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

试卷第1页,总7页

绝密★启用前

必修二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单元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碳的化合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如氢原子)之间都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

B .碳原子性质活泼,可以与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

C .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双键和三键

D .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 2.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 .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 .比丁烷更易液化

D .1 mol 丙烷完全燃烧消耗5 mol O 2

3.欧洲、美国、日本已构成世界上最先进的香料香精工业中心,并且以香精为龙头产品带动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的发展.我国食用香精香料行业呈现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两强争霸的剧烈竞争态势.某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图:该物质的苯环上的n 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和m 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相等,则n 和m 一定满足的关系式是( )

试卷第2页,总7页

A .n +m=8

B .n +m=7

C .2n=m

D .n +m=6

4.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烷烃具有性质的是( ) A .燃烧产物只有CO 2和H 2O B .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C .都溶于水

D .通常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

5.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瓶中气体的黄绿色变浅 B .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 C .生成物只有CH 3Cl 和HCl

D .此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CH 3Cl 、CH 2Cl 2、CHCl 3、CCl 4和HCl 的混合物 6.甲烷和氯气一物质的量比1:1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得到的产物是( ) ①CH 3Cl ②CH 2Cl 2 ③CHCl 3④CCl 4.

A .只有①

B .①和③的混合物

C .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D .只有② 7.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和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 A .溴水、氯化铁溶液 B .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 .溴水、碳酸钠溶液

D .氯化铁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8.长期以来,天文学家认为,茫茫宇宙空间,除了恒星、恒星集团、行星、星云之类的天体物质,再没有什么别的物质了.直到20世纪初,人们还认为星际空间是一片真空.后来终于发现,在星际空间充满了各种微小的星际尘埃、稀薄的星际气体、各种宇宙射线 以及粒子流.60年代在星际空间发现了大量有机分子云,云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有机分子.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三键等,颜色相同的球表示同一种原子).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化合物,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乙烯 1.氧化反应 I .燃烧 C 2H 4+3O 2??→ ?点燃 2CO 2+2H 2O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II .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为CO 2,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 2、Cl 2、HCl 、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 CH 2=CH 2+H 2 催化剂 △ CH 3CH 3 CH 2=CH 2+HCl 催化剂 △ CH 3CH 2Cl (氯乙烷:一氯乙烷的简称) CH 2=CH 2+H 2O 高温高压 催化剂 CH 3CH 2OH (工业制乙醇) 3.加聚反应 nCH 2=CH 2 催化剂 △ (聚乙烯) 注意:①乙烯能使酸性KMnO 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 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甲烷和乙烯。②常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来除去烷烃中的烯烃,但是不能用酸性KMnO 4溶液,因为会有二氧化碳生成引入新的杂质。 苯 难氧化 易取代 难加成 1.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不能是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褪色,说明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可以通过萃取作用使溴水颜色变浅,液体分层,上层呈橙红色。 2.氧化反应(燃烧) 2C 6H 6+15O 2??→ ?点燃 12CO 2+6H 2O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浓烟,说明含碳量高) 3.取代反应 (1)苯的溴代: (溴苯)+ Br 2 FeBr 3 +HBr (只发生单取代反应,取代一个H ) ①反应条件:液溴(纯溴);FeBr 3、FeCl 3或铁单质做催化剂 ②反应物必须是液溴,不能是溴水。(溴水则萃取,不发生化学反应) ③溴苯是一种 无 色 油 状液体,密度比水 大 , 难 溶于水 ④溴苯中溶解了溴时显褐色,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操作方法为分液。 (2)苯的硝化: + HO -NO 2 浓H 2SO 455℃~60℃ -NO 2 + H 2O ①反应条件:加热(水浴加热)、浓硫酸(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②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浓硝酸中,边加边搅拌 ③硝基苯是一种 无 色 油 状液体,有 苦杏仁 气味, 有 毒,密度比水 大 ,难 溶于水。 ④硝基苯中溶解了硝酸时显黄色,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硝酸,操作方法为分液。 (3)加成反应(苯具有不饱和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 3H 2 Ni (一个苯环,加成消耗3个H 2,生成环己烷) 4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定义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 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的互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分子式 不同 相同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不同 ——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昆明一中月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2.《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萌生和发展 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A.神话统治阶级 B.服务于小农经济 C.服务于祭祀活动 D.战胜自然灾害 4.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 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说明()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②统治者重视天文立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③中国 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B.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是北魏贾思勰所著 D.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6.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黄帝内经》——中医奠基之作 B.《伤寒杂病论》——“万盛宝典” C. 张仲景——“医圣” D.《本草纲目》——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7.(2013·西安高二检测)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姓名朝代著作 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 郭守敬元朝《授时历》 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著作一脉相承④农耕经济史古代科技发展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毛泽东在他的《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 首词中所说的“风骚”本指()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3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题

第3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合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般的植物油外观呈淡黄色,在植物油中滴加碘水,结果发现植物油由淡黄色液 体变成白色固体。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该反应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 ) 2.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A .CH 4+2O 2 点燃 CO 2+2H 2O B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C .2CH 3CH 2OH+2Na→2CH 3CH 2ONa+H 2↑ D .C 2H 5OH+HBr C 2H 5Br+H 2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溶于水可得到盐酸 B .汽油、煤油、油脂都是酯类物质 C .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 .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 溶液反应均有乙醇生成 4.孝感米酒是湖北省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其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沽、稀而不流、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饮用该米酒时,既有甜味又有酒 味,其中甜味的来源是 ( ) A .淀粉→蔗糖→葡萄糖 B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C .淀粉→蔗糖→果糖 D .淀粉→麦芽糖→果糖 5.类比乙醇和乙酸的化学性质,推测乳酸( CH 3CHCOOH OH )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燃烧 ④取代反应 ⑤与Na 2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6.1 mol CH 4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有机取代物的物质的量 相等,则消耗Cl 2的物质的量为 ( ) A .0.5 mol B .2 mol C .2.5 mol D .4 mol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 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 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
主要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 (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 5 种)
烷烃: 甲烷
CH4+Cl2―→CH3Cl+HCl CH2Cl2+Cl2―→CHCl3+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①氧化反应 (ⅰ)燃烧 烯烃: 乙烯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 H2、Cl2、HCl、H2O 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 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苯 +Br2――→ +HNO3――→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HBr +H2O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 同单质的互称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 分 子式可不同 不同 单质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 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 子的互称 —— —— 原子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 分子式相同而结 定义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 构式不同的化合 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 结构 研究对象 不同 相似 化合物 物的互称 相同 不同 化合物
6、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 用甲,乙, 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 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 “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 (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 (2)编号-靠近支链 (小、 多) 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学点归纳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3、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三、中和热的测定 四、能量的分类 典例剖析 【例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伴有能量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的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NaOH固体溶于水中放出热量,NH4NO3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核反应的能量变化等。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放出热量;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吸收热量。B、C正确,A、D错误。 【例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 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则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⑦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 C 解析: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①②④⑤正确,但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数会变化,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例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变现为热量的变化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解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变现为热量的变化,也可变现为光能、动能等能量形成,B是错误的;A从能量变化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正确;C、D都是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正确描述,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多余的能量以热能释放出来就是放热反应,当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所差能量通过吸收热量来完成,表现为吸热反应。 答案: B 【例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还有化学能的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是放出热量还有吸收热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则该反应进行后一定是吸收热量的 D.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其稳定性越大,反应越难以发生;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其稳定性越小,反应越容易发生 答案: C 解析: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反应后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如碳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加热才能进行,但反应后放出大量的热量。ABD都是正确的。 【例5】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关于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N的总能量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X、Y总能量一定小于M、N的总

【精品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D.关注人的价值 3.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4.“《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5.“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以上言论出自【】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6.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 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 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7.“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8.右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 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 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三教合规佛”为其核心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9.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日:‘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优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汉元帝下诏罪己的思想因素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单元《有机化合物》测试卷(word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单元《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一、单选题 (★) 1 . 有机物Ⅰ和Ⅱ的结构式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Ⅰ和Ⅱ是同分异构体 B.Ⅰ和Ⅱ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C.Ⅰ和Ⅱ化学性质相同 D.Ⅰ和Ⅱ含12C的质量分数相同 (★★) 2 . 下列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蛋白质发生变性 B.棉花、纸、醋酸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C.淀粉、牛油、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里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越大,油脂的熔点越高 (★★) 3 . 在酯化反应实验中制得的乙酸乙酯中混有少量的乙酸,应选用下列哪种试剂洗涤除去( ) A.乙醇B.饱和碳酸钠溶液C.水D.氢氧化钠溶液 (★★) 4 . 油脂是油与脂肪的总称,它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既是重要食物,又是重要化工原料。油脂以下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的不饱和双键(碳碳双键)有关的是() A.适量摄入油脂,有助于人体吸收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 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C.植物油通过氢化,即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制造植物奶油(人造奶油)

D.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 5 . 下列衣料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A.棉织品B.蚕丝制品C.晴纶织品D.人造丝织品 (★★) 6 . 下列过程因发生取代反应而发生的是( )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将苯加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将苯、浓硫酸、浓硝酸混合后在50~60 ℃水浴中加热 D.液态植物油与氢气反应生成固态物质 (★) 7 . 下列关于甲烷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甲烷极难溶解于水 C.相同条件下甲烷的密度大于空气D.实验室常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烷气体 (★★) 8 . 乙烷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先将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30.6 g ,然后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52.8 g,混合气体中乙烷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 A.1∶1 B.2∶3 C.3∶2 D.3∶5 (★★) 9 . 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完整word版)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

必修二中有机化学知识整理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甲烷的二氯代物有几种? 二、性质 (一)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色味体,密度于空气密度,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燃烧 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现象: ③如何检验燃烧的产物? ④在常温常压下,甲烷的燃烧热为890KJ/mol,写出甲烷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反应条件:甲烷与纯净的气态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写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的取代反应方程式: 其中有机产物有,在常温常压下,其中为气体,其余均为液体;其中为正四面体构型,其余均为构型。 来自石油的一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一、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最简式(或比例式、实验式):空间构型:构型,个原子共平面。 二、性质 (一)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色味体,密度于空气密度,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 a,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b,现象: ②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酸性KMnO4溶液将乙烯氧化为CO2 现象: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完成下列乙烯与H2、X2、HX、H2O的加成反应方程式,注意反应条件! ①与H2 ②与Br2,将乙烯通入溴水中 ③与HX ④与H2O

3、加聚反应:由不饱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化合物分子,这样的聚合反应同时也是加成反应。 写出乙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单体、链节、聚合度: 【思考】 1、鉴别甲烷与乙烯的方法有: 2、如何除去混在甲烷中的乙烯?能否用酸性KMnO4溶液?为什么? 来自煤的一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一、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或比例式、实验式):空间构型:构型,个原子共平面。 【思考】1、苯的一氯代物有几种? 2、苯的邻位二氯代物有几种? 二、性质 (一)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色味体,密度于水的密度,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燃烧 ①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现象: 2、加成反应:(与H2、X2) 写出苯与H2的加成反应方程式: 3、取代反应: ①卤代反应:苯与液溴(纯净的卤素单质)在FeBr3的催化下反应 写出反应方程式: 有机产物的名称为,常温常压下为色体,密度于水的密度,溶于水。【思考】 a,加入药品的顺序为: b,此反应的催化剂为: c,长导管的作用为: d,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哪些现象? e,尾气处理装置如图,为何如此设计?还有哪些尾气处理装置可达到此目的? f,如何检验产物中的无机物? g,如何提纯产物中的有机物? h,什么现象说明发生了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键与能量变化关系 关系: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从微观来看,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H2O(g) CO(g)

注:反应条件与吸放热无关。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④闭合回路“成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离子不上岸,电子不下水” 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⑤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正正负负” ⑥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氧化,正还原” 负极:失电子,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一至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重视民意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3.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as 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 A.Kong Qiu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4.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6.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8.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必修二有机化合物测试题

+→+ 必修二有机化合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CH3Cl B.CH2Cl2C.CCl4D.HCl 2.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的量最多的是( ) A.CH4B.C2H6C.C3H6D.C6H6 3.把纯净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放在集气瓶中,用玻璃片盖好瓶口,放在光亮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发生爆炸反应B.瓶内气体的颜色变浅 C.用一根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伸入瓶内时有白烟产生D.集气瓶壁有油状液体生成 4.已知正四面体形分子E和直线型分子G反应,生成四面体形分子L和直线型分子 M。(组成E分子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10)如下图,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G)(M) A.常温常压下,L是一种液态有机物B.E是一种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 C.干燥的G 能漂白有色物质D.上述反应的类型是取代反应 5.下列各物质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 ①金刚石②二氧化碳③甲烷④四氯化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全部 6.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气体是( ) ①CO、O2②Cl2、CH4 ③NO2、O2 ④N2、H2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7.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 ) A.水B.溴水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8.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SO3+H2O=H2SO4B.CH2=CH2+H2O→CH3-CH2OH C.CH3Cl+Cl2→CH2Cl2+HCl D.CO2+2NaOH=Na2CO3+H2O 9.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 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苯环中的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 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 ④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与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下列有机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A.2,4-二甲基丁烷B.2,3,3-三甲基丁烷C.2-乙基戊烷D.2,3-二甲基戊烷 11.分离水和1-氯丁烷的混合物的正确方法是() A.分馏B.过滤C.分液D.加入溴水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系物之间在化学性质上相似B.同系物不可能是同分异构体C.同系物之间的物理性质随分子里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的变化 D.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13.下列分子只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第 1 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合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总结,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下面依据考纲,总结知识。考纲要求(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中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甲烷、乙烯、苯都属于烃,故将两节合并讨论。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烃的分类 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甲烷、乙烯和苯的物理性质甲烷、乙烯和苯的化学性质 4、四同比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四同比较 5、烷烃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表示。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如丁烷有正丁烷,异丁烷;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2)系统命名法①命名步骤:a、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 b、编号位: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c、写名称:不同基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2,3-二甲基丁烷 2,3-二甲基丁烷 2-甲基丁烷 2-甲基丁烷 6、比较同类烃的沸点①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②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1、乙醇和乙酸比较乙醇与乙酸的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许多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因此我们要学会去总结每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3江西上饶模拟)《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 D.以德治民 2.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下列各项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民贵君轻”属于史料 B.“民贵君轻”属于史料解释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属于史料 D.“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属于史料评价 3.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立论不同,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C.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立论不同,但都成为当时统治阶级的治国方略 4.胡锦涛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A.“礼之用,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5 A.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6.“从来皇帝的尊号中都有‘奉天承运’‘继天立极’这样的字样。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曾为皇帝制造神圣光环的历史人物是() A.老子 B.董仲舒 C.李贽 D.梁启超 7.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兴起,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出现动荡,儒家的“仁政”学说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统治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8.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单元练习题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一、单选题 1.下列衣料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A.棉织品 B.蚕丝制品 C.晴纶织品 D.人造丝织品 2.下列有关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烃的衍生物 B.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它是四元有机酸 C.分子中含有1个羧基,它是一元有机羧酸 D.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 3.下列关于烷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烷烃一定是饱和链烃 B.烷烃分子中都含有C—C键 C.烷烃分子中都含有C—H键 D.含有C—C键的链烃不一定是烷烃 4.将乙烯通入溴水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溴水的颜色慢慢褪去 B.上层有油状液体生成 C.下层有油状液体生成 D.反应产物是1,2-二溴乙烷 5.下列物质常温下为液态的是() A.苯

B.乙烷 C.乙烯 D.甲烷 6.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人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A.氧化反应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水解反应 7.下列能说明苯与一般的烯烃性质不同的事实是() A.苯分子是高度对称的平面形分子 B.苯能燃烧 C.苯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D. 1 mol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3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8.以下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的流程图,图中圆括号内是适当的试剂,方括号内是适当的分离方法,方框内是有关物质的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为氢氧化钠溶液,b是盐酸 B.①、②、③均为蒸馏 C. A是乙酸乙酯,①为分液 D. b是硫酸,②为分液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烷烃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共价单键 B.烷烃分子中一定含有C—C键和C—H键

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① 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CaCO 3的分解等。 ②C +CO 22CO ③铵盐和碱的反应,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思考]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 点拔: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NH 4Cl 与Ba(OH)2·8H 2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 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 力、煤、石油、天然气等、 △ △ 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做电极(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级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Zn-2e-=Zn2+ 】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2H++2e-=H2↑】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总反应方程式: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Zn + 2 H+ = Zn2+ + H ↑】 2(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电子:负极→导线→正极。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③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1.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元素周期表一共有7个周期,每一周期分别有:2,8,8,18,18,32,32,(50)(50)个元 素 4.元素周期表一共有18纵行,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第Ⅷ族,0族。(注意书 写) 5.第ⅠA族(除H):碱金属元素 第ⅦA族(第8,9,10纵行):卤族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化合价定位0) 6.前三周期是短周期,其他周期是长周期。 7.*尽可能完整地默写元素周期表。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 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表现为:与氧气或水反应时的剧烈程度。) 3.碱金属的物理性质:除铯外,都是银白色。导热性导电性很好: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 堆的传热介质。从上到下,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熔沸点逐渐下降。 4.碱金属元素的保存

Li封存在石蜡中(一般固体,液体也可以) Na浸没在煤油里 K浸没在煤油或石蜡油 铷和铯过于活泼,一般实验室保存不了 8.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方程式与现象 Li,NaK比水轻。Na:浮融游响红Rb,Cs比水重,故与水反应时,应沉在水底。③与O2反应时,Li为Li2O;Na可为Na2O,Na2O2;K,Rb,Cs的反应生成物更复杂 9. 卤素单质保存颜色状态 F2实验室无法保存淡黄绿色气体 Cl2短期保存:集气瓶黄绿色气体 Br2棕色试剂瓶中水封, 深红棕色液体 不用橡胶塞 I2密封,棕色试剂瓶紫黑色固体 10.卤素单质与氢气,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现象 11.*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三、核素 5.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6.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氢:氕、氘、氚 7.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8.同位素的应用:14C考古时测定文物年代,氘氚用于造氢弹、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检测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检测题2016.8.18 1.在“法”与“德”的关系上,某位思想家主张先德后刑、先救后杀,认为有礼之法才是良法,无礼之法是恶法,“故非礼,是无法也”。材料表明这位思想家属于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2.“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佯儒实法——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的统治真相》)材料中“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的含义是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3、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 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4.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札义道德遏制人欲 5.东汉王充说:“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说明六国时期( ) A.六国相互削弱有利秦实现统一 B.是士人阶层实践其政治理想的黄金时代 C.各国选贤举能使墨学成为显学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已成为社会常态 6、对比佛教、道教,有史学家认为:“孔子儒教,不成为一项宗教……其 信徒都没入在一般社会中,在下则弘扬师道,在上则服务政治。只求淑世,不求出世。”材料认为儒教不能成为一项宗教的理由是: A、无专门的宗教组织 B、教徒超然于政治外 C、以治国平天下为理想 D、只求出世,不求入世 7.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8.《读史举要》中说“他们一部分是从旧贵族下降而来,大部分则由庶人上升而成。他们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工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纷纷要求参加政治活动。此外,还有以当兵为职业的‘武士’,又有所谓‘隐士’和‘任侠’之士。”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士是分封制下的血缘世袭的统治阶层B.士是各阶层的分化集结而派生出的一个知识分子阶层 C.士的出现不利于经济的发展D.士的形成标志着早期血缘政治制度的瓦解 9、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 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0、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顶端,没有人或制度能够制约 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但□□□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保持相对有序的环境。”□□□中的字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孟子D.老子 11、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 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儒法合一、外儒内法B.儒家不再强调民本思想C.新儒学吸收了法D.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的胜利 12.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自秦汉以降,虽有一副君主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