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

早期胃癌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
早期胃癌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

早期胃癌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早期胃癌的预后很好,各国文献报道的5年生存率均接近或超过90%,而在日本早期胃癌10年甚至15年的生存率也相当高。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率较低,日本的复发率低于5%,我国及欧美稍高,在5%一15%之间。可能与日本早期胃癌发现较早、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淋巴结清扫较彻底有关。

★西安国医肿瘤医院★迄今为止,与早期胃癌预后明确相关的因素只有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存在淋巴结转移者。一项研究显示,黏膜下癌中存在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7.6%vs98.2%,P<0.001),存在3个或3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只有1个或2个淋巴结转移者(P<0.001)。

此外,肿瘤浸润深度与预后也有关系,黏膜内癌预后好于黏膜下癌。但目前的研究并不能证实浸润深度是早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似乎仅仅与淋巴结转移危险性相关。其他一些因素与早期胃癌预后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发现组织学分化程度与早期胃癌预后有关,但另外一些研究却未能证实。

有意思的是,那些发现组织学分化程度与早期胃癌预后有关的研究却显示高分化/肠型早期胃癌预后较差,有悖于分化差的肿瘤具有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这一理论。老年患者预后较差,肿瘤体积越大预后似乎越差,而凹陷型早期胃癌预后较隆起型好。小黏膜癌(<4cm)、浅表性癌(>4cm)和Pen B变异型早期胃癌发生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较低,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达90%),而PenA变异型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64.8%)。

早期胃癌的间质反应与预后也有关系。间质反应包括四种表现形式:显著纤维化、淋巴细胞浸润、嗜酸细胞浸润和肉芽肿的形成。肉芽肿单个存在或聚集成

群,常伴随中到大量单核炎症细胞的浸润。淋巴细胞浸润明显者预后较好。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的形成及预后有关,但它们的独立预后价值仍有待于证实。一些研究发现-erbB-2、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yclin E蛋白高表达者预后差,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高表达者预后较好。

早期胃癌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

早期胃癌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早期胃癌的预后很好,各国文献报道的5年生存率均接近或超过90%,而在日本早期胃癌10年甚至15年的生存率也相当高。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率较低,日本的复发率低于5%,我国及欧美稍高,在5%一15%之间。可能与日本早期胃癌发现较早、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淋巴结清扫较彻底有关。 ★西安国医肿瘤医院★迄今为止,与早期胃癌预后明确相关的因素只有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存在淋巴结转移者。一项研究显示,黏膜下癌中存在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7.6%vs98.2%,P<0.001),存在3个或3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只有1个或2个淋巴结转移者(P<0.001)。 此外,肿瘤浸润深度与预后也有关系,黏膜内癌预后好于黏膜下癌。但目前的研究并不能证实浸润深度是早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似乎仅仅与淋巴结转移危险性相关。其他一些因素与早期胃癌预后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发现组织学分化程度与早期胃癌预后有关,但另外一些研究却未能证实。 有意思的是,那些发现组织学分化程度与早期胃癌预后有关的研究却显示高分化/肠型早期胃癌预后较差,有悖于分化差的肿瘤具有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这一理论。老年患者预后较差,肿瘤体积越大预后似乎越差,而凹陷型早期胃癌预后较隆起型好。小黏膜癌(<4cm)、浅表性癌(>4cm)和Pen B变异型早期胃癌发生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较低,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达90%),而PenA变异型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64.8%)。 早期胃癌的间质反应与预后也有关系。间质反应包括四种表现形式:显著纤维化、淋巴细胞浸润、嗜酸细胞浸润和肉芽肿的形成。肉芽肿单个存在或聚集成

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4-07-23T14:16:49.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亚娟[导读] 胃癌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 张亚娟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 163000)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31-01 胃癌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如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是改善胃癌预后的关键。目前,随着电子技术、超声技术等高新技术在胃镜中的应用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日益得到重视,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发现率和治疗率在逐年升高。目前胃镜不仅已成为诊断早期胃癌的最重要工具,而且也是早期胃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选取2012年1至2013年6月对60例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治疗,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37-60岁。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恶病质等。 1.2早期胃癌的治疗 1.2.1内镜下切除治疗大量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浸润深度为m层(包括m1、m2、m3)的黏膜内癌几乎均不伴有淋巴结转移,sm.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也极低,所以对于浸润深度为m1、m2、m3及sm1的胃癌有可能在内镜下将肿瘤病灶切除而获得痊愈;但sm2以深的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明显增高,不适合内镜治疗[1]。 常用方法有内镜下黏膜切除、黏膜分割切除术和黏膜下切开剥离术。可根据早期胃癌不同类型可选择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法。EMR适应证:①病理特征为高分化或中分化腺癌、乳头状腺癌的微小癌;②直径<2cm的I型、Ⅱa型病变;③直径小于1cm的Ⅱb、Ⅱc 型病变且无溃疡;④无静脉和淋巴结转移。⑤癌肿>2cm的高龄或全身状况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ESD适用于直径>2cm或有溃疡形成而不推荐进行EMR治疗,或经EMR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优点为可以一次性地整片切除较大范围的病灶,可以保证给病理医生提供完整的标本,利于准确地分析病变部位是否完全切除(广度及深度)、局部淋巴结或脉管有无转移;而且可以降低肿瘤的局部遗残率及术后再发率,因为有统计资料分析显示,分片切除法的肿瘤局部遗残率、再发率要较一次性切除法为高。ESD的缺点为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穿孔、出血;手术时间较长,即使操作熟练者切除直径2cm大小病灶也需花费1h左右时间。 在对早期胃癌施行内镜治疗时,由于内镜下对病灶范围、肿瘤细胞浸润深度的术前判断可能未必非常精确,所以对切除标本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是极其重要的,检查内容包括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深部断端有无癌细胞残留、水平断端有无癌细胞残留、有无淋巴管转移、有无脉管转移等,必要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追加再次内镜下手术或转外科手术治疗。 1.2.2内镜下非切除治疗可根据病灶情况选用以下治疗:①内镜下氩气刀(APC)烧灼治疗。②内镜下光动力学治疗。③内镜下激光治疗。④内镜下微波治疗等。但是由于这些方法不能提供手术标本帮助分析所行治疗是否完全彻底,因此近来多不主张使用[2]。 2 结果 经我院积极治疗后,60例患者中,病情明显好转55例,3例患者病情好转,2例患者病情得到稳定。 3 讨论 各国学者在影响早期胃癌预后的因素方面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总结。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Ⅱc+Ⅲ,Ⅱc型的早期胃癌的生存期差异较大,从数年至10余年不等。早期胃癌的手术切除预后很好,黏膜内癌的5年生存率90%以上,黏膜下癌5年生存率80%~90%。黏膜内癌生存期最长可为20年,而肿瘤穿透黏膜下层,预期生存期为1年。另外,淋巴结转移得越远、个数越多者预后越差。有人观察到少数早期胃癌经5~10年仍不演进为进展期胃癌。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向胃壁深层浸润、增殖。根据癌细胞在胃壁的浸润深度,胃癌可分为m癌(癌细胞限于黏膜层)、sm癌(癌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mp癌(癌细胞浸润至固有肌层)、ss癌(癌细胞浸润穿过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s癌(癌细胞浸润至浆膜下层)、se癌(癌细胞浸润穿过浆膜下层)、si癌(癌细胞扩散至腹膜)。 早期胃癌的概念由日本内镜学会最早(1962年)提出后一直沿用至今,定义为癌细胞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无论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癌肿浸润至固有肌层但未穿透固有肌层者称中期胃癌;浸润到浆膜层或浆膜外时称晚期胃癌;中期胃癌和晚期胃癌统称为进展期胃癌[3]。早期胃癌(EGC)又分为黏膜层癌及黏膜下层癌。近年来,为适应内镜下治疗的需要,又根据癌细胞浸润深度,将黏膜层癌分为黏膜浅层癌(m1)、黏膜中层癌(m2)、黏膜深层癌(m3);将黏膜下层癌分为黏膜下浅层癌(sm1)、黏膜下中层癌(sm2)、黏膜下深层癌(sm3)。以上分类的概念在掌握手术适应证时较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厚钰,姚礼庆.现代内镜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5. [2]余娜,蔡田豪.早期胃癌的内镜表现与病理关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5:361. [3]郭强.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现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62.

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干货满满)

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干货满满) 教你如何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来源丨消化道早期癌内 镜诊断技巧图谱(修订版) 内容已获出版社授权发布)我国的胃癌发病率与日本和韩国相近,但是,当前我国胃镜 检出的早期胃癌仅占全部胃癌的10% 左右,远低于日本 约70%)和韩国(约50% )的水平。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差异,除了无症状人群筛查率的不同外,与内镜医师的早癌诊断能力也有很大关系。由于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相比, 内镜下形态有明显的不同,内镜医师如果对早期胃癌的认识 不足,就容易造成漏诊(图2-3-1 )。 图2-3-1 早期胃癌漏诊病例 A. 病例1,初次胃镜检查,胃角小弯可见一凹陷型病灶, 高度可疑早期癌,但内镜医师未注意到该病灶,未取活检; B. 病例1,3 年后该患者复查胃镜,发现胃角小弯进展期癌,活检病理示低分化腺癌; C. 病例2,初次胃镜检查,胃窦后壁可见一发白的凹陷型病灶,可疑早期癌,活检病理示轻度 异型增生,但未密切随诊;D. 病例2,2 年后复查胃镜,初次胃镜检查,幽门口8 点钟方向可见一发红的浅凹陷,但内镜医师未注意到该病灶,未活检;F. 病例3,2 年后复 胃窦后壁可见进展期癌,活检病理示印戒细胞癌; E. 病例3,

查胃镜,可见幽门口7?8点钟方向进展期癌,活检病理 示印戒细胞癌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胃镜下检出早期胃癌包括发现病灶和诊断病灶两个步骤。发现病灶,即在内镜下“找到”可疑的病灶;诊断病灶,即通过对可疑病灶的内镜下形态分析,包括普通白光内镜、染色内镜、放大内镜、NBI 等方法,大致判定该病灶为良性或可疑恶性,然后对可疑恶性的病灶行活检,最终通过病理确诊。 因此,在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是诊断早期胃癌最重要的第步。首先是规范化的胃镜操作,要尽可能地看到全部的胃黏膜区域,不能留有视野上的“盲区” 。如果根本就没有看到病灶,是不可能诊断早期胃癌的。 胃镜检查前,需要常规提前服用去泡剂和去黏液剂。泡沫和 黏液的附着会极大地影响病灶的检出,对染色和NBI 放大观察也有不利的影响(图2-3-2)。笔者所在科室常用的方法 是在胃镜检查前20min ,让患者口服50ml 的西甲硅油洗。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剧烈的呕吐和胃壁的挛缩也会影响病灶的检出,使用镇静药,如丙泊酚或咪唑唑仑(无痛胃镜检查),以及使用解痉药,如丁溴东莨菪碱、盐酸消旋山莨菪碱(654-2)或阿托品可以减轻患者的呕吐和胃壁挛缩。 链霉蛋白酶混合溶液,然后在检查过程中视情况做进步冲 有青光眼和严重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可以使用胰高血糖素替

胃癌的识别及预后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恶性瘤的第2位,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首位。全国年死亡率男性为 20.93 / 10 万人口,女性 10.16 / 10 万人口,男女之比 为 2.5 ~ 3比1。胃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大多在 40 ~ 69岁之间。由于胃癌病情发展较快,如出现症状后不进行手术治疗,90%以上的患者均在一年内死亡。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和综合治疗的应用,胃癌的治愈率有所提高,但大多数报道的5年生存率仍在20% ~ 30%。 胃癌的发病原因 确切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清楚,可能有关的因素有: 1.遗传因素:胃癌有家庭集聚性已为一些研究所表明,主要与血缘关系(如父母和兄弟姐妹)有关,其次才是共同生活史。 2.胃部疾患:胃部某些疾病如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有学者认为此类疾病有可能是癌前病变。 3.饮食习惯:胃癌高发区居民多吃烟熏的肉干、咸鱼、鱼露和蟹浆等高盐食物,已证实高盐对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促进作用。喜吃热烫饮食、进快食,三餐不定时和喜吃熏腌饮食等都有可能引起胃粘膜的损伤,而成为胃癌的发病诱因。

4.亚硝胺类化合物:由于亚硝胺类化合物有很强的致癌性,动物实验已证明可诱发胃癌,而该化合物的前身——二级胺及亚硝酸盐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并且可以在适宜的酸度(如胃内的酸性环境)或细菌的作用下合成亚硝酸类化合物,所以亚硝酸类很可能是人类胃癌的致病因素之一。新鲜蔬菜如果放置几天,亚硝酸盐含量会急剧上升;蔬菜做熟后含亚硝酸盐不多,但隔夜后其含量就会明显升高,特别是大白菜,所以最好不要总吃剩菜;另外买的腊肉等熟肉食里面亚硝酸盐含量也较高。 胃癌的常见症状 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一些不适,但即使晚期病人,症状也多种多样,酷似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如:上腹痛或饱胀不适,消瘦,食欲减退及呕吐、呕血或黑便最常见,部分病例消化道症状不明显,而以腹部肿块或转移灶的病状为首发症状。 哪些人群需要警惕胃癌的危险 1.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消瘦特别是中年以上患者。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 (1)隆起型早期癌的形态学特点 按山田分类法,将胃内隆起型病变分成4型。I型为轻度隆起,周边隆起界限不清楚,隆起坡度较缓慢,又称丘状隆起。Ⅱ型则为有明显界限的隆起。在Ⅱ、Ⅲ型的基础上,又分出两个亚型。即:扁平型和鼻状隆起型。这两个亚型是胃内恶性病变的特点,大部分为早期癌。 胃内隆起型早期癌由于组织学类型的不同,其形态也有不同,其中包括隆起的大小、形态及表面形状。胃内隆起大部分直径均在10一40cm之间,仅少数例外。它们的隆起高度以0.5cm为界限,高于0.5cm为I型,而低于0.5cm为Ⅱa型早期癌。隆起的表面性状是区分良恶性的主要条件。早期癌特有的表面结构是大小不等的结节或颗粒状,隆起边缘不整。隆起型早期癌大部分位于中度到重度肠上皮化生的区域,该区域黏膜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胃小区或结节,而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程度主要依赖于肠上皮化生的程度。隆起型早期癌的表面性状与其周围黏膜结构的这种类似性,正是黏膜及黏膜下癌的形态学特征。随着癌组织浸润加深,以上表面性状将不存在,而出现糜烂、溃疡或结节。 当隆起型早期癌最大直径小于1.0cm时,其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但有边缘不规则等特点。 隆起型病变包括良性形态及恶性形态两类。良性形态包括:丘状、半球状、亚蒂状、有蒂状、有蒂分叶状;其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但约3%仍有恶性可能。恶性形态包括:平盘状、平盘状伴凹陷、花瓣状、结节状;其表面均不平或呈颗粒状、结节状;其边缘不规整。组织学80%以上为恶性。 早期癌一般小于2cm,一般Ⅱa型早期癌隆起高度小于0.5cm,可分成细微隆起、平盘状隆起伴中心凹陷。共同特点为:隆起是扁平型、边缘不整齐、表面呈颗粒状,为黏膜层癌的特征表现,若扁平隆起中心部有凹陷、浅糜烂者,则为黏膜下浸润的表现,大部为早期Ⅱa型或Ⅱa+Ⅱc型癌。 I型早期癌的隆起高度往往大于0.5cm,表面呈结节状、颗粒状。若隆起为广基块状或大结节应为进展期癌。 (2)凹陷型早期癌的形态学特点 凹陷型早期癌包括:Ⅱc型、m型及Ⅱc+Ⅲ型等混合型。 Ⅱc型早期癌与凹陷型早期癌的绝大部分,凹陷糜烂深度一般不超过2~3mm,凹陷的边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浸润深度决定了其界限的清楚与否。侵入深时,界限明显;侵入浅时(局限于黏膜层时),界限不清晰。凹陷中心部黏膜不规则,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不平坦,有时可见残留岛状黏膜,由再生上皮构成,其存在为早期癌的有力证据。凹陷中心发红、充血、质脆、黏膜皱襞中、呈切割样或笔尖样,为癌的黏膜层浸润。 不同组织类型的Ⅱc型早期癌其表现性状也有所不同。未分化型:表面不平,有结节、颗粒及黏膜中断都比较明显。Ⅱc型早期癌其溃疡周边或部分边缘往往伴有Ⅱc样改变,表现为:溃疡边缘不整或浅糜烂。凹陷型早期癌一般无包块形成,其周围隆起应考虑进展期胃癌的可能。在溃疡型早期癌的追查中,会发现中心部溃疡缩小,周边Ⅱc样改变会增大,甚至中心部瘢痕形成,周围Ⅱc进一步扩展,之后,中心溃疡又会再出现。这种改变在长时间内可反复出现,称为“恶性周期”。临床上仅根据治疗后溃疡愈合而诊断为良性溃疡,有时是不恰当的。 有人认为糜烂型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凹陷性病变,并将其分成4型,其中Ⅱ型含癌的几率较高。

内科学题库胃癌

内科学题库胃癌 单选题 1、胃癌最常见的部位是: A.胃底 B.胃小弯 C.贲门 D.胃窦 E.胃体 (标答:D) 2、不属于胃癌癌前病变的是: A.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 B. 恶性贫血伴有显著胃腺体萎缩 C. 毕Ⅱ式胃切除术厚并发胆汁反流性残胃炎 D. 胃溃疡直径>2.5cm者 E. 胃结石 (标答:E) 3、胃癌最常见的症状是: A. 食欲不振 B. 恶心、呕吐 C. 上腹部疼痛 D. 消瘦 E. 低热

(标答:C) 4、患者,男,45岁。原有胃溃疡病史15年,近2个月来上腹疼痛的节律性消失,使用制酸剂疗效不佳,目前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 胃镜 B. X线钡餐 C. 大便潜血 D. 幽门螺杆菌检查 E. B超 (标答:A) 5、进展期胃癌,癌性病变弥漫浸润者称为: A. 皮革胃 B. 息肉样型 C. 硬癌 D. 溃疡型 E. 菜花样型 (标答:A) 6、胃癌的淋巴转移部位多在: A. 左锁骨下淋巴结 B. 右锁骨上淋巴结 C. 左锁骨上淋巴结 D. 右锁骨下淋巴结

E. 左腋下淋巴结 (标答:C) 7、胃癌导致女性卵巢Krukenberg肿瘤的转移方式是: A. 直接蔓延 B. 淋巴转移 C. 血循转移 D. 种植转移 E. 弥漫转移 (标答:D) 8、胃癌的主要体征是: A. 淋巴结肿大 B. 腹水 C. 伴癌综合征 D. 腹部肿块 E. Krukenberg肿瘤 (标答:D) 9、属于胃癌伴癌综合征的是: A. 持续低热 B. 血栓性静脉炎 C. Horner综合症 D. 出血倾向 E. 肝掌

(标答:B) 填空题 1、_____________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根治胃癌的手段,而________________治疗具有直接、有效、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对不能耐受手术者,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标答: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 2、凡年龄在4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_______________、食欲不振、_____________,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标答:上腹部不适体重明显减轻) 3、胃癌的病理分型包括:_______________、未分化腺癌、_______________、特殊类型。 (标答:腺癌印戒细胞癌) 4、_______________是筛选胃癌的首选方法。 (标答:粪便隐血) 5、_______________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 (标答:胃镜) 名词解释 1、进展型胃癌: 标答:是胃癌按照形态学分类中的一种,即中晚期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及全层,常伴转移。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1、性别、年龄:临床发现中老年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壮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2、部位:许多研究表明肿瘤位置是一独立的预后因素。胃体癌预后最好,依次为胃窦部、近侧部及广泛癌。 3、病理分期:按照胃癌侵犯胃壁的深浅,分早期和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手术根治切除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影响早期胃癌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侵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而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手术方式等因素与早期胃癌的预后无相关性。淋巴结转移时影响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进展期胃癌预后较差,患者常常死于远处转移。胃癌国际TNM分期,能较全面的反应癌肿的进展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其作为重要的独立预后指标已经被工人。 4、组织学类型:国内常将胃癌分为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硬癌、未分化癌和混合型癌。胃癌形成后,组织学特征程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初期为单一组织学特性的癌细胞,逐渐转化为包含多种克隆细胞的集合体。一般认为分化好的腺癌术后生存率高于低分化者。 5、肿瘤大小:小肿瘤预后较好,肿瘤最大的直径在4cm以下时可能是预后较好的指标之一。 6、淋巴结转移:一般认为无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好。 7、手术切除:影响胃癌预后的与手术有关的因素包括手术根治度和胃切除范围等。胃癌手术的根治度根据切除淋巴结的站别分为A、B、C3级,A级手术生存率明显高于B、C级。 8、饮食因素:少摄入干硬、腌渍、熏烤、煎炸食品,同时增加豆制品、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饮酒时胃癌患者的一个十分不利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时还发现大量摄入维生素E可以提高生存率。 9、其他因素:凡发生肝转移、血管侵润、腹膜播撒、盆腔转移、癌性腹水等情况的均为胃癌预后不良表现。 抗胃癌新利器——人参皂苷Rh2 在世界范围内,胃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胃癌876000例,仅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对36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已确诊的36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粘膜内癌20例,粘膜下癌16例。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者26例,5年生存率92%(24/26);有淋巴结转移10例,生存率60%(6/10)。结论对于有胃病史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系统检查是早期胃癌发现的重要手段。 标签: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胃癌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中晚期患者死亡率较高。因本文选取1998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1998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住院手术切除后病理结果为早期胃癌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男性20例,女性16例,男女比例为5:4,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为(47.38± 2.17)岁。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腹痛、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 1.2方法所有标本均为4%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HE染色,切片厚度4 mm,进行显微镜下观察。采用胃镜、X线、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1.3诊断标准 1.3.1内镜诊断标准目前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分型标准仍沿用日本内镜学会制定的相关分型标准,其将早期胃癌分为3型:隆起型、浅表型以及溃疡型,其中浅表型又可分为表面隆起型、表面平坦型以及表面凹陷型3个分型,同时将粘膜重度非典型增生也划分入早期胃癌的一个部分。 1.3.2病理学诊断标准组织学分型采用WHO对于早期胃癌的分类标准,将其分为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以及其他类型癌,可包括腺鳞癌、鳞癌、类癌、未分化癌、面膜重度非典型增生。 2結果 2.1分型36例早期胃癌患者中I型隆起型10例,II型表浅型8例,III型凹陷型18例。 2.2病变部位病变位于胃底体部9例(25%),胃窦12例(3 3.3%),胃角部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患者预后之间的联系,供以后参考所用。方法:对我院60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采用PCR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加以分析,借助Excel和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0例胃癌患者中有37例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占比重为61.7%,临床分期III- IV、生存时间在3年以下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生幽门菌感染患者人数均高于临床分期I-II、生存时间在3年以上和淋巴结转移患者没有发生幽门菌感染患者人数,两者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和患者预后有联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根除可改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患者;预后;影响 引言 在世界范围内,胃癌都是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排名中均靠前。胃癌患者一经发现多数都到了晚期,对其进彻底治愈存在困难。其中导致胃癌患者的一致病因子是幽门螺杆菌,相关资料显示 90%以上胃癌患者的发病原因均和幽门螺杆菌有密切联系,而彻底治愈该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风险较低,但胃癌患者预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还处于争议中,为了更好的了解胃癌患者预后和幽门螺杆菌之间的联系,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我院对60例胃癌患者进行了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60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5例、25例,所占比重分别为:58.33%、41.67%,年龄居于40-69岁段,采用13C 检查出来有657例是阳性,肿瘤长度在2.2cm到7.8cm之间,平均为(5.20±1.01)cm,纳入标准:经诊断均为胃腺癌患者,保守和根治手术患者均在内;顺从性较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有其他感染疾病者;有精神病史者;患者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思维能力缺失者。 1.2方法 此次研究选用PCR法明确患者体内幽门杆菌感染情况,在提取患者体内癌细胞DNA时使用微量法,将其复制一份作为模板,在次基础上对幽门杆菌做扩增处理,所用仪器为梯度PCR扩增仪,之后借助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基因片段主要为118bp[1]。 1.3疗效指标 观察两组胃癌预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和幽门杆菌感染率情况。 1.4统计学意义 用计算机软件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20.0软件中,对其分析和统计,用T和X2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幽门杆菌感染率情况 60例胃癌患者中有37例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占比重为61.7%。

胃癌诊疗规范(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胃癌(Gastric Carcinoma)就是指原发于胃得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得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就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得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得总体策略就是以外科为主得综合治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得胃癌就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得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得症状,随着病情得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得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与腹腔神经丛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

出现剧烈腹痛得胃穿孔症状。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得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④出血与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⑤其她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得症状等。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与恶病质。 (二)体征 一般胃癌尤其就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得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就是体检可获得得唯一体征。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得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得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得可能。③胃肠梗阻得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其中,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块、脐部肿物、直肠前窝种植结节、肠梗阻表现均为提示胃癌晚期得重要体征。因此,仔细检查这些体征,不但具有重要得诊断价值,同时也为诊治策略得制订提供了充分得临床依据。 (三)影像检查

胃癌分型

众所周知胃癌在我国十分常见,然而胃癌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治疗措施各不相同。早期胃癌是指局限而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的胃癌,且不论其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深度超过粘膜下层,已侵入肌层者称中期,已侵及浆膜层或浆膜层外组织者称晚期。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一、具体形态分型 胃的任何部位皆可发生胃癌,胃窦部最常见(48.8%~52.5%),大弯、小弯、前壁、后壁皆可受累,其次是贲门部(16.1%~20.6%),胃体部和累及全胃者相对较少(7%~16.6%)。胃癌多为单发,少数也可多发。 胃癌发病起始于黏膜上皮层,多为单中心发生,少数为多中心发生。后者也多因相距不远逐渐发展融合成一个癌灶,偶形成双癌。癌灶逐渐发展,同时向水平方向和深层浸润和扩散,逐渐累及胃壁各层甚至周围脏器,也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病期早期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很大。 按照胃癌侵犯胃壁的深浅,被分为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侵至肌层者称中期胃癌,侵及浆膜及浆膜以外者称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合称进展期胃癌。 (1)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不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它的最大直径一般在5cm以下,直径小于1cm的称小胃癌,小于0.5cm称微小胃癌。原位癌是指未突破固有膜的癌肿也属早期胃癌,但难于识别。 ①日本早期胃癌分型:1962年日本早期胃癌大体形态分为3型: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 A、隆起型(Ⅰ型):肿瘤表面呈结节状隆起或息肉状,边界清楚,高出周围黏膜约2倍以上。 B、表浅型(Ⅱ型):肿瘤表面高低与周围黏膜差别不甚大,癌灶较平坦,无明显隆起和凹陷,依其隆起或凹陷的程度又分3个亚型。 表浅隆起型(Ⅱa):肿瘤隆起高度不超过周围黏膜厚度的2倍。 表浅平坦型(Ⅱb):癌灶与周围黏膜同高。表面无隆起或凹陷。 表面凹陷型(Ⅱc):癌灶较周围黏膜稍凹陷,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厚度。 C、凹陷型(Ⅲ):癌灶明显凹陷,不超过黏膜下层。 根据上述各型特点,还可分出各种混合型如Ⅱa+Ⅱb、Ⅱc+Ⅱa、Ⅱb+Ⅱc、Ⅱc+Ⅲ、Ⅲ+Ⅱc 等。 ②我国分型:我国也分3型,即隆起型,癌肿呈息肉样隆起,高出胃黏膜5mm以上,有蒂或无蒂,原发或继发于息肉者。将日本分型的Ⅰ型、Ⅱa型和Ⅱa型为主的复合型皆归在此型。浅表型又称胃炎型或平坦型,只相当Ⅱb型,根据病灶范围大小又分2个亚型,即局限型(直径<4cm)和广泛型(直径>4cm),并将其划在特殊类型中。凹陷型则包括了Ⅱc型、Ⅲ型和以其为主的复合

82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82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例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针对82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发病特征为: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的患者都有腹部不适、胃痛病史与一般胃病无特殊区别,早期胃癌好发于中老年,发病部位集中于胃窦部和胃体部,发病恶性程度较低。结论有胃病史患者是早期胃癌的高危人群,因此需要依靠病例分析提高早期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从而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关键词】早期胃癌;病例分析;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中选取的2005年~2010年期间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患者82例临床资料,全部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男53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183∶1;年龄为20~87岁,平均年龄为583岁。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恶心及呕吐、体重下降等,其中腹痛为普遍症状。 12 方法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经过手术切除标本用4%福尔马林固定,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片厚4 mm,显微镜下观察。肉眼分型标准采用日本内镜学会提供分型方案,Ⅰ型(隆起型)肿瘤明显高出周围正常黏膜约2倍以上;Ⅱ型(表浅型)

癌组织比较平坦,未形成比较明显的隆起或者凹陷;Ⅲ型(凹陷型)癌组织较周围黏膜明显凹陷。 2 结果21 病变部位胃镜下病灶累计部位:位于胃体部29例(353%),胃窦部35例(427%),胃角部10例(122%),贲门8例(98%)。22 大体分型 82例早期胃癌中,Ⅰ型隆起型22例,Ⅱ型表浅型39例,Ⅲ型凹陷型21例。以Ⅱ型多见23 病理学组织分型腺癌30例,印戒细胞癌14例,黏液腺癌3例,未分型35例。24 淋巴结转移 82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13例(159%),其中黏膜内癌转移5例(61%),黏膜下癌转移7例(85%)。25 随访情况82例患者均获随访,5年以上存活为76例,未满5年死亡为6例,5年存活率为927%。 3 讨论大多数的胃癌患者在明确诊断的时候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导致一半以上的患者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即使能够手术,进行手术治疗后5年内的生存率低于40%,总体的复发率高。虽然现在随着化疗药物的开发、使用以及化疗方案的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情况下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胃癌发病率如此高,但是迄今为止病因仍未完全阐明,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营养失衡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本组的82例患者中,发病的高峰年龄是在45岁以上,年龄在45岁以下的患者仅为3例,

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加以对比分析。方法连续性纳入江苏省海安县肿瘤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新收治的经胃镜、影像学及手术确诊的胃癌患者94例,其中老年患者(≥60岁)48例,中青 年患者(<60岁)46例,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老年组胃癌患 者男性比例、吞咽困难发生率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肿瘤浸润深度、TMN分期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间其它临床及病 理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 特征存在部分差异,老年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及TMN分期相对较低,预后更好。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065- 0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 者生存质量[1]。随着人民群众生活习惯改变及人口老年化,胃癌呈现发病率增高 且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因此越来越受到放疗科、消化科及普外科医生的重视。 本研究通过分析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旨在加深对胃癌的认识,进一步提 高胃癌防治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连续性纳入江苏省海安县肿瘤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新收治的经胃镜、影像学及手术确诊的胃癌患者94例,其中老年患者(≥60岁)48例 (51.1%),中青年患者(<60岁)46例(48.9%),均视综合情况施行胃切除 术或姑息性手术。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1.2 研究方法 完整记录患者胃癌家族史、饮食及烟酒嗜好、腹痛、黑便及消瘦乏力等临床 资料。胃镜检查中记录胃癌位置,并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胃窦活检综合判定是 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记录术中胃癌大体标本大小并跟踪记录病理类型、分化 程度及病理分期。 2 结果 2.1 年龄、性别及生活习惯 94例胃癌患者年龄分布为33~82岁,平均年龄为69.1±13.0岁。男性患者 60例(63.8%),女性患者34例(36.2%),老年组胃癌患者男性比例显著高于 中青年组(75.0% vs 52.2%,P=0.021)。存在胃癌家族史者12例(12.8%),两 组无显著差异(P=0.590)。吸烟者24例(25.5%),嗜酒者26例(27.7%),喜食腌制食物者20例(21.3%),喜食高盐食物者27例(28.7%),喜食烫食者31例(33.0%),喜食辣食者13(13.8%)例,喜食油炸食品者25例(26.6%),喜食新鲜蔬菜 水果者12例(12.8%),两组各饮食习惯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临床表现 本研究中胃癌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上腹不适(80例,85.1%)、纳差 (72例,76.6%)、上腹痛(68例,72.3%)、消瘦(47例,50.0%)、黑便(21例,22.3%)及呕血(19例,20.2%),较少见的症状包括吞咽困难(18例, 19.1%)、腹部肿块(9例,9.6%)、幽门梗阻(3例,3.2%)等,见表2。老年 组发生吞咽困难的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9.2% vs 8.3%,P=0.012),其余症状

胃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新进展

胃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新进展 胃癌患者由于早期缺乏特征性症状,因此我国临床诊断的胃癌病例大多数已为中晚期。自1880年Billroth首例胃切除手术成功以来,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已成为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但是总体来说胃癌患者的预后仍是处于不容乐观的状态。有报道显示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通常仅为10%~20%,因此胃癌治疗的疗效及其预后仍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胃癌患者预后跟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部位等一般因素和肿瘤组织类型、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因素。本文通过对上述两类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总结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标签:胃癌;预后;影响因素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多年来居高不下,有报告称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0%~20%[1]。较差的预后是导致胃癌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因此影响胃癌预后的众多因素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胃癌预后涉及到较多的临床和病理因素,如腫瘤部位和大小、组织分型、浸润深度、是否发生转移以及切除是否彻底等。本文就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和病理因素及该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1 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研究现状 1.1 临床因素 1.1.1 性别Stephens等[2]认为女性胃癌患者预后普遍好于男性患者;日本学者Sato等[3]提出在部分地区女性预后较差主要是因这些地区男、女性胃癌普查存在不公平,并指出,如果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女性会比男性有较好的预后。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性别对于胃癌患者预后影响不明显。 1.1.2 年龄有关年龄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目前并无统一意见。有报道称在肿瘤彻底根治前提下,青年患者和老年患者预后并无差异[4]。杨维良等[5]对35岁以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青年患者中以弥漫型肿瘤占大多数,手术根治率低,预后比老年患者低。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学因素后,年龄对胃癌预后影响极小。 1.1.3 部位众多研究表明胃近端1/3部位的肿瘤预后要比中远端1/3肿瘤预后差。Wanebo等[6]发现远端及中部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20%,然而近端胃癌患者仅为10%;Tytgat等[7]研究发现胃上部癌患者总体预后比中下部癌差,与Wanebo等人的研究相一致;但也有研究显示胃癌部位对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多少没有影响[8]。 1.1.4 大小近年来部分研究认为肿瘤大小可作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胃癌通知书.doc

胃癌化疗临床路径 一、胃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癌(icd-10:c16, d00.2) 行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姑息性化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 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上腹不适、隐痛、贫血等。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胃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学诊断。 4.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淋巴结及脏器转移;钡餐检查了解肿瘤大小、形态和病变 范围。 5.通过手术情况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 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 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2011年) 4.化疗医嘱(以下方案选一) 1)edf方案-----21天重复*8周期 表阿霉素 50mg/m iv 第1天 ddp60mg/m2 iv 第1天 5-fu 200mg/m civ 24h≤24w 2)pelf方案 ddp 40mg/m iv 1/weekly*8 epi 35mg/m iv 1/weekly*8 cf 250mg/miv 1/weekly*8 5-fu 500mg/m iv 1/weekly*8 次日加用g-csf,皮下5ug/kg/共5天 3)pec方案-----28天重复 紫杉醇 30-50mg/m 3h d1.8.15 5-fu 750mg/m 24h d1-5 顺铂 20mg/miv d1-5 4)紫杉类单药方案----3周 泰素 135-175mg/m ivgtt d1 或泰索帝60-75/m ivgtt d1 5) folfox4 2周 奥沙利铂 75mg/m ivgtt 2h d1 cf200mg/m ivgtt 2h d1,2 5-fu400mg/m iv 然后600mg/m ivgtt 22h d1,2 6)folfox6 2周 奥沙利铂 85mg/m ivgtt 2h d1 22222222 2222 2222 cf400mg/m ivgtt 2h d1,2 5-fu400mg/m iv 然后2.4g/m ivgtt 46-48h 7)capox 3周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发现有益和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组对105例早期胃癌患者,综合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大部数患者有上腹部不适、胃痛史,大体分型以Ⅱ型(表浅型)占大多数,病理分类中以管状腺癌为主。结论早期胃癌好发于中老年人,恶性程度低,临床表现与一般胃病无特殊区别,需要病理来提高早期诊断率,病理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早期胃癌病理分析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男多于女,病死率高,中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40%,而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常大于90%,但多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有症状时多已处于进展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因此,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早期胃癌(EGC)是指癌组织浸润深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管淋巴结是否有转移。EGC 治疗效果良好,但若存在淋巴结转移,预后会受到影响。本研究分析了10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认识和诊

治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1—2005年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10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全部经手术与病检证实为早期胃癌,其中部分患者(25%)术前胃镜检查及活检误诊为胃炎等,因疗效欠佳或不能排除胃癌而行手术治疗。105例早期胃癌中,男73例,女32例,男女之比为2.3∶1;年龄20-86岁,平均57.5岁腹痛(90.1%),消化道出血(32.1%),恶心及呕吐(20.3%),消瘦(13.1%),贫血(21.9%),其中贲门早期胃癌进食有部分患者梗阻感。 1.2方法 研究对象均经手术切除标本用4%福尔马林固定,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片厚4mm,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诊断依据参照日本田坂早期胃癌标准:癌组织浸润达。黏膜及黏膜下层,包括有否淋巴结转移。肉眼分型标准采用日本内镜学会[1]提出分型方案分为Ⅰ型(隆起型)、Ⅱ型(表浅型)、Ⅲ型(凹陷型),并按照WHO食管和胃肿瘤组织学分类将肿瘤分成以下几类: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 2结果 2.1 肿瘤部位 胃镜下病灶累及部位:贲门17例,胃体31例,胃角12例,胃窦42例,幽门2例,残胃1例。以胃窦好发,占38.24%。

2019胃癌诊疗规范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1)胃镜活检标本处理。 ①标本前期处置:活检标本离体后,立即将标本展平,使粘膜的基底层面贴附在滤纸上。 ②标本固定:置于10%-13%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包埋前固定时间须大于6小时,小于48小时。 ③石蜡包埋:去除滤纸,将组织垂直定向包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