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维洛夫起源中心

瓦维洛夫起源中心

8大起源中心及主要栽培作物,如下:

1、中国起源中心:谷子、裸燕麦、芝麻、大豆

2、印度起源中心:赤小豆、鹰嘴豆、棉花、黄麻、手指小米、绿豆、大米、甘蔗、芋头、山药

2a、马来西亚起源中心:香蕉、椰子、甘蔗、山药

3、中亚细亚起源中心:鹰嘴豆、亚麻、扁豆、豌豆、黑麦、红花、芝麻、小麦

4、近东起源中心:紫花苜蓿、大麦、鹰嘴豆、亚麻、扁豆、甜瓜,红燕麦、豌豆、黑麦、芝麻

5、地中海起源中心:蚕豆、卷心菜、生菜、去壳燕麦、硬粒小麦

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大麦、鹰嘴豆、亚麻、扁豆、手指小米、豌豆、芝麻、画眉草、四倍体小麦

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起源中心:菜豆、玉米、陆地棉、冬瓜、南瓜、剑麻

8、南美起源中心:利马豆、海岛棉、马铃薯、甘薯、烟草、番茄

8a、奇洛埃岛中心:土豆

8b、巴西巴拉圭起源中心:可可、木薯、花生、菠萝、橡胶树

中国集体主义传统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起源之比较

中国集体主义传统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起源之比较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历史中,始终有一种中国和西方文化差异上的矛盾存在着,而且它甚至几乎是中西方所有文化冲突(有时甚至超出了文化冲突的范畴)的源泉,那就是,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与西方的个人主义文化传统的矛盾。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而集体主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个人主义,就没有西方文明今天的面貌;没有集体主义,也就没有中国文化今天的面貌。中西的文化差异,最主要的就表现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上。那么,同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西方文明会孕育出个人主义,而中华文明则会孕育出集体主义?下面就要探讨中国集体主义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的起源的比较。 谈到中国文化的起源,毫无疑问儒家学说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孔子的这一学说可以说适应了古代中国的客观实际也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西方文明的起源,则非古希腊智者学派以及中世纪后的文艺复兴莫属,它们共同使得西方文明有了今天的样子。 下面就先从中国儒家学说和西方智者学派及文艺复兴中的不同观点出发来比较中西之间的这一差异。 首先,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及古希腊思想家的观点中,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被看作是集体中的人,人、百姓更多的被看作一个整体对象来研究,并强调这一整体对象对集体的影响及作用。例如,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是“仁”,它要求的是,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来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它强调的更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体贴,强调只有统治者“为政以德”,才能使“集体中的人”对“整个集体”产生积极的推动力,而并不强调对人作为个体的关注。 而在古希腊思想家的观点中,人是作为一个个的个体存在的。特别是,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希腊城邦逐渐兴起的“智者学派”,其代表人物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也定下了西方文明个人主义的基调。特别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的那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的“自下而上”的主体作用,被

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

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为何如此不乐观? 来源:红旗文稿供稿|作者:李艳艳朱继东| 上传时间:2013-01-09 23:26 我要评论(0) 字号:小大 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究竟如何?应该如何看待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从历史事实和数据可以看出,马克思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社会“非人的、剥削、奴役、依附、残酷、见利忘义、腐败、卖淫、金钱关系、私利、苦难、非自愿的”等道德问题,在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美国道德的历史和现状不容乐观。 一、美国道德的历史和现状 美国历史上出现过四个显著的社会道德滑坡时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害。 19世纪后半期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是美国社会第一个显著的道德滑坡时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使美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激增,处于富裕、贫穷两极的人都缺乏道德自制力,富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穷人则为生计所困、缺乏遵守道德的内在动力,这两部分人都成为物质至上主义道德观的拥趸。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858年发生在纽约的毒牛奶事件。当时奶农和黑心商人为了满足旺盛的牛奶市场需求,形成了毒牛奶的产、供、销利益链条。他们把奶牛固定四肢圈养催乳,导致许多牛遍体溃烂、浑身是病,但是这些病牛产的奶仍被供应市场。此外,他们还想出一些极其恶劣的掺假招数,把污水、臭鸡蛋、淀粉、糖浆等各种杂物掺入病牛奶中,并以“儿童卫生奶”的名义大肆销售,导致许多儿童因此生病和死亡。据当时的报纸披露,因为饮用毒牛奶死亡的儿童一年内竟然达到8000多名。 美国社会第二个显著的道德滑坡时期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与其经济大萧条期相互重合。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生存成为美国多数民众的首要问题,许多人的“美国梦”幻灭、理想沉沦,维系社会稳定的传统美德日益被淡漠和忽视,实用主义伦理道德观念在美国社会流行起来。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基本上完成了由以理性、节俭、量入为出为特征的传统社会向以追求享乐、纵欲、浮华为特征的消费社会转型,金钱崇拜、商品崇拜成为其主流道德。正如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所描述的那样,该时期的美国处于极度的玩世不恭、贪婪以及盲目追求享乐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道德问题突出表现为:在社会教育领域,伦理道德教育受到严重忽视,人生责任教育被个人健康管理教育所替代;在个人生活领域,满足生理欲望成为首要道德观念,酗酒、暴力、无节制消费、婚外性泛滥等现象纷纷出现;在个体家庭领域,由于没有财力支付高昂的离婚诉讼费用,非正常分居和家庭暴力现象激增,约150万美国妇女被丈夫抛弃。 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社会出现第三个显著的道德滑坡时期。这一时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三番,然而,与经济快速发展极不协调的是,社会到处充斥着追求声色物欲的价值观,以禁欲自律为特征的传统道德濒临瓦解。受绝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影响,美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呈现急剧滑坡,离婚率增长了约4倍,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增长了约3倍,非婚生育增加了419%,青少年自杀率陡升超200%,暴力犯罪增长了560%。嬉皮士、性解放、攻击政府、散布谣言、吸毒、犯罪等社会丑陋现象激增,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破坏性的影响。例如,专门报道美国社会暴力、性、明星轶事等低俗内容的《国家调查报》,由于将名人的绯闻艳事曝光于众,曾经一度成为全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丑闻业甚至登堂入室,成为美国新闻业的一个主要分支。这类低俗媒体最大限度地迎合民众的猎奇心和低级趣味,完全丧失公共道德责任,助长了社会庸俗媚俗的风气。

2017届人民版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确立与发展 单元测试

美国、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2015·北京文综,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2.(2015·福建文综,20)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该组漫画反映了()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 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 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 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 3.(2015·安徽文综,21)“在对自由权、参与权、反抗权的一片欢呼声中,得到《人权宣言》认可的人民大众似乎忘却了宣言制定者一再强调的依法行事的原则;而失却这一‘羁绊’,自由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宣言制定者脱离民众 B.《人权宣言》引起法国大革命

C.法治比自由更加重要 D.绝对自由违背了《人权宣言》 4.(2014·课标全国Ⅰ,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5.(2014·北京文综,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2014·天津文综,4)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英国政治史

英国宗教的考点: 1.1534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有权处理一切教会事务。从此剥夺了教皇对英国教会的一切权力,变国会为国家机构组成部分。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英国国教会。 2.启蒙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却以法国为中心。启蒙运动是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欧从精神上走出中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继续,启蒙运动思想家们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政府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面前法律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启蒙运动为随后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提供了思想与舆论的准备。 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 1.英国是近代史上第一个确立了宪政制度的国家。 2.1215年约翰王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作为贵族反抗国王专断权力的产物,确立了 贵族和教会的封建特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宪政原则。 3.1265年召开的“西门国会”时,除了贵族外,开始有各郡各派2名骑士和2名市民代表 参加会议,大会议就由贵族会议发展成为等级代表会议。 4.查理一世君主专制统治,使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断加深,因此发生英国革命。革命胜利 后,英国废除了君主政体,建立了共和体。但共和国政体下掌权的却是军事领袖克伦威尔。查理二世回国后,旧王朝复辟,共和制度的实验遭到失败。 5.1689年英国议会宣布废黜詹姆士二世,承认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威廉提出了一个 权力宣言,这就是著名的《权利法案》。1688年的这场政治变革是通过不流血的政变实现的,史称“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历史意义在于以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粉碎了詹姆士二世恢复君主专制的企图,扭转了英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奠定了英国立宪君主制的基础。 6.1701年,议会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议 会可以议立新君,凡非出生于英国者不得担任议员和政府官员;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就职的法官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非经议会通过一律无效。极大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扩大了议会的作用,最终确立了英国的议会君主制,即议会至上的立宪君主制。 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1.霍布斯生活于英国内战时期,其君主主权理论是服务于民族国家和专制君主制度,它有 助于改变封建时代的有限王权理论和教会的神造国家的思想,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诞生和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2.洛克根据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解决方案,提出了议会主权理论。 3.英国不是没有宪法,而是它实行不成文宪法。1215年的《大宪章》被看做是英国最早的 宪法性法律,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是两个重要的宪法性文件,由此确立了英国的基本宪政。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4.议会主权是对君主主权的否定,议会是由人民自由选举产生的,议员是人民的代表,议 会主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民主权,或者说是主权在民的英国式表达。 5.代议制起源于英国,是一种间接地民主制。

生命起源的简介

生命的起源和近代生命科学的发展 湖南耒阳一中王春 摘要生命起源有很多假说,其中以化学起源说与热泉生态系统假说影响最大。20世纪到21世纪初生命科学取得巨大进展,发展出众多的细分学科,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关键词化学起源说热泉生态系统假说生命科学巨大进展 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有几种著名的假说,如神造说、自然发生说、化学起源说等,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化学起源说认为,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 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 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 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生命的构 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 元素的演化。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首先得到了一位美 国的学者米勒的证实,米勒在1953年把氨气、氢气, 还有水、一氧化碳放在一个密封的瓶子里面,在瓶子里 面两头插上金属棒,完了通上电源,通过这个类似于闪 电的作用,确实在几天之后产生了大量的氨基酸。那么 就是说在地球上面,在闪电下,在常温下,也能成为无 机分子,合成有机分子。我们知道,你氨基酸的话,是 组成蛋白质的最重要的物质,可以说,组成生命起源最重要的物质。因此,米勒描述的生命起源的事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那就是在早期,地球上因为它含有大量的还原性的原始大气圈,比如说甲烷、氨气、水、氢气,还有原始的海洋,当早期地球上闪电作用把这些气体聚合成多种氨基酸,而这多种氨基酸,在常温常压下,它可能在局部浓缩,再进一步演化成蛋白质,蛋白质和其他的多糖类,以及高分子脂类,在一定的时候有可能孕发成生命,这就是米勒描述的生命进化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部分学者提出生命的起源可能与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观点。当时

从希腊神话看西方个人主义思维方式的起源

从希腊神话看西方个人主义思维方式 的起源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大融合,我们也发现,在对待同一样事物上,往往东西方在思想观念和做事方法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希腊神话故事作为一个展示西方道德观与民族性格特点的窗口,是现代人了解西方、认识西方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本文从希腊神话中探究西方个人主义思维方式的渊源。 关键字:西方个人主义希腊神话影响 在原始民族中,神话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只是一种古老的故事。在他们看来,神话包含的不仅是古老的故事(且多看成历史故事),而且是有关事物起源的道理、不可动摇的信念及言行的规矩等等。【1】或多或少地,神话指向和引导了原始人的生活,并对其后代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希腊神话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之一,在西方历史甚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希腊神话的姿态质朴、风韵自然,极富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西方人那种崇尚自由的乐观性格,对西方文学、宗教、艺术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西方人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形成有促进作用。总体来说,希腊神话体系主要展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希腊神话最突出的特点是“神人同行同行”。古希腊人认为神是人最完美的体现,因此他们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神;神不仅有人的形体,而且也有人所具有的各种感情以及人的美德和缺点。“神的人格化是古希腊宗教的显著的特点”。【2】作为诸神的统领者,但他却非常地好色,他与多位女神和人间的女子都有关系,并有了孩子。“那是如何地幸福呀,当一个人有一天可以称呼你为他自己的!但没有人类配爱你,你只适宜于做万神之王的新妇。我便是他,我是宙斯。不,你不要抛开!看着,这是灼热的中午。和我到左边的树荫中去,它会以它的清凉接待我们。……”【3】这是宙斯向伊娥求爱时所说的话。宙斯的妻子赫拉,熟知她的丈夫很不忠心,也是位嫉妒心很强的妻子。她阻止勒托和埃勒提亚生育,让牛虻去追击变身牝牛的伊蛾,也不断迫害宙斯和他情人所生的孩子们。 古希腊人把神摆在人的中间,神性与人性不仅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而且是互相辉映的,神是认得最高典型,在一些神的形象中可以想象人的智慧和美德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4】相应地,封建王权在欧洲发展不充足,始终有神权制约,皇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神性也并非高不可攀。与中国比较,欧洲的社会氛围都都较为宽松。希腊神话可以看做西方崇尚自由、平等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推崇享乐主义;在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依旧可以重新焕发出人性的光芒。 二、希腊神话崇尚自由,西方的神大多都是为了个人的名誉和利益为奋斗【5】,具有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个人主义是西方上升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观念,“它对于击败传统的特权和等级制度,瓦解不合时宜的社会秩序,以合法权利的形式确立普遍人权,都是一个决定性的武器。”【6】 希腊神话中神、英雄和人的追求有物质上的———财物,有精神上的———荣誉,而最为突出的是对女色的追求。【7】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海伦是宙斯的女儿,16岁时被迫嫁给斯

入党积极分子第一课到第四课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英国都是实行资本主义两党制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里,执政党是指 在本国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 监督并协调英美两国政府的政党 能以国家名义实行阶级统治的政党 能够操纵本国总统选举的政党 2.1874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画了一幅漫画:一头大象和一头驴在压翘翘板。象代表共和党,驴代表民主党。这幅漫画的政治寓意是 美国政治是一场游戏 美国的政党制度是两党制 共和党和民主党没有明显界限 共和党和民主党存在着根本的利害冲突 3.法国有一位学者对西方的政党制度作了如下评价:多党制比两党制更民主,因为两党制让选民二者择一,非此即彼,而多党制让选民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一评论 提示了两党制的实质 看到了多党制的历史进步性 对两党制的评价比对多党制的评价准确 没有认清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 5.政党的立党之本是 党的规范 政党章程 指导思想 党的纪律

二、判断题(每题5分) 1.政党之间的区别在一定意义上是政治领纲的区别。 正确 错误 2.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 正确 错误 3.利益表达是政党政治的核心。 正确 错误 4.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奥地利等是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正确 错误 5.资产阶级政党最初产生于美国。 正确 错误产生于英国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每小题有至少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党产生的政治前提是 民主制度的确立 社会分化及各阶级、阶层和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英国的政党主要有 工党 自由党 保守党 亲民党 3.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4.政党与阶级、阶级斗争的关系是 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是阶级的产生 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一切阶级都有自己的政党 任何一个政党都是一定阶级的政治组织 5.“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的政治组织”这说明 政党成员的阶级成分是判断政党性质的主要标准 政党是敌对阶级之间政治斗争的产物 阶级属性相同的政党其根本利益是相同的

北京科技大学入党积极分子考试

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2.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是 《共产党宣言》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资本论》 《国家与革命》 3.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1.一切政党的产生都是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和思想条件的结合 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

2.一切政党“不讲政治,离开了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也就不成为一个政党了”。这段话说明 政党必须有自己的行动纲领 政党必须领导政权 政党必须有自己的经济基础 政党必须有自己的阶级基础 3.政党的本质属性是 政治性 社会性 阶级性 纪律性 5.法国有一位学者对西方的政党制度作了如下评价:多党制比两党制更民主,因为两党制让选民二者择一,非此即彼,而多党制让选民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一评论 提示了两党制的实质 看到了多党制的历史进步性 对两党制的评价比对多党制的评价准确 没有认清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 4.“大象”和“驴子”分别是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徽。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又称为“驴象之争”。这一现象说明 美国两党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 美国实行两党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 美国两党没有共同的根本利益 政党制度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劳动节的由来简介

劳动节的由来简介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日”(InternationalWorkers'Day或者May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劳动节的由来 五一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斗争,工人们终于获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所有人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旅游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旅游,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旅游、集会。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劳动节。 发展历史 十八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中国集体主义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根源

东西方价值取向为何大异其趣? ——解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二元对立 耿嘉伟,蔡恒进,余雪松,曾一昕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79 邮箱:511454872@https://www.360docs.net/doc/1116665769.html, 摘要:针对东西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孰轻孰重的解读,是民族精神解读中的热点话题。本文以自我肯定需求为解读方法,另辟蹊径给出了应当重视为何存在这一问题的思考结果。本文认为,东西方不同的价值取向,其实反映了自我肯定需求在历史中对于民族精神的决定性作用。而对于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家来说,适当的个人主义往往可以在满足个人自我肯定需求的同时带动整个民族的进步。 关键词:自我肯定需求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一、引言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历来是思想史界的热点问题。其实,中国历史长期的连续性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有时候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毕竟,虽然文化的传承脉络相对比较清楚,但是长期以来的各种纠缠却因此更难以厘清。我们以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采用比较史学的方法,通过与西方传统文化进行横向比较可能能够给予更多的启发。 其实,对于东西方文化的判断与辨析已经讨论了很久,最早甚至能上溯到航海大发现时代之前。但是我们认为,东西方文化,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共同财富,其实在本质上,是共同性大于差异性的。按照蔡恒进、田雪i提出的“认知膜”概念,东西方文化更像是因为某些客观因素和不可变因素,而导致的在人类共同文明的认知膜上不同的斑点,并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着自己的影响。但无论如何,这个大认知膜的整体,或者说核心,是人类文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并不能因此,就认为讨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并不必要,这也是极其错误的。 二、西方个人主义价值取向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原生态的大自然拥有着对于人类压倒性的力量优势,自身的渺小更是让人类充满了恐惧。在这种恐惧的作用下,人类选择集体主义的行为方式就变得自然而然。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在原始社会时代,无论是山顶洞文化还是阿舍利文化,无论是亚洲还是欧洲,都经历过长期的集体主义的时代,中国一般称之为“原始共产主义”时期。 中世纪,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充当了集体的立法者和执法者,通过传授天主教义、举办宗教仪式活动、洗礼加冕、惩罚“异端”等行为来维持集体的团结和秩序。可以说,中世纪西方社会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十分强烈的。 那么,既然中国和西方都曾经有过集体主义的文化传统,为什么长期以来在公众的印象里,西方传统文化只强调个人主义,而东方传统文化只强调集体主义呢?这是因为西方民众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性地记忆其历史的结果。 中世纪的西方四分五裂,混战不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天主教会的领导

工业设计起源简介

工业设计起源 工业设计起源于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 (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 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L MIES VAN DE 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L·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美国企业文化背景个人主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6665769.html, 美国企业文化背景:个人主义 作者:佚简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09年第12期 美国是大国中最年轻的国家,早期居民大多数是从欧洲各国迁移过来,其本身只有不到 3∞年的历史,这些移民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切得从头开始,身边没有亲戚朋友的帮助, 只能依靠个人奋斗,在生活的磨练下形成了美国人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移民占人口的绝大部分的美国人,其企业文化形成的背景是美国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作为价值观念的基础,且根深蒂固。 所谓个人主义,广义上指的是个人利益至高无上,一切价值、权利和义务都来自个人。它强调个人的能动性、独立性,强调个人意志和个人行动。作为个人,应该具有独立性、责任心和自尊心,只有这样,个人才会受到关注和尊重。概括起来,个人主义的表现主要有:个性自由、自我表现、人人平等和个人竞争等。 在美国,个人主义背景下形成的美国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张扬个性:从幼年培养个性独立的自由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美国,维护自己独特个性的愿望受到鼓励。美国人的行为模式是我行我素,个性自由是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正是这种强调个性的文化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了美国人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形成了推崇创新的企业文化。 美国的家文化也倡导和支持个性独立。即使非常有钱的家庭,子女也绝不依赖家庭来求得事业的发展。只能在经济拮据时向父母借钱,并立下偿还字据。这也表明,美国人的个性自由和独立是从幼小时期就培育的。正是如此,美国人知道自己的人生靠自己去拼搏,自己的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而不能依靠他人。我们在影视、小说中看到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情景,大都是一个牛仔背着枪骑着马去寻找、开创自己的新天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美国人的个性追求。 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美国企业通过购并、联合,进入了异文化的国度开发经营。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美国许多公司求变意识不断增强。GE公司“要让员工有强烈的求变意识,而且要善于应变。”他们把“渴望变化”作为员工准则之一,用“变化加速程序”去引导、激励员 工的创新实践。 微软公司,集聚了一大批我行我素、富有创意的知识精英,这些精英正如汉迪所说,是极端崇尚个性发挥、典型的个人主义者。正是这样的一大批人,在比尔·盖茨的统帅下创立了微

英国两党制与美国两党制的比较

英国两党制与美国两党制的比较 【摘要】:两党制是指在一个政治系统内,由两个主要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垄断地位的政党交替掌握政权的政党制度。两党制通常情况是:一个党在定期举行的大选中获得了议会的多数议席或取得了总统的职位,上台组织政府,掌握国家权力,成为执政党,另一个党就成了反对党或在野党。两党制最早产生于英国,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英两国。但是,美国的两党制和英国的两党制两者之间有不少异同。研究他们之间的异同,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两党制;政党;相同点;区别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类型主要有两党制、多党制以及一党制或单党制。而英美两国是两党制的国家,英国是最早出现现代政党和最早创立两党制的政党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一个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一个是当今的超级国家,两国家的政党制度对于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英美两国的两党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一、英国的政党制度 (一)、英国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英国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执政时期 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后,英国逐渐形成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议会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的宪法惯例,从而使内阁被议会多数党控制。辉格党和托利党依据议会席位多少的变化而轮流组阁,为两党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保守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时期 在这个阶段中,两党从议会内的政党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性的政党,这是两党制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经过多次议会改革,彻底改变了下院与上院、王室之间的力量对比,国王成为虚君,削弱了上院的权力,提高了下院的地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两党制。 第三阶段——两党制逐步完备 第三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两党制逐步完备。保守党于1907年首创影子内阁,以后凡在大选中获得下院次多数议席的政党则成为法定的反对党。反对党在议会中有可能通过不信任投票取代执政党的地位。 (二)、英国政府体制中的两大政党 19世纪30年代英国现代政党以及政党制度形成之后,英国政府体制中的基本上是两大政党即保守党(以前的托利党)和自由党(以前的辉格党)轮流执政。直到1924以后至今,工党取代了自由党的地位,工党与自由党成为英国政府体制中的两大政党。 英国工党(LabourParty,GreatBritain)英国两大执政党之一。1900年2月27日建立于伦敦,称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称工党。初期是工会组织与费边社、独立工党和社会民主同盟之间的联盟,只有集体党员,没有个人党员,也没有明确纲领,宗旨是在议会里实现独立的劳工代表权。以后费边社和独立工党的社会改良主义在党内影响不断增长。工党于1918年通过名为《工党与新社会制度》的纲领和新党章,将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社会化列为自己的目标,并开始吸收个人党员。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是费边社会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分配手段和交换手段的公有制,实行计划管理,以达到公平分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将此付诸实施,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但50年代开始,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工党内出现意识形态分歧。右派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变了,社会主义应是“增加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而不是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为目的;反对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现存的社会制度,主张在现存制度基础上追求更高程度的完善。 1907年,保守党在政党政治和议会斗争中首创“影子内阁”。所谓影子内阁又称在野内

陆姓起源及简介

陆姓起源出自妫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田完之裔孙、齐宣王少子通(一说为季逵、季达,皆为字讹)受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其后遂有陆氏。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步陆孤氏,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陆氏。据《陈留风俗传》所载,春秋时有陆浑国(戎族,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其后亦为陆氏。陆姓郡望堂号暂无!陆姓家乘谱牒暂无!陆姓迁徙分布迁徙分布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江苏省苏州市一带。陆姓历史名人历史名人陆景、陆机、陆晔:陆景,字士仁,晋代吴郡吴县人。与其弟陆机、堂弟陆晔皆以才能、品德著名,文章超群,身居高官,声望极高,时称河北三虎。陆游(公元1125-1210年):号放翁,字务官,宋代越州山阴县人。历官枢密院编修等。才华横溢,尤长于诗,一生写诗近万首,题材广泛,多清新之作,为南宋一大家。着有《剑南氏稿》等。陆陇其(公元1630-1692年):字稼书,清代平湖人。进士出身,历官嘉定、灵寿二知县,政绩显著,升为御史。陆九龄(公元1132-1180年):字子寿,宋代抚州金溪县人。进士出身,官兴国军教授。与其弟九渊讲学于鹅湖,史称鹅湖学派。陆修静(公元406-477年):字符德,南朝宋吴兴郡东迁人。与僧人慧远、慧永及陶潜等十八人结社于庐山东林寺,同修静土之法,号曰白莲社。陆龟蒙(公元?-881年):字鲁望,唐代长洲人。隐居松江甫里,时称甫里先生。论著颇丰,好放游江湖,自号江湖散人,或号随天子。与皮日休友善,常唱和。朝廷曾以高士名征召,不赴。陆羽(公元733-804年):字渐鸿,第一个为茶叶著书,有《茶经》三篇,后被民间尊为茶神。上元初年,隐居苕溪,自称桑泞翁。陆凯:字敬风,三国时吴国吴郡人。黄武初年,(公元222年)任永兴、诸暨长,多政绩;继任建武尉,虽统领军队,仍手不释卷。宝鼎初年(公元266年)升为左丞相。时政事多错误,凯上书直言,封嘉兴侯。凯一宗有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在朝,吴主孙皓曰:“盛矣!”凯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2016年高考北京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图8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诗经》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地图的形式来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题干中有干扰信息“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初看好像要从空间角度分析试题,实际上此题首先要通过图片中的封国名称判断出此作品的时间是在西周时期,然后结合所学判断每个选项的时间是否与图片隐含的时间相符。

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 B.唐长安C.宋汴梁 D.元大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的“节度使”和“中书省”可以判断出,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唐朝,因为节度使是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中书省是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之一,故本题答案选B项。汉代我国还没有节度使这一机构和中书省这一机构,A项错误;宋代的节度使已经成为虚衔,不可能出现题干中现象;D项错误,因为节度使在元代被废除了。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节度使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唐代设置节度使的目的是加强对边疆的保卫,但后来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后果,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到了宋代吸取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削弱节度使的权力使其成为虚衔;元代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行省制,废除了节度使这一机构。 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答案】D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重点内容 【名师点睛】王安石变法的目的。①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②根本目的: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王安石变法的内容。①富国之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政策、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②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③取士之法: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本题是从王安石变法中增加财政收入角度考查的,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不难选出答案。 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

精益生产起源简介

精益生产简介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根据其在“国际汽车项目”研究中,基于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和总结,于1990年提出的制造模式。 目前,在众多的生产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中,精益生产与MRPII(制造资源计划)的影响最为广泛,并进行过大量的实践。在我国,精益生产与MRPII的应用也正广泛地展开。此时,深入开展对精益生产与MRPII管理思想内核的研究,正是在实践中进一步有效推进工业工程的基础。本文全面介绍精益生产。 1.精益生产的历史背景 精益生产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其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了一系列具体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1.1管理技术背景 二战以后,日本汽车工业开始起步,但此时统治世界的生产模式是以美国福特制为代表的大量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以流水线形式生产大批量、少品种的产品,以规模效应带动成本降低,并由此带来价格上的竞争力。 具体而言: 在当时,大量生产方式即代表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大量的专用设备、专业化的大批量生产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式。 与此同时,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开始尝试推广,并开始在实践中体现了一定的效益。 生产中库存控制的思想(以MRPII思想为主)也开始提出,但因技术原因未能走向实用化。 1.2丰田式生产方式发展的环境 当美国汽车工业处于发展的顶点时,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们是无法与其在同一生产模式下进行竞争的。丰田汽车公司从成立到1950年的十几年间,总产量甚至不及福特公司一天的产量。与此同时,日本企业还面临需求不足与技术落后等严重困难,加上战后日本国内的资金严重不足,也难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以保证日本国内的汽车生产达到有竞争力的规模。此外,丰田汽车公司在参观美国的几大汽车厂之后还发现,在美国企业管理中,特别是人事管理中,存在着难以被日本企业接受之处。 因此,以丰田的大野耐一等人为代表的“精益生产”的创始者们,在分析大批量生产方式后,得出以下结论: --采用大批量生产方式以大规模降低成本,仍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应考虑一种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组织策略。 在丰田公司开创精益生产的同时,日本独特的文化氛围也促进精益生产的产生。日本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与协作,这为精益生产的人力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角度。符合这种追求集体与协调意识的东方文化,也符合日本独特的人事管理制度。 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丰田汽车公司在不可能,也不必要走大批量生产方式的道路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特点,逐步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消耗的生产方式。 1.3精益生产效率的体现 从50年代到70年代,丰田公司虽以独特的生产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当时日本及整个西方经济呈现高速增长,即使采用美国相同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也能取得相当规模的生产效果。因此,这一时期丰田生产方式并没有受到真正高度的重视,仅仅在丰田汽车公司及其配套商的部分日本企业中得以实施。

美国文化的精髓

美国文化的精髓——个人主义 作者:陈曦文章来源:《读与写》0804期时间:2008-6-11 摘要:个人主义作为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认为个人价值至高无上。美国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典型代表,个人主义是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个人主义源自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则及对个人自主的追求。在美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它成了美国思想的起点和归宿,构成美国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个人主义文化精髓 1、“个人主义”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特别是在美国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人主义”这个术语最早的用法是法语形式的“individualism”, 来自欧洲人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所谓根源——启蒙运动思想——的普遍反应。但首先系统地使用“个人主义”这个术语的是19世纪20年代中期圣西门的追随者。也许是因为圣西门主义的广泛影响,“个人主义”这个术语在19世纪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发展成为一种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也即是西方的一种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强调人是价值的主体,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 2、“个人主义”含义的不同理解 然而,个人主义的真正含义因人而异。在法国,它通常带有一种贬义,甚至至今仍然如此,意味着强调个人就会有害社会的更高利益。对某些人来说,个人主义是一种危险的思想;在另一些人看来,个人主义是一种社会或经济的无政府状态,缺乏必要的制度和规范;还有一些人认为,它是指普遍的个人自私自利的态度。社会主义者则干脆将“个人主义”等同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对立物。法国自由主义者也谈个人主义,但把它看作是对国家干预最少而政治自由度最大的多元社会秩序的威胁。与在法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个人主义”这个术语在德国却贴上了浪漫主义的标签。德国人对“个人主义”的理解是个人的自我完成和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东西文化存在深刻的差异,大多数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把“个人主义”理解为与“集体主义”相悖的价值观导向。认为“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表现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等”;《现代汉语词典》诠释“个人主义”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一句话,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利己主义的同义词,是一个贬词。 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体为本的价值观占主导地位,但唯有在美国文化中,处于精髓部分的个人主义才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并被作为一种基本价值观得到极度的推崇。不过,在美国,“个人主义”最初是唱着对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民主的颂歌而出现的。它成了一种具有巨大意义形态的象征性口号,表达了包含在天赋权力学说、自由企业的信念和美国之梦中的不同时代的所有理想。它确实表达了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在美国广泛流行和有着深刻影响的社会理想。实际上,它至今仍然在美国意识形态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关于这一点,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作了最为透彻的概括,其个人主义概念表达了“对自我的强烈自信,或者对自己的势力和智慧的信赖”和“全体公民为追求他们自己的财富与个性而进行的斗争,以及他们对人鼻息的蔑视。”美国之所以缺乏社会主义的传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人主义盛行的结果。 3、“个人主义”的本质 作为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个人主义认为个人价值至高无上,强调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反对权威、宗教、国家、社会及其他任何干涉和阻挠个人发展的外在因素。同时,个人主义又是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人性理论,甚至成了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的一种态度和倾向。在英语世界里首先使用“个人主义”一词的是美国哲学家爱默生,他对个人主义大加渲染和推崇,认为它有益于个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没有政治者的政府才是牢不可破的政府”的观点,早已渗透到美国民众的思想意识之中。如今,美国成了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典型代表,这种植根于早期殖民时期及在开拓边疆时期得到发扬光大的自立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精神,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共同构成美国文化的三大支柱。但代表美国文化模式基本特征的个人主义却是直接、真实地涵盖了美国思想。个人主义成了美国人的最高理想及社会理想和世界观。对美国人来说,个人主义等于其生命攸关的身份认同。美国的个人主义源自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则及对个人自主的追求。在美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它成了美国思想的起点和归宿,构成美国文化的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