动作用逐渐形成的,/不同文明之间和相同文明之内,也在互动交往。古希腊文明中科学基础便有东方来源,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虽相互独立产生,但却形成互补关系。东西方文明既各自扮演独立角色,又在相互影响0[3]。不同的文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收稿日期]2005-08-14 [作者简介]马明良(1961-),男(撒拉族),青海循化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民族宗教学、伊斯兰文化、中东问题与国际政治。 ) ) 141

北师大版历史九上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基础训练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穿越时空 一战时的英国坦克 一战时的空战 看完上面几幅图,你的头脑中大概会浮现出一组战争的画面。在20世纪初,爆发了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事件不久战争爆发。当时地球上的几大强国英、法、德、美、日、俄、奥匈等相继卷入了战争,在战场上,新式武器如坦克、毒气、飞机先后闪亮登场,这场大厮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萨拉热窝事件为什么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参加一战的国家究竟有多少呢?一战的后果是什么呢?请随我来…… 感悟历史 本课导航 跨越障碍 本课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 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的辩证关系:了解一战的性质应从主要参战国的国家性质、各参战国的参战目的进行分析,从中认识到: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同时,还要注意到塞尔维亚抗击奥匈侵略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但从整个战争看,它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性质。关于战争和革命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清楚战争给帝国主义环节中最薄弱一环的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人民反战情绪高涨,大战加速了俄国革命的爆发。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发表了《和平宣言》,毅然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这对大战结束起了促进作用。 互动天地 活动目标 通过创设历史情景,切身体会军事的作用。 活动设计 通过搜集材料,体会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 搜集材料,充分了解一战时德与英法双方的实力状况。 史海探究 一、基本功训练

1.下列帝国主义国家属于同盟国集团的有( ) ①德国②奥匈帝国③法国④意大利⑤俄国⑥英国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④D.④⑤⑥ 2.一战中,英法军队与德军的第一次大会战发生在 ( ) A.凡尔登B.索姆河C.马恩河D.色当 3.在哪一战役中,德军首先使用了毒气弹( ) A.色当 B.马恩河 C.凡尔登 D.索姆河 4.一战中,交战双方认为最关键的一年是(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D.1918年 5.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1917年的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德国投降 D.美国对德宣战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B.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 C.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7.一战开始后,欧洲形成三条战线,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东线和西线 B.西线和南线 C.东线和南线 D.西线和北线 8.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 ( ) A.波斯尼亚 B.塞尔维亚 C.门的内哥罗 D.阿尔巴尼亚 9.“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摘自1882年5月20日签订的《同盟条约》)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 ) A.德国和奥匈帝国 B.德国和俄国 C.英国和奥匈帝国 D.英国和俄国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4分x12=48分) 24.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的混乱 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抨击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25.古希腊陶瓶画与汉画像石(砖)是东西方艺术史上两朵灿烂夺目的奇葩。下图分别是汉代与古希腊关于车马出行的艺术作品,关于两幅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古希腊艺术吸收借鉴了汉代的艺术手法 B.直观反映了古希腊农耕生活落后于汉朝 C.后者是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产物 D.两幅作品表现出的内在精神实质不一致 26.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日:“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 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 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 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27.《康熙江西志》对景德镇御窑的生产有如下记载,“工匠自洗补至入窑,必看坯胎堪否,然后再盖匣封固,起火烧造。如绘画中小器,亦须细看,上下四周,有无疵缪,必体质完美,方可入窑。不然,则徒劳罔功矣。”该记载内容主要反映出() A.制瓷工匠工作异常辛苦,常徒劳罔功 B.景德镇瓷器工艺先进,产品精湛完美 C.瓷器烧制过程工序复杂,技术难操控 D.工匠制作瓷器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28.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的。”他的观察() 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 B.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 C.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 D.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 29.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30.1935年,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没有实行的民生主义。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 A.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B.开展土地革命 C.创建了革命根据地 D.开展游击战争 31.1964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党组织《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中,认同托拉斯是“按照经济原则实行科学的高效率的集中统一领导,免除工业管理机关化和官僚主义、分散主义流弊”的一种好的组织管理形式。这表明我国当时()A.试图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工业部门 B.开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意识到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 D.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国民经济 32.“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随着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得到空前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列强殖民扩张的加剧,以获得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新航路的开辟无疑为列强的全球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面对列强的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大清国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闭目塞听,妄自尊大,大清帝国的封建统治风雨飘摇。当英国用鸦片、商品和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时候,先进的资本主义和落后的封建主义开始了激烈的战争,由此鸦片战争也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英国的发展又对我们的大国崛起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和借鉴。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中,中英两大国关系的疏离与推进无疑又会对全球的经济社会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 战前,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已处于衰落的晚期,经过“康乾盛世”进入危机四伏的“衰世”。经济上,封建土地制度依然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官僚和地主手里,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地主对农民的地租盘剥十分苛刻,繁重的地租、税赋、劳役和高利贷,使广大农民陷于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织结合的经济结构正是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但我们也应该明白,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弥漫着腐烂的气息,官员腐败,专横独断,虚骄自大,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军事上,军制落后和军备废弛。文化思想上,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使整个文化思想界呈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在中国封建王朝日益没落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却在蓬勃发展,而英国在当时已成为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英国完成了以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厂手工业的进程。据统计,1835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迫切需要扩大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随着英国以蒸汽为动力的新式轮船和新式来复枪和大炮的采用以及通过战争取得海上霸权后,英国成为横行全球寻找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强国和侵华急先锋。 中英贸易始于16世纪,贸易数量微小,而这一时期英国进入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企图用“商品重炮”轰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而此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一直是入超,输华商品滞销,一方面,这由于闭关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又与清朝抵制东南的海盗骚扰有关。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然而面对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和打不开中国市场的窘境时,英国决定发动一场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始于1840年。当中国的禁烟消息传到英国时,英国政府很快决定

九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范围: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4—17世纪)到一战(1917年))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文化的变革的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教法 通过体会课文在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了解《神曲》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达?芬奇的主要生平,历史活动,历史影响等资料,了解他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从对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这是本课的难点。重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股资产阶级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 2、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谁能讲述一下它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文艺复兴的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因此许多追求思想解放和个人精神的自由的人,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2)14世纪起,欧洲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3)许多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着迷的文人学士的努力,使多数古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的文化光辉重新为人们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4)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还与欧洲科学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5)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传播和蓬勃发展与印刷术的推广和书籍的普及相关.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内容: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的作用:文艺复兴作为欧洲文明史上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思想领域,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引起变革的运动,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人们主体意识觉醒和高扬的时代,是人性从中世纪神学摧残下复苏和回归的新时代. 二、《神曲》中的人性 向学生介绍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及他的作品.

全球文化战争

一、什么是全球文化战争? 文化战争既各国利用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对他国进行文化输出的一场无形的战争,而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化软实力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文化战争不同于一般单纯意义上的文化之间的斗争和碰撞,而是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文化大战,不是强力压服,而是利用精神手段来同化的一种战争形式。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打赢全球文化战争有何影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文化的发展道路 在全球文化战争中,为赢得这场战争,重要的就是要明确我们发展什么样的文化。按照世界文化专家曹世潮的观点“文化决定命运”,我们必须要选择一个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符合全人类利益的一种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而当今社会的各种思潮中,唯有马克思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其根本目标的,是符合全人类利益的,所以我们要发展的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打赢全球文化战争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各种社会思潮时,坚定立场、明确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同理想使得在全球文化战争中更有竞争力在多元文化中,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的共识。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辩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学案)(2)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1)西方列强: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2)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2.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 (1)政治: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 (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3)科技:非常落后。

(4)军事: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 (5)社会矛盾: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问题思考 材料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新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思考根据材料说明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提示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1)虎门销烟 ①原因: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每年流失大量白银,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 ②经过: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③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损害了其利益,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2)概况 ①时间:1840年-1842年8月29日。 ②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3)后续 ①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②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③影响: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内河航行自由权等。 (4)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河南省八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带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二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 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A.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 B.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 D.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 2.《秦邮律》内容广及文书、驿制、邮驿等法令,明确规定文书传递时限、登记手续、入驿条件、生活待遇、邮驿机 构的管理和奖惩办法等。该法令的制定主要是为了 A.完善秦朝法律制度的需要 B.促进社会公用事业的发展 C.建立完备的邮政通信网络 D.保证国家政令的顺畅通达 3.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 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唐代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B.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C.科举制度促使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D.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4.程朱理学在两宋时期只是偶尔地被统治阶级青睐。元仁宗皇庆二年,明经科考试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明宪宗成化年间,科举考试的题目不超出四书五经范围,答案内容要以程朱注释为依据。材料现象表明程朱理学 A.逐渐地成为官方哲学 B.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 C.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D.不断得以丰高和完善 5.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 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 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这一变化反映出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内阁已经取代六部 C.内阁权力不受制约 D.君权受到内阁制约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5、影响:积极○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2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3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消极:新航路的开辟,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6、比较▲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 时间:明朝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 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也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扩张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八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同步试题

专题八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同步试题 一、非选择题 1、2019年12月,奥巴马和古巴最高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两国关系将恢复正常化,美国将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2019年7月20日,美古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而2019年3月,奥巴马访问古巴,成为自1928年以来,时隔88年后美国首位访问古巴的在任总统.这表明 A. 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 B. 危机使美国再次全球战略收缩 C. 全球化背景下对和平发展的强烈要求 D. 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开始行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奥巴马和古巴最高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两国关系将恢复正常化,美国将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2019年7月20日,美古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等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对和平发展的强烈要求,故C项正确;A中意识形态错误;B 中危机错误;D中亚太战略不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和平发展 2、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第三天就签署了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行政命令,此举多被误解读为贸易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此前,泰国,韩国,加拿大,欧盟等地也爆发过反全球化抗议活动。这些反全球化现象反映出全球化的最大弊病是( ) A.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B.世界范围财富分配不均 C.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D.削弱发达国家经济地位 【答案】B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自身利益而退TPP,泰国、韩国、加拿大、欧盟等也爆发过反全球化抗议活动,本质上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利益分配不均,故答案选B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故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故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所主导并推动,会进一步加强发达L 家经济的发展,提升其经济地位,故排除D项. 3、表格中所列的时间和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A.人类社会由Array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 B.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C.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 化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一、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 1.依据时间顺序和类别,较好地把握世界近代史中的基本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2.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求学生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了解世界近代史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入手,对世界近代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去认识和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问题。二是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要着重培养和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观念:一是要树立旗帜鲜明的历史是非观念。二是要树立历史进步意识。三是要培养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四是要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五是要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一、本册教材概况 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世界近代史,共分4个单元,25课,其中包括4节活动课。第一单元是“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该单元共有7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帝国等主要内容;第二单元是“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该单元共有6课,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等主要内容;第三单元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该单元共有8课,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前的国际关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主要内容;第四单元是“构建文化的圣殿”,该单元共有4课,主要包括近代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3)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该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到英、美、法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过程,但在知识点的分布上只选择了但丁的作品──《神曲》和地理探险家哥伦布发现新航路的主要活动,《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三部法律文献,华盛顿和拿破仑两位资产阶级政治家作为认识欧美主要国家从封建社会形态和殖民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变这一重大历史过程的切入点。 二、单元主线 通过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一单元的核心是“过渡”,即从传统的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的确立看做是一种社会形态完成转型的三大支柱性标志。当然,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只看到了欧洲在思想文化(人文主义)、政治制度(代议制度)和市场空间(新航路的开辟)三个领域取得了初步成功,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上述问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向学生全部说明,但在教学中应当渗透这样一种观点。 三、单元内容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四、单元重点 1.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是l7至18世纪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和理论旗帜,正确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3. 华盛顿和拿破仑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政治家。 五、单元难点 1.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 2.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3.资本主义在制度与封建社会相比其先进性的表现。 4.世界近代史上的人物评价问题

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中国对外贸易问题研究”课程作业 英语语言文学付蓉 学号2011310334 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主流》之中国内容产业启示(以电影产业为例) 历时五年,到访30个国家,先后采访了1250位创意产业领域里的领军人物,《主流》的作者,法国社会学家、记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获得了大量真实而精确的第一手资料,著成此书。本书从实质上讲,是一项关乎创意产业的世界之争的调查。毋庸置疑,这场已经拉开帷幕的创意产业战争正被世界所正视与关注。 许多西方政治人物,早已开始意识到国家文明之间的文化冲突与对抗。如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协调官,是美国民主党的重要智囊人物之一)曾著《文明的冲突》一书,试图阐述关于冷战结束之后的世界文明模式的大轮廓。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是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西方和对抗多元化的非西方文明,等等。尽管塞缪尔的言论有些过激和充满敌意,但是却如任何人所看到的那样,世界文化战争的主体——各个国家和地域集团为确定其身份或文化价值观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大展身手的渴望。作为世界最发达的西方国家元首,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政府所确立的外交政策直接反映出美国在面对多元化文明所采取的态度:美国不能全依赖其“硬实力”,而要更加重视其“软实力”,即独特的美国文化及价值观来影响世界。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目前依然是这场战争的主导国家,它在创意产业的强大优势力量一方面令其它非主导国家与地区敬畏,另一方面又引发了这些国家与地区的竞相追逐。谁将成为赢家?似乎难以预料。 作者在书中序言处特别指出,要将“文化产业”一词替换为“内容(创意)产业”。这一全新的词语意在表明,仅用传统的观念来理解这一产业已经脱离了时代意义。内容产业的表述包括了“媒体和数字化”,不仅涉及文化和产品,还涉及相关服务,内容和形式,微观与宏观,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另外,作者指出本书重点关注“娱乐行业”,这一点与书的题目《主流》一脉相承。因为所谓“主流”正是指贴近大众的文化。基于多方面考虑,笔者将以电影产业为主体进行讨论。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美国最具代表性的电影工业区——好莱坞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全球性成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莱坞获得的国际声誉已经将它推向了商业领域的巅峰,它如奇迹、神话般,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目光。二战之后,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教学设计) 设计者:zhj 备课时间:2014年5月20日 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共有4个子目,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神曲》中的人性”、“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第一子目从整体上讲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实质和影响。第二、三、四子目通过诗歌、绘画、戏曲三个方面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突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二、教学目标 知道但丁和《神曲》。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品的朗诵与分析,理解其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看图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名言赏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教师引入:改革开放以来,对个性的追求成为一股潮流。近30年来,很多大中小学生在他们的毕业留言册上都写过这句话,或者在憧憬未来时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同学们,在你们的留言册上有过这句话吗?你们谁能说出这句名言的作者和他揭示的主题思想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新课导语:社会越是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就越为社会所尊重。作为新新人类的“90后”,同学们是追求个性化的主力军。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段人类历史上最早追求个性解放、尊重人权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