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地20个常识

武夷岩茶地20个常识
武夷岩茶地20个常识

武夷岩茶的20个常识

1、什么是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属青茶类(俗称乌龙茶类)、半发酵茶类。要了解武夷岩茶,先说说武夷山,武夷山坐落在省东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

2、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如何?品质特征: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瑞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不同的茶树品种还带有不同的品种特征。

3、听说武夷岩茶的有分为很多种,是怎么划分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围。根据原料产区的不同划分为两个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和武夷岩茶丹岩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围,区面积70km2,即:东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的景区围。武夷岩茶丹岩产区为武夷岩茶原产地域围除名岩产

区的其他地区。(武夷岩茶地域非常的明显,只有在武夷山这个生态环境下的茶才具备武夷岩茶的特征,武夷山市周边县市的产区是不能称为武夷岩茶的)。4、名岩产区里面生产的岩茶品质都一样吗?也是不一样,通常说以"三坑两涧"环境下的茶品质最好,代表的就是坑涧小环境下的茶最佳,而且茶叶的品质与下面这三点是分不开的。1、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2、优良的茶树品种;3、精湛的制作技术;这三点缺一不可!5、武夷岩茶应该如何的贮存?武夷岩茶比较耐储藏,岩茶对储藏温度要求一般在20℃以下。保管得当,密封、干燥、避光,正常可以储藏24个月以上。香味的损失不大,而且储藏后泡出的水反而会更加的醇厚!武夷岩茶是条索壮容易碎,不宜抽真空,一般外面的包装采用硬质包装,袋用铝泊袋或者塑料袋包装!只要做到不让茶叶跑气,每次喝完袋口扎紧,或者买些密封性能好的不锈钢的茶叶罐存放都可以!一般不提倡在冰箱低温保存,如果放在冰箱保存也是可以的,但是最好是用要锡泊密封袋,一定密封性能要好。6、武夷岩茶听说可以放是吗?岩茶可以放的,但是岩茶可以能多久?目前还没有定论,这也是许多业人士探讨和有争论的问题。本人认为五年之为好,五年以后,但是茶的存放的时间久,茶汤才会更好,茶性温。这是大家都肯定的,存放10年的武夷岩茶茶,除了香气不显外,水的滋味确实非常的醇厚与平和,而且特别的养胃!当然前提也是一定要密封好。

7、能说说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吗?一、武夷岩茶初制过程包括:采摘、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过程。二、武夷岩茶精制过程: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复焙、精茶。8、清香型和传统型有什么区别?以上两种类型的茶是各有千秋的,就看个人爱好了。能喝到其中的极品茶,都是一种缘分和享受。主要的工艺是做青过程中茶叶发酵的程度不同!清香型适合现代派,武夷岩茶新消费群体。通常香气清鲜,鲜爽,滋味甘爽,但带青涩。品种特征明显易鉴别,但岩韵不够突出。汤水橙黄至黄绿色,较淡。叶底鲜活,赏心悦目,但香气不耐储藏,品质易变。传统型岩茶的特点:香气浓沉厚重(不显清高),杯底香(挂杯香)特好。滋味醇厚、甘活,岩韵强而耐泡。茶性更温和、不伤胃。清香型的岩茶在岩韵上表现会稍弱于传统型的岩茶。9、什么是武夷岩茶的“岩韵”?岩韵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岩韵是武夷岩茶的环境特征(特定的地域特征),应区别于茶叶的品种特征和工艺特征。也就是说,不要把工艺特征和品种特征当作岩韵特征。岩韵(特征)的体现和感觉描述:滋味有特别的醇厚感、人说“水中有骨感”就这意思;饮后

回甘快、余味长、喉韵明显;香气不论高低都持久浓厚、冷闻还幽香明显;茶叶耐泡、一般可泡7-10水以上;品质稳定(茶叶耐储藏)。10、“名岩”区和丹岩区的岩茶的“岩韵”有区别吗?自然条件对岩茶品质基础的影响力极大,相同品种,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相同的制作技术,结果往往品质悬殊。武夷岩茶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文本标准中,名岩区产地届定在景区70平方公里,除此之外为丹岩区,“名岩”区的鲜叶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香高,味醇厚,岩韵特显为最优。丹岩是指武夷岩边缘地带,地形高爽,易受旱,土壤质地不如正岩,其茶质香,味醇和,有砂糖味,岩韵欠显,稍次于名岩区;如果是武夷山周边县市的茶则无“岩韵”。11、武夷岩茶主要有什么品种?武夷山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据武夷岩茶申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后,颁布执行了武夷岩茶国家标准(GB18745-2002)。按国标规定,武夷岩茶产品分为五个品种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名丛和奇种。其红袍是从名丛中单列出来的名丛(是名丛之首和公认的武夷茶王),其余的名丛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等有几百、上千种,统归一个系列。近几年武夷山还引进了外地的乌龙茶优良品种如黄旦、黄奇、矮脚乌龙、黄旦、毛蟹、梅占、奇兰、八仙、等。其品种特征较明显,制优率较高,但韵味弱!12、能具体的说说肉桂和水仙这两个品种吗?武夷岩茶当家品种就是肉桂和水仙了!肉桂原为

武夷名枞之一,为省级良种。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成品茶特征:条索紧实、色泽乌润砂绿,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带刺激性,汤色橙黄至金黄、透亮,叶底绿叶红镶边显、软亮。水仙原产建阳小湖,国家级品种,其品种特征极明显,韵味极强,香气幽雅,制优率较高,具有典型的树龄越老品质越优之特点,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成品茶特征:条索肥壮(壮实)、色泽乌绿润带宝色、叶背常现沙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香幽长似兰花香,味浓醇而厚回味甘爽,汤色浓艳呈深橙黄色或金黄色,叶底软亮、朱砂红边明显,耐冲泡。13、能说说武夷岩茶有哪十大名丛吗?十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白牡丹、金桂、金锁匙、北斗、白瑞香。除了这些还有,不知春、不见天、雀舌、瓜子金、金柳条、醉海棠等传统名枞和武夷菜茶,但是其品质特征较明显,韵味强,风格各异,但制优率较低!武夷名枞是武夷菜茶有性群体中单株选育的品种群,绝大部分为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青褐油润;天然花香细、幽、长;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汤色橙黄明亮。品种风格介于肉桂和水仙之间,大部分有野茶的风味。14、何谓“武夷岩茶手工茶”?手工茶一般是指武夷岩茶,在做青工艺中的摇青方法是用手工操作而完成的茶叶,其特点是茶叶品质相对较高、香味纯正、香气较持久耐储。通常手工茶制作的茶叶

是制优率高,但是缺点是每次做的茶量少,而且需要师傅非常丰富的经验,要求较高!15、能说说岩茶的冲泡要领吗?

一、置茶量可根据喝茶的人数,自己的口味灵活调整掌握,置茶量多的时候出水快些,少则慢些,一般8克的茶叶以装100毫升水的壶为比例为佳,如果就按体积来置茶,一般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3--1/2左右。(当然用体积的办法来投放茶量要区别与铁观音的放法,,是条索形,体积相对大,铁观音是经过包揉工艺结实,干茶重)反正灵活掌握就是!具体的茶量没有定论。二、水温:要现开现泡。一定用开水!

三、浸泡时间:一般为1至3泡浸泡20—3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2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且可冲泡10余泡。冲泡次数与浸泡时间有关。四、冲泡方法:沸水高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淋净盖子后盖好壶、杯。分杯应低斟,可减少茶香飘逸。16、喝武夷岩茶很容易上隐吗?是的,武夷岩茶是质茶,通常接受会比较慢,但是喝过一个星期后,就感觉到其显示的魅力了,其性温,,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不伤胃,而且养胃是它的最大特点,由于武夷山独特自然环境熏,遂使岩茶品质具特殊的“岩骨花香”的“岩韵”之风格。所以喝上一段时间后,一般的人都很容易接受!17、能说说武夷岩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才算是上品吗?1、形状:质实量重,条索长短适中,紧结稍细,惟水仙品种,

武夷岩茶全手工制作工艺全过程

武夷岩茶全手工制作工艺全过程(采茶篇) 茶青质量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茶青质量包括茶青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两部分,茶青内在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立地环境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 构成,外观质量主要由茶青采摘的标准、时间、气候、储运等因素构成。 1:茶青标准:武夷岩茶要求茶青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较完熟(采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茶树新稍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成驻芽后即称开面;当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即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时称中开面,达三分之二以上时称大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武夷岩茶要求的最佳采摘标准为开面三叶。不同的品种略有差异如肉桂以中小开面最佳,水仙以中大开面最佳等等。每个品种的最佳适采期都较短,在同样的山场位置和栽培管理措施下适采期约为3-4天,同一品种在适采期加工不完时则掌握在茶园内茶青有一半以上开始小开面时开采,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采摘标准控制在一芽四叶至中大开面三叶,采摘期可延长到6-8天。 2、采摘时间:茶叶开采期主要由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茶园管理措施等因素决定,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春茶采摘期约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特早芽种在4月上旬,特迟芽种在5月下旬,以后每季(即夏秋茶)间隔时间约为50天左右(采后有修剪会延长下一季的时间)。采摘当天的气候对品质影响较大,晴至多云天露水干后采摘的茶青较好,雨天和露水未干时采摘的茶青最差。一天当中以上午9-11时,下午2-5时的茶青质量最好,露水青最次。因此春茶加工期宜选择晴至多云的天气采制,阴雨天不采或少采制,则极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3、采摘方式:有人工和机械两种方式。人工采摘需人员多,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应加强带山人员的管理来控制茶青标准、采摘净度和青叶外观质量,在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处较为适用。机械采摘省劳工、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标准化管理的茶园使用。初次使用机采时茶青质量较差,含有大量的老梗、老叶,长短不一,因此使用机采前应先用修剪机定剪若干次,使树冠形成整齐的采摘面,以提高茶青质量。机采连续使用2-3年后则茶青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是未来大生产的主要方式。但长期连续采用机采会使茶树芽梢多而瘦小,干茶外形变细而欠肥壮,影响茶青外观质量,可用人工采摘和机械采摘交替使用来防止该项缺陷。 4、茶青储运:茶青采下后应及时运达加工厂进入下道萎凋工艺。储运期间应尽量缩短时间,并注意通风散热,避阳薄摊,减少搬动次数,防止青叶堆放过厚、过紧、过久而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1.大红袍的采摘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2.大红袍的初制 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

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判断做青适度与否,通常于亮处透视第二片叶,以叶面呈亮黄色,叶缘呈焦枯色,近叶缘之叶内呈淡黄色,靠近主脉及叶柄处呈淡黄绿色,俗称“三节叶”为做青叶的理想状态。前期较嫩原料,叶片由于失水不平衡而收缩面叶下凹的“汤匙形”,以手触之,柔软如棉;后期原料硬化则有刺手感。嗅之,青草气逐渐为花果香所替代,清香向熟香转化,即谓之兰花香,具有幽而清,浓而不浊、香甜扑鼻之感。做青在岩茶制作中占有特殊地位,费时最长,一般需要8~12h。若操之过急,苦水未清,则会给茶汤滋味带来不良影响。 杀青: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

武夷山大红袍的基本知识(销售必备)

第一部分 一、乌龙茶(又名青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故,青茶既保持了绿茶的清香、花香又具有红茶的醇厚风味;但又因茶树种及生长环境,制作工艺等的大同小异,乌龙茶有不同的风味,其中我们将乌龙茶分为四大类:闽北乌龙(代表产品:大红袍)闽南乌龙(安溪铁观音),台湾乌龙(高山茶、包种茶)及广东乌龙:(潮汕的凤凰水仙)。 二、武夷岩茶在元代之前皆生产饼茶(通称龙团凤饼,形状类似七子饼,但茶面刻一龙一凤,至今北京博物管仍藏一二,但目前仍无人可研制出来),于明朝初因朱元璋为减轻农民负担,将龙团凤饼改制成散茶,故当时武夷山的茶即改制成红茶,(星村镇的正山小种保留了下来,并属红茶鼻祖)及绿茶,至明末清初才演变成乌龙茶至今。 三、史书记载武夷岩茶: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为最早出口的茶叶,主要销往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上层人土都把饮用武夷岩茶作为宴会的一种高尚礼节。而在国内也历属贡茶;异常珍贵,例如三百年前经往瑞典的商船“哥德堡号”打捞起来的两种茶:一是大红袍,二是绿茶,而且历时261年的密封保存的大红袍,风味依然甘醇。 四、武夷山(2798平方公里为种植岩茶的生态环境):武夷山景区方圆60公里,全山36峰,99名岩(不计非旅游名山)岩岩产茶,武夷山处处是悬崖绝壁,深坑巨谷,茶农便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石崖,构筑了“盆栽式茶园”,所谓岩岩有茶,非岩不茶。武夷岩茶种植面积为10万亩,一般大红袍都被优先栽种在这些海拔平均在600的山上,生态植被丰富. 武夷山,“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山涌千层青翡翠,溪摇万顷碧琉璃”碧水丹山构成一幅天然画图,有如人间仙境。山内群峰竞秀,幽涧流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7.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20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山峰平均海拔650mm。因此,武夷山不仅有奇秀甲东南的奇山水,而且给武夷岩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孕灵滋雨露,钟秀自山川”,自古名山产名茶。 五、现状武夷山:武夷山以名山名茶闻名于世,1999年底被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简称世遗委员会)评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所谓文化遗产即指大红袍的价值,自然遗产则指武夷风光),国家质检局规定:武夷山政府需做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于2003年2月,武夷山质监所依《保护规定》:“武夷岩茶需在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推出武夷岩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专用标识(即原产大红袍身份标识的地域保护产品标识),来监督武夷岩茶品质。 注:我们奇丹是首批申请原产地保护标识的企业。(武夷山目前共有500多家茶厂,第一批拿下该保护标的只有22家)。 六、奇丹品牌:茶场为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山的茶学科教基地。拥有强大的农林大学教授为技术指导(即属武夷山市研究所教授)产品品质稳定,获奖颇丰的同时亦深受茶叶界认可.在北京我企业产品属免检产品. 第二部分 1、客:大红袍与武夷岩茶是什么关系? 答:大红袍其实是一个品名,位地九龙窠的6株母树已有360多年,我们现在品饮的大红袍则是由母树嫁接而来,分为纯种大红袍及拼配大红袍. 大红袍属武夷岩茶最具代表的产品,同时由于大红袍知名度高,往往很多人将武夷岩茶统称为大红袍,正如铁观音一样,其实武夷岩茶中有三百多个品种,分为无性系灌木如肉桂,无性系小乔木如水仙,及名枞、优良名枞. 另外我们说的武夷岩茶其实就是指武夷山产的乌龙茶. 2、客:请问武夷岩茶中指的五大名枞指什么名枞? 答:历史上将: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大红袍,半天腰列为五大名枞。此外,在武夷山占有一定份额且有较高知名度的名枞有:奇丹,奇兰,黄观音,肉桂、金钥匙、十里香,老君眉,

武夷茶艺十八道工序

武夷茶艺十八道工序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乌龙入宫,就是将茶叶放入茶壶。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的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予以扬弃。 第八道:龙凤呈祥,鲤鱼翻身

武夷岩茶的制作流程

武夷岩茶的制作流程 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原理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更加醇厚。 岩茶制作工序繁复,工艺细致,对不同原料鲜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技术。其根据为:一是鲜叶含水量多少;二是品种特性;三是鲜叶老嫩程度;四是气候雨阴晴;五是前道工序适度掌握之差异(如倒青的程度决定做青的轻重,做青时做轻或做熟影响后期焙火);六是前后工序衔接时间有否矛盾。初制工序分:采摘鲜叶—→萎凋(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六大部分,传统工艺则更为复杂。 一、采摘工艺 采摘是重中之重,有几个不采:雨天不采、露水青不采、茶青过老过嫩不采。 茶青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茶青采摘各因素等构成,是决定茶叶质量的基础条件。采摘各因素受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影响较大。 1、采青标准:要求茶青新鲜、无表面水,无破损,中、小开面三叶,均匀一致。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正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成驻芽后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二以上称大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每个品种的适采期较短,同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山场位置及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一般最佳采摘期约为2—3天,一般不能满足生产加工期的要求,因此一般掌握在茶园内平均有一半开始开面时即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和小开面三叶及对夹叶。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此时采摘标准为中、大开面三叶,则采制加工期可延长到6—7天。 2、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的开采期均不同,主要受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适采期约为4月10日左右(主要为凤凰单枞)开始,至5月20日前全部结束。中、早芽种在加工能力允许时一般不选雨天采,不采露水青,则有利于提高茶青质量。 采摘时的气候的影响:晴至多云天优于阴雨天,一天当中,上午9—11时,下午2—5时最佳,露水青最次。当季气候以时晴时雨天对品质最有利,而雨后初晴天品质最佳,连续天晴5—6天后品质又下降,采制期连续下雨对茶叶品质和初制加工均最不利,会明显降低当季茶区的茶叶总体水平。 3、采摘方式:生产上目前以人工采摘和机械采茶两种方式为主。人工采摘成本高,需人工多,采摘标准,净度和青叶质量均需通过加强茶山工人的管理来加以控制,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定较为适用。机械采茶成本低,速度快、省劳工、效率高、茶青标准和质量视茶园长势,使用采茶机的年限和操作水平等因素而定,初用机采时,茶青质量较差,连续使用两三年后则茶青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是未来采茶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使用后茶树长势有茶芽多而茶芽变小的变化趋势,使于茶外形不够粗壮。 4、茶青贮运:茶青采下后就即时运达工厂进入萎凋程序,防止长时间堆渥和多次翻动损伤,最忌发热红变。茶青采下后一般在2小时内运达工厂则对茶青品质影响较小,若途中超过4小时则应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对品质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贮运时间较长时要注意避阳薄摊,堆运时不可过厚过紧,注意通风、或翻抖散热。 二、萎凋工艺 萎凋工艺:是做青工艺的基础。是使茶青失水变软的一个过程。“倒青是师傅,做青是徒弟”——说明倒青的关健。 1、萎凋标准:感观标准为青叶顶下第二叶明显下垂、叶面大部分失支光泽,顶叶和梢头明显弯垂,且大部分青叶达此标准,失水均匀。失水率约为10—16%,品种不同,萎凋方

各种茶的制作工艺

各种茶的制作工艺 一、绿茶的加工工艺 绿茶为不发酵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9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达数百种,外形千姿百态,有卷曲形、直条形、圆珠形、螺形、针形、单芽形、片形、舒展形、扁平形、颗粒形、花形等。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是主要出口绿茶。基本工艺流程:杀青→揉捻→干燥。 杀青方式有锅炒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两种,蒸汽杀青的绿茶称“蒸青”。干燥依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炒干的称“炒青”,烘干的称“烘青”,晒干的称“晒青”。细嫩的名优绿茶,千姿百态的外形,都是制造过程中采取不同的造型方式(手法)而形成的,有压扁的,有搓条成针的,有团揉成球的,有抓拍成片的,有搓揉卷曲的,有结扎成花的等等。 二、红茶的加工工艺 红茶属全发酵茶,揉捻后发酵使叶子变红是工艺关键。中国红茶分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类。 1、小种红茶制造过程中最后干燥时用松柴烟熏烘干,因此有明显的松烟香味,基本工艺流程: 萎凋→揉捻→发酵→烟熏烘干 2、工夫红茶制造中讲究发酵适度、文火慢烤烘干,如祁门工夫红茶,具有特殊的高香,基本工艺流程: 萎凋→揉捻→发酵→毛火烘焙→足火→烘干 3、红碎茶制造中采用揉切设备,切成颗粒形小碎片,讲究发酵适度及时烘干。红碎茶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 萎凋→揉切→发酵→烘干 三、乌龙茶的加工工艺 乌龙茶是介于绿茶(不发酵茶)和红茶( 全发酵茶 )之间的一类半发酵茶。乌龙茶有条形茶与半球形茶两类,半球形茶需经包揉。福建的武夷岩茶、广东的凤凰水仙、台湾的文山包种茶属条形乌龙茶。 1、基本工艺流程(武夷岩茶): 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 2、福建的安溪铁观音、台湾的冻顶乌龙茶属半球形(卷螺形)乌龙茶,基本

武夷岩茶的制茶工艺

武夷岩茶初制工艺技术 茶青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茶青采摘各因素等构成,是决定茶叶质量的基础条件。采摘各因素受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影响较大。 一、采青 1、采青标准:要求茶青新鲜、无表面水,无破损,中、小开面三叶,均匀一致。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并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二以上称大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此时期茶青一般过老)。每个品种的适采期较短,同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山场位置及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一般最佳采摘期约为2—3天,一般不能满足生产加工期的要求,因此街道上一般掌握在茶园内平均有一半开始开面时即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和小开面三叶及对夹叶。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此时采摘标准为中、大开面三叶,则采制加工期可延长到6—7天。 2、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的开采期均不同,主要受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适采期约为4月10日左右(主要为凤凰单枞)开始,至5月20日前全部结束。中、早芽种在加工能力允许时一般不选雨天采,不采露水青,则有利于提高茶青质量。 采摘时的气候的影响:晴至多云天优于阴雨天,一天当中,上午9—11时,下午2—5时最佳,露水青最次。当季气候以时晴时雨天对品质最有利,而雨后初晴天品质最佳,连续天晴5—6天后品质又下降,采制期连续下雨对茶叶品质和初制加工均最不利,会明显降低当季茶区的茶叶总体水平。 3、采摘方式:生产上目前以人工采摘各机械采茶两种方式为主。

茶的制作过程

茶的制作过程 茶是采摘茶树的嫩芽或新叶当原料,经过一连串的制作过程而制成的。 制茶过程为: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初制茶) →精制→加工→包装→(成品) 这些过程对茶起哪些作用: 1、采青:茶只能采摘嫩叶,老叶无法用,这些细嫩的部分,采下来后称为茶青。(如果多采一片叶为一芯一叶;多采两片叶为一芯两叶。) 茶:芽茶类:以嫩芽做原料茶性比较细致叶茶类:以叶做原料茶性比较粗犷 2、萎凋萎凋:茶青采下来后,首先要放在空气中,让它消失一部分的水份,这个过程称为萎凋。萎凋分:在室外进行的为室外萎凋;在室内进行的为室内萎凋。萎凋的过程:水份的消失必须透过叶脉有秩序的从叶子边缘或气孔蒸发出来。每部分的细胞都必须消失一部分的水份,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发酵作用。失水:叶子晒干晒死,造成味薄、积水:没有搅拌、造成苦涩、萎凋就是静置与浪青交替进行。静置:就是放置不动,让水份补给到边缘的地方,当然也让已经可以发酵的部分慢慢发酵。浪青:就是搅拌,先是促使水份平均消失,然后借叶子的互相摩摩擦,促进氧化。 3、发酵发酵:指茶叶的面份与空气起氧化作用,这个过程称发酵。发酵使茶发生变化:香变:不怎么发酵的,喝起来是股菜香;让它轻轻发酵就会转化成花香;发酵变重后会转化成果香;如果让它尽情的发酵就会变成糖香;香气是发芽、开花、结果的变化。色变:香气的变化与颜色的转变是同步进行的。菜香的阶段是绿色;花香的阶段是金黄色;果香的阶段是桔黄色;糖香的阶段是朱红色。味变:发酵越小,越接近植物本身的味道。发酵越多,离自然越远,加工的味道越重。 4、杀青杀青:是用高温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这个过程叫杀青。炒青:就是下锅炒,也可是滚筒式,炒的茶比较香。市场上的大部分茶都是炒出的。蒸青:用蒸气把茶青蒸熟,蒸的颜色比较翠绿,而且容易保留植物原来的细胞纤维。 5、揉捻揉捻:杀青过后,要将茶叶像揉面一样的揉捻。揉捻的功用:第 一、揉破叶细胞,以利于冲泡。第二、成形。第三、塑造不同的特性。揉捻包括:手揉捻、机揉捻、布揉捻揉捻的次数越多,茶性就会变的越低沉。揉捻分:轻揉捻,轻揉捻制成的茶成条形状;中揉捻,中揉捻制成的茶成半球状;重揉捻,重揉捻制成的茶成全球状。 6、干燥干燥:揉捻完茶就算初步完成,这时要把水份蒸发掉,这个过程称为干燥。干燥分:火炉上烘干、手摇式干燥机、自走式干燥机。 7、初制茶初制茶:干燥过的茶就可以拿来冲泡饮用,可是这种茶外型不好看,品质也还不稳定,一般称为初制茶。 8、精制销售之前,最好再经过一番精制,它包括: A、筛分:将茶筛分成粗细不同等位。 B、剪切:需要较细的条形时,可用切碎机将它切碎。 C、拔梗:将部分散离的茶质分离出来。 D、覆火:干燥不够时,再干燥一次,也称补火。 E、风选:将精制过的茶用风来吹,碎末和细片就会分离出来。经过这些程序完成的茶,就是可以上市的精制茶。 9、加工为了使茶更加多样化,可以拿它补试各种加工,加工包括: A、薰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

武夷岩茶每年基本上采3次,即春茶、夏茶、秋茶(俗称“三春”)。鲜叶的采摘标准,以新梢芽叶生育均臻完熟,形成驻芽后采1芽3~4叶,对夹叶也采,俗称开面采,一般掌握中开面采为宜。采摘鲜叶太嫩则叶片纤维素少,角质层未成熟,制作后茶叶品质差,香低味淡并有青涩气味。太老的鲜叶制作后也难达到质量要求[1-3]。 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法有13道工序,即晒青、晾青、做青(包括摇青、做手、静置)、炒青、揉捻、复炒、复揉、毛火、扇簸、摊放、拣剔、足火、燉火等。现在除了极品名茶仍用传统的手工制法外,大宗武夷岩茶产品都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其制法由6个工序组成:萎凋(包括晒青和晾青)、做青(包括摇青和静置)、炒青、揉捻、毛火(包括摊放)、足火等6道工序[4-5]。 1萎凋 萎凋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目的在于蒸发少量水分, 软化叶片,扩大叶片与梗之间含水量的差异,提高叶片细胞的吸水力,为做青加速“走水”准备条件;加速化学变化,为提高香气、除去苦涩味准备物质基础。萎凋前期方法有2种:日光萎凋(晒青)和加温萎凋。日光萎凋促使苄基氰和吲哚形成,加温萎凋使α-法尼烯含量大量增加,因此日光萎凋会形成加温萎凋所不具有的花香。 1.1晒青 武夷岩茶创造了开青技术,茶青进厂后,即倒入青弧 内,用手抖开(避免内部发热红变),将茶青均匀摊于水筛中(俗称开青),每筛鲜叶约500g ,摊好后排置于竹制萎凋棚上(俗称“晒青架”)。大规模生产用晒垫晒青,用手轻撒,尽量做到叶叶见太阳、撒青均匀。晒青技术要点:①气温高达 34℃要停止晒青。②依气温高低掌握晒青时间,日光强、 空气干燥晒青时间短,日光弱、湿度大晒青时间长。③晒青技术的掌握要依据各品种鲜叶的理化状态不同而异。 ④一般适度的标准:第1叶或第2叶呈现下垂。加温萎凋 已由传统的室内加温萎凋改为使用萎凋槽萎凋,萎凋质量不如晒青,但产量高,可克服阴雨天日光萎凋困难,具有实用价值。 1.2晾青 晒青或加温萎凋之后、做青之前的工序称之为晾青。初 采茶青,因水分多,富有弹性,经日光晒后叶片渐呈萎凋状,光泽渐退,将2筛并为1筛,摇动数下,再晒片刻,即移入室内晾青架上,称晾青。待鲜叶稍复原时,再移出复晒片刻,轻 轻摇动后稍收拢,摊于筛中,移入晾青架上再次晾青。晒青程度以叶片半呈柔软、两侧下垂、失去固有的光泽、由深绿变成暗绿色,水分蒸发掉15%左右为宜。在晾青的过程中,由于晒青叶经过搬动、并筛、抖动等振动作用,促进梗脉里的水分往叶肉细胞输送,使原来晒青叶的萎软状态消失,转现复苏现象,这种现象称“还阳”。还阳过程中,茶叶叶片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的输送称“走水”;随后又由于叶片水分蒸发速度大于梗的水分往叶片输送的速度,因此叶片又萎软下来,称“退青”。 2做青 武夷岩茶特殊品质形成的关键在于做青。做青是岩茶 初制过程中特有的精巧工序,其特殊的制作方法形成岩茶色、香、味、韵及绿叶红镶边的优良特质。做青的过程十分讲究,其费时长,要求高,操作细致,变化复杂。做青的目的有3项:①实现茶青走水(还阳和退青);②做青叶在摇青和静置过程中,叶片边缘细胞组织逐渐损伤而逐渐红变;③做青叶在摇青和静置的过程中内含物发生如萎凋的化学变化:叶绿体解体、蛋白质解体、醛类物质形成。时而摇动,时而静放,动静结合,摊青前薄后厚,摇青前轻后重,灵活掌握。总之,应通过摇动发热促进青叶变化,又要通过静放散热抑制青叶变化。尤其是做青时,还必须根据不同品种和当时的气候、温度、湿度条件,采取适当措施,俗称“看天做青,看青做青”。 2.1做青的原则 做青的原则是:重萎轻摇,轻萎重摇,多摇少做,转动先 轻后重,先少后多,做青的时间先短后长,发酵的程度逐步加重,做到“看天做青,看青做青”。应根据茶树品种、鲜叶老嫩、萎凋程度、气候条件等“看青做青”。一般水仙等含水量较高品种,特别是制极品茶,操作要“轻、细、多摇少做,或只摇不做”。对菜茶或水分较少的品种,可以“少摇、多做、厚堆”。 2.2做青的程度 做青的程度主要观察第2叶的变化程度。①叶脉透明 则说明走水完成。②叶面黄绿色,叶缘朱砂红,叶片边缘变色部分较大,约占全叶面积30%,称之“三红七绿”。③青气消散,散发出浓烈花香。④由于叶缘失水较多而收缩,叶形成汤匙状。⑤减重率为25%~28%,含水量为65%~68%。 2.3做青方法 做青分手工做青和机动做青。 手工做青做法:茶青移入青间前,需将茶青摇动数下,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 江和金 (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乡农技站,福建武夷山354307) 摘要介绍了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包括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初焙、扬簸、晾索、复焙、成品毛茶等工序,以期促进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的发展。 关键词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做青;复焙中图分类号TS27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3-0337-02 收稿日期 2011-11-28 食品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3期337

武夷岩茶

黄总您好! 给你寄去的武夷茶共16种,其中岩茶8种、正山小种红茶8种。分别如下:岩茶 1.高山水仙 2.肉桂N 3.水仙D 4.正岩A 5.岩桂 6.岩老丛 7.大红袍 8.特级 大红袍 正山小种红茶 1.小赤甘 2.18#小种 3.烟小种 4.陈小种 5.一、二、特级银骏眉 6.金骏眉A 武夷岩茶可分为正岩、半岩、洲茶、外山茶,其中以正岩茶最佳,如样品中的岩桂、正岩A、岩老丛、特级大红袍。 肉桂:如岩桂、正岩A,条索紧结、油润,香气浓郁、辛锐、持久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明显、 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厚软亮,三分红七分绿。 水仙:如高山水仙、水仙D、岩老丛,条索壮结、油润;香气浓郁鲜锐、高长,特征明显;滋味浓爽鲜锐,岩韵明显;汤色金黄清澈;叶底肥嫩软亮,红边明显。其中岩老丛有兰花香,有老丛的特征味(棕叶香、青苔香)。 正山小种红茶:有传统工艺的如烟小种,滋味中有轻烟感,桂圆香;有新工艺小种如小赤甘、18#小种、金骏眉、银骏眉,滋味醇厚顺滑,有密香。 以上只是简略说明样品茶的品质特征,如有不详,欢迎致电了解。武夷茶文化博大精深,建议购买“武夷茶经”一书,发行量有限,市面上难见,淘宝上有卖。 因朋友介绍,未曾谋面,仅寄上16款茶,供您选择。茶因人而异,希望能有几款茶得到你的认同,并达成合作的意向。每款样品我均按3泡量装袋(红茶4.5克/泡,岩茶7克/泡),请不要喝完,应留一泡做样,以备以后和货品核对。如能合作我的发货方式市款到发货,且价格不含运费和税。另注:标签价格为两种,一种市我的批发价,另一种是我茶在福州市场的零售参考价格。

武夷岩茶 【介绍】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究。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乌龙茶中的明珠。“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大红袍”最为名贵。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武夷岩茶是我国东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东南亚各地侨胞最爱饮用的茶叶品种,是著名的“侨销茶”。 【产地】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区,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武夷山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因为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武夷岩茶主要分为两个产区: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东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 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 【相关介绍】 1、什么是武夷岩茶? 依据地理保护标志管理相关规定:武夷岩茶是指在武夷山行政区域内种植、在特定时间内以特定标准采摘。以特定工艺加工生产的茶叶称为武夷岩茶。 种植范围:一定要在武夷山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能是周边或其他地区。

大红袍的加工工序流程

大红袍的加工工序流程 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下面,为大家讲讲大红袍的加工工序流程,一起来了解吧!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 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xx年中开面采在5月16日,高山区5月18日后(xx年5月11日开采)。从采制时间上看,据林馥泉1941年当时记载九龙窠大红袍采制时间是5月17日,xx年的市茶叶研究所按小开面采摘的时间是5月11日,中开面为5月16日,高山茶区为5月18日。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 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

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 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 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 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 “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判断做青适度与否,通常于亮处透视第二片叶,以叶面呈亮黄色,叶缘呈焦枯色,近叶缘之叶内呈淡黄色,靠近主脉及叶柄处呈淡黄绿色,俗称“三节叶”为做青叶的理想状态。

武夷岩茶介绍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 10 道工序,即采摘、萎凋、做青、双炒双揉、初焙、扬
簸晾索及拣剔、复焙、团包和补火等。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制作的流程有采摘、倒青(晒青)、晾青、做青、炒青、
揉捻、复炒、复揉、初焙、扬箕、晾索、拣剔、复焙、炖火、团包、补火、毛茶装箱、精致分筛、 归堆近 20 道工序. 鲜叶采用开面茶 3-4 叶,力求新鲜完整,雨水叶不采。萎凋采用日光晒青,传统的做青方法采用 手工摇青,现一般采用综合做青机做青,炒青分为初炒和复炒,炒青的过程同时结合揉捻,揉捻 分为初揉和复揉,复揉结束后转入毛火,称“走水焙” 。 “走水焙”采用不同温度的焙笼,先高温, 再低温,达七成干时下焙,进行摊凉 5 小时左右即可足火。足火前期温度 90-100℃焙 1-2 小时 后改用 70℃文火慢烤,促进香气,发展滋味。使大红袍茶叶耐泡、耐藏。
干看评外形。用力深深吸一下茶叶的香气,凡香气高、气味正的必然的优质茶;凡香气低、气味 不正的就是粗老茶,或者是劣质茶。看茶叶的色泽、嫩度、条索、粗细、整碎等。凡色泽匀正, 嫩度高,条索或颗粒紧实,粗细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叶。如果条形茶条索松散,叶脉突 出,叶表粗老,色泽不一,身骨轻飘,片、末、老叶多;圆形松树颗粒松泡,大小不一,色泽花 杂,都算不得好茶。
湿看识内质。湿看,就是泡茶或沏茶。(1)嗅香气:茶叶冲泡后,立即倾出茶汤,将茶杯连叶底一 起,送入鼻端进行嗅香。凡闻之茶香清高纯正,使人不心旷神怡之感者,就可算得上为好茶。(2) 看汤色:凡属上乘的茶品,汤色明亮有光却是一致的。具体说来,绿茶汤色以浅绿或黄绿为宜, 并要求清而不浊,明亮澄澈。(3)尝滋味:在看汤色后立即进行,尝茶汤滋味时,必须使茶汤在舌 头上循环滚动,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辩别茶汤滋味。(4)评叶底:评判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 叶底,看其老嫩、整碎、色泽、匀杂、软硬等情况以确定质量的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 杂。 通常大红袍的泡法有壶泡法和杯泡法两种,人多时宜用壶泡,人少宜杯泡。
浸泡时间,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且清温度水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

武夷岩茶制作方式

武夷岩茶制作方式 武夷岩茶制作方式武夷岩茶的生长环境武夷山的人们常喜欢说,武夷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块风水宝地。这块宝地的最大特征就是“碧水丹山”。而最典型的地方就是风景区那六十五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 从地理学上来说,武夷山属于丹霞地形。远远望去,只见一座座雄峻挺拔,各具形态的巨大岩石山峰,在蓝天白云下如同一片片燃烧的红色火焰。令人吃惊的是,在这铺天盖地的红火间,还夹杂着一块块相互连接的苍翠树林;峰岩下,是宛若玉带般绵延的澄碧溪流。峰壑中,则飘浮着棉絮般的洁白云雾。气势雄伟,景象瑰丽,变化多端,惊心动魄。 武夷山地表之所以呈现褚红色,是因为岩石中铁元素年长日久氧化的结果。武夷山岩石,主要是石英班岩,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等几种。表层的土壤,则是富含腐殖质的酸性红壤。这种土壤,正如古人所说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除了地形表土外,经纬度、海拔、气候也是重要因素。武夷山景区处于北纬27 43,,东经11801。平均海拔六百多米,最高的三仰峰729米。属于中海拔地区。而一般来说,中国的名优茶,特别是乌龙茶,几乎都产于这种海拔地区。气候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在18—18,5之

间。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 一岩一茶 这只是一般的自然环境条件。事实上,岩茶的生长,还另有各自的特殊小环境。深入茶园考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茶树,都种在坡崖中石块垒起的梯台上,或者狭长的峡谷间,而不是想象的在高高的山峰顶上或者像一般地方的茶园一样成片连畦。茶树的周围,一般都是悬崖峭壁,或者杂树野草。形成一种既有阳光,又不至于直接照射的环境。这就是专业上所谓的“漫射光”。漫射光避免了紫外线直照,对形成岩茶大红袍的特殊品质至关重要。 正岩区的植被也非常特别。因为岩石多,土层薄,高大树木很少,多为矮小乔木和灌木丛,其中有许多桂花和杜鹃;而在岩壁和溪涧边,则有许多野生四季兰和菖蒲。这一来,一年四季,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花香,对岩茶的香型产生一定影响。 正岩茶区小环境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因为多在峡谷间,云雾易聚难散,所以空气湿度大,年平均湿度在80%左右。这种小环境,为茶树提供了特别的生长条件。所以,即使是同一品种茶树,种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产生一些变异。这也是武夷岩茶“岩岩有茶,茶各有名”的缘故。据有关资料,武夷岩茶菜茶品种之名,竟多达8、900多个,仅慧苑岩一处,就有200多个。 宜茶之地 尽管如此,就整个大武夷山脉来说,除了风景核心区之外,仍然有许多宜茶之地,也能生产很有韵味的优质岩茶。武夷山人沿袭历史传统,将景区核心区所产茶称为正岩茶,核心周边高山

武夷岩茶加工工艺

武夷岩茶加工工艺 武夷岩茶手工制作技艺,是从古代的武夷茶制作技艺逐步发展演革而成的,它是武夷山历代茶农的智慧结晶,具有高超的、独特的技艺。2006年6月,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茶类齐全、制作工艺繁多的泱泱茶叶大国中,唯此独占鳌头,可见其弥足珍贵。 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原理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更加醇厚。岩茶制作工序繁复,工艺细致。主要工序为采青--萎凋--做青--揉捻--烘焙--拣剔等。 采摘:开采的时间要’哈到好处,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前开采,夏茶在夏至前,秋茶在立秋后。采摘嫩度对岩茶质量影响颇大。采摘过嫩,无法满足焙制技术的要求,成茶香气偏低,味较苦涩;采摘太老则味淡香粗,成荼正品率低。采摘优质品种、名丛如肉桂等,有特殊要求:雨天不采,有露水不采,烈日不采。一天中最佳采摘时间在9~14时之中。采摘后的运送中要保持鲜叶的新鲜,特别是要保持原有鲜叶的完整性,尽量避免折断、破伤、散叶、热变等不利于保持品质的现象发生。 萎凋: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它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萎凋中变化显著的是水分的丧失,促进鲜叶内部发生理化变化。在日光下萎凋,用特制“水筛”干放在倾斜的以小竿组成的晒青架上,并用开筛的手法,根据日光(斜射)强度、风速、湿度等因素和各品种对萎凋的不同要求掌握。在萎凋过程中并筛结合翻拌。操作要轻,以不损伤梗叶为宜,翻后适当缩小摊叶面积,防止水分过多散发。萎凋原则是“宁轻勿过”,才能有利于恢复一部分弹性,俗称“还阳”。除日光外还可采用加温萎凋等方法。 做青:岩茶制作过程中的特有精巧工序,是形成其“三红七绿”即绿叶红镶边的独特风格和色、香、味的重要环节。费时长,要求高,操作细致,变化复杂。从“散水”、“退青”到“青水”、恢复弹性,时而摇动,时而静放,动静结合,反复相互交替的过程,既需摇动发热促进变化,又要静放散热抑制变化。做青的方法是以品种、萎凋程度和当时温湿度变化以及后续工序的要求而采取适当措施,俗称“看青做青”,没有完全相同刻板式的做法,青变即变,气候变即变,需要变则变,以此来塑造岩茶的特有风格和质量要求。 炒青与揉捻:岩茶炒青主要是把前阶段萎凋做青过程已形成的品质相对地固定起来。并起纯化香气的作用。高温下完成团炒、吊炒、翻炒三样主要动作,才能达到品质要求。起锅后趁热迅速于特制的十字状阶梯形的揉捻上揉捻,然后复炒。复炒时间极为短促,是补炒青不足。再加热,促进香韵和昧韵的形成,复炒后趁热适当复揉,茶索更为美观。 烘焙:复揉叶经解散后,于焙笼中摊撤在特制的有孔平面焙筛上,明火高温水焙,各焙窑温度从高逐渐到低,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完成水焙工序。下焙后过筛,置于筛中薄摊后,放在晾青架上晾索,在透晾并茶转色后,付初拣。剔除梗、片,再经巡茶者拣出成形不够好的茶条。拣完加焙炖火,在炖火后团包。团包后,还要最后复火,俗称坑火,以去纸中水分。这样对提高耐泡程度、醇和度、熟化香气及增进汤色能起很明显的作用。炖火结束后,趁热装箱,对岩茶内含物质能起热处理的催化作用,以达到香气、滋味的提高。炖火过程的细致处理,为岩茶所独有,而为任何其它茶所不及。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技术-采摘、萎凋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技术-采摘、萎凋茶青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茶青采摘各因素等构成,是决定茶叶质量的基础条件。采摘各因素受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影响较大。 1、采青标准:要求茶青新鲜、无表面水,无破损,中、小开面三叶,均匀一致。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正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二以上称大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每个品种的适采期较短,同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山场位置及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一般最佳采摘期约为2—3天,一般不能满足生产加工期的要求,因此街道上一般掌握在茶园内平均有一半开始开面时即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和小开面三叶及对夹叶。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此时采摘标准为中、大开面三叶,则采制加工期可延长到6—7天。 2、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的开采期均不同,主要受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适采期约为4月10日左右(主要为凤凰单枞)开始,至5月20日前全部结束。中、早芽种在加工能力允许时一般不选雨天采,不采露水青,则有利于提高茶青质量。 采摘时的气候的影响:晴至多云天优于阴雨天,一天当中,上午

9—11时,下午2—5时最佳,露水青最次。当季气候以时晴时雨天对品质最有利,而雨后初晴天品质最佳,连续天晴5—6天后品质又下降,采制期连续下雨对茶叶品质和初制加工均最不利,会明显降低当季茶区的茶叶总体水平。 3、采摘方式:生产上目前以人工采摘各机械采茶两种方式为主。人工采摘成本高,需我工多,采摘标准,净度和青叶质量均需通过加强带山工员的管理来加以控制,在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定较为适用。机械采茶成本低,速度快、省劳工、效率高、茶青标准和质量视茶园长势,使用采茶机的年限和操作水平等因素而定,初用机采时,茶青质量较差,连续使用两三年后则茶青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是未来采茶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使用后茶树长势有茶芽多而茶芽变小的变化趋势,使于茶外形不够粗壮。 4、茶青贮运:茶青采下后就即时运达工厂进入萎凋程序,防止长时间堆沃和多次翻动损伤,最忌发热红变。茶青采下后一般在2小时内运达工厂则对茶青品质影响较小,若途中超过4小时则应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对品质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贮运时间较长时要注意避阳薄摊,堆运时不可过厚过紧,注意通风、或翻抖散热。 萎凋工艺:是做青工艺的基础。是使茶青失水变软的一个过程。 1、萎凋标准:感观标准为青叶顶下第二叶明显下垂、叶面大部分失支光泽,顶叶和梢头明显弯垂,且大部分青叶达此标准,失水均。失水率约为10—16%,品种不同,萎凋方式不同,其标准亦有轻重不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