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应用定稿

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应用定稿
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应用定稿

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应用

田振宇安军生杨为中

[摘要] 目的探讨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择了96例(155眼)混合性散光患者进行正柱定轴正负

柱镜检影(试验组80眼)与联合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检影(对照组75眼).

将散光分为3个区(<3.00D,3.00D~6.00D,>6.00D),根据中和影的形态,

轴位准确度,检影时间与镜片组合综合评价检影效果.结果散光在

3.00D以下者,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3.00D~6.00D与大于6.00D,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较联合

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对检影中高度混合散光更是一种决捷和准确的检

影方法.

[关键词] 圆柱镜 ; 散光 ; 网膜检影

With the positive cylinders decide sxis and the plus or minus cylinders a examination of the eyeball inside the reflection shadow of the method is in mixed astigmatism eyes application

Tian Zhen-yu, AnJun-sheng.Allad Ophthalmology Hospital,Zhanjiang 524037, Yang Wei-zhong,The First People Hospital Ophthalmology of Guangzhou Corresponding author: Tian Zhen-yu ,Email: zhaohui0739@16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retinoscopy superiori- ty with the positive cylinders decide sxis and the plus or mins cylinders a examination of the eyeball inside the reflection shadow of the method is in mixed astigmatism eyes application. Method R andom chose 96 cases with mixed astigmatism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 < 3.00D; 3.00~6.00D; > 6.00D ).Retinoscopy of the positive cylinders decide sxis and the plus or minus cylinders was applied ( experiment 80 eyes of set),while retinoscopy of combined positive cylindets with negative cylinders was used (75 eyes of matched control).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 neutralized image,the accuracy and facility of the axis judgement ,operating time and of combined lens the comprehensive were evaluated check shadow result. Result In the group of mixed astigmatism less than 3.00D,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ed group;in the groups of mixed astigmatism 3.00~6.00D and >6.00D,significant di 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ed group. Conclusion In higher degree mixed astigmatism with the positive cylinders decide sxis and the plus or minus

cylinders a examination of the eyeball inside the reflection shadow of the method than with combined positive cylinders and negative cylinders check the reflection shadow inside the eyeball is a kind of better convenient and precise check shadow method.

[ Key words] Cylinder lens ; Astigmatis ;Retinoscopy

一. 资料与方法

1.眼科门诊混合散光患者96例(155眼),男53女43,年龄6~37岁,平均15.3岁,散光度<3.00D共59眼(试验组30眼,对照组29眼),3.00~6.00D 62眼(试验组32眼,对照组30眼),>6.00D共34眼(试验组18眼,对照组

16眼).常规裂隙灯及眼底等检查,排除眼器质性疾病后,12岁以下用

1%阿托品眼膏,其他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

2.带状光检影,试验组用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1米检影,按该法三点新技术操作,第一先顺后逆,先找出顺动影动后用正柱镜中和,将这一条主要子午线屈光矫正,这条子午线就是散光轴即正柱定轴含义.第二微

调轴位,微调正柱镜的轴位,让顺动影更明显并出现一致性影动.第三两柱中和,即用正负柱镜各一片达到中和.对照组采用联合应用正负柱镜

检影法1米检影,分别用正负柱镜2~3片中和两条相互垂直子午线上影动.

3.检影效果分级,1级中和影均匀,轴位易判断,检影时间<5min,镜片组

合2片;2级中和影欠均匀,轴位判断尚可,检影时间5~10min,镜片组合

2~3片;3级中和影欠均匀,轴位判断困难,检影时间>10min,镜片组合3 片.用SPSS统计软件包Pearson x2检验法对试验组与对照组检影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检影在不同散光区间结果(见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散光<3.00D 3.00~6.00D >6.00D

1级 2级合计 1级 2~3级合计 1~2级 3级合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组 25 5 30 19 13 32 15 3 18

对照组 24 5 29 10 20 30 8 8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计 49 10 59 29 33 62 23 11 34 散光度在3.00D以内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仅存在1级与2级检影结果,

经x2检验统计(x2=0.003, P>0.05 ) 无显著性差异. 散光度

3.00~6.00D(x2=

4.218, P<0.05 )与散光度大于6.00D(x2=4.3,P<0.05)均存在1~3级,经x2检验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三. 讨论

1.网膜检影法由William于1859年发现并用于临床已一百多年历史,产生过众多种类名称的检影法.常规球镜检影法与球柱镜联合检影法临床运用较多,适用于低度屈光不正的检影,对于高度屈光不正与混合性散光检影力不从心,因为球镜360度镜焦度一致,中和一方向子午线上的屈光,必然会增加与之相垂直另一方向子午线上末矫正屈光,而高度数的屈光反映的影动是缓慢,边界不清,模糊甚至无光影.计尚年的[检影研究与应用]中提出了柱镜检影法[1],黄中宁也发表文章联合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检测混合散光[2],本人创新的该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对于高屈光不正及混合性散光来说,它们均是常规球镜检影法与球柱镜联合检影法的补充与发展.

2.单纯的远近视与规则散光眼检影产生”顺动”,”逆动”与”中和”影动,也产生”中断”,”扭曲”与”斜运动’’异常影动与球面差等干扰影.如何能快速捕获”中和”影动达到屈光矫正是网膜检影法的精髓.常规球镜检影法与球柱镜联合检影法主张两相垂直子午线上出现逆动或一顺一逆光影时,先过用负球镜过矫逆动光影的一方向,让两子午线均出现一致运动的顺动,然后逐一予以中和[3].联合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检测混合散光时主张两条主要子午线,可先用一块柱镜中和一条主要子午线,继而在与第一条主要子午线垂直的方向上放置另一柱镜来中和另一条主要子午线,最终得到中和影[2],胡玉在[混合影动检影的探讨]中说到当遇到混合影动时,检影验光先消解顺动或逆动都可以[4].本文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时,先用正柱镜矫正顺动的一条主要子午线,因顺动影相对清楚,易于捕捉与便于中和,精确地矫正这条子午线上屈光度并确定了轴位,相垂直的另一条主要子午线不会受到影响也较快地找到了中和点.

3.本检影法与联合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相比,相同之处都是属于柱镜检影法范畴.在高度屈光不正与混合散光检影中都能避免”扭曲”,”中断”与”涡漩状”等干扰影动,较为准确与快速达到两条主要相垂直子午线屈光中和点.不相同处是联合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是两条主要相垂直子午线上的逆动或顺动光影随便先矫正中和哪个光影均可[2],而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有三个检影特点,则是先正柱镜中和矫正顺动光影,这

也就是本检影法第一个特点,顺动光带有明显边界,逆动光带无明显边

界[5],顺动光影清楚易于捕获,中和起来也比较容易.第二特点不同之

处是微调正柱镜轴位,意思即是正柱定轴,正柱镜将轴位定准了,排除了不正常的的干扰影动,就会出现一致性的影动.第三特点就是两柱中和,也就是说只要一正一负两圆柱镜就要达到中和点,避免镜片多造成镜片反光干扰影的干扰,更能准确清楚判断矫正中和影.所以在混合性散光

的检影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散光度3.00~6,00D与散光度6.00D以上的检影结果x2检验统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的散光度在3.00D以上时较联合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更是一种较好的网膜检影法.

[参考文献]

[1] 计尚年,圆柱镜检影法[M],见:李凤呜,主编.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1996.2695

[2] 黄中宁等,联合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检测混合散光,[J],中华眼科杂

志,2004.40(3)175

[3] 鲁浩,浅谈散瞳检影中光影中和标准[J],农垦医

学,1998.20(3)177~178

[4] 胡玉等,混合影动检影的探讨,[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995.(4)30

[5] 石其昌,检影验光中校正散光的方法,[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0. 17(1)19

作者单位:524037 广东省湛江奥理德眼科医院(田振宇.安军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杨为中)

通讯作者:田振宇,Email: zhaohui0739@https://www.360docs.net/doc/1117751188.html,

检影法验光

检影验光第一章概述 检影验光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被验光师观察到。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 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 检影验光的优点: 1 是一种可靠的客观验光方法。能客观的检查出患者屈光状况。不受患者主观误识的影响,不要询问患者即可检出患者准确的屈光不正。 2 所用器械仅仅是检影镜,器械简单,价廉而实用。 3 对合作不好的婴幼儿验光,检影法是最好的选择。 4 疑难光度的验光,如不规则散光、弱视、眼球震颤、白内障、弱智等的验光。用检影法易操作,且结果可靠。 检影法的难点: 1检影法找到的中和点,是患者视网膜与验光师视网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为了达到这中和点,所用的消解镜片光度,包括:患者的屈光不正、患者的调节导致屈光改变、验光师的屈光不正、验光师的调节所组成。只有排除后三项,才是患者的屈光

不正。首先在检影前必需消除患者调节,方法是麻痹睫状肌或患者注视5米以远视标,松驰调节。其次,验光师的屈光不正必需全矫,即使只有0.5度。再就是,验光师在检影时必需放松自己调节。检影镜下所见不是图像,而是视网膜的反射,在调节松弛下完全可以辨别顺动逆动。初学难以掌握。需长时间训练,方可得心应手。 2我们希望检出的光度是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屈光状态。但检影时又不易做到。因为我们在检影时,欲看到中心凹的反射光,必需使检影投射光束与患眼视轴重合,也就是令患者注视检影镜光源,这样就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的影动。其原因:患者因怕光而躲避光源;受角膜顶点反光和眼底中心凹反射的干扰,无法辨识影动。因此只能旁中心检影,但应控制投射光束与视轴夹角在5度左右。 3检影法是客观验光的方法,但需要验光师的主观体会与分析。检影应熟练、精确。初学者不易做到,需反复训练,细心揣摩,才能掌握检影法的真蒂。 负球镜片:矫正近视,检测眼镜片。 正球镜片:矫正远视,矫老视,检测眼镜片。 正柱镜片:矫正远视散光,检测眼镜片。 负柱镜片,矫正近视散光,检查眼镜片。 棱镜片:矫正复视,检查斜视,训练眼外肌。 附件: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应用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应用 在眼屈光检查中,若被检查存屈光不正且含有散光,则会给我们检查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例如含有轻度散光的患者必须使用柱镜矫正,还是用等效球镜代替?矫正柱镜的轴位有误差怎么解决?如被检查者视细胞受到抑制状态或存在轻度弱视等造成的被检者主观判断

③任一类型的散光可以通过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规则散光眼中,无论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还是正负焦量不等的混合性散光都可以借助于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而这一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常被称为等效球镜状态。如:单纯性近视散光-1.00DC ×180,予-0.50DS等效球镜度后即获得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0.50DC×

②当眼无散光或散光全矫后,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产生的最小弥散圆大小相同(例2)。

④当中间轴与混散眼散光轴不重叠时,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残余散光量不相同(例4)。 (3)矫正用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度可以通过球镜、柱镜组合获得 使用镜片箱中的正球镜、负球镜、正柱镜、负柱镜组合出的混合性散光镜片可以有三种组合形式:正球镜联合负柱镜;负球镜联合正柱镜;负柱镜联合正柱镜。而使用综合验光仪上的镜片则只有正球镜联合负柱镜这一种组合形式,因为综合验光仪上只有负柱镜而没有正柱镜。因此,在综合验光仪上提供混合性散光镜度时,是按照每增加-0.50DC同步增加 +0.25DS或者每减少-0.50DC同步减少+0.25DS来进行的。 (4)交叉圆柱镜检测散光的基本思路 首先把规则散光眼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散。这一过程可以借助于MPMVA或红绿法。其次使用正负等焦量的混散试镜片测试人造的混散眼。这一过程借助交叉圆柱镜来实施。最后使用正负等焦量的混散镜片矫正人造混散眼。这一过程借助正球镜联合负柱镜等形式提供正负等焦量的混散镜片。因此交叉圆柱镜检测散光实质是使用两个已知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度去测试一个未知的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 2.方法 (1)准备 ·斑点状视标,取自印刷视标或视标投影仪。

检影验光法的原理

检影验光法的原理 检影验光法是一种最常用、最实用的和最准确的客观验光法。检影时,用检影镜照亮被检眼的眼底(黄斑区),然后通过检影镜的窥孔,直接观察被照亮黄斑区的反光及影动,从而对被检眼的屈光状况做出客观的判断。检影验光的原理是从光学的角度分析检影验光的过程。 1检影镜的光学结构和用法 检影镜是检影验光的工具。从光学的角度,检影镜包括投射系统和观察系统。 1.1投射系统 投射系统由光源、聚光镜、反光镜和套管组成(如图1所示),其作用是照亮被检眼的眼底。由检影镜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聚光镜的折射和反光镜的反射进入被检眼。图1中S′表示光源S的像。相对于反光镜,间接光源S′是光源S的像。可以简单地认为,由间接光源S′发出的光进入被检者的眼底。检影镜套管(图2)的作用是调节投射光束的聚散度。它可以将检影镜发出的光变为会聚光束、发散光束和平行光束。上下移动检影镜的套管,能够改变光源和聚焦镜之间的距离。当光源在聚焦镜焦点之内时,检影镜发出的是发散光束。当光源在聚焦镜焦点之外时,检影镜发出的是会聚光束。 1.2观察系统 观察系统由眼底光斑、窥孔和检查者组成(如图3所示),其作用是观察被检者的眼底反光。由检影镜发出的光在被检眼眼底形成光斑。被检眼的眼底光斑可看作是间接光源,由眼底光斑发出的光经过检影

镜窥孔进入检查者眼睛。图3中fov表示检查者通过检影镜窥孔所能看到的眼底范围。眼底光斑位于fov的中心。检查者使用带状光检影镜时,会看到如图3所示的影光图像。 1.3检影镜的用法 检影时,检查者需要转动检影镜才能观察被检眼的影动。如图4所示转动检影镜,眼底光斑也随之移动。当检影镜向上转动时,间接光源移至光轴下方,它所对应的眼底光斑移至光轴上方。因此,检影镜转动的效果是:检影镜向上转动,眼底光斑向上移动;检影镜向下转动,眼底光斑向下移动。

检影的原理与方法

检影验光的原理与方法 原理: 。眼的屈光系统相当于58D的凸透镜。如果在眼前适当位置放一发光点,其发出的发散光线经过眼折射后肯定会汇聚成一焦点(也叫像点,以下同)在眼底的黄斑部;根据光线可逆原则,黄斑部某点发出的光线经过眼折射后同样会在眼前的某一适当位置汇聚成焦点。这样的发光点与焦点就是一对共轭点。在做检影时我们人为地将这对共轭点位置固定下来: 比如在1米处检影-----------发光点在黄斑部,焦点在1米处;(相当于远点在1米,也就是近视-1.00D) 比如0.67米处检影--------发光点在黄斑部,焦点在0.67米处;(相当于远点在0.67米,也就是近视-1.50D) 比如0.50M处检影--------发光点在黄斑部,焦点在0.50米处;(相当于远点在0.50米,也就是近视-2.00D) 。再通过在眼前增加镜片来改变眼内射出光线的聚散度,使射出光线在指定距离处聚焦。 。检影镜射出的光线为弱发散光线,进入眼后回照亮视网膜,视网膜黄斑部必定会将光线反射回来,反射光经眼屈光系统后: 1,如果刚好在检影距离1.0米聚焦,则光影不动,眼近视1.00D; 2,如果在检影距离1.0米内聚焦(意思是到达检影距离前反射光已经聚焦了),则光影逆动,眼近视在1.00D以上;3,如果在检影距离1.0米后聚焦(意思是到达检影距离时反射光还未聚焦),则光影顺动,眼远视,或1.00D内的近视,或正视; 方法:以一米距离检影为例 1,相对暗室,客人背靠墙,直腰,平视一远方固定目标点,你与客人面对面偏侧而坐,视线等高,你眼与客人眼相距1米。 2,执检影镜于你右眼前,通过镜的小孔正对客人的右眼瞳孔观察,分别在水平和垂直方位晃动检影镜,同时观察影动的状况:1)光影不动,不需加近视片,镜片为0,则0—1.00=-1.00,说明近视-1.00D;2)光影逆动,在眼前加近视片,直到光影不动,所加的片比如为-4.00,则-4.00-1.00=-5.00,说明近视-5.00D; 3) 光影顺动,在眼前加远视片,直到光影不动,所加的片比如为+0.50,则+0.50-1.00=-0.50,说明近视-0.50D; 比如为+1.00,则+1.00-1.00=0,说明正视; 比如为+4.00,则+4.00-1.00=+3.00,说明远视+3.00D; 3,用带状光检影,先将光带转到任意位置,在与光带垂直的方向晃动,观察瞳孔区的反射光带是否与眼外皮肤上的光带平行,不平行则有散光存在,需要调整检影镜光带使两者平行,记住此光带方位为经线A,与此光带垂直的方位为经线B,再分别测定经线A,和经线B上的屈光度数。 比如都用球镜来中和两个主要方向的屈光度的方法:将光带随意转到30度,与光带垂直(120度)的方向晃动,观察瞳孔区的反射光带不与眼外皮肤上的光带平行,则有散光存在,调整检影镜光带到150度,才两者平行。(这样150经线方位和60经线方位就是两个主要方位)1,将光带调到150度位置,在与其垂直的方向(即60度)晃动,观察出现逆动,加片-2.00D达中和,则60度经线为-3.00D; 2,将前面那块镜片取下,把光带调到60度位置,在与其垂直方向(即150度)晃动,观察出现逆动,加片-3.00D达中和,则150度经线为-4.00D;完毕,该眼为-3.00-1.00*60. 3,也可不取下前面那块镜片,把光带调到60度位置,在与其垂直方向(即150度)晃动,观察出现逆动,加片-1.00D达中和,即在原基础上加的镜片就是散光了,轴线就在此时的光带位置;完毕该眼为-3.00-1.00*60. 总结: 。检影有点类似镜片的中和,不过影动方向,影动的速度刚好相反。 。瞳孔大,反射出来的光量多,比较容易观察。 。刚好中和时,焦点在你的眼位置,你看到的光会很明亮,晃动检影镜时不会有影动。 。度数越高,你观察到的光会越灰暗,以致看不到光动,需要加大镜片,所见的光才会越来越亮,影动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需要客人配合,眼睛固定不动,只有检到黄斑部的反光才准确,如果是视网膜周边的反光就会有偏差,有时甚至很大。 广信眼镜2009年11月23日

检影验光技巧

检影验光技巧 一、检影验光简介 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retinoscopy或skiascopy)。检影验光法已经有13 1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发现。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意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殊运动的光。经过研究,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用于临床。1884年Smith建议使用检影(shadow test)一词。1881年由P arent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顾名思义,视网膜检影实际上是利用光线经过视网膜反射后形成影像的明暗及运动规律来判断屈光状态的一种验光方法。 二.检影在验光中的地位 1. 动态检影可以快速确定屈光状态 通过动态检影寻找远点和对调节幅度的判断可以简单快速的确定屈光状态 和程度。 2. 静态检影可以确定光度范围 通过寻找中和点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光度范围,但是检影验光的结果不能直 接用于处方上,还必须通过主观验光复查。 3. 动态检影可以简单确定调节幅度 高中和点的位置,可以用来判断调节幅度 4. 静态检影可以用于调节性近视初查 静态检影的中和点光度等于实际光度减去工作距离的倒数,实际上就是在完全光度上加上一个符合检影距离的正透镜,以达到中和点。我们知道在眼前加上一个正透镜可以使调节放松,因此,静态检影时的调节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放松,如果检影结果明显低于实际的近视度数时,可能存在调节性近视。 5. 检影的同时可以进行屈光间质的检查 屈光间质的状态对验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检影来快速的确定屈光间质有无问题,主要通过对阴影位置及活动性的判断来确定屈光间质的状态。 三.检影验光分类 (一)从光源的形状可分为点状光检影和带状光检影。

浅谈检影验光

浅谈检影验光 泰兴张勤眼科专科门诊部 【摘要】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真谛。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此种检查方法,工具简单,价格便宜,检查结果也不依靠被检者的主观状态,无论被检者是儿童或智力低下者,或对主观分辨不很确切者,此法均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检影验光;静态检影;动态检影 1.检影验光概述 检影验光全称为视网膜检影法,是一种客观验光方法。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所发现。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眼时发现一个特殊运动的反光。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 应用于临床。1884年Smith建议用检影这个名词。视网膜检影法这个词是由Parent于1881年所提出。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真谛。在现代验光技术中,检影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 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 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这视网膜反射光即

“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检影镜有两类: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 2.检影前准备 ①验光员必须是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已全矫。②检影需在暗室中进行。③检影距离固定(1米,0.67米,0.5米)。④患者14岁以下应麻痹睫状肌,14岁以上要注视5米视标,松弛眼调节。⑤正确调整试镜架或综合验光仪的PD,前倾角和后顶距。 3.静态检影 3.1规则散光的检影 静态检影是指在散瞳麻痹睫状肌或不散瞳眼放松调节 下检影验光。检影要在光较暗的验光室中进行。散瞳检影,瞳孔较大,影动往往不易中和。瞳孔的中央部己中和,而周边部分在逆动。这是因为眼的球面象差所致。验光师在检影时要专注瞳孔区中央部的影动,忽视周边部的光影移动。这在模拟眼上训练时,用不同大小的瞳孔做比较。临床上大多是小瞳检影。要防止调节对检影准确性的影响。松弛调节的方法,除了令患者注视远处视标外,还要使患者在整过验光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使用

交叉圆柱镜的临床使用 天津眼科医院验光室李凤莲 选自:眼屈光专辑1989年10月阅读次数:2368 选登时间:2004-3-13 17:44:10采编:01 协助视网膜检影验光法进行主观验光,交叉圆柱镜是矫正散光眼的重要工具。据了解医院内的验光师大部份都使用交叉圆柱镜,而在眼镜店大部份验光人员均不使用交叉圆柱镜。所以在矫正屈光患者的散光准确的系数就偏低了。往往因为散光度与轴不准确而矫正视力不理想。交叉圆柱镜实际是一个混合散光镜,也就是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反的柱镜垂直相联合而得,经常使用有三种: 1、±0.25D柱即-0.25D球+0.50D柱或+0.25D球-0.50D柱 2、±0.50D柱即-0.50D球+1.00D柱或+0.50D球-1.00D柱 3、±1.00D柱即-1.00D球+2.00D柱或+1.00D球-2.00D柱 交叉圆柱镜的形状:为了使用方便应是带圆柱柄的透镜,柄较长,柄在两圆柱镜轴的中间。也有与镜片盒内镜片一样的交叉圆柱镜,此种使用不方便。交叉圆柱镜因有长柄,验光技师执长柄旋转、可使交叉圆柱镜永做90°旋转。 交叉圆柱镜的作用 1、检查患者有无散光:患者经检影验光后未发现散光。但为了验光的结果更加准确,必须用交叉圆柱镜在试镜架上四个位置上作视力比较。(四个位置:90°、180°、45°、135°)。看视力有无明显区别。在加交叉圆柱镜比较时,令其患者看视力表。在指视力表时应较不戴交叉圆柱镜时的视力退两行。先由90°,180°,开始。指两面比较,视力看视力表上同一行的两个字。然后再由45°,135°做比较。如4的位置比较读视力表同一行(视力最佳时)清淅度无明显区别就无显光存在。如有区别就应加轻度散光。如:交叉柱镜的正号在90°负号在180°较负号在90°正号在180°视力好,又正号在135°负号在45°较负号在135°正号在45°视力好,说明90°~135°内可有正散光,在45°~180°内可有负散光。然后用+0.25D柱与-0.25D柱分别放在其位置中间,再比较视力,那片加上视力好就用那一片,然后再试交叉圆柱镜定好轴其位置。这样试可确定散光轴的范围,缩短试镜时间。 2、检查散光轴位置的正确与否:检影试镜后,散光轴的位置准确与否,应再用交叉圆柱镜比较。使交叉圆柱镜柄,对准其散光轴,交叉柱镜之正负号与其散光轴成45°,令其读视力比较,如散光为正号,其散光位置的移动应随交叉柱镜正号移动。俗称进十退五。 例:+0.50DC×90 交叉柱镜比较,正号在135°负号45°时的视力好于负号在135°正号在45°,那轴的位置应移动10°,变为+0.50DC×100,再用交叉圆柱镜比较,正号在55°负号在145°时的视力好于在正号145°负号在55°,那轴的位置就应退回5°。变长+0.50DC×95为正确。 对于0.25D的散光轴位置定较难,因度数浅,对交叉柱镜的敏感度不太灵敏,在试交叉柱镜时应把原轴位移动大时。 如:+0.25DC×90试交叉圆柱镜正号在135°时视力较好但是与正号在45°时视力相差不多,可将散光位向前移20°,+0.25DC×110再做交叉圆镜比较定轴。 大度数的散光(2D以上)在试交叉柱镜按进十退五后移动轴位,后可再做

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应用定稿

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应用 田振宇安军生杨为中 [摘要] 目的探讨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择了96例(155眼)混合性散光患者进行正柱定轴正负 柱镜检影(试验组80眼)与联合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检影(对照组75眼). 将散光分为3个区(<3.00D,3.00D~6.00D,>6.00D),根据中和影的形态, 轴位准确度,检影时间与镜片组合综合评价检影效果.结果散光在 3.00D以下者,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3.00D~6.00D与大于6.00D,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较联合 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对检影中高度混合散光更是一种决捷和准确的检 影方法. [关键词] 圆柱镜 ; 散光 ; 网膜检影 With the positive cylinders decide sxis and the plus or minus cylinders a examination of the eyeball inside the reflection shadow of the method is in mixed astigmatism eyes application Tian Zhen-yu, AnJun-sheng.Allad Ophthalmology Hospital,Zhanjiang 524037, Yang Wei-zhong,The First People Hospital Ophthalmology of Guangzhou Corresponding author: Tian Zhen-yu ,Email: zhaohui0739@16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retinoscopy superiori- ty with the positive cylinders decide sxis and the plus or mins cylinders a examination of the eyeball inside the reflection shadow of the method is in mixed astigmatism eyes application. Method R andom chose 96 cases with mixed astigmatism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 < 3.00D; 3.00~6.00D; > 6.00D ).Retinoscopy of the positive cylinders decide sxis and the plus or minus cylinders was applied ( experiment 80 eyes of set),while retinoscopy of combined positive cylindets with negative cylinders was used (75 eyes of matched control).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 neutralized image,the accuracy and facility of the axis judgement ,operating time and of combined lens the comprehensive were evaluated check shadow result. Result In the group of mixed astigmatism less than 3.00D,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ed group;in the groups of mixed astigmatism 3.00~6.00D and >6.00D,significant di 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ed group. Conclusion In higher degree mixed astigmatism with the positive cylinders decide sxis and the plus or minus

检影验光法是怎么回事

1.William Bowman:最早发现不同度数屈光不正的眼内影动不同者。 2.F?cuignet第一个使用检影镜验光。 3.检影镜的组成:平面反光镜/一个外光镜。 4.检影验光分类: 静态检影验光:测量被检眼的屈光状态。 动态检影验光:测量被检眼的调节状态。 5.检影验光法的基本原理 检影验光是通过找被检眼的远点达到验光的目的。远点指的是被检眼完全调节时,在空间与视网膜的共轭点。共轭点是两个对应点和可逆点,物和像就是共轭点,检影验光的过程就是通过检影镜在空间寻找视网膜的点的过程,该共轭点就是被检眼的远点。 屈光不正:睫状肌松弛状态时,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经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之前或后方,称非正视眼也叫屈光不正(加眼轴与屈光力配合关系)A:正视眼: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在睫状肌放松状态时(即在调节静息状态下)恰好聚焦于视网膜上。 光学特点: ①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②远点位于眼前远穷远,视网膜与无穷远共轭。 B:近视眼:由于眼轴太长或屈光力太强而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的前方,称为近视。眼轴长是因眼球过度生长,角膜曲率半径过小或晶体小造成的屈光力过强是生长不足的表现,每一种近视以上两种都可能同存在,(近一步阐述近视)光学特点: ①平等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视网膜由发散光形成模糊圈。 ②平等光线要经过发散透镜发散才能聚焦在视网膜(即凹透镜)此适当的发现透镜即为矫正此近视的度数。 ③调节范围小,看远点以外的物体不用调节,看近于远点的物体才需调节 ④高度近视看得太近因会聚过度也会出现眼疲劳。 近视眼的远点:远点位于被检眼前真实一点,眼前远点与视网膜共轭。即近视眼远点在眼球前方的距离等于矫正近视所需凹透镜的焦距。 例如:近视-2.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1/2)-4.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25cm。-10.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10cm。 近视度数越高,远点离眼球的距离越短。前已述及远点是代表眼球的屈光状态及程度,检影法即为确定该眼球远点位置的方法。 操作:检查者与被检者对坐,相距(1m或65cm)右物持灯光照到被检者的眼内,移动检影镜,观察由被检眼光线移动方向,形成和运动速度即可决定屈光的性质,如果用不同的屈光度镜片,分别中和不同经线的屈光力,可测得我性质及度数(检查者必须有较好视力,与其本身屈光不正及调节无关)C:远视眼:由于眼轴过短或由于屈光力不足而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方,称为远视。正常人在一生过程中屈光度数是有一些变化的,如以远视而方,在小孩时度数比较高,而进入青壮年度数渐低,在老年期度数又略有增加。 光学特点: ①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②除非在眼前加适当的凸透镜或使用调节加强眼球屈光力,否则不论远近物体均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交叉圆柱镜的使用

交叉圆柱镜的使用 协助视网膜检影验光法进行主观验光,交叉圆柱镜是矫正散光眼的重要工具。据了解医院内的验光师大部份都使用交叉圆柱镜,而在眼镜店大部份验光人员均不使用交叉圆柱镜。所以在矫正屈光患者的散光准确的系数就偏低了。往往因为散光度与轴不准确而矫正视力不理想。交叉圆柱镜实际是一个混合散光镜,也就是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反的柱镜垂直相联合而得,经常使用有三种: 1、±0.25D柱即-0.25D球+0.50D柱或+0.25D球-0.50D柱 2、±0.50D柱即-0.50D球+1.00D柱或+0.50D球-1.00D柱 3、±1.00D柱即-1.00D球+2.00D柱或+1.00D球-2.00D柱 交叉圆柱镜的形状:为了使用方便应是带圆柱柄的透镜,柄较长,柄在两圆柱镜轴的中间。也有与镜片盒内镜片一样的交叉圆柱镜,此种使用不方便。交叉圆柱镜因有长柄,验光技师执长柄旋转、可使交叉圆柱镜永做90°旋转。 交叉圆柱镜的作用 1、检查患者有无散光:患者经检影验光后未发现散

光。但为了验光的结果更加准确,必须用交叉圆柱镜在试镜架上四个位置上作视力比较。(四个位置:90°、180°、45°、135°)。看视力有无明显区别。在加交叉圆柱镜比较时,令其患者看视力表。在指视力表时应较不戴交叉圆柱镜时的视力退两行。先由90°,180°,开始。指两面比较,视力看视力表上同一行的两个字。然后再由45°,135°做比较。如4的位置比较读视力表同一行(视力最佳时)清淅度无明显区别就无显光存在。如有区别就应加轻度散光。如:交叉柱镜的正号在90°负号在180°较负号在90°正号在180°视力好,又正号在135°负号在45°较负号在135°正号在45°视力好,说明90°~135°内可有正散光,在45°~180°内可有负散光。然后用+0.25D柱与-0.25D柱分别放在其位置中间,再比较视力,那片加上视力好就用那一片,然后再试交叉圆柱镜定好轴其位置。这样试可确定散光轴的范围,缩短试镜时间。 2、检查散光轴位置的正确与否:检影试镜后,散光轴的位置准确与否,应再用交叉圆柱镜比较。使交叉圆柱镜柄,对准其散光轴,交叉柱镜之正负号与其散光轴成45°,令其读视力比较,如散光为正号,其散光位置的移动应随交叉柱镜正号移动。俗称进十退五。

68检影验光步骤

常规检影验光步骤 准备: 1、病人摘去眼镜 2、调整病人的坐高,使病人的视线与医生的视线高度相当 3、给病人戴上试镜架并使试镜架的瞳距与病人的瞳距相等,这时,病人正好从试镜架的中心看出 4、告诉病人整个检影验光过程中,两眼始终是睁开的,在整个验光过程中,未被检查眼应该注视远视力表,医生不能挡住病人注视眼的视线,如果挡住了,要求病人及时告诉医生 5、检影验光过程中,医生的两眼始终是睁开,用右眼检查病人右眼,用左眼检查病人的左眼 6、检影验光必须在暗室中进行 检影验光检查步骤 1、要求病人注视0.05或者0.1视标,首先检查病人的右眼 2、确定病人的屈光不正是球面屈光不正还是散光?通过变化检影镜套管的位置,直到病人的眼底反光最强,然后360度转动检影镜光带,观察有无: (1)破裂现象、(2)宽度现象、(3)剪动现象 *如果屈光不正是球面,瞳孔里的眼底反光将与病人外部光带一致,即无破裂现象;如果是散光,一定有破裂现象。 *当检影光带沿360度转动光带时,瞳孔里的眼底反光的光带厚度,在球面屈光不正时,将是不变的;在散光时,将发生厚度变化,即厚度现象。 *在散光眼,当检影镜光带扫描过病人的瞳孔时,只有在检影镜光带与病人眼的两个主要子午线之一一致或者重合时,瞳孔里的眼底反光的光带转动方向才能和病人外部光带转动方向一致;在检影镜光带与病人眼的两个主要子午线之一不一致或者不重合时,瞳孔里的眼底反光光带的转动方向就不能和病人面部的拦截线的转动方向一致,即剪动现象,球面屈光不正不存在剪动现象。 3、如果是球面屈光不正,观察瞳孔里的眼底反光是顺动还是逆动,在试镜架上增加镜片,直到瞳孔里的眼底反光不动,使用哪一类镜片进行中和,决定于病人的屈光不正状态,检影镜套管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影动方向。 注意:顺动比逆动容易观察和中和,然而,如果出现顺动,病人可能调节,特别是通过增加负镜片得到的顺动;当开始看见为逆动时,可以改变检影镜套管的位置,变逆动为顺动。 4、为了中和散光,首先要确认两个主要子午线,然后分别中和每一条子午线,如果使用综合验光仪,只有负柱镜时,可以一条子午线用球镜中和,另一条子午线用球镜结合柱镜中和;较低度的近视或者较高度的远视子午线首先用球镜中和;在球镜中和的基础上,较高度的近视或者较低度的远视子午线用负柱镜中和,对于新手来说,开始确认哪一条子午线是低度近视比较困难,开始时两个主要子午线可以任选其中一条子午线先予中和,然后检查另一条子午线,必要时进行球柱镜的调整,如果使用平面镜检影,为了加负柱镜中和散光,一条子午线中和以后,另一条子午线应该显示逆动;如果医生开始中和较高度近视子午线,另一条子午线必须显示顺动,那时你可以加较高度的正镜片去中和第二条子午线;这将使第一条子午线变成逆动;现在,你可以对准散光的轴,加负柱镜。 5、当两条子午线都被中和以后,重新检查球镜中和的子午线,必要时调整球镜的度数,重新检查另一条子午线,必要时调整柱镜的度数。 6、当达到中和以后,用检影镜套管的位置分别在平面反光镜和凹面反光镜验证所有的子午线,做出必要的调整。

验光学概论 分享

验光学概论分享 2007-9-7 12:23:48 第一章:验光学概论 验光是视光学主要的临床实践活动,是视觉功能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常用的验光设备有综合验光仪,检影镜,角膜曲率计和镜片测度仪。 验光是一个动态的,多程序的临床诊断过程。完整的验光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精确阶段和终结阶段。 一、初始阶段:1.收集病人资料,排除各种影响视力的眼疾病 2.了解有关病人眼部屈光状况的资料 3.根据这些资料,预测验光的结果 具体操作:1.问诊,包括目的,病史,全身情况等 问诊是验光师在验光前,对前来验光的作必要的询问,主要了解顾客的验光目的与要求,以及用眼状况和戴镜史,并 让顾客明白,验光的正确与否需要他主动配合,这样的配合在 验光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2.角膜曲率计检查 测定眼屈光的仪器颇多,角膜曲率计是一种。它的用途有一定限度,切不可误认为是测量散光的唯一仪器,用角膜曲 率计只限于测定角膜表面曲率差别所造成的散光,并未包括眼 球整体的散光,而且并不能确定散光是近视性或远视性,由于 角膜曲率计能测量角膜弯曲度(曲率半径)及屈光力,故为配 验角膜接触镜的必备工具之一。 3.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 电脑验光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自动屈光仪,目前国内较多应用,其原理是以红外线作为检查光源,电脑计算屈光不正度 数及散光轴向,然后以电动打字机记录检查结果。起到快速比 较准确的验光作用。 检影验光: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是一种能诊断眼屈光性质和测定各种屈光不正程度的客观验光的重要和基本的仪 器。检影验光是一种客观检查法,原则上医生应对每一个屈光 不正的病人都应检影验光,作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检影度 数配镜,结合自觉情况适当调整,即节省时间又易得出正确的 处方。 4.镜片测度仪检测 用于测量眼镜以及角膜接触镜片的顶焦度和棱镜确定来切边镜片的方位并打印标记以及检查镜片是否确定装在镜框 中的仪器。 二、精确阶段:主要使用综合验光仪,这一步特别强调的是患者主观反应,所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本原理 交叉圆柱镜常用于散光检查尤其是散光的精确检查。对于该项技术,学习者固然可以通过模仿与强记教师的示教而重复操作过程。但囿于各家对其检查原理的阐述不甚明了,多数学习者仍然无法借助可理解的理论来有效指导并提升其实践。有感于此,本文专门对其检测原理进行了梳理。 1 交叉圆柱镜检查散光的基础条件 规则散光眼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的关系 规则散光眼的生理光学特征表现为特征性的“Sturm”光锥。而“Sturm”光锥反映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之间的关系为:散光度越大,最小弥散圆越大;散光度越小,最小弥散圆越小;当散光度趋向于零时,则最小弥散圆趋向于焦点(表1)。 表1 规则散光眼的散光度与最小弥散圆的关系 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觉的关系(表2) 表2 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度与视力的关系 任一类型的散光可以通过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

规则散光眼中,无论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还是正负焦量不等的混合性散光都可以借助于MPMVA或者红绿色法改造成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而这一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状态常被称为等效球镜状态。如:单纯性近视散光×180,予等效球镜度后即获得人造的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180/+×90。 交叉圆柱镜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并且可以借助翻转模拟两个混合性散光镜片 交叉圆柱镜是由符号相反、焦量相同的两个柱镜按轴位互相垂直叠合而成的镜片,实际上就是一个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镜片。一个交叉圆柱镜以其中间轴进行翻转,翻转前后可产生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如±的交叉圆柱镜,中间轴置于水平位180,则翻转前后获得的两个混合性散光镜度分别为:×45/+×135,+×45/×135。 2 交叉圆柱镜影响混合性散光的规律 交叉圆柱镜可以使混合性散光的最小弥散圆变得更大、更小(例1)。更小的最小弥散圆提示交叉圆柱镜提供的镜度是需要的。 例1 当眼无散光或散光全矫后,交叉圆柱镜翻转前后产生的最小弥散圆大小相同(例2)。当最小弥散圆不变则提示正负等焦量的混合性散光的最小弥散圆已被消减为焦点。 例2

检影

验光知识--检影技巧 视网膜检影法检查过程: 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检影技巧 1.检影镜的使用:持检影镜正确方法:一手把握住检影镜,带状检影镜拇指贴在推板上,食指在旋转套筒上。镜柄垂直,肘自然下垂。千万不可斜握、肘抬高检影镜柄(如图)。这样验光师手臂僵直,不易松驰调节。做到“三个右,三个左”。右手持检影镜。用验光师右眼检查患者右眼;左手持检影镜验光师左眼观察患者左眼。这样检影镜出射光线,与患眼视轴夹角较小,患者可以通过验光师肩膀看5m远视标,使调节放松。 2.观察影动方法:能看到影动对初学者不是易事,在检影时,要做到三孔成一线,方可看到影动。所谓“三孔成一线”,是指验光师瞳孔、检影孔、患者瞳孔必须成一条直线。初学者不易很快做到。可以用检影镜光将患者瞳孔照亮,验光师的眼睛再贴在检影孔上。检影时,验光师为了能保持松驰状态下检影,必须睁开双眼检影,初学者不易做到,可以先闭上一眼,找到红光反射后再睁开闭着的眼睛,需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3.寻找中和点:检影的目的是寻找中和点。严格讲中和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是顺动转逆动或逆动转顺动的转折范围,初学者,找中和点比较困难,当消解到接近中和点或超过中和点者,可能认为是中和点,消解至中和点方法有两种。 过矫法:初学者,每次检影都要用此法。在检影消解时,接近中和点,继续递增镜片度,直到出现相反影动,退回一点即为中和点。如一患者,右眼检影呈逆动,影动速度快,映光亮、圆,在患眼前加-1.00DS,再摇动检影镜仍是逆动,只是映光更亮,影少,速度快。逐渐增加至-1.50DS,只有光而无影,影动不明显,疑是中和点,再继续加至-1.75DS。出现顺动。确认-1.50DS,是中和点。

散光的分析

散光的分析 散光是一种极普遍的屈光状态,几乎每个人都有,比近视、远视还要普遍,只是真正需要配戴散光镜片的人相对较少。一个合格的验光员,需具备正确、科学的验光方法准确而快速地检验出散光。如果散光的验配不科学,不准确,顾客戴镜后会出现严重的视疲劳,眼酸、眼干、眼胀、头晕、流泪等不良反应。为了帮助广大验光员更好的验配散光,从而让消费者可以舒适,清晰和持久地配戴眼镜,特撰写本文。 一、散光简介 验光员要向顾客介绍什么是散光时,最通俗的说法就是:角膜表面不圆。正常人眼角膜并不是纯圆形,是偏椭圆形的,所以产生散光很正常。一般情况下,低于0.50D的散光,不需要佩戴散光眼镜,低于1.00D属于生理性散光,大多数人散光都在这个范围内。 一般普通人认为散光就是重影,视物不清晰,这样的说法并没有错却不科学。散光就是物体没有在视网膜上有一个清晰的成像点,是一个散开的弥散圈,所以视物重影和不清晰。近视与远视也会感觉到重影与不清晰,但其均有良好的成像点,只是该点不在视网膜上。 散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的矫正主要是隐形眼镜,普通镜片在矫正不规则散光上效果不佳,本文只在角膜接触镜章节内对“不规则散光”进行部分讲解,其它地方都不针对不规则散光。另一类是规则散光(下面简称散光),下面主要针对规则散光进行分析与讲解。 散光从发生的地方不同(成因)又分为:角膜性散光、晶体性散光、光轴性散光、视轴性散光、视网膜性散光、调节性散光等眼散光。 散光从轴位上又分为:顺规散光与逆轴散光、斜性散光。以负散为例,当轴位在180°±30°时;为顺规散光,当轴位在90°±30°时,为逆性散光;当45°与135°±15°时,为斜轴散光。 当眼睛的水平子午线屈光力与垂直方向屈光力不同时,就会产生规则散光。(也称为“经纬线”屈光力不同或“子午线”屈光力不同)。 散光定义: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形成一前一后的两条焦线,成像为最小弥散圈。如图二 如图二中,水平线的屈光力(蓝色)与垂直线屈光力(红色)不同,产生一个垂直与水平的前后焦线。中间有一个最小弥散圈(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 根据两条焦线的成像位置不同,规则散光又可以分为:单纯性近视散光、单纯性远视散光,复合性近视散光、复合性远视散光,混合性散光等五类。 单纯性散光,其中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另外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图三a)称为单纯性近视散光;同理,另外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图三b)称为单纯性远视散光。

检影验光的优点

检影验光的优点: 1是一种可靠的客观验光方法。能客观的检查出患者屈光状况。不受患者主观误识的影响,不要询问患者即可检出患者准确的屈光不正。 2所用器械仅仅是检影镜,器械简单,价廉而实用。 3对合作不好的婴幼儿验光,检影法是最好的选择。 4疑难光度的验光,如不规则散光、弱视、眼球震颤、白内障、弱智等的验光。用检影法易操作,且结果可靠。 检影法的难点: 1检影法找到的中和点,是患者视网膜与验光师视网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为了达到这中和点,所用的消解镜片光度,包括:患者的屈光不正、患者的调节导致屈光改变、验光师的屈光不正、验光师的调节所组成。只有排除后三项,才是患者的屈光不正。首先在检影前必需消除患者调节,方法是麻痹睫状肌或患者注视5米以远视标,松驰调节。其次,验光师的屈光不正必需全矫,即使只有0.5度。再就是,验光师在检影时必需放松自己调节。检影镜下所见不是图像,而是视网膜的反射,在调节松弛下完全可以辨别顺动逆动。初学难以掌握。需长时间训练,方可得心应手。 2我们希望检出的光度是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屈光状态。但检影时又不易做到。因为我们在检影时,欲看到中心凹的反射光,必需使检影投射光束与患眼视轴重合,也就是令患者注视检影镜光源,这样就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的影动。其原因:患者因怕光而躲避光源;受角膜顶点反光和眼底中心凹反射的干扰,无法辨识影动。因此只能旁中心检影,但应控制投射光束与视轴夹角在5度左右。 3检影法是客观验光的方法,但需要验光师的主观体会与分析。检影应熟练、精确。初学者不易做到,需反复训练,细心揣摩,才能掌握检影法的真蒂。 检影验光的设备: 一验光室。供检影及验光的场所。分普通验光室和综合验光仪验光室两类。 1 普通验光室。面积最少为2.6X1.5米。通过平面反射镜将视力表至患眼距离5米。验光室宽度要能够放标准镜片箱和坐椅。最好验光室的空间大一些,有利放松调节。验光室不希望有杂乱无章的光线,最好不要有透明窗,用空调排气扇。只要视力表灯和验光室照明灯。检影时保持验光室半暗,不影响观察影动即可。验光室太亮,会看不准影动;太暗,易产生视疲劳和暗室性近视,影响检影的准确。 验光室的视力表挂在患者坐椅上方,1.0位置与患眼等高。照度200-400勒克斯。患者坐椅需柔软有扶手,并可调节高低。在检影时可以保持患者与验光师四眼在一水平。患者左侧或右侧置有托柜的标准镜片箱。侧面放一小写字台,验光师写处方用。验光师的坐椅可以旋转而无扶手,柔软而舒适。所有开关和验光工具伸手可及。验光师在工作时心情舒适而愉快,才能在检影时松驰调节,使检影准确。 2综合验光仪验光室。综合验光仪验光室。长度3-5米,宽度不小于1.7米。验光室内放综合验光仪,侧面置投影视力表。对侧挂反光板,承接投影视标用。其它要求同普通验光室。综合验光仪是现代规范验光的标准和必备设备。推荐使用综合验光仪检影和验光。

检影验光

检影方法 (1)加工作距离镜,+1.50DS/67cm、+1.0DS/100cm 顺动---远视--- +正球镜-----中和 逆动---近视--- +负球镜-----中和 中和---正视 屈光不正=矫正镜(所加的正/负镜片的度数) (2)不加工作距离镜 1、顺动----正视/近视(< 1/检影距离)/远视(+正球镜--中和) 屈光不正度= 矫正镜+(-1/检影距离) 2、逆动----近视---加负球镜---中和 屈光不正度= 矫正镜+(-1/检影距离) 3、中和---近视 屈光不正度= -1/检影距离 实验:散光的检影 1 一、模拟散光眼 在模型眼前面任意加一柱镜(+1.00DC),使某一方向的屈光力改变, 但与之垂直方向的屈光力不变,形成规则散光。 二、断裂现象 1、找到断裂现象。 2、找不到断裂现象。 顺动+ 正球镜/逆动+ 负球镜--- 出现断裂现象--- 转动光带 --- 宽度现象--- (顺动+ 正球镜/逆动+ 负球镜)--- 中和 ---入射光线旋转90度--- 顺动+ 正柱镜/逆动+ 负柱镜(柱镜方向与光带方向一致)--- 中和 实验:散光的检影 2 一、模拟散光眼,用(+1.00DC/-1.00DC) 二、步骤 1、加工作距离镜(中和-- 正视) (1)顺动+ 正球镜/逆动+ 负球镜--- 断裂现象--- 有散光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一致 (3)继续加球镜--- 中和 (4)入射光线旋转90度 (5)顺动+ 正柱镜/逆动+ 负柱镜(柱镜方向与光带方向一致)--- 中和(6)结果:屈光不正度= 球镜+ 柱镜 2、不加工作距离镜(中和-- 近视) (1)顺动+ 正球镜/逆动+ 负球镜--- 断裂现象--- 有散光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一致 (3)继续加球镜--- 中和 (4)入射光线旋转90度 (5)顺动+ 正柱镜/逆动+ 负柱镜(柱镜方向与光带方向一致)--- 中和(6)结果:屈光不正度= 球镜+ 柱镜+ (-1/检影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