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定稿)

国内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定稿)
国内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定稿)

国内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起,旅游需求量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迅速增加,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旅游竞争局面逐渐形成,众多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展开了广泛的研究。1993年在阿根廷举行的艾斯特(AIEST)会议提高了学术界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关注程度,会议在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专门研讨了长途旅行目的地的竞争力问题,并使得“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成为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2000年,国际权威旅游研究期刊、英国Tourism Management (旅游管理)杂志第21卷第1期作为旅游竞争力问题专刊出版,对众多学者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刊登。

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要早于国内,一般以国家、区域、景区等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旅游产业竞争力多用“旅游业竞争力”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两个术语表述;国内学者一般以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多使用“旅游产业竞争力”术语表述。

1、国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综述

国外经济财富积累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有学者涉入旅游地竞争方面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Porter Michael E)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全球产业中的竞争》和《国家竞争优势》四部著作,创立了著名的竞争力分析的钻石模型,为系统研究产业竞争力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1980年,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建立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指导1。进入80年代后,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范围和深度都逐渐扩展开来,研究方法也不断丰富。

1)研究内容

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以旅游目的地为旅游业运行系统的核心,目的地竞争力一直是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旅游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用策略研究等。

(1)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在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影响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早期首先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影响旅游竞争的因素,后来研究内容集中于目的地形象、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因素。N. Leiper(1979)2首先提出客源地区域、目的地区域、旅行路径和旅游产业本身是影响一个旅游系统竞争力状况的四个关键因素。R L Mill和A M Morrison(1985)3认为影响区域旅游系统竞争力的几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系统,包含着多层次的功能关系和空间关系。

E Canestrill(1991)4等人指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除了体现在旅游市场的占有份额上,还更要关注它的潜在的发展能力上,其中旅游目的地的承载力是影响旅游地竞争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Ritchie J R B与Crouch G L5.6首先通过构建旅游业竞争力Calgary模型,将影响目的地旅游竞争力因素划分为目的地吸引力、目的地管理、目的地组织、目的地信息、目的地效率5个方面,其中目的地吸引力包括目的地吸引物和目的地威慑因素两方面内容,后经过多年的系列研究,将影响目的地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分为核心资源与吸引力、辅助因素、目的地管理、目的地的政策、计划与发展、决定目的地质量和符加值的因素6个方面,其中核心资源和吸引物包括实体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市场关系、重大活动、事件、基础设施6方面内容。Tanja(2000)7认为Ritchie的Calgary模型没有考虑环境质量因素,而环境质量是

影响目的地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且Tanaja所指的环境质量是旅游者感知到的环境质量,而非旅游目的地的真实环境质量。

Hassan Salah S(2000)8构建了可持续发展下的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力决定因素图,将影响目的地竞争力的因素分为内、外2个层次,内层由旅游目的地产业因素构成,包括比较优势、需求导向、应对环境和产业结构4个因子;外层由目的地的宏观环境构成,包括文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变迁和政治因素4个因子,通过内层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Enright M J(2004)9认为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与目的地旅游直接有关的要素,还包括影响旅游企业和与旅游产品生产有关的相关企业的竞争力因素,即影响旅游目的地服务提供者的要素是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此外,政府部门及其相应政策法规也是影响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很多学者已从政府角度对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相应的研究。Hjalager(2002)10指出在旅游业变革时,相应的立法者和政策的制定者要重视公共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驱动作用。Stephen L J Smith (2003)11对拿大政府发表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和假想》进行了评价性的研究,指出政府的这种假想可积极地引导加拿大旅游业竞争力的培育,并为这种假想发挥作用提出了相应措施。Nancy Gard MecGehee(2006)12等对1999年至2003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政府人员对旅游产业的认识和态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对旅游业的经济重要性的态度日益积极起来,而就业、经济影响以及在本区域内如何与其他产业相互联系的是政府人员对旅游业最为关注的三个方面。

(2)旅游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研究

旅游业的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受国外研究者关注的另一方面,且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很多关

于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中都有体现。Buhalis(2000)13认为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保证该目的地获得长期优势并使各利益相关者公平地获得回报的能力,即旅游业竞争力应包括当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Ritchie J R B与Crouch G L(2000)14指出最具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其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这种可持续性不仅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和生态方面,还要体现在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更要体现在能够持续、有效地为其居民创造福利的功能上。Hassan Salah S(2000)8认为旅游业竞争力的培育关键不但在于旅游目的地能够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更在于其创造并整合能维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使用的增加价值产品的能力,并据此观点构建了可持续发展下的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力决定因素图。Fernando与Daniel(2004)15认为要实现旅游业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必须要关注环境的承载力问题,更要将环境因素与社会文化、经济、心理知觉等大量的因素综合考量。

(3)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用策略研究

采用何种策略提升旅游产业或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也是国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Ahmed Z(1990)16针对美国的国际旅游竞争力自1982年以来出现的下降趋势,探讨了政府应当采取何种政策措施以提高其旅游产业竞争力。Hamal G(1994)17运用动态分析方法提出了战略性的措施,以提升丹麦旅游业持续竞争力。J Tribe(1997)18指出旅游业在其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中有特定的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群体,因此应针对这种差异特征采取不同的旅游产品竞争战略以全面提升旅游业竞争力。Muhammad A Sadi与Fank L Bartel(1999)19认为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发展旅游人力资源,加强人员培训。Robert Covers(2000)20等则指出旅游目的地全面质量管理和基于价格的促销是一个有效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战略。Leif E Hem和Nina M Iverson(2004)21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树立旅游目的地品牌是提

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必要途径。Melphon Mayaka(2007)22等人指出通过配套的旅游教育和训练机构培养出出色、有活力的人力资源可极大地提高旅游业质量,也是提升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波特曾指出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特点的逐日显露,产业集群成为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很多国外学者认识到产业集群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有效形式。Huybers与Benett(2003)23指出旅游产业集群有助于区域内资源共享和旅游企业的合作,从而有利于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而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区域特征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Marina Novelli(2006)24认为网状系统、集群有助于竞争力的分析,通过研究成功的英国产业集群的运作经验,指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与旅游业多方利益者相关的复杂的过程,并要归因于经济关联的本性。

2)研究方法

国外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方法也较多样化,在成熟的定性研究基础上并引入了大量的定量方法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测量与比较,并构建了相应模型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而且结合相关理论对具体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1)定量研究

①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测量与比较

国外学者采用了如因子比较、方差分析、尺度分析和图形分析等多种定量方法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量与比较。Haahti A J(1986)25通过指标的选择测量旅游产业竞争力,并以芬兰为例,确定了其旅游竞争地位。Pearce D G(1997)26将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的著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测量比较,并总结了马来西亚沙捞越(Sarawak)当

时所具有的旅游竞争优势。Metin K和Mike R(1999)27认为旅游业竞争力可以用旅游目的地定量的业绩指标和相对定性指标测量,即可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硬指标(Hard Data)和软指标(Soft Data)测量,且软指标从不同程度上驱动着定量指标的变化。Qu H L与Li L(2000)28等人使用方差分析法(ANOV A),以新加坡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对香港作为东南亚地区国际会议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进行了定量测评。Dwyer L(2000)29等认为旅游目的地的成本针对汇率变化的相应调整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国际市场的重要经济因素,进而据此构造了旅游产品和服务价格指数体系,并以澳大利亚作为基础国家,对国际上4个国家19个旅游目的地的价格竞争力进行了测量比较。Enright M J(2004)9在对香港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时,运用了重要性业绩分析方法IPA(Important Performance Analysis)对相关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该方法在国外是案例分析时常用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

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首发《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30,公布了对全球124个国.家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的综合评价的结果,综合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瑞士、奥地利和德国,中国香港与中国大陆分别位于综合排名的第6位和第71位;此评价系统从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业商业环境及基础设施、旅游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3个方面采用了13个主要指标58个子指标。

②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研究

国外学者大多在波特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的基础上,依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原则,针对不同的旅游目的创建或修正原有的竞争力模型。Ritchie J R B与Crouch G L(1993)5.6首先构建了目的地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Calgary模型,极大地扩展了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程度,之后二人基于波特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后,从社会福利和社会繁荣及旅游发展的目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可持续的旅游业竞争力概念模型,

此模型同时强调了目的地国际大环境和竞争总体环境的重要性,是旅游业竞争力研究领域中较为全面的分析模型。

Enright M J和Newton J9.31在实践层面对目的地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研究过程中应用了概念模型,提出旅游目的地定量评价因子,既包括旅游目的地吸引物特性,还包括旅游产业管理因素,并在对香港旅游业进行实证研究中,利用目的地的吸引力和旅游业本身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构造了一个观察香港旅游从业者的模式。De Keyser R与Van hove N(1994)32认为旅游业政策、宏观经济、供给、交通和需求是决定旅游业竞争力的5个因素,并据此构建了包含这5个因素的目的地的竞争力的分析模型。Hassan Salah S(2000)8认为产业结构、竞争优势、需求因素与环境因素为共同决定旅游业竞争力的4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模型。Kim33首先于2000年构建了一个包含4个维度的旅游业竞争力模型,后又与Dwyer(2003)等人构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综合模型,该模型包括资源继承和创造、基础支持资源、目的地管理、需求状况、区位条件、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和地区国家繁荣标志等7个关键因素。Yooshik Yoon(2002)34认为旅游业的相关利益者对目的地旅游规划和发展的支持是保持旅游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性的关键因素,并据此建立了包含5个构成要素(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环境条件、区域依赖性、旅游吸引物优先发展度、旅游业发展战略支持度)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结构模型。Ruggero Sainaghi(2006)35在基本程序和支撑程序方面构建了一个动态的旅游目的地管理模型,模型在旅游产品开发与发展、区域旅游市场和旅游服务等方面解释了旅游业竞争力。Teresa(2007)36认为旅游业发展的前期旅游需求对旅游业竞争力有很大影响,依据1991—2003年西班牙所提供的德国人入境旅游的需求面板数据,建立了旅游需求动态模型对德国人对西班牙的旅游需求进行了研究,并发现旅游需求大小决定于不断变化的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相对的旅游价格和成本。

Gomezelj D O与Mihali? T(2007)37对现有的多个旅游业竞争力模型进行研究后,发现评价结果会因选取的评价指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指出在构建相关模型时,应寻求统一一致的竞争力要素原理,切合竞争力因素理论发展的定性标准和目的地管理理论,谨慎选取、创造和命名竞争力因素指标。

(2)实证研究

国外学者在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便是实证分析,而且目的地范围涉及国际或洲际、区际层次等,研究的地域范围十分广阔。

①国际层次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Haahti A J(1986)25分析了芬兰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了该国的旅游竞争地位,并通过指标的选择定量的测量了芬兰的旅游产业竞争力。De Keyser R与Van hove N(1994)32运用其构建的包含5个因素的目的地的竞争力的分析模型,对加勒比海地区和斯洛文尼亚旅游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Pearce D G(1997)26把旅游业竞争力作为一种能够系统地分析和比较处于竞争中的各旅游目的地不同特征的评价技术和方法,据此Pearce将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等国的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评价,并分析了马来西亚沙捞越(Sarawak)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优势。Metin K27在1998年通过对到土耳其的英国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土耳其在不同季度的竞争对手以及在不同属性上所处的竞争地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如瑞士、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地中海地区国家是土耳其旅游业在夏季的最直接竞争者。Muhammad A Sadi与Fank L Bartel(1999)19通过对东盟区域旅游业的发展的研究,指出发展旅游人力资源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Robert Covers(2000)20等基于旅游目的地全面质量管理角度,对欧洲4个国家的7个旅游目的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

究结果发现综合质量管理虽然对培育当地旅游业竞争力有积极作用,但在当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Dwyer L(2000)29等以澳大利亚作为基础国家,对选取的4个国家的19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竞争力进行了论证和评价。Melphon Mayaka(2007)22等人从人力资源角度对肯尼亚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如肯尼亚等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都缺乏提供旅游业所需人力资源的教育机构,因此不能对旅游业从业人员进行必需的专业训练和能力培育。

②区域层次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Qu H L与Li L(2000)28等人通过定量分析,以新加坡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对香港作为东南亚地区国际会议旅游目的地的竞争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Enright M J9于2000年对香港旅游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香港旅游业竞争力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实证分析,将影响香港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归纳为与目的地旅游资源有关的旅游吸引物指标和与旅游企业有关的商业相关指标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安全、美食、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可视吸引物、知名的地理标志物6个因素,后者为政治稳定、国际可接近性、国际交通设施、自由港地位、政府政策、政府廉洁、通讯设施、商品零售、工作技术、总体经济条件10个因素。Muzaler Uysal38.39等人首先通过感知图像,基于48个地理和文化的特性对弗吉尼亚和其他10个州进行了对比研究,后又再次对弗吉尼亚和美国8个州及威灵顿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探索了各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地位的竞争力。

2、国内旅游产业竞争力综述

我国旅游业是于改革开放后得到真正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相较国外而言开始时间晚,大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研究成果数量少且非常零

散,集中出现是在2000年之后;完整的理论思想体系尚未形成,有关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的突破。

1)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旅游产业竟争力的理论研究基本上都以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内容集中于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构成研究,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三个方面。

(1)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构成研究

我国学者在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构成上进行了有意义地探索。张明清、刘超(2000)40借鉴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对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进行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所面临的竞争态势。张欣(2002)41对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体系、研究范式、分析指标体系与统计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刘恒江、陈继祥(2003)42从产业簇群的角度,定义了产业核心竞争力,并分析了上海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宿倩(2004)43从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现状以及相关理论分析入手,揭示了我国在旅游竞争力研究上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采用分类法对相关的几个理论及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着重对产业竞争力的实质、表现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剖析。成伟光、李志刚、简王华(2005)44文运用波特的竞争力理论并结合旅游产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以旅游资源为内核所形成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它和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共同构成旅游产业。

盛见(2007)45基于竞争力性质,把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分解为潜在竞争力、外生和内生资源禀赋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并研究了区域旅游竞争力“四大构成”的变动及转化规律。张银霞(2007)46从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和模型,为研究旅

游产业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2)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学者运用了多种理论对影响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缪婧晶,王劲松(2002)47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政府干预可以改善我国旅游产业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和竞争条件,从而提高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

易丽蓉(2007)48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结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不同旅游地之间应从旅游资源、旅游支持因素、区域旅游管理、区位条件和需求状况五个方面参与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曾庆佳(2007)49提出影响目的地竞争力的四类因素(基础性因素、支持性因素、发展性因素、调节性因素),并探讨了旅游产业集群对竞争力模型中的四类因素的影响。郑凌燕(2007)50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与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舟山海洋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条件。

谭蓉娟(2008)51对泛珠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服务水平等是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3)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对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的研究是我国学者研究较多的一个领域。张明清、刘超(2000)52指出必须建立旅游业的区域成本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强化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整个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孙建国(2002)53提出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树立区域经济合作思想,以联合战略提高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同时运用差别化管理策略,建立中西部地区区际旅游经济协调机制。刘恒江、陈继祥

(2003)42分析了如何通过产业簇群的整体运作,来有效地培育和提升上海旅游产业独特核心竞争力。

宿倩(2004)43以杭州接轨上海为例,阐述了空间竞争合作的战略选择对提升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杨小强、丁键、王树功与周永章(2004)54提出在传统旅游模式的基础上,提倡科技理念、依靠科技手段以提升广东旅游产业竞争力。李万立(2005)55指出尽快建设成完备的旅游产业链,是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鄢志武、袁俊(2005)56通过对武当山旅游产业竞争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在经营观念、区域合作、市场形象宣传和品牌等方面如何增强武当山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罗丽丽(2006)57依据产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对河南省旅游产业进行了分析与设计,提出了培育与提升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措施。韩哲英(2006)58基于循环经济和旅游产业整合理论,对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李伟清(2006)59分析了世博会对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的影响,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簇群理论,探讨如何以世博会为契机提升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董鸿安(2007)60在对港口地区的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其潜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若干对策。夏伟(2007)61从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以及政府角度,对提升四川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出有关的措施和政策建议。彭武运、陈静、姚小烽(2007)62构建了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弓弦箭”模型和流程图,指出产业集群化战略和战略联盟等措施是湘西州培育和提升其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武娟、赵银德(2007)63针对我国入境旅游产业现状,提出了提升我国入境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石张宇(2008)64在分析辽宁旅游产业与竞争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2006年沈阳世

园会带来的积极效应对辽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诸多外在表现形式。王科(2008)65介绍了产业整合基本理论,并论述了如何在产业整合理论指导下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竟争力。周章(2008)66针对旅游景区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结合江苏建设旅游强省的产业发展战略思想,探讨了江苏省旅游景区竞争力提升的相关策略。黄岚(2008)67根据浙江省旅游业现在和未来竞争的优劣势,提出优化旅游业的生产要素、实施旅游企业战略管理、促进旅游业信息化发展并制订正确的省域竞争与区域合作战略是提升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对策。徐虹、范清(2008)68基于旅游产业融合视角,探讨了融合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并结合障碍融合的因素,提出了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和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王兆峰、黄炜(2008)69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旅游品牌竞争现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的战略。

2)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方法论研究

最初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方法多是定性分析,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虽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但也已将各种不同的定量方法运用到实际研究中,且相关方法的运用多数是结合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的。

(1)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定量研究

国内很多学者专门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了针对性研究,采用了层次分析(AHP)、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构建相应的分析模型解释旅游产业竞争力特性,选择不同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

①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研究

在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方面,由万绪才,李刚和张安(2001)70等人率先于国内提出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定量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该模型将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解释为3个部分: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其它方面,每一部分都包括3个层级。

陈志钢(2004)71构造了由城市旅游经济实力、城市旅游环境引力、城市旅游潜力和城市旅游魅力4个方面两两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并将无形因素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考虑进去。郭舒,曹宁(2004)72等人从社会福利和旅游发展目的的角度,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六因素联动模型,阐述了旅游竞争力的形成过程,指出核心吸引力、基础性因素、支持性因素、发展性因素、资格性因素和管理创新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宿倩(2004)43基于“范式”理论,给出了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模型,构建了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大连、北京、西安、郑州、上海、杭州这六个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实例量化比较。

谭颖青(2005)73分析探讨了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现实背景与理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三个角度旅游竞争业绩、旅游竞争潜力和旅游竞争环境支持力对区域旅游产业进行了评价。韦梅(2006)74采用竞争力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以及旅游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理论探讨。在研究方法上,其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建立了旅游竞争力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无量纲化、确定指标权重、对次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同一时间段的横向比较,并进行综合分析。万先进、刘亚玲(2006)75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模型,并通过其中的竞争力分析因素,对三峡旅游竞争力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了提升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徐春辉、杨路明、杨贺(2007)76运甩波特竞争理论并结合电子商务和旅游产业的自身特

点,构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并提出了旅游电子商务对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制。曹辉,陈秋华(2007)77以四川和浙江二省为参照,运用乡村旅游产业潜力和竞争力模型,从6个方面使用42个具体指标,对福建省的乡村旅游产业进行了对比分析。汪碧瀛、汪向阳(2007)78在陕西国际旅游产业的统计数据基础上, 借鉴偏离-份额分析法的相关思想, 分析了陕西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与行业竞争力的现状。牛艳云(2007)79通过引入GEM(Groundings Enterprises Market)模型,用定量方法来分析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并借助于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的界定,建立起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全面地剖析了旅游产业集群系统。李瑛(2007)80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指标,对西安旅游产业竞争力结构进行了动态分析。武娟、赵银德(2007)63运用比较优势指数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谭蓉娟(2008)51构建了泛珠三角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相关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方法对影响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②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

谭颖青(2005)73根据旅游竞争业绩、旅游竞争潜力和旅游竞争环境支持力三个方面选取下层指标,构建了评价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包括10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统计计算,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易丽蓉(2006)81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下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定量评价模型,并通过案例说明该评价模型的使用方法。金博轶(2006)82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选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构建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王欣(2006)83选取旅游贡献能力、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交通能力和旅游资源能力四大因素构建区域旅游业竞争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旅游产业的研究 早期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研究局限在理论的角度,该时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鲍迪奥 针对当时的旅游胜地意大利进行考察研究后发表了《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移动及消费的金钱》。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出现了许多学者如鲍尔曼、汉泽克尔等对旅游业展开了研究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越发的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 旅游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向前发展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其消 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被许多学者所关注。于是乘数理论被学者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研究,旅游乘数一度成为旅游发达地区的重点研究对象。Mathieson 和Wall 从收入角度来理解旅游乘数,其内涵是“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它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该表述虽能体现乘数理念,但是是比较片面的。20 世纪 70 年代初, 英国的阿切尔(Archer)做了深入研究并写出了研究报告:“Tourism in Gwynedd:An Economic Study”。他认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最初消费支出通过直 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性效应会产生数倍于最初消费支出的收入。由此阿切尔总结归 纳了营业收入乘数、营业收入乘数、旅游收入乘数、就业乘数、旅游企业收入乘数、政 府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七种旅游乘数。阿切尔的旅游乘数研究的既全面有深入,为 后人的旅游经济效益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伦伯格、墨菲和H.金德尔等人在阿切尔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乘数做了进一步研究。 二战以后美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研究基地,美国人W.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 在20 世纪初提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分析方法即投入产出法(I/O,Input-output)。该方 法可以明确的分析出经济系统的不同部门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依存关系。旅游产业既涉 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部门,还涉及了医疗、通讯、建筑等部门,由此可得出旅游业 与其它产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把投入产出法应用于旅游业可以 很详细的得出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弄清经济系统的发展脉络。最早 利用投入产出法来具体分析旅游经济效益的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F.K.哈姆斯顿(Hamston,1962)。他使用24 部门的模型来分析和计算美国怀俄明州地区的旅游乘数, 矩阵中的内生变量设定为家庭和当地政府。后来,为了明确间接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差异,以美国密苏里州为研究对象来计算旅游乘数。他使用了22 部门的模型,把家庭和地方 政府分别作为内生部门和外生部门进行两次独立的计算,最后得出旅游诱导效应 3 倍于间接效应。此后,W.A.斯特朗(Strang)和H.甘伯尔(Gamble)分别计算出美国宾夕法尼 亚州以及威斯康星州的旅游乘数。在思考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H.阿彻尔发表 了著作《The Impact of Domestic Tourism》。在该书中提出了能够更好反应出某一旅游区 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阿彻尔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英国的Angledey 和Gwynedd 等地区进行旅游乘数的测算。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投入产出法计算过程比较 繁琐,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操作中各部门之间彼此的制约因素难以分析并且各部门投入与 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非固定。基于以上种种的客观原因,使得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产生 一定局限性。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9 年6 月在“旅游影响经济的度量方法”世界级大会上提出可 以利用旅游卫星账户来计算旅游业各类的产出。该旅游卫星账户是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 的核算体系来设计的。卫星账户体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旅游所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收 入,能够准确把握旅游业对GDP、就业以及国家收支平衡等的影响程度,该方法的提出克服了以往旅游统计不能全面反应旅游业总产出的困扰。目前世界旅游组织已把旅游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调研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国际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6.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旅游收入将增至5000 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 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是产生的产值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它同时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8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80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旅游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5%。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9亿。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从中国的情况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1998年旅游入境人数达6347.84万人,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欧、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随着我国旅游业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数据显示,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10%。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3.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1.9万亿元,而居民出游率也将要由2010年的1.4提高到2015年的2.25。我国旅游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旅游地产也逐年升温。 在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迈过30年之际,万科、万达、恒大、绿地、保利、富力等全国一线房企近年“华丽转身”,纷纷加大旅游地产拓展力度,实施多元化布局。 中国旅游地产发展现状 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旅游地产的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克而瑞2014年数据显示,2013年开始进入一个全面的资源整合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复合型旅游地产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目前国内旅游地产市场开始变得理性和成熟,未来三到五年,中国旅游市场将会迎来一个黄金的发展期,而政府颁布的系列政策,也积极推动着中国旅游地产的发展。 旅游地产迅速的发展从数据统计中得到了印证,2012年底全国旅游地产项目有2259个,而到2013年年底的时候,中国旅游地产的数量总量达到了5299个。从消费者对旅游地产的形式的偏好上来看,海景、湖景、山地、温泉等自然旅游是最受市场关注和欢迎的,据调查显示,63%偏向于海景,45% 是偏向于湖景资源,29%是山地资源。 就目前旅游地产发展现状来看,旅游地产主要有以下三大发展模式,第一类以自然资源为主。如三亚,它主要是依托海资源打造的旅游房地产,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京汉置业集团在河北白洋淀健康产业项目。第二类以商务性的旅游资源为主,其中代表作是海南的博鳌,结合会议商务相关的资源来进行再开发的产品。第三类则是非资源性的度假项目,其本身资源并不一定丰富,但是规模足够大,拥有自然的山景和水景,很多人造的题材可以提供,如华侨城、长隆。 中国旅游地产存在的问题 在旅游地产旗帜飘扬、红红火火的大好形势下,却不能忽视其背后因为快速

2018年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一、2017年度旅游业发展概况 2017年,我国GDP首破60万亿,达到636463亿元,同比增长7.40%。就旅游行业来说,2017年我国旅游业实现新跨越,全年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而从三大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国内游依然保持超高热度,出境游也在平稳增长,入境游在上半年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从下半年开始出现回暖。旅游业发展总体向好,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目前国际旅游业市场持续增长,亚太地区的旅游发展前景尤为广阔。良好的国际大背景环境下,加上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免签地区的增多以及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等,构成了我国旅游业2017年总体发展不错的推动因素。 不容忽视的是,2017年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中也隐藏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首要问题在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即旅游资源还不够坚实。目前,我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还未完全开发,且东西部之间资源开发程度差距大。中西部的旅游资源开发力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相较于东部而言仍需进一步改进。另外一些类似于旅游环境、传统旅游业滞后等问题也在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增长力。 总体来看,2017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总体形势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二、国内游市场概况与分析 1、国内游市场概况: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7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2、国内游市场分析:国内游满意度下降,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旅游市场成竞争核心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7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7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7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7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着力加快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为了全面理解如何转变、在哪些方面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必须弄明白什么是“旅游产业现代化”,从哪些方面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 现代旅游业是对传统旅游业的继承、创新和提升,但又具有与传统旅游业所没有的新特征、新业态、新功能。现代旅游业的主要特征是:一、旅游资源。二、旅游产品。三、客源市场。四、科技支撑。五、旅游企业。六、产业队伍。七、产业形态。八、与自然环境关系。九、产业功能。十、国际合作。虽然现代旅游业比之传统旅游业有着如此多的优点,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平环境也日益稳定,生态旅游提上日程,可持续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旅游理念也从“人类中心论”转变为“生态中心论”。并且现在人们旅游的自主性占据着人们旅游心态的大半,各类自驾游等陈处不穷。种种这些,让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变得多种多样。 总得来说有以下几种趋势:1、旅游多样化、大众化趋势。2、文化性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3、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4、旅游服务逐渐向人性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5、旅游业科技化趋势日益突出。这几种趋势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优点,但必须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这里所分析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它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就是从形式,第二就是内容。因为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但随着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体验生活。人们旅游需求的多层次发展势必迫使旅游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形式上:(1)自助游等旅游形式将越来越普遍。自助游有这么几个形式: 1.完全自助游:不需要旅行社参与,但所有行程、票务、食宿都需要自行安排; 2.不完全的自助游,最为常见:只是借助旅行社或一些专业的旅游预定组织(如携程、希尔顿预定中心等)进行订住宿、交通票和门票,其他的则可以自行安排也可以有选择地找旅行社帮忙。 3.参加一些自助游团体,如车友会之类的。这类形式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多年一贯制的观光旅游,而希望能够在旅游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积极的探索、参与和休息,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消除。人们消费是为了实现自我爱好,为了自由娱乐,表现丰富的感情等。传统的观光、娱乐等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将应运而生。(2)体验式旅游方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体验式旅游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游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对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的旅游方式,游客通过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获得畅爽旅游体验,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以追求心

国内外网上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

1.国内外网上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可以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产业链的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旅游业是最适合开展电子商务的行业之一,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提高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改进旅游业的业务工作流程,所以电子商务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欧美发达国家, 旅游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整个电子商务领域最大、最突出的部分。资料显示, 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 一度占到全球电子商务总额20%以上。 与国外相比,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起步稍晚,1996 年才开始出现专业的旅游网站,其后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到2000 年进入第一个高潮期,但在2001年由于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形势的影响,中国的旅游业在这一年经历了一定的困境,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又开始整体回升,到2005年年底在Web2.0 的刺激下掀起了新的一轮旅游电子商务热,自此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发展期”。目前,我国具有一定旅游资讯能力的网站已有5000多家。其中专业旅游网站300 余家,主要包括地区性网站、专业网站和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3大类。 但是,旅游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国内登录过旅游网站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较小, 而进行过网上旅游预订的网民比例更小。(2)我国旅游业应用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发展水平很低, 信息服务能力有限, 网络营销仅仅是一种时尚, 消费者的培育, 旅游电子商务软、硬件环境的成熟和政府政策法规的建设等等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大国, 我国有望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帮助旅游业实现迅猛增长, 迎来更大的飞跃。 2.国内网上旅游业的特点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_傅德荣

97 小城镇建设2006/7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20世纪后期,西班牙通过对本国近2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总结,证明现代乡村旅游非常有利于推动西班牙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年龄多处于25-45岁之间,为社会文化水平高、购买力强的城市居民,他们对享受农村活动持积极的态度。主要乡村旅游活动包括运动、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等方面,这些现代乡村旅游者多利用现有的设施,包括充满魄力的乡村小旅馆和农舍等。 英国Richard Sharpley先生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 为了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采取积极对策,使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发展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 以英国为例,一百年前,许多农村家庭为摆脱贫 困迁移到城市,而目前人口开始向农村地区流动,农村地区人口的增长水平是全国平均增长数的两倍,其中以年老的有钱人居多。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约1100万。但是与增加了的人口不协调的是农村落后的社区基础服务。加之“疯牛病”的影响,以及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调整和改革,将逐步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农村社区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农业和农民收入下降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环境等问题突显出来。1/5人口的问题如不很好解决,无疑将是个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为了直接应对并解决上述特殊问题,英国在2001年大选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MAFF)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增加了对“环境”与“农村事务”问题的重视,这一改动正是针对英国农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而为,其有的放矢已经初见成效。 为发挥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一举多得的优势,“农村事务”采取了更加具有竞争性、灵活性,对环境更加负责的政策。全面推行:农村管理方案———提供给农场主和土地管理者费用开展管理活动,以此来改善和保持农村风光,野生动植物及生活环境;有机耕作计划———通过资助农场主从传统的耕作方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傅德荣 英国乡村旅游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国内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定稿)

国内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起,旅游需求量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迅速增加,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旅游竞争局面逐渐形成,众多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展开了广泛的研究。1993年在阿根廷举行的艾斯特(AIEST)会议提高了学术界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关注程度,会议在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专门研讨了长途旅行目的地的竞争力问题,并使得“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成为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2000年,国际权威旅游研究期刊、英国Tourism Management (旅游管理)杂志第21卷第1期作为旅游竞争力问题专刊出版,对众多学者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刊登。 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要早于国内,一般以国家、区域、景区等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旅游产业竞争力多用“旅游业竞争力”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两个术语表述;国内学者一般以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多使用“旅游产业竞争力”术语表述。 1、国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综述 国外经济财富积累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有学者涉入旅游地竞争方面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Porter Michael E)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全球产业中的竞争》和《国家竞争优势》四部著作,创立了著名的竞争力分析的钻石模型,为系统研究产业竞争力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1980年,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建立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指导1。进入80年代后,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范围和深度都逐渐扩展开来,研究方法也不断丰富。

1)研究内容 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以旅游目的地为旅游业运行系统的核心,目的地竞争力一直是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旅游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用策略研究等。 (1)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在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影响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早期首先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影响旅游竞争的因素,后来研究内容集中于目的地形象、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因素。N. Leiper(1979)2首先提出客源地区域、目的地区域、旅行路径和旅游产业本身是影响一个旅游系统竞争力状况的四个关键因素。R L Mill和A M Morrison(1985)3认为影响区域旅游系统竞争力的几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系统,包含着多层次的功能关系和空间关系。 E Canestrill(1991)4等人指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除了体现在旅游市场的占有份额上,还更要关注它的潜在的发展能力上,其中旅游目的地的承载力是影响旅游地竞争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Ritchie J R B与Crouch G L5.6首先通过构建旅游业竞争力Calgary模型,将影响目的地旅游竞争力因素划分为目的地吸引力、目的地管理、目的地组织、目的地信息、目的地效率5个方面,其中目的地吸引力包括目的地吸引物和目的地威慑因素两方面内容,后经过多年的系列研究,将影响目的地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分为核心资源与吸引力、辅助因素、目的地管理、目的地的政策、计划与发展、决定目的地质量和符加值的因素6个方面,其中核心资源和吸引物包括实体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市场关系、重大活动、事件、基础设施6方面内容。Tanja(2000)7认为Ritchie的Calgary模型没有考虑环境质量因素,而环境质量是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

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一)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趁势 (1)生态旅游兴起阶段(1960年—1980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因经济快速发展.观光旅游人口大增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造访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体验原住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快速成长。这正是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生态旅游活动基本处于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时期,期间既有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也有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的国家,这些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后期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生态旅游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还未形成规模;各国对生态旅游这个新兴的旅游形式还不够了解,人们对生态旅游也存在误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游、海底观赏;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滨海旅游、观鸟旅游等;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之旅、土著文化旅游等。 (2)生态旅游蓬勃发展阶段(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环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根据各自生态环境特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是:政府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各国成立了生态旅游相关组织.旨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生态旅游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生态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生态旅游对规模的限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热”产生矛盾;在生态旅游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官方和非官方的组织,目的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建立生态旅游基金,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努力改善生态旅游发展和社区发展的关系,为社区发展谋福利。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美国的森林游憩、滑雪旅游;日本的环保之旅、观光农业、跨国生态公益旅游;澳大利亚的农场度假、滨海旅游、观鸟和动物巡游;新西兰的观鸟、海洋生物之旅、珊瑚礁之旅;法国的绿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 (3)生态旅游稳定成熟阶段(20世纪如年代中期。) 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进入了稳定成熟发展阶段。生态旅游市场的细分是根据生态旅游者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划分的,具体可分为观鸟、潜水、自然爱好者、考古学家、洞穴学者、徒步旅行者、登山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自我价值实现者。学者彼得森把生态旅游产品分为9类,分别是包价旅游、节庆、住宿、导游服务、观光胜地、非营利性协会、餐饮服务、零售、交通运输。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跟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和经营趋向、消费趋向的种种因素不断变化且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世界旅游经济,旅游业将在新的变化中发展,在新世纪中呈现新的姿态。本文从分析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入手,及就所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问题;对策;发展趋势

绪论旅游业起源 随着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剩余物归奴隶主占有,他们已不再满足生活起居上的享乐,而开始了以巡视、巡游为名义的享乐旅行。在旅行中,其臣仆簇拥前后,除随时侍奉外,实际上也起着旅行向导的作用。到了封建社会,除帝王将相的巡游外,还出现了士人、学子的漫游,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以求学为目的的教育旅行、以探险为目的的航海旅行、以经商为目的的跨国旅行等发展了起来。在这些旅游活动中,往往配有熟悉路途的人做向导,他们不仅引路,还介绍沿途的名胜、景点和当地的风俗民情。他们提供的服务在某些方面已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导游服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运送了570人从莱斯特前往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行程22英里,团体收费每人一先令,免费提供带火腿肉的午餐及小吃,还有一个唱赞美歌的乐队跟随,成为公认的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在这次旅游活动中,库克自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可以说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旅游业起步较晚。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先生在其同仁的支持下,在该银行下创设了旅游部。1984年以后,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社的数量增长很快,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第一章: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所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投人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家以垄断手段实行保护,如对作为旅游业龙头的旅行社不准外资染指,一直未允许外资以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方式经营,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于封闭状态。目前,我国主要经营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在世界范围内既缺少网络,实力又单薄,“守株待兔”,办法不多,以致统而不活。 二、我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资少 “软”、“硬”环境都不够完善。由于财政困难,我国对旅游设施的资金投人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位于我国中西部的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民航不能直接到达,或由于航班限制,客运能力差;铁路也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营;加上邮电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四、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国际旅游业在国家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使旅游业分散竞争力,在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 五、旅游经营服务中诚信危机的现象比较突出 尽管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容回避的是旅游行业依然存在恶性竞争、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