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中北大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学生姓名: 学 专 题 院: 业:
郭凯旋
学 号: 化工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0804014209
目:流量为 8000 m3/h 的城市污水 A2/O 法 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晋日亚
职称: 职称:
副教授
2011 年 5 月 27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2011 学年第 二 学期
学 专
院: 业:
化工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郭凯旋
3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0804014209
2
课程设计题目:流量为 8000 m /h 的城市污水 A /O 法 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起 迄 日 期: 课程设计地点: 指 导 教 师: 系 主 任: 5 月 16 日~5 月 27 日 环境工程系 晋日亚 王海芳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 年 5 月 16 日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1.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强化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初步掌握污水 处理中常见构筑物的设计方法、 设计步骤。 学会用 CAD 软件绘制构筑物的基本设计图纸。
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 :
原始数据与基本参数: 原始数据与基本参数: 设计污水流量: 8000 m3/h; z: COD: mg/L, K 1.3, 300 BOD5: 200mg/L; 170mg/L; SS: TN:20mg/L;TP:6 mg/L,水温:10~25℃,处理后二级出水 BOD5:25mg/L;SS: 30mg/L;TN<5mg/L,TP≤1 mg/L。其它参数查阅相关文献自定。 设计内容和要求: 设计内容和要求 ①计算 A2/O 法脱氮除磷的工艺参数; ②A2/O 法脱氮除磷的工艺构筑物的图纸详细设计。
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图纸、 实物样品等〕 :
(1)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2)说明书内容包括: ①A2/O 法脱氮除磷的工艺在水处理中的作用说明; ②根据给出参数对 A2/O 法脱氮除磷的工艺各部分尺寸的详细计算过程; ③设计图纸(CAD 绘图)规范,图纸包括整体图和局部图的设计,计算尺寸要在图 中相应的位置标明; ④单位要正确,参考文献必须在说明书中相应的位置标注,语言流畅、规范。 (3)工作量:两周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4.主要参考文献:
[1]晋日亚、胡双启主编.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2]高廷耀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王宝贞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孙彗修等主编.排水工程(上)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张希衡主编.废水治理工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 [6]张自杰等主编.排水工程(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尹士君、李亚峰编著.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
设计说明书一份 (含构筑物设计详图) 设计说明书格式按中北大学课程设计的相关 , 要求。
6.工作计划及进度:
2011 年 5 月 16 日 :领取课程设计任务书,明确课程设计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5 月 18 日~ 5 月 26 日:设计计算、绘制相关图纸。 5 月 27 日:打印装订设计说明书,答辩。
系主任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目录 1 绪论 ........................................................................................................ 1
1.1 概述 概述.................................................................................................................................... 1 1.2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1 1.2.1 脱氮机理................................................................................................................. 1 1.2.2 除磷机理................................................................................................................. 2 1.3 A2/O 法脱氮除磷工艺流程 ............................................................................................... 2 1.4 A2/O 法脱氮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 ................................................................................... 3 1.5 A2/O 法脱氮除磷工艺特点及应用现状 ........................................................................... 4 1.5.1 工艺特点................................................................................................................. 4 1.5.2 应用......................................................................................................................... 4
2 总体设计(污泥负荷法) .................................................................... 5 总体设计(污泥负荷法)
2.1 已知条件 已知条件............................................................................................................................ 5 2.2 主要公式及工艺参数........................................................................................................ 5 2.2.1 主要公式................................................................................................................. 5 2.2.2 设计工艺参数(见表 2-1) .................................................................................. 7 2.3 设计计算 设计计算............................................................................................................................ 8 2.3.1 判断是否可采用 A2/O 法....................................................................................... 8 2.3.2 有关设计参数 ......................................................................................................... 8 2.3.3 校核氮磷负荷 ......................................................................................................... 9 2.3.4 剩余污泥量 ............................................................................................................. 9 2.3.5 反应池主要尺寸 ..................................................................................................... 9 2.3.6 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 9 2.3.7 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 11 2.3.8 厌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器计算) ........................................................... 13 2.3.9 缺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器计算) ........................................................... 13 2.3.10 污泥回流设备 ..................................................................................................... 14 2.3.11 内循环混合液回流设备 ..................................................................................... 14 2.3.12 二沉池(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 15
3 参考文献 ..............................................................................................17 4 结束语 ..................................................................................................18

1 绪论
1.1 概述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 BOD5 和 SS,但不 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如果含氮、磷较多的污水排放到湖泊或海湾等相 对封闭的水体,则会产生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水质恶化或湖泊退化,影响其使用功 能。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人们在厌氧∕好氧除磷系统和缺氧/好氧脱氮系统原 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 A2/O 污水处理系统,即将两个系统组合起来,使污水经过 厌氧 (Anaerobic) 缺氧 、 (Anoxic) 及好氧 (Oxic) 三个生物处理过程 (简称 A2/O) , 达到同时去除 BOD5、氮、磷的目的[1]。 1.2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1.2.1 脱氮机理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 N2 和 NxO 气体的 过程,其中包括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2]。 ⑴ 氨化反应 在氨化菌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化为氨态氮,以氨基酸为例,反 应式为:
? RCHNH2COON+O2 ?? → RCOOH+CO2+NH3
氨化菌
⑵ 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过程,是由一群自养型好氧微生物完 成的, 它包括两个基本反应步骤: 第一阶段是由亚硝酸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 称为亚硝化反应;第二阶段则由硝酸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称为硝 化反应。硝化菌在硝化 NH4+时,分氧化和合成两个过程。
? 氧化反应式:NH4++2O2 ?? → NO3ˉ +2H++H2O
氧化
? 合成反应式:7NH4++10CO2 ?? → 5NO3-+ 12H++H2O+2C5H7NO2
合成
⑶ 反硝化反应 反硝化反应是由一群缺氧异养性微生物完成的生物化学过程。 它的主要作用 是在缺氧(无分子氧)的条件下,将硝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成气
1

态氮(N2)或 N2O、NO。反硝化过程同样由氧化和合成两个过程来实现。以甲醇 为例,反硝化过程的化学反应如下: 氧化反应式:6NO3ˉ +5CH3OH
?反硝化菌→ 5CO2+3N2+7H2O+6OHˉ ?? ?
合成
? 合成反应式:NO3ˉ +CH3OH+H+ ?? → C5H7NO2+N2+CO2+H2O
1.2.2 除磷机理 磷通常是以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于废水中的。生物除磷是 利用除磷菌一类的细菌,过量且超出其生理需要的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 形态贮藏于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在没有溶解氧和硝态氮存在的厌氧条件下, 污水中有机物在厌氧发酵菌的作 用下转化为乙酸苷(VFAs),而聚磷菌则将体内聚积的聚磷分解,所产生的能量 除供聚磷菌生存外,还供聚磷菌吸收乙酸苷转化为聚β羟基丁酸(PHB),而存 于体内。聚磷分解时形成的无机磷则释放回污水中,此即厌氧放磷,这是在厌氧 区进行的。在好氧区聚磷菌的活力得到恢复,并以聚磷的形式存储超出生长需要 的磷量,此即好氧吸磷。在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不断增加,必须排除剩余污 泥,这些污泥中含有吸收磷过量的聚磷菌,即从污水中去除的含磷物质,这就是 厌氧、好氧交替的生物处理系统除磷的本质[2]。 1.3 A2/O 法脱氮除磷工艺流程 根据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污水 A2/O 法脱氮除磷工艺是一个包括硝化和反硝 化、厌氧放磷和好氧吸磷的工艺流程,一般由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组成,如 图 1 所示。
2

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区,与同步进入的从二沉池回流的含磷污泥混合。厌氧池 的主要功能是释放磷,使污水中磷的浓度升高。兼性厌氧发酵菌将污水中可生物 降解的有机物(BOD)转化为乙酸苷类低分子发酵中间产物。而聚磷菌可将其 体内存储的聚磷酸盐分解, 所释放的能量可供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的环境下维持 生存。另一部分能量可供聚磷菌主动吸收环境中的乙酸苷并以 PHB(聚β羟基 丁酸)的形式在其体内储存起来。随后污水进入缺氧区,反硝化菌就利用好氧区 回流混合液带来的硝酸盐,以及污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 达到同时降低 BOD5 与脱氮的目的,此时磷的变化较小。接着污水进入曝气的好 氧区,聚磷菌在吸收、利用污水中残留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同时,主要是通过 分解体内存储的 PHB 释放能量来维持其生长繁殖。同时过量的摄取周围环境中 的溶解磷,并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存储起来,使出水中溶解磷浓度达到最低。而 有机物经厌氧区、缺氧区分别被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利用后,到达好氧区时浓度已 经相当低,这有利于自养型硝化菌的生长繁殖。并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 酸盐,排放的剩余污泥中,由于含有大量的能超量存储聚磷的聚磷菌,污泥含磷 量可达到 6﹪(干重)以上[2]。 1.4 A2/O 法脱氮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 ⑴ 溶解性有机底物浓度 由于厌氧段中聚磷菌只能利用可快速生物降解的
有机物,若此类物质浓度较低,聚磷菌则无法正常进行磷的释放和吸收。研究表 明,厌氧段进水 TP/BOD5 应小于 0.06。在缺氧段,若有机物浓度较低,则反硝 化脱氮速率将因碳源不足而受到抑制,一般来说,污水中 COD/TN 大于 8 时, 氮的总去除率可达 80﹪[3]。 ⑵ 污泥龄 A2/O 法工艺的污泥龄受两方面影响,其一是硝化菌世代时间的
影响,一般为 25 天左右;其二是除磷主要通过剩余污泥排出系统,要求工艺的 污泥龄不宜过长。权衡两方面,一般 A2/O 污泥龄为 15~20d。 ⑶ 溶解氧 溶解氧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即好氧段氨氮完全氧化为硝态氮
所需、满足进水中有机底物的氧化所需及好氧段聚磷菌吸磷所需。为防止 DO 过 高而随污泥回流和混合液回流带至厌氧段和缺氧段, 造成厌氧不完全而影响聚磷 菌的释磷和缺氧段反硝化。 一般好氧段 DO 在 1.5~2.0 mg/L, 厌氧段 DO 浓度小 于 0.2 mg/L,缺氧段 DO 浓度小于 0.5 mg/L。 ⑷ 有机底物污泥负荷 NS 好氧池 NS 应不超过 0.18 kgBOD5/(kgMLSS·d),否 则 异 养 菌 数 量 超 过 硝 化 菌 而 抑 制 硝 化 过 程 ; 而 厌 氧 池 NS 应 大 于 0.10 kgBOD5/(kgMLSS·d),否则聚磷菌底物不足,除磷效果下降。 ⑸ 污泥回流比 污泥回流比 r 一般为 25﹪~100﹪,如果 r 太高,污泥将
3

DO 和硝态氮带入厌氧池太多,影响其厌氧状态,会抑制厌氧释磷过程;如果 r 太低,则维持不了正常的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影响生化反应速率和处理效率。 ⑹ 混合液回流比 虽然提高混合液回流比 R 可以提高反硝化效果, R 过 但
大,则大量曝气池的 DO 将被带入反硝化区,反而破坏了反硝化条件,且动力费 用大。一般要求在 100﹪~600﹪。 ⑺ 水温 硝化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30~35℃,为避免硝化速率和有机底物
好氧降解速率明显下降,水温不宜低于 10℃;反硝化脱氮最适温度为 20~38℃, 为避免硝酸盐还原菌的生长速率下降,水温不宜低于 15℃。温度对聚磷菌影响 不大 ⑻ 碱度 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分别消耗和产生碱度,影响 pH 值的变化。硝
化过程的最适 pH 值是 7.8~8.4,当 pH<6 或 pH>9 时,硝化反应将停止;反硝 化过程最适 pH 值为 6.5~7.5。 ⑼ 水力停留时间 由于厌氧段、缺氧段内主要为异养菌群,对污染底物降
解速率较快,而好氧段内为除碳异养菌和自养硝化菌,其中自养硝化菌代谢速率 较慢,则好氧段停留时间较厌氧段和缺氧段要长,三个段的停留时间比为:厌氧 段︰缺氧段︰好氧段等于 1︰1︰(3~4) 。 1.5 A2/O 法脱氮除磷工艺特点及应用现状 1.5.1 工艺特点 A2/O 工艺的优点是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进行,可达到同时去除有机物、 脱氮、除磷的目的。而且,这种运行状况,丝状菌不易生长繁殖,基本不存在污 泥膨胀问题。此外工艺流程简单,污水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且不需外加 碳源,运行费用低[2]。 A2/O 工艺的缺点是除磷效果因受到污泥、回流污泥中夹带的溶解氧和硝态 氮的限制,不可能十分理想[2]。 1.5.2 应用 在我国,由于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众多内陆湖泊的富 营养化已到了造成严重危害的程度,因此,污水的脱氮除磷工艺及实际应用也显 得尤为重要。A2/O 法脱氮除磷工艺是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应用最广泛的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4]。但是,由于硝化、反硝化、释磷和吸磷多个生化反应过程 对反应条件的不同要求,使得传统的 A2/O 工艺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局限。
4

2 总体设计(污泥负荷法) 总体设计(污泥负荷法)
2.1 已知条件 ⑴设计污水流量: Q = 1.3 × 8000 × 24 = 249600 m 3 d ; ⑵设计进水水质:COD:300 mg/L,BOD5:200mg/L,SS:170mg/L,TN: 20mg/L,TP:6 mg/L,水温:10~25℃; ⑶设计出水水质:BOD5:25mg/L,SS:30mg/L,TN<5mg/L,TP≤1 mg/L。 2.2 主要公式及工艺参数 2.2.1 主要公式 ⑴ 污泥浓度
X= r Xr 1+ r (2-1)
式中,X 为混合液污泥浓度,mg/L;Xr 为回流污泥浓度,mg/L;r 为污泥回 流比,﹪。 ⑵ 混合液回流比
R=
η TN × 100% 1 ? η TN
(2-2)
式中,R 为混合液回流比,﹪;ηTN 为总氮去除率。 ⑶ 反应池总容积
V= QS 0 NX (2-3)
式中,V 为反应池总容积,m3;Q 为设计流量,m3/d;S0 为进水 BOD5 浓度,
mg/L;N 为 BOD5 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
⑷ 水力停留时间
t=
24V Q
(2-4)
式中,t 为水力停留时间,h。 ⑸ 剩余污泥量
?X = PX + PS PX = YQ(S 0 ? S e ) ? k d VX V PS = Q(SS 0 ? SS e ) × 50% (2-5) (2-6)
(2-7)
5

式中, ?X 为剩余污泥量,kg/d;PX 为剩余活性污泥量,kg/d;PS 为反应池 悬浮物去除量,kg/d;Y 为污泥增值系数,一般为 0.4~0.8;S0、Se 为进、出水 BOD5 浓度,kg/m3;kd 为污泥自身氧化率,一般为 0.05;XV 为挥发性悬浮固体 浓度(MLVSS) ,kg/m3;SS0、SSe 为进、出水悬浮物浓度,kg/m3。
3
⑹ 矩形堰流量
Q = 1.86bH 2
(2-8)
式中,Q 为矩形堰流量,m3/s;b 为堰宽,m;H 为堰上水头,m。 ⑺ 系统需氧量 O = O1 + O2 + O3 O1 = a[Q(S 0 ? S e ) ? ε ( N 0 ? N e )]
O2 = ηTN b , QN r O3 = b ,,V3 X V
(2-9) (2-10) (2-11) (2-12)
式中,O 为 A2/O 系统需氧量,kgO2/d;O1 为 BOD5 氧化需氧量,kgO2/d ; O2 为硝化需氧量, 2/d; 3 为污泥内源呼吸需氧量, 2/d; 为氧化每 kg BOD5 kgO O kgO a 需氧 kg 数, 2/ kgBOD5, kgO 一般取值为 0.42~0.53; 为单位脱氮所需 BOD5 量, ε kgBOD5/kgNOx-N,一般为 2.0;N0 为缺氧池 NOx-N 负荷量,kg/d;Ne 为缺氧池 NOx-N 流出量, kg/d; ,为氨氮去除需氧系数, 4.57; r 为硝化的氮量, b 取 N kg/m3;
, b, 为污泥自身氧化需氧率,kgO2/(kgMLSS·d),一般为 0.19~0.11;V3 为好氧池体
积,m3。 ⑻ 标准需氧量
SOR =
α (βρC S (T ) ? C L )× 1.024 (T ?20 )
OC S (20 )
(2-13)
式中,SOR 为标准条件下转移至曝气池混合液中的总氧量,kgO2/d;CS(20) 为清水 20℃下氧的饱和浓度,mg/L;CS(T)为清水 T℃下氧的饱和浓度,mg/L;
CL 为混合液的实际氧的浓度, mg/L; 为混合液的实际水温, T ℃; 为修正系数, α
一般取值为 0.8~1.0;β 为氧饱和温度修正系数,一般取值为 0.9~0.97;ρ 为气 压调整系数,ρ= 所在地区实际大气压/(1.013×105) 。 ⑼ 供气量
GS = SOR × 100 0 .3 E A (2-14)
式中,GS 为供气量,m3/h;EA 为氧的转移效率,﹪。
6

⑽ 曝气器数量
h=
SORmax 2qc
(2-15)
式中,h 为按供氧能力所需曝气器个数;qc 为曝气器标准状态下与好氧反应 池接近时的供氧能力,kgO2/(h·个)。 2.2.2 设计工艺参数(见表 2-1) 设计工艺参数( 工艺参数 )
表 2-1 项目 BOD5 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 TN 负荷/[kgTN/(kgMLSS·d)] TP 负荷/[kgTP/(kgMLSS·d)] 污泥浓度/(mg/L) 污泥龄/d 水力停留时间/h 各段停留时间比例 污泥回流比/% 混合液回流比/% A2/O 脱氮除磷工艺主要设计参数 数值
0.15~0.2 <0.05(好氧段) <0.06(厌氧段)
3000~5000 15~20 8~11 1︰1︰(3~4) 50~100 100~300 ≤0.2(厌氧段)
溶解氧浓度/(mg/L)
≤0.5(缺氧段)
2(好氧段) COD/TN TP/BOD5 >8 <0.06
7

2.3 设计计算 2.3.1 判断是否可采用 A2/O 法 COD/TN=300/20=15>8 TP/BOD5=6/200=0.03<0.06 符合要求。 2.3.2 有关设计参数 ⑴ BOD5 污泥负荷 N=0.13 kgBOD5/(kgMLSS·d) ⑵ 回流污泥浓度 Xr=6600 mg/L ⑶ 污泥回流比 r=100﹪ ⑷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X = ⑸ TN 去除率 ηTN =
r 1 Xr = × 6600 = 3300 mg/L 1+ r 1+1
TN 0 ? TN e 20 ? 5 × 100% = × 100% = 75% TN 0 20
⑹ 混合液回流比 R =
ηTN 0.75 × 100% = × 100% = 300% 1 ? η TN 1 ? 0.75
⑺ 反应池容积 V =
QS 0 249600 × 200 = = 116363.64m 3 NX 0.13 × 3300 24V 24 × 116363.64 = = 11.19h Q 249600
⑻ 反应池总水力停留时间 t =
⑼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比和容积比 厌氧︰缺氧︰好氧=1︰1︰3 ⑽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t 厌=11.19/5=2..24h 池容 V 厌=116363.64/5=23272.6 m3 ⑾ 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t 缺=11.19/5=2.24h 池容 V 缺=116363.64/5=23272.6 m3 ⑿ 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t 好=11.19×3/5=6.17h 池容 V 好=116363.64×3/5=69817.9 m3
8

2.3.3 校核氮磷负荷 好氧段总氮负荷 =
QTN 0 249600 × 20 = = 0.022 kgTN/(kgMLSS·d) XV3 3300 × 69818 QTP0 249600 × 6 = = 0.019 kgTN/(kgMLSS·d) XV1 3300 × 23273
厌氧段总磷负荷 = 符合要求。 2.3.4 剩余污泥量
取污泥增殖系数 Y=0.6,MLVSS/MLSS=0.7,则: PX = YQ(S 0 ? S e ) ? k d VX V
= 0.6 × 249600 × (0.2 ? 0.025) ? 0.05 × 116363.64 × 3.3 × 0.7 = 12768 kg/d
PS = Q(SS 0 ? SS e ) × 50%
= 249600 × (0.17 ? 0.03) × 50% = 17472 kg/d
?X = PX + PS = 12768 + 17472 = 30240 kg/d 2.3.5 反应池主要尺寸 反应池主要尺寸 设反应池 4 组,单组池容 V 单=V/4=116363.64/4=29090.91 m3 有效水深 h=6.0m 单组有效面积 S 单=V 单/h=29090.91/6.0=4848.5 m2 采用 5 廊道推流式反应池,廊道宽 b=10m 单组反应池长度 L=S 单/b=4848.5/(5×10)=97m 宽深比校核 b/h=10/6=1.7(满足 b/h=1~2) 长宽比校核 L/b=97/10=9.7(满足 L/b=5~10) 取超高为 1.0m,则反应池总高 H=6.0+1=7m 2.3.6 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⑴ 进水管
9

单组反应池进水管设计流量 Q1 = 管道流速 υ = 0.8 m s
Q1
249600 Q = = 0.722 m 3 s 4 4 × 86400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 A =
υ
=
0.722 = 0.903m 2 0 .8
管径 d =
4A
π
=
4 × 0.903
π
= 1.072m
取进水管管径 1000mm ⑵ 回流污泥管 单组反应池回流污泥管设计流量 Qr = 管道流速 υ = 0.8 m s 取回流污泥管管径 1000mm ⑶ 进水井 进水孔过流量 Q2 =
249600 Q r= × 1 = 0.722 m 3 s 4 4 × 86400
(1 + r )Q = (1 + 1) × 249600 = 1.444 m 3
4 4 × 86400
s
孔口流速 υ = 0.6 m s
Q2 1.444 = 2.407 m 2 0 .6
孔口过水断面面积 A = 孔口尺寸取 2m×1.2m
υ
=
进水井平面尺寸取 4.0m×4.0m ⑷ 出水堰及出水井 按矩形堰流量公式计算 Q3 = 1.86bH
Q3 =
3 2
Q (1 + R + r ) = 249600 × (1 + 3 + 1) = 3.61 m 3 s 4 4 × 86400
10

2
? Q ? 3 ? 3.61 ? 3 堰上水头 H = ? 3 ? = ? ? = 0.34m ? 1.86 × 10 ? ? 1.86b ?
2
出水孔过流量 Q4 = Q3 = 3.61 m 3 s 孔口流速 υ = 0.6 m s
Q4 3.61 = 6.02m 2 0 .6
孔口过水断面面积 A = 孔口尺寸取 3.0m×2.0m
υ
=
出水井平面尺寸取 4.0m×4.0m ⑸ 出水管 单组反应池出水管设计流量 Q5 = Q2 = 1.44 m 3 s 管道流速 υ = 1.0 m s
Q5 1.44 = 1.44m 2 1 .0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 A =
υ
=
管径 d =
4A
π
=
4 × 1.44
π
= 1.35m
取出水管管径 1400mm 校核管道流速 υ =
Q5 1.44 = = 0.94 m s A π 2 × 1.4 4
2.3.7 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⑴ 设计需氧量 O1 = a[Q(S 0 ? S e ) ? ε ( N 0 ? N e )]
= 0.45 × [249600 × (0.2 ? 0.025) ? 2 × (0.02 ? 0.005) × 249600] = 16286.4 kgO2 d
11

O2 = η TN b , QN r = 0.75 × 4.57 × 249600 × (0.02 ? 0.005) = 12832.6 kgO2 d O3 = b ,,V3 X V = 0.11 × 69817.9 × 3.3 × 0.7 = 17740.7 kgO2 d
O = O1 + O2 + O3 = 46859.7 kgO2 d ⑵ 标准需氧量 采用鼓风曝气,微孔曝气器。曝气器敷设于池底,距池底 0.2m,淹没深度 5.8m。取氧转移效率 EA=20﹪,计算温度 T=25℃,CS(20) =9.17 mg/L,CS(25) = 8.38 mg/L,CL =2.0 mg/L,α=0.82,β=0.95,ρ=100kPa。
SOR =
α (βρ C S (T ) ? C L )× 1.024 (T ? 20 )
46859.7 ×
OC S (20 )
1 × 9.17 24 = = 3253.3 kgO2 h 0.82 × (0.95 × 1 × 8.38 ? 2 ) × 1.024 (25? 20 )
最大时标准需氧量 SORmax = 1.4 SOR = 1.4 × 3253.3 = 4554.6 kgO2 h 好氧反应池平均时供气量 G S =
SOR 3253.3 × 100 = × 100 = 54221.7 m 3 h 0 .3 E A 0.3 × 20
最大时供气量 G S max = 1.4G S = 75910.4 m 3 h ⑶ 所需空气压力(相对压力)
p = h1 + h2 + h3 + h4 + ?h
式中,h1+h2 为供风管道沿程与局部阻力之和,取 0.2m;h3 为曝气器淹没水 头;h4 为曝气器阻力,取 0.4m; ?h 为富余水头,取 0.5m。
p = 0 .2 + 5 .8 + 0 .4 + 0 .5 = 6 .9 m
⑷ 曝气器数量计算(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1 4 = 2033 = 2 × 0.14 4554.6 ×
h=
SOR max 2q c
12

⑸ 供风管道计算(以单组反应器计算) 若单侧供气(向单侧廊道供气)
1 G 1 75910.4 1 × = 1.757 m 3 s 流量 QS 1 = × S max = × 3 4 3 4 3600
流速 υ = 10 m s
管径 d =
4QS1
πυ
=
4 × 1.757 = 0.473m π × 10
取支管管径为 500mm 若双侧供气(向两侧廊道供气) 流量 QS 2 =
2 G S max 2 75910.4 1 × = × × = 3.514 m 3 s 3 4 3 4 3600
流速 υ = 10 m s
管径 d =
4QS 2
πυ
=
4 × 3.514 = 0.669m π × 10
取支管管径为 700mm 2.3.8 厌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器计算) 厌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器计算) 厌氧池设导流墙,将厌氧池分成 3 格,每格内设潜水搅拌机 1 台,所需功率 按 5W/m3 池容计算。 厌氧池有效容积 V 厌=97×10×6=5820m3 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 P=5×5820=29100W 2.3.9 缺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器计算) 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器计算) 缺氧池设导流墙,将缺氧池分成 3 格,每格内设潜水搅拌机 1 台,所需功率 按 5W/m3 池容计算。 缺氧池有效容积 V 缺=97×10×6=5820m3 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 P=5×5820=29100W
13

2.3.10 污泥回流设备 污泥回流量 Qr=rQ=8000m3/h 设回流污泥泵房 1 座,内设 3 台潜污泵(2 用 1 备) 。 单泵流量 Qr 单=Q/2=4000 m3/h 水泵扬程根据竖向流程确定。 2.3.11 内循环混合液回流设备 ⑴ 混合液回流泵 混合液回流量 QR=RQ=24000m3/h=6.67 m3/s 设混合液回流泵房 2 座,每座泵房内设 3 台潜污泵(2 用 1 备) 。 单泵流量 Qr 单=Q/4=6000 m3/h ⑵ 混合液回流管 回流混合液由出水井重力流至混合液回流泵房, 经潜污泵提升后送至缺氧段 首段。 混合液回流管设计流量 Q6=QR/2=3.34 m3/s 泵房进水管设计流速 v=1.5m/s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 A =
Q6 = 3.34 = 2.23m 2 1 .5
υ
管径 d =
4A
π
=
4 × 2.23
π
= 1.68m
取泵房进水管管径 1700mm ⑶ 泵房压力出水总管 设计流量 Q7=Q6=3.34 m3/s 流速 v=1.5m/s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 A =
Q7 = 3.34 = 2.23m 2 1 .5
υ
14

管径 d =
4A
π
=
4 × 2.23
π
= 1.68m
取泵房压力出水管管径 1700mm 二沉池(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2.3.12 二沉池(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⑴ 沉淀区尺寸的计算 表面负荷 q 取 1m3/(m ·h),污水沉淀时间 t 取 2.5h,水平流速 v 取 4.5mm/s 沉淀池的总面积 A =
Qmax 1 = 1.3 × 8000 × = 2600m 2 q 4
2
沉淀区的有效水深 h2 = qt = 1 × 2.5 = 2.5m 沉淀区有效容积 V1 = Ah2 = 2600 × 2.5 = 6500m 3 沉淀池长度 L = 3.6υt = 3.6 × 4.5 × 2.5 = 40.5m 长深比核算
L 40.5 = = 16.2 > 8 ,合格 h 2 .5 A 2400 = = 64.2m L 40.5
沉淀池的总宽度 b = 沉淀池个数 n = 长宽比核算
b 64.2 = ≈8 8 b,
L 40.5 = = 5.1 > 4 ,合格 8 b,
⑵ 污泥区计算 污泥量
V = 24Qmax (C 0 ? C1 ) × 100 24 × 2600 × (0.17 ? 0.02 ) × 100 ?t = = 312 m 3 d r (100 ? p ) 1000 × (100 ? 97 )
⑶ 沉淀池总高度 h = h1 + h2 + h3 + h4 = 0.3 + 2.5 + 0.5 + 2.8 = 6.1m
1 ⑷ 污泥斗的容积 V1 = h4 S1 + S 2 + S1 S 2 (无梯形部分坡度池) 3
15
(
)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2)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课后作业标准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1 1、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 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3、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基本规律,影响沉降或上浮的因素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讲义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一章 概述 1.1 生物处理的目的和重要性 废水生物处理的目的:1) 絮凝和去除废水中不可自然沉淀的胶体状固体物; 2) 稳定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3) 去除营养元素氮和磷。 废水生物处理的重要性:1)城市污水中约有60%以上的有机物只有用生物法去除才最经济;2)废水中氮的去除一般来说只有依靠生物法;3)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有90%以上是生物处理法;4)大多数工业废水处理厂也是以生物法为主体的。 微生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主要有三个作用:1)去除有机物(以COD 或BOD 5表 示),去除其它无机营养元素如N 、P 等;2)絮凝沉淀和降解胶体状固体物;3)稳定有机物。 微生物代谢过程简介: 微生物代谢所需要的几个基本要素:能源;碳源;无机营养元素——N 、P 、S 、K 、C a 、M g 等;有时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有机营养物(也称生长因子,如维生素、生物素等) 废水生物处理中涉及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主要有:化能异养型代谢;化能自养型代谢;光合异养型代谢;光合自养型代谢。 生物处理中的重要微生物 ①细菌:细菌——包括了真细菌(eubacteria )和古细菌(archaebacteria );——是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根据需氧情况不同:好氧细菌、兼性细菌和厌氧细菌;根据能源碳源利用情况的不同:光合细菌——光能自养菌、光能异养菌;非光合细菌——化能自养菌、化能异养菌;根据生长温度的不同:低温菌(-10oC ~15 oC )、中温菌(15 oC ~45 oC )和高温菌(>45 oC ) ②真菌:真菌的三个主要特点:1)能在低温和低pH 值的条件生长;2)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的要求较低(是一般细菌的1/2);3)能降解纤维素。真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处理某些特殊工业废水;2)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处理 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主要以细菌为食;其种属和数量随处理出水的水质而变化,可作为指示生物。后生动物以原生动物为食;也可作为指示生物。 1.2 生物处理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地位 有机物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主要去除方法:颗粒状有机物(>1μm ):可以采用机械沉淀法进行去除的颗粒物;胶体状有机物(1nm ~100nm ):不能采用机械沉淀法进行去除的较小的有机颗粒物;溶解性有机物(<1nm ):以分散的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有机物 有机物 微生物 新的细胞物质 CO 2、H 2O 生物残渣 内源呼吸 分解 合成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P-102 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P-103 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P-103 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网上搜索的) 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17、生物膜法(P190):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18、物理净化(P7):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19、化学净化(P-7):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0、生物净化(P-7):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二、填空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可分为有机指标(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C)、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和无机指标( 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3、水体自净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4、根据地域,污水排放标准分为哪些? 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5、沉淀类型 6-404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题总结

1.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3.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基本规律,影响沉降或上浮的因素是什么? 基本原理: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基本规律: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降(或上浮)时,会受到重力、浮力、摩擦力的作用。刚开始沉降(或上浮)时,因受重力作用产生加速运动,经过很短的时间后,颗粒的重力与水对其产生的阻力平衡时, 颗粒即等速下沉。 影响因素:颗粒密度,水流速度,池的表面积。 4.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特点? 答: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解,常压下使过饱和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释放出来。 基本流程及特点:全加压溶气流程,特点是将全部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部分加压溶气流程:将部分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其它部分直接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流程:将部分清液进行回流加压,入流水则直接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 5.废水处理中,气浮法与沉淀法相比,各有何优缺点? 答:气浮法:能够分离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者小于水的细小颗粒,适用于活性污泥絮体不易沉淀或易于产生膨胀的情况,但是产生微细气泡需要能量,经济成本较高。沉淀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讲义+笔记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参考资料(水污染控制工程)

目录 目录 (1) 专题一污水水质与污水出路 (2) 专题二污水的物理处理(1) (7) 专题三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13) 专题四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理 (22) 专题五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活性污泥法 (26) 专题六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29) 专题七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36) 专题八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39)

专题一污水水质与污水出路 污水水质 国际通用三大类指标: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性指标 水质分析指标 物理性指标 温度:工业废水常引起水体热污染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加速耗氧反应,最终导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色度:感官性指标,水的色度来源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嗅和味:感官性指标,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污染物质固体物质:溶解物质 悬浮固体物质挥发性物质 固定性物质 水和污水中固体成分的内部相关性 水和污水中杂质颗粒分布 化学性指标有机物 生化需氧量(BOD)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在一定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d)。 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主要污染特性(以mg/L为单位)。 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全部生物氧化需要20~100d完成。 实际中,常以5d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称5日生化需氧量(BOD5);通常以20℃为测定的标准温度。 讨论:①任何日BOD与第一阶段BOD(L0)的关系 生化研究试验表明,生化反应的速度决定于微生物和有机物的含量,至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只要满足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就可以,在反应初期,微生物的数量是增加的,但到一定时间后,微生物的量就受到有机物含量的限制而达到最大值,此时反应速度受到有机物含量的限制,即有机物的降解速度和该时刻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成正比,由于有机物可以用生化需氧量表示,所以水中的耗氧速率和该时刻的生化需氧量成正比 d(L0-L t)/dt=KL t dL t/dt=-KL t 式中: L0、L t─分别表示开始、t时刻水中剩余的第一阶段的BOD K─反应速率常数,d-1 积分得:任何时刻水中剩余的BOD为Lt=L0 e -Kt 从而求得经t时间反应消耗的溶解氧BODt为: BODt=L0-L t=L0(1-e-Kt)=L0(1-10-kt) (k =K /2.303) (经验表明:20℃时,k=0.1 日-1,若t=5天,则 BOD5=0.68L0)系 ②反应速度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 利用阿累尼乌斯经验公式可求得: K(t)=k(20)θ(T-20) 式中:K(t)─20℃时反应速率常数,d-1 k(20)─T℃时反应速率常数,d-1 θ──温度系数(经验:在10--30℃时,θ=1.047) ③第一阶段BOD(L0)与温度的关系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污水有机物指标:①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 氧量。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 ②化学需氧量(COD或OC):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COD Mn或OC——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地 下水;COD Cr或COD——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地表水 ③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④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C全部变为二氧化碳, H 、N及S怎被氧化成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 总需氧量 COD>BOD TOD>TOC 2、水体自净:①物理净化: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 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②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 ③生物净化: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3、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五类水体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 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污水排放标准:①浓度标准:规定了排出口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其单位一般 为mg/L ②总量控制标准:是以与水环境质量标准相适应的水体环境容量为依据而 设定的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5、格栅:①分为人工格栅和机械格栅:人工格栅倾角30°~60°,机械格栅(每日栅渣量> 0.2m3)倾角60°~90° ②设计参数:渠道宽度适当,过渠道水流速度一般0.4~0.9m/s,过栅流速 0.6~1.0m/s;格栅工作平台应高出设计水位0.5m 6、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运动,达到固液分离 的效果,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污水池里系统的预处理(沉砂池)②污水的初级处理(初沉池)③生物处理后 的固液分离(二沉池)④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污泥浓缩池) 7、沉淀类型:①自由沉淀:发生在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时的一种沉淀类型,直线下沉, 且颗粒物理性质不变(沉砂池) ②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但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 用,曲线下沉,且颗粒物速度质量性状等变(二沉池中间段) ③区域沉淀(成层沉淀、拥挤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5000mg/L 以上)有明显泥水分离(二沉池下部和污泥重力浓缩池开始) ④压缩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二沉池污泥斗中、污泥重力浓 缩池)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习题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及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及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及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及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A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气固比 2.氧垂曲线 3.吸附再生法 4.剩余污泥 5.@ 6.折点加氯消毒法 7.回流比 8.生物膜法 9.活性污泥法 10.生物脱氮 11.泥龄 12.BOD5 13.COD 14.} 15.水体自净 16.污泥指数 17.剩余污泥 18.破乳 19.大阻力配水系统 20.小阻力配水系统 二、问答题 1.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因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各适用在哪些场合 2.{ 3.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 何区别 4.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 上)的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 5.加压溶气浮上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 特点在废水处理中,浮上法与沉淀法相比较,各有何缺点 6.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法的目的和所采用的处理设备有何不同

7.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8.在生化反应过程中,酶起了什么作用酶具有哪些特性 9.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在好氧生物处理中,溶解氧是 一个十公重要的环境因素 10.什么叫生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在废水生物处理中,采用了哪两个基本方程 式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11.; 12.建立生物下理过程数学模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这个基 本数学模式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试述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 13.好氧塘中溶解氧和pH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14.污水土地处理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5.试述土地处理法去除污染物的基本原理。 16.土地处理系统设计的主要工艺参数是什么选用参数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17.试述各种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18.生物滤池有几种形式各适用于什么具体条件 19.影响生物滤池处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处理效果的曝气设备 的作用和分类如何,如何测定曝气设备的性能 20.》 21.活性污泥有哪些主要的运行方式,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是什么促使各种运 行方式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2.曝气池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3.曝气池和二沉池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是什么 24.产生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题目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规律,对于性颗粒易与气泡粘附。 2、在常温、稀溶液中,离子交换树脂对Ca2+、Cr3+、Ba2+、Na+的离子交换势高低顺序依次为> > > 。在离子交换过程中,上述离子最先泄露的是。 3、反渗透膜是膜,反渗透的推动力是___,反渗透膜透过的物质是。 4、根据废水中可沉物的浓度和特性不同,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5、过滤机理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6、加Cl2消毒时,在水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 7、测定废水的BOD时,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是。 8、稳定塘按塘内微生物类型、供氧方式和功能来分类,主要类型有、、 和。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竖流式沉淀池常作为二沉池? 2、如何提高滤池的含污能力? 3、简述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4、简述SBR工艺的工作原理,并说明该工艺具有哪些特点。 5、简述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条件。 三、论述题(共36分) 1、在20℃时,亚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是多少天?为什么污泥龄太短的曝气池氨的硝化作用不完全。(8分) 2、如何通过废水的BOD5和COD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某工业废水水质为COD 650mg/L,BOD5 52mg/L,问该工业废水是否适宜采用生化处理。(8分) 3、在电渗析操作过程中,工作电流密度超过极限电流密度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消除?(8分) 4、某企业以废箱板为主要原料生产箱板纸,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水,主要

污染物为SS和COD,其水质为pH 7~8、COD900~1100mg/L、SS800~1100mg/L。请制定一废水处理工艺,使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pH 6.0~9.0;COD ≤100mg/L;SS ≤100mg/L,画出工艺流程简图,并说明各处理单元功能。(12分) 四、计算题(共14分) 1、某种生产废水中Fe3+浓度为2.0mg/L,要使Fe3+从水中沉淀析出,废水应维持多高的pH值?(K spFe(OH)3= 3.2×10-38) (4分) 2、有一工业废水,废水排放量为180m3/h,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拟设计一座平流式沉淀池对其进行处理。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为:停留时间1.5h、有效水深为3.0m、池宽为4.5m,请计算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和长度。(4分) 3、拟采用活性污泥法建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参数为:设计处理水量12000m3/d,进水BOD5为200 mg/L,出水BOD5为20 mg/L,MLSS为3000mg/L,污泥负荷率N S为0.18kg BOD5(去除量)/kgMLSS·d,污泥表现合成系数Yobs为0.36mg/mg。试求:(1)生化曝气池的有效容积;(2)曝气池的BOD5去除效率;(3)曝气池每日的剩余污泥排放量(kg干重)。(6分)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污水污染指标中, 体物质的分类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 +固定性固体(FS); 600°C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最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2BOD COD BOD5 TOC TOD 生化需氧量(BOD):水屮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5日生花需氧量(BODJ:测定有机物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最的标准时间 (BOD5=70?BOD2O)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星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用高猛酸钾作氧化剂测COD Mn/OC,用重珞酸钾作氧化剂测得 COD cι∕COD) 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3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和净化机制 定义: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I i l然降低的现象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 (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 (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4受到污水污染的河流,根据水体中BOm和Do曲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哪几个区域(氧垂曲线) U≡ _ 一河染带—斗-恢环 2 1 O 12 3456789 需水河流流卜时何/d m 1 -1 氣垂曲线示恵图 污染带:EOD5、DO均下降显苦阶段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专业适用) 2014年至2015 年第 1 学期 班级11环境1班 姓名吴志鹏 学号1110431108 指导教师高林霞 同组者汤梦迪刘林峰吴渊田亚勇李茹茹 程德玺

2014年4月

目录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 1实验二静置沉淀实验----------------------------------------------------------------- 5实验三混凝实验---------------------------------------------------------------------- 8一、实验目的 ------------------------------------------------------------------------- 15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表面曝气叶轮的氧总传质系数和充氧性能测定方法 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 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指人为地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如鼓风机、表面曝气叶轮等,使空气中的氧从气相向液相转移的传质过程。氧转移的基本方程式为: d/dt=K La(s-)(1)式中d/dt:氧转移速率,mg/(Lh); K La:氧的总传质系数,h-1; s:实验条件下自来水(或污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 :相应于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曝气器性能主要由氧转移系数K La、充氧能力OC、氧利用率E A、动力效率Ep四个主要参数来衡量。下面介绍上述参数的求法。 (1)氧转移系数K La 将(1)式积分,可得 1n(s—)=一K La t+ 常数(2)此式子表明,通过实验测定s和相应与每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后,绘制1n(s—)与t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K La。另一种方法是先作-t曲线,再作对应于不同值的切线,得到相应的d/dt,最后作d/dt与的关系曲线,也可以求出。 (2)充氧性能的指标 ①充氧能力(OC):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 表面曝气时:OC(kg/h)= K La t(20℃)s (标)V (3) K La t(20℃)= K La t 1.02420T(T: 实验时的水温) s (标)=s (实验) 1.013105/实验时的大气压(Pa) V:水样体积 ②充氧动力效率(Ep):每消耗1度电能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该指标常被用以比较各种曝气设备的经济效率。 Ep(kg/kW·h)=OC/N (4) 式中:理论功率,采用叶轮曝气时叶轮的输出功率(轴功率, kW)。 ③氧转移效率(利用率,E A):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与供给的氧量之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习题讲解.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知识点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物理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异臭:S和N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氯气、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 3、有机物指标:BOD、COD、TOC、TOD (燃烧化学氧化反应) 4、无机物指标:PH (6-9)、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5、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数、病毒 6、自净作用:物理、化学、生物 7、混合过程: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POP下降) 8、根据BOD5与DO曲线,可以把该河划分为清洁水区、污染恶化区、恢复区、清洁水区 9、污水排放标准:浓度标准、总量控制标准、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10、一级处理:主要去除 SS 、 COD 、 BOD 11、二级处理:去除有机物(90%) 12、三级处理:去除 N 、 P ,色度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1、污水的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主要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筛滤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2、格栅作用: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 3、格栅设计的主要参数:确定栅条间隙宽度 4、按格栅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曲面格栅 5、曲面格栅:固定曲面格栅、旋转鼓式格栅 6、清渣方式:人工清渣(过水面积不小于灌渠有效面积的2倍)机械清渣(1.2倍) 7、工业废水根据水质确定是否有沉砂池 8、水流适当流速:0.4-0.9 污水通过格栅:0.6-1 最大 1.2-1.4 9、在典型的污水处理厂中沉淀法可用于下列几个方面: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污水的初级处理、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 10、沉淀类型:自由沉淀(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活性污泥二沉池中间)、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高,二沉池下部、重力浓缩开始) 、压缩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污泥浓缩、重力浓缩) 11、斯托克斯公式u=(P 固-P gd2/18μ 12、水温上升,黏度减小、沉速增大 13、理想沉淀池:进口区、沉淀区、出口区、缓冲区、污泥区 14、沉淀池工作原理: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讲义(完整)演示教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讲义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影响混凝沉淀的主要因素; 2.通过实验,确定给定所配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药量; 3.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 实验原理: 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的表面物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Zeta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混凝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混合和反应是混凝工艺的两个阶段,投药是混凝工艺的前提,选者性能良好的药剂,创造适宜的化学和水利条件,是混凝的关键问题。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投加量不足不可能有很好的混凝效果。同样,如果投加的混凝剂过多也未必能得到好的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设备及用具: 1.定时变速六联搅拌机; 2.HS酸度计; 3.WG光电浊度仪; 4.1000 mL烧杯、洗耳球、移液管; 5.硫酸铝、氯化铁、蒸馏水; 6.水样。 注意事项: 1.在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的形成、外观、大小、密实程度、沉降性能等; 2.因投药量少,所以要用洗瓶将加药管内的残余药液洗至水样杯内以免影响投药量的精确度; 3.吸取上清液时,要用相同条件吸取上清液,不要把沉下去的矾花搅带上来,以免影响测量效果。 步骤及纪录: 1.测定原水水温、浊度; 2.认真了解六联搅拌机的使用方法; 3.分别量取原水样600mL于六个1000mL烧杯中,置于搅拌机下; 4.选用一种混凝剂,用移液管分别量取不同量药液于搅拌机的加药试管中;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 污水污染指标中,固体物质的分类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600℃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2 BOD COD BOD5 TOC TOD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5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有机物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BOD5=70%BOD20)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 (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Mn/OC,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Cr/COD) 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3 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和净化机制 定义: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 (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 (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4 受到污水污染的河流,根据水体中BOD5和DO曲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哪几个区域(氧垂曲线)

水污染控制工程学习资料1

第一章绪论 一1.水资源与水循环 70%被水覆盖;我国水资源总量全国6,人均水量1/4,排116位; (三)水的循环,自然循环,社会循环(人类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废水的分类:(1)生活污水(成分较稳定);(2)工业污水(生产污水,生产废水);(3)降水(雨雪) 二、污水水质 污水污染指标包括物理性质【感官温度、色度】、化学性质【一般水质指标(包括PH ,碱度等);有毒化学物质指标】和生物性质。 1污水的物理性质和污染指标:主要有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 1)固体物质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固体(SS),在国家标准和规范中,又称悬浮物,用SS表示)。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千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很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休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2)温度,色度(表色和真色),表色是由溶解物质+胶体+悬浮物质共同引起产生的颜色;真色是由溶解物质+胶体物质;液体过滤后测得真色。怎么测表色(直接测)真色(过滤) 2.污水的化学性质与污染指标 1.有机物 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较复杂,分别测定各类有机物的周期较长,工作量较大,通常在工程中必要性不大。有机物的主要危害是消耗水中溶解氧。因此,在工程中一般采用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或OC)、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等指标来反映水有有机物的含量。 (1)生化需氧量(BC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牛物降解的有机物量。生化需氧最愈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愈多.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液化所需的氧量.微生物的活动与温度有关,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以之20℃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一般需20天左右才能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分解氧化过程,即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20天时间,这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璧的标准时间,简称5口生化需氧量。据试验研究,生活污水5日生化需氧量约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70%左右。(20℃下培养五天(只能完成70%)20天(完成95-99%)为什么不培养20天呢?因为20天是碳化和硝化过程的和,不能完全代表氧化过程。) (2)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斌化荆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化学需氧量愈高,也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愈多。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声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 Mn,或简称Oc。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 Cr重铬酸钾的氧化能力强于高锰酸钾,所测得的COD值是不同的,在污水处理中,通常采用重铬酸钾法。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而言,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与第一阶段 5日生化需氧量(BOO)测试时间长,不能快速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可以采用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里的测定甲并寻求它们与BOD5的关系,实现快速测定。 总有机碳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寒,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27日专业班级:环境工程2009级02班 姓名(学号):孙国帅20091703 2011年 12 月 3 日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27日 二、实习地点 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青岛市城阳区污水处理厂;化学楼101 三、实习目的:通过前往污水处理厂参观实习,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本知 识。且通过工程师的讲解,了解污水处理各工艺构筑物的特点与设计理念,明确流程,为课程设计打好基础。并将自己在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和工程师沟通,借助实体构筑物解决。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SBR A2/O UCT 模型 四、实习内容 (一)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 (1)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简介 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是由崂山区政府授权青岛海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办事处驻地,一期占地41.7亩,设计进水量2.0万吨/天;二期工程占地32.85亩,增加处理能力3.0万吨/天。沙子口目前排放污水总量可达到320万吨/年,工业废水约占总排放量的65%以上,生活污水及公建污水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35%。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N、P等,属有机耗氧型污染。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废水约8000吨,产生含水污泥近300立方米。该地区的污水以生活类污水为主,有机质含量大,重金属成份极少。处理流程主要为电脑控制,如图1显示实时监控。污水处理厂采用UCT工艺,其英文为University of Cape Town,由南非开普敦大学研究开发。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废水约8000吨,产生含水污泥近300立方米。该地区的污水以生活类污水为主,有机质含量大,重金属成份极少。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每月可生产有机肥料100吨,以800元/吨的价格卖给园林绿化部门,不仅硝化了污泥,而且获得了经济效益。崂山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投资200万元改造后,将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进行发酵等环节处理,使之成为优质的林业用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