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趣味小故事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趣味小故事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阿基米德“光炮”是真的吗?

相传公元前3世纪,在古罗马与古希腊交战中,罗马人的舰队逼近了叙拉古.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也参加了城市保卫战,他运用自己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新奇的战术.即组织了许多妇女,让她们每人手持一面镜子,站在海岸边,用镜子把阳光聚焦到罗马战舰的篷帆上,最终在入侵的敌舰靠岸之前就把他们统统烧毁了.

阿基米德的战术是真的吗?这个传说发生的年代在2300年前,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在18世纪,法国科学家蒲丰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的可行性.他经过计算发现,至少要有1000面镜子,每面镜子的直径起码得有10米,才能把l千米外的船帆烧着.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制作这么大的玻璃反射镜是不可能的.因此蒲丰认为阿基米德的战术是不可能成功的.后来,在法国有人根据蒲丰的设计真的制做了一架“光炮”.它由168块玻璃反射镜组成,每块镜子长15厘米,宽20厘米.这168块镜子组成一个5平方米左右的反射面,它所聚集的太阳光能把47米远处的松木板在几分钟内点燃.但是,若要把1千米远的松木板点燃的话,整个反射面的面积要增大到1平方千米,这当然是难以办到的事.即使勉强凑到那么大,使用时还有困难,怎么使几百万块小镜子反射的阳光聚焦于一点呢?要使这么许多小镜子同步转动,那得动员多少人呢?由此更可以看出阿基米德的“光炮”在当时只是个美妙的幻想.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宇宙空间安装人造月亮或人造太阳已经成为现实.

1

物理趣味故事

热岛效应的缓解晴朗无风的夏日,海岛上的地面气温,高于周围海上气温,并因此形成海风环流以及海岛上空的积云对流,这是海洋热岛效应的表现。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在缓解热岛效应方面,专家测算,一个中型城市环城绿化带树苗长成浓荫后,绿化带常年涵养水源相当于一座容积为1.14×10m的中型水库,由于水的比热容大,能使城区夏季高温下降1℃以上,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热岛效应”。水库的建立,水的增加,而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受冷受热时温度变化较小,从而使夏天的温度不会升得比过去高,冬天的温度不会下降的比过去低,使温度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水库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 二冲程 是指在两个行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此期间曲轴旋转一圈。首先,当活塞在下止点时,进、排气口都开启,新鲜充量由进气口充入气缸,并扫除气缸内的废气,使之从排气口排出;随后活塞上行,将进、排气口均关闭,气缸内充量开始受到压缩,直至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点火或喷油,使气缸内可燃混合气燃烧;然后气缸内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下行作功;当活塞下行使排气口开启时,废气即由此排出活塞继续下行至下止点,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多级火箭 由两级或两级以上的火箭组合成的火箭。有串联、并联和串并混合三种组合方式。采用多级火箭能增加射程,提高有效载荷(弹头、卫星、宇宙飞船等)的最终速度。战略导弹和大型运载火箭通常采用多级火箭。 热值用途 在食品化学中,表示食物能量的指标。指1g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放出的热量。通常用热量计测定,用J/g表示。例如糖类的热值为17.16kJ/g,脂肪的热值约为38.9kJ/g,蛋白质的热值约为17.16kJ/g。在工业领域发热量主要指煤炭发热量(大卡、热值)煤炭用户企业根据发热量测定仪检验煤炭的发热量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煤炭发热量。 能及其转化 人体内的供能系统分为三个: ①高能磷酸化物系统(ATP-CP);ATP-CP供能系统单独供能的话,大概能维持7.5秒的时间,不需要氧气,也不产生乳酸,时间比较短的剧烈运动如举重、投掷等一般就是动用这个系统供能的; ②乳酸系统(无氧酵解系统);乳酸系统是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中,再合成生成ATP的能量系统。如果单独供能的话,大概能持续33秒的时间。其最终产物是乳酸,所以称乳酸能系统。1 mol 的葡萄糖或糖原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可净生成2-3molATP。其过程也是不需要氧的,生成的乳酸可导致疲劳。该系统是1 min以内要求高功率输出的运动的物质基础。如200 m跑、100 m游泳等。 ③有氧系统:有氧氧化系统是糖、脂肪、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再合成ATP 的能量系统。其产物当然就是二氧化碳、水和ATP了。 电源 diàn yuán power supply;power source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因为它可以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所以我们把这种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常见的电源是干电池(直流电)与家用的110V-220V 交流电源。串、并联电路识别法 学会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是这一章的重点之一,会识别电路是学习电路连接和后面电路计算的基础。对于电路的识别要紧紧抓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而不应单从形状上去分析,下面介绍几种区分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1.定义法: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八年级物理上《光的反射》提高训练

《光的反射》提高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0分) 1.(10分)请选出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 A.日食B.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D.“折断”的铅笔2.(10分)(2018?嘉兴中考)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B. C.D. 3.(10分)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日晷计时B.湖面倒影 C.日食现象D.小孔成像 4.(10分)下列不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平静的水面上出现树的倒影 B.阳光下树的影子 C.对着穿衣镜整理衣冠

D.用潜望镜观看战壕外的物体 5.(10分)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水中捞月B.海市蜃楼C.一叶障目D.雨后的彩虹6.(10分)在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7.(10分)皮鞋擦过鞋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D.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8.(10分)光污染是当代社会四大污染之一一,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A.晚上学习时用护眼灯 B.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C.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贴防晒膜 D.在十字路口的大型建筑物上面,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9.(10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0度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度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变为() A.100°B.80°C.120°D.90° 10.(10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湖面倒影B.手影游戏

趣味物理学 读后感

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很有趣的关于物理学的书,它便是前苏联的雅·别莱利曼所写的《趣味物理学》了。这本书作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这本书很老,但它很经典,读起来更兴趣盎然,如饮甘露,如食甘贻。 记得那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象宝贝似的亮出一本书,说值得一读。我一看:《趣味物理学》,书很厚,翻了翻,足足有550页。细细一看,每一页都有一个物理知识的讲解,还有很多黑白插图。我立刻被吸引,竟一口气看了将近100页。 全书大致分为19章,有的章节会专门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每一则知识都会举一个例子或者讲一个故事,不像很多教科书那样地只讲抽象的、空洞的概念。里面提到了一些很典型的问题:如十月的铁路有多长?为什么电线在冬天会被“偷走”?假如地球突然停止,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其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由于热胀冷缩,铁路夏天会比冬天长200多米,电线冬天会比夏天短200多米;由于惯性,地球如果突然停止,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会被甩向太空…… 在读书的过程中,其中有一章尤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视觉错觉”这一章。这一章中图片丰富,主要为实验图片。比如有一幅测试错觉的图片,是黑格被白线分开成许多块,结果看时发现白线的交叉点居然有灰点闪现,定睛一看,又不见了。作者还特意提到当时印这一章时,查锌版的人居然让人把白线交叉点上的灰点去掉,正好作者进去,跟他讲明白了才避免一场误会。 读着这本书,我发现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读完它,我全都了如指掌。但是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它枯燥无味,反而对它爱不释手。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就提到:“我所努力希望做到的,不是要‘教会’读者多少新知识,而是要帮助读者‘认识他所知道的事物’”。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一旦对于一门学科发生兴趣,就会加倍注意,也就能够自觉地去深入探索与学习,在兴趣的引导下所学到知识才更加“牢固”,更加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很有趣的关于物理学的书,它便是前苏联的雅·别莱利曼所写的《趣味物理学》了。这本书作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这本书很老,但它很经典,读起来更兴趣盎然,如饮甘露,如食甘贻。 记得那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象宝贝似的亮出一本书,说值得一读。我一看:《趣味物理学》,书很厚,翻了翻,足足有550页。细细一看,每一页都有一个物理知识的讲解,还有很多黑白插图。我立刻被吸引,竟一口气看了将近100页。 全书大致分为19章,有的章节会专门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每一则知识都会举一个例子或者讲一个故事,不像很多教科书那样地只讲抽象的、空洞的概念。里面提到了一些很典型的问题:如十月的铁路有多长?为什么电线在冬天会被“偷走”?假如地球突然停止,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其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由于热胀冷缩,铁路夏天会比冬天长300多米,电线冬天会比夏天短200多米;由于惯性,地球如果突然停止,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会被甩向太空…… 在读书的过程中,其中有一章尤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视觉错觉”这一章。这一章中图片丰富,主要为实验图片。比如有一幅测试错觉的图片,是黑格被白线分开成许多块,结果看时发现白线的交叉点居然有灰点闪现,定睛一看,又不见了。作者还特意提到当时印这一章时,查锌版的人居然让人把白线交叉点上的灰点去掉,正好作者进去,跟他讲明白了才避免一场误会。 读着这本书,我发现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读完它,我全都了如指掌。但是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它枯燥无味,反而对它爱不释手。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就提到:

初中物理 趣味故事34 失重状态下的人素材 新人教版

34 失重状态下的人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1时7分,在拜克努尔飞船发射场,一支重型火箭起飞了。在末级火箭的顶端连着一个直径是2.3米的球形空间,这是“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球形空间中坐着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苏联空军少校尤里·加加林,当时他刚满27岁。 在绕地球飞行一周后,加加林安全地降落在莫斯科西南805公里的萨拉托夫。飞船在绕地球的轨道上总共飞行了108分钟,其中有89分钟加加林是在失重状态下度过的。失重是人进入宇宙空间遇到的一个特殊物理因素。宇宙飞船绕地球轨道作圆周运动时,飞船运动的离心力和地球对飞船的引力相等。由于这两种作用力方向相反,使飞船里的人和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在失重的条件下,会出现一些难以想象的奇妙而有趣的现象,它对人的生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长期生活在恒定的地心引力条件下,形成了内环境的平衡。人体的主要成分是由软组织、骨骼、体液构成的,重力对这些成分的作用不同,在进化中形成了这些基本成分之间的一定比例。骨骼结构的坚固性和它的功能,肌肉的主动活动、体液的分布特点,保证了对重力的对抗,使人体得以生存发展。

人类进入宇宙空间前,曾有人预言,失重可能破坏人体的内环境平衡,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化,甚至断言,谁要是摆脱重力,谁就将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人在宇宙空间生理的实践证明,人在失重时,生理功能要发生变化,但不像有的人预言的那么严重。失重时人体生理功能改变,主要是血液重新分布,大量血液涌向上身,骨盐代谢紊乱,骨质出现脱钙,初期出现类似地面运动病症状的航天适应综合症等。这些变化,短时间不会构成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回到地球后都可以逐渐恢复。 习惯于地球重力生活的人,一旦进入失重环境,将会感到新奇。人体的重量消失了,行动起来真正是身轻如燕,掌上可舞。在舱内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也可以停留在空中。但站稳脚跟变得不那么容易,国外有些航天员穿着一种带磁性的鞋,工作地点的舱壁上包上铁皮,这样站立就很稳了。失重下的睡眠更为简便,用不着和地球上一样要设置床铺,只需一个睡袋,挂在舱壁,睡眠时人钻进去就行,站着睡,卧着睡都一样舒服。 在失重时,吃饭、喝水、穿衣等也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失重环境不分上下,装满水的杯子倒过来,杯子里的水不会倒出来,会悬浮在空中。喝水时最好把水装在带有管子的塑料袋中,喝时把管子含在口中,轻轻压迫水袋,水就流入口中。食用的食品要有简单的包装,一切散装的易掉屑的食物,都会在舱内飘浮。粘稠状的食物可以装在类似牙膏的软管子内,块状食物如面包球等,可在食品表面涂上可食用的蛋白膜,做成一口大小的小块,食用时方便也不掉屑,罐头食物也可食用。

八年级物理练习题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八年级物理练习题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估测经验最接近实际的是 A.乒乓球台高约为760 cm B.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50 g C.成年人正常行走1 m用时约1 s D.近几年兰州冬季平均气温约10 ℃ 2 . 因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讨论交流的情境,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的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3 .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将其向右匀速拉出一半,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木板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变小 C.木板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拉力F不变 D.木板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拉力F变小 4 .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物理教材的宽度是26 dm B.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为1.0 m/s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 s跳动6次D.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mm 5 . 关于误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测量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 B.误差和错误可以互相转换,当误差较大时就是错误,当错误测量结果接近于真实值时就成了误差 C.误差是受测量仪器、测量手段和测量者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误差不可消除,但可以通过使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来减小误差 D.测量值有时候和真实值相同,这说明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6 .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A.km B.m C.cm D.μm 7 . 用加热后的金属尺测量物体长度时() A.测得的长度比实际小; B.测得的长度比实际大; C.测得的长度比实际相同; D.测得的长度与实际无法比较。 8 . 某同学在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正确的结果是 1.273米,那么他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A.毫米B.厘米C.微米D.分米 9 . 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停表在使用前需先调零 B.刻度尺零刻度线磨损后不能继续使用 C.任何测量工具在使用前都应先观察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 D.刻度尺测量时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 10 . 下列数据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A.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1.2m

初中物理 趣味故事109 偶然的发现素材 新人教版

109 偶然的发现 8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贝克兰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有机物质——酚醛树脂,这是一种半透明的液体。有一次,他养的猫把瓶子打翻了,酚醛树脂流了一桌,撒在一块奶酪上面。奇怪的是,软软的奶酪竟因此变得光滑而坚硬。 对于这偶然的现象,贝克兰没有轻易放过,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终于搞清了,把酚醛树脂和奶酪,或者把酚醛树脂和松散的木粉搅和在一起,会立刻变得异常坚硬、光滑。这确实是一种还没有被人们发现的新物质,这就是今天被广泛应用的“电木”。电木不怕酸和碱的腐蚀,加热后很容易成型,便于制造各种生活用品;同时又具有另一种重要性能,就是不导电,所以,电灯灯口、开关插座、电表外壳等绝缘部位都用它。 历史上这种偶然发现还有不少,但必须碰见知识丰富的“有心人”。一是不轻易放过,二是追究它的原因,才能导致重大的发现。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这种科学的灵感,与众不同的“慧眼”,还是十分重要的。 1975年,美国费城的艾伦教授到日本访问。当他参观东京技术学院时,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种奇异的薄膜。这种薄膜又像塑料,又像金属,银光闪闪。于是便询问这是什么物质?陪同的白川教授不以为然地说,这是个外国学生做高分子聚合实验时的“废品”,这银光薄膜放在实验室里整整五年,做为不按导师指导实验而发生“事故”的见证!而艾伦教授却找到出“事故”的学生,详细询问了实验的过程:配料的比例,银光薄膜的特性。当他得知这种薄膜还具有导电性能时,一种大胆的设想油然而生——能不能发明一种能导电的塑料呢?这是一个颇有见地的设想。自从1868年发明第一种塑料(赛璐珞)以后,塑料广泛用在绝缘设备上,这已成定论,不信,请看各国的字典、辞海上,都明确记载着塑料是绝缘体。 艾伦教授独具慧眼,不受旧观念束缚。他当即决定,邀请白川教授去美国宾州大学,专门研究这种银光塑料。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种种配方的大量实验。当有一次将少量碘加入这种塑料时,奇迹发生了!银光塑料的导电性能出现了巨大变化,导电率一下子提高了3000亿倍!这样,世界上第一种没有金属做导电介质的塑料问世了。并且从此打开了塑料在电气和电子工业上做为导电器件的大门。科学家发现导电塑料具有巨大的潜在用途。许多科学家和公司加紧研究,世界上仅在1984年发表的重要论文达200篇。 导电塑料质量轻,便于成型,可代替金属做导线,可制成塑料电池(另一极为锂)代替沉重的铅蓄电池;还可以制造廉价的太阳电池薄膜,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通过对导电塑料的研究,科学家们受到启发,并已经开始研究如何配制各种特殊性能的塑料。这种定向研究,必将给人类带来新的美好前景。 1

科学改变生活及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意大利馆有混合动力车、机器人清道夫;沙特阿拉伯馆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维影院(达1600平方米);世界气象馆有球幕4D电影;日本馆有高科技的建馆材料、馆内有机器人表演;瑞典馆有机器人合唱团;比利时欧盟馆有未来概念的太阳能汽车……我深信,这些高科技必将对不久的将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丰富多彩的节目时我们手按鼠标在计算机的世界里畅游时;当我们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瓜时……我们可曾想过:是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么多的变化?是科学!是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改变了我们身边的一切,改变了整个世界! 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的面貌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奶奶说:人的寿命变长了!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饥饿和疾病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大敌,无数的人被疾病和饥饿无情地夺去宝贵的生命。我国在新中国建立以前,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怪不得姐奶奶以前老念叨着“人生七十古来稀”唉声叹气。而现在,奶奶有什么头疼脑热的,到医院买些药打几针就好啦。所以,奶奶整天乐呵呵地自夸身体好,还说什么“人活百岁不稀奇”呢! 爸爸说:我们的劳动变轻松了!再也不用像爷爷那时候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靠艰苦的体力劳动,靠捉摸不定的老天爷吃饭了。在采用高新技术的农业园区里,耕地、播种、收割等程序都可以用计算机来管理,用农业机械来完成。它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妈妈说:我们的生活变好了!以前,人们总要为温饱问题发愁。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装满了米袋子,盛满了菜蓝子,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吃得更丰富了。去年,我家还盖起了两间四层高的楼房。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天地,爸爸还在我的房间里安装了空调器,冬暖夏凉,我可以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在里面写作业看故事书啦。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 第一章声现象 非常导航 这是八年级物理课的第一章,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有趣的声现象.小溪里流水淙淙,树林里鸟鸣啾啾,剧院里琴声悠悠,工厂里机声隆隆,流水、小鸟、钢琴、机器为什么会发声?为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有的十分悦耳,有的却刺耳难听?古代打仗时列兵布阵,为什么人们把耳朵贴近地面就能知道敌军队伍的远近?现在用MP3欣赏音乐,为什么人们能一下子听出自己熟悉的乐器和喜爱的歌手的声音?蝙蝠昼伏夜出,能在黑夜里自由飞翔,为什么却从不“迷路”或者碰壁?地震发生前,为什么有些动物会有预感,并出现行为异常?这些问题都会在这一章的学习中得到解决. ……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警觉的士兵 你看过美国西部影片吗?在一部反映古代战争场面的美国西部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印第安人跪在地上,把耳朵贴近地面,倾听看不见的远处有没有敌军的骑兵在赶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里也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间偷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有道理吗?耳朵通过地下的泥土能听到马蹄声,通过空气不是也一样能听到声音吗?是不是因为声音在地下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呢?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会明白,声音在地下传播的速度确实比在空气中快,但这里利用的并不是这一点,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骑马的速度也要快得多.只要从空气中能听到远方敌军马队的声音,我军还是有足够时间作出反应的.这里最主要的理由是,因为声音在地下传播时,所碰到的使声音散射和衰减的障碍较少,所以能较清楚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这样耳朵贴近地面倾听时,敌兵相距很远时就能听到;加上牛皮箭筒对声音的放大作用(共鸣,就像二胡等弦乐器的共鸣腔一样),听得会更清楚,而在空气中直接侧耳细听的话,等到能够听清时,敌军就已经快到跟前了.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鱼有听觉吗? 鱼有听觉吗?人们谁也没有见到过鱼的耳朵,所以,鱼的听觉似乎无从谈起.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初二年物理教案(第一学期)

初二年物理教案(第一学期) 一、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初步了解物理研究的内容,认识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3、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 二、教具:木槽、玻璃球、弹片、玻璃杯、硬纸片、水、烧杯、热水、凸透镜、塑料扎绳、电炉、电磁铁、低压电源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它是一门非常有趣的,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变化的科学的一门学科。掌握它,不仅能解开我们所面对的千变万化物理现象的谜底,而且也能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 2、物理研究什么引导学生看0-1的5幅图,由学生表述各个图中所发生的现象,再让学生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帮助指出各图中的所举的例子,哪些是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物理研究的就是这类关于力的、热泪盈眶的、光的、电的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3、物理是有趣的物理课不是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谜底,而是要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这样,我们在物理课上,不但由于解开长期困惑我们的谜而欢欣,还能使我

们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领略他们获得研究成果时的喜悦。下面我们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猜测结果会是怎样。①把玻璃球放在木槽上的薄铁片,然后用弹片将薄铁片弹出去。问: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看到现象后,再问:为什玻璃球不和铁片一起飞出去,而是落入正下方的木槽内?②把刚从火焰上拿开、水已停止沸腾烧瓶塞好,倒过来,向瓶底浇冷水。问:会发生什么现象?③分组让每个同学先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让学生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④将下端散开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握住,自上而下地捋几下。问:这样会越捋越紧吗?这些出乎意料的现象包含着重要的物理知识,学了物理,就会知道它们是怎么回事了。 4、物理是有用的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现代尖端科技等各行各业都用到物理,例如:自行车、缝纫机为什么经常润滑油?洗衣机、电风扇为什么应该用三脚插头?照明电路出了毛病,灯泡不亮,故障发生在哪里,怎么查找等。懂得这些事情,要更好地使用现代生活中日益普及的机械、电器,都需要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中的内燃机、电动机、播种机、收割机,交通运输业中的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现代尖端技术中的人造卫星、核能发电、光纤通信、电脑,都是在物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懂得它们的道理,更好地利用它们,也都需要物理知识。另外,物理知识对于学好化学、地理、生物等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259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个谜素材新人教版

259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个谜 在我国江浙一带,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在远古时代,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还是一片黑暗。一天,盘古发现了一个很亮的地方。原来是一对孪生姐妹太阳和月亮住在这里。盘古传她们上天,照亮整个世界。姐妹俩高兴地答应了,并且商量好轮流“值班”:白天是太阳妹妹,晚上是月亮姐姐。 她们是农历十月初一登上天宫的。因为妹妹有些害羞,所以白天出山以后,姐姐就陪着她,行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回去。以后成了习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天早晨,姐姐都要和妹妹一起出来一会儿。这个时候,站在浙江钱塘江北岸的“鹰穿顶”上,就会看到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天空中,亲亲热热地挨在一起。这就是“日月平升”。 这个美丽的传说,流传了很多年,但是“日月平升”的奇观,却几乎没人见过,直到1980年,杭州大学的一位教师在古书中看到了这个天下奇观,才在当年农历十月初一赶到了“鹰穿顶”,第一次亲自目睹了太阳和月亮在清晨同时出现的美景。 据说“日月平升”时,太阳和月亮同时跃出钱塘江江面,紧紧地挨在一起,太阳显出美丽的红色或藕色的光环;有时月亮先出来,随后几乎在同一垂直线上太阳露面,太阳托住月影一起跳动;有时太阳升起后,旁边会出现一个暗灰色的月亮,一会儿,跑到太阳左边,一会儿又跑到右边,时而在太阳上面,时而又出现在太阳下面,好像忙碌的月亮姐姐在不辞辛苦地照料着太阳妹妹;有时月亮还会从太阳前面滑过,太阳表面大部分被月亮遮掩,颜色变暗,周围闪现出金黄色的月牙形……真是千姿百态,绚丽多彩。我们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又和地球一起围绕着太阳旋转。月亮的直径只有3476公里,而太阳的直径长达139万公里,相差十分悬殊。当然也不会同时出来了。其实,“日月平升”的现象也是由于天气折射造成的,也是“大气哈哈镜”的杰作。这面哈哈镜是怎么把太阳和月亮同时送上天空的呢?为什么只能在每年十月钱塘江北岸的“鹰穿顶”才能见到这一奇景呢?是因为十月空气干燥而造成的一种太阳光折射现象吗?“鹰穿顶”上有什么特殊条件,才酿成了这一天下奇观呢?这是大自然留给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

第一章声现象 非常导航 这是八年级物理课的第一章,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有趣的声现象.小溪里流水淙淙,树林里鸟鸣啾啾,剧院里琴声悠悠,工厂里机声隆隆,流水、小鸟、钢琴、机器为什么会发声?为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有的十分悦耳,有的却刺耳难听?古代打仗时列兵布阵,为什么人们把耳朵贴近地面就能知道敌军队伍的远近?现在用MP3欣赏音乐,为什么人们能一下子听出自己熟悉的乐器和喜爱的歌手的声音?蝙蝠昼伏夜出,能在黑夜里自由飞翔,为什么却从不“迷路”或者碰壁?地震发生前,为什么有些动物会有预感,并出现行为异常?这些问题都会在这一章的学习中得到解决. ……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警觉的士兵 你看过美国西部影片吗?在一部反映古代战争场面的美国西部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印第安人跪在地上,把耳朵贴近地面,倾听看不见的远处有没有敌军的骑兵在赶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里也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间偷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有道理吗?

耳朵通过地下的泥土能听到马蹄声,通过空气不是也一样能听到声音吗?是不是因为声音在地下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呢?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会明白,声音在地下传播的速度确实比在空气中快,但这里利用的并不是这一点,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骑马的速度也要快得多.只要从空气中能听到远方敌军马队的声音,我军还是有足够时间作出反应的.这里最主要的理由是,因为声音在地下传播时,所碰到的使声音散射和衰减的障碍较少,所以能较清楚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这样耳朵贴近地面倾听时,敌兵相距很远时就能听到;加上牛皮箭筒对声音的放大作用(共鸣,就像二胡等弦乐器的共鸣腔一样),听得会更清楚,而在空气中直接侧耳细听的话,等到能够听清时,敌军就已经快到跟前了.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鱼有听觉吗? 鱼有听觉吗?人们谁也没有见到过鱼的耳朵,所以,鱼的听觉似乎无从谈起.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德国一家大鱼场里饲养了许多鳟鱼,鱼场附近的一座教堂每天早上8时都要打钟,鱼场的饲养员则在打钟之后去喂鱼,天天如此.有一天饲养员在教堂钟声响过半小时后才去喂鱼,却见一大群鱼仍聚集在池塘边,不断把头伸出水面在等食.这件事把饲养员惊呆了,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仔细观察,发现鱼是有听觉的.它们在听到

30部优秀科普翻译作品

《从一到无穷大》(美)盖莫夫1978 《寂静的春天》(美)卡逊1979 《古今数学思想》(美)克莱因1979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库恩1980 《科学的社会功能》(英)贝尔纳1982 《GEB———一条永恒的金带》(美)霍夫斯塔特1984 《从存在到演化》(比)普里戈金1986 《时间简史》(英)霍金1988 《混沌:开创新科学》(美)格莱克1990 《上帝掷骰子吗?》(英)斯图尔特1994 《未来之路》(美)比尔·盖茨1996 《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1996 《只有一个地球》(美)沃德1997 《魔鬼出没的世界》(美)卡尔·萨根1998 《宇宙指南》(美)阿西莫夫1998

30部优秀科普翻译图书 《从一到无穷大》(美)盖莫夫1978 《寂静的春天》(美)卡逊1979 《古今数学思想》(美)克莱因1979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库恩1980 《科学的社会功能》(英)贝尔纳1982 《GEB———一条永恒的金带》(美)霍夫斯塔特1984 《从存在到演化》(比)普里戈金1986 《时间简史》(英)霍金1988 《混沌:开创新科学》(美)格莱克1990 《上帝掷骰子吗?》(英)斯图尔特1994 《未来之路》(美)比尔·盖茨1996 《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1996 《只有一个地球》(美)沃德1997 《魔鬼出没的世界》(美)卡尔·萨根1998

《宇宙指南》(美)阿西莫夫1998 《物理学的进化》(美)爱因斯坦 1999 《趣味物理学》(前苏联)别莱利曼1999 《人类的起源》(美)利基1999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美)阿西莫夫1999 《美丽心灵》(美)娜萨2000 《物理世界奇遇记》(美)伽莫夫2000 《暗淡蓝点》(美)卡尔·萨根2000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美)美国科学促进协会2001 《自达尔文以来》(美)古尔德2003 《所罗门王的指环》(英)劳伦兹2003 《技术史》(英)辛格等2004 《相对论的意义》(美)爱因斯坦2004 《费马大定理》(美)西蒙·辛格2005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186太阳绿光素材新人教版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186太阳绿光素材新人教版 1979年7月20日傍晚,一艘波兰船“晨星号”从旧金山经赤道,驶进萨摩亚以西的海域时,突然,一名舵手激动地喊道:“快看哪!太阳绿光!”可是,当人们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时,只有落日的余辉,绿色已经消失了。 然而,太阳绿光确实存在。不过,它的出现需要一定条件。通常在空气干燥澄清,能见度好,落日处的地平线很平,而且清晰,没有树林、建筑物、烟雾等障碍物遮挡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这种绿光。所以,在海上或住在海边的人比较容易看见。这种神奇的太阳绿光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太阳光线是一种变色光,它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而大气层由于上下密度的不同,恰似一个棱角朝天的大“气体三棱镜”。当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就会使光线折射而发生色散,分解成七种颜色光。但是,在太阳角度比较高时,由于太阳本身的光线很强,这种因折射而引起的色散作用是不明显的。只有当太阳靠近地平线时,光线才大大减弱;色散作用大大增强,太阳光就被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红光波长最长,折射角最小,故排列在最下边,紫光波长最短,折射角最大,故排列在最上边,其余各色光依次类推,顺序排列。随着落日,红色光最先没入地平线,紧接着是橙光、黄光。这时,地平线上还有绿光、青光、蓝光和紫光。但是,由于紫、蓝、青等短波光在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之前,几乎完全被大气层所散射掉了,因此,这时唯有绿光能穿过大气层到达我们眼里。绿光存在的时间很短暂,最长不超过3秒钟,最短不到1秒钟。一般纬度越高,绿光停留的时间越长。在春分和秋分时,绿光出现的时间最短;而冬至和夏至时最长。一般呈现绿光是天气晴朗的预兆。

物理趣味小故事

踢石不损反被石伤 公元1918 年,海南省南天村,有一恶霸,名叫南老虎。人如其名,仗着家财万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村里人人谈虎色变。有一天,他十岁的儿子跟几个小孩子,到村外玩耍,刚出村口,他儿子就碰到一个石头,摔得头破血流,抱着头,一边哭,一边跑,回家叫“爸!爸爸!…” 南老虎看到,儿子血流满面,气得咬牙切齿,指着儿子“谁打你的?” 儿子有父亲在,什么都忘了,一手拉父亲的手,一边往村外走,走到石头前面,指着石头说:“就是它。”南老虎想都不想,一脚向石头踢过去,“啊呀,我的脚断了!” 围观的村民,人人暗暗地称快。有道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思考:为何南老虎踢石头,石头不损,反而自己的脚断了? “天外之水”何处来 8 月3 日,小明家,装上了空调,晚上一睡,就睡到天亮,一起床,拉开窗帘往外看,突然看到玻璃窗外层,有许多水滴,小明感到奇怪,就大叫“爷爷,玻璃窗上有很多水。” 爷爷开门进来一看,的确是玻璃窗上有很多水,爷爷心里暗暗地想,外面没有下雨,为何有这么多的水在玻璃窗外层上,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预兆。爷爷默默无言地离开,到外村找巫婆,将自己家玻璃窗上有很多水,告诉巫婆,巫婆说:“这是…天外之水?,你家有大难临头了。”爷爷很怕地说:“怎么办?你能不能帮我避开这个灾难。” 巫婆说:“可以,但是要花二千元以上,才能搞定。”爷爷赶快说:“行,我去找儿子要钱。” 于是,爷爷赶快回家,带着小明一起到爸爸工作的单位,找到爸爸,即将自己家玻璃窗上有很多水和巫婆讲的话,告诉爸爸,爸爸一听,哈哈大笑,并将“天外之水”的原因,一清二楚的讲给爷爷和小明听,使他们恍然大悟。思考:“天外之水”的原因是什么? 你相信科学,还是相信“迷信” 中秋话风俗 我的家乡有一个传统风俗,每当农历八月十五,月亮正中时,适龄未婚少女,每人都端来一碗满满的水,放在月光下,将一支新的缝衣针,抓住缝衣针保持水平,轻轻地放在水的表面上,缝衣针就停留在水面上,在月光照射下,谁的缝衣针在水中的影大小一样,说明谁在今年内,一定找到如意郎君,谁的缝衣针在水中的影大小不一样,说明谁在今年内,肯定找不到如意郎君,明年再来。思考:缝衣针停留在水面上,受到多少个力作用,分别是什么力?你相信缝衣针在水中的影大小一样,就能找到如意郎君吗?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44罗伯特

44 罗伯特·福尔顿的第一艘轮船 故事发生在两百年前。 夏季的一天,美国东部的海岸边,有几个少年坐在一条小船上钓鱼。他们玩儿得太高兴了,谁也没注意到一场大风暴突然向他们袭来。狂风呼啸,巨浪汹涌,小船像一片枯叶在波峰浪谷之间挣扎。他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他们费尽了力气,才把小船划到岸边,少年们终于脱险了,其中一个就是后来发明轮船的罗伯特·福尔顿。 那天晚上,福尔顿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一闭上眼睛就想起白天在海上遇到的危险。他想:用木桨划又慢又费力,能不能想个办法,叫船行驶得又快又省力呢? 天刚蒙蒙亮,福尔顿又来到海边。他爬上小船,坐在船头上苦思冥想起来。他又把脚浸泡在暧和的海水里,来回踢打着浪花。不知什么时候,小船竟悄悄地离开了海岸。等到福尔顿发觉,小船已经漂出很远了。“咦,我没有划桨,船怎么自己走了这么远?”福尔顿惊奇万分。他试了又试,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脚起了桨的作用。他高兴极了,心想:要是做几个脚底板那样的木片,装在小船的左舷和右舷,把它们摇起来是不是能使船走得快些,也省力些呢?福尔顿决心试一试,真给小船装上了一对桨轮。他和朋友们一同登上小船,摇动桨轮,小船前进了,比过去快得多,而且很省力。福尔顿和朋友们都乐得闭不上嘴。 后来,福尔顿去英国伦敦求学,认识了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两个人志趣相同,成了要好的朋友。福尔顿看了瓦特的蒸汽机,他想:蒸汽机既然能开动机器,一定也能转动桨轮。给小船的桨轮装上蒸汽机,小船不就成了机器船,不必再用人摇了吗?经过17年零6个月的反复试验,福尔顿设计制造的一艘轮船,终于在法国塞纳河畔下水了。可惜,福尔顿的第一艘轮船没有来得及试航,就被一场无情的大风暴折断了船身。福尔顿一点也不气馁,他请工人把船打捞上来,重新修建。1803年,这艘轮船又出现在塞纳河畔,可是试验又失败了。福尔顿反复检查设计图,总结失败的教训,决定回美国去继续进行试验。1807年8月9日,福尔顿精心设计制造的轮船“克雷门特”号在纽约的哈德逊河上露面了。这艘轮船经过8天试航,获得了成功。福尔顿在试航成功后,又从纽约出发以每小时8公里以上的航速,完成了长距离的航行。当福尔顿与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克雷门特”号满载荣誉返回纽约的时候,受到了人们盛大隆重的欢迎。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103怒发冲冠素材新人教版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103怒发冲冠素材新人教版 1987年8月,一队登山队员遇上大风,坐在尼龙帐篷里休息,不料有几位队员的头发竖立了起来,宛如“怒发冲冠”。正当队员们议论纷纷,迷惑不解的时候,随队考察的科学家进来了。 科学家问清原由,他说,这是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静电现象。在干燥的空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的时候,头发会被梳子吸引;晚上脱毛衣时,能够听见噼噼啪啪的响声,看见小小的火花。那小小的火花就是电火花。因为同性电荷会互相排斥,异性电荷会互相吸引,梳子和头发生的电荷不同,所以头发会被梳子吸引。登山队员坐在尼龙帐篷里,由于山上风大,空气干燥,风和尼龙摩擦会使帐篷带上静电,于是就把登山队员的头发吸起来了。形成了“怒发冲冠”的架势。 静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它会使工业生产降低效率、影响质量,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造成重大损失。 在目前多种消除静电的方法中,放射性静电消除器由于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所以深受人们欢迎。放射性消除静电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时能发射带电粒子,使空气电离产生正负离子的原理制成的。当消除器靠近带有静电荷的物体时,消除器和带电体之间就构成一个电场,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离子各自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中和带电体的表面电荷。 使用放射性静电消除器时,只要用螺钉把它固定在离物体2~3米处,并通过设备接地就可以工作了。平时不需要特别的维护。这种消除器的能源就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发射的粒子,不需电源,它不发热,不打火,也不电人,特别适合在易燃易爆环境下使用。 条状静电消除器,一般宽约2厘米,厚不到1厘米,长度根据带电体的宽度而定。如在纺织厂的梳理机上装上它,可大大减少飞花和断头;装在印刷机上,能摞齐印张,加快车速;在造纸厂的切纸机上装上它,切纸时不受静电干扰,减少纸张损失;在胶片生产中装上它,可避免和减少静电灰雾……。对于各种不同形状带电体,则可生产不同形状的静电消除器以满足需要。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第一章?声现象 非常导航 这是八年级物理课的第一章,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有趣的声现象.小溪里流水淙淙,树林里鸟鸣啾啾,剧院里琴声悠悠,工厂里机声隆隆,流水、小鸟、钢琴、机器为什么会发声为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有的十分悦耳,有的却刺耳难听古代打仗时列兵布阵,为什么人们把耳朵贴近地面就能知道敌军队伍的远近现在用MP3欣赏音乐,为什么人们能一下子听出自己熟悉的乐器和喜爱的歌手的声音蝙蝠昼伏夜出,能在黑夜里自由飞翔,为什么却从不“迷路”或者碰壁地震发生前,为什么有些动物会有预感,并出现行为异常这些问题都会在这一章的学习中得到解决. ……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警觉的士兵 你看过美国西部影片吗在一部反映古代战争场面的美国西部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印第安人跪在地上,把耳朵贴近地面,倾听看不见的远处有没有敌军的骑兵在赶路.我国北宋时期的着名学者沈括,在他的着作《梦溪笔谈》里也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间偷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有道理吗耳朵通过地下的泥土能听到马蹄声,通过空气不是也一样能听到声音吗是不是因为声音在地下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呢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会明白,声音在地下传播的速度确实比在空气中快,但这里利用的并不是这一点,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骑马的速度也要快得多.只要从空气中能听到远方敌军马队的声音,我军还是有足够时间作出反应的.这里最主要的理由是,因为声音在地下传播时,所碰到的使声音散射和衰减的障碍较少,所以能较清楚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这样耳朵贴近地面倾听时,敌兵相距很远时就能听到;加上牛皮箭筒对声音的放大作用(共鸣,就像二胡等弦乐器的共鸣腔一样),听得会更清楚,而在空气中直接侧耳细听的话,等到能够听清时,敌军就已经快到跟前了.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鱼有听觉吗? 鱼有听觉吗人们谁也没有见到过鱼的耳朵,所以,鱼的听觉似乎无从谈起.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德国一家大鱼场里饲养了许多鳟鱼,鱼场附近的一座教堂每天早上8时都要打钟,鱼场的饲养员则在打钟之后去喂鱼,天天如此.有一天饲养员在教堂钟声响过半小时后才去喂鱼,却见一大群鱼仍聚集在池塘边,不断把头伸出水面在等食.这件事把饲养员惊呆了,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仔细观察,发现鱼是有听觉的.它们在听到钟声后不久就能进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因此,那天饲养员虽然没有及时赶来喂食,鱼却因已经听到钟声仍然向岸边聚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作图题

1、如图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 第1题第2题第3题 2、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3、右图中AO是一条与平面镜成60°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4、如图甲所示,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乙中画出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第4题第5题 5、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45°角射到平面镜上,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6、光与平面镜成300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第6题第7题第8题 7、图中0B是一条反射光线,ON为法线。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

8、如题图示,何祥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末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9、图中的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10、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它的度数 第9题第10题 11、完成下列反射光路图,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第11题第12题第13题 12、根据光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填上平面镜。 13、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14、竖直向下照射的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沿水平方向射入涵洞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第14题第15题第16题 15、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 16、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17、如图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乙中完成光路图。 18、如图所示,一细光束射到平面镜MM'的O点处,请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标明反射角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