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教师教育学院应晓波22100610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气候的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涵盖了人类的战争,人口增长,人类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国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气候的了解及其及气候变化(侧重于气温)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的影响分析,还加上对人类战争,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了解和分析,明确人类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模式,才能实现人类的更好的生活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的观点。

前言:

随着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我们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人类影响生态环境的能力也越来越显著,生态的环境在近些年来遭受我们广泛的破坏。森林植被锐减、不少物种灭绝、淡水资源短缺、绿野变为沙漠、环境趋于恶化。这不是局部事件而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是存在区域差异而已。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成为人类力图与环境合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抉择,也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念与责任。那么就人与生态环境这一话题,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分析。

正文:

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有了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一变化可大致归因于各种物理、化学以及后来才出现的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人类出现之后,各种自然的与人为的因素共同塑造和改变着生态环境,后者逐渐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影响力在现代社会愈益显现。在生态环境自身演变的历史上,人类既有可能是幸运儿,也有可能是受害者。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因子,人类在利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同时反馈于人类——既有可能报答、施惠于万物之灵,也会对灾难的始作俑者施以报复。为了更好地认识当今的环境状况则需要追溯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而人类社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因此,无论是基于现实的还是历史的,生态环境探究都有理由回顾历史。

一、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结果

竺文认为:仰韶和殷墟时代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高于当代2℃;周朝早期寒冷,春秋时期变暖,这一温和气候一直持续至西汉;东汉趋于寒冷,并延续至南北朝;隋唐至11世纪初气候温暖;12世纪初气候转寒并延至14世纪,其中13世纪初、中期存在短暂温暖;15至19世纪气候寒冷,其中17与19世纪更为寒冷;近5 000年来最低温度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1200和1700年,气温摆动范围1—2℃;在400至800年期间内,可以分出50至100年为周期的小循环。①而后,王绍武、于希贤、满志敏、王子今等诸多科学家对竺可桢的观点进行的修正和完善。1988年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1年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20世纪全球平均地

表温度上升了0.6℃左右,冰盖、冰川减少,海平面升高,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

“正如现代气候模式预测的那样,过去100年的变暖很可能是气候自身的变化,过去1000年气候数据的重建亦指出,这种变化可能完全由自然因素引起”,而“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性气候变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气候变化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系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②

二、全球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

馬克.林纳斯在其的《改變世界的6℃》中提到:如果地球气温升高6℃,那将会是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如果气温升高1℃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美国的大粮仓,将便会寸草不生的大漠,11000年来乞力马扎罗峰一直戴着的雪白冰帽将不复存在,整个非洲大陆成了真正的无冰世界,受全球气温升高1℃影响最大的是热带的珊瑚。其中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将会全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排量增加,增加的二氧化碳融入海水中,使得海水的酸性大增,这对于海洋低级生命来说是致命的。如果气温上升3℃那么就意味着全球变暖的趋势将彻底失控,人类再也无力介入地球气温的变化。

亚马孙热带雨林将频频遭遇火灾,最终变成荒漠;南部非洲和美国西部开始出现更大面积的沙漠;印度河水位开始下跌,印度与巴基斯坦因为抢水而爆发冲突乃至战争;欧洲大陆和英国,夏季干旱高温与冬天极冷相伴而来,一些低海拔的沿岸地区被海水淹没。

气温上升5~6℃时,地球将面临着彻底的灾难。一旦全球气温上升5~6℃时,绿色阔叶林将重现加拿大北极圈,而南极的腹地也会有类似的情景。然而,由于陆地大部分被淹没,动植物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有95%的种类灭绝,因此地球面临着一个与史前大灭绝一样的最后劫难。④

因此,气温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全方面的,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将真正导致文明的颠覆,人类的毁灭基本不可避免。故而人们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来阻止气温的进一步升高,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三、人类战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公元1400年到1900年的时间跨度内,有一种周期性的循环,即在一段动乱之后,接着会有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在这个500年期间,有两个灾难性的动乱时段和三个相对平静的时期,它们与气温的变化呈反相位的波动。这一模式不仅呈现于欧亚大陆范围,而且在全球范围不同地区的三组与战争相关的历史数据中也不同程度地得到印证。除此之外,19世纪晚期,当南半球的气候处于最近1000年期的最冷时期,该地区非洲南部的战争的战争发生频率也处于高峰。简言之,相对的和平稳定与战争动乱,呈周期性波动,是这个500年期间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其与气温变动周期相关联。

由以上事实说明人类的战争能够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而反过来影响人类自己。气候变冷阻碍了农业生产,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物价膨胀,频繁的战乱,灾荒,以及人口的持续下降等等。并且现在更多的热武器运用于战争之中,更容易引起气候的变化,故而反对战争,追求和平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主题。

四、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首先回导致资源需求量的大量增加,包括粮食、淡水、森林、能源等。本来地球的资源就有限,人口增长过快将过分的索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其次人口增长过快,还将导致废弃物的增加,但是生态自净能力不增反少,将会长生大量闲置的废弃物,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同时,人口增长过快,还会导致土地需求量地增加,从而直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物种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失,这是从6500万年前白圣纪末期恐龙绝迹以来,动植物最大量灭绝的时期。除此以外,还有一系列的问题将会产生。

尽管我们在国际间和国家层面上已经有足够健全的社会机制,而且目前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已经发展很高的程度,但是,人口也达到了极大的规模,生活达到了更高的水准,政治疆界也更加严格,这些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选择的约束条件。我们寄希望于积极的社会机制,以期有助于人类更加适应自然,对未来的挑战扮演一个更加积极有效的角色。

注释

①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原载《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此据氏着:《竺可桢文集》,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75—498页。

②孙成权、高峰、曲建升:《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识——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概览》,《自然杂志》2002年第2期。

③https://www.360docs.net/doc/1114924558.html,/pic_ks5u/2008-9/8/8279.shtml

④馬克.林纳斯《改變世界的6℃》

民国时期生态环境的演变初探

民国时期生态环境的演变初探 一、民国时期生态环境演变的趋势及原因 (一)民国时期生态环境演变的趋势 前面已经说过,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地区,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的 内容,从组成新成分上说,包括荒漠、绿洲之间的相互变化,各部分 之间在面积和形式上的变化和演替。也可以从水系统、土地、植被等 具体的生态成分上看待生态环境的演替。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演替可以 是正向演替,也可以是逆向的退化。民国时期,新疆政府更迭频繁, 战祸连绵,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生活流离失所, 苦不堪言。由于战乱和滥伐造成森林植被严重破坏,从而引起草原沙 漠化现象日益严重,而历届政府盲目兴修水利和大量垦荒、废荒则对 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由于民国时期新疆人口增长过快,且移民、难民大量涌入新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绿洲生态的 负荷。因此,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共同造成了民国时期新疆生态环境 朝着逆向的退化方向演变。总体上表现为“两扩大,一缩小”,即绿 洲与沙漠同时扩大,而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包括自然森林、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自然水域缩小,以及“局部生态改善,整体环境退化”的状况。 (二)生态环境逆向退化演变的原因 1.盲目兴修水利、开渠垦荒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是绿洲动植物的生命源泉。在绿洲生命体系中,水是基本的生存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动植物,也就没有绿洲。杨增新、盛世才统治时期,为了发展农业,大量兴修水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经 济的发展,但同时,盲目兴修水利,由于受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的影响,人为地改变了水的流向和分布,破坏了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如巴楚县县长李志渠在视察巴楚农村灾情的报告中描述:“二十九年 十二月二十日县长会同公安局冯局长出巡下五台,宣传清枪…该村本

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_六年级作文

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 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大连一面靠山,三面环海。是国家首批“环保模范城市”,又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环境500佳”。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是很多外地小朋友向往的地方。 还有金石滩、旅顺口、冰屿沟等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也盛产樱桃、苹果、桃子等特色水果,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连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我觉得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记得前几年我居住的开发区街道上车辆非常少,楼房也不多。 但现在街里塞满了各种车辆,到处大兴土木,高楼林立。生活方便了,但道路拥挤了,树木减少了,空气中充满了二氧化碳的味道,让人嗓子不舒服。工厂也多了,海水变污浊了,因为工厂的污水只能排到大海里去。我担心总有一天海里再也看不到一条鱼。 本应是鲜花怒放的美丽7月,大连却迎来了一场灾难。有家石油企业的输油管道爆炸了,好多原油流进了大海。天空的一边被黑烟笼罩,我在家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让人头混脑涨,窗户都不敢开着。我们全家最喜欢去纳凉的丽娇湾和金沙滩再也不能去了,海边一道道黑色的油迹,被草垫子吸附着,海水变黑散发着讨厌的味道,真是触目惊心,让人心痛!什么时候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啊?我要从做小事情开始,为生态环境的健康做点贡 第1页共2页

献。 比如少坐汽车多走路;拒绝一次性筷子和餐盒、不使用塑料袋;尽量不使用空调,不乱丢垃圾。积极参加种树活动,不践踏草坪;在学校也节约用水、节约用纸。我希望我们快点长大,好好学习,能够做出马上让空气清新,海水洁净的神奇发明,望让我的家园永远美丽、干净。大连开发区松林小学5年4班郑佳豪 第2页共2页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教师教育学院应晓波22100610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气候的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涵盖了人类的战争,人口增长,人类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国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气候的了解及其及气候变化(侧重于气温)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的影响分析,还加上对人类战争,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了解和分析,明确人类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模式,才能实现人类的更好的生活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的观点。 前言: 随着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我们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人类影响生态环境的能力也越来越显著,生态的环境在近些年来遭受我们广泛的破坏。森林植被锐减、不少物种灭绝、淡水资源短缺、绿野变为沙漠、环境趋于恶化。这不是局部事件而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是存在区域差异而已。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成为人类力图与环境合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抉择,也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念与责任。那么就人与生态环境这一话题,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分析。 正文: 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有了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一变化可大致归因于各种物理、化学以及后来才出现的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人类出现之后,各种自然的与人为的因素共同塑造和改变着生态环境,后者逐渐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影响力在现代社会愈益显现。在生态环境自身演变的历史上,人类既有可能是幸运儿,也有可能是受害者。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因子,人类在利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同时反馈于人类——既有可能报答、施惠于万物之灵,也会对灾难的始作俑者施以报复。为了更好地认识当今的环境状况则需要追溯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而人类社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因此,无论是基于现实的还是历史的,生态环境探究都有理由回顾历史。 一、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结果 竺文认为:仰韶和殷墟时代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高于当代2℃;周朝早期寒冷,春秋时期变暖,这一温和气候一直持续至西汉;东汉趋于寒冷,并延续至南北朝;隋唐至11世纪初气候温暖;12世纪初气候转寒并延至14世纪,其中13世纪初、中期存在短暂温暖;15至19世纪气候寒冷,其中17与19世纪更为寒冷;近5 000年来最低温度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1200和1700年,气温摆动范围1—2℃;在400至800年期间内,可以分出50至100年为周期的小循环。①而后,王绍武、于希贤、满志敏、王子今等诸多科学家对竺可桢的观点进行的修正和完善。1988年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1年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20世纪全球平均地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3.3 一、教学目标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XX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

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又如,我国科学家XX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 〖板书〗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全球气候变化 2.水资源短缺 3.臭氧层破坏 4.酸雨 5.土地荒漠化 6.海洋污染 7.生物多样性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讲述〗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

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调查报告3篇

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调查报告3篇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调查报告3篇,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我们家生活的变化一 一、问题的提出 从出生到现在,家里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舒适的生活,同时也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我们家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带着问题,我询问了家人,并查阅了有关资料。 二、调查方法 1.家人,了解过去家里的情况; 2.有关资料,找出变化原因; 3.新闻,了解社会变化。 三、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询问妈妈住房变化1.爸妈结婚后住在单位分的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里。2.我5岁时,我们一家搬到了10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的房子里。3.我们又要住进120平方米的房子。询问爸爸交通工具的变化1.幼儿园时,爸爸妈妈骑着自行车上下班。2.上小学时,妈妈买了一辆电动车接送我。3.去年,爸爸买了一辆本田思域轿车。回忆过去电话的变化1.小时候,只有家里有一部固定电话。2.后来,爸妈有了BP机。3.现在,爸爸妈

妈随身带着手机,联系方便。 四、结论 1.现在党的政策好了,人民生活安定,爸爸妈妈的工作都很稳定,每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攒下了一定的积蓄。 2.人们的消费观念提高了,都想过的更舒适一些。 3.现代高科技给大家带来了快捷和方便,把人们引向信息时代,更快速、全面了解信息。 4.通过努力,每个人都在用智慧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我们家生活的变化二 一、问题提出。 从以前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处处在变化着,那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哪些变化呢?为此,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访问邻居家的老人及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姐姐,留心自己现在的生活情况,上网查阅资料。 三、调查情况整理: 时间家庭生活情况信息渠道 30-40年代吃红薯,穿编制的蓑衣互联网 50-70年代吃高粱,穿布衣听妈妈、邻居奶奶讲 80-90年代吃大米饭、肉,穿绸缎衣听姐姐讲 当代吃大米饭、鸡鸭鱼肉、海鲜穿纤维做的衣服自己留心观察生活状况 四、原因分析。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后,祖国在一天天变化着,祖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

附件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 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通报表扬集体和个人名单 一、通报表扬集体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3—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农村环境保护处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生态研究所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处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监测室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信息技术研究团队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与农村环境规划部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态环境遥感部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运行管理部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4—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系统评价与规划研究组 中科院地理学与资源科学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计划处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农业研究室 二、通报表扬个人 李鹏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水和生态环境管理处 姜磊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刘春兰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张征云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郭健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岳昂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王伟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万宝春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霄宇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光毅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党晋华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马晓勇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金华内蒙古自治区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 布仁图雅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监测室 —5—

我们家的生活变化研究报告范文

我们家的生活变化 研究报告

四、结论 1.以前的家,很不结实是土屋。家内只有一张床、几个凳子、一个厨房,平常吃得都是野菜,只有过年时才吃四、五个饺子,水果也都没有。 2.在没解放以前,我奶奶那时候吃发霉的红薯、树叶也都吃,穿着补了不能再补的衣服,从13岁就开始下地干活,不能上学整天挑水,种地。

3.现在人民的生活有很大的进步,有一个原因,因为党的政策好,因此人民才会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生活会越来越好。 我们家的生活变化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现在穿着时尚的衣服,吃着富有营养的蔬菜、鱼肉,住着舒适豪华的大房子,坐着洋气的小汽车外行,用着高科技产品。那儿,在以前人们是怎样吃、穿、住、行呢?我就对此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询问爷爷、奶奶看她们那个时代吃的是什么 2.询问爸爸妈妈看她们小时候穿着的是什么 3.经过上网查询,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时候才过上好日子 三、调查结果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以前的家,很不结实是土屋。家内只有一张床、几个凳子、一个厨房,平常吃得都是野

菜,只有过年时才吃四、五个饺子,水果也都没有。 2.在没解放以前,我奶奶那时候吃发霉的红薯、树叶也都吃,穿着补了不能再补的衣服,从13岁就开始下地干活,不能上学整天挑水,种地。 3.现在人民的生活有很大的进步,有一个原因,因为党的政策好,因此人民才会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生活会越来越好。

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调查报告一一、问题的提出 从出生到现在,家里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舒适的生活,同时也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我们家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带着问题,我询问了家人,并查阅了有关资料。 二、调查方法 1.家人,了解过去家里的情况; 2.有关资料,找出变化原因; 3.新闻,了解社会变化。 三、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方 面 具体内容 询问妈妈住房变 化 1.爸妈结婚后住在单位 分的一套40平方米的房 子里。 2.我5岁时,我们一家搬 到了100平方米的三室 两厅的房子里。 3.我们又要住进120平方 米的房子。 询问爸爸交通工 具的变 化 1.幼儿园时,爸爸妈妈 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2.上小学时,妈妈买了 一辆电动车接送我。 3.去年,爸爸买了一辆 本田思域轿车。 回忆过去电话的 变化 1.小时候,只有家里有 一部固定电话。 2.后来,爸妈有了BP 机。 3.现在,爸爸妈妈随身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报告 1、观察家乡现在的生态环境(河流流量、河水污染、土地植被、耕地利用等), 特别是厂矿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可采集相关照片) 2、走访家乡的老一辈人,了解家乡以前的景象。 3、针对家乡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得到好的解决,把你 的想法措施和村中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一下,希望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 (调查报告样本)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前言:2011年8月10日到2011年8月20日长沙民政学院康复系老服0931班龚发梅、谢庆云在舒塘村就家乡生态环境进行有关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

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 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

生态环境史

生态环境史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拉尼娜又称“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都与全球变暖有关,厄尔尼诺在暖冬和冷 夏;拉尼娜发生在冷冬和暖夏。对于雪灾带来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检讨和反思 2.生态环境史: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标志是S·海斯的《保护与效率主 义》和R·纳什的《荒野与美国思想》出版,70年代成为国际史学界最引人关注的新领域之一 3.生态环境: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 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4.生态环境史主要研究有史以来生态环境的变迁过程,探讨生态环境与人类相互作用的关 系及其负面效应,其研究核心是生态环境变迁的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生态环境史研究应当属于生态环境科学与历史学相交叉的研究领域 5.生态环境史学科的特点:①研究时空的宽泛性;②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充分吸收和借鉴 历史学、生态学及其它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实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的内在统一; ③研究内容的多元性;④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7、通过对中国历史时期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下结论 1)中国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和恶化,而且出现的年代很早,这其中有地质地貌自然运动的原因,但主要还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扩大引起的

2)中国人口与环境展的相互影响历史久远,年代越早,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越小,相反环境对人口增长的制约力量越强,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干预自然环境的增强,规模扩大,人口增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日益明显,同时生态系统的反弹作用也表现更加强劲,从而使人口与环境关系逐步陷入恶性循环 3)历史上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时期都是人口较多或增长较快的时期,人口增长通过剧烈的农垦活动而冲击环境。归根结底,中国历史上的环境问题是过多人口带来的,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掠夺加剧了环境恶化 4)中国历史上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首先是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权统治和严重窒息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其次是历史后期采取的刺激人口膨胀的人口政策 5)就整体来讲,人们对自然生态规律没有认识,对自然资源只知索取,不知保护,更不知投入,也是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口与环境矛盾紧张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态环境问题

模块二、生态环境保护及其自然灾害对我国的主要影响 【时间安排】2012年4月初————2012年5月中旬 (1)、水土流失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②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表植被稀少;c黄土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③治理的措施: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植树造林;c小流域综合治理;d 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④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①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蝗害。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③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④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惠及子孙的伟大工程,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应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措施 一、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 1、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改善,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防治沙漠化,水土保持,国土整治,草原建设,及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等,并逐步完善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问题:虽然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形势,问题依旧大于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总体在恶化,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突出表现在: (1)、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生态恶化加剧,沿江湖泊、湿地等日益萎缩,水源涵养、调蓄洪峰等功能衰退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2)、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现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356万平方公里,形势十分严重。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和横断山脉地区。

(3)、土地沙漠化严重。我国北方的沙漠、戈壁以及沙漠化地区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5.5%,目前有5900多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和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是世界上受沙漠化之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4)、森林资源锐减。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地下水位下降。由于对地下水的过分开采,导致华北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6)、大气污染严重。现代社会里,随着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大量排放,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今年来,酸雨不断蔓延,不仅影响着大陆,而且也影响着临近地区。 (7)、水资源污染及短缺。我国属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虽然总体达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部分河流开发利用过度,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另外,水污染现象也愈演愈烈,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不断被排入江河中,使水体污染不断加重。 (8)、人口压力。目前,我国人口已逾13亿,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最大压力。人口众多,迫于压力,人们不得不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大压力。 二、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1、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这是由自然环境的自身变化引起的,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目前,全球环境的变化逐渐加强了对土地利用/土壤植被覆盖方面的研究,而土壤植被的变化又会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物种的适应能力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2004年,在“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地球经历了冰期与间冰期的演替,对生物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第四纪以来,由于人类进化与发展,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全球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森林砍伐严重,绿地减少,对地球的生命系统产生了巨大地威胁。Robert K. Dixon[1]等人(1999)指出,森林生态系统已对全球变化产生强烈的反馈作用。这在几个发达国家已经做了成功的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研究到位。目前,已经有55个国家运用通用的方式与模型估算森林中的碳库,并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对森林的影响。在将来,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政治条例,那么各个纬度和地方的森林都会减少,温室气体则会增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从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来控制。 浓度的增加和气候变暖,一方面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全球环境的变化,主要是CO 2 长季节,使一些地区更加适宜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全球环境的变化,也可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适应这种变化,造成很大的损失,大范围的森林被破坏,大片农田受 及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有所增到损害。Pekka E. Kauppi[2]等人(1992)指出: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使CO 2 加,但是大气中污染物中有很多具有肥力,虽然它们也会对作物产生损害,但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能 浓度升高所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稳定性的力有时可以掩盖其对作物的破坏程度。另外,大气CO 2 浓度升高出现了额外多的C供应,这些额外多的变化会导致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动。由于大气CO 2 C经大气一植物-土壤途径流动。赵平,彭少麟[3]等人(2001)研究了大气CO 浓度的升高与森林结构和 2 浓度升高对森林植物生长,冠层结构的影响,并对此引发的生物量功能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大气CO 2 增量的分配,凋落物质量和根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这些受影响的生物要素和生态过程会引起群落内植物间对资源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对资源竞争格局的变化最终将会导致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气候变暖也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组分,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刘国华[4](2001)、王叶[5](2006)等系统地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生态系统生产力、森林树种以及森林土壤的影响,论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分布和生产力的潜在响应,指出了现阶段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核心问题与研究重点作了展望。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作用,但是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它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 是更新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再者,干扰导致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王纪军[6]等(2004)回顾了目前研究森林演替的几种方法,即马尔科夫模型、林窗模型( GAP) 、陆地生物圈模型(BIOME) 和非线性演替模式等;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森林演替的影响;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MARK EMMERSON[7]等人(2005)根据经验数据详细描述历年分布在社区的影响和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食物链的影响,表明气候变化不仅仅取决于物种数量,还涉及到降水、养分循环和温度等属性。 目前,森林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的森林面积有4.1*109公顷,植被和土壤中含有1146皮克碳,其中37%在低纬,14%在中纬,49%在高纬。2/3以上的碳集中于土壤与泥炭沉积层中。低纬度的碳的总量变动较大,中高纬变动相对较小,

关于我们家生活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们家生活变化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这次,老师布置要做一份调查报告,我对“关于生活变化”方面话题感兴趣,于是对此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询问妈妈、爸爸 2、通过自己回忆来记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物件过去现在备注 锅铁锅电磁炉 热水器液化器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 电视黑白电视彩电 青菜市场买打农药的种一些绿色食品 牛奶奶粉、饮品替代鲜奶 四、结论: 生活中的电器很多,要注意节能。 食品环境有些问题,要注意环保。 五年级研究调查报告作文同学中的近视眼情况研究报告(400-500字) 一、问题的提出 上五年级了,班级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眼镜将会在整个 班级“普及”了。近视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了许多不方便,洗脸刷牙,吃饭行走,眼镜 如同人身上的一个器官,怎么也离不开它了。同学们的视力为什么会下降?是否和平时 的学习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呢? 二、调查方法 1 看书 2 上网找资料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具体内容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 网络近视怎么形成及治疗 近视眼发生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发育因素。近视眼有一

定遗传的倾向,高度近视更是如此。正常情况下,至青春期眼球可发育正常,如过度发育即形成近视,这种近视一般到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进行性发展可变成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从事文字工作和近距离工作的人容易发生近视,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用眼过度使睫状肌和眼外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是形成青少年近视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视视力卫生极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习惯,注意灯光照明,注意读书姿势,避免阅读时间过长,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都能达到防治近视的作用。 书籍怎么样会近视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四、结论 1.遗传因素: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中度以下近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近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近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古老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已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的影响下,为什么能产生近视?对此还没有一致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调节学说:绝大多数近视是在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劳。但是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睫状肌会发生疲劳甚至痉挛而出现调节性近视,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或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到眼球轴的延长。 (2)辐辏学说:近距离工作使用调节时,也需要两眼同时内转的辐辏功能加强,由此可以导致眼肌对眼球加压,而引起眼球轴的延长。 (3)环境适应学说: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大达到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近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而成为近视。这一学说受到许多反对,但是在发育期可塑性很强,对近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已是共识。 其他学说不作介绍,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诸如照明光线、阅读姿势、对比度、字小模糊、距离太近和阅读时间长等外部因素都能影响以上因素的作用。 3.营养体质学说:从一些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影响到近视的发生,但是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近视则各有说法。 总之,从以上可以看出近视是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体质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非某单一因素而成。 关于我们家生活的变化的研究报告

保护生态环境结题报告材料

《保护生态环境》结题报告 高二子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随着生产的发展,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了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环境已成为了我们的义务.但是现在,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人类必须意识到,人的生存无不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文明与大自然的命运已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 我么每天都面临着因为自己对环境的不加爱护而引发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也分为许多种类,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和林业灾害。这些简单的词语引发的自然状态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人类不能再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这是一次人类意识 的深刻觉醒, 是从1972年开始起步,市成立了官厅水库保护办公室,省成立了三废处理办公室共同研究处理位于官厅水库畔属于省的沙城农药厂污

染官厅水库问题,导致中国颁布法律正式规定在全国围禁止生产和使用敌敌畏。1973年成立国家建委下设的环境保护办公室,后来改为有国务院直属的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省{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局。 我们应该倡导一种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实践态度,今天,人类比任何时候都能领略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如果人类再不行动,那么100年后,巨大的热浪将会席卷地球每一个角落,海洋中漂浮的冰山将有可能融化得无影无踪。保护自然,修复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应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真能如此,新世纪的人们将会迎来新的希望,人类文明将会走向光辉的彼岸。为了了解环境的主要来源及其处理情况,探索环境问题,我们以本县环境作为对象对这一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目的:揭示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发展的本质要求,需要人们认识到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现象: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预料不够深,预防不利,导致了面临了两大"危机",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人们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在我们身边常常看到的现象是 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 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 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

当今七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可以影响热量的辐射。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也就升得越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要解决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这一问题,一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要提倡植树种草,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2. 酸雨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随雨水降落到地面成为酸雨,一般称pH小于5. 6的雨水为酸雨。酸雨对土壤、江河、湖泊、森林、农作物、建筑物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成因: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由二氧化硫(SO2)转化而来的亚硫酸和硫酸和一氧化氮(NO)转化的硝酸。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汽车尾气。我国的酸雨通常是硫酸型酸雨。 (2)危害: ①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造成森林受害和农作物减产;还能使土壤、水域酸化,建筑物腐蚀,金属腐蚀等。 ②酸雨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臭氧层破坏 在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但位于地球上空25~40km的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则是地球的一个“保护伞”,它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研究表明,平流层中臭氧减少1%,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将增加,农作物产量将减少。臭氧的减少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氯氟烷烃如氟利昂等对臭氧有破坏作用。 4.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物质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这些物质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5. 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藻类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质,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引起水质量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 6. 土地荒漠化 (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防护林被破坏。 (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7. 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多万个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

生态环境的保护的研究性报告

生态环境的保护的研究性报告 关于环境保护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组员:指导老师:杨昆 研究背景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组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而且观看了电影有很深的体会和感受。我们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当前我国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 研究意义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调查,使我们能对我国现在环境状况有了解,并且能意识到我们该怎样做,怎样进行环保工作 过程 我们小组对当前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人们对于环境的的看法.想法和做法. 研究时间:xx.5.6-xx.6.3

分析 数据采集在下图: 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 我们是昆明十二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来调查关于我国环境保护的情况,请您协助完成问卷。本问卷不用署名。谢谢您的配合与帮助。 1、您觉得我国现在的环境状况? A、很好 B、还好 C、一般 2、您觉得我国的环保工作到位吗? A、很合理 B、还可以 C、常常找不到或间隔太远

3、您会支持环保活动吗? A、会 B、不会 4、您在看见垃圾在地上您会? A、把它捡起来 B、有人这样做才会 C、当作没看见 5、您看到有人乱丢垃圾时您会上前制止,或是捡起丢到垃圾箱? A、常常会 B、偶尔会 C、不会 6、您会经常参加一些有关环境的公益活动吗? A、经常 B、没办法时会 C、偶尔 7、您会特别关心我国的环境状况? A、不会 B、有时会 C、经常会 8、您会对家人及朋友宣传一些环保的知识吗?

A、会 B、不会 C、偶尔会 9、您会把保护环境落实到实际行动吗? A 、不会B、会 C、没办法时才会 10、您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如何? 结论: 我们共发放50份问卷,回收有效答卷48份,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大部分人支持环保活动,对于我国的环保工作会非常支持,多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不是很满意.但是说到自己,很多人表示自己对于环境的保护很支持但是就是不能很好的落实的实际行动上.比如;很多人看见地上有垃圾,不会主动去捡起来.看见有人乱丢垃圾不会上前进行却说或阻止.但是很好的是,100%的人对环境的保护是支持的,只是缺乏行动.而且,在调查时,很多人也表示在今后,会尽力把环境保护落到实处.为环保事业做一点贡献. 收获

巢湖生态环境变化及发展过程

巢湖生态环境变对周边的影响及改善建议对策 一、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环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出现,有大自然演化的因素,也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进程相关。近代以来,人类的活动深刻地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变迁,从而成为环境问题变得突出的决定性因素。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的巨大进步,推动了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当人们还陶醉在工业化的巨大胜利时,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已经不期而至,并随著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而加剧,甚而形成了大面积、全球性公害。从20世纪30 年代开始,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环境公害事件层出不穷,致使成千上万的人身陷病魔,甚至死於非命。环境问题带来的惨痛现实,令国际社会开始反思已有的发展模式,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组织专门性的环境问题调查与研究,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运动逐渐兴起,我国环境问题的形成以及相关对策的制定,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随著经济的加快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总体上日益加剧,长期积累的环境危机逐步呈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当星空不再蔚蓝,当河流不再清澈,当土地变成荒漠,人类将何以生存,何以面对养育自己的地球母亲?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的巢湖也面临着生态被破坏的环境问题。随着合肥经济圈的形成,环巢湖生态旅游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环境问题,由于一味的追求游客的和兴趣,片面的追求旅游经济的增长,从而忽视了对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污染物的人为排放量大,包括巢湖流域农田的非咪源污染和周边未经处理的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直接影响了巢湖流域的水质状况,导致巢湖的治污计划很难得以很好的实施。 巢湖地处长江下游,安徽省江淮之间,是安徽中部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巢湖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5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猛增,给巢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巨大的生态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