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通信分析软件技术规格及要求【模板】

物联网通信分析软件技术规格及要求【模板】
物联网通信分析软件技术规格及要求【模板】

物联网通信分析软件技术规格及要求

一、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1物联网通信分析软件(1套)

物联网通信分析软件1套,包含:ZigBee、NB-IOT、Wifi、蓝牙等常用物联网通信技术的信号接入功能,包括串口、以太网等数据接收功能,能够将网络数据以串行通信、以太网通信等方式传输至物联网通信分析软件中。具备数据存储功能,能够将接收的网络数据以规范的格式存储至数据库。包含通信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将接收的通信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提供软件所有功能源码。

1.1信号接入功能

能够对ZigBee、NB-IOT、Wifi、蓝牙、LoRa等常用物联网通信技术的信号进行接入和读取,包括串口、以太网等数据接收功能。

1.2数据存储功能

具备数据存储功能,能够将接收的网络数据以规范的格式存储至数据库。

1.3通信数据分析功能

能够对物联网节点的通信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包括节点的地理位置、网络拓扑等分析和展示功能,支持查看节点实时运行状态、历史运行状态以及节点的传感数据,支持查看节点的实时通信状况和历史通信状况。

1.4通信数据统计及数据浏览

支持筛选查看系统中特定时间段的通信数据统计结果,能够统计和展示节点的网络状况历史情况,能够统计节点的网络关系图谱(不限于拓扑关系)。支持浏览特定时间段的节点传感数据以及网络数据,支持以EXCL、CSV等数据格式导出网络通信数据。

二、项目实施要求

1项目实施周期要求

中标方需在合同签订后60日内,完成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并且配合完成所有“物联网通信分析软件”的联合安装调试。

2项目实施工作要求

2.1供货

中标人须在不迟于合同签订后的60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招标设备到指定地点的供货。投标人应确保其技术建议以及所提供的设备的完整性、实用性,保证平台及时投入正常运行。本技术规格书所规定的技术细节是对设计方案的建议,卖方应该保证最终的效果达到规格书上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若出现因投标人提供的设备不满足要求、不合理,或者其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不全面,而导致平台无法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的状况,达不到规格书规定技术指标时,投标人负相应责任。

2.2安装调试

中标单位必须提供安装、配线以及测试和调整,施工过程由专业的调试人员进行安装、检测和排除故障。

2.3验收

设备到货后,用户单位与中标单位共同配合有关部门对所有设备进行开箱检查,出现损坏、数量不全或产品不符等问题时,由中标单位负责解决。根据标书要求对本次所有采购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外型、外观、包装及资料、文件(如装箱单、保修单、随箱介质等)进行验收。设备安装完成,由中标单位制定测试方案并经用户确认后,对产品的性能和配置进行测试检查,并形成测试报告,包括负载测试。

2.4验收内容及标准

能够对ZigBee、NB-IOT、Wifi、蓝牙、LoRa等常用物联网通信技术的信号进行接入和读取,包括串口、以太网等数据接收功能。具备数据存储功能,能够将接收的网络数据以规范的格式存储至数据库。能够对物联网节点的通信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包括节点的地理位置、网络拓扑等分析和展示功能,支持查看节点实时运行状态、历史运行状态以及节点的传感数据,支持查看节点的实时通信状况和历史通信状况。

支持筛选查看系统中特定时间段的通信数据统计结果,能够统计和展示节点的网络状况历史情况,能够统计节点的网络关系图谱(不限于拓扑关系)。支持浏览特定时间段的节点传感数据以及网络数据,支持以EXCL、CSV等数据格式导出网络通信数据。

提供软件所有功能源码,便于用户(买方)进行后续的研究实验工作。

三、付款条件:

货到付款。

四、售后服务要求

在保修期内,如有产品故障问题,投标方需免费提供上门协助服务。在保修期结束前,需由投标方工程师和用户代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任何缺陷必须由投标方负责修理,在修理后,投标方应将缺陷原因、修理内容、完成修理及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日期等报告给用户。免费维护期满后,投标方必须继续提供7*24应急响应,费用另行协商。

物联网通信与组网技术

信息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物联网通信与组网技术 课程设计题目小型家庭环境监测传感网络系统 学生姓名、学号 学生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课程设计起止日期2018.7.2-2018.7.6

摘要 如今我国社会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温饱冷暖这些较为低层次的阶段了,我们可以从日常的生活以及从各类环境监测设备尤其是家庭及单位的私用或公用监测设备的销售情况可以看出,大众人民对于这方面的需求是日益增加,但就目前而言,市场上的环境监测设备种类繁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也是随着功能的多少而有着很大的差距,有的环境监测设备功能过于繁杂而又价格昂贵,并不适合大众消费,而有的产品则是功能有限,质量不高,也不适合大众购买。从上边描述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市场在这方面还是有个潜在的市场机遇、广泛的设计前景和光明的销前途的。 然而就目前而言,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总体情况是关于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开发项目比较多,但是智能家居系统大多比较庞大,功能繁杂,成本很高,所以不能得到很有效的普及。考虑到毕业设计的实际情况和力所能及的设计范围,我们根据普通家庭的一般需要开发室内温度、湿度、天然气浓度、酒精浓度、振动等环境参数的监测系统,可以提供多种报警信息,使用户及时了解家居状况,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既然环境监测与报警设备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子科技的不断进步,日常生活中对于环境监测与报警的需求也是越发的增加,那么在设备的设计上,我们不仅要做到具有较为齐全的报警功能、较为稳定的工作状态、相对而言比较长的工作寿命以及合适的体积大小,还要求进行一定距离的传输,直观快捷的表达方式,还要联系大众生活,与大众生活相贴切,能够为大众所使用。 就设计方案而言,本设计着力于从实用、便捷、简易这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将几部分简单的设计——利用单片机、传感器,VC上位机串口助手等等相应作出各部分监测系统,再通过各个设计单元间的组合通信,最终达到实现环境监测的功能,包括酒精传感器和磁检测传感器,将酒精及磁检测信息发送至VC上位机串口助手实时监控并显示酒精度及磁检测状况等功能。 在课程设计指导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请教问题、查阅资料、检查电路、改正程序,经过如此的多次的纠正和改进,本次的课程设计成果终于是基本上达成了预期的目标,酒精监测和磁检测传感器都能正常工作。 关键字:蓝牙wifi UDP协议 MFC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期末复习 知识点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第一章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物联网三大特征 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4 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1)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 (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 5 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机器学习(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智能信号处理 8 什么是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9 IPv6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紧密联系,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地址作为识别码,而目前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结点标识的需要 第二章 1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信息感知层: 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物联网通信技术复习知识点.

第一部分概述 第0章概述 ●物联网的框架结构 信息的感知控制层 数据采集子层 短距离通信传输子层 协同信息处理子层 网络传输层 应用层 ●物联网通信系统 感知控制层通信 目的:将各种传感设备所感知的信息在较短的通信距离内传送到信息汇聚系统,并由该系统传送(或互联)到网络传输层。 特点:传输距离近,传输方式灵活,多样 承载平台:有线、无线等 网络传输层通信:如基于IP的通信协议 由数据通信主机(或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构成,在数据传送网络支撑下的计算机通信系统。 可由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CDMA,数字数据网DDN、异步传输模式ATM, 帧中继

第1篇数据通信基础 第1章通信的基本模型与概念 1.基带信号:信源(信息源,也称发送端)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进 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具有低通形式。根据原始电信号的特征,基带信号可分为数字基带信号和模拟基带信号(相应地,信源也分为数字信源和模拟信源。)其由信源决定。 2.频带信号:已调信号。在通信中,由于基带信号具有频率很低的 频谱分量,出于抗干扰和提高传输率考虑一般不宜直接传输,需要把基带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变换后的信号就是频带信号。 3.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4.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5.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调制方式分:载波调制\脉冲调制 按信号特征分:模拟通信\数字通信

按传输媒介分:有线\无线 按信号复用分:频分\时分\码分 6. 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串行通信方式\并行通信方式 7. 信息量: 信息多少的量度。 在信息论中,认为信源输出的消息是随机的。即在未收到消息之前, 是不能肯定信源到底发送什么样的消息。而通信的目的也就是要使接收者在接收到消息后,尽可能多的解除接收者对信源所存在的疑义(不确定度),因此这个被解除的不定度实际上就是在通信中所要传送的信息量。 例,设二进制离散信源以相等的概率发送0或1,且相互独立,则信源输出的每个符号所含信息量为多少? 消息的信息量:一条消息由若干个事件组成,如果 各事件相互独立, 那么所有事件发生的概率即为各个事件信息量的总和 例,一离散信源由0,1,2,3,四个符号组成,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3/8,1/4,1/4,1/8,且每个符号的出现相互独立,则试求以下信息的信息量是多少? log () a I P x =-221 (0)log log 21(0)1 (1)log log 21 (1)a a I P I P ======22 31 (0)3log (1)2log I I =- =-121(())(()).....log () n a i i I I P x I P x P x ==++=-∑

2020智慧树,知到《物联网通信技术及应用》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物联网通信技术及应用》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物联网通信技术及应用》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不包括( )。 感知层 网络层 应用层 会话层 答案: 会话层 2、物联网的核心是( )。 应用 产业 技术 标准 答案: 应用 3、( )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译码然后送到后台软件系统处理。 射频卡 读写器 天线

中间件 答案: 读写器 4、IBM智能地球战略的主要构成部分()。 应用软件 RFID标签 实时信息处理软件 传感器 答案: RFID标签,实时信息处理软件,传感器 5、传感器不是感知延伸层获取数据的一种设备。 对 错 答案: 错 6、传感网是物联网的组成部分。 对 错 答案: 对 7、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 对 错 答案: 对 8、泛在网是物联网发展的愿景。 对

错 答案: 对 9、数据传送网可由公众固定网、公众移动通信网、公众数据网及其他专用传送网构成。 对 错 答案: 对 10、物联网感知控制层包括数据采集子层、短距离通信传输子层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 对 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__是消息包含的有效内容。 电压信号 频率信号 数据 信息 答案: 信息 2、_在传输过程中不仅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还可以通过压缩,占用较少的带宽,实现在相同的带宽内传输更多、更高音频、视频等数字信号的效果。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光纤信号 有线电视 答案: 数字信号 3、在____通信的传送方式下,可以得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单工 半双工 全双工 随机 答案: 全双工 4、在描述可靠性时,____系统,常用误码率和误信率来表示。 数字通信 模拟通信 基带通信 频带通信 答案: 数字通信 5、____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 平稳随机过程 香农定理 高斯噪声

物联网中的通信技术

物联网中的通信技术 典型的物联网是将所有的物品通过短距离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局域范围内的物品“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即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无论物联网的概念如何扩展和延伸,其最基础的物物之间感知和通信是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 普遍认为,M2M技术是物联网实现的关键。M2M技术原意是机器对机器,通信的简称,是指所有实现人、机器、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广义上也指人对机器、机器对人以及移动网络对机器之间的连接与通信。 M2M是无线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用于双向通信,因此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结合GSM/GPRS/UMTS等远距离连接技术,也可以结合Wifi、蓝牙、Zigbee、RFID和UWB等近距离连接技术,此外还可以结合XML和Corba,以及基于GPS、无线终端和网络的位置服务技术等。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最近,三种新兴的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凭借其独有的特点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其一紫蜂(ZigBee)技术,新一代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将采用802.15.4(Zig.Bee)协议。ZigBee是一种供廉价的固定、便携或移动设备使用的极低复杂度、成本和功耗的低速率无线连接技术,主要适合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在各种设备中,同时支持地理定位功能。 Zigbee技术的特点主要有:低速率、低时延、低功耗、实现简单

、低成本、网络容量高。ZigBee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智能建筑、军事领域、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智能家居及各种监察系统等。ZigBee技术弥补了低成本、低功耗和低速率无线通信市场的空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丰富而便捷的应用,而不是技术本身。 其二是RFID,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由标签(Tag)、解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可被广泛应用于安全防伪、工商业自动化、财产保护、物流业、车辆跟踪、停车场和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系统等。从行业上讲,RFID将渗透到包括汽车、医药、食品、交通运输、能源、军工、动物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等各个领域。然而,由于成本、标准等问题的局限,RFID技术和应用环境还很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制造技术较为复杂,智能标签的生产成本相对过高;标准尚未统一,最大的市场尚无法启动;应用环境和解决方案还不够成熟,安全性将接受很大考验。 形形色色的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无线技术、网络技术共同组成了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慧网络。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

物联网组网与通信技术样卷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源编码是为了提高系统的 ( ) A. 可靠性 B. 兼容性 C. 经济性 D. 有效性 2. 某二进制系统,若以2000bps 的传信率发送一个文件,共传输3分20秒。如在接收端发现4个比特的错误,该系统的误信率 Pe 为 ( ) A. 610- B. 510- C. 6102-? D. 5102-? 3. 三角形特性无码间干扰传输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 ( ) A. 2B/Hz B. 3B/Hz C. 1B/Hz D. 4B/Hz 4. 高斯白噪声信道,噪声功率谱密度00n →时,信道容量00lim n C →= ( ) A. ∞ B. 044.1n S C. 0 D.1 5. 采用(9,1)重复码进行信道编码时,用于检错,最多能检测的错误位( ) A. 8 B. 7 C. 6 D. 4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部分响应技术对输入序列进行预编码是为了防止 ,部分响应系统发送端 码间干扰。(填“存在”或“不存在”) 2. 一个由16个不同符号组成的信源,其中8个符号出现的概率相等,均为1/32,另8个符号出现的概率也相等,则该信源的熵为 。 3. 某高斯分布的混合信号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为()21212x e π--,该信号的方差2σ= ,概率()2P x ≥ 0.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 为了提高PCM 系统的量化信噪比,应该 量化级数,这时系统的码元速率会 。(填“增加”或“减少”) 5. 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基带系统传输函数满足 。(填写数学表达式)

三、简答题 1. 设二进制信码为1 1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1 则AMI码为+1 ; 其HDB3码+V 。(注:题中”+1”、”+V”均表示前一码元的编码结果) 2. 已知基带信号为0111010,若载频率与基带信号码元速率相等。试画基带 信号、载波、PSK和DPSK信号波形(基带信号采用单极性全占空矩形波)。

物联网通信与组网技术A卷

2017年春季学期A卷、考试、开卷 物联网通信与组网技术 命题教师:魏博适用班级:物联本151,152,153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4页,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2.准带的用具或资料:考生只允许带蓝(黑)字迹的签字笔、钢笔、圆 珠笔、直尺及橡皮进入考场。 学号:姓名:班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结构中不属于USN体系架构的是_______。() A、感知层 B、网络层 C、应用层 D、传输层 2、在ISO/OSI体系结构中进行差错检测的是哪一层。() A、网络层 B、传输层 C、数据链路层 D、应用层 3、RFID与条码相比具有的优势中不包括______。() A、成本低 B、容量大,包含信息多 C、效率高,阅读器可在短时间内读取多个RFID电子标签 D、可以读取污染的标签 4、在GPS卫星通信中,为了将24颗卫星的通信进行区分,并且能够在共享的信道中,完成互不干扰的通信,采用了一下哪种多址技术。() A、FDMA B、TDMA C、CDMA D、OFDMA 5、RS-232采用了单端通信的方式,它的缺陷中不包括。() A、成本低

B、对噪声较为敏感 C、容易造成串扰 D、产生横向电磁波,成为影响相邻电路的严重地磁干扰源。 6、USB鼠标在和主机进行通信时,主要采用的是那种传输方式。() A、控制传输 B、数据块传输 C、同步传输 D、中断传输 7、一种通信技术采用了从3.1~10.6GHz之间的频带进行通信,从频域来看,这种技术属于____。() A、超宽带技术 B、窄带技术 C、宽带技术 D、通带技术 8、在蓝牙协议体系结构中负责软件和硬件接口的部分是_______。() A、基带BB B、链路管理协议LMP C、HCI D、服务发现协议SDP 9、在蓝牙4种连接模式当中功耗最低的模式_______ 。() A、活跃模式 B、休眠模式 C、保持模式 D、呼吸模式 10、在拨号上网接入方式当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调制解调器的带宽一般为300~3400Hz,最高下行速率56kbps B、拨号上网时,一对双绞线上的数字、话音信号可以同时传输 C、上网时,用户需事先从ISP处得到相应的账号 D、拨号上网主要是通过电话线传输网络信号的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面题目的正误,对的在括号中打大√,错的打×) 1、在无线传感网络当中传感器节点不具备路由功能;() 2、TCP协议的传输可靠性要高于UDP协议;() 3、在RFID技术中,采用了IP地址对个体进行识别;() 4、差分传输方式与单端传输方式相比,能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5、用USB传输视频、音频信号时,通常采用同步传输方式;() 6、CAN总线使用地址信息进行数据发送;() 7、在MAC子层相关算法中,TDMA是一种基于调度的MAC协议;() 8、ZigBee协议当中,协调器是用来传递和中继信息的设备;() 9、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质量高、性能稳定、防电磁干扰等优点。() 10、通过ADSL Modem,数据信号和电话信号通过频分复用,在同一根电话线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赵利民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赵利民 发表时间:2019-11-08T11:22:22.893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3期作者:赵利民[导读]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通信技术简单来讲是一种全网覆盖类的无缝连接网络,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应用平台,充分挖掘物联网的使用价值,物联网技术被界定为未来发展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经济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通信技术简单来讲是一种全网覆盖类的无缝连接网络,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应用平台,充分挖掘物联网的使用价值,物联网技术被界定为未来发展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经济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移动通信技术,能够为物联网连接提供便利,具有较强的数据通信能力,现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重点阐述了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引言 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发展过程中,物联网当前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如今世界上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将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作为自身主要经济增长点。在我国,当前我国众多学者针对物联网技术展开了重点研究。众所周知,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带来了诸多便利,物联网技术也在其中,移动通信技术如何在物联网中广泛应用成为当前物联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物联网技术的特点 1.1实时性 物联网是一种能够综合多种感知技术的现代信息化技术类型,其应用能够更好的控制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物联网技术中包含着很多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感知设备,从使用性能来看传感器设备是独立存在的信息来源,企业发展过程中,借助物联网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起到促进作用,和其他信息采集形式相比,物联网传感器能够实时的进行数据获取,实时性使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的监测设备操控过程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物品的自我管理。 1.2多样性 互联网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技术性强等特点与现代化信息产业的发展相一致,同时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通信效果,自主地进行信息识别,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操控无线网络技术内容,因此,其应用能够实现基础服务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1.3包容性 物联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多个基础信息网络来作为物质保证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全面突出物联网的包容性特点,通过其应用来促进社会发展领域和行业发展机制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良好的技术架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无限的发展机遇,现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热点。 1.4智能化 从物联网的技术性能分析,智能化处理是其最主要的应用优势,能够对物体和工作进行智能化管控,通过传感器和处理模块之间的结合来做好工作信息的采集,派发管理指令,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目标,在当下信息技术引领的新时代,智能化技术应用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物联网的智能化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值得工作人员开放。 2物联网的基本组成结构 根据我国对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可知,物联网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1)信息感知与控制部分。如图1所示,信息感知与控制部分属于物联网结构中的最底层,也是物联网之间与各种物体相互接触的部分,此部分由各种控制器与传感器组成。在信息感知控制结构运行过程中,需要功能是为了对物体的相关信息进行感知了解,并且根据自身所了解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传输到信息网络中。而控制部分的主要功能便是为了从物联网中的信息传输网络接受控制信息,以便使物体能够满足人们所需求的状态。(2)信息传输网络部分。在物联网结构中,信息传输网络部分属于该结构的中间层,此结构的物理组成分别是由各种信息传输网构成,例如计算机互联网、无线局域网、移动网络等等,它的主要功能是要将不同控制节点以及信息感知能够相互连接成网。此结构的主要功能除了要将不同控制节点与信息感知相互互联成网之外,还需要对其进行信息安全管理与传输管理,与此同时还需要为物联网的上层信息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资源。(3)信息应用部分。在物联网中,信息应用部分处于其最高层次,此结构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管理功能与监控定位功能,由各种应用系统与应用程度组成。由于物联网中涉及海量信息,因此物联网必须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才能够实现对数据的管理与应用。针对物联网而言,信息应用部分是人与物联网的主要结构,可以通过此部分对物体的信息进行查询,或者对物体进行监控与定位。 图1物联网基本组成结构 3移动通信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 3.1移动通信管理平台 物联网涉及到的人、物联系复杂多样,需要一个能够进行综合管理的平台保证其高效工作。移动通信管理平台能够实现物联网的大多数工作需求,能整合处理物联网中的信息流,形成高效信息链。能对物联网包含的设备、端口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做好故障检查与维护工作,保证物联网的稳定运行。然而目前的移动通信管理平台,需要进行部分调整升级,采用先进的技术、模式,对用户进行分区标识,加强信息的安全,提高工作水平。

物联网组网技术

本科学年论文(设计) 学 院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专 业 物联网工程 年 级 2014级 姓 名 豪杰 论文(设计)题目 物联网组网技术及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 郭华平 职称 讲师 学号:

2016 年 06月 12日

物联网组网技术及案例分析 学生:豪杰学号: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 指导教师:郭华平职称:讲师 摘要: 在对物联网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后,给出了物联网的组成结构模型,重点对传感网络的接入方式,包括多跳接入方式和单跳接入方式进行阐述。接着研究了物联网重要环节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和组成。最后融合物联网结构模型与射频识别技术,结合电力行业中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应用需求,设计了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设备巡检智能化管理中的一种应用方案。 关键词: 物联网/ 射频识别/ 无线传感器网络/ 现场总线网络/ 智能巡检 Abstract: After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of things, gives the structure model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ocus on sensor network access, including multiple jumped access and single access. Then studied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ings the principle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osition. The final fusion iot structure model an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mbining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in the power industry requirements, desig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inspection in an application plan of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Key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ield bus networks intellect routing inspection 1.什么是物联网?

几种常见的物联网通讯方式及其技术特点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17, 7(10), 984-993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17650808.html,/journal/csa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17650808.html,/10.12677/csa.2017.710111 Several Communication Mode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Qin Zhang1,2, Shenglong Yang1, Yumei Wu1, Yang Dai1* 1Ministry of Agriculture Key Laboratory of East China Sea & Oceanic Fishery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Shanghai 2College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Oct. 5th, 2017; accepted: Oct. 18th, 2017; published: Oct. 24th, 2017 Abstract In today’s Internet era, the exi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have been developed from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people or people and things to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ings and things [1]. Low pow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hot spot of to-day’s Internet network technolog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low cost, the low pow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a good technology to match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low-pow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clude the low-power wide area network (WAN) and the low-power local area network (LAN). The low-power wide area network includes LoRa, NB-IOT, Sigfox, Weightless, and the Low-power local area network includes Zigbee and bluetooth 4.0, the technical introduction and the key techniques of each communication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low-power network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Keywords Low Power Consumpti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Low Power Consumption WAN, Low Power Consumption LAN 几种常见的物联网通讯方式及其技术特点 张琴1,2,杨胜龙1,伍玉梅1,戴阳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及远洋渔业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 *通讯作者。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讨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6-12-08T15:55:48.6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9月下27期作者:蔡子奇韦国开 [导读] 摘要:移动通信能够实现无缝覆盖、接入方便的移动通信网络为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介绍了物联网的相关概念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重点论述了移动通信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方式以及需要做出的改进,并展望了其将来的应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523129 摘要:移动通信能够实现无缝覆盖、接入方便的移动通信网络为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介绍了物联网的相关概念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重点论述了移动通信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方式以及需要做出的改进,并展望了其将来的应用。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通信;应用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移动通信技术逐渐地在物联网中得以广泛的应用,满足了物联网的物质基础需求。物联网作为近几年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其信息节点具有广泛性和移动性的特点,现代通信技术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网络4G的推广功能日趋成熟是最好体现,这无疑会使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更加宽广。现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两者的融合必然会给物联网的推广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一、物联网相关概念 物联网在狭义上指物品到物品的互连,并实现物品具有虚拟个体的标识,实现物品智能化无缝链接识别和管理;广义上的物联网就是在物品到物品、人到物品、人到人实现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达到将一切事物数字化、网络化,并通过各种新的服务模式使各种信息技术融入到我们的社会行为中,使信息化在人类社会综合应用达到更高的境界。 二、物联网组成结构 物联网由信息感知和控制部分、信息传输网络部分以及信息应用这三部分组成。位于最底层的是信息感知和控制部分,这一部分是由几种不同的传感器和对应的控制器组成的,可以直接接触到各种物体的部分。其中信息感知部分主要用来感知物体的一些信息,然后将感知到的信息以特定的格式传输到信息传输网络当中。而控制部分则用来控制接收到的物体信息,使得物体状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位于中间位置的是信息传输网络部分,网络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办公用到的局域无线网、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该部分主要用来将感知到的各种信息连接成网络,以安全的管理信息传输网和信息管理,为信息应用提供信息资源。位于最上层的是信息应用部分,组成部分是各种应用程序和系统,主要用于定位联网的各种实体,同时监督控制和管理这些联网物体。在物联网中涉及到大量不同的物体信息,因此在信息和数据的管理以及应用中通常会采用云计算以及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应用部分,人们可以获取物联网上的各种物体信息,从而实现对物体的定位和监控。 三、物联网系统独有的特点 1、对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 物联网上的传感器难以计数,每个传感器定时采集信息,不断地积累,形成海量的信息,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将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要形式的信息传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信息联网,同时节点的移动性也更加广泛。 2、对信息传输的安性和网络的可靠性要求甚高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将现有的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互联的物品网络,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物、人-物进行智能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新兴网络。同时保证信息传输和使用中不被非法获取,并实现人们对相关物品的远程监控。 3、物联网智能技术 物联网提供传感器链接的同时,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能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发挥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四、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移动通信4G 业务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支持的业务范围越发广泛,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实例有:各运营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开展的物流业务、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车辆及货物智能管理系统、移动支付业务、汽车制造商与运营商合作推出的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的车载信息网络等。 1、通信在物联网中应用的形式 信的组成部分包括:移动终端、传输网络和网络的管理和维护等,在物联网中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形式包括:移动通信终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在物联网中应用移动通信终端时,移动通信终端一般是作为物联网信息接入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会随着网络信息节点的移动而移动,使得信息节点和网络的通信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过比较物联网节点信息感知终端和移动通信终端这二者的作用和工作形式,用于物联网信息节点感知的终端完全可以用移动通信终端来代替。在物联网中应用移动通信传输网络,仅可以使各个移动的信息节点能够互相连接,还可以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物联网中的信息传输网络也需要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在物联网中完全可以使用移动通信传输网络来达到物联网信息传输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将物联网承载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上来使用。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主要是为了维护和管理网络设备、网络性能以及用户的业务,从而保证网络系统能够可靠、安全地运行,在物联网网络系统运行中正好也需要这种功能,因此在物联网安全管理中同样可以借助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的工作方式和原理,来实现对物联网的管理和维护 2、通信在物联网改进中的应用 通信和物联网在某些功能和结构上有一定的共同性,在物联网中可以广泛地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由于移动通信的各种技术最终是为语音通信服务的,当前用到的4G业务也增加了数据通信的功能,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还不能直接地在物联网中应用,还需要加以改进。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只有数据和语言的通信功能,还不能感知和控制物品的信息,因而也不能在物联网上直接使用。改进的方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的提纲 作者:谢中业 导言: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但他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世界各国的未来信息化发展战略,均从不同概念向物联网演进。在中国,物联网技术已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实际应用,国家电网、机场安保、物流等领域已出现物联网身影。专家预计,物联网技术将用三至五年普及,将会发展为上万亿规模的高科技市场。而我国目前在传感网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主导国。物联网是由传感设备、终端和信息处理中心组成,本文将主要讲述物联网传感技术的相关情况。 一、什么是物联网传输网络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 )、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传感网络传输网络 应用网络物联网结构图图一:物联网 结构图 物联网传输网络:在物联网中,对终端数据上传到服务平台并能通过服务平台获取数据的传输通道。

二、物联网传输网络的作用 作用:物联网传输网络是物联网数据传输的通道,他通过有线、无线的数据链路,将传感器和终端检测到的数据上传到管理平台,并接收管理平台的数据到各个扩展功能节点。物联网传输网络是内部数据与互联网平台数据的交换通道,是物联网数据与互联网数据交换的中间载体,他属于互联网中的局域网和城域网部分。 三、物联网传输网络的主要构成及优缺点分析 物联网传输网络是互联网的末端接入部分,根据物联网的传输介质不同,可以分为如下部分:1、以太网/宽带 以太网和宽带网是互联网的主要接入形式,也是物联网传输的主要通讯载体。在物联网网络中,有以太网或宽带接入条件的固定终端应用时,可以通过终端上的以太网接口接入到网络,这种网络,继承了以太网和宽带的大数据量和低延迟的特点,可以用于传输大数据量的文件信息和流媒体信息。但这种接入形式,受限于应用网络,在不便布置以太网和宽带的地方,使用受到限制。 2、GPRS/CDMA/3G无线网络 作为移动无线网络,GPRS/CDMA/TD等将成为未来物联网中主要的移动通讯载体,因其具有无布线、易布置、可流动情况下工作的特点,将被大量应用在需要移动传输数据和不利于布线布网的野外场合。但这种网络由于无线交换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时延,且带宽有限,一般用来做实时性要求不高和数据量不大的场合。 3、WLAN无线网络 WLAN无线网络是以太网、宽带网的末端延伸,属于区域内的无线网络,他兼有以太网、宽带网的优点,又具备GPRS/CDMA/TD等网络的部分无线功能,在无线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但WLAN无线网络应用的范围,即受限与无线路由的信号范围,又受限于以太网、宽带网的接入,因此,一般应用在宽带接入的末端不适宜布线的场合,并作为以太网、宽带网的重要补充。 4、ADSL/MODEM ADSL网络是MODEM网络的升级形式,在家庭和小型办公区被广泛采用,这种网络的主要

物联网通信技术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理论 数据通信是两个实体间的数据传输与交换。数据在传输时,需要对发送的原始信息进行编码和交换,使之成为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在接收端通过反变换和译码还原原始信息。电路交换缺点是建立电路过程需要时间太长,电路资源利用率不高;优点是传输时延小且时延固定,没有信息格式限制,是透明传输。 报文交换的缺点是传送信息的时延较长且时延不固定,对设备要求高,节点交换机要具有大容量存储、高速处理分析报文的能力;优点是电路利用率高,易于实现不同类型终端间通信,从而能平滑通信业务量的峰值。 分组交换有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交换方式。 第三章、信道 信道的功能是讲载有信息的电磁信号从一段传送到另一端。 信道模型: 信源—编码器—调制器—发送滤波器—传输介质—接受滤波器—解调器—译码器—信宿 第四章、信源编码 信源编码的作用:第一,去除信源消息的冗余信息,降低数字信号的信息量,提高传输的有效性,也就是信源的压缩编码;第二,信源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信号,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换。 抽样、量化、编码的过程称为数字化。 抽样及抽样定理 抽样是对模拟信号在时域上的离散化,即将一个时间连续、幅度也连续的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信号。 低通抽样定理:对于一个频率范围在[0,f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x(t),若以抽样频率fs>=2fH 对其进行均匀抽样,则x(t)被xs(nTs)完全确定,或者说抽样信号xs(nTs)将无失真地恢复出x(t)。Ts成为抽样周期或抽样间隔Ts=1/fs,1/2fH为奈奎斯特间隔,2fH为奈奎斯特速率。 帯通抽样定理: 量化:利用预先规定的有限个有限个电平来表示模拟样值的过程。 脉冲编码调制(PCM):将离散信号xq(nTs)变为N位二进制数字信号,接收端收到二进制数字信号后经译码还原xq(nTs),再经过低通滤波器恢复原始的模拟信号,这个过程就是脉冲编码调制(PCM)。 编码过程就是用二进制或多进制码组来表示量化电平的过程。 线性编码的方法是先对抽样信号均匀量化,再对量化值进行简单的二进制编码得到对应的码组。非线性编码的方法是先对抽样值进行均匀压缩和均匀量化,再用线性编码的方法完成编码。 PCM通信系统:采用N位二进制码组表示量化电平,码元速率RB=N*fs=2NfH(Baud/s)。采用K进制码组表示量化电平,Rb=RB=lbK 增量调制?M系统由减法器,抽样脉冲产生器,抽样判决器和积分器,低通滤波器等构成。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 基带信号是指把消息变换为二进制(或多进制)脉冲序列的信号。 基带变换:将消息变为脉冲序列的过程。 频带变换:基带信号的带宽相当宽,为了使基带信号能有效地在信道中传输,需要对基带信号进行适当的变换,称为频带变换。

物联网通信技术考试重点

通信系统组成:发送设备、接受设备、发送机、信道和接收机。把除去两端设备的部分叫做信息传输系统。 信息传输通信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信源(发送机)、信宿(接收机)和信道。 信源就是信息的发送端,是发出待传送信息的人或设备;信宿就是信息的接收端,是接收所传送信息的人或设备。 信道本身也可以是模拟的或数字方式的,用以传输模拟信号的信道叫做模拟信道,用以传输数字信号的信道叫做数字信道。 信号变换器的作用是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数据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 数字信号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叫做数字通信系统,模拟信号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叫做模拟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按照字节分为两种:串行通信、并行通信。 将待传送的每个字符的二进制代码按由低位到高位的顺序,依次发送,称为串行通信。 将表示一个字符的8位二进制代码同时通过8条并行的通信信道发送出去,每次发送一个字符代码,称为并行通信。 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每个字节作为一个单元独立传输,字节之间的传输间隔任意。 同步传输方式不是对每个字节单独进行同步,而是对一组字符组成的数据块进行同步数据通信按照信号传送方向与时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数据通信的连接方法有两种:点对点连接方式和多点连接方式。 多点连接:各个通信终端公用一条通信主线路的通信方式 数据信号的传输方法有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又称宽带传输)。 把矩形脉冲信号的固有频带称作基本频带(简称为基带),这种矩形脉冲信号就叫做基带信号,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基带传输 基带传输的特征:不改变数字数据信号波形的情况下直接传输数字信号,具有速率高和误码率底等优点。 通信信道分为两类:模拟通信信道与数字通信信道。 数据通信的数据编码方式分为两类:模拟数据编码与数字数据编码 数字数据信号变换成模拟数据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modulation) 模拟数据信号还原成数字数据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demodulation), 差分曼彻斯特:“0”和“1”是根据两比特之间有没有跳变来区分的。如果下一个数是“0”,则在两比特中间有一次跳变;如果下一个数据是“1”,则在两比特中间没有电平跳变。 多路复用(multiplexing):当传输介质的带宽超过了传输单个信号所需的带宽,通过在一条媒体上同时携带多个传输信号的方法来提高传输系统的利用率。 多路复用技术通常有: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调制解调器(modem)包括: 调制器(MOdulator):把要发送的数字信号转换为频率范围在300~3400 Hz 之间的模拟信号,以便在电话用户线上传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