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土壤盐碱化(盐渍化) 含答案与机械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土壤盐碱化(盐渍化) 含答案与机械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土壤盐碱化(盐渍化) 含答案与机械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土壤盐碱化(盐渍化)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读表,完成1~3题。

1.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 高寒地区

B.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

C. 耕地分布区

D.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2. 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

A. 夏季、春季

B. 冬季、夏季

C. 秋季、夏季

D. 冬季、秋季

3.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A. 气温高

B. 降水丰富

C. 地下水贫乏

D. 植被茂盛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壤盐渍化轻。

1.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所以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对。高寒地区蒸发弱,A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多,蒸发少,B错。耕地分布区合理灌溉,不易盐渍化,C错。

2. 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所以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夏季、春季,A对。地中海地区冬季多雨,华北地区夏季多雨,

B、C、D错。

3.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较多。B对。气温高、植被茂盛不是盐渍化的主要因素,A、D错。印度地下水丰富,C错。

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4~5题。

4. 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面上升

B.水土流失

C.不合理的灌溉

D.荒漠化

5. 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宁夏平原

B.三江平原

C.成都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4. C 5. A

【解析】

4. 读图可知,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深土壤盐碱化,所以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原因是灌溉的快速扩张和不合理的灌溉。故选C。

5. 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降水不足且需灌溉的集约农业区,选项四个区域中宁夏平原降水量少,需要引黄河水灌溉。故选A。

沧州海兴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渤海之滨,拥有盐碱地约30万亩。在当地“种一瓢收一斗”的盐碱地或中低产田上,中科院农业研究所经过不断改良与实验,使小麦平均每亩产量达到600斤。农业研究所主要通过咸水结冰等方法改造盐碱土壤(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强灌强排、抽取地下淡水降低地下水位,以淡水洗盐,使土壤脱盐),打造“良田”,通过微咸水灌溉等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并选育更耐盐碱的作物品种。据此完成6~7题。

6. 海兴县农业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 海兴县改造盐碱土壤未采用传统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 地质结构不稳定,淡水资源不足

B. 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浅且盐度高

C. 地质结构不稳定,不适合深挖淡水井

D. 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的效果差

【答案】6. A 7. B

【解析】考查水盐运动规律,盐碱地的治理措施。

6.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加之作物返青,需水量大,但此时尚未进入雨季,如果灌溉不科学,很容易加重土壤盐碱化,A正确;夏季淋盐,降水多,土壤盐碱化减轻,影响小B错误;秋季降水减少,蒸发旺盛,土壤虽返盐,但作物已成熟,影响小,C错误;冬季农作物很少,且盐份较低也很稳定,影

响小,D错误。故选A。

7. 传统措施是通过强灌强排、抽取地下淡水降低地下水位,以淡水洗盐,使土壤脱盐,侧面说明这里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浅且盐度高,用传统方法简单但效果差,B正确,D错误;未采用传统措施改造盐碱土壤与地质构造没有关系,AC错误。故选B。

下面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土壤分布图,右图是沿左图中46°纬线上M、N两点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 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盐渍化程度和蒸发状况有关,所以气温越高,盐渍化越严重

B.该地盐渍化程度在春季较高

C.可以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治理盐渍化

D.整体来看,该地盐渍化程度南高北低

9. 图乙中a、b、c三地的土壤盐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c>b>a B.b>c>a C.c>a>b D.a=b>c

【答案】8. B 9.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因素和读图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蒸发量、降水量和地下水的运动对地表盐分的影响。

8. 盐渍化程度与蒸发量、降水量和地下水高度有关,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少,地下水高度大容易造成盐渍化;此地夏季气温高发量大,但降水多,降水增加了淋盐作用,A错误;春季降水少,蒸发强,盐渍化严重,B对;大水漫灌加剧盐渍化,C错误;整体来说该地盐渍化程度东高西低,D错误。故本题B 正确。

9. 由右图图例和左图地形剖面图可确定地下水离c点地面最近,盐度最高,同理可知a、b、c三地的土壤盐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c>b>a。故本题A正确。

二、综合题。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问题,下图示意我匡某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形成过程。

(1)指出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

(2)简述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试提出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答案】

(1)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

(2)加剧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土壤水盐碱度较高,不利于农作物的成活;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造成农业减产。

(3)合理灌溉,实施喷灌、滴灌;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覆盖地膜减少蒸发的影响;种植耐盐碱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试题难度一般。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盐渍化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在地势较低处,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土壤盐渍化,所以如若盐渍化的形成条件有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升高等。

(2)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从对土壤、农作物的生长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土壤盐渍化使土壤含盐量上升,加剧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和发育;土壤含盐量较高,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活,使农作物减产,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3)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可从原因来分析,农业发展过程中可采取合理灌溉,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实施喷灌、滴灌等;灌溉或雨后,可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可采用地膜覆盖,减少蒸发的影响;还可以种植耐盐碱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

①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②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③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

④客土置换。

【解析】

本题以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围绕北方大棚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探讨解决措施,体现学以致用。

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要有的放矢,根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材料中已说明我国北方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的原因主要是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对于过量施用化肥,我们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措施;对于灌溉水含盐量高,我们可以采取淡水淋盐的措施,引含盐量低的淡水淋洗或用雨水淋洗,北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份,此季节可掀开棚膜,利用雨水淋洗;另外,对于次生盐渍化过于严重的大棚土壤,也可以采取利用别处低盐、好质地的土壤进行置换大棚盐渍化土壤的措施。

【点睛】

现阶段盐渍土壤的改良方法主要包括淋洗除盐、覆盖抑盐、生物改良、科学施肥、合理轮作、客土置换等。对于客土置换来说,如何控制深层土壤返盐,保持客土中微生物活性,延长客土使用寿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庆市(位置见图)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北部,地势低平,多盐碱湖泡、沼泽凹地。大庆市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蒸发量1635mm,春季多大风。黑土广布,湖沼附近草场集中,农牧业发达。但近年来,由于过垦过牧和水利工程盲目建设等不合理的农业开发,草场退化、盐碱化日渐严重。2018年,大庆市部分地区通过采取平整土地,借助引嫩工程水渠引水,试种“海水稻”(能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以“盐碱地种稻”模式来改良盐碱地,但平均亩产仅为210.9公斤。

(1)分析大庆草地盐碱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2)解释不合理的农业开发生产加剧草地盐碱化的原因。

(3)说明大庆“盐碱地种水稻”模式在改良盐碱地过程中的作用。

(4)农民对是否应大力发展“海水稻”种植态度不一,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降水量季节、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远小于年蒸发量,且季节性冻融作用加剧盐分地表富集;地势低洼(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地势低平,多盐碱湖泡,水位变化大,裸露湖滩盐分随春季大风扩散,加剧周边草地盐碱化。

(2)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减少植被,加剧蒸发;不合理灌溉引起地下水位升高;旱涝多发,不合理的水利工程设施破坏水盐循环,加剧盐碱化。

(3)平整土地,改变地表低洼,利于排盐减少盐分积累;借助引嫩工程水渠,引入河流淡水使水稻田蓄水,淡化表层盐碱且阻滞地下盐分上泛;栽种海水稻,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蒸发,阻滞地下盐分上泛;人为耕作和归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成分和结构,利于盐分下渗。

(4)赞同:改良土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居民收入。

不赞同:种植投入较大;单产低;影响原有农业种植结构。

【解析】

(1)草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主要从地形、降水及蒸发、风力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大庆市地势低平,多盐碱湖泡、沼泽凹地”,排水不畅,水位季节变化大;“大庆市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蒸发量1635mm,春季多大风”,大风加剧了蒸发,导致盐分的积累;“湖沼附近草场集中”,草场周边多为盐碱湖泡,使得草场就有潜在的盐碱化危险。

(2)“由于过垦过牧和水利工程盲目建设等不合理的农业开发,草场退化、盐碱化日渐严重。”过度放牧

及农垦会导致草场破坏,地表缺乏植被保护,蒸发量增加;由于发展农业,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盐分物质随之上移表层;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破坏了水循环,使得盐分随着水循环发生的淋盐过程减少,加剧草场的盐碱化。

(3)大庆“盐碱地种水稻”模式在改良盐碱地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从海水稻种植对水盐运动的影响,包括淋盐、减少蒸发及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分析。由于水稻种植,会改变地表起伏形态,使得地势低洼地区不易积水,减少了盐分在表层的积累;“引嫩工程水渠引水”对于水稻田进行灌溉,使得淋盐作用加强,表层盐分减少;同时,由于水稻种植,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量,地下水中的盐分上移减弱;耕作水稻,可以改良土壤成分,增施有机肥,使得其碱性降低。

(4)是否应大力发展“海水稻”属于开放性题目,赞同、不赞同均可,但要言之有理。若赞同,主要结合海水稻种植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分析:种植海水稻,可以改良土地;同时,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若不赞同,主要从当地种植海水稻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平均亩产仅为210.9公斤”,产量较低,且种植了海水稻,会对原来的种植结构产生影响。

盐碱化土地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盐碱化土地的形成原成因及其危害 一、盐碱化土地的行成原因 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其中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 (1)气候: 垦区气候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等特点。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土壤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干旱少雨造成地面植被稀疏,生物积累较弱,使得土壤的淋溶作用十分微弱,土壤石灰反应通体都很强烈。因而本区多数自然土壤及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都不高。蒸发量大则造成本区盐土和盐渍化土壤面积的重要原因。 (2)水的作用 地表水:全区大小水系约16条,对垦区影响最大的水系主要有阿克苏河水系、塔里木河水系和台兰河水系,高山冰川积雪融水是其最主要的水源,全区有冰川1293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估计储水量约2154亿立方米,估算年径流量为亿立方米。大区地下水运行方向和排泄方向一致都是由北向南,这些水沿途接纳山区裂隙水和局部天然回归水,由于天山南麓有较多的含盐土层,当河流流经含盐土层时,土层中易融盐融于水中,使水中矿化度增高。当地下水流经扇缘的尾部,由于接受了更多的回归水和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地下水浓缩,也是地下水矿化度的转移过程,由于盐分的迁移和累积,加上场地排水不畅通,致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聚集,这些水既是盐分搬运的动力,又是场地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水源,这就是造成了场地高矿化水的原因。经过取样分析场地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5~15g/l 之间,PH值为7 ─8之间,为弱碱性咸水和盐水,不能作为灌溉水,场地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克/升属高矿化度盐水、且不能饮用和灌溉的占到了场地总面积的%。 地下水:经过本次土壤调查资料来看,各灌区浅层地下水具有埋藏浅,矿化度高两大特点,其地下水运行方向和排泄方向也都是由北向南。地下水埋深在~之间,它们之和占到了总面积的%。全农一师仅在四团、五团和六团北部以及河流两岸存在有淡水带,在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埋藏浅而矿化度高的地下水是垦区土壤盐分的主要来

浅谈几种盐碱化土地的改良方法

盐碱化土地的改良方法 (一)、盐碱地传统的改良方法盐碱土中可溶盐类对植物的危害以碳酸钠为最厉害,氯化钾次之,硫酸镁,氯化镁,氯化镁,氯化钾又次之,碳酸氢钠,硫酸钠毒害较轻。在园林绿化工程之前就必须把它 们从土壤中除掉。 1.物理改良 (1)、平整地面。留一定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 (2)、深耕晒垡。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特别是原台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翻耕,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 (3)、及时松土,松土能保持良好墒性,控制土壤盐分上升。 (4)、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 (5)、微区改土,大穴整地。植树时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树穴中添以客土。有时在树穴内铺隔盐层,通过铺粗砂、炉灰渣、锯屑、碎树皮、马粪或麦糠等然后填以客土。 2.水利改良 (1)、蓄淡压盐。在盐土周围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脱盐。 (2)、灌水洗盐。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在田内灌水洗盐,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 (3)、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用水泥渗漏管或塑料渗漏管,埋地下适宜深度排走溶盐。二是挖暗沟排盐,沟内先铺鹅卵石,然后盖粗砂与石砾或铺未烧透的稻糠壳灰,然后填土。 3.化学改良 (1)、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可使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 (2)、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

4.生物改良种植耐盐的绿肥和牧草,如田菁、草木樨、紫花苜蓿等,对盐土改良有积极作用。降低绿化成本,加快绿化速度,提高美化效果,是评价盐碱地区绿化工程效果的主要指标。在这其中生物改碱投资最小,但见效慢,美化效果差;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措施,虽然见效快、绿化美化效果好,但投资太高;大穴整地、淡水洗盐工程措施,成本低,见效较快、绿化美化效果好,是街道绿化和住宅区绿化的好办法;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见效快,客土持续时间长,绿化美化效果好,成本相对较底,值得推广。 (二)、耐盐碱植物耐盐碱植物有一系列的抗盐性,根据它们对过量盐分的适应特点,可分为三类: 1.聚盐植物:这类植物的渗透压一般在40个大气压以上,能在盐分高的土壤中繁茂的生长,如盐角,滨藜等。 2.泌盐植物:通过茎、叶表面的分泌腺,把盐分排出体外,如柽柳、海边红叶等。而提高了从盐水里吸收水分的能力,如田菁、胡颓子等。 一切改良土壤的措施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改良盐土时不能只用单一方法,应着综合开发;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改土措施都等量齐观,而要因地制宜,有主有辅。而在众多的改土措施中,关键的是遵循水盐运动的规律,培肥地力,保持客土的长效,做好水的文章,合理灌溉,有效排水,减少迳流,增加重力水,切断毛管水。 (三)、园林工程具体施工方法 1.渗管排盐在一些大型在绿地中渗管排盐是绿地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铺设暗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生盐渍化的目的。渗管的铺设一般为水平封闭式。一

土地盐碱化治理

土地盐碱化治理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盐碱地的改良 (一)、盐碱地传统的改良方法盐碱土中可溶盐类对植物的危害以碳酸钠为最厉害,氯化钾次之,硫酸镁,氯化镁,氯化镁,氯化钾又次之,碳酸氢钠,硫酸钠毒害较轻。在园林绿化工程之前就必须把它们从土壤中除掉。 1.物理改良 (1)、平整地面。留一定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 (2)、深耕晒垡。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特别是原台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翻耕,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 (3)、及时松土,松土能保持良好墒性,控制土壤盐分上升。 (4)、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 (5)、微区改土,大穴整地。植树时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树穴中添以客土。有时在树穴内铺隔盐层,通过铺粗砂、炉灰渣、锯屑、碎树皮、马粪或麦糠等然后填以客土。 2.水利改良 (1)、蓄淡压盐。在盐土周围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脱盐。 (2)、灌水洗盐。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在田内灌水洗盐,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 (3)、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用水泥渗漏管或塑料渗漏管,埋地下适宜深度排走溶盐。二是挖暗沟排盐,沟内先铺鹅卵石,然后盖粗砂与石砾或铺未烧透的稻糠壳灰,然后填土。

3.化学改良 (1)、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可使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 (2)、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 4.生物改良种植耐盐的绿肥和牧草,如田菁、草木樨、紫花苜蓿等,对盐土改良有积极作用。降低绿化成本,加快绿化速度,提高美化效果,是评价盐碱地区绿化工程效果的主要指标。在这其中生物改碱投资最小,但见效慢,美化效果差;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措施,虽然见效快、绿化美化效果好,但投资太高;大穴整地、淡水洗盐工程措施,成本低,见效较快、绿化美化效果好,是街道绿化和住宅区绿化的好办法;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见效快,客土持续时间长,绿化美化效果好,成本相对较底,值得推广。 (二)、耐盐碱植物耐盐碱植物有一系列的抗盐性,根据它们对过量盐分的适应特点,可分为三类: 1.聚盐植物:这类植物的渗透压一般在40个大气压以上,能在盐分高的土壤中繁茂的生长,如盐角,滨藜等。 2.泌盐植物:通过茎、

土地盐碱化原因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不利影响: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分布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地下水矿化度与土壤盐碱化 根据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在80年代初的调查估算,中国现有农林牧土地面积68912万hm,受盐碱化危害的农林牧土地面积有3382万hm,占农林牧总土地面积的%,而农林牧各业盐碱化土地面积占各业总土地面积分别为%、%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估算,中国有潜在盐碱土约1733万hm,即如不合理利用和管理,就会发生 盐碱化的土地。 意义 中国盐碱地大部分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地处中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带,不利和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存在大部分地区 气候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有一定的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对人少地多农业生态潜力较大。一旦消除了土地盐碱化这一主导制约因素后,农业生态系统的巨大潜力必将得到发挥。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影响: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防治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盐碱地有望变“绿洲”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一种耐盐基因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盐生植物中成功地克隆出一个耐盐关键基因,并已导入多种植物。这一发现,将有望使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约四分之一的盐碱地变为“绿洲”。 土地盐碱化 山东师范大学赵彦修、张慧两位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这项研究,最近在测定了1755个盐地碱蓬基因的序列后发现了这一基因。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专家组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验收。国家专利局在今年第18卷第28期的专利公告上公布了这项成果。 这个基因的全名叫作“Na+ / H+逆向运转蛋白(SsNHX1)全长cDNA”。由这种基因决定的一种蛋白,使碱蓬能在细胞内形成一种“离子区隔化”解钠离子毒的机制。 据介绍,盐地碱蓬是我国盐碱地上普通的一种藜科植物。它能耐3%的盐度,可以在海水中生长。在盐碱地上可长到1米高,在海滩上,长度可达30厘米。课题组研究人员将这一基因转移到拟南芥上做了对比试验:在1/2海水浇灌条件下,拟南芥能完成生活史;在盆栽条件下,15天不浇水,复水后仍能恢复生长并结实。而对照株均死亡。在所有已知公开发表的资料中,他们培育的转基因植物耐盐性是最强的。 目前,这一成果已经得到应用,培育出了适宜盐碱地生长的转基因植物幼苗。记者在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科学院实验室看到,新培育出的耐盐转基因植物已有蕃茄、大

土地盐碱化原因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不利影响: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分布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中国盐碱地大部分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地处中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带,不利和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存在大部分地区气候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有一定的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对人少地多农业生态潜力较大。一旦消除了土地盐碱化这一主导制约因素后,农业生态系统的巨大潜力必将得到发挥。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影响: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防治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盐碱地有望变“绿洲”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一种耐盐基因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盐生植物中成功地克隆出一个耐盐关键基因,并已导入多种植物。这一发现,将有望使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约四分之一的盐碱地变为“绿洲”。 土地盐碱化 山东师范大学赵彦修、张慧两位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这项研究,最近在测定了1755个盐地碱蓬基因的序列后发现了这一基因。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专家组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验收。国家专利局在今年第18卷第28期的专利公告上公布了这项成果。 这个基因的全名叫作“Na+/ H+逆向运转蛋白(SsNHX1)全长cDNA”。由这种基因决定的一种蛋白,使碱蓬能在细胞内形成一种“离子区隔化”解钠离子毒的机制。 据介绍,盐地碱蓬是我国盐碱地上普通的一种藜科植物。它能耐3%的盐度,可以在海水中生长。在盐碱地上可长到1米高,在海滩上,长度可达30厘米。课题组研究人员将这一基因转移到拟南芥上做了对比试验:在1/2海水浇灌条件下,拟南芥能完成生活史;在盆栽条件下,15天不浇水,复水后仍能恢复生长并结实。而对照株均死亡。在所有已知公开发表的资料中,他们培育的转基因植物耐盐性是最强的。 目前,这一成果已经得到应用,培育出了适宜盐碱地生长的转基因植物幼苗。记者在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科学院实验室看到,新培育出的耐盐转基因植物已有蕃茄、大豆、水稻、速生杨4种,在上千个培养基内长势良好。工作人员称,过不多久,就可以实施移栽了。 盐碱土是地球陆地上分布广泛的一种土壤类型,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5%。仅我国,盐碱地的面积就有3300多万公顷。在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地带,每年新增加的盐碱地达6000多公顷。大量的土地因此而荒废。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耕地资源日趋减少的人口大国而言,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把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编辑本段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学习资料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的盐碱灾害。目前,世界各地还有相当面积的盐碱地尚未得到改良和利用,而且,随着全球灌溉面积的增大,土壤此生盐渍化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根据已有的经验,至少有50%的灌溉土壤发生过次生盐碱化。 1.盐渍土的概念 盐渍土(盐碱土)是指土壤中含有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另外青藏高原有硼酸盐,吐鲁番盆地有硝酸盐类;或者是土壤含盐量虽少,但土壤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达到了一定比例。 2. 盐碱地形成条件及原因 2.1条件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在潮湿的天气里,雨水能将盐分冲走而不致造成伤害;但在干热天气,因为灌溉水没有排出,地表形成积水,水遇热而蒸发,留下有害的盐分,盐分积聚的危害足以严重到使作物枯萎而死,寸草不长,形成盐碱地。 2.2原因 2.2.1盲目施肥 部分菜农对各类肥料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不够全面,盲目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温室的蔬菜施肥水平较高,尤其是一些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进行过量施肥,一般在周年蔬菜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均达250kg/666.7m2以上,加剧了温室土壤的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蔬菜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了蔬菜生长。二是忽视有机肥使用和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在蔬菜生长期间,有的农户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由于温室温度高,人粪尿迅速自然分解成各种成分;如硫化物、硝酸盐等一些含盐离子的成份残存于土壤耕层内而导致土壤盐渍化。 2.2.2 区域内耕作采用长期旱作的连作种植方式,使原来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被长期的单一旱作连作所替代,在新兴的大棚设施农业中无雨水淋溶,棚内高温,地表水分蒸发量大,盐随毛细管向上被带至地表,使之聚集于土表,土壤溶液中盐分浓度累积偏高而致。 2.1.3 地下水位过高,农田排灌不畅主要为排灌设施老化不匹配,沟渠过浅,排不出、灌不畅,不合理的灌水,以及重复使用耕地周围的水而加快土壤盐渍 2.1.4 耕地的熟制负重增加,利用率过频,高度密集利用,有机肥施用锐减等,致使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明显衰减,导致了土壤盐渍的侵袭。 3.我国土地盐渍化现状及其危害 3.1现状 中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l.0x108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中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松嫩平原的盐渍土大多属苏打型,土体总含量不算太高,但碳酸根含量高,对植物

分析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分析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基本思路: 1.地下水位高:(1)地势低平(洼); (2)不合理灌溉; (3)修建蓄水工程或河道水量大等。 2.蒸发旺盛:(1)天气、气候:干旱,降水少;气温回升快; 多大风天气等; (2)土壤疏松,孔隙多。 防治: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地质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母质上。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盐渍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干旱,土壤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等重要条件所制约,以及地形、母质、植被等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合所造成的。 1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使盐分积聚土壤表层的数量多于向下淋洗的数量,结果导致盐渍土的形成,这是引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 土壤盐碱化 一、盐碱化的概念以及产生原因 (一)盐碱化的概念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碱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盐渍土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

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历史上的洪、涝、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般将土壤层0.2 m厚度内可溶盐含量大于0.1%的土壤称为盐渍土。土壤盐渍化分盐化与碱化两种类型,故又称为土壤盐碱化。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含量超过0.2%时,称为盐化土(盐土);以碳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土中代换性钠含量大,通常称为碱化土(碱土)。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若是排水条件不好或缺乏适当的排水措施,灌溉管理不当,过量引水,灌溉水的渗漏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和强烈蒸发,就可能招致土壤盐渍化。由于灌溉管理不当(人为原因)而产生的土壤盐渍化,称为次生盐碱化。由于人为影响产生的盐渍土称为次生盐渍土。 (二)盐碱化的产生原因 土壤盐碱化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地质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母质上。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盐渍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干旱,土壤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等重要条件所制约,以及地形、母质、植被等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合所造成的。 1. 气候 由于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四季明显导致盐碱地区土壤盐分状况的季节性变化,夏季降雨集中,土壤产生季节性脱盐,而春秋干旱季节,蒸发大于降水,又引起土壤积盐为主。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使盐分积聚土壤表层的数量多于向下淋洗的数量,结果导致盐渍土的形成,这是引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 2. 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 盐渍土中的盐分,是通过水分的运动且主要是由地下水运动带来的,因此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位的深浅和地下水的矿化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盐渍化程度。 地下水位埋藏越浅,地下水越容易通过土壤毛管上升至地表,蒸发散失的水量越多,留给表土的盐分就越多,尤其是当地下水矿化度大时,土壤积盐更为严重。 在干旱季节,不致于引起表层土壤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称为地下水临界深度。临界深度一般3m左右,但并非一个常数,是因具体条件不同

盐碱化土地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盐碱化土地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盐碱化土地的形成原成因及其危害 一、盐碱化土地的行成原因 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 包括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 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与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其中气候因素就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 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 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 (1) 气候: 垦区气候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具有光照充足, 热量丰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等特点。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土壤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干旱少雨造成地面植被稀疏, 生物积累较弱, 使得土壤的淋溶作用十分微弱, 土壤石灰反应通体都很强烈。因而本区多数自然土壤及耕作土壤, 有机质含量都不高。蒸发量大则造成本区盐土与盐渍化土壤面积的重要原因。 (2) 水的作用 地表水:全区大小水系约16 条,对垦区影响最大的水系主要有阿克苏河水系、塔里木河水系与台兰河水系, 高山冰川积雪融水就是其最主要的水源,全区有冰川1293条, 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 估计储水量约2154亿立方米,估算年径流量为136、7 亿立方米。大区地下水运行方向与排泄方向一致都就是由北向南, 这些水沿途接纳山区裂隙水与局部天然回归水, 由于天山南麓有较多的含盐土层,当河流流经含盐土层时,土层中易融盐融于水中,使水中矿化度增高。当地下水流经扇缘的尾部, 由于接受了更多的回归水与强烈的蒸发作用, 使地下水浓缩, 也就是地下水矿化度的转移过程, 由于盐分的迁移与累积, 加上场地排水不畅通, 致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聚集, 这些水既就是盐分搬运的动力, 又就是场地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水源, 这就就是造成了场地高矿化水的原因。经过取样分析场地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5?15g/l之间,PH值为7 —8之间,为弱碱性咸水与盐水,不能作为灌溉水, 场地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 克/升属高矿化度盐水、且不能饮用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