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毛中特》学习笔记4

主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笔记

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笔记四——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背景材料

材料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质上要解决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即哪些事该由市场、社会、政府各自分担,哪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材料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8月24日)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材料3.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的书面采访。在谈到中国经济状况时,习近平主席说:风物长宜放眼量。分析中国经济,要看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确,动力是否强劲,潜力是否充沛。在大海上航行,再大的船也会有一时的颠簸。只要投资者全面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近期中国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制定的战略以及中国经济各项数据和趋势,就会作出正确判断。上海美国商会今年发表的报告显示,约95%的受访企业计划加大或维持在华投资。这是300多位美国企业家的选择。我相信,聪明的投资者都会作出同样选择。

材料4.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9月23日在西雅图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发表讲话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近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股市出现一些动荡,这是实际情况。这里面既有世界经济影响的因素,有我们主动调控的因素,也有中国多年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尽管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相信,从长期观点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仍将保持长期稳定的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前景十分光明。

材料5. 腾笼换鸟,凤凰涅盘

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时,他又一次提出早在浙江工作时就强调的“腾笼换鸟,凤凰涅盘”。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

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盘。

2015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一针见血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组合并没有根本改变。他用“加减乘除”形象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破题。他说,“现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补课。这个问题不解决,老工业基地难以凤凰涅盘、腾笼换鸟。”

今年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增强紧迫感,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增强创新能力上,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动的体制环境。这更是点出了腾笼所换的“鸟”。

材料6.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材料7. 习近平2014年10月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材料8.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材料9.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

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材料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材料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问题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当然,,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问题2.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问题3. 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问题4.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这艘大船遇到了“一时的颠簸”,但“中国经济缓中趋稳、稳中

向好的主基调没有改变”。

国际层面来看,世界经济的复苏不及预期,主要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另外,美国加息的预期进一步强化,造成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股市、汇市出现大幅动荡,许多国家货币进一步贬值,加大了中国出口的压力。从国内来看,现在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压产能、调结构正在深入推进,前期增长较快的行业,市场容量进入了调整期。就业领域也受到一定影响。

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问题5. 为什么说新常态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第二,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第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第四,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我们应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问题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关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问题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

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问题8.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规则。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基本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从严治党、保持长治久安,都必须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上作出总体部署。

问题9.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下述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问题10. 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问题11. 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问题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问题1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内核凝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首先,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两者都坚持重在建设。其次,要认识到两者各有侧重,相较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问题14.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要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问题15. 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要看到我国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但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更要看到,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已经具备了相对丰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增强文化自觉自信,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

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问题16.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加分社会活力。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问题17. 生态文明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凸显,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首先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其次坚持保护优先、恢复为主。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放在首位。第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律。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问题18.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

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

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

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

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