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设计创作发展路径刍议赖燕儿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设计创作发展路径刍议赖燕儿

发表时间:2016-08-02T17:23:58.8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0期作者:赖燕儿[导读] 本文将1949年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以及所突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梳理。

广东中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15041 摘要:本文将1949年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以及所突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且在基础上对当今建筑设计创作在新城镇化国家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做了分析,从以上分析中提出了今后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一些设计路径,供相关人士参考。关键词:中国、建筑设计、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上海宣言》是在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这次“世界城市日”是首次被倡议设立。而四年后的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了第一个由联合国大会批准的“世界城市日”庆典。

中国在2012年第一次居住在城市区域的人口超过了50%,正面这中国进入了城市年代。城市化和工业化为人类丰富了现代文化成果的同时,也陆续的出现了多种困难,需要去挑战,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物资紧缺、环境污染、文化冲突、城市贫困都在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一、新型城镇化及建筑业界最新动态

(一)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央高层领导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召开了城镇工作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认为,内需扩大、劳动就业保障、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缓解、公共福祉和社会公平离不开新型城镇化;将“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和传承文化”作为基本原则,并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会议对中国城乡建设的种种怪现象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对于城市建设急求于成、政绩至上、铺张浪费的错误倾向做出了严厉的批评,对城乡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且为城乡建设和建筑文化的发展方面做出了方向性的错误。

(二)“2013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在南京召开 2013年11月22-23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2013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在南京召开。会议期间,宋春华、程泰宁、何镜堂、张锦秋、崔愷、楚尼斯 (A. Tzonis)、桑托斯 (A.Santos)等 10 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都做出了重要报告。会议认为“价值判断的失衡、跨文化对话失语、以及体质与制度建设的失范”已经对中国建筑设计创作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制约。而现在,中国已经开始注重内涵、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方向发展,只有加以妥善解决以上问题,才能对中国城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带来收益。

(三)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的构想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三个一亿人”的新型城镇化的设想,即为“要促进将1亿农业专业人口落户城镇,体现‘以人为本’的国家基本方略;改善城市人居住的环境。”

从政治大局的角度提出了“三个一亿人”在特定的国情下程正华的意义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政府顶层明确的重要目标。大多数先前都是按照大中小城市总想分类和区域分部提出城镇化发展的要点,而这次是我国第一次关注到城镇化的深层问题:中国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高度不想平衡和不同的特征应该被同时关注,这样可以通过分类指导实时目标和路径,已达到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宏图。

二、建筑设计创作的历史机遇和存在问题

中国在近三十多年来的经济与发展中快速增长,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城镇化速率最快、土木建设工程最大的国家,城市开始发生“变新、变大、变高”的一系列变化,中国成为了建筑设计市场最为繁荣的过度。

我国现在在建筑业的发展中加大力度,增大了就业的岗位、从而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关的在于建筑设计人员长期在“利好”的市场环境中工作,因此建筑学相关专业的成为了建筑设计人员高考录取分中最高分数的专业,相对专业的就业率与起薪也成为了全行业的最高之一。现在人们告别了旧时代的建筑理念,而是进入了一个创新、大胆并且追求美观的一个历史新阶段。(注意这不是时代主流了,一、行业显得饱满,要求能更有效利用空间,更人性化设计。二、2016年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发布,本方案依据《意见》总图要求指导思想,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同时,有一批心怀梦想,恪守专业水准、追求创新的建筑师群体。他们怀着对建筑的挑战,勇于接受当今时代的变迁的心在挑战着中国建筑业。

这些人对于设计创作理念的多元化、特定场地环境的构思激发、空间形态概念的传承创新等方面都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卓越的研究。他们之中会出现一批建筑大师、院士和“梁思成奖”获得者,有的人将会代表中国走出国门,去国际上展示中国的建筑业的发达,得到了国际建筑界的广泛认同,同时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联合国人居奖、阿卡汗奖”等在内的一系列国际重大奖项。虽然受到了国际的大力认同,但是如今的中国城乡建设还存在建设性的问题,并且十分严重。

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用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和发展力度建起了大量的现代化城区:高楼林立、宽敞大道、车水马龙。与此同时我们也切断了城市与农村聚落环境历史演进的有序轨迹,这基本与地区的城镇化进度的速率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成相反的比例关系。

三、建筑设计创作的路径选择

新型城镇化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建筑设计重走原创之路的国家背景。在《建筑学报》上概括“地域为基、创新为舵、文化为魂、设计为径、环境为果”的会议知识。

重建对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科学乃至和民族自信是其核心,我国的优秀建筑文化需要传承与发展,建筑师要培养地域文化集体政治和人文精神。在设计重构中国本土和世界多元建筑文化中要用创造性的设计让它们相互依存联系。

现在,中国的建筑师群体遇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我们需要多去反思:应该在什么基础上去发展中国建筑学,思考出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应该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来发展中国建筑学。如何去选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的建筑设计途径。建筑师应该着实哪一方面。为此,尝试的提出了设计路径供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