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化学冲刺试卷(一)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冲刺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鲤鱼焙面是豫菜中一道名菜,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淀粉的是()A.鲤鱼B.青菜C.龙须面D.菜籽油

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3.xx年6月,郑州市出台了“史上最严”的《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工作专项方案》,政府各部门努力协调、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机制,为建筑垃圾“重生”寻找出路.建筑垃圾中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属于()

A.金属材料B.有机合成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D.复合材料

4.“共筑泉城蓝”,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下列关于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禁止随意焚烧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形成雾霾天气主要原因

C.为尽情欢度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私家车剧增,也是导致PM2.5增加的重要原因

5.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正确的说法是()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水不能称作为自然资源.空气才是自然资源

B.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和煮沸都是物理变化

C.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6.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取一定量粗盐B.

溶解C.

过滤D.

蒸发

7.下列物质中既存在离子又存在分子的是()

A.碳酸钠固体 B.金刚石C.蔗糖溶液D.石灰水

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将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其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30℃时,向2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9.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

+CO

2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

2+H

2

O═H

2

CO

3

C.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Na

2CO

3

+Ca(OH)

2

═CaCO

3

↓+NaOH

D.实验室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NaOH+CO

2═NaHCO

3

10.关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需要加热 B.都需要催化剂

C.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D.都有氧化物生成

11.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

④溶液的质量减轻.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全部正确

12.H7N9疫情在多地形势依旧严峻.据国家卫计委最新消息显示,xx年1月份,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192例,死亡79人,为防止疫情,需要使用大量的

消毒剂ClO

2.工业上制取ClO

2

的原理之一是2NaClO

3

+4X═

2NaCl+2ClO

2+Cl

2

↑+2H

2

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ClO

2

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X的化学式为HCl

D.上述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3.现有一瓶无色液体X,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该无色液体X是()

A.稀硫酸B.碳酸钠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D.氯化钠溶液14.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除去CaCl

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

3

固体,过滤

B.除去NaNO

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

2

SO

4

:加入适量的BaCl

2

溶液,过滤

C.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固体,通入足量的CO并加热

D.从H

2O

2

溶液制取O

2

后的残余物中回收MnO

2

:过滤残余物,烘干所得固体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防止袋装食品变质而充入包装袋中的气体是;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填化学式)的排放.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如图是钙元素的相关信息.

钙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其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符号为.

17.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1)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焰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打翻要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

1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的氧化物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N(NO

2)

3

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计算:

(1)N(NO

2)

3

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76g这种燃料中氮元素的质量是g.

20.某NaCl溶液中含有较多CaCl

2,按如图方案提纯得到NaCl晶体(提示

CaCO

3

难溶).

(1)试剂A的化学式为.

(2)加人足量稀盐酸的目的为.

(3)操作Ⅰ、Ⅱ的名称分别为.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郑徐高铁于xx年9月10日正式开通运行,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高铁修建时使用了大量钢轨,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金属铜的导电性不如银,但为什么高铁电缆主要采用的是铜电缆.22.请根据如图两个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写出一点即可)?

(2)为什么用B实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3.结合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标号).(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3)一种洗气装置如图2所示,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水分,请简述操作步骤.

24.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氯化铵、碳酸氢铵、硫

酸钾、磷矿粉四种化肥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上述四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出来的是.

(2)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3)若要想继续区别出另外两种化肥,采用什么方法.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xx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开封市兰考县﹣﹣焦裕禄精神发祥地考察调研.兰考的部分土地属于盐碱地,在春秋天地面会泛出白色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从当地地里采集了样品,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盐碱地泛出白色物质可能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碳酸钠和硫酸钠等物质.

②氯化银,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镁中都含有氯元素,如图1是氯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标号).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

C.该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后,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图2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2)同学们将样品放入适量水中,搅拌后样品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澄清的溶液.

①甲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向试管中低价适量的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无明显现象,请推测:该样品中一定含有什么物质?一定不含有什么物质?

②乙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该样品的成分,做了如图3实验:

操作A的名称是;由以上实验分析,该样品中还含有什么物质?

(3)棉花适宜生长的pH为6﹣8的土壤中.设计实验检验当地是否适合种植棉花,请简述实验操作步骤.

(4)丙同学取10g盐碱地泛出的白色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20.0g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量得知烧杯内溶液总质量为27.8g,请计算: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②该白色物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xx年河南省中考化学冲刺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鲤鱼焙面是豫菜中一道名菜,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淀粉的是()A.鲤鱼B.青菜C.龙须面D.菜籽油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鲤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C、龙须面是用面粉制成的,面粉中富含淀粉,故选项正确.

D、菜籽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制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冶炼生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3.xx年6月,郑州市出台了“史上最严”的《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工作专项方案》,政府各部门努力协调、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机制,为建筑垃圾“重生”寻找出路.建筑垃圾中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属于()

A.金属材料B.有机合成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D.复合材料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塑料和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据此解答.

【解答】解:塑料和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B.

4.“共筑泉城蓝”,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下列关于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禁止随意焚烧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形成雾霾天气主要原因

C.为尽情欢度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私家车剧增,也是导致PM2.5增加的重要原因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A、根据垃圾分类处理,禁止焚烧垃圾,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进行分析.

B、根据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与烟尘进行分析;

C、根据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与烟尘进行分析;

D、根据私家车尾气排放是导致PM2.5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禁止随意焚烧,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故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与烟尘,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故说法正确;

C、为尽情欢度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空气污染,加重雾霾天气,故说法错误.

D、大量增加的私家车,也会导致雾霾加重,故说法正确;

故选C.

5.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正确的说法是()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水不能称作为自然资源.空气才是自然资源

B.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和煮沸都是物理变化

C.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考点】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常见的溶剂.

【分析】A、从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去分析;

B、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解答;

C、从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去分析;

D、根据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故错误;

B、硬水软化可采用煮沸和蒸馏的方法,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故错误;

C、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之比为:1:8;故错误;

D、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正确;

故答案为:D.

6.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取一定量粗盐B.

溶解C.

过滤D.

蒸发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取用粗盐时,应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粗盐,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溶解粗盐要在烧杯中进行,为了加速粗盐的溶解,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且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在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7.下列物质中既存在离子又存在分子的是()

A.碳酸钠固体 B.金刚石C.蔗糖溶液D.石灰水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

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碳酸钠固体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蔗糖溶液是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水分别是由蔗糖分子、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既存在离子又存在分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将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其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30℃时,向2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意义,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出提纯物质的方法,判断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等.

【解答】解:A、要比较溶解度必需指明温度,否则无意义,故A错误;

B、将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没变,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

C、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50g水中只能溶解15g甲固体,溶液的量为65g,故C错误;

D、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可从甲、乙混合物中分离出甲,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

+CO

2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

2+H

2

O═H

2

CO

3

C.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Na

2CO

3

+Ca(OH)

2

═CaCO

3

↓+NaOH

D.实验室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NaOH+CO

2═NaHCO

3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

钙、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Na

2CO

3

+Ca(OH)

2

CaCO

3

↓+2NaOH.

D、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正

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

2+2NaOH═Na

2

CO

3

+H

2

O.

故选:B.

10.关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需要加热 B.都需要催化剂

C.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D.都有氧化物生成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

【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解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需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

【解答】解:

A、用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错;

B、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需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不需要催化剂,故错;

C、都有单质生成,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故对;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氯酸钾需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没有氧化物生成,故错.

答案:C

11.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

④溶液的质量减轻.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全部正确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洁净的铁钉主要成分是铁,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利用这个反应的现象解决此题.

【解答】解: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硫酸亚铁的溶液是浅绿色的,所以反应时会有气泡产生且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由方程式可知反应时一个铁原子能置换出一个氢气的分子,故铁与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远远小于反应的铁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会增加,铁钉的质量减轻,综合以上信息可得答案.

12.H7N9疫情在多地形势依旧严峻.据国家卫计委最新消息显示,xx年1月份,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192例,死亡79人,为防止疫情,需要使用大量的

消毒剂ClO

2.工业上制取ClO

2

的原理之一是2NaClO

3

+4X═

2NaCl+2ClO

2+Cl

2

↑+2H

2

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ClO

2

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X的化学式为HCl

D.上述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值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D、根据氯化钠是离子构成的,二氧化氯、氯气、水都是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解:A、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相互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

B、ClO

2

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5:(2×32)=71:128,故B错误;

C、生成物中有2个钠原子,6个氯原子,6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6个氧原子,所以X是HCl,故C正确;

D、氯化钠是离子构成的,二氧化氯、氯气、水都是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3.现有一瓶无色液体X,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该无色液体X是()

A.稀硫酸B.碳酸钠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D.氯化钠溶液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现有一瓶无色液体X,分别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硫酸钠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据此结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硫酸钠溶液不反应,而无明显现象,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

B、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钾溶液不反应,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钾溶液与碳酸钾溶液不反应,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溶液与碳酸钾溶液不反应,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除去CaCl

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

3

固体,过滤

B.除去NaNO

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

2

SO

4

:加入适量的BaCl

2

溶液,过滤

C.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固体,通入足量的CO并加热

D.从H

2O

2

溶液制取O

2

后的残余物中回收MnO

2

:过滤残余物,烘干所得固体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

2SO

4

能与适量的BaCl

2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

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氧化铜固体在加热条件下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

2O

2

溶液制取O

2

后的残余物,是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二氧化锰难溶于水,

可采用过滤残余物、烘干所得固体的方法分离出二氧化锰,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防止袋装食品变质而充入包装袋中的气体是氮气;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CO

2

(填化学式)的排放.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答】解: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所以防止食品变质而充入包装袋中的气体是氮气;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故答案为:氮气;CO

2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如图是钙元素的相关信息.

钙元素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其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符号为Ca2+.【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钙,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a2+.

故答案为:金属;40.08;Ca2+.

17.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1)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 2H

5

OH+3O

2

2CO

2

+3H

2

O .

(2)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打翻要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书写化学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1)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2)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5

OH+3O

2

2CO

2

+3H

2

O.

(2)实验时不小心将酒精灯碰洒,酒精在实验台上着火时应用湿抹布盖灭,利用的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同时湿抹布上有水,还能起到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1)外;C

2H

5

OH+3O

2

2CO

2

+3H

2

O;(2)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以下.

1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的氧化物为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Cl

2+H

2

O=HCl+HClO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氯化

氢和次氯酸.反应的方程式是:Cl

2+H

2

O=HCl+HClO,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答为:水;Cl

2+H

2

O=HCl+HClO.

19.N(NO

2)

3

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计算:

(1)N(NO

2)

3

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 (填最简整数比).

(2)76g这种燃料中氮元素的质量是28 g.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N(NO

2)

3

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6×2

×3)=7:12.故填:7:12;

(2)76g N(NO

2)

3

中氮元素的质量是76g×=28g.故填:28.

20.某NaCl溶液中含有较多CaCl

2,按如图方案提纯得到NaCl晶体(提示

CaCO

3

难溶).

(1)试剂A的化学式为Na

2CO

3

(2)加人足量稀盐酸的目的为除去溶液中多余的Na

2CO

3

(3)操作Ⅰ、Ⅱ的名称分别为过滤、蒸发.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氯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2)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

(3)操作Ⅰ、Ⅱ分别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除去溶液中的水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氯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试剂A为碳酸钠,其化学式为:

Na

2CO

3

(2)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加人足

量稀盐酸的目的为除去溶液中多余的Na

2CO

3

(3)操作Ⅰ、Ⅱ分别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除去溶液中的水分,操作Ⅰ、Ⅱ的名称分别为过滤、蒸发.

故答案为:(1)Na

2CO

3

;(2)除去溶液中多余的Na

2

CO

3

;(3)过滤、蒸发.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郑徐高铁于xx年9月10日正式开通运行,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高铁修建时使用了大量钢轨,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Fe

2O

3

+3CO2Fe+3CO

2

.金属铜的导电性不如银,但为什么高铁电缆主要采用

的是铜电缆银的价格高于铜且含量少.

【考点】铁的冶炼;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但还要考虑原料是否易得、价格、能否保护有限的金属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多种因素.

【解答】解: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2O

3

+3CO2Fe+3CO

2

利用物质的性质时,还需要考虑物质的价格,金属铜的导电性不如银,但银的价格高于铜;此外银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少.

故答案为:Fe

2O

3

+3CO2Fe+3CO

2

;银的价格高于铜且含量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