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地税合并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国地税合并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国地税合并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国地税合并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关键来源,企业作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提供者,国家财政收入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在国地税分设时,各税务局对企业纳税管理的标准和宽严程度不一,并产生了纳税成本高、办税繁杂、机构职责混淆、执法不够统一等问题;并且自2016年5月起,“营改增”在国内全面推行使得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意味着地方税征收范围大大缩减,而地税机构的工作量也相应大幅下降,这是国地税合并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国地税合并是国家进行税收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会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分析国地税合并这一改革措施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并据此给企业提出合理的建议。

标签:国地税合并;企业;税收管理;影响

1 引言

1994年之前,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下滑,不得不依靠地方财政收入的上缴平衡财政收支。为了保障中央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1994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将所有税收按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虽然分税制为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纳税成本高、办税繁杂、机构职责混淆、执法不够统一。并且自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正式在国内施行意味着原来以营业税为主的地方税已经转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并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国地税合并提供了技术支持。由此,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本次大会第一项议程表决通过关于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该改革方案指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

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此次国地税合并,意味着我国税务机构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再度出现“大一统”局面。

据此,本文主要浅析国地税合并在税收征管系统信息化水平、纳税申报流程简化、税务机构人员优化配置等方面给企业带来的外部影响,以及在企业内部财务核算、纳税筹划和税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部影响。并依此提出有助于企业良性发展的建议。

2 国地税合并对企业的影响

2.1 外部影响

2.1.1 税收征管系统信息化水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