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第四章供给分析生产理论

(生产管理知识)第四章供给分析生产理论
(生产管理知识)第四章供给分析生产理论

第四章供给分析(上) 生产理论

第一节概述:生产与生产函数

一、厂商及组织形式

1、厂商: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指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经济单位。

2、组织形式:(略)

二、企业的本质:对市场的替代(略)

市场经济是依靠价格体系指挥和协调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的;而在企业内部,生产者的行为则是由一个统一的领导层依靠行政命令来指挥和协调的,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组织生产的方式。

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上大学时,用交易费用理论解释了企业产生的根源。

交易费用是指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耗费,分为“外部交易费用”和“内部交易费用”。

外部交易费用又称为市场交易费用,是指收集有关产品的各种信息所付出的费用、谈判和讨价还价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为保证契约的实施所需要支付的费用等,外部交易费用主要依靠市场价格协调;

内部交易费用是进行生产过程调度、组织内部资源供应等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主要靠规章制度、行政指令协调。

外部市场的使用不是免费的,是要化代价的,存在外部交易费用。为了减少外部交易费用就有必要建立企业,把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将交易“内化”,这样,企业就产生了。

但是,企业内部也存在交易费用,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内部交易费用也会扩大。

一般地,外部交易费用是企业规模的减函数!内部交易费用的企业规模的增函数!

即:企业规模越小,内部交易费用越小,但是外部交易费用越大(较多地依赖外部市场!);反之相反,企业规模越大,内部交易费用会越大(内部协调成本加大),而外部交易成本会越小(不依赖外部了)。

完全依靠市场:不好;完全依靠企业:不好;应该部分依靠企业;部分依靠企业。企业规模扩张到哪上点?

当企业规模增加一个单位时,如果:外部交易费用的节省(例如减少了50元)大于内部交易费用的增加(例如增加了30元),那么企业的规模可以继续扩大;

外部交易费用的节省(例如减少了30元)小于内部交易费用的增加(例如增加了50元),这说明企业的规模过大;

外部交易费用的节省(例如减少了50元)等于内部交易费用的增加(例如增加了50元),这说明企业的规模是最好的。

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根据科斯理论,企业的规模应扩张到这一点,即在这一点上再

多增加一次内部交易所花费的成本与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成本相等。

导致交易成本在市场和企业这两个组织之间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对称)。

三、企业的目标――追求最大利润

四、生产和生产要素

1、生产: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

2、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 是生产的最基本元素,也称为投入,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劳动: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地:土地本身和土地上、下的一切自然资源。资本: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企业家才能:生产的组织者、领导者的能力。

五、生产函数

1、在技术水平给定的情况下,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果用Q 表示产量,L 表示劳动,K 表示资本,N 表示土地,E 表示企业家才能,且设只有L 和K 两种要素:则生产函数为:

长期生产函数 Q =f (L,K ) 短期生产函数 2、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一般形式为 其中 ,A , , 为参数,0< <1 ; 0< < 1 六、技术系数

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

(,)Q f L k =Q AL K

αβ=αββα

(1)固定技术系数: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2)可变技术系数:生产某种产品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改变的如果资本配置的比例较高,这种生产方式就称“资本密集型”,反之,就称为“劳动密集型”。

第二节 如何生产(上)一个要素可变时的生产规律

一、三个概念

1、设有短期生产函数:

Q=f(L)=21L+9L 2-L 3.

总产量(Total Product ,简称TP ):一定的可变要素(如劳动)的投入量所带来的总的产量。TP=Q=21L+9L 2-L 3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 ,简称AP ):一定的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平均产量。AP=

L

TP

=?=21+9L-L 2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简称MP ):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总产量。MP===??dL

dQ

L TP 或21+18L-3L 2。

2、图形

3、TP 与MP 关系

过TP 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MP 值 边际产量为正,总产量上升 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下降

(,)

Q f L k =

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最大

TP 的形状:A 为拐点!B 为连线斜率最大点。

边际值的五个阶段:边际值递增、(拐点处)边际值最大、边际值递减、边际值为0、边际值为负值。

对应地,总值的变化情况:TP 先升后降: 当TP 小于la 时,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在增加 在TP 线上的拐点后,TP 以递减的速度在增加 TP 线上的斜率为0以后,总产量减少。 4、TP 与AP 关系:三段:

在lb 以前,AP 上升,

B 点处:AP 最大(总产量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最大!) 在lb 以后,AP 下降 5、AP 与MP 之间关系

Olb 段,MP 在AP 上方,MP 使得AP 往上拉 lb 点处,AP =MP ,AP 最大。 Lb 之后,MP

o la lb lc

AP

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MP 变化的三个阶段: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连续地将数量相等的某种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最初的产量会增加,但该生产要素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则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甚至成为负数。

3、关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说明 (1)前提:技术不变。

(2)其它要素不变,只是一种要素投入量变化。也就是整个生产规模没有发生变化。 (3)边际收益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递减,是指L 超过一定点后才出现。在此之前,由于L 相对不足,故不是递减。

(4)也可以出现:要素投入后,在一定时期内边际产量不变,超过这个范围,再继续追加可变要素,才进入递减。

三、厂商的理性行为(之一):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 1、先将要素投入分为三个区域:以AP 最大和MP=0为界。

AP

2、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

第Ⅱ区间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最佳选择区间。

3、确定要素的最佳投入点:取决于企业的目标:

如果企业追求平均产量最大:则在?

如果企业追求边际产量最大:则在?(无意义)

如果企业追求总产量最大:则在?

如果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则本节无法确定。下一章成本理论分析后确定。

第三节 如何生产(中) 两种要素的替代使用:要素最佳组合

一、等产量线(生产无差异曲线)及特点 1、含义

设有生产函数:

再设Q=6

。求出L 和K 值:

作出等产量线坐标图:

概括出“等产量线”的含义: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2、特点及解释

(1)负斜率:

Q

劳动与资本之间成替代关系

保证产量相等的原则:增加L 所带来的产量=减少K 所减少的产量 。即

推导出:L K

MPK MPL ??-=

;其中,等式右边的项目被定义为: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 ) (2)无数条

在同一坐标轴内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越低;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越高。 (3)不相交:如果相交,与定义矛盾! (4)凸向原点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可以用等产量线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来说明(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简称MRTS) 3、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

(1)MRTS 的含义

为使产量保持相同水平,一种生产要素和另一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率。即为了生产既定产量,增加一单位L ,应该减少的K 值。为负值。

几何含义:等产量线上点的切线斜率! (2)公式

由:

l K

LMP KMP

?=-?L LK K MP K dk

MRTS MP L dL

?=

=-=?或0

lim lk l k dK

MRTS l dL

?→?=-

=-?L K LMP KMP ?=?L

K

K MP L MP ?-

=

?L L

LK LK K K

K MP dK MP MRTS MRTS L MP dL MP ?=-

==-=?

(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及其原因

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率在起作用,当劳动不断增加时,它的边际收益递减, 所能替代的资本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原因在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

(4)边际技术替代率和等产量曲线形状

从几何意义上来看,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由于等产量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故等产量线是凸向原点的

4、特殊的等产量线

(1)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物可以完全替代:等产量曲线是一条直线

k

l

(2)两种生产要素完全不能替代:等产量曲线是一条直角弯曲的曲线

这两种生产要素必须相配合,才能生产出产品来。这种生产函数是固定配合比例的生产函数(固定技术系数的等产量线)。

从原点出发的射线的斜率是要素的配合比例。

5、脊线与生产经济区域――厂商理性行为分析之二

(1)等产量线的斜率:可以为正,也可为负。

若为负,说明:要素之间可以替代;若为正,说明:两要素要同增才能达到一定产量。

(2)斜率为0和∞ 此时二者完全不能替代。

(3)脊线:是等产量曲线图中,等产量线斜率为负的一段的两端连结起来的两条线。 含义:表明了要素的有效替代范围。厂商不会在脊线以外的范围内安排生产。生产的经济区域:就是在等产量曲线图中,由两条脊线所围成的区域。

在脊线范围内,两种要素的替代是有效的,超出脊线范围,替代是不可能的。 (4)要素互补时的脊线:一条。厂商只能在脊线上安排生产。

二、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1、等成本线的含义:

等成本线表示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的组合的轨迹

2、方程及斜率:(说明:w 为工资,即劳动的价格P L ;r 为利息,即资本的价格P K )

C wL rK

w C K L r r

=+=-

+

斜率即为两种生产要素价格之比的负值

3、理解线上点、线外点、线内点的含义

4、等成本线的移动问题:

三、生产者均衡与要素的最优组合: 厂商理性行为分析之三 1、均衡点的分析:

方法一:最大原理法:成本既定,求最大产量;即预算线一定,求最大产量。

运用排除法:将相切点作为均衡点推导出来。

l

k

方法二:最小原理法:产量既定时,求最小成本支出。 运用排除法:将相切点作为均衡点推导出来。

2、总结:均衡条件:

(1)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点一定要落在等成本线上:即厂商要充分利用资金; (2)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还要发生在两线的相切点上,即两线切线的斜率相等。 由于,等成本线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等产量线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边际技术替代率。

即:

L

K P P K L ??-=; 可以证明:

L K MP MP K L ??-=;故:K L K L P P MP MP = ;或:K

K

L L P MP P MP = 含义:每花费一元钱购买的K 和L ,所带来的产量是相等的。此时,为最佳。若不相等,由要调整L 和K 的投入量。

四、(比较静态分析)线的移动和均衡点的改变(之一):要素价格变化效应

已知成本支出、要素价格和生产函数,得:原均衡点:

设,劳动要素(横轴)的价格下降,得新的预算线和新均衡点(在原均衡点的右方):

K L

O

L 0

B K

K

2

L 1 B’

L2 Total

要素价格变化使要素投入增加、产量也增加:

要素价格变化的总效应分析:

先作辅助线,并得到一切点:辅助均衡点

比较原均衡点和辅助均衡点:分析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劳动代替资本,产量没变;

再分析辅助均衡点和新均衡点:分析成本效应或产量效应

价格变化的总效应(导致劳动要素的增加)=替代效应(劳动替代资本)+产量效应。

五、线的移动和均衡点变化(之二):成本变化

1、等斜线的含义:等产量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相等的点的轨迹。

2、扩展线:成本-产量线。在要素价格、技术等条件不变时,只是成本变化,引起企业要素组合均衡点移动,连接均衡点的轨迹得到扩展线。

扩展线上的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是相等的。所以,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但等斜线不一定是扩展线。

3、短期扩展线:(教材的下一章)

第四节 如何生产(下)

全部要素等比、同向变化(技术系数不变):规模经济

一、规模报酬的含义

厂商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即规模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规律。

与要素报酬不同。要素报酬--短期生产问题

规模报酬--长期生产问题

二、规模报酬的变动情况 1、三种情况:

设使用的要素都增减一定的%,则产量变化有三种可能性:

产量也相应增减一定%:规模收益不变。见下图中的射线。

产量增加程度大于该%:规模收益递增。见下图中的向上(Y 轴)弯曲靠近的线。 产量增加程度小于该%:规模收益递减。见下图中的向右(X 轴)弯曲靠近的线。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

11

αβαβαβ+=+>+<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减

L,K ()()Q AL K Q A L K Q

αβαβαβλλλλ+===*设同增

倍,即

3、规模报酬的其他图形表示法:等产量线表示法

三、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

1、企业内部经济分析(内部经济):企业自身规模扩大,使自己得到好处。

(1)专业分工加强:在大规模生产中,由于企业内部分工极其发达,可以实现高度专业化的生产

(2)要素的不可分割性:一些要素的使用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效率。

(3)管理更加合理:在大规模生产中,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4)边脚废料的利用:在大规模生产中,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更加快速地开发生产出许多相关产品,实行多元化生产

(5)机器设备更加先进:在大规模生产中,可以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

(6)要素购买更加便宜:在大规模生产中,可以对生产要素进行综合、大批量采购,对产品进行大批量运输,从而降低购销成本。同时由于大规模生产相对容易形成生产经营

上的垄断,从而有利于获取生产经营上的优势

(7)产品销售方面等。

2、外部经济:同行业的规模发展让某一企业得到好处。引起外在经济的原因主要有:(1)个别厂商可以从整个行业的扩大中得到更加便利的交通辅助设施;

(2)可以更多的获取各种市场信息;

(3)可以得到更多的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

(4)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企业间的规模连锁经营和扩张经营。

四、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

1、内部不经济:表现为成本线上的点向上移动。

(1)、由于企业规模过大,管理层次复杂、管理幅度过大,管理机构庞大,可能会降低管理效率;

(2)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庞大,产品多样化,可能会引起销售费用增加等。

(3)由于生产规模大、产品多样化,可能会使生产要素、制成品和在制品积压,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等。

2、外部不经济:行业发展让个别企业成本上升。表现为整个成本线上移动。引起外在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有:

(1)由于规模过大,可能会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降低收益;

(2)由于规模过大,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

第五节 生产什么:生产方向的选择(略)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及其斜率

1、生产可能性曲线或生产转换线:

线向外移动,意味着经济增长。原因:或技术进步或资源增加。 2、斜率:

为负值,含义是资源一定时,增加X 产品的生产,就要放弃或减少Y 产品的生产。 增加一个单位X 产品生产而减少的Y 产品数量,被称为边际转换率。(设:Y 产品置于纵轴,X 产品置于横轴。)

MRT XY =

X Y ??或=X

Y

??- 3、机会成本

二、等收益线或计划收益线:

1、含义

在X 、Y 两产品的价格一定时,生产者为了得到一定的总收益或产值,所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数量组合。

TR=P X Q X +P Y Q Y ;或:X Y

X

Y Y Q P P P TR Q -=

不同线上,

TR 不同。 TR 线可以移动。

三、生产方向的确定:生产者均衡及其条件

1、分析方法之一:资源给定,求最大总收益。

2、分析方法之二:总收益一定,求最小资源耗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