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

附件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

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通报表扬集体和个人名单

一、通报表扬集体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3—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农村环境保护处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生态研究所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处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监测室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信息技术研究团队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与农村环境规划部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态环境遥感部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运行管理部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4—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系统评价与规划研究组

中科院地理学与资源科学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计划处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农业研究室

二、通报表扬个人

李鹏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水和生态环境管理处

姜磊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刘春兰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张征云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郭健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岳昂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王伟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万宝春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霄宇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光毅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党晋华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马晓勇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金华内蒙古自治区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

布仁图雅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监测室

—5—

高学磊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监测室

李冬辽宁省环境保护厅

吕久俊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杨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

王宏媛吉林省环境保护厅

陈明辉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媛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卢云峰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张显辉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尚艳红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吴劲松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王敏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吴健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戢启宏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牛志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姜晟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葛伟华浙江省环境保护厅生态处

于海燕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监测与评价研究所邓劲松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孙立剑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钱贞兵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徐升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陈兴伟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6—

林燊福建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陈良圣福建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借用)

彭延治江西省环境保护厅

廖兵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王伟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田贵全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孟祥亮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王兆军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曹琼辉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李洁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钱发军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朱艳湖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王玲玲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廖琪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曾凡文湖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易敏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胡树林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黄优勤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固废重金属处

肖荣波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

庄长伟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

蒋波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邹绿柳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察设计院生态规划所

于嵘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规划研究

—7—

中心

王清奎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环境监测与科技标准处

史建康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关学彬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张晟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杨春华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

李月臣重庆师范大学

方自力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谢强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杨渺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张韬贵州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处

刘春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监测处

夏园贵州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处

吴学灿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周盈涛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胡箭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加央多吉西藏自治区措勤县环境保护局

刘丽君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蒋小兰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李旭辉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丁强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室

罗仪宁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室

王斌甘肃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8—

王伟红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孙旭伟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丁玲玲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

唐文家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

强建宁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王彤贤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王耀宗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室

刘志鹏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室

阴俊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朱海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

陈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徐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自然生态保护处

侯秀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

卢响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

王文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信息所

李岱青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王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信息所

徐延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董贵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监测室

马广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监测室

曹铭昌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钱者东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吴翼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9—

杨大勇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于锡军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宋巍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饶胜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柴慧霞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王桥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侯鹏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张峰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王昌佐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申文明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刘晓曼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李静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刘慧明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肖桐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高彦华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屈冉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李营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李利军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欧阳志云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郑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周伟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陈利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冯晓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0—

陈保冬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肖燚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徐卫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邓红兵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王效科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马克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饶恩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张路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刘高焕中科院地理学与资源科学研究所

邵全琴中科院地理学与资源科学研究所

谢高地中科院地理学与资源科学研究所

王秋凤中科院地理学与资源科学研究所

谈明洪中科院地理学与资源科学研究所

王小丹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李爱农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唐立娜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王宗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戈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颜长珍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王学志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黄宝荣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段学军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陈劲松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11—

黄进良中科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包安明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吴炳方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何国金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焦伟利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黄振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张明阳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12—

民国时期生态环境的演变初探

民国时期生态环境的演变初探 一、民国时期生态环境演变的趋势及原因 (一)民国时期生态环境演变的趋势 前面已经说过,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地区,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的 内容,从组成新成分上说,包括荒漠、绿洲之间的相互变化,各部分 之间在面积和形式上的变化和演替。也可以从水系统、土地、植被等 具体的生态成分上看待生态环境的演替。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演替可以 是正向演替,也可以是逆向的退化。民国时期,新疆政府更迭频繁, 战祸连绵,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生活流离失所, 苦不堪言。由于战乱和滥伐造成森林植被严重破坏,从而引起草原沙 漠化现象日益严重,而历届政府盲目兴修水利和大量垦荒、废荒则对 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由于民国时期新疆人口增长过快,且移民、难民大量涌入新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绿洲生态的 负荷。因此,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共同造成了民国时期新疆生态环境 朝着逆向的退化方向演变。总体上表现为“两扩大,一缩小”,即绿 洲与沙漠同时扩大,而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包括自然森林、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自然水域缩小,以及“局部生态改善,整体环境退化”的状况。 (二)生态环境逆向退化演变的原因 1.盲目兴修水利、开渠垦荒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是绿洲动植物的生命源泉。在绿洲生命体系中,水是基本的生存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动植物,也就没有绿洲。杨增新、盛世才统治时期,为了发展农业,大量兴修水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经 济的发展,但同时,盲目兴修水利,由于受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的影响,人为地改变了水的流向和分布,破坏了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如巴楚县县长李志渠在视察巴楚农村灾情的报告中描述:“二十九年 十二月二十日县长会同公安局冯局长出巡下五台,宣传清枪…该村本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目录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 1.1 土壤污染 (1)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1)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1) 1.4 乡镇工业污染 (2) 1.5 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 (2) 2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 (2) 2.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 (3) 2.2 污染物种类复杂 (3) 2.3 污染途径 (3) 2.4 污染负荷大 (3) 2.5污染范围大 (3) 3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 (3) 3.1 环境一直薄弱 (3) 3.2 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 (3) 3.3 环保机制不完善 (3) 4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4) 4.1 强化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4) 4.2 确立环保法规,完善环保制度 (4) 4.3 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资 (5)

4.4.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革新,确保先进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 (5)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更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稳定[1~2]。济发展中,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粗放,农村生活污染物的乱排乱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3~4]。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必要而迫切。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肥过多,有机肥、微量元素缺少;其次塑料薄膜、购物袋等难降解白色垃圾及废电池等有毒固废随意丢弃对土地也产生了较大危害[5]。呈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有毒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正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尤其如此。我国农村大约有1.5亿亩耕地收到污染,其中2008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93万hm2。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基础设施及管理体制落后,生污染物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我国每年约有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没有垃圾收集系统或装置,随意堆积垃圾于房前屋后;绝大多数农村厕所简易,无化粪池,卫生状况不佳,易生蚊蝇;兽禽多以散养为主,且人畜共屋,兽禽粪便未经处理,一部分流失于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一些过去只是在城市出现的生活垃圾也成为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可降解垃圾占比迅速增加。农村垃圾大都集中露天堆放,形成恶臭熏天、蚊蝇乱飞的“垃圾山”[6]。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驻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t,其中有0.7亿t未做任何处理,相当于每年推出200多座百层“垃圾高楼”。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最突出表现。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兽禽养殖和农田径流以及乡镇企业等方面的污染,

(整理)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教案

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教案 第一章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述 第一节农村生态概述 教学目标:了解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把握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及其应用。教学重点: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农业生态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 农业生态学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 课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一生态学概述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该地区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 二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概括地讲,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 4 个时期: (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6 世纪以前) (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 世纪至 19 世纪末) (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50 年代)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 三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理论生态学根据生物个体与环境间的关系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层次;根据生物类群可分为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可进一步分为哺乳动物生态学、鸟类生态学、鱼类生态学、昆虫生态学等;依据生物栖息地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河口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淡水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太空生态学等。 应用生态学则包括:农业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污染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野生动物管理学、城市生态学、经济生态学、古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四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内容,特点,应用。 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与资源环境形成人类所需农产品的过程,是利用、调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生态过程。这种生态关系从农业生产开始之时就已被重视,在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的各种农书均有记载。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等。 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农业生态学着重从宏观方面研究农业生产,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理论实用性。(2)交叉综合性。(3)研究统一性。(4)宏观层次性。 农业生态学的应用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

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_六年级作文

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 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大连一面靠山,三面环海。是国家首批“环保模范城市”,又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环境500佳”。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是很多外地小朋友向往的地方。 还有金石滩、旅顺口、冰屿沟等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也盛产樱桃、苹果、桃子等特色水果,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连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我觉得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记得前几年我居住的开发区街道上车辆非常少,楼房也不多。 但现在街里塞满了各种车辆,到处大兴土木,高楼林立。生活方便了,但道路拥挤了,树木减少了,空气中充满了二氧化碳的味道,让人嗓子不舒服。工厂也多了,海水变污浊了,因为工厂的污水只能排到大海里去。我担心总有一天海里再也看不到一条鱼。 本应是鲜花怒放的美丽7月,大连却迎来了一场灾难。有家石油企业的输油管道爆炸了,好多原油流进了大海。天空的一边被黑烟笼罩,我在家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让人头混脑涨,窗户都不敢开着。我们全家最喜欢去纳凉的丽娇湾和金沙滩再也不能去了,海边一道道黑色的油迹,被草垫子吸附着,海水变黑散发着讨厌的味道,真是触目惊心,让人心痛!什么时候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啊?我要从做小事情开始,为生态环境的健康做点贡 第1页共2页

献。 比如少坐汽车多走路;拒绝一次性筷子和餐盒、不使用塑料袋;尽量不使用空调,不乱丢垃圾。积极参加种树活动,不践踏草坪;在学校也节约用水、节约用纸。我希望我们快点长大,好好学习,能够做出马上让空气清新,海水洁净的神奇发明,望让我的家园永远美丽、干净。大连开发区松林小学5年4班郑佳豪 第2页共2页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教师教育学院应晓波22100610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气候的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涵盖了人类的战争,人口增长,人类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国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气候的了解及其及气候变化(侧重于气温)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的影响分析,还加上对人类战争,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了解和分析,明确人类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模式,才能实现人类的更好的生活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的观点。 前言: 随着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我们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人类影响生态环境的能力也越来越显著,生态的环境在近些年来遭受我们广泛的破坏。森林植被锐减、不少物种灭绝、淡水资源短缺、绿野变为沙漠、环境趋于恶化。这不是局部事件而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是存在区域差异而已。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成为人类力图与环境合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抉择,也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念与责任。那么就人与生态环境这一话题,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分析。 正文: 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有了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一变化可大致归因于各种物理、化学以及后来才出现的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人类出现之后,各种自然的与人为的因素共同塑造和改变着生态环境,后者逐渐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影响力在现代社会愈益显现。在生态环境自身演变的历史上,人类既有可能是幸运儿,也有可能是受害者。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因子,人类在利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同时反馈于人类——既有可能报答、施惠于万物之灵,也会对灾难的始作俑者施以报复。为了更好地认识当今的环境状况则需要追溯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而人类社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因此,无论是基于现实的还是历史的,生态环境探究都有理由回顾历史。 一、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结果 竺文认为:仰韶和殷墟时代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高于当代2℃;周朝早期寒冷,春秋时期变暖,这一温和气候一直持续至西汉;东汉趋于寒冷,并延续至南北朝;隋唐至11世纪初气候温暖;12世纪初气候转寒并延至14世纪,其中13世纪初、中期存在短暂温暖;15至19世纪气候寒冷,其中17与19世纪更为寒冷;近5 000年来最低温度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1200和1700年,气温摆动范围1—2℃;在400至800年期间内,可以分出50至100年为周期的小循环。①而后,王绍武、于希贤、满志敏、王子今等诸多科学家对竺可桢的观点进行的修正和完善。1988年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1年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20世纪全球平均地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廖晓蕊 【内容摘要】近几年,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对乡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通过对大山铺镇的田野调查,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其造成的破坏,并结合大山铺镇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调查报告实施计划书 1、调查时间:2011年2月10号——2月17日 2、调查进度:已完成 3、调查成果: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论 文 一、引言 1、乡村旅游的含义 乡村旅游是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主要包括“农家乐”、“民俗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 2、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况 我国现代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因为外事接待需要,在山东石家庄村庄率先开始了乡村旅游接待活动;随后不久,各地也有乡村旅游出现。如广西的阳朔县

沿漓江一带、河北的赞皇县章句景区、安徽的黄山塘口村等地。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批富 裕农村,加之国家旅游局1998年推出的“98年夏城乡游(旨 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2006年推出的“中国乡村游”(旨在配 合农村建设),中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出现了多 种开发形式的乡村旅游,如农家乐、农庄游、山村风光游、踏 青游、瓜果采摘游、森林节、桃花旅游节、竹林节、西瓜节、 乡村购物节、乡村度假、野营地、休闲农场、农业观光园、民 俗文化村、乡村俱乐部等。乡村旅游是加强城乡居民感情沟通、体会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有 效方式,适应了新世纪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表现出 广阔的发展前景。 3、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载体和核心吸引物 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应该是乡村风情(乡村的风土人情)。乡村 风情,可以包括以下4个部分: 风土——特有的地理环境 风物——地方特有的景物 风俗——地方民俗 风景——可供欣赏的景象 如果再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一些内容,且是乡村旅游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 风光——靓丽的风景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要实现中国梦,环境保护必须应是农村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农村环境发展和农业现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结合,不应与这一进程分离。 可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人口多、经济活动量大,而且我国的农业发展多成传统型而非密集型发展,所以科技水平低,由此导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在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大规模展开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非常严峻。现在,新技术革命逐步向农村蔓延,这将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但是也将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就不可避免地被提上了议程。为此,我们必须研究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对策。 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生态灾难增多,生态建设跟不上生态破坏的力度和速度自然灾害频频出现:洪水、干旱、沙尘暴、泥石流、山崩、地震、滑坡等环境事故也时有发生,危害程度不断加剧;草原被风蚀、沙化;酸雨、病虫灾害继续威胁着森林资源;蝗虫灾、不明原因的植株萎缩等。除此之外,季节变化怪异,寒热不稳,病毒变异,疾病流行等诸多现象都说明,农村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

2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 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占用耕地的限额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和废弃地复垦奖励制度等,基本上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歪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盲目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去。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由于开发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耕地中的13.3%属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9100万公顷。 3 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水环境污染问题通常主要包括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以及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些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这种污染的地域特点实际上正好与我国农村的情况对应。在农村环境污染总体上可包括:外部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和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的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3.3 一、教学目标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XX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

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又如,我国科学家XX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 〖板书〗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全球气候变化 2.水资源短缺 3.臭氧层破坏 4.酸雨 5.土地荒漠化 6.海洋污染 7.生物多样性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讲述〗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

家乡农村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农村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农村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农村环境变化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

附件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 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通报表扬集体和个人名单 一、通报表扬集体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3—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农村环境保护处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生态研究所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处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监测室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信息技术研究团队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与农村环境规划部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态环境遥感部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运行管理部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4—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系统评价与规划研究组 中科院地理学与资源科学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计划处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农业研究室 二、通报表扬个人 李鹏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水和生态环境管理处 姜磊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刘春兰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张征云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郭健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岳昂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王伟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万宝春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霄宇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光毅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党晋华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马晓勇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金华内蒙古自治区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 布仁图雅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监测室 —5—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良庆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汇报材料 (2011年10月18日) 近年来,良庆区坚持环保优先、城乡统筹发展,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把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科学开展农村环保工作,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生活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目标。现将我城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城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因此,我城区将生态示范创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载体,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以规划为龙头,以解决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着力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乡镇和村庄环境,防治农村工业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美化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截止目前,我城区已申报国家生态示村1个,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3个,其中良庆镇良庆社区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村已通过区环保厅的审核并上报国家环保部,大塘镇那团村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今年启动大塘镇、那马镇的生态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当前,我城区农村生态示范创建积极性很高,今年7月份,我城区已向自治区环保

厅申请作为2012年全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我城区将启动2个生态乡镇和20个生态村的创建工作。 (二)农村饮水源地保护工作广泛开展。农村饮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着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饮水安全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一是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调动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纳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分解落实目标任务,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全城区形成了饮用水源保护有人抓、有人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二是组织开展全国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工作。深入全城区5个镇的8个饮用水水源地的基础环境做了调查、采样监测、取水点拍照等资料收集,建立了辖区饮用水水源基础数据库。认真开展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三是组织力量对辖区各涉镇、村的饮用水源地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编制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和堆放垃圾等,防止水源受到污染。重点开展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以及饮用水源地污染源的整治等工作。重点防治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渔业污染,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今年7月,已委托有资质的编制单位完成了《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大塘镇、南晓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的编制工作。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启动。 2010年,良庆区南晓镇茂钦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被列为自治区环保厅在南宁市的城乡风貌改造农村污水处理示范项目。作为南宁市唯一试点工程,该项目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生态渠”

关于我国农村生态环保和宜居环境对策的建议

关于农村生态环保与宜居环境对策的建议 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号:2016021951 姓名:牧佳新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村的污染排放中COD 占43%,总氮占57%,总磷占67%。全国约4万个乡镇、60多万个建 制村中,绝大部分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农村环境形势极为严峻。2011年3月29号,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在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中 指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效遏制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 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 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继续提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已经成为政府和民间的共识,而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做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新的重点和 难点。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打造农村宜居环境,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

的建设性建议,以探求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对策. 一、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 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的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劲,最终将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当前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造成污染。(二)、乡镇企业的不合理发展带来的污染。(三)、农村旅游业迅速发展对农村造成的环境污染。(四)、农村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导致有机物质污染严重。(五)、是环境保护机制与制度的缺失加重了农村环境污染。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庞大系统工程,仅靠环保及相关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应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建立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报告 1、观察家乡现在的生态环境(河流流量、河水污染、土地植被、耕地利用等), 特别是厂矿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可采集相关照片) 2、走访家乡的老一辈人,了解家乡以前的景象。 3、针对家乡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得到好的解决,把你 的想法措施和村中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一下,希望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 (调查报告样本)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前言:2011年8月10日到2011年8月20日长沙民政学院康复系老服0931班龚发梅、谢庆云在舒塘村就家乡生态环境进行有关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

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 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绪论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2020年农村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精品】

1 基本概况 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森林覆盖率49%。呼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该市野生植物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 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 2 主要环境问题及分析 2.1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呼伦贝尔市自开发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明显表现在土地沙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632万hm2,其中强度侵蚀面积近615万hm2。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现象的1417万hm2,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近617万hm2。侵蚀强度在三级以上,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418万hm2。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层活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林地面积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大减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许多河流水量已明显减少。 2.1.1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在遭受到严重的沙化侵袭,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据最新监测显示,呼伦贝尔市沙化土地面积万hm2,同时,还有近111万hm2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而且每年扩展的沙化土地呈增长趋势。目前已经形成了3条不规则分布的大沙带,面积达88万hm2,其中流动沙地4万hm2、半固定沙地6万hm2,另外还有近300万hm2的潜在沙化区域。 沙化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吞噬草场;二是严重危及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三是给铁路、公路的安全运营带来重大隐患;四是沙尘天气逐渐增多,沙尘暴频发;五是降低草原蓄水保土功能,湿地萎缩。 2.1.2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伦贝尔草原有4处较大湿地,即呼伦湖湿地、辉河湿地、莫尔格勒河湿地和二卡湿地,以上湿地被称为呼伦贝尔草原之肾,滋润草原,调节着草原气候,增加降水量,遏止草原荒漠化,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湿地的消失有自然变迁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过度放牧,很多湿地实际载畜量为理论载畜量的数倍,草地退化、荒漠化日趋严重,导致湿地面积急剧缩小、湿地的缩减和破坏,使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位于大草原腹部的4大湿地由于近些年干旱,海拉尔河水量小,而且干旱周期正在加长,湿地

生态环境史

生态环境史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拉尼娜又称“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都与全球变暖有关,厄尔尼诺在暖冬和冷 夏;拉尼娜发生在冷冬和暖夏。对于雪灾带来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检讨和反思 2.生态环境史: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标志是S·海斯的《保护与效率主 义》和R·纳什的《荒野与美国思想》出版,70年代成为国际史学界最引人关注的新领域之一 3.生态环境: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 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4.生态环境史主要研究有史以来生态环境的变迁过程,探讨生态环境与人类相互作用的关 系及其负面效应,其研究核心是生态环境变迁的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生态环境史研究应当属于生态环境科学与历史学相交叉的研究领域 5.生态环境史学科的特点:①研究时空的宽泛性;②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充分吸收和借鉴 历史学、生态学及其它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实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的内在统一; ③研究内容的多元性;④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7、通过对中国历史时期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下结论 1)中国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和恶化,而且出现的年代很早,这其中有地质地貌自然运动的原因,但主要还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扩大引起的

2)中国人口与环境展的相互影响历史久远,年代越早,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越小,相反环境对人口增长的制约力量越强,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干预自然环境的增强,规模扩大,人口增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日益明显,同时生态系统的反弹作用也表现更加强劲,从而使人口与环境关系逐步陷入恶性循环 3)历史上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时期都是人口较多或增长较快的时期,人口增长通过剧烈的农垦活动而冲击环境。归根结底,中国历史上的环境问题是过多人口带来的,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掠夺加剧了环境恶化 4)中国历史上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首先是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权统治和严重窒息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其次是历史后期采取的刺激人口膨胀的人口政策 5)就整体来讲,人们对自然生态规律没有认识,对自然资源只知索取,不知保护,更不知投入,也是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口与环境矛盾紧张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生态环境调查.doc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中文摘要: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内蒙古地区是一个农牧业所占比例较大的地区,近年来,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城乡结合部更为明显,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在这个暑假,我随同清水河县环保局一起下乡进行实践调查。在调查中,我发现农村生态坏境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农村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严重、乡镇企业对坏境破坏恶劣等等。同时,我也了解到政府在着手大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时的政策和举措,在努力恢复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做到环境和效益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原因、对策 引言:作为大二我的我们离社会已经越来越近了,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校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也不大相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这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求我们不仅要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要锻炼自己的交际、处事等一系列社会能力。本次暑期的实践调查我选择到深入农村。之所以选择到农村实践调查,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我随从的环保局调查小组中我了解到,此行调查的大背景是基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提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及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一系列成效的基础之上的。事实情上,中国经济在保持连年高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不但没有减缓,反而愈加严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