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具有自律能力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汲取科学文化知识、开拓视野,而没有自律能力的大学生则深受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影响健康的学习生活。如何正确的把握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自律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网络;自律;大学生;自律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心身发育从不成熟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具有明显的特征,即成人感增强,但自控力及自律能力较弱。在面对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具,多数学生都会爱不释手,不少学生在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神奇的网络世界的同时,对目标的选择无所适从。对一些网络不良信息也缺少足够的辨别能力,吸收不良信息导致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的产生。

特别是在当前网络时代,抓牢大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对每个人的影响越来越深,高校的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如网络经济发展迅猛、网络文化影响深远、网络道德规范多元等,学生的自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自律的含义

从字面上进行理解,自,即为“自己”,律,即为“法则、规章、纪律”。那么“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加约束”的意思。有此可见,自律的必要条件是遵循现有的规则,从而让自我约束的力量更为强烈。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康德认为,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根源于不受外界的约束的人们意志的自愿,是可以通过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所以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因此,可以这样理解,自律是人类道德的基础,是人类赖以发展的规则的具体表现。是个人与外界环境进行吻合发展、前进的动力。自律道德的根本功能是内在制裁,它要求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并要求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庭,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裁决。

自律意识缺乏的危害

众所周知,制定规则的出发点在于为人们各种各样的活动更加和谐顺利的进行。而自我约束在里面则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在当前背景下,自律意识的缺乏的危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侵蚀着大学生本该平静的读书心态。

早在2005年,《中国青年报》就做过调查,在收回的1000份有效问卷中,有近30%的人每天上网,其中接近1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40%的男生、20%的女生选择了玩游戏;60%的男生、70%的女生选择了聊天。调查还表明,有10%的大学生每天除上课外,读书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读书4小时以上的占了不到13%。

进入大学校园,学生的学习压力一下小了很多,课余时间也很多,自律能力差的大学生,往往无事可干时很容易选择网络来打发时间。在另一方面,由于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自律能力强的大学生会通过自身努力去面对压力,相反,自律能力差的大学生则会选择上网以排解郁闷。

这说明,网络这个新闻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大学生,他们宁愿通过网络来打发时间而不是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诚然,网络阅读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利用网络这个媒介进行的打发时间的一个内容,但是不管从什么渠道获取知识,都是替代不了读书。读书可以帮助人系统地获取知识,可以在阅读中思考。这是它独有的魅力。

2、西方思想渗透和不良文化侵蚀。

根据有关统计,互联网在语言使用上,英语的内容约占90%,法语的内容占5%,其他国家的内容占5%;在信息的流量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占95%以上,我国则不足1%。此外,在信息技术和软件投资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每年投入高达600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互联网上的大多数信息资源,继而形成了以少数发达国家的语言、思想和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再加上因为网络是一个没有国界和地域的全新媒体,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特点。因此,这也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有了可乘之机。西方国家充分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颠倒是非、散布流言、恶意攻击,进行煽动性政治宣传。也给正确的舆论导向

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设置了一定障碍。

缺乏自律的大学生,就会受其怂恿,偏听其言。不利于他们接受和树立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正确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

3、违法和不道德行为。由于网络具有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网民以“隐性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纵,他们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道德等约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目前青少年网上犯罪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和网络诈骗等案件逐年上升,而偷看他人私人邮件、查阅黄色图片和文字、发布不可健康信息等不道德行为也成为网络公害。

培养自律意识的指导思路与具体设想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内外因辩证原理告诉我们: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不断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它通过内因起作用,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也告诉我们: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事实也证明: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的形成就是在外界多力(学校、家庭、社会和朋友)刺激强化条件(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社会实践和优良环境)下正确网络价值取向发展的过程(他律内化为自律)。

顺此思路,培养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首先由学校担当起重任,大学生远离家庭异地求学,学校对其负有大部分思想教育的重任。其次,家庭,父母虽然不在其身侧,但是责任依旧。再次,朋友,对其思想行为发生影响巨大,只是朋友的思想行为未必正确成熟,无力担起过多的责任。最后,社会,大环境下的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作用显著。

在明确各方责任后,做好大学生培养网络自律意识教育措施将对于大学生网络价值取向正确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 强化网络责任意识

大学生被法律确定了他们的成人地位,具备了承担刑事、民事以及校纪校规

等法律责任的能力。学校应该积极开展网络法制教育讲座,文明上网宣传活动以及对校园内BBS论坛管理,让大学生明白必须对网络言论负责任,杜绝地域和人身攻击。

2、通过实践教育, 提高判断力

鉴于大学生缺少社会实践,在吸收网络信息了解社会的同时,也被不良言论误导乃至侵蚀的现象。学校、家庭、朋友和社会应该鼓励大学生在课余和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团体活动或者个人活动,亲身了解社会现状和事件真相,提升自己判断力。同时,校园时政热点专题讲座、家庭的教育和朋友间的讨论也都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更多真相,形成自己的判断力,不被不良分子用谎言蒙蔽和利用。

3、引导大学生正确网上交友和购物

即时通讯软件、网络购物和社交网站相继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表现出大学生热衷于网上交友与购物。但是网上交友不慎人身被侵害的新闻屡见不鲜,或者是网络购物被不法商家侵权。教育大学生交友慎重和购物谨慎是很必要的。可以通过网络向大学生介绍网上交友注意事项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介绍网络购物注意事项提升其维权意识。

4、宣传网络应用新风尚

学校联合体育局举办电子竞技比赛,互联网创业成功人士在线与大学生互动,开放网络学习资源,鼓励建设学生间共享学习心得的论坛等等,积极发挥网络对大学生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提升自我和实现自我的新风尚。

当各方做好以上四点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将基本形成!

结束语

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网络,通过自我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能发挥出网络的积极作用,规避副作用。而自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家庭、朋友和社会的帮助,因此,这不再是大学生本人的事情,是各方的义务。在急速变化的网络时代,只有各方联动帮助大学生培养自律意识,才能更好避免大学生迷失网络误入歧途的后果。

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本讲知识要点: (1)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试 (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凤姐的征婚条件:第一,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必须本科硕士连读,中途无跳级,不留级,不转校。在外参加工作后再回校读书者免。第二,必须为经济学专业毕业。非经济学专业毕业则必须精通经济学。或对经济学有浓厚的兴趣。第三,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无长期定居国外甚至移民的打算。第四,身高176--183左右。长得帅的比较好一些。第五,无生育史。过往所有女友均无因自身而致的堕胎史。第六,东部沿海户籍,即江,浙,沪三地户籍或广东,天津,山东。北京,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户籍。西南地区即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湖南,湖北等地籍贯者不予考虑。第七。年龄25--2 8岁左右。 凤姐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没有客观的认识自己。对自己评价过高,是自负,偏差过低是自卑。对自己做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是很难的,然而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节课主题就是自我认知。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二、课堂活动(提前准备纸) (1)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很快的来完成二十个句子。这些句子都是以“我是的人”为结构的,请你填上中间的部分。(5分钟) (2)“我是的XX”,找一适合传递的物品,随机给一个同学,让他随意传给前后左右的同学,第一个同学需说出带一个修饰词语的“我是的XX”,第二个同学说两个修饰词语,依次类推,直至出错,出错的同学接受惩罚。(5分钟) 小组讨论: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分析:通过“二十句”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自我意识的一些特点。比如我们可以看看在二十个句子中是表面性的句子多还是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看法的句子多,表面性的句子则反映了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深度不够,或者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正面的评价还是负面的评价多,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是否自信;是正、负面评价都有,还是只有一方面的评价,它表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客观的还是过度自负或过度自卑的;二十个句子的内容是有集中的主题还是分散,有集中的主题则能反映出一个人如今最关注的事物。总之,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句子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意识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师讲授(10分钟)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型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自我意识是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道德教育角度分析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并就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外在行为方面的影响作一论述。进而提出一些强化网络对大学生正面道德教育的措施。【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当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人类进人了网络世界,而这网络世界正以几何级数在膨胀,以其无法估量的巨大力量冲击着人类原有的行为方式和生产方式,甚至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是要增强时代感,在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下功夫。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互联网如同对待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特别容易接受,加上互联网的诸多特性又迎合大学生的思维、心理特征,因而他们对互联网情有独钟,趋之若鹜,纷纷触网。为此,笔者特进行了一次调研,旨在通过对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称“上海金专”)学生上网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让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的可行性对策。 一、大学生上网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上海金专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显示,虽然上海金专大多数学生“触”网时间在一年左右,然而却在网络中投人了相当高的热情,52%的学生每周上网1~5小时。而网络在学生中迅速发展、普及的同时,道德教育方面却缺乏有力引导,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上网的目的不明确,对网络教育功能利用不够。他们对网上聊天很感兴趣,其内容多为元主题的闲聊和纯感情的交流,而利用网络查阅有用资料,自觉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学生却非常少。 2.网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少,不健康内容难于控制。网络作为一种元国界、开放性的传媒工具,里面的内容良莠不齐,雅俗共存。调查结果表明,一半左右的学生已经遇到过传播不健康思想的网站,有极少部分学生还是经常访问此类网站。面对混杂的网络信息,尽管上海金专绝大多数同学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但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道德辨别力不高,也难免受到一些消极信息的影响。 3.网络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带来隐患。在上海金专,有16%的同学每周上网时间在六小时以上,甚至出现上“通宵网”的现象。这势必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易于导致人际交往障碍。而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易造成青少年道德感弱化。" 4.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力度不够,对于开设思想道德教育网站,认为有必要的学生过半。而开设后,访问率是否很高,此网站能否占领网络的一片天地,调查结果不容乐观,由此增加了道德教育工作进网络的难度。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报告 篇一:网络道德实践调查报告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和任何新事物一样,在发展的初期都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加,数字化生存方式已逐渐凸现,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等各方面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网络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道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为此我们深入调查。 全日制大学生 本次调查是以调查问卷为载体,以学生街对大学生随机发书面调查填写为主,以网上问卷调查为辅,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本次调查共发出书面问卷调查50份,回收问卷46份,其中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92%。此外,还有48个人做了网上的问卷调查,回收48份,回收率100%。 经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以3~5小时的居大部分,而上网的内容主要是以游戏为主,此外论坛、

贴吧讨论热门话题跟帖灌水、聊天交友、查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更新博客、网上电子商务、看电影、听歌也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就数据本身来看,目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还是呈良性发展的,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消极影响。由于我们还处于学生时代,并没有与这个社会有多深接触,人生的经验及价值认识还不够丰富和成熟,所以我们经常思想偏激、自控能力不够强、易受外界诱因影响的特点。所以隐藏在互联网络中的一些不良因素给广大大学生带来的许多负面的影响和冲击,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网络道德失范危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虚拟性导致了人格的虚 伪和交际障碍,网络文化的开放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等等。 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归纳为以下几点: (1)缓解压力,寄托感情。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让他们领略了学习生活之外的精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习的压力。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上网不再受时间、地点、性别、国籍及年龄的约束和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网络也就自然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换句话说,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边环境关系的认知。这种认知活动是通过个体对外部的观察,分析及社会比较等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大学阶段是人生全面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在自身的成长发挥特殊作用的时期。这一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我们自主功能的发展状况,自主功能的发展状况又决定着我们能否成功地走向人生。 首先,自我意识决定个体行为的持续性与目标性。在我的成长经历史,由于语文成绩较为突出,因此常受到语文老师的偏爱,每次上他的课都充满信心,兴趣十足。不知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一个人自信心的建立与健康人格的成长,不仅得益于他人对个体的欣赏与肯定,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起来的健全自我意识有助于人生的成功。其次,自我意识决定个人对期望水平。自我意识不仅影响到个体现在的行为方式和个体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还影响个体对自己未来事情发生的期待。这是因为,个体对自己的期待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与自我意识相一致的。研究发现,差生的成绩落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他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角色偏离的结果。成绩长期落后对于普通学生是不正常的,但对于差生。由于他们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偏离,并在偏离的状况下形成了一个新

的自相一致的系统,因而在系统内部成绩差是正常的。换言之,落后的学习成绩是差生自己“期待”的结果。 由此可见,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在人格的优化中发挥着强大的动力功能。 那么要怎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呢? ①正确的自我认识:“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我们不妨认真仔细的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此外,尽量多的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然后再寻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你描述的维度越多,你越会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 ②客观的自我评价: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识基础上,正确地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地自我控制。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的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的看待得与失,积极的策略是,关注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你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构成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③积极的自我提升:提高自我效能是个体在一定情绪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当人们期望自己成功时,他必然会尽自己最大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陌生,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特别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3、高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尔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三、“信息污染”严重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四、网络文明不理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最新范文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

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网络化作为这次革命的显著特征,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著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副面效果。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个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虽然显示生活的多样化使得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发泄情绪、恶作剧的园地之一,但大学生对网络保持了理智清醒的认识态度,对网络环境的不良现象有着充分、足够的额认识,对整个网络环境在心理上也有较好的准备。 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认知对行为的支配作用不同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它并不必然导致相应的道德行为,而有待于上升为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观念隐藏在染指结构的黑箱里面,难以直接评价、判断。具体在青年大学生的网络上生活中,存在诸多的不道德行为。青年大学生对网络中的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健康的认识大学生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而网络作为一种无国际、开放性的媒体工具,传播信息快捷便利,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

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间,对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成熟的青年学生,长期接触互联网,很容易收到网上想异思想的冲击和影响。 大学生担任着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任,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的面貌。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也明确的指出了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建设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面对当前青年学生网上道德失去规范的现象,高校必然要加强思想政治进网络的工作,实施相关的网络道德教育,帮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教授的指导作用,以“导”代“堵”,因势导利,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世界的“功”与“过”,提高青年大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通过讲座、论坛、对话、培训、报刊、广播等宣传教育,努力增强青年大学生的上网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做良好的网民。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规范,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生活环境。这样才能较好的解决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开拓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浅议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同名16956)

浅议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同名16956)

浅议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摘要】:目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足、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各高校可以通过发挥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作用、强化网络监督和管理、提高大学生自身个体道德自律意识等途径解决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网络道德教育 【正文】: 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

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考察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1、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在我国社会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促使大学生健康成材,又可对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危害。也就是说互联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网络具有信息共享的特点,网上的信息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资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中医学院张潇 2155173479 中医学院白怡宁 2155172463 中医学院宁可 2155173468 中医学院柳遍 2155171925 中医学院宫宇航 2155173478 中医学院于洋 2155173480 中医学院张先恒 2155171759

引言 网络作为现代化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交流情感的重要媒介,同时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资料表明,全球数据库总量已经达到100 亿条以上,内容涉及科技、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体育、影视、卫生、音乐、股票以及校园生活等。同时,网络道德问题在大学生中也日渐凸现,并已经成为新时代所面临的重要前沿课题。 参考文献:《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与解决对策》王宇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 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我们小组五个人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纸质版和网络投票两种途径,进行了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共10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37.5%,大四同学占10%。 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事实上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一个涉及网络的道德问题相伴而生。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42%的同学带有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89%的同学办理了校园网业务,97%的同学办理了三大电商的4G网套餐,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而在我们的过去认知中,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甚至小学都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并不熟悉,但一提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具有自律能力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汲取科学文化知识、开拓视野,而没有自律能力的大学生则深受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影响健康的学习生活。如何正确的把握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自律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网络;自律;大学生;自律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心身发育从不成熟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具有明显的特征,即成人感增强,但自控力及自律能力较弱。在面对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具,多数学生都会爱不释手,不少学生在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神奇的网络世界的同时,对目标的选择无所适从。对一些网络不良信息也缺少足够的辨别能力,吸收不良信息导致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的产生。 特别是在当前网络时代,抓牢大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对每个人的影响越来越深,高校的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如网络经济发展迅猛、网络文化影响深远、网络道德规范多元等,学生的自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自律的含义 从字面上进行理解,自,即为“自己”,律,即为“法则、规章、纪律”。那么“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加约束”的意思。有此可见,自律的必要条件是遵循现有的规则,从而让自我约束的力量更为强烈。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康德认为,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根源于不受外界的约束的人们意志的自愿,是可以通过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所以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因此,可以这样理解,自律是人类道德的基础,是人类赖以发展的规则的具体表现。是个人与外界环境进行吻合发展、前进的动力。自律道德的根本功能是内在制裁,它要求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并要求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庭,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裁决。 自律意识缺乏的危害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 (一)对网络社会的理解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迅速渗透,“网络社会”一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一种理解认为:“网络社会”就是指作为各种网络共同构成的“互联网”以及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所实现的“网络化”过程中“网民”之间的互动;另一种理解是以“网络空间”来界定“网络社会”;有人认为网络的本质就是一种“在线”整合体,也有人从传播学的角度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模拟传统社会传播形式的数字化平台,或者说与现实社会并列的虚拟传播环境,一个虚拟社会”。无论怎样理解,“网络社会”都是一个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系统有着较大差异和区别的网络空间系统。直观地看,网络空间展现的纯粹是数字信息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其背后存在的是被数字信息所遮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呈现出与现实社会交往不同的特点,因而形成网络社会不同的伦理道德特点。 (二)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 第一,网络社会道德标准的不确定性 道德标准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道德评价,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形式主要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道德活动范围受物理空间限制。道德交往一般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过程受制于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等因素,交往的范围也基本限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道德评价标准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通过历史的积淀趋于稳定、统一,并带有民族性特征。而网络社会,网络化的道德交往是虚拟空间的反映,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道德关系不仅仅是熟人之间的善恶评价关系,大量陌生的、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在网络中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而对同一性质的行为,其道德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网络社会道德行为的难控性 首先,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离散结构,没有中心和界限,不受任何组织机构控制。其次,与现实社会交往主客体不同,网络化交往的主客体处于“无标识状态”和虚拟状态下,可以隐藏姓名、身份、年龄、性别二形象等,因而信用度、可靠性无从谈起,更无组织机构加强控制,交往形式以字符为介,是间接的、虚拟的、符号化的,可相逢不相识,人们更多的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生体验来约束自己或不约束自己。现实中人们不能或不敢做的事在网上可能会做,故非常自由和难于控制。 第三,网络社会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弱化 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者来维系。而网络社会由于其虚拟性的特点,网上人的言行仅靠个人内心信念来维系,这样遵从道德规范与否也不易觉察和监督,道德规范约束力大为减弱。 第四,网络社会道德的新要求 1985年,J·H·穆尔在《元哲学》杂志上发表《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的论文,指出计算机技术创造的新的可能性的周围,存在着传统伦理学不能直接回答的一系列道德新课题。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产生了新的人际关系、道德关系,

一、大学生网络公德

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应这样加强自身的公德自律 网络公德是适应调节当今网络社会里作为“网民”的人类个体之人际关系,规范其网上行为,以维持网络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而产生的,是维持网络秩序、保障网络社会有序运行的必要文化条件和行为规范。网络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变着社会、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公德进步提供历史的机遇,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公德伦理问题,对大学生公德观念和行为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研究探讨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大学生网络伦理公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公德伦理观念及行为。 21世纪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网络社会的 出现,网络公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新产物。网络社会交往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数字化等特点,使得人类有了释放压力的机会空间,“自我”有了更多伸缩自如地表达意见的空间,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包括伦理公德在内的诸多规范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从而出现了网络公德缺失的新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公德缺失表现 根在交往中,人际情感得以维持。而在网络虚拟社会里,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交往关系逐步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一些大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伦理情感日渐冷漠。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公德心理的弱化、公德人格的扭曲。因为公德心理、公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个体对现实社会中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造成公德人格的缺失或扭曲。 二、大学生如何在网络生活中公德自律?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淫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色情、赌博活动,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大大削弱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压力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

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相关调查报告(完整版)_1

报告编号:YT-FS-8385-30 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相关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相关调查报 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

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

2019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2019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

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陌生,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特别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尔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

大学生自我意识优秀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 单位名称: 专业学院: 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

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 一、教学内容: 自我意识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和大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二、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体验法的教学方法。对于第一部分《自我意识概述》事实性资料的学习,采用讲授法。第二、三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通过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学习有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误区。第四部分属于技能和方法的学习,采用体验教学法。通过课堂体验,让学生学习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我意识的涵义; 2、熟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 3、掌握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涵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 3、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五、教学过程: 导入:从斯芬克斯之谜的故事、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和中国的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入手,说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提出了认识人本身的要求,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大学生自我意识。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2、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内容上划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从形式上划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3、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基础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的。 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约经过20年时间,大约经历三个阶段,即:生理自我(8个月—3岁) 社会自我(4岁—12岁) 心理自我(13岁—青年)

浅议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

浅议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摘要】:目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足、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各高校可以通过发挥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作用、强化网络监督和管理、提高大学生自身个体道德自律意识等途径解决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网络道德教育 【正文】: 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考察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1、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在我国社会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促使大学生健康成材,又可对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危害。也就是说互联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网络具有信息共享的特点,网上的信息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资源,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和拥有。网络资源的共享,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渠道,使他们既可以共同探讨交流,又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环境网上交流。互联网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大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泛地与校内外、国内外进行信息交流,他们大量接受各种途径传递的文化信息,这一切满足了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去了解更多的新事物,以开阔其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自由空间,从而拓展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2)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第一,学生的道德观念在网络社会中易被弱化。信息反映的是一定地域内人们的知识、情感、文化和社会制度,信息内容的这种地域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们沟通不便造成的。由于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信息的传播出现的超地域的特征,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更加频繁、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梁光 环境学院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我们大学生

作为新的一代,与互联网的联系最为密切。我们生活学习都要借助于互联网,我们时刻在享受着它给我们带来的精彩.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大学生带来便捷和快乐的同时又给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方面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网络生活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努力付出.因此,引领大学生文明上网,使大学生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和好的法律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对大学生存在的网络生活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以及引起的问题 首先,针对我校的1间男宿舍和1间女宿舍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具体数据如下: 大学生网络行为使用比例 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行为差异 大学生对网络方面相关法律的认识情况

以上调查报告反映的情况特点: 1、大学生利用网络主要用以网络聊天,网络娱乐,而学习知识只是少数: 2、不同性别网络行为差异较大,女生主要为聊天,购物,视频音乐欣赏;男生主要为体育,游戏娱乐: 3、大学生普遍网络法律意识淡薄,主要问题有网络诈骗,侵权,交易纠纷等。 而由此引起的网络问题: 1、网瘾泛滥:现在许多大学生沉迷网络,尤其是身陷其中的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许多学生因此荒废了学业,平时不与他人交流,活在虚拟的现实里,导致思想道德观扭曲,心理扭曲.更有甚者,因为网瘾走上了犯罪道路。 2、暴力与色情充斥网络: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情节已经成为诱导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中群体暴力治安案件的增多以及诸如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各种恶性暴力案件的频发,无不与网络散布的暴力倾向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色情的泛滥也在时时腐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各种成人网站、黄色网站随处可见,色情聊天、网上色情交易等诱惑充斥其中,使大学生传统道德观念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3、网络诈骗:网络上信息量大且庞杂,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