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开放型,江苏,其他论文文档]新常态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思维

新常态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思维

新常态,是一种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是为了更好地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增效益,创造“新亮点”,培植新优势,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还面临着重大挑战,必须彻底转变惯性思维,转换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实施关键举措,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开放,创新创优,提质增效,实行速效并举、量质齐升,以创建开放新格局,实现发展新突破,促进和推动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目标追求上,就必须准确把握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全面激发深化改革促开放的新动力,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的新布局,着力建设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新环境,积极创建全方位、高水平、深层次的新格局。

强化市场导向,使开放型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树立新的开放观念。

加快树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新观念。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树立效益优先、区域协调的发展新观念。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区域合作,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各具特色、协调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树立公平竞争、互利共赢的发展新观念。政府要对各类市场主体实行公平监管,不干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发挥市场优势,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鼓励劳动密集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以及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促进消费提档和技术升级。加快树立依法管理、持续健康的发展新观念。建立与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推进政府行为法治化、经济行为市场化,推动建立健全企业主体责任制度、政府高效监管制度和社会共治制度;优化外商投资和区域布局,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环境保护。

抢抓战略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国家开放新布局,探索新的开放模式。

紧紧抓住国际经济重新分工调整的新机遇,大力开展境外投资,着力培育本土跨国企业,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先进技术合作,提高质量和效率,形成境外投资的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鼓励企业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制定中长期国际化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新机遇,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到战略实施中去

,从中“掘金”、“分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友城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加强互联互通项目对接,推进跨国投资合作、经贸合作,拓展产业投资,深化能源资源和金融合作,放大开放开发综合效应。紧紧抓住国家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机遇,由“借台唱戏”到“搭台唱戏”,借力借势,分享溢出效益。在学习借鉴和对接上海建立自贸区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整体统筹推进;支持条件成熟的区域先行复制,率先推广,以制度创新赢得开放新优势;重点推进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特征的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构筑更高更强的对外开放新平台。紧紧抓住国家由沿海开放到全方位开放的新机遇,积极融入到内陆开放、西部沿边开放中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内陆开放、西部沿边开放中发挥独特优势,强化重点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向西开放步伐,提升向东开放水平,扩大沿江沿海开放,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优化开放目标,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开创新的开放局面。

注重推进“三个国际化”,把开放目标定位在增强经济国际竞争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对外开放影响力上。以推动本土企业国际化、促进外资企业本土化为着力点,加快培育一批国际化企业;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型城市集群;以国际化人才高地的建设,引领江苏经济国际化。注重把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开放型经济朝着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的方向转变。推动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激励企业在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发展水平。注重提升开放型经济溢出效应,把带动和培育本土企业国际化、培育国际著名品牌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大力培育本土企业,特别是要大力培育民营跨国企业,提升江苏企业乃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文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提升江苏城乡人民的幸福指数。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生态效益,优化外商投资方向和区域发展布局,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意识,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社会和谐和民生幸福,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合理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径。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江苏开放型经济要完成以上目

标,实现发展新突破,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深入研究在新常态下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以实现新的目标追求。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有效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政府要合理定位,实现从政府主导、强势推动向通过制度设计、增强市场微观基础活力转变;在市场建设上,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自主经营、公平竞争以及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坚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提高企业集聚优质高效资源和要素的配置能力。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保证各种要素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运作;进一步理顺要素价格体系,加快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坚持深化涉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快实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在全面清理涉外审批事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快审批权限下放,优化审批流程。坚持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创新,有效提高集聚国内外资源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积极探索境外资产、境外应收账款、出口退税单等融资抵押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谋划海外布局,实现国际化发展以及境外上市,鼓励外资企业到江苏发展金融产业。坚持推进人才制度改革创新,有效引进和培育国际化高端管理技术人才。通过人才制度的改革创新和各类平台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际化企业,引进并大力培养国际化、专业化人才;创新国际化高端管理技术人才引进方式,重点引进世界一流水平、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并能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创新团队,引进担任重大科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的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引进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顶尖人才。 拓宽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培育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着力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围绕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引资力度;利用庞大的国内需求,吸引国外优质资源,获取高端发展要素,从解决重要民生领域供给瓶颈的角度出发,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整合产业链,提升

产业水平。着力提升合作水平,有效扩大外商投资企业的溢出效益。鼓励跨国公司、国际研发团队在江苏增加投入,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构建战略联盟,搭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平台;着力吸引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开展研发合作、联合创新,实行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着力加大创新力度,有效培育充满活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开发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产品,构筑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主体的竞争新优势;发挥民营企业的特点和优势,探索组建混合所有制的国际化企业集团,提高主体经济实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着力强化境外投资,推动企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大规模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发挥纺织、轻工、机械、电力设备等行业的规模、技术优势,把推动技术、装备、标准走出去作为重要内容,拓展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生态环保等领域与国外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形成境外投资的产业优势;通过境外转移消化过剩产能,为本地的“腾笼换鸟”拓展空间;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境外投资门槛,提高企业走出去的组织化程度,支持企业通过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等方式走出去,加快建设境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率和质量。

完善激励机制,提升评价水平,增添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动力。

强化考核引导。重构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目标评价体系,拓宽考核评价范围,加大对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内外协作、区域协调、法制建设、安全生产、环境改善和民生幸福等指标的考核评价力度。强化分类指导。结合各地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分类指导,努力缩小地区差异。苏南地区要集聚高端要素、创新要素,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苏北、苏中地区要找准发展突破口,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在更大范围集聚发展要素、成长要素,加快壮大发展规模,提升发展质量,打造新增长极;沿海地区要加快开放,促进开发,优化空间布局,推进集聚集约发展,促进产、港、城融合发展。强化导向激励。在开发区建设上,要鼓励进行管理模式创新,走高新技术积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发展、中外企业融合发展、要素资源集约发展之路,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在利用外资上,要规范招商引资,优化外资投向,提高利用外资的技术含量;在境外投资上,要将企业配置国际资源、利用国际

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容列入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加大境外投资的动力机制;在政府专项资金使用上,要放大引导作用,对提质增效显著、促进经济整体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奖励,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构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突出优化法治环境。着力优化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的法治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和公开透明,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机制;要有“底线思维”,按照法治化、规范化、公平化、高效率的原则强化对涉外企业监管。突出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实施错位式发展、差异化竞争战略,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效应,集聚更多的优势和能量;要突出创新驱动,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创新创优活动,加强涉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和司法保护力度,强化风险防范和安全保护,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关心、支持、爱护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突出优化服务环境。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型综合服务平台,为涉外企业提供政府管理、政策咨询、市场开拓、品牌推广、融资支持、投资信息、资信管理、风险预警、贸易摩擦应对、国际商事仲裁等公益性服务;要加大对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实行“服务外包”,加快构建适合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服务体系。突出解决发展难题。大力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针对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强分析研究,及时提出应对之策,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和更加快捷的工作效率;要着力为涉外企业释疑解惑,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满足其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