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就深化全区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筹优化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

强化苏木乡镇和街道党(工)委领导作用,整合苏木乡镇和街道内部决策、管理、监督职责和力量,统筹优化、综合设置苏木乡镇和街道党政机构、事业单位。苏木乡镇可以设5个党政机构,分别为党政综合办公室、基层党的建设办公室、乡村振兴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城关镇、重点镇及其他设社区的镇可增设城市管理办公室;可以设3个相当于副科级事业单位,分别为党群服务中心(挂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牌子)、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街道可以设5个党政机构,分别为党政综合办公室、基层党的建设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可以设1个相当于副科级事业单位,为党群服务中心(挂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牌子)。具有管理农村、牧区职能的街道可以增设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当于副科级事业单位),在城市管理办公室加挂乡村振兴办公室牌子;其他街道不承担执法职责,相关执法事项由所在盟市或旗县(市、区)相应执法机构承担。除基层党的建设办公室外,各地可根据人员编制等情况合并设置其他机构。调整后,苏木乡镇机构总数一般不超过8个,城关镇、重点镇及其他设社区的镇机构总数不超过9个,街道机构总数一般不超过6个,具有管理农村、牧区职能的街道机构总数不超过7个。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按有关规定执行。合理确定各办、局、中心职能,确保职能科学、权责清晰、运行顺畅。除党中央明确要求实行派驻体制的机构外,旗县(市、区)政府设在苏木乡镇和街道的林工站、畜牧兽医站等站所,全部实行属地管理,并与苏木乡镇和街道相关机构进行资源整合。继续实行派驻体制的,要建立健全纳入苏木乡镇和街道统一指挥协调的工作机制,工作考核和主要负责同志任免要听取所在苏木乡镇和街道党(工)委意见。除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明确要求外,上级部门不得要求苏木乡镇和街道对口设立机构或加挂牌子,不得要求在嘎查村、社区设立机构或加挂牌子。

二、积极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一门式办理”。

将基层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一站式服务”

按照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的要求,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建立和完善适应基层实际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实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梳理建立“四办”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开。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与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对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提高审批服务效能。大力推动媒体传播平台与政务平台融合,提升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开展代缴代办代理和审批结果快递送达、代办送达等便民服务,推动更多基本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嘎查村和社区服务站点办理,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打通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积极推行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三、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苏木乡镇和街道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苏木乡镇和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并接受旗县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逐步形成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借鉴“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有效做法,鼓励各苏木乡镇和街道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上级部门与苏木乡镇(街道)间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建立辖区内需多部门协同解决事项的协调督办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强资金、设备、技术、车辆等保障,推进执法工作标准化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升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规范执法检查、受理、立案、调查、审查、决定等程序和行为。

四、深化苏木乡镇和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

建立健全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三级基层综合网格化治理体系,将上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依托嘎查村(社区)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强化党建引领,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合理确定网格监管任务和事项,科学配置网格员力量,实现定人、定岗、定责。合理确定网格员劳动报酬和工作补贴,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财力情况完善网格员待遇增长机制,所需经费纳入旗县级政府财政预算。按照中央有关要求,推进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撑。

五、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

(一)扩大基层审批服务执法权限。旗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结合苏木乡镇和街道承接能力等工作实际,依据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赋予苏木乡镇和街道行政权力事项清单(见附件),与苏木乡镇和街道共同确定赋权事项,明确赋权后的权力运行程序、规则,并分别制定权责清单。苏木乡镇和街道确因工作需要,需承担清单以外权力事项的,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办理。苏木乡镇和街道为行政权力实施主体,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旗县级以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苏木乡镇和街道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明确工作标准和流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确保赋权接得住、用得好。

(二)统筹使用编制。鼓励从上往下跨层级调剂使用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推动编制资源向苏木乡镇和街道倾斜。原派驻机构实行属地管理后,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整建制下放至苏木乡镇和街道。各旗县(市、区)可根据不同苏木乡镇特点,综合考虑苏木乡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总量、区域面积、承担重点工作任务等因素,在所辖各苏木乡镇间统筹调剂使用人员编制,盘活编制资源。创新苏木乡镇和街道编制管理,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根据基层对人才的需求,按编制员额及时补充人员。旗县(市、区)政府要制定苏木乡镇和街道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购买服务,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

(三)加大苏木乡镇和街道用人自主权。根据苏木乡镇和街道的人才需求,合理设置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条件,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和“三支一扶”等6类基层服务项目

人员以及大学生退役士兵中招录、招聘力度。在事业单位招聘中,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旗县、国家以及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允许在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适当放宽,可安排一定数量岗位面向本旗县(市、区)、本盟市或周边旗县(市、区)、盟市户籍人员(或生源)招聘。注重从优秀嘎查村党组织书记、选调生、苏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和优秀社区工作者中选拔苏木乡镇和街道领导干部。新录用公务员在服务期限内不得转任交流至上级部门,不得以借用、调训、帮助工作等方式抽调至上级部门。确因工作需要借用苏木乡镇和街道在编人员的,需经同级组织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且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同一时期同一苏木乡镇或街道被上级部门借调干部不超过2名。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工作人员退休相关规定,保证苏木乡镇和街道工作人员在岗在位。

六、优化上级机关对苏木乡镇和街道的领导方式

(一)明确上下级政府事权边界。全面实行苏木乡镇和街道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制度,厘清旗县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苏木乡镇和街道的职责关系。建立苏木乡镇和街道职责准入制度,旗县级职能部门将职责范围内的行政事务委托或交由苏木乡镇和街道承担的,在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基础上,经旗县级政府审核后,报盟市级政府批准。上级部门不得以签订“责任状”、分解下达指标、考核验收等方式,将工作责任转嫁苏木乡镇和街道承担。如有阶段性、临时性的工作任务确需苏木乡镇和街道承担的,由旗县级党委和政府研究提出意见,并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权限、分工、期限等具体要求,落实人员、经费以及业务培训等保障措施。

(二)健全与职责相适应的监督考评体系。由旗县(市、区)结合苏木乡镇和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实际,建立健全科学化、差别化的苏木乡镇和街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对苏木乡镇和街道的督查检查考核,由旗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统筹安排,职能部门一般不直接进行督查检查考核,确需开展的,按一事一议原则报批。除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明确要求外,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对苏木乡镇和街道设置“一票否决”事项。统一规范针对苏木乡镇和街道的评比达标、示范创建等活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健全苏木乡镇和街道基层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充分发挥辖区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嘎查村(居)“两委”成员、群众代表等的监督作用,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

(三)建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根据赋予苏木乡镇和街道的有关权限和事项,合理划分旗县(市、区)与苏木乡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调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各旗县(市、区)财政部门要按照人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调整完善定员定额等支出预算编制标准,切实保障基层人员和机构运行以及服务、指挥平台运行等经费需要。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在苏木乡镇设立一级财政,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深化苏木乡镇和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切实履行领导责任,把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党中央有关要求,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具体支持措施。做好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和加强苏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配套衔接。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凝聚改革共识,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自治区党委编办要会同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加强对推进苏木乡镇和街道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责,于2019

年12月底前研究出台配套政策。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doc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指导和帮助兄弟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取得里一定成效,能力得以提升。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社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大关联。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我院根据水利院校的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安徽农业大省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二是发挥我院水利、土木、机电、机械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水利科技

如何进一步提升孵化器的服务能力

结合自身岗位的特点,提出对进一步提升孵化器服务的工作设想和拟定工作计划。 如何进一步提高孵化器的服务能力 我是一名在市科学技术局——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事科技企业孵化的人员,经过三年的科技企业孵化工作,让我对科技企业孵化器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全新的概念,他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具体包括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2007年,市科技局联合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借鉴、吸收国外孵化器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工业发展现状,建设了“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填补了我市孵化器空白。基地建成后,市科技局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孵化基地提供了各种资金、技术的帮助,使孵化企业已研制出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关电源、逆变器、节能电力变压器、电力仪器仪表等高科技产品,目前80%的企业处于盈利状态。自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成立以来,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约2000平方米,引驻入孵企业15家,涉及电子、电器、软件等行业,形成了“EMC电磁兼容公共检测实验室”、“三维CAD 工业设计中心”、“中小企业培训中心”等孵化公共服务平

台,全面维护和培养入孵企业的健康成长,在销售收入、企业利润、就业岗位、上缴税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为市初创期企业“破壳”的摇篮。 为了壮大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提速,市科技局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经过周密考证后,提出了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大厦,项目建议书上报市政府并立项,2009年5月启动了建设项目,2010年12月大楼主体工程完成封顶, 2011年底完成其他工程建设,计划于2012年底投入使用。孵化大厦建成后能入孵企业50—60家,集聚企业研发中心20家,并新建“中小企业制造业信息化ASP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国际分工分包服务平台”三个公共服务平台。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仅让处于初创期的民营科技企业破壳而出,也让的科技创新迈向新的天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孵化大厦的投入使用,孵化器的服务水平已不能充分满足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孵化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孵化器的健康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初创企业做好孵化工作,更好的提升服务功能: 一、进一步明确孵化器的社会任务和功能定位 1.孵化器是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而产生的旨在促进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社会经济组织。其主要作用是向

浅谈乡镇公共服务建设能力

浅谈乡镇公共服务建设能力 【摘要】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层级中最为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代表国家直接面向农村、农民工作,其中主要的职能是建立并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且有保障的公共服务。研究乡镇政府的公共政府的公共服务问题,对解决乡镇基层政府的有效运转、满足农民对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面的保障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的概念进行界定,再从乡镇公共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多方面剖析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的原因,并提出完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较为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从而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关键词】乡镇政府;职能转型;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乡村民众评价基层政府的基本依据。核心问题是在现实的政府运行系统中,公共服务并没有真正成为政府运作的中心。基层政府还在把最大的兴趣放在发展经济方面,“公共服务”只是作为政府的旗帜或口号,并没有成为政府的运行机制。政府只有在公共服务方面工作取得成功,才会有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因此好的社会治理必然表现为政府提供了好的公共服务。 一、乡镇公共服务相关的基本内涵 (一)公共服务 指国家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具体指对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 (二)乡镇公共服务 指乡镇地区为满足农业、农村发展或农民生产、生活共同所需二提供的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社会服务,是不具备物质形态,而以信息、技术或劳务等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乡镇公共产品。因此,乡镇政府在执行乡镇公共服务职能时,要根据乡村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需要去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按照目的进行分类可将乡镇公共服务分为以下七类:1、基本生存保障服务; 2、生产活动支持服务; 3、基础性设施与服务; 4、生活条件改善服务; 5、提高农村居民素质服务; 6、基本国策支持服务; 7、社会保障服务。 作为具有国家权力背景面向广大农村的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政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织者与实施者,在新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中发挥着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职官重要的作用。 二、乡镇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 (一)总供给量不足与供给结构失衡 主要表现在公共服务投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公共服务支出占国家GDP的比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导致其原因有二:政府官员不愿投资基本公共服务,在中国式GDP竞争中,地方政府官员只关心自己任期内的经济增长指标,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在短期内

浅谈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一、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一级政府,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石固则大厦稳。 2017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党对乡镇政府建设的顶层设计,具有里程碑意义。提出总体目标:到2020年,乡镇政府服务在能力、内容、方式、体系上都要有提升。把加强乡镇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抓手。服务,把政府的位置放得更低,追求群众的满意率和幸福感。 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改革开放近40年,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其需求已从对物质文化的基本需求转变到对美好生活追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职能和工作重心也要相应地从重视经济发展,转变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来。 二、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 有四点:服务理念不科学、自身动力不足、服务效能不高、外部机制不顺。具体来看: 1、工作重心偏移,服务理念不科学。乡镇工作的重心在于目标考核内容。从2017年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办法》来看。总分设600

分,重点工作270分,主要是三改一拆、环境整治、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包含了平安建设100分和党建20分;经济发展主要指标,155分;专项工作65分,涉上级对我市的考核;季度考核60分,主要涉经济指标、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个性考核30分,轻轨S1线政策处理,竹盖线环境整治;领导评议20分。对乡镇的考核侧重在经济和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等,公共服务没有成为重点。 目前的干部考评机制,与目标考核成绩密切相关。目标考核优秀的镇,主要领导年度考核也优秀。 2、权小责大事务多,服务动能不够。从行政体制来看,乡镇是最基层,最贴近老百姓的一级政府,是“上面千根线”,往下穿的那个“针眼”;而基层群众什么事情先找的就是乡镇政府。从财政体制来看,乡镇是最末端。没有自主权,上面给多少用多少。因此,乡镇职权小,责任大;财权小,事权大。导致:乡镇自聘人员越招超多。财政赤字越来越大。现在乡镇缺人又缺钱,又何谈优质的公共服务。 3、乡镇干部压力大,服务效能不高。一是目标考核压力。考核是大事,关系到领导的政绩、干部的业绩。二是重点工作压力。近年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一项接一项。白加黑,“5+2”,成了工作新常态。三是安全稳定压力。稳定就是许多0前面的1。一边是安全和维稳压力,一边是问责风险,压力山大。 4、部门与乡镇难以形成工作合力,服务机制不健全。部门与乡镇条块分割,“两张皮”的问题普遍存在,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纵向

提升服务支撑能力

提升服务支撑能力,建设国家水工环信息中心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部署下,《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高站位”、“宽视野”的及时发布,标志着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随着部领导的强力推动,正不断迈上新高度。 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正面临愈加复杂形势,城镇的快速扩张、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进一步加大,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以及气候异常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保障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安全对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十一五”成果显著 “十一五”期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作为承担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与管理、全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水工环相关信息服务的国家级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定位,并确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制订了《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规划》、《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调整了业务结构,夯实了管理基础,在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地下水监测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水土地质环境监测、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地质遗迹调查与管理等业务工作方面均得到长足的发展。 全国已初步形成了由1925个地下水监测点构成的国家级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由22万个群测群防点构成的地质灾害监测网和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

渭盆地3个重点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依托矿山统计报表制度建立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初步运行,在黄淮海平原典型区域已初步建立了水土地质环境监测网,传统监测技术与遥感监测技术的综合运用,形成了海量的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和动态信息。作为整合资源的必要手段,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果,成效明显。 一是地质环境信息网络框架基本形成。地质环境信息网络框架构建基本完成,形成了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多级多节点网络结构,建立了连接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三峡库区以及国家气象局等部门的专用网络,IP卫星资源网建设初见成效,有力支撑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会商、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数据传输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基于GSM/GPRS/CDMA的地质环境监测数据通信网络实现了动态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管理。此外,覆盖全国部、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主干网络和连接县市国土资源部门的广域网络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二是数据标准及规范初步建立。数据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目前已经制定的地质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数据交换格式标准、水文地质钻孔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格式标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格式标准、水工环空间数据库图例标准、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数据库结构规范等。 三是全国尺度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取得进展。已经建立的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国1:20万分幅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1:50万分省环境地质数据库、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数据库、国家级地下水监测数据库、矿山环境数据库,汶川地震更新调查数据等。此外,国土资源二号卫星将在今后遥

“放管服”行政审批服务改革经验

“放管服”改革的宁波经验 ——宁波市推进“4+1”行政审批服务集成改革 “放管服”改革是推动政府自身革命的“先手棋”和“当头炮”。宁波市把统筹推进服务窗口、政务平台、审批标准、网络数据和监管力量的“4+1”行政审批服务集成改革,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主抓手,是“放管服”改革的具体路径,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初步实现从“部门窗口”到“政府窗口”的界面转变,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的办事转变,从“行政权力”到“行政责任”的定位转变。目前,市本级及所有区县(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设置基本到位并对外运行,不动产登记已全面实现全程“最多跑一次”;40家市级部门已公布审批类“最多跑一次”事项1198项,占相关部门在用审批类事项的81.6%;各区县(市)公布行政权力类“最多跑一次”事项平均约 493项,所占比例提高到74.1%。 一、坚持全程化服务,推进服务窗口集成,实现“一窗受理” 1、分类重构服务窗口,增强办事集中度。将市行政服务中心40个部门原来分设的 158个窗口,整合为基本建设项目、商事登记、商贸服务、不动产登记、公安服务、交通运输、涉外事务、社会民生事务等 8类综合办理功能区和87个“一窗受理”的窗口,改变过去审批一环套一环、互为前置的做法,实行“前台

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新模式。以不动产登记为例,将原来的房产交易、登记和契税三部门分设的窗口统一调整为“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群众只需取一次号,排一次队,就可办理综合业务,每套房产平均25分钟即能办结。 2、设立投资创业专窗,提供精细化服务。专门设立投资项目服务专窗,建立专业化的审批代办队伍,对涉及多个同级部门办理的基本建设项目实行联审联办,为投资项目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已累计为1078个重点项目协调解决2000多项疑难杂症,代办463个重点项目,比平均法定办理时限提速 70%以上。设立行业准入服务专窗,提供“一窗受理、一表申请、内部流转、联合审查(踏勘)”的行业准入标准化审批服务,即群众和企业只要提交一次申请、报送一套资料,即可完成同一行业经营所涉及到的多个许可事项审批,目前已有28个行业纳入服务专窗。原来开一家歌舞厅,需要跑文广、环保、消防、卫生、公安、市场监管等6个部门,现在只需跑文广一个部门即可,审批时间从100天提速到30天。 3、设置中介服务专区,防止审批中梗阻。将市建设工程造价、土地勘测、环保工程技术评估、节能监察等垄断性中介服务机构进驻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实行中介服务时限与对应的审批效率“捆绑计算”,督促专业技术主管部门来约束中介机构,提高服务效率,防止中介对审批的梗阻。设置中介服务专区后,中介服务效率平均提速了 30%, 4类366家中介机构还纳入了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讨论稿) 一、建设基础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自组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秦皇岛,服务环渤海,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充分利用学院“河北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有利时机,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收效明显。 (一)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学院出台了《科研管理暂行办法》、《科研经费使用及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参与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政策,初步营造了教师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氛围,为教师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搭建起了一个工作平台。 2、在科技攻关、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三年申请立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2个,取得国家专利10项,获得省市以上科研奖励19项。 3、初步打造出了一支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发队伍,在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艺术设计、企业管理咨询等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

(二)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学院专业和资源优势,建立了秦皇岛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秦皇岛市开发区农村劳动力再转移培训基地、北戴河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等。近三年,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企业职工素质再提高培训、创业培训等,累计培训规模达到30000人次以上,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716人次,实现经济收入300万元。 (三)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辐射能力 通过对新疆博湖中学、秦皇岛中专学校、秦皇岛高级技工学校、山海关桥梁厂技校的合作办学及教学交流,带动和引领中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韩国东洋大学和新罗大学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已向2所大学输送留学生66名。聘请美国、加拿大的外籍教师来校任教。与韩国东洋大学和新罗大学、美国希望国际大学,新西兰ATC综合技术学院、澳大利亚南威尔士TAFE 学院等学校开展了高层互访和教师交流。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创新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学院社会服务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我县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不强。企业专利申请多数是实用型或外观型的,发明专利不多,特别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少。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核心技术不强,没有形成上规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更是非常薄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全县研发经费投入达到销售额5%以上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大多数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县场、效益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研发投入难有保障,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政府引导性投入效应难以对各个层次上的企业发挥作用。 (三)技术创新人才匮乏。中高级技术人员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中分布少,特别是面多量广的中小企业中科技人才更少,高新技术人才匮乏,更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国内技术领军人物更是少之又少。 (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足,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尚未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投入引导、沟通协调、信息传播,以及咨询、招标、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综合服务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扶持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为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县已经制定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落实有难度。如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虽财政、科技部门已作了广泛的宣传,但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执行比较困难,在部分企业不易落实。 二、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增强县场竞争力的客观选择,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我县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进度,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切实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和受益的主体。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要形式的研发机构建设,使其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与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力量。引导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促进“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科技创新热情,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大力引进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分配标准,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V1.1(终版)资料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服务能力,对驱动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型产品,实现大数据开放后的运营和服务提升,公司决定在全国围实施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通过整合全公司数据资源,盘活数据资产,助力公司第三条曲线的拓展,以服务“增效、外增收”的整体企业战略,保证中国移动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要求与重点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作为中国移动唯一、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服务和运营的平台,通过“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和统一服务”,形成集团及各省市公司“多节点”、“网状网”形态的数据和服务共享能力;具备独立机构以承担平台建维、数据交换、资产管理、应用开发、数据服务和数据运营职责。为企业、外部客户提供“按需”的服务能力,辅助企业决策,彰显数据价值。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求包括三方面: (一)建好组织:建立相对独立的、专业的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管理机构,立足公司全局,全面负责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的规划、建设、运维,以及数据资产管理、产品开发和数据运营等职能。 (二)搭好平台:企业级大数据中心满足中国移动全部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的要

求,实现逻辑集中;全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分布于多个节点,进行物理分散,同时实现关键数据资产的异地容灾备份。 (三)做好服务:企业级大数据中心能为集团各部门、专业基地(位置等)、专业公司(咪咕、互联网、政企、在线服务、物联网等)、各省公司及外部行业提供灵活的“按需”服务。 二、建设重点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重点要求如下: (一)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能力要求 为了承接大数据中心的基础平台管理、数据交换、资产管理、应用开发、数据应用、数据运营六个职责,在大数据平台技术架构层面提供数据基础服务能力、系统平台管理能力、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和应用共享开放能力四个部分: 数据基础服务能力:数据基础服务能力是大数据平台的基础,包含数据采集功能、数据存储运算功能、数据交互功能。数据采集需包括来自BSS、OSS、MSS的基础数据、来自于用户上网行为的DPI二次解析数据以及来自外部的第三方数据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运算功能可根据数据类型及应用采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技术实现对不同价值、规模、时效性的数据差异化存储和运算。数据交互功能是实现不同形式的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交互。 系统平台管理能力:大数据平台需具备系统平台管理能力,提供对大数据平台的软件和硬件资源的管理,包括诸如资源管

行政审批局创新服务工作经验特色亮点汇报

行政审批局创新服务工作经验特色亮点汇报 一、深化流程再造,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深化“一门”改革,群众办事更方便。牵头对x展示交易中心进行整体租赁、改造,在全市率先建成位居全国区县一级政务大厅(市民中心)前列的现代化市民中心,整合进驻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税务、不动产、社保、医保、婚姻登记等X处办事场所,共设置服务窗口X 个,进驻各类事项X项,进驻部门X个,进驻工作人员X人,真正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一次就办好”。 (二)深化“一章”改革,审批效率更高效。创新推出“独任审核制”,改变过去“窗口受理、科长审查、局长核准、会议研究”的审批惯例,实行“窗口受理、科长核准”的“独任审核”模式(即取消领导核准、会议研究等环节,使审批不出科室即可完成)。目前,X.X%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独任审核制”,审批效率提高X%以上。 (三)深化“一窗”改革,事项办理更便捷。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无差别“一窗受理”,设置“一窗受理”窗口X个,统一制发证窗口X个,档案查询窗口X个,将X项事项全部纳入,实现“一窗通办”,企业、群众抽一个号,到一个窗口,即可办理所有审批事项,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四)深化“一网”改革,网上办事更快捷。实现全省首个政务大厅(市民中心)XG移动网络全覆盖,建立“秒批”和“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设立X小时自助服务区,终端可自助申报事项X 项,为群众提供X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截止目前,审批局共办件X件,其中网上办理X件次,占比X.X%。 二、加快机制创新,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一)扎实推进行政审批“一事全办”改革。对于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关联事项按链条进行梳理整合,将“多事多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选取群众、企业关注的高频事项,首批确定事项目录X项,逐一编制服务指南,为企业群众提供“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以开设小型日用百货店为例,“一事全办”改革前,最长需X个工作日办结,推行“一事全办”改革后,当天即可办结,审批效率大幅提高。 (二)在全市首推告知承诺制改革。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行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确定了X大项X小项纳入第一批实行范围,将“批前审查”改为“批后监管”,申请人书面承诺其符合条件,即可当场取证,审批效率大幅提高。今年以来,通过告知承诺制取得相关许可证共计X个,其中办理食品经营许可X个,公共卫生许可X个,特殊工时X个,普通货运X个,网络货运X个。 (三)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完善工程建设

典型案例解析社会服务

典型案例四 彰显示范品牌效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一、实施背景 会计专业是我院办学历史最久、生源规模最大、教育口碑最好的传统专业,2007年立项为湖南省精品专业, 2011年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列为学院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的重点专业,2012年立项湖南省高职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本专业高度重视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和建设,近年来,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将会计专业打造成了教育部与湖南省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长沙市会计人员培训中心;又充分利用“湖南商贸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借助“政、行、企、校”合作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与多家企业紧密合作,提供各类技术服务。 二、主要目标 会计专业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以及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着力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从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对口支援和资源共享四个层面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力争将会计专业打造成为从业资格培训基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企业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建设,造福行业内兄弟院校发展,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图1 会计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构成

(一)社会职业培训有规模有质量 凭借会计专业多年来行业内认可度高的办学经验和专业的教学团队,利用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会计职业的社会培训服务,力争每年进行3000人次以上的会计专业培训,成为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中心和教育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二)企业技术服务有影响有效益 依托“双师型”师资力量,建立起专业的企业管理咨询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各类咨询服务;依托明信会计公司会计代理、咨询中心,对环保科技园内有需要的企业进行代理记账、代理税务、代理工商、提供咨询等专业服务,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三)对口支援、资源共享有层次有深度 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师资,做好对口支援,通过成果发布会、现场观摩会、经验座谈会,讲座报告会以及接待参观交流加强同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成果全面共享。 三、实施过程 (一)健全社会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会计专业依靠自身的行业办学优势和“湖南商贸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建立了“教学+培训+校企联动”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制度,确立了“联络行业、服务企业,造福社会”的建设思路,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创新思路,大胆突破,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合作服务的途径,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搭建社会服务大平台。

最新科技服务能力发言材料

科技服务能力发言材料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强堡垒做先锋和机关干部服务年活动,从强化科技服务职能入手,不断探索服务机制,坚持“三个围绕”,努力实现“三个突破”,切实提高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围绕联系企业推进项目,在科技项目争取上实现新突破 我们把组织争取和实施科技项目作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措施来抓,围绕省科技奖励暨技术创新大会确定的新材料、新能源、高技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申报科技项目。为强化服务理念,我们先后组织科室人员深入科技企业进行调研,倾听一线呼声,广泛征求意见。切实做好科技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对企业如何申报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计划,申请科技成果鉴定、申报国家专利、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在项目争取上,变过去企业前来报项目、审项目为主动到企业挖项目、选项目,立足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分析包装项目,指导企业申报各类科技发展计划,主动推荐具备技术特点和竞争优势的项目申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科技经费,指导支持企业发展。年共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2项,组织六合微粉、大元实业等6家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年共争取上级无偿科技经费305万元。 二、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作为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工作来抓,为提高服务效率,变过去按部就班为高效超前。凡是科技部

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做到第一时间内予以答复和办理,凡是向上申报的事项,做到第一时间内进行传递和回复。帮助企业完善材料,并派专人靠上,做好服务工作,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帮助年空调、气体设备、柴重机、拖拉机等6家企业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省市科技成果鉴定14项,其中机械、空调有限公司等企业的8个产品通过省级科技鉴定;气体设备有限公司等的6个产品通过市级科技鉴定。大元实业的耐久性混凝土及外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的验收,环保、机械、拖拉机三家企业通过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使全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达到13家。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新增市创新型企业1家,民营科技企业16家,全区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06家。 三、围绕服务方式的转变,在增强全民科技意识上实现新突破 结合开展的创先争优、强堡垒做先锋活动,根据部门职能,做出了服务承诺,建立了科技服务包靠制度,开展了科技服务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变过去“坐等上门”为“主动进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将服务重心下移,包靠指导,蹲点服务,排忧解难。局中层以上干部都确定了企业包靠对象、服务内容、服务重点和服务措施,落实五抓服务企业,即:抓企业创新主体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培育和申报,进一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抓产学研合作推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抓项目组织和实施,增强企业持续发展后劲;抓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落实到实处。收集企业技术难题,牵线高校院所开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2019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总体 安排,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强化综合统筹和合理布局,通过“三个平台、两个能力”(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业务支 撑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推进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联动与融合,推进农业气象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2019年,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全国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实现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数据、产品的快速访问。全国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正式发布并试运行,WebCAgMSS客户端实现业务试用,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基本建成。完成年度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项目研发与区域联合试验任务。初步实现国家级、省级基础农业气象产品格点化制作。多种渠道的“直通式”服务覆盖全省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较2018年增长10%以上。 二、建设任务及分工 (一)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建立国家级、试点省农业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各类农word 教育资料 .. 业气象大数据的上传、存储与管理。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开发农业气象数据服务MUSIC接口,为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与服务平台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加工流水线实现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算法运行、产品生成等功能。 (2)国家气象中心 开发基于WEB的国家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实 现农业气象基础观测、基础地理与环境信息、基础格点产品、服务主体等各类农业气象数据显示、浏览、分析及下载。(3)各省(区、市)气象局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开发本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强化农业气象大数据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2.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任务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负责全球及全国日值气象数据、全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实时入库,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共享;负责存储和管理国家级、省级业务单位上传的农业气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篇一: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提案 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01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提案 审查意见:中央编办 提案人:民盟中央 主题词:依法行政,政府职能,改革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该放的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两年多来,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将简政放权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大幅度削减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了市场和企业活力,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还存

在一些问题,行政审批项目仍然过多,相应监管和服务不到位,行政审批体制仍不完善,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不规范、不完善。 建议: 1.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应全面取消各级政府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个别确需继续实施的,应经严格论证后通过立法调整为许可事项;定期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法定程序及时取消、调整行政管理权限,并向社会发布。 2.完善审批权取消和下放后的监管和服务。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明确不同类别监管的责任主体、职责,分类制定监管工作标准和规范,防止监督缺位、管理真空;应运用电子监察、视频监控、服务对象评价、民意调查等多种手段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审批权力监督管理体系;应重视和加强基层审批能力建设,审批项目改革中事权的下放要与财权、要素配置权同步推进,并在推进中加强指导和协调。 3.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体制。根据《行政许可法》提出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推进部门行政审批向同一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应逐步将多部门行政审批权尽量归并至一个行政机关,形成一体化业务运作;应大力推进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省、市、县、乡纵向、同级部门间横向互联互通,实现网上办理各项

高职社会服务能力能力建设 总结

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基本职能之一。高等学校服务于社会,不只是通过培养人才这一个渠道,还可以利用自身雄厚的人才资源、科研实力和实验实训物质资源,直接服务于社会,参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开展各项服务于社会公众的有益事业。同时,与普通教育相比,高等职业院校因其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对应性强,与各类职业实际联系紧密,所以在社会服务方面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具得天独厚的优势。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为核心任务,同时应加强自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事业,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地方区域经济建设。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个新建的高等职业院校,始终把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学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领导层到广大教师,在高职院校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理念上达成共识,组建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组织机构,培育和提升社会服务的人才素质,稳步推进社会服务诸个建设项目,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高校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经验。 1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践进程 1.1 院校社会服务的师资力量建设 人力资源是开展社会服务的关键因素和根本动力。我院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打造和提升学院社会服务的人力资源,在各系、各专业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我们的教师上得了讲坛下得了基层,能够全面适应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项工作。同时我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增强教职员工在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内在实力。例如我院组织教学实训管理干部和教师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进行管理理念、管理创新和科学管理等高校管理的培训活动,组织医学分院护理专业骨干教师赴香港进行医疗管理及临床治疗培训学习。我院多年定期举办“宝职院大讲坛”,邀请多位国内知名学术专家、职教培训专家举行学术报告会和职业培训会,并邀请各县区职教中心与会。 1.2 院校社会服务物资硬件建设 实验、培训基地及相关设备,是学院开展社会服务所依托的平台和物质保障。在实施和推进学院社会服务工作中,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物质硬件建设。 根据《宝鸡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07-2011年)》关于“依托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的规划目标,学院成立了多个部门参与的“综合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设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社会化服务的培训实验实习基地。2013年我院护理、机械加工、会计电算化、康复四个专业综合性实训实习基地项目建设通过了陕西省省级示范基地验收,又通过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综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验收。形成学院相关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基本硬件支持和保障。结合我院专业对应的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市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对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重要。到2011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到4451家,实现生产总值438亿元,占全市的70%左右。可以说,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市整体经济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生命,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培养工程,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涌现出了沃尔德电缆有限公司、佳木斯畅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迪尔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创新的典型,这些企业通过自身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制开发新产品40项,其中国家级以上5项,推动新成果、新技术转化22项。

但是,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我市中小企业的总量和集群化水平还很低,基本上以劳动密集、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技术人才缺乏、信息面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拥有佳木斯大学、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省农垦科学院、中国防爆电机研究所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但这些科教优势都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竞争优势。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落后,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较弱,至使产学研结合不紧,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产业化率不高。我市多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仍处于一对一状态,通过技术市场、技术交易的科技合作途径与渠道还处在探索阶段。科技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专利咨询服务部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也处在起步阶段,专业性的创业服务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没有开展。因此,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和利用发挥本市科教资源,加强校(院)企结合,加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率,是提高广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建设创新型佳木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建议:政府牵头搭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等科技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1]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摘要】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在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职能的有效发挥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民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稳定等,是巩固国家政权的根基所在。作为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最基层单位,乡镇政府不仅面临着财政供给不足的经济压力,而且还必须承担起全方位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的政治责任和社会压力。面对新形势,客观上要求乡镇政府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是职能的重大转变。然而,乡镇政府没有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来界定职能,致使乡镇政府的现有职能并没有根本改观。追溯问题的渊源在于压力型体制。为此必须对乡镇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即乡镇政府要把职能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上来,转移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字】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一、乡镇职能定位的必要性 (一)、城乡关系的客观要求 社会经济转型是经济现代化和市场化相互交织的过程,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社会经济转型期政府宏观调控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今后能否有效地缓解和缩小城乡差距,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第三步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市场化改革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离不开农村,农村也离不开城市。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势在必行。在目前城乡分治的体制下,乡镇以上的各级政府及其财政事实上是围绕城市来运转的,谈发展、讲改革、定政策有意无意地几乎都是以城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细细考量我国发展和改革的历程,这个结论是不难得出的。改变目前在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上过多向城市倾斜的政策,从体制上、政策上创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布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这标志着我国的城乡关系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种新型城乡关系体制下,必须对乡镇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乡镇政府的引导。所以,在后农业税时代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乡镇政府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乡镇是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保证。 二、国外乡镇职能配置的经验和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