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铬液的管理方法

电镀铬液的管理方法
电镀铬液的管理方法

电镀铬液的管理方法

保证铬槽溶液配比浓度正确、稳定一致,是获得结构紧凑的镀铬层、提高铬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首先要做到铬液的各种化学成分纯,且配比要精确。

1、镀铬溶液的成分

镀铬溶液的基本成分是铬酐和硫酸,按铬酐浓度可分为低、中、高浓度3种,凹版镀铬采用的都是中浓度镀铬液,即铬酐浓度为180~250g/L的镀液。铬酐含量为250g/L、硫酸根含量为2.5g/L的镀液称为标准镀铬液,多用于镀硬铬。多数制版公司的镀铬液组成成分如下:

①铬酐(CrO3),含量为190~250g/L。

②硫酸(H2SO4),含量为1.9~2.5g/L。

铬酐与硫酸的比值为:CrO3∶H2SO4=100∶1,实际生产条件不同,比值会在100∶(0.8~

1.2)波动。

2、镀铬溶液的配制

①将计算量的铬酐放入槽中,加入总体积三分之二的去离子水,加热至50~60℃,边加热边搅拌溶液,然后稀释至总体积。因工业用铬酐含有0.4%左右的硫酸根,应取样分析后,再添加化学纯硫酸至工艺规范,搅拌均匀。

②在镀铬过程中,阴极反应如下:

2H++2e→H2↑

Cr2O7-2 +8H++6e→Cr2O3+4H2O

③配置镀铬液所用的铬酐等原材料一定要纯,每批材料要稳定。有些公司由于原材料不纯、不稳定,出了问题很难找出原因。有的公司选用俄罗斯的铬酐,纯度较高;有的公司选用新疆产的铬酐,质量也不错。

铬酐含硫酸量不同,会使硫酸的用量配比有出入,应掌握其规律。

3、生产注意事项

①注意铬酐浓度的影响

一般镀液的铬酐浓度在190~250g/L范围内变化,随着铬酐浓度升高,镀液导电率提高,覆盖能力亦有提高,而阴极电流效率降低。加入某些添加剂后,浓度影响降到次要位置。

通常镀液浓度可由比重法测定,铬酐含量与波美度的关系如表3所示。

②注意硫酸浓度的影响

在镀铬过程中,硫酸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溶解碱式铬酸盐胶膜,使铬能顺利析出。硫酸浓度对铬层质量影响很大,重要的是铬酐和硫酸的比值,而不是硫酸的绝对含量。当Cro3/ SO42-=100时,电流效率最高;当Cro3/SO42-=95(即H2SO4 含量略高)时,铬层的光洁度和致密性好,但电流效率和覆盖能力下降,版滚筒两边会发白;当Cro3/SO42- >100(即H2SO4略少)时,覆盖能力较好,但铬层的光洁度降低,出现发花、粗糙的现象。

③注意三价铬的影响

镀液要先通电处理产生一定量的三价铬。一般制版公司阴极采用碳刷,阳极采用铅锑合金条,有的采用钛铂合金,其铬层结合力好。生产中,阳极与阴极面积比控制在2∶1或3∶2,可以保持三价铬的稳定。三价铬含量低,采用大阴极小阳极电解;三价铬含量高,则应增大阳极面积,减少阴极面积进行电解。在温度为50~60℃时,用电流密度为5~10A/dm2的电流通电2~4小时,直至三价铬达到工艺要求为止。在中浓度镀液中,有的公司将三价铬的含量规范为1~5g/L,有的为2~5g/L。

实践表明,三价铬含量低,铬沉积速度慢,镀层软,覆盖能力差;三价铬含量高,镀层发乌粗糙,光亮度差,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变小。当三价铬含量过高时,用细铁棒做阴极,使阳极面积约为阴极面积的10~30倍,阳极电流密度为1.5~2A/dm2,直到三价铬含量降低到规定范围为止。

④产生三价铬的两种方法

a.电解处理法:在温度为50~60℃时,用小电流(7~10A/dm2)装废版滚筒一根,镀30小时,产生三价铬离子。

b.化学处理法:有的公司是在温度为50~60℃时,在1000L的主槽内加入适量甲醛(分析级、3000g),循环半小时;有的公司是在1000L的主槽内加入适量过氧化氢(1000~1500g)。

三价铬镀铬的工艺

三价铬镀铬的工艺 现代电镀网讯: 1、三价铬简述 六价铬(铬酸)的毒性比较强,对环境有着严重的污染,并有诱发癌症的危险,因此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受到了严格的控制。由于三价铬的毒性被证明只有六价铬的1%左右,因此出现了以三价铬作为镀铬的工艺。 三价铬镀铬与原来的六价铬镀铬工艺相比较,虽然毒性有所下降,但是其工敢性能也随之而下降,首先是镀层的硬度和外观不能与原来的六价铬镀铬相比;其次是难以获得很厚的镀层。还有镀液的稳定性也较差,维护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两种镀铬的性能相比较如下表所示: 2、三价铬的生成 在六价镀铬中,需要有一定量的三价铬是一个基本常识。但是三价铬在镀铬配槽时并没有专门的三价铬盐往镀液中添加,而是通过电解法生成的。电解生成法需要一定的电解时间,而且生成量难以控制,同时消耗电能。因此,也可以采用化学生成的方法来获得三价铬,化学生成法即是往镀槽中加入少量的添加剂,利用其化学反应生成需要的三价铬。 化学生成法是在铬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草酸,还原出一部分三价铬,其反应式为: 2CrO3+3(COOH)2=Cr2O3+6CO2+3H2O 由反应式可知,这一反应的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对镀液是没有影响的。通常加入1.35g/L的草酸,就可生成1g/L的三价铬。这样可以较为准确地在镀铬液中生成所需量的三价铬。当然添加之前和加入之后,都要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来检测镀液中三价铬的含量,以免出错。 3、三价铬添加剂 三价铬镀铬由于其毒性低于六价铬镀铬,因此作为替代六价铬镀铬的工艺有一定的市场价值。由于三价铬镀铬的镀液稳定性较差,六价铬镀铬的产生对其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不容易获得较厚的镀层,一般只有3μm左右。要想改善这些性能,就需要使用各种添加剂。 常用的三价铬镀铬添加剂有稳定剂,比如还原六价铬的还原剂,如甲醛、乙二醛、亚硫酸钠等。也有用到稀土添加剂或变价化合物来还原镀液中产生的六价铬,以保持镀液的稳定性。还有湿润剂和其他气体逸出添加剂,以减少镀层的针孔。 据说在镀液中适当添加尿素,可以获得较厚的镀层,而且镀层的外观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效果改善。

粗化溶液分析解析

粗化溶液分析 粗化溶液,其成分含量范围一般为[1] : H2SO4 330~405 g/ L ,CrO3 400~430 g/ L ;或H2SO4 600 g/ L ,CrO3 250~350 g/ L。 笔者通过分析试验,研究出一种高铬酸型粗化溶液分析方法,自塑料电镀生产线建立以来,对粗化槽液维护、调整及控制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2 分析方法/2.1 H2SO4 含量分析/2.1.1 方法原理 在分析试样中加入的Pb (NO3 ) 2 溶液与CrO2 -4 和SO2 -4 反应,生成PbCrO4 沉淀和PbSO4 沉淀,析出定量的H+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分离后的试样溶液,通过计算得出粗化溶液中H2SO4 含量。 2.1.2 试剂/w(Pb(NO3) 2) = 20 %的Pb (NO3) 2 溶液, c (NaOH) =1 mol/ L的NaOH 标准溶液, w(甲基橙) = 1 %的甲基橙指示剂。/2.1.3 分析步骤 取1 mL 粗化溶液于250 mL 烧杯中,在不断振荡下缓缓滴加温热( < 45 ℃) 的Pb(NO3) 2 溶液,直至上层清液黄色完全消失且呈无色为止。用两层滤纸过滤于300 mL三角烧杯中,用温水洗涤沉淀数次,滤液冷却至室温加入1滴甲基橙指示剂,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橙色为终点。 2.1.4 计算/ρ(H2SO4 ) / ( g/ L) = c ×V ×5016/ V0 - ρ( CrO3 ) ×1.0112 式中: c —NaOH 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mol/L) ;/V —滴定时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V0 —滴定时所取粗化液的体积/ mL ;/ρ—粗化液中CrO3 的质量浓度/ (g/ L) ;/1.0112 —CrO3 换算成H2SO4 的换算因数。/2.1.5 此方法与传统方法(重量法) 比较 /此分析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度高,解决了传统方法耗用时间长、含量高时准确度差的问题,对槽液维护、控制、调整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取得极佳效果。/2.2 CrO3 、Cr2O3 含量分析/粗化溶液中CrO3 、Cr2O3 含量分析方法同镀铬溶液中CrO3 、Cr2O3 含量分析方法。此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高硫酸型粗化溶液[1] 。/3 结语/此方法实用、

表面镀铬工艺

1、铁件镀铬工艺流程: 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 阳极→ 电解除油→ 弱酸浸蚀 → 预镀碱铜→ 酸性光亮铜(选择)→ 光亮镍→ 镀铬或其它 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 阳极→ 电解除油→ 弱酸浸蚀 → 半光亮镍→ 高硫镍→ 光亮镍→ 镍封(选择)→ 镀铬 2、锌合金镀铬工艺流程 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电解除油→ 浸酸→ 碱性光亮铜→ 焦磷酸铜(选择性)→ 酸性光亮铜(选择性)→ 光亮镍→镀铬 3、不锈钢直接镀铬工艺 1) 电化学除油→热水洗→冷水洗→浸酸活化(1ml/L HCL、10ml/L H2SO4,室温,半分钟;适用于自动线上不锈钢镀铬,不宜镀铜或镍)→水洗→镀铬。 2) 阴极电化学除油→清洗→阳极活化(10A/dm2)→直接镀铬。 3) 化学除油→清洗→阳极电化学除油(0.5A/dm2)→清洗→浸酸活化 (1ml/L HCL、10ml/L H2SO4,室温,45S)→清洗→镀铬 注:镀铬时,应先用是正常电镀时电流密度的1.5~2倍镀3~5分钟,然后再正常电流密度电镀,要尽量缩短各工序之间的过渡引起的停留时 @@@@@@@@@@@@@@@@@@@@@@@@@@@@@@@@@@@@@@@@@@@@@@@@@@ 镀后处理知识 1、前言 镀后处理和镀前处理在金属的表面镀工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采用表面镀技术制造的产品出现缺陷往往都是由前处理或后处理不当造成的,有关前处理的知识在一般的电镀书中都有比较详细的叙述,但对镀后处理还没有文章进行过系统的论述,镀后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或者保持镀层原有的特性,其中最主要的镀后处理是除氢处理和钝化处理[1]。为了提高镀层的抗腐蚀性能,一般都要同时进行除氢和钝化处理,有些还需要涂有机膜,如镀锌件目前一般要经过除氢和化学钝化处理,仿金电镀要经过化学钝化和涂有机膜处理[2]等。 2、镀后处理 2.2钝化处理 钝化处理是指在一定的溶液中进行化学或电化学处理,在镀层上形成一层坚实致密的、稳定性高的薄膜的表面处理方法,钝化使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一步的提高并增加表面光泽和抗污染的能力。 钝化处理按照钝化膜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盐钝化和有机类钝化两类;根据钝化膜组成成分对人体的危害性可分为铬酸钝化和无铬钝化。铬酸钝

电镀铬液的管理方法

电镀铬液的管理方法 保证铬槽溶液配比浓度正确、稳定一致,是获得结构紧凑的镀铬层、提高铬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首先要做到铬液的各种化学成分纯,且配比要精确。 1、镀铬溶液的成分 镀铬溶液的基本成分是铬酐和硫酸,按铬酐浓度可分为低、中、高浓度3种,凹版镀铬采用的都是中浓度镀铬液,即铬酐浓度为180~250g/L的镀液。铬酐含量为250g/L、硫酸根含量为2.5g/L的镀液称为标准镀铬液,多用于镀硬铬。多数制版公司的镀铬液组成成分如下: ①铬酐(CrO3),含量为190~250g/L。 ②硫酸(H2SO4),含量为1.9~2.5g/L。 铬酐与硫酸的比值为:CrO3∶H2SO4=100∶1,实际生产条件不同,比值会在100∶(0.8~ 1.2)波动。 2、镀铬溶液的配制 ①将计算量的铬酐放入槽中,加入总体积三分之二的去离子水,加热至50~60℃,边加热边搅拌溶液,然后稀释至总体积。因工业用铬酐含有0.4%左右的硫酸根,应取样分析后,再添加化学纯硫酸至工艺规范,搅拌均匀。 ②在镀铬过程中,阴极反应如下: 2H++2e→H2↑ Cr2O7-2 +8H++6e→Cr2O3+4H2O ③配置镀铬液所用的铬酐等原材料一定要纯,每批材料要稳定。有些公司由于原材料不纯、不稳定,出了问题很难找出原因。有的公司选用俄罗斯的铬酐,纯度较高;有的公司选用新疆产的铬酐,质量也不错。 铬酐含硫酸量不同,会使硫酸的用量配比有出入,应掌握其规律。 3、生产注意事项 ①注意铬酐浓度的影响 一般镀液的铬酐浓度在190~250g/L范围内变化,随着铬酐浓度升高,镀液导电率提高,覆盖能力亦有提高,而阴极电流效率降低。加入某些添加剂后,浓度影响降到次要位置。 通常镀液浓度可由比重法测定,铬酐含量与波美度的关系如表3所示。 ②注意硫酸浓度的影响 在镀铬过程中,硫酸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溶解碱式铬酸盐胶膜,使铬能顺利析出。硫酸浓度对铬层质量影响很大,重要的是铬酐和硫酸的比值,而不是硫酸的绝对含量。当Cro3/ SO42-=100时,电流效率最高;当Cro3/SO42-=95(即H2SO4 含量略高)时,铬层的光洁度和致密性好,但电流效率和覆盖能力下降,版滚筒两边会发白;当Cro3/SO42- >100(即H2SO4略少)时,覆盖能力较好,但铬层的光洁度降低,出现发花、粗糙的现象。 ③注意三价铬的影响 镀液要先通电处理产生一定量的三价铬。一般制版公司阴极采用碳刷,阳极采用铅锑合金条,有的采用钛铂合金,其铬层结合力好。生产中,阳极与阴极面积比控制在2∶1或3∶2,可以保持三价铬的稳定。三价铬含量低,采用大阴极小阳极电解;三价铬含量高,则应增大阳极面积,减少阴极面积进行电解。在温度为50~60℃时,用电流密度为5~10A/dm2的电流通电2~4小时,直至三价铬达到工艺要求为止。在中浓度镀液中,有的公司将三价铬的含量规范为1~5g/L,有的为2~5g/L。 实践表明,三价铬含量低,铬沉积速度慢,镀层软,覆盖能力差;三价铬含量高,镀层发乌粗糙,光亮度差,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变小。当三价铬含量过高时,用细铁棒做阴极,使阳极面积约为阴极面积的10~30倍,阳极电流密度为1.5~2A/dm2,直到三价铬含量降低到规定范围为止。 ④产生三价铬的两种方法 a.电解处理法:在温度为50~60℃时,用小电流(7~10A/dm2)装废版滚筒一根,镀30小时,产生三价铬离子。

电镀工艺和喷砂工艺简介

电镀工艺和喷砂工艺简介 引言 制造一部C辊的修磨工艺是首先将现有磨损C辊的镀铬层磨掉,然后再在C辊的表面进行镀硬铬,镀层厚度0.1-0.15mm,辊面粗糙度:Ra0.2,在这里首先介绍一下电镀的工艺流程;在涂布机出炉膛纠偏处将原先的橡胶纠偏辊更换成金属表面喷砂的导辊,增加了导辊的耐热性和表面摩擦力,克服了原先橡胶辊高温老化摩擦力小,经常引起极片跑偏的问题,因此在这里也介绍一下喷砂的工艺。 关键词 抗磨损基体材料注射塑件金属镀层标识镀覆方法 高速喷射束机械性能清理与抛光流平和装饰喷砂处理 铜、镍、铬三种金属沉积层反光或亚光高光亚光真空镀 一、电镀的工艺 1.电镀的定义和分类 1-1.电镀的定义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细分,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在实际产品中得到应用的设计效果也日新月异,电镀是我们在设计中经常要涉及到的一种工艺,而电镀效果是我们使用时间较长,工艺也较为成熟的一种效果,对于这种工艺的应用在我们的产品上已经非常多,我们希望通过总结我们已有的经验作一些设计的参考性文件,可以更好的将电镀效果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上,也更合理的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上,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带来一些方便。通过这种工艺的处理我们通常可以得到一些金属色泽的效果,如高光,亚光等,搭配不同的效果构成产品的效果的差异性,通过这样的处理为产品的设计增加一个亮点。 1-1-1.电镀的定义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式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面,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就叫电镀。简单的理解,是物理和化学的变化或结合。电镀工艺的应用我们一般作以下几个用途:

a.防腐蚀 b.防护装饰 c.抗磨损 d.电性能:根据零件工作要求,提供导电或绝缘性能的镀层 e.工艺要求 1-1-2.常见镀膜方式的介绍 化学镀(自催化镀) autocalytic plating 在经活化处理的基体表面上,镀液中金属离子被催化还原形成金属镀层的过程。这是在我们的工艺过程中大多都要涉及到的一个工艺工程,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进行后期电镀等处理,多作为塑件的前处理过程。 电镀 electroplating 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这种工艺过程比较烦杂,但是其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沉积的金属类型较多,可以得到的颜色多样,相比类同工艺较而言价格比较低廉。 电铸 electroforming 通过电解使金属沉积在铸模上制造或复制金属制品(能将铸模和金属沉积物分开)的过程。这种处理方式是我们在要求最后的制件有特殊表面效果如清晰明显的抛光与蚀纹分隔线或特殊的锐角等情况下使用,一般采用铜材质作一个部件的形状后,通过电镀的工艺手段将合金沉积在其表面上,通常沉积厚度达到几十毫米,之后将形腔切开,分别镶拼到模具的形腔中,注射塑件,通过这样处理的制件在棱角和几个面的界限上会有特殊的效果,满足设计的需要,通常我们看到好多电镀后高光和蚀纹电镀效果界限分明的塑胶件质量要求较高的通常都采用这样的手段作设计。如下图所见的棱角分明的按键板在制造上采用电铸工艺的话,会达到良好的外观效果。 真空镀vacuumplating 真空镀主要包括真空蒸镀、溅射镀和离子镀几种类型,它们都是采用在真空条件下,通过蒸馏或溅射等方式在塑件表面沉积各种金属和非金属薄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得到非常薄的表面镀层,同时具有速度快附着力好的突出优点,但是价

零件镀铬前工艺尺寸处理方法

零件镀铬前工艺尺寸处理方法 在计算前我们先熟悉下列概念: 尺寸链:我们形象的把互相联系,且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封闭尺寸组合称为尺寸链环:尺寸链中每个尺寸的简称。环分封闭环和组成环 封闭环: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后间接形成的,其精度是被间接保证的尺寸(用 F表示)。 组成环:加工或装配时直接影响封闭环精度的尺寸(这些尺寸通常是由加工直接 得到得) 增环;凡其尺寸的增大,会使封闭环的尺寸随之增大的尺寸环(用Z表示) 减环; 凡其尺寸的增大,反之使封闭环的尺寸随之减少的尺寸环(用J表示) 各环公差尺寸,上下偏差的关系如下; 封闭环公称尺寸;F=∑Z-∑J 封闭环的上偏差;Fs=∑Zs-∑Jx 1 封闭环的下偏差;Fx=∑Zx-∑Js 2 封闭环的公差;&F=∑&Z-∑&J 3 F;封闭环公称尺寸 Z;增环公称尺寸 J;减环公称尺寸 S:代表上偏差 X:代表下偏差 据以上理论举两例如下; 例1:小松压力机E2S400-MB中滑块部的承压套,材料45#,其局部示意图如图1:点划线部分必须镀硬铬,镀层厚度0.03~0.05mm,所以机加时就需要给出万 能磨磨至的最终量即镀前尺寸(抛光一般不影响尺寸)。 1.画出尺寸链,以半径画,这里Z2(未知),Z1(+0.03/+0.05)(镀层),F=132.5(-0.028/-0.054) 2.确定增环,减环,封闭环 Z1、Z2为增环,F为封闭环 3.公称尺寸:F=Z1+Z2 Z2=F-Z1=132.5-0=132.5 4.上下偏差;由式1、2:Fs=∑Zs-∑Jx 即-0.028=Z2s+0.05 得;Z2s=-0.078 Fx=∑Zx-∑Js 即 Z2x=-0.084 5.由上知;镀前尺寸为:Z2=132.5(-0.078/-0.084) 即镀前尺寸为;265(-0.156/-0.168) ,所以265f7(-0.056/-0.108)镀前应磨至265(-0.156/-0.168)

含铬废水处理工艺

含铬废水处理工艺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含铬废水处理工艺 电镀含铬废水的铬的存在形式有Cr6+和Cr3+两种,其中以Cr6+的毒性最大。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化学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等。 1、化学法 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主要以CrO42-和Cr2O72--两种形式存在,在酸性条件下,六价铬主要以Cr2O72形式存在,碱性条件下则以CrO42-形式存在。六价铬的还原在酸性条件下反应较快,一般要求pH<4,通常控制pH2.5~3。常用的还原剂有: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酸亚铁、二氧化硫、水合肼、铁屑铁粉等。还原后Cr3+以Cr(OH)3沉淀的最佳pH为7~9,所以铬还原以后的废水应进行中和。 (1)亚硫酸盐还原法 目前电镀厂含铬废水化学还原处理常用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有时也用焦磷酸钠,六价铬与还原剂亚硫酸氢钠发生反应: 4H2CrO4+6NaHSO3+3H2SO4=2Cr2(SO4)3+3Na2SO4+10H2O 2H2CrO4+3Na2SO3+3H2SO4= Cr2(SO4)3+3Na2SO4+5H2O 还原后用NaOH中和至pH=7~8,使Cr3+生成Cr(OH)3沉淀。 采用亚硫酸盐还原法的工艺参数控制如下: ①废水中六价铬浓度一般控制在100~1000mg/L; ②废水pH为2.5~3 ③还原剂的理论用量为(重量比):亚硫酸氢钠∶六价铬=4∶1 焦亚硫酸钠∶六价铬=3∶1 亚硫酸钠∶六价铬=4∶1 投料比不应过大,否则既浪费药剂,也可能生成[Cr2(OH)2SO3]2-而沉淀不下来; ④还原反应时间约为30min; ⑤氢氧化铬沉淀pH控制在7~8,沉淀剂可用石灰、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2)硫酸亚铁还原法 硫酸亚铁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是一种成熟的较老的处理方法。由于药剂来源容易,若使用钢铁酸洗废液的硫酸亚铁时,成本较低,除铬效果也很好。硫酸亚铁中主要是亚铁离子起还原作用,在酸性条件下(pH=2~3),其还原反应为:H2Cr2O7+6FeSO4+6H2SO4=Cr2(SO4)3+3Fe 2(SO4)3+7H2O 用硫酸亚铁还原六价铬,最终废水中同时含有Cr3+和Fe3+,所以中和沉淀时Cr3+和Fe3+一起沉淀,所得到的污泥是铬与铁氢氧化物的混合污泥,产生的污泥量大,且没有回收价值,这是本法的最大缺点。其主要工艺参数为: ①废水的六价铬浓度为50~100mg/L; ②还原时废水的pH=1~3; ③还原剂用量一般控制在Cr6+∶FeSO4·7H2O=1∶25~30 ④反应时间不小于30min ⑤中和沉淀的pH控制在7~9 (3)铁氧体法 铁氧体法实质上是硫酸亚铁法的演变与发展,其特点是投加亚铁盐还原六价铬,调节pH沉淀后,需要加热至60~80℃,并较长时间的曝气充氧。形成的铬铁氧体沉淀属尖晶石结构,Cr3+占据部分Fe3+位置,其他二价金属阳离子占据了部分Fe2+的位置,即进入铁氧体的晶格中。进入晶格的三价铬离子极为稳定,在自然条件或酸性和碱性条件都不为水所浸出,因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从而便于污泥的处置。铁氧体法的工艺条件为:①硫酸亚铁投加量FeSO4·7H2O∶CrO3=16∶1; ②加NaOH沉淀pH=8~9; ③加热温度控制在60~80℃之内,不宜超过80℃; ④压缩空气曝气,既充氧又搅拌。 (4)化学还原气浮分离法 气浮法处理含铬废水实际是化学还原法在固液分离方法上的发展,硫酸亚铁还原气浮法主要是利用Fe(OH)3凝胶体的强吸附能力,吸附废水中包括Cr(OH)3在内的其它氢氧化物沉淀,形成共絮体,这种共絮体能有效地被气泡拈着并浮上去除。气浮法固

普通镀铬液中铬酐及三价铬含量分析

普通镀铬液中铬酐及三价铬含量分析 —.实睑目的 1.掌握摩尔盐标淮溶液配制与标定。 2.掌握镀铬溶液中铬酐含量及三价铬含量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镀铬溶液中的铬主要是以六价铭状态存在,呈Cr 2O 72-形式,在酸性溶液中,以P.A 酸作指示剂,用摩尔盐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转变为绿色时,即表示终点到达,其反应如下式所示: Cr 2O 72-+6Fe 2++14H +=2Cr 3++6Fe 2++7H 2O 分析Cr 3+时应先用氧化剂,如Na 2O 2或(NH 4)2S 2O 8等, 将Cr 3+氧化成Cr 2O 42-或Cr 2O 72-离子,然后再在强酸性介质中,用摩尔盐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氧化Cr 3+时,若在强碱性介质中,反应式为: 2CrO 2-+3Na 2O 2+2H 2O=Cr 2O 42-+6Na ++4OH - 若在强酸性介质中用(NH 4)2S 2O 8氧化,反应式为: 2Cr 3++3S 2O 82-+7H 2O=(Ag +催化)=Cr 2O 72-+6SO 42-+14H +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电子天平、台秤、500mL 容量瓶、25mL 移液管、量筒、500mL 锥形瓶、滴定管。 (2)试剂:K 2Cr 2O 7(分析纯、基准物)、(NH 4)2Fe (SO 42-)2?6H 2O (分析纯)P.A 酸指示剂(0.2g 邻苯氨基苯甲酸溶于100mL0.2%的无水碳酸钠溶液中)、H 2SO 4(ρ=1.84g?cm -3)、(NH 4)2S 2O 8、1%AgNO 3。 四、实验步骤 1.0.1mol?L -1摩尔盐[(NH 4)2Fe(SO4)2?6H 2O]标准液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NH 4)2Fe(SO4)2?6H 2O 约20g ,溶于冷的250mL 5:95的稀H 2SO 4溶液中。溶解后,以5:95的稀H 2SO 4溶液稀样至500mL 。 (2)标定:取分析纯的K 2Cr 2O 7于105?110℃烘箱内干燥2h ,置于干燥器中冷却20~25min 。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2.4g ,溶于水后,转移至5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根据实际称取重量计算K 2Cr 2O 7的准确浓度。用移液管吸取已知浓度的K 2Cr 2O 7溶液25.00mL 于500mL 锥形瓶中,加水150mL 及H 2SO 4。(ρ=1.84g?cm 3-)10mL ,冷却,加P.A 酸指示剂8滴,溶液呈紫红色,以配制好的硫酸亚铁钱溶液滴定至紫红色消失转变为绿色即为终点。V O Cr cK 72200.256c ?=,其中c 为标准硫酸亚铁铵物质的量的浓度,单位是mol?L -1;V 为耗用标准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毫升数,单位为mL 。 2.镀液中铬酐含量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镀液5.00mL 置于250mL 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吸取稀释液25mL 于500mL 锥形瓶中,加水100mL ,浓硫酸10mL ,冷却,加P.A 酸指示剂8滴,溶液呈紫红色。以0.1mol?L -1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至紫红色消失变成绿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V 1。 3.镀液中Cr 3+含量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上述稀释液25mL 于500mL 锥形瓶中,加水100mL 及Na 2O 2固体加热至沸,微沸腾20?30min ,冷却,用水冲洗锥形瓶内壁,加水约100mL ,浓硫酸,及P?A 酸8滴,溶液呈紫红色。溶液以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至紫红色消失变成绿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V 2(注:方法一,适用碱性条件)

电镀硬铬理论知识

电镀硬铬理论知识 一、铬镀层的特性 1、铬镀层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性能 铬镀层的颜色为略带浅蓝色的银白色。铬镀层有良好的特性,例如,硬度高、耐热、耐酸、耐碱、耐硫化物、耐有机酸、顺磁、不变色;铬镀层的摩擦系数低,特别是干摩擦系数在所有金属中是最低的,因此,铬镀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铬镀层与橡胶、胶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黏附力差。因此,这类材料的模具采用电镀铬后容易脱模,且模具表面粗糙值越小,压制产品的亮度越高、越美观,模具使用寿命也可提高。 2、铬镀层的硬度和应力 在正常镀铬工艺条件下,铬镀层硬度为HRC55~HRC65和HV750~HV1200。电镀铬比由高温冶金法得到的金属铬硬度高得多,最硬的铬镀层可达到刚玉的硬度,比其他的现有电镀层硬度都高。例如,它是铁、钴和镍硬度的2倍左右。它的硬度比经过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硬化处理的钢以及经过热处理的合金结构钢的硬度都高。电镀时的氢、外来离子的性质、内应力增加是铬镀层具有高硬度的主要因素。 材料抵抗硬物压入表面的能力叫做硬度。在测定镀层硬度时,常使用维氏硬度计,可根据镀层厚度只要5~200gf的小压荷使压痕深度达到镀层厚度的1/7~1/10,在镀层断面上测定硬度时,可以针对镀层厚度选择适当的压荷,测度方法相同,测出的硬度误差较小。加厚铬镀层如果大于100μm时可采用洛氏硬度计,在非工作面上进行测定铬镀层硬度。这种方法测定时可以直接看出铬镀层的硬度,使用较方便。 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镀层晶体结构的变化,常会使镀层有伸长或缩短的趋势,但因镀层已被固定在基体上,促使镀层处于受力状态,这种作用于镀层单位面积的力称为内应力。在镀铬过程中应力的产生,主要是电析应力。铬镀层结合力很好,而在初期电析应力非常大,可以观察到2940Mpa以上的张应力,同时随着镀层的增厚并不会转变成压应力,但这些都不影响铬镀层的结合力。所以铬镀层结合力差,主要是由于基体表面清洁工作没有做好,而电析应力不是导致结合力差的原因。 3、铬镀层的耐磨性 铬镀层由于有其特殊的结构而形成很高的硬度,由于硬度高,使耐磨性也提高。但铬镀层的耐磨性好坏,不仅仅是硬度,还有金属的延展性和弹性等也是耐磨性的决定因素。通过试验认为铬镀层的维氏硬度为HV750~HV800时具有较大的耐磨性。 镀铬层厚度与耐磨性有一定关系,同时对使用寿命也有直接的影响。使用寿命与厚度虽然不完全成比例关系,但是厚度减小,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短。如果考虑表面耐磨性,则要示铬镀层厚度大于7.5μm。受冲击的零件,铬镀层厚度不应小于15μm。对于铝合金的热冲模,镀铬后能降低黏附性,以上压模铬镀层厚度通常为10~20μm。橡胶模具和塑料模具铬镀层厚度只要求3~5μm即可,橡胶模具和塑料模具经镀铬后,使用寿命将延长5~10倍。铬镀层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尢其铬的干性摩擦系数与所有电镀金属层相比是最低的。铬镀层与钢铁材料的摩擦系数为0.15。 二、镀铬溶液的组成 1、铬酐(CrO3)(分子量:76) 铬酐的水溶液是铬酸,它是电解液的主要成分。因镀铬工艺采用不溶性阳极,所以它是铬层的唯一来源。镀硬铬所用的电解液含铬酐量一般在200g/L~300g/L之间,在标准镀铬电解液中含铬酐为250g/L,其中大约含铬125g/L。 2、硫酸(H2SO4)(分子量:66) 当有SO42-存在时,它与溶液内的三价铬生成复杂的含有硫酸和三价铬的阳离子团[Cr4O(SO4)4·(H2O)4]2+,这种阳离子团跑向阴极,促使碱性铬酸铬[Cr(OH)3·Cr(OH)CrO4]的薄膜溶解,使CrO42-离子能在阴极上放电析出金属铬。 当镀铬溶液的酸度为pH值为3时,能有碱式铬酸铬[Cr(OH)3·Cr(OH)CrO4]的薄膜存在,没有硫酸盐时,该碱式铬酸铬的薄膜转向阴极,并给它包上能透过氢离子的胶体薄膜。 硫酸盐的作用就是利用它的吸附作用,减低胶体的电流密度,避免在阴极上形成牢固附着的胶体层。因此,在阴极表面上,其他离子就有了还原的可能。

镀铬溶液三价铬含量高怎样处理

镀铬溶液三价铬含量高怎样处理 镀铬三价铬升高很多电镀厂都遇到过而且是件很头疼的问题,一般三价铬升高只能通过大阳极小阴极电解处理,阳极表面积是阴极表面积的20-30倍,按阳极面积每平方分米2-3安培给电流电解,电解前检查每根阳极必须都导电,最好化验一下药液中硫酸含量,若硫酸含量高电解前最好把硫酸降至正常再电解,硫酸过高会严重影响电解效果,导致三价铬很难降低。这是目前降低三价铬唯一办法。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三价铬处理剂,都是骗人的。三价铬降低后应及时找到导致三价铬升高的原因,避免以后再升高。一般三价铬升高有以下几个原因:1、阳极面积过小。阳极面积应是阴极面积的2-3倍。2、药液中金属杂质含量过高。3、阳极氧化导致部分阳极不导电。如果还有其他镀铬问题可百度搜索丰拓科技我们可以帮您解决. 用双氧水降低镀铬槽中三价铬的含量 陈俊黄仁钦 【摘要】:正在镀铬过程中,由于阴阳极面积比例变化不定或其它还原性杂质的影响,常会发生三价铬含量升高的现象。一般的处理办法是根据化验结果,增大阳极面积,进行电解处理。这不仅消耗电能,而且处理时间较长,镀液损失也大。我们通过试验和生产实践发现,用双氧水来氧化镀铬电解液中过量的三价铬,反应迅速,效果显著。当出现电解液深镀能力下降;工件电流密度大的部位稍有光亮,而电流密度小的部位镀层灰暗难以抛亮;槽电压上升,开大电流仍 无烧焦现象,以及阴积附近镀液翻动 【关键词】:三价铬双氧水电解液电流密度镀铬处理办法电解处理还原性杂质效果显著面积比例 【正文快照】: 在镀铬过程中,由于阴阳极面积比例变化不定或其它还原性杂质的影响,常会发生三价

铬含量升高的现象。一般的处理办法是根据化验结果,增大阳极面积,进行电解处理。这不仅消耗电能,而且处理时间较长,镀液损失也大。我们通过试验和生产实践发现,用双氧水来氧化镀铬电解液中过量 电镀装饰铬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三价铬电镀的常见故障和处 理 发布日期:2009-08-26 浏览次数:398 关注:加关注 核心提示:电镀装饰铬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三价铬电镀的常见故障和处理电镀三价铬是目前比较实用的代替六价铬的电镀工艺,镀液主要有硫酸盐和氯化物体系的镀液。 三价铬电镀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从三价铬镀液中获得的镀铬层色泽较六价铬镀液获得的镀层稍有不同,三价铬获得的镀层色泽容易偏暗黄,而六价铬则偏白蓝; (2)三价铬镀液在电镀过程中断电,可以再直接进行电镀,而且三价铬电镀的沉积速度较六价铬快,深镀能力与均镀能力较六价铬镀液好; (3)硫酸盐体系的三价铬镀液需要用铂包钛网做阳极,而氯化物系的三价铬镀液需要石墨作阳极;

镀铬工艺流程镀铬工艺流程1铁件镀铬工艺流程除蜡→热浸除油

镀铬工艺流程 镀铬工艺流程 1、铁件镀铬工艺流程: 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 阳极→ 电解除油→ 弱酸浸蚀→ 预 镀碱铜→ 酸性光亮铜(选择)→ 光亮镍→ 镀铬或其它 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 阳极→ 电解除油→ 弱酸浸蚀→ 半光亮镍→ 高硫镍→ 光亮镍→ 镍封(选择)→ 镀铬 2、锌合金镀铬工艺流程 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电解除油→ 浸酸→ 碱性光亮铜→ 焦磷 酸铜(选择性)→ 酸性光亮铜(选择性)→ 光亮镍→镀铬 3、不锈钢直接镀铬工艺 1) 电化学除油→热水洗→冷水洗→浸酸活化(1ml/L HCL、10ml/L H2SO4,室温,半分钟;适用于自动线上不锈钢镀铬,不宜镀铜或镍)→水洗→镀铬。 2) 阴极电化学除油→清洗→阳极活化(10A/dm2)→直接镀铬。 3) 化学除油→清洗→阳极电化学除油(0.5A/dm2)→清洗→浸酸活化 (1ml/L HCL、10ml/L H2SO4,室温,45S)→清洗→镀铬 注:镀铬时,应先用是正常电镀时电流密度的1.5~2倍镀3~5分钟,然后再正常电流密度电镀,要尽量缩短各工序之间的过渡引起的停留时 @@@@@@@@@@@@@@@@@@@@@@@@@@@@@@@@@@ @@@@@@@@@@@@@@@@ 电镀相关基础知识 一、基础化学知识 1.盐酸有何特征?

答:纯净的盐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般因含有杂质三氯化铁而呈黄色。常用浓盐酸中约含37%的氯化氢。盐酸易挥发,是一种强酸。在电镀生产中广泛 使用盐酸作为浸蚀剂。 2.硫酸有和特征? 答:浓度为96%的硫酸溶液,比重为1.8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电镀生产中广泛使用硫酸作为浸蚀剂,由于其挥发性低, 所以可利用加热提高浸蚀速度。 3.硝酸有何特征? 答:硝酸是一种氧化型的强酸,在见光受热时分解放出氧而使别的物质氧化,所以硝酸应盛在棕色瓶内,电镀生产中广泛使用权有作为浸蚀剂。 4.现有浓盐酸、浓硝酸、浓硫酸各一坛,能凭目测将它们分辨出来吗? 答:冒白雾的是盐酸,冒黄烟的是硝酸,无烟雾的是硫酸。 5.如何区别碳酸钠,片碱(NaOH)? 答:碳酸钠又名纯碱,又称弱碱,是白色粉末,水溶液呈碱性,电镀中配制 去油溶液。 片碱,化学名氢氧化钠,是强碱,又称烧碱,是白色固体或片状体。与水溶解后放出热量,易灼烧皮肤,电镀中用碱性镀槽、发黑、去油等用处。 6.什么叫溶液、溶剂与溶质? 答:一种或数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匀、稳定液体叫溶液。 能够溶解其它物质的液体叫溶剂,被溶剂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7.什么叫溶解与溶解度 答:溶质在溶剂作用下,以分子状态不断地扩散到溶剂分子间去的过程叫做溶解。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某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所溶解的克数, 叫做该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8.什么叫溶液浓度? 答:一定量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浓度。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主要有比例浓度、重量百分浓度、克/升浓度、摩尔浓度与当量浓度等。 9.什么叫比例浓度?

镀铬工艺介绍

镀铬工艺介绍 1、镀铬工艺 装饰性镀铬是镀铬的主体,其次是硬铬、微孔铬和黑铬。 1.1、防护-装饰性镀铬 防护-装饰性镀铬不仅要求镀层在大气中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而且要有美丽的外观。对于防护-装饰性镀铬,钢铁、锌合金和铝合金基体镀铬必须采用多层体系。 ⅰ、钢铁基体 铜/镍/铬系工艺流程:除油—水洗—侵蚀—水洗—闪镀氰铜或伞镀镍—水洗—酸铜—水洗—亮镍—水洗—镀铬—水洗干燥 多层镍/铬体系工艺流程:除油—水洗—侵蚀—水洗—镀半光亮镍—水洗—光亮镍—水洗—镀铬—水洗—干燥 ⅱ、锌合金基体 弱碱化学除油—水洗—浸稀氢氟酸—水洗—点解除油—水洗—伞镀氰铜—水洗—光亮镀铜—光亮镍—水洗—镀铬—水洗—干燥 ⅲ、铝及铝合金基体 弱碱除油—水洗—点解除油—水洗—次浸锌—溶解浸锌层—水洗—二次浸锌—水洗—伞镀氰铜—水洗—光亮镀铜—水洗—光亮镀镍—水洗—镀铬—水洗—干燥 1.2、镀硬铬 硬铬又称耐磨铬,硬铬镀层不仅要有一定的光泽,而且要求底层的硬度高、耐磨性好并与基体结合牢固。钢铁零件镀硬铬不需要中间镀层。镀层厚度应根据使用场合不同而异,在机械载荷较轻和一般性防护时,厚度

为10-20um,在滑动载荷且压力不太大时,厚度为20-25um,在机械应力较大和抗强腐蚀作用是,厚度高达150-300um,修复零件尺寸厚度可达800-1000um。 2、镀硬铬工艺起皮现象 镀硬铬时为防止起皮现象的产生,要采取以下措施。 2.1、镀前预热 只要镀铬工件较大,均需预热处理,因为镀硬铬时间较长,镀层较厚,内应力大且硬度高,而基体金属与铬的热膨胀系数差别较大。如不预热就施镀,基本金属容易受热膨胀而产生“暴皮”现象,预热时间根据工件大小而定。 2.2、提高镀层结合力 在镀硬铬时,常因结合力不好而产生镀层起皮现象,在生产操作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ⅰ、冲击电流 对一些形状复杂的零件,除了使用象形阳极,保护阴极和辅助阳极外,还可以在零件入槽时,以比正常电流密度高数倍的电流对零件进行短时间冲击,使阴极极化增大,零件表面迅速沉积一层铬,然后再恢复到正常电流密度施镀。 ⅱ、阳极刻蚀 对表面有较厚氧化膜的合金钢及高碳钢镀硬铬或在断电时间较长的镀铬层上继续镀铬时,通常先将零件作为阳极进行短时间的侵蚀处理,使氧化膜电化学溶解并形成微观粗糙的表面。 2.3、镀后除氢

金属电镀工艺介绍

金属电镀工艺介绍 工艺介绍 1、性能和用途 因为铬表面易于钝化,有很强的耐蚀性,所以用于装饰电镀的最外层,其厚度一般只有0.5-1微米,通常称之为装饰铬。 铬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极高的硬度,HV=750-1000,因而又经常用于有耐磨要求的场合,通常称之为硬铬。 2. 镀铬基本原理 2.1 镀铬的阴极过程 图1是镀铬的阴极极化曲线,描述了镀铬的阴极过程。 镀铬的阴极过程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随着电极电位上升,电流密度上升。电极反应为 2H+---> H2 第二阶段,随着电极电位继续上升,电流密度转为下降。这是一个形成阴极膜的过程。 第三阶段,随着电极电位继续上升,电流密度又转为上升。电极反应为 Cr6+ ---> Cr 2H+---> H2 Cr6+ ---> Cr3+(H2的还原作用) 2.2 阴极膜的形成 在镀铬层沉积之前,阴极上先生成一层薄膜。观察薄膜的试验如图2所示。阴极为针状。停电后1秒可以观察到阴极膜(厚度约0.1微米),停电3-4秒后阴极膜就消失了,如图3所示。 2.3 硫酸的作用和影响

镀液中硫酸含量的增加,阴极膜的厚度也随之增加。电极周围的成分与其它部分的成分差别较大,为Cr6+ 65-67% Cr3+ 22-23% SO42- 10-12% 若镀液中没有硫酸,则不能形成阴极膜,只析出氢气,见图1的曲线1。 CrO3与H2SO4形成[(CrOn2-)m?(SO42-)n]复杂的络合物。从图4可以看出,随镀液中硫酸浓度增加,电流效率形成有峰值的情况。图4中线段1,电流效率随硫酸含量上升而上升,是因为络合物含量上升的缘故;继续增加硫酸的含量,则阴极膜厚度增加,阻碍铬层的沉积,故图4线段2,电流效率随硫酸含量上升而下降。 2.4 Cr3+的影响 当镀液中Cr3+的含量上升时,图4中的曲线向右上方向移动。当H2SO4=10-12g/l,Cr3+=20g/l,电流密度60-100A/dm2时,电流效率高于25%。可获得镜面光亮的镀铬层。缺点是分散能力差,只适合旋转体。 2.5 H2的析出影响 常规镀铬中,只有12-15%的电流用于沉积铬层,80-85%的电流用于析出氢气。氢气会渗入铬层,也会渗入基体达几十微米。氢气的渗入,使得钢的疲劳强度下降约30-40%。有趣的是,高强度零件镀铬后,疲劳强度下降,而强度低的零件,镀铬后疲劳强度反而提高。 3 镀铬工艺 3.1 常规镀铬工艺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仍是常规镀铬工艺。经典的常规镀铬溶液配方为 CrO3250 g/l H2SO4 2.5 g/l Cr3+3g /l 3.2 含F-镀铬工艺 F-作催化剂的电解液可在室温工作,也可用于滚镀(但小零件不太可靠)。

电镀溶液性能测试

电镀溶液性能测试 第一节 电镀溶液电导的测定 电镀溶液作为一种电毹液存在着溶液的内部电阻。利用交流电桥法可以方便地测定溶液的电阻Rx,然后求电阻的倒数即得电导Lx 交流电桥法测定溶液电导的线路,如图10—4—1所示。 可变电阻R。,尺:,尺,和电解池C组成了电桥的四个臂,当电桥平衡时,E、F间无电流通过,这时四臂之间有下列关系: R1、R2、R3数值可由实验测得,故可从上面关系式求出电镀溶液的电阻。 测出溶液的电阻后,要计算电导率还必须知道电导池中两极间距离1与电极面积s的比值(专)。对于一个给定的电导池来说,两极间的距离及面积是固定的,因而比值舌是个常数,称为电导池常数 而电导率日则为。 图10—4—1交流电桥线路 电导池常数通常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作为标准溶液间接测量出来。表10—4—1列出不同温度下,几种浓度的氯化钾溶液的电导率。 表10—4—1 不同浓度氯化钾溶液的电导率 使用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和天津第二分析仪器厂生产的DDS-11型电导仪可以方便地测

定溶液的电导及电导率。仪器配有三种不同的电导电极,设有温度补偿,测量范围0Ixs/cm~104Ixs/cm,其相当的电阻率范围为∞Q.·l3//l~10Q·em。当配上适当的组合单元设备后,可达到自动记录的目的。沈阳无线电八厂生产的DD-3型电镀参数测试仪也可以测量电镀溶液的电导。 第二节pH值的测定 电镀溶液的pH值是一个常用的质量控制指标,经常正确的测定和调整溶液pH值,是确保电镀质量的关键之一。 用pH试纸测定电镀溶液的pH值是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测定时将试纸的一端浸入欲测溶液中,0.5s后取出与试纸所带的标准色版比较,即可测知溶液的pH值范围。 市售pH试纸分广泛试纸和精密试纸两种,如表10—4—2所列。 pH试纸使用方便,适用于现场监测,但准确性较差,还会因长期搁置或遇到酸碱气体而失效。pH值的精确测定可选用pH值测定仪(pH计或酸度计)。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生产的25型酸度计和天津第二分析仪器厂生产的PHS-73A型酸度计是目前国内常用的二种酸度计。它们采用玻璃电极为测量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测量pH值范围为0~14,精度为0.02pH。测量过程必须注意: (1)玻璃电极的玻璃球由特种玻璃制成,壁很薄,切忌与硬物相碰。初次使用时应先在蒸馏水中浸24h。平时不用时也应将玻璃球浸在蒸馏水中。 表10-4—2常用pH试纸规格 (2)甘汞电极在使用时应注意在内部小玻璃管内充满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并有少量的氯化钾晶体,在弯管内不许有气泡将溶液隔断。平时不用时可把橡皮套将下端毛细孔套住或浸泡在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 (3)如果自行配制标准缓冲溶液,所用的化学药品要用分析纯以上的试剂,所用的蒸馏水电导率应在2 X 10-6Ω-1·cm叫左右。 酸性标准缓冲液为0.05mol/L(10.21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当温度20℃时,溶液pH值为4.0。 碱性标准缓冲液为0.01mol/L(3.81g/L)的硼砂溶液,当温度20℃时,溶液pH值为9.22。标准缓冲溶液一般在三个月内有效。 第三节 电流效率的测定 电镀溶液一般使用库仑计来测量电流效率。库仑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电解槽,其所通过的电量与电极上析出的某一产物的质量之间符合法拉第定律。因此可以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之质量计算出电解槽通过的电量。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要求库仑计具备以下条件: (1)电极反应中没有副反应,电流效率为l00%;

电镀铬

电镀铬 电镀硬铬一般应用于模具的产品位的表面。 经处理后,模具、工件有如下优点: 一、表面平整、光洁、易于脱模,为保证产品之光洁、平整。 二、不会生锈,一点锈斑都不会有。 三、镀的过程中原零件变形小,表层镀铬后可增强硬度(HR65以上),耐高温达500℃、耐腐蚀、防酸、耐磨损。 四、如果零件尺寸不到位,可以通过加几c铬来达到尺寸。 五、根据产品之特点,达到视觉、立体的效果,确保产品的稳定的表面质量。 其他:除了可以镀铬,还可以镀钛,目前国内模具最流行的是镀钛. 电镀镍 nickel plating 主要用作防护装饰性镀层。镍镀层对铁基体而言,属于阴极性镀层。其孔隙率高,因此要用镀铜层作底层或采用多层镍电镀。从普通镀镍溶液中沉积出来的镍镀层不光亮,但容易抛光。使用某些光亮剂可获得镜面光亮的镍层。它广泛用于汽车、自行车、钟表、医疗器械、仪器仪表和日用五金等方面。含有一部分氯化物的硫酸盐-氯化物溶液,称为“瓦特”镍镀液,在生产中应用最广。 nickel (electro)plating;electro nickelling 借电化学作用,在黑色金属或有色金属制件表面上沉积一层镍的方法。可用作表面镀层,但主要用于镀铬打底,防止腐蚀,增加耐磨性、光泽和美观。广泛应用于机器、仪器、仪表、医疗器械、家庭用具等制造工业。将制件作阴极,纯镍板阳级,挂入以硫酸镍、氯化钠和硼酸所配成的电解液中,进行电镀。如果在电镀液中加入萘二磺酸钠、糖精、香豆素、对甲苯磺胺等光亮剂,即可直接获得光亮的镍镀层而不必再抛光。 电镀:电镀(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腐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目录[隐藏] 电镀的概念 电镀作用 电镀原理 电镀方式 电镀的过程基本如下 电镀专业术语 电镀锌 电镀diàndù 电镀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1、提高金属制品或者零件的耐蚀性能。例如钢铁制品或者零件表面镀锌。 2、提高金属制品的防护-装饰性能。例如钢铁制品表面镀铜、镀镍镀铬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