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文献综述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文献综述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文献综述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是传感器技术、MEMS技术、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加速度传感器、微处理器、射频收发芯片及电源构成。目前,国内外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包括其他类型的无线传感器,按体系结构可分为三大类:

(1)COTS( Commercial Off The Shelf)节点,该类节点中的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模块等使用的都是现成的商用产品。典型代表有美国伯克利大学加州分校(UCB)的MICATelos节点,欧洲传感器研究项目小组开发的EyesIFX节点,中科院研究的GAIN系列也属于该类节点。这种节点除了无线传感器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低成本、短周期、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等优势,被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广泛采纳,所以该类型的节点是最多的。

(2)SOC(System On Chip)节点,该类节点只使用一个芯片,就可实现节点的数据采集、控制和通信功能。SOC节点通常都为特定的应用而开发,由于需要芯片设计能力,因此开发门槛较高,成果相对较少。典型代表有Rockwell科学实验室的WINS节点、麻省理工开发的uAMPS-III等。

(3)Smart Dust节点,又称微型节点或尘埃节点。该类节点使用了业界最尖端的技术,体积只有几个平方毫米,通常为军事应用而开发,微型节点的代表为Smart Dust节点和SPEC节点,都由UCB研制。内嵌微处理器是无线加速度传感相比于传统传感器的又一特点,微处理器负责控制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收发。

二、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实际上就是将以加速度传感器为核心的数据采集模块、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据预处理模块、射频芯片为核心的无线传输模块,以及以微电池能量模块集成并封装在一个外壳内的系统。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工作时,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加速度信号(模拟信号),然后送入A/D转换器使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作A/D转换之前,一般会设置信号调理电路,用来放大和滤波(如对建筑结构的检测,由于大跨度桥梁等大型建筑结构的自振频率较低,而桥面振动、桥梁负荷冲击等对振动信号的影响又相对较大,因此,在A/D采样之前需对模拟信号作抗混滤波处理,以滤除或降低高频干扰)。A/D的输出传送给微处理器进行预处理并存储数据,得到的预处理加速度数据将送给无线收发模块进行无线传输。最后,接受装置接收并数据传输给PC机作进一步的分析处理与显示。典型的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检测区域进行数据采集与信号调理。

(2)数据处理模块:微处理器对整个传感器节点的操作进行控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存储。

(3)无线传输模块:以射频芯片为核心,根据IEEE802.15.4协议进行无线通信,传输控制信息并首发数据信息。

(4)能量模块:为另三大模块提供电源,一般为微电池

三、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存在的问题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仍然存在有待突破的问题

(1)监测对象时,用有限的节点不能做到全面的反应对象的状态,例如对大型建筑桥梁的振动/加速度的监测,只能通过优化算法进行计算选择振动/加速度理论峰值点,这显然跟实际应用仍有差距;

(2)无线加速度传感器中内嵌微处理器,较之传统传感器有了信号数据预处理和存储并能管理控制信号采集和收发,然而尤其面对大型项目,大量数据时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还是捉襟见肘;

(3)能耗问题,无线加速度节点的能耗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处理以及无线通信,其中无线通信耗能最大,尽管采用ZigBee技术的耗能情况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已经较低,节点中依靠电池供能,若能降低节点功耗或者提高电池储能无疑将使节点工作时间更长目前在电源方面的处理问题主要是开发可充电电池。(比如通过USB接口充电)以及研发可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太阳能电池

(4)传输距离速率有限,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数据传输率最高达只有250kbps空中传输距离只有300m有待提高。

(CPU??

存储器

能量模块

锂电池

天线

射频

模块

(4)能量模块:为另三大模块提供电源,一般为微电池

2.2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技术指标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是一个涉及传感、采样、射频等多领域的系统,它的性

能技术指标包括动态特性、采集特性、射频特性、电气特性以及机械特性等,以北京必创科技的A301、A302系列传感器为例,详见表2-1。

表2-1主要技术指标

传感器的灵敏度、量程、精度、频率响应、传输距离、传输速率、工作

温度范围以及电池是比较重要的性能指标也是选择传感器是的重要参考项目。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综述

3

章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相关技术

3.1加速度传感器概况

3.1.1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类别

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加速力产生的,单位为m/s2??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研究

物体的振动/加速度情况,加速度传感器

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测量加速度的电子仪器。加速度传感器的种类繁多,虽然各类传感器的工艺、材料各不相同,但基本原理都是将加速度这一物理信号通过敏感元件的形变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该电信号与加速度有比例关系,可以用关系式表达,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A/D转换等信号调理成为数字信

号就可以送入PC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例如压电型加速度传感器,压电材料变形和由此产生的电荷与加速度成正比,输出电量经放大等处理后就可检测出加速度大小。

加速度传感器从测试原理上可分为压电式、电容式、电感式、压阻式、

隧道电流式、谐振式等,如美国Endevco公司生产的7270A系列传感器就是典型的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从测量维数上来看,有单轴(维)、双轴「X、Y轴」

与三周「X、Y、Z轴」,角加速度传感器也是重要的一种加速度传感器。单轴

的技术比较成熟,市场大多产品也为单轴,两轴多用于车、船等平面移动为多,三轴多用于飞弹、飞机等飞行物。如美国美新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发出的用于车身控制的双轴加速度传感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数字信号输出三轴加速传感器us33lHH,最大测量值达可到24g??相当于F1赛车在强劲刹车时产生加速度的5倍左右,在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中可以实现高精确度的测量。

3.1.2应用

加速度传感器应用广泛,军事医疗工业生产大型建筑监测等方面

都需要用到它譬如测量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帮助机器人了解它的姿态

,是爬坡还是下坡,有没有摔倒;结构健康监测(SHM??是也比较热门的研

究方向,应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监测结构的振动/加速度来监测分析结构的运行状态;很多数码相机或摄像机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来根据手的抖动来自动调焦;另外,在汽车制造尤其是安全气囊的设计更是离不开加速度传感器因此,现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综述

实生活中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

3.1.3发展前景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MEMS技术、新型传感材料的发展,加速度传感

器向着低成本、低功耗、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方向发展。近十年来国内

外各大研发机构都在努力研究高g值加速度传感器、微型化多轴加速度传感器

、MEMS传感器、新型传感器材料并取得一定突破。例如上文提到的7270A传

感器的最高g值可达2×105g??日本RanjithAmarasinghe1和DzungViet

Dao研制出用于医疗领域的6自由度加速度传感器可测3个方向的加速度和3个方向的角加速度;加拿大的BeharaadBahreyni和C.Sha-

fai提出一种用foundry加速度传感器结构,实现MEMS和COMS工艺的兼容,提高了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另外谐振式加速度传感器具有高稳定性、高精度

等特点也是国际上一个研究热点,美国UCB、德国Munich中心和Benz已有初步成果,国内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在积极开展研究。

3.2MEMS概况

3.2.1什么是MEMS

MEMS,即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

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具有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

、高集成度等特点。它是将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工程融合到一起的一种工业技术

,它的操作范围在微米范围内,比它更小的,在纳米范围的类似的技术被称为

纳机电系统。典型的MEMS加速度传感器如图3,来自AD公司的ADXL202。

图3双轴加速度传感器器ADXL202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综述

3.2.2MEMS的研究内容

MEMS技术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微型化、集成化来探索具有新原理、新功能

的元件和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性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基本方面:

(1)理论基础的研究:在当前MEMS所能达到的尺度下,宏观世界基本的物理

规律仍然起作用,但由于尺寸缩小带来的影响(Scaling

Effects????许多物理现象与宏观世界有很大区别,因此许多原来的理论基础会发生变化,如力的尺寸效应、微结构的表面效应、微观摩擦机理等,这就需要对微动力学、微流体力学、微热力学、微摩擦学、微光学和微结构学进行深入的研究。

(2)配套技术研究:设计与仿真技术;材料与加工技术;封装与装配技术

;测量与测试技术;集成与系统技术等。

(3)怎样应用于实际需要的研究:如何将MEMS技术与航空航天、信息通信

、生物化学、医疗、自动控制、消费电子以及兵器等应用领域相结合,制作

出符合各领域要求的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微结构等MEMS器件与系统也是MEMS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MEMS技术在手机和PDA中的使用率正在提高,市场上采用MEMS

加速计的手机越来越多。手机中的MEMS加速计使人机界面变得更简单、更直观,通过手的动作就可以操作界面功能,全面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有了MEMS加速计,只要把设备向某一方向倾斜,就能在小屏幕上详细查看地图,显示放大的图像。iPhone系列风靡全球,其中就采用了众多MEMS传感器,MEMS加速度传感器就是其一种。采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iphone可以感知手机的旋转运动,自动地改变横竖屏显示,以便消费者能够以合适的水平和垂直视角看到完整的页面或者数字图片。iPhone4更是率先使用陀螺仪(又称角加速度传感器)的手机,陀螺仪对有轴心带角度的移动较之于加速度传感器感应要更敏感准确。

3.3ZigBee技术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区别与传统有线传感器的关键点就在于它不需要像后者

那样通过铺设同轴电缆等信号线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PC????而是在传感器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综述

中采用了射频收发芯片将数据以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传输,节省了布线消耗的

成本,可以说射频收发芯片对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至关重要。目前,无线通信领

域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有ZigBee、Wi-

Fi、Bluetooth、和433Mhz??虽各有长短但在WSN中ZigBee技术几乎占据主流地位,这里对ZigBee技术及其芯片作简要介绍。

ZigBee技术是由2002年8月由英国Invensys公司、美国Motorola公司、日本Mitsubishi公司和荷兰Philips公司等厂商依据IEEE802.15.4标准联合推出的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网络容量大、自组网能

力强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ZigBee技术,完整的协议栈只有32

KB??可以嵌入各种设备中,同时支持地理定位功能。ZigBee技术凭借这些特

点和优势在竞争激烈的WSN市场中占主导,反观Bluetooth、433Mhz以及与之竞争最激烈的Wi-

Fi——Bluetooth功耗相对较大,而且是一个点对点的技术,只能两个节点之间

对比通信,不存在很强的组网能力;433MHz通常不能够超过255个节点,虽然功耗也比较低,但其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安全性非常差,因为没有实施加密算法,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商业运营至于Wi-

Fi??传输率高,但也决定了它的成本要远远高于ZigBee??而低功耗Wi-

Fi的问题在于Wi-

Fi路由器的终端节点不超过20个ZigBee在通信距离功耗组网规模安全

性成本方面的“综合素质”相对来说较为出色

因此,ZigBee技术非常适合应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目前全球有多家

企业提供ZigBee芯片,当前ZigBee模块的主流没计方案有Freescale公司的

MCl3191??MCl3192和MCl3193平台;Chipcon公司(已经被TI收购)的此次

CC2420CC2430??Ember的EM250ZigBee系统芯片及EM260网络处理器以及Jennic公司的JN5121芯片H1其中,TI-

Chipcon公司推出了全新概念的新一代ZigBee无线单片机CC2430系列,这些无线单片机在以8051微处理器为内核的基础上,在单个芯片上整合了ZigBee射频(RF)前端内存等,实现了真正的系统芯片解决方案作为无线加速度传感器

的重要模块,ZigBee射频芯片应用广泛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综述

4

章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4.1无线加速度传感器仍然存在有待突破的问题

(1)

监测对象时,用有限的节点不能做到全面的反应对象的状态,例如对大型建筑桥梁的振动/加速度的监测,只能通过优化算法进行计算选择振动/加速度理

论峰值点,这显然跟实际应用仍有差距;

(2)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中内嵌微处理器,较之传统传感器有了信号数据预处理和存储并能管理控制信号采集和收发,然而尤其面对大型项目,大量数据时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还是捉襟见肘;

(3)

能耗问题,无线加速度节点的能耗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处理以及无线通信,

其中无线通信耗能最大,尽管采用ZigBee技术的耗能情况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已经较低节点中依靠电池供能,若能降低节点功耗或者提高电池储能无

疑将使节点工作时间更长目前在电源方面的处理问题主要是开发可充电电池(比如通过USB接口充电)以及研发可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太阳能电池(4)

传输距离速率有限,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数据传输率最高达

只有250kbps??空中传输距离只有300m??有待提高

4.2发展前景

在MEMS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电子信息技术快速更新下,无线加

速度传感器节点中的三大功能模块的相关技术都在发展,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的发展前景相当广阔,可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简述如下:

(1)

研发新型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是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中检测信号的基本部件,开发新型加速度传感器将促进后者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发新效应、新机理、新材料,采用新技术来研发新型加速度传感器。近年来,应用较多的有压电效应、压阻效应等,国内外研发机构正积研发极谐振式加速度传感器,如美国UCB大学、德国Benz中心以及韩国国立大学等已有初步成果。新材料方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综述

面,2011年10月美国科学家发现新型的敏感材料石墨烯,尽管只是一种光敏材

料但也将无疑给传感器家族带来新鲜血液。MEMS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发展呈

现微型化、集成化、阵列化、系统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的趋势。

(2)

扩展加速度传感器功能,如研发高g值传感器、多轴传感器等。2006年8月日本

金属开发了世界最小尺寸的加速度传感器,可测3轴加速度,尺寸仅有

2.mm×2.9mm×0.92mm。MEMS技术可以使传感器集成调理电路和控制电路是传感器智能化。

(3)

无线单片机的应用。目前常用的COTS型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是用市场上已有

的加速度传感器、微处理器以及射频芯片,通过相关电路连接集成并封装而成

。在TI公司收购Chipcon以后推出全新一代CC2430系列无线单片机改变了这一现状,CC2430基于8051微处理器,在芯片上整合了ZigBee射频前端和内存,是真

正的系统芯片解决方案。作为ZigBee技术的竞争对手,Wi-

Fi技术一直因为功耗等原因无法撼动前者在WSN中的主流地位。2007年,借助

低功耗方案,美国硅谷GainSpan公司推出新一代WiFi无线单片机GS1010系列产品——以两个经典ARM7微控制器为内核的32位无线单片机,也称“ARM射频SoC (ARM无线片上系统)”,以其优异的无线性能、标准性、超低功耗、超低成本有

望与ZigBee一较长短。

(4)

SoC型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的研发。前文介绍过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是COTS型无线传感器节点,SoC型无线传感器比无线单片机更进一步将所有功能块都集成在一块

芯片上。典型代表有Rockwell科学实验室的WINS节点、麻省理工开发的uAMPS- III等。SoC型节点研发难度高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之一,成果还较少。

(5)

研发远距离传感器节点。目前大多几点传输距离为几十到几百米,不能满足更

远距离的传输任务,怎样使得节点传输距离更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6)

研发低功耗传感器节点。节点能量是影响整个网络能否正常、持续运行的重要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综述

因素。目前的无线加速度节点都是由电池供电,电池容量有限,使得节点的生存时间也受到限制,进而导致整个网络生命周期,研发低功耗节点,解决节点供能问题是无线传感器节点的重要发展发向。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综述

红外传感器文献综述

单位代码01 学号 分类号TN7 密级 文献综述 关于红外报警器的综述 院(系)名称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3月20日

关于红外线报警器的综述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当家中无人或者仅有老人孩子在家时,必须考虑家庭成员生命和财产的绝对安全。目前,许多住宅小区的安防主要依靠安装防盗窗、防盗门以及人工防范。这样不仅有碍美观,不符合防火的要求,而且不能有效地防止坏人的侵入。报警器的应用类型非常多,但热释电红外线报警器是最广泛的,因为它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安装比较方便,而且防盗性能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这种防盗器安装隐蔽,不易被盗贼发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简要通过对红外报警器组成的个个模块进行分析,介绍了红外报警器的两种常见方式即:主动式和被动式,进而又分析了两种方式的选择原则,最后有对红外线报警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报警器,单片机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在不仅希望拥有舒适、温馨的住所,而且对安全性、智能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反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社会效应,城乡、区域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流动人口也开始迅速增加,盗窃、入室抢劫等刑事案件也呈现出了增长趋势,人们越来越渴望有一个安全生活的空间,但是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他们甚至采用一些高科技的作案手段,使得以往那种依靠安装防盗门窗、或靠人防的防范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常防范的要求。这时,传统的家庭住宅显然己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型的家庭防盗报警系统,能可靠的进行日常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发现各种险情并通知户主,以便将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人们便可安心工作,同时也保证了居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于是有关家庭、办公室和仓库等处的安全防范和自动报警系统的开发研制日益被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所重视,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名目繁多的报警装置,但多由于可靠性较差、功能单一或造价高而难于普及。 而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片微机以其具有体积小、价格低、集成度高、性价比高等突出优点已在工业控制、智能仪表、数控机床、数据采集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利用单片机和一些简单的外围器件来开发一种适合于家庭的低价位、运行可靠的智能型安全防范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对室内出现入室盗窃等自动发出报警信息并通知户主进行及时处理已经势在必行。 报警器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红外监控无线报警器,超声波防盗报警器,红外线防盗报警器,高灵敏红外报警器,触摸式延时防盗报警器, 触摸式防盗报警器,红外报警器, 红外线声光报警器等。 红外线作为一种不可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在众多报警器的分类方式中,红外线报警器由于简单实用,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而被广泛应用。红外报警器直接决定系统的灵敏度与稳定性,是整个系统品质的保障,红外防盗报警器又称红外探测器。中国安防厂商在这些年,无论在技术的掌握与生产能力的提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这都归功于中国厂商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并致力于降低成本,使中国安防产品开始得到厂商们的认可,加上低价对于甲方有着重要的吸引力,使得本国产品在市场上成长迅速。虽然本国产品的品质仍与进口产品有段差距,但在用户对安防产品不熟悉的情况下,中国安防产品扔

光纤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分析

光纤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分析 摘要:文章在分析DTS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系统的逻辑组成和工作原理后,详细介绍了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和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测温系统对在电力系统各重要电气设备进行温度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光纤温度传感器;DTS;电力温度监测 温度是工程应用领域中重要的检测和监控对象,对于一个内部结构复杂、涉及点面较多的复杂系统而言,要获得一个准确且具有一定监测对象范围跨度的实时温度信息(或监测对象分布的应用应变特性),采用常规的单点移动式或由多个独立单点相互结合组成的准分布式温度传感器侧空虚体统,不仅会由于数据采集的延时性降低温度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同时还会由于复杂的接线使整个系统布线变得非常困难,这时选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DTS)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非常适合冶金、化工、电力等恶劣环境场合中的实时温度测量和监控,具有相当大的研究意义。 1DTS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系统 DTS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系统是一款结构较为复杂的工业应用领域温度在线检测和控制产品,其非常适用于环境较为恶劣、干扰对象较多、监测范围跨度较大的重要工农业应用产生中的温度实时准确检测和控制。 1.1DTS系统组成 DTS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光纤、光路模块、电路模块、高级应用软件、以及一些辅助的外围集成电路设备,其逻辑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DTS系统在运行时,首先由电路模块中得控制及信号处理电路将对应的控制信号通过驱动电路驱动半导体激光器发生对应的高速脉冲信号,然后经过光路模块中得激光脉冲耦合形成对应的光纤信号,并经分光光路转换后进入到传感光纤中,再经探测器、探测电路、高速采集电路等将光纤传感器中的温度信号返回到系统的控制及信息处理电路中,完成对监测对象温度信号的采集。通过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激光脉冲在进入到传感光纤后,就会通过分光耦合特性发生背向散射光,其所产生散射光主要有三个波长的背向散射光,分别为Anti-Stokes(反斯托克斯)光、Rayleigh(瑞利)光、以及Stokes(斯托克斯)光。三种背向散射光中,Anti-Stokes具有温度敏感个性,为温度信号光;而Stokes 光对温度信号不敏感,为系统中得参考光。从系统传感光纤中返回的探测器中的背向散射光经分光光路、光滤波器滤波后,可以将Stokes光波和Anti-Stokes光波有效分离,然后再经APD 探测器接收后,经探测电路等放大电路处理后由高速数据采集模块进行自动采集,并经接口电路上传到客户PC机上,完成对系统温度信号、温度分布曲线、波动曲线等的动态显示。

基于无线通信的点菜系统软件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 基于无线通信的点菜系统软件设计 1、前言部分 人类利用无线通信方法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古时候用的烽火就是最原始无线通信的影子。但那时候的无线通信技术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只有到19世纪末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开始,人类才开始真正大规模使用无线通信技术[1]。近数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更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它也成为了通信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现代的无线通信技术是建立在硬件电路基础上的,因此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就直接制约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回顾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自发明集成电路至今40多年以来,“从电路集成到系统集成”这句话是对IC产品特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过程的最好总结,即整个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板上系统(System-on-board)到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的过程[2-5]。随着集成程度的不断提高,芯片的体积能耗和成本在逐步的降低。这也促使电子产品向便携式和低端市场发展。 虽然微电子的发展历史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但是射频芯片的发展却是近几年的事。从分类上来看,射频芯片属于专用集成电路。目前国际上有很多专门生产射频芯片的公司,例如Nordic公司和Chipcon公司。这些芯片一般工作在免费频段,采用专门的调制解调技术,内部集成了很多的电路[6-9]。例如Nordic公司的NRF2401芯片,它是单片射频收发芯片,工作于2.4~2.5GHz ISM(Industry Science medicine,工业、科学、医学)频段,芯片内置了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和调制器等功能模块,输出功率和通信频道可通过程序进行配置。芯片能耗非常低,以-5dBm的功率发射时,工作电流只有10.5mA,接收时工作电流只有18mA,有多种低功率工作模式使节能设计更为方便。 无线电子点菜系统是无线通信技术的一个典型的应用。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餐饮业具有巨大的投资市场,被称为中国的黄金产业之一。如今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服务质量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完整版)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养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 的生产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己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己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1.1 机器人概念的诞生 机器人技术一词虽然出现的较晚,但这一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早已出现。自古以来,有不少科学家和杰出工匠都曾制造出具有人类特点或具有动物特征的机器人雏形。我国西周时期的能工巧匠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的涉及机器人概念的文章记录,此外春秋后期鲁班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机器人一词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讽刺剧《罗莎姆的万能机器人》中首次提出,剧中描述了一机器奴仆Robot。此次Robot被沿用下来,中文译成机器人。1942年美国科幻作家埃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现代机器人出现于20世纪中期,当计算机技术出现,电子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的出现及与机器人相关的控制技术和零件加工技术的成熟,为现代机器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2 国内机器人的发展史 在我国目前采用工业机器人的行业主要有汽车行业、摩托车、电 器、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我国作为亚洲第三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从而吸引了大批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商,加快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t跟踪国际机器人技术的道路,当时以原机械工业部为主,航天工业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国内的相关研究单位开展了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先后推出了弧焊、点焊、喷漆等多种工业机器人。直到90年代,通过国家863计划等的K77,我国具备t独!)设计不}}生产工业机器人的能力,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产队伍进入21世纪,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进入t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最大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赢利为目标的机器人产业开发群体止在形成。尽管国外大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为了占领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加大了其在中国的经销力度,但是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以自己独有的市场信息优势、售前售后的服}}c势、针对中国企业的工艺特点的专门化设计优势努力争取自己的市场地位随养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会快速的发展起来,特别重要的是研制单位必须和需求紧密结合,让机器人走进工厂,实现真止的产业化。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取得t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也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落后随养我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尤其是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生产和制造、机器人可靠性以及成木等问题,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大负载工业机器人方而,不仅产品长期大量依靠从国外引进,在维护、更新改造方而对国外的依赖也相当严重。 1.3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

传感器技术综述 Luqingsong@https://www.360docs.net/doc/1114427453.html, 摘要:本文简介了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分类和应用,以位移传感器为例概述了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传感器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析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应用研究发展方向 1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一般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其他辅助件组成,有时也将信号调节也转换电路、辅助电源作为传感器的组成部分。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通常可以按照一系列方法进行分类。根据用途分类,传感器常以测别的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根据工作原理分类,传感器可以依据工作原理进行命名,如振动传感器、磁敏传感器、生物感器等;按输出信号,可分为模拟传感器和数字传感器等;还可按照传感器的制造工艺、构成、作用形式等进行分类。[1] 随着微电子技术、微机械加工技术、光电科学以及当代生物科学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传感器己经从过去单一功能转变为功能多样、科技含量高的新型产品。传感器技术是当前代表国家综合科研水平的重要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具体应用是传感器技术转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其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研究和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其他学科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 2主要传感技术分类[2][5] 2.1光电传感技术 光电式传感器是以光为测量媒介、以光电器件为转换元件的传感器,它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卓越特性。随着光电科技的飞速发展,光电传感器己成为光电传感器己成为各种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元件,并在传感器应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在非接触式测量领域更是扮演者无法替代的角色。光电传感器工作时,光电器件负责将光能(红外辐射、可见光及紫外辐射)信号转换为电学信号。光电器件不仅结构简单、经济性好,且具有响应快、可靠性强等优势,在自动控制、智能化控制等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此外,光电传感器除了对光学信号进行测量,还能够对引起光源变化的构件或其它被测量进行

光纤温度传感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综述

光纤温度传感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综述 摘要:首先介绍了光纤温度传感器的优点及发展现状,并重点介绍了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与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概述了当前光纤温度传感器在电力系统中基本的应用模式,并综述了光纤温度传感器对电力系统主要设备进行温度监测的现状与意义。针对光纤温度传感器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光栅;温度监测;故障诊断;电力系统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temperature monitoring of optic fiber sensor in power system LI Qiang1,WANG Yan-song2,LIU Xue-min2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4427453.html,OC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27, China; 2.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Dongying 257061,China) Abstract:The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 monitoring of optic fiber sensor is presented,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fiber optic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or,f iber grating sensor are respectively introduced,which are most popular in industry use .I n the paper, the basic application model of temperature monitoring of optic fiber in power system are presented.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遥控小车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遥控小车设计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线电遥控是利用无线电信号来对远方的各种机构进行控制的技术,这些信号被远方的接收设备接收后,可以指令或驱动其它各种相应的机械,去完成各种操作,已经广泛运用于机械领域,不但提高机械的自动化程度和操作性,还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啊。并且与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接近,比如遥控门窗,遥控风扇、遥控座椅、遥控小车等都是无线电技术的成功应用于生活的例子。 2、研究主要成果 智能小车,也称轮式机器人,是一种以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学科的科技创意性设计。从普通的玩具遥控车到无限工业控制车辆,从短程控制到外太空探险小车的控制,可以预见今后无线智能遥控小车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在最近几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各种高科技广泛应用于玩具制造领域,使其娱乐性和互动性不断提高。根据美国玩具协会的调查统计,近年来全球玩具销量增幅与全球平均GDP增幅大致相当。而全球玩具市场的内在结构比重却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玩具的市场比重在逐步缩水,高科技含量的电子玩具则蒸蒸日上。美国玩具市场的高科技电子玩具的年销售额2004年较2003年增长52%,而传统玩具的年销售额仅增长3%。英国玩具零售商协会选出的2001年圣诞最受欢迎的十大玩具中,在七款玩具配有电子元件。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互动式玩具已经成为玩具行业发展的主流。普通的无线遥控车大家都很熟悉,市场里有很多提供小孩子玩玩的遥控小车,还有神奇的天堂电玩WII。 3、发展趋势 无论是简单的还是难的,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智能无线遥控小车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无线控制和启动两方面,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再加上更多的复杂功能,比如: ①测速:由单片机定时器根据高低电平计数脉冲与车轮周长通过算法得出车速,再根据车速和行驶时间得出行驶里程。 ②红外避障:红外发射管通过三极管和电阻接到一从单片机的PB口,红外接受管的数据口接到它的PC口,当检测到有障碍物时,接受管的数据口输出为低电平并送

滚动轴承状态监测

轴承故障诊断 1.1、轴承状态检测的意义: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设备日趋大型化、自动化和连续化。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给产品的质量、乃至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企业在设备的维护中花费了大笔费用,以保证其安全运行,如今,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的减少费用,保证安全,设备故障诊断无疑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例如滚动轴承,作为机电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零件,同时又是极易受损的零件,而滚动轴承的状态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很多方面有很多影响。对于工业生产来说,如果能随时地检测到轴承的工作状态,并进行恰当的维护,将会给生产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对于交通运输来说,只有保证列车滚动轴承工作在良好的状态下,才能保证旅客的安全,以及运输系统的正常运作。据统计,在使用滚动轴承的大多旋转机械中,约30%的机械故障是由滚动轴承造成的。文献①,由于设计不当和安装工艺不好或者是使用状态不佳,或突发载荷的影响,使轴承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产生缺陷,并且在继续运行中进一步恶化,使轴承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因此,对轴承故障的诊断就显得十分重要。 1.2、轴承状态检测常用方法: 1.2.1、温度法:用温度传感器检测轴承座或轴承外的箱体处的温度,来判断轴承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温度检测对轴承载荷、速度和润滑情况的变化比较敏感,尤其对润滑不良而引起的轴承过热现象很敏感。但是,当轴承出现早期点蚀、剥落、轻微磨损等比较微小的故障时,温度检测就无能为力了。因此,这一方法有其明显的不足。文献① 1.2.2、油样分析法:从轴承所使用的润滑油中取出油样,通过收集和分析油样中金属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来判断轴承的受损情况。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润滑有轴承,对于脂润滑来说,就不适用了。同时,可能受到从外围部件上掉下的颗粒的影响,使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受影响。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文献① 1.2.3、振动信号分析法:通过安装在轴承底座或箱体恰当位置上的振动传感器检测轴承的振动信号,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来判断轴承的状态,振动法具有如下优点:

(完整版)传感器的目前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

传感器的目前现状与发展趋势 吴伟 1106032008 材控2班 摘要:传感器是高度自动化系统乃至现代尖端技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传感器技术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也是进入21 世纪以来优先发展的十大顶尖技术之一。传感器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其研究和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其他学科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本文首先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之后,综述了近几年高端前沿的光电传感器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主要研究状况。最后,展望了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研究现状;趋势 引言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活动将主要依靠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及获取、传输与处理。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是现代科学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或响应)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可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的总称。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控系统的接口位置,一切科学研究和生产过程所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它转换为容易传输和处理的电信号。如果把计算机比喻为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比喻为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那么传感器就是感知和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发展迅猛,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许多国家已将传感器技术列为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同等重要的位置。现代传感器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拥有广泛的开发空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 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1.1 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 广义地说,传感器是指将被测量转化为可感知或定量认识的信号的传感器。从狭义方面讲,感受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化为同种或别种性质的输出信号的装置。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和辅助电源四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可能合二为一,而有的传感器不需要辅助电源。 1.2 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特性 在测试过程中,要求传感器能感受到被测量的变化并将其不失真地转换成容易测量的量。被测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稳定的,称为静态信号;一种是随着时间变化的,称为动态信号。由于输入量的状态不同,传感器的输入特性也不同,因此,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一般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来描述。衡量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和漂移等。影响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主要是传感器的固有因素,如温度传感器的热惯性等,动态特性还与传感器输入量的变化形式有关。 2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回顾 传感器技术是在20世纪的中期才刚刚问世的。在那时,与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相比,传感技术的发展都落后于它们,不少先进的成果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并没有投入到实际生产与广泛应用中,转化率比较低。在国外,传感器技术主要是在各国不断发展与提高的工业化浪潮下诞生的,并在早期多用于国家级项目的科研研发以及各国军事技术、航空航天领域的试验研究。然而,随着各国机械工业、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信息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日本和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传感器研发及其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已在国际市场中逐步占有了重要的份额。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经过从“六五”到“九五”的国家攻关,在传感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可靠性改进等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传感器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的体系,并在数控机床攻关中取得了一批可喜的、为世界瞩目的发明专利与工况监控系统或仪器的成果。但从总体上讲,它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不少传感器、信号

WIFI文献综述

WIFI技术的应用 由于互联网在全球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人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需要上网,产生了大量的WLAN 服务需求。随着智能天线技术的发展,笔记本电脑、手机、掌上电脑等支持WI兀的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WLAN 服务的需求。 基于WIFI标准的WLAN网络是目前最为普及的无线网络形式。由于WIFI技术无线接入和高速传输的技术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对3G网络的补充。而且基于WIFl标准的WLAN网络相对基于3G 标准的3G网络成本低廉。对于正在抢占3G市场的中国各大电信运营商来说.WIFI技术无疑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 1、WIFI及其技术特点 WIFI全称Wireless Fidelity。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具有此认证的产品符合IEEE802.11系列无线网络协议。该系列协议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该技术使用2.4GHz或5GHz附近频段。 WIFI网络是由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AP 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而无线网卡则是负责接收由AP所发射信号的CLIENT端设备。 WIFI(Wireless Fidelity)技术即IEEE802.11协议.无线接入和高速传输是WIFI的主要技术优点.其中IEEE802.11b最高速度为11Mbps,IEEE802.11a与IEEE802.119的最高速度为54Mbps。现在多用的IEEE802.11b与IEEE802.11g设备使用的频段为2.4~2.4835GHz的免许可频段。在频率资源上不存在限制,因此使用成本低廉也成为了WIFI技术的又一大优势。WIFI无线网络是由 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组网方式较为简单。我们通常将AP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将能搜索到WIFI网络的地方称为热点区域。任何一个装有无线网卡的终端(现在主要的终端是笔记本电脑和带WIFI功能的智能手机)进入WI兀覆盖区域均可以通过AP来无线高速接入英特网。另外IEEE802.11规定的发射功率不超过100毫瓦,实际发射功率大约为60-70毫瓦。而手机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a] 侯桂庆,高殿荣,杨林杰.螺旋泵简介和锥形螺旋叶片泵的研究[J].液压与气动,2004,11:10~11 [1] Karassik,Igor J.,Joseph P.Messina,Paul Cooper,et a1.Pump Handbook(3rd Edition)[M],McGraw-Hill,New York 2001 [2] 许贤良,王传礼.液压传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3] 王立鼎,刘冲.微机电系统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40:508-511 [3a] 王沫然,李志信.基于MEMS的微泵研究进展[J].传感器技术,2002,21(6):59~61 [4] Michalicck M A.Introduction to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R].New Mexico: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2000 [5] SMITS J G.Piezoelectric Micropump with three valves working peristaltically[J].Sensors and Actuators,1989,20:203-206 [5a] 苏宇锋,陈文元. 基于MEMS的微泵研究进展[J].微纳电子技术,2004,5:33~40 [6] Yole Development,Status of the MEMS Industry[EB/OL].[2012-07].http://www.i-micro-news. com/upload/Rapports/Yole-Status-of-the-MEMS-Industry.July-2012-web.pdf [7] 许忠斌,杨世鹏,刘国林等.微泵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液压与气动,2013,6:7-12 [8] Kan Jun Wu,Yang Zhigang,Peng Taijiang,etc.Design and test of a high-performance piezoelectric micropump for drug delivery[J].Sensors and Actuators A,2005(121):156-161 [9] S.M.Ha,W.Cho,Y.Ahn.Disposable thermo-pneumatic micropump for bio lab-on-a-chip application[J].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9,86:1337-1339 [10] Melvin Khoo,Chang Liu. A novel micromachined magnetic membrane microfluid pump[C]. Proceeding of the 22nd Annual EMB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Chicago,IL,2000:2394~2397 [11] William L.Benard,Harold Kahn,Arthur H.Heuer,etc. Thin-film shape-memory alloy actuated micropumps[J]. 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1998,(7)2:245~251 [12] E. Quandt. Giant magnetostrictive thin film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Alloy and Compound,1997(258):126~132 [12a] 施卫东,李伟,刘厚林等.国内泵业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林化研究,2005(5):24~26 [12b] 王沫然,李志信.基于MEMS的微泵研究进展[J].传感器技术,2002,21(6):59~61 [12c] 任智惠.泵行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机电产品市场,2004(9):86~87 [12d] 赵继宝.国内外水泵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鸡西大学学报,2008,8(2):110~111 [13] 王传礼,丁凡,许贤良.基于GMM转换器喷嘴挡板伺服阀的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2006 [13a0] 唐志峰.超磁致伸缩执行器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 [13a1] 王福吉.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静动态特性及控制关键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05 [13a] 王博文.超磁致伸缩材料制备与器件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13b] 李陪,伍虹.国外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研究状况.稀土,1990,11(6):52~59 [13c] 李扩社,徐静,张深根.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03,10(6):30~33 [14] 宜振兴,邬义杰,王慧忠等.超磁致伸缩材料发展动态与工程应用研究现状[J].轻工机械,2011(29)1:116-119 [15]URAI T,SUGIY AMA T.Development of a direct-drive servovalve using a giant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J].Nippon Kikai Gakkai Ronbunshu,C Hen/Transactions of the Japan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摘要:本文总结了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并从安全协议、安全算法、密钥管理、认证技术、入侵检测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所用的安全技术。最后分析总结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未来安全技术研究应该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安全问题协议算法认证技术入侵检测 1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被认为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由于其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具有自组织网络,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监测、交通管制、森林防火、目标定位、医疗保健、工业控制等场景[1]。 大多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被部署在无人值守或地方区域,传感器网络受到的安全威胁就变得更为突出,且由于传感器节点体积小,其储存开销、能量开销、通信开销都受到限制,所以传统无线网络的安全机制并不能完全的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缺乏有效的安全机制已经成为传感器网络应用的主要障碍. 近些年来,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其安全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传统网络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他们的出发点有相同的敌方,均需要解决信息机密性、完整性、消息认证、信息新鲜性、入侵检测等问题[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协议跟传统网络的安全协议有着其独特性也有其同性。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协议、算法、密钥管理、认证技术、体系结构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将对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 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路安全要求是基于在传感器节点和网络本身条件限制而言的,如而节点的电池能量、睡眠模式、内存大小、传输半径、时间同步等。部署的环境也是网络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2.1网络受到的威胁和攻击 攻击是一种非法获取服务、信息,改变信息完整性,机密性的行为。无线传感

传感器技术文献综述_百度文库重点

传感器技术文献综述 学校邕江大学专业 09信息学号 40号姓名赵丽霞 一、摘要 传感器技术是综合多种学科的复合型技术, 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本文通过将所看的传感器相关文献总分为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三个类别, 对每一类别进行综述, 分析每类别传感器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关键词:传感器 三、引言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 是涉及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电路与系统、传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以及模糊控制理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而该技术也广泛应用到了军事、太空探索、智能家居、农业、医疗等领域。在伴随着“信息时代” 的到来,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传感器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人们对其要求越要越高, 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传感器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飞速发展并不代表着该技术已经成熟, 相反在很多方面它还只是一项新兴的技术, 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如何能够让我们的传感器装置很快的适应周围的环境, 迅速准确的处理传输客户所需求的信号, 并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作出相应的反应以及如何可以尽量的延长传感器装置的生存时间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研究传感器技术的过程中所应该解决的问题。 四、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 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 (如光、热、温度、湿度等或化学组成, 并将探知到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该装置相当我们的人类的眼睛、鼻子、舌头、耳朵以及皮肤等一些感知器官。这样,精确快速地感

受外界的信号就是迅速正确作出反应实施行动的前提条件。现在的物理传感器、生物传感器都是力图解决感知、精确以及快速这三个难题。例如气体流量监测就有很多种的感知方法,但每种方法都存在着精确以及反应速率方面的问题, 所以还需要不断的改进。然而,有很多的问题大自然已经很好的为我们解决了,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因此, 我认为仿生传感器一定会解决很多传感器方面的问题。 模仿沙漠蚂蚁利用太阳偏振光在沙漠中很好的辨别方向机理设计了偏振测角传感器。在我们的生活中, 大自然还有很多聪明的发明, 这些都可以应用到我们现在所讨论的传感器技术中。比如鲸鱼、鸽子能够探测到地球微弱的磁场并根据其来确定旅行路线; 双髻鲨能都根据探测到微弱的生物电来捕食, 在它的双髻上分布着许多微小的孔,传感器也可以设计成与此相同的结构来探测微弱的电磁波, 并可以将此项技术应用到医学中来检测人体的健康;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仿生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利用活的苍蝇,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此外,还有很多的动物都具有特异功能,可以利用这些大量的自然资源来实现我们对自然界一些信息的需求,可以直接利用动物,降低成本,可以根据研究其特异功能的机制, 改进现在的传感器。 目前的传感器往往仅能感知一种或几种物理量。因此, 要尽量集成传感器的功能。在实际中, 需要检测的物理量往往不是唯一的, 这样就需要多种传感器共同工作来完成对这些物理量的检测, 浪费了大量资源, 比如人力资源——我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部署以及维护这些节点, 通信资源——每个节点都会向基站发送信号, 占用带宽, 容易造成数据拥堵。要求一种传感器可以同时感知多种物理量比较困难, 这样可以将多种传感器固定在同一装置上, 通过程序让它们在分配间隙时间内轮流工作发送数据, 间隙时间越短, 该传感器的整体测量效率也就越高。但如果对测量的实时性要求不高的话, 一个传感器装置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以在监测区域分布多个的装置, 编制程序, 使在同一时刻能够测量到多种物理量。 五、智能传感器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文献综述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是传感器技术、MEMS技术、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加速度传感器、微处理器、射频收发芯片及电源构成。目前,国内外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包括其他类型的无线传感器,按体系结构可分为三大类: (1)COTS( Commercial Off The Shelf)节点,该类节点中的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模块等使用的都是现成的商用产品。典型代表有美国伯克利大学加州分校(UCB)的MICATelos节点,欧洲传感器研究项目小组开发的EyesIFX节点,中科院研究的GAIN系列也属于该类节点。这种节点除了无线传感器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低成本、短周期、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等优势,被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广泛采纳,所以该类型的节点是最多的。 (2)SOC(System On Chip)节点,该类节点只使用一个芯片,就可实现节点的数据采集、控制和通信功能。SOC节点通常都为特定的应用而开发,由于需要芯片设计能力,因此开发门槛较高,成果相对较少。典型代表有Rockwell科学实验室的WINS节点、麻省理工开发的uAMPS-III等。 (3)Smart Dust节点,又称微型节点或尘埃节点。该类节点使用了业界最尖端的技术,体积只有几个平方毫米,通常为军事应用而开发,微型节点的代表为Smart Dust节点和SPEC节点,都由UCB研制。内嵌微处理器是无线加速度传感相比于传统传感器的又一特点,微处理器负责控制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收发。 二、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实际上就是将以加速度传感器为核心的数据采集模块、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据预处理模块、射频芯片为核心的无线传输模块,以及以微电池能量模块集成并封装在一个外壳内的系统。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工作时,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加速度信号(模拟信号),然后送入A/D转换器使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作A/D转换之前,一般会设置信号调理电路,用来放大和滤波(如对建筑结构的检测,由于大跨度桥梁等大型建筑结构的自振频率较低,而桥面振动、桥梁负荷冲击等对振动信号的影响又相对较大,因此,在A/D采样之前需对模拟信号作抗混滤波处理,以滤除或降低高频干扰)。A/D的输出传送给微处理器进行预处理并存储数据,得到的预处理加速度数据将送给无线收发模块进行无线传输。最后,接受装置接收并数据传输给PC机作进一步的分析处理与显示。典型的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检测区域进行数据采集与信号调理。 (2)数据处理模块:微处理器对整个传感器节点的操作进行控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存储。 (3)无线传输模块:以射频芯片为核心,根据IEEE802.15.4协议进行无线通信,传输控制信息并首发数据信息。 (4)能量模块:为另三大模块提供电源,一般为微电池 三、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存在的问题

电缆探测仪的文献综述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电缆探测仪器 系: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金属探测仪器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金属探测仪,金属都有个共同特性,即导电性。由于此性质,在当高频电磁波辐射到金属后,引起涡流效应[3],从而使辐射体的参数变化,如阻抗、等效电感量[9]等变化,再将这些参数的变化转化成电压、电流[11]、音调的变化效果作为输出指示地下电缆探测仪是电缆维护、电缆施工者的必备工具,地下电缆探测仪,它具备电缆探测中的四大功能,地埋电缆探测仪全面满足各项地下电缆探测的全面需求。带电电缆的路径查找及寻踪、运行电缆的路径查找及寻踪、运行电缆的识别和判断、施工过程中的电缆检测、直埋电缆的故障查找、多种方法电缆深度的准确判读。多年来我们通过全国范围的调研、创新型的研发,用最新的方法、独特的技术研制出了地埋电缆探测仪。光/电缆路[8]由探测仪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电力电缆探测仪方面的空白,地下电缆路由探测仪使电缆探测技术达到了崭新的高度[3]。 使用地下电缆路径仪(地下电缆探测仪)可以轻松解决了带电电缆路径查找的问题.地埋线探测仪还可直接查找50Hz运行电缆的路径。带电的电缆的路径查找是该带电电缆路径仪的一大特点,该地下电力电缆探测仪器可探测各种高压电缆、低压电缆、光缆的路径。将测量耦合夹钳夹住待测的电缆,通过耦合夹钳在目标电缆上直接产生感应信号。此时沿电缆路径即可接收到信号。此种工作方式可以探测电缆深度不小于3.5米,探测电缆长度不小于3公里。 运行电缆路径仪接收机[8]能够探测运行电缆的50Hz频率。这种工作方式对于区分地下带电电缆及带电电缆、不带电的电缆和金属管探测有很实用的用处。将便携式电缆寻踪仪接收机的工作频率选择为50Hz频率。由于这种工作方式快捷而有效,因此十分的实用。在这种方式中,不需要使用发射器。 在道路施工和建筑施工中,对地面进行开挖是经常的事情。但施工方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开挖地区内地下管线及电力电缆的位置和深度等相关资料。目前,由于盲目开挖而导致的各种事故屡见不鲜,供水管路的被挖破、电力电缆、光缆被挖断等等,不但给社会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施工方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开挖前对工作区域内地下管线和电缆的探查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而且非常有价值的工作。电缆路由探测仪是专门针对“开挖前的电缆、光缆、金属管道探测”这一目的而研发。"这里能不能进行开挖?" 作为施工单位,会经常面对这样的问题? 地下电缆探测仪操作简单,地下电缆探测仪可快速探明开挖区域内地下管线的状况,避免盲目开挖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此种工作方式可探测电缆深度不小于2米[15]。 在建设房子和房屋装修,对于电缆的排布也要清楚它的电缆走向,在装修过程中,如果对电缆走向不明确,很容易出现施工过程中电缆被意外切断,造成意外事故。本次设计中就设计一个电缆探测仪,来检查墙壁中的电缆走向,在开关断的电缆接线头输入一个高频,通过一个信号接收器在电缆周围来回移动,接收到的信号强弱来判断电缆的位子,接近电缆信号强,远离电缆则信号弱。 金属探测器有很多种型号,双线圈金属探测器[14],能耗型金属探测器[7],频差式金属探测器等本次毕业设计通过对粗略的一些方案进行预测,最后确定一个具体方安,即就是要做的设计,对一个通有高频信号的导线用金属探测器[7]来检测,通过探测电路的信号F1和检测电路信号F2的频差经过放大输出得到一个让人能听到的声音,用耳机接听来判断电缆的位置。。本次设计用到两个振荡电路,即探测电路的电压反馈振荡电路和固定频率信号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