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知识讲解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知识讲解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知识讲解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实验目的】

学习测定反射时(reflex time)的方法,了解反射弧(reflex arc)的组成。

【实验原理】

反射是指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receptor)、传入神经(efferent nerve)、神经中枢(nerve center)、传出神经(afferent nerve)、效应器(effector)。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映的时间为反射时。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会再出现。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实验材料】

1.试剂:0.2﹪、0.5﹪及1﹪硫酸溶液、自来水、2﹪普鲁卡因。

2.器具:解剖盘,蛙板(木质),毁髓针,铁架台,试管夹,手术剪,手术镊,玻璃分针,

烧杯,注射器,棉花,滤纸,烧杯,点滴板,吸水纸。

3.材料:蟾蜍。

【实验步骤】

1.蟾蜍的单毁髓

将毁髓针由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横向搅动,切断脑与脊髓之间的联系。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组织。

2.反射时的测定

用夹子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将蟾蜍左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2﹪硫酸溶液中2-3mm,从插入硫酸溶液中开始计时,当出现屈反射时,停止计时,此为反射时。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吸水纸吸干趾端的水,3-5min后,在进行下一次刺激。重复测定反射时3次,求出平均值作为左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换用0.5﹪及1﹪硫酸溶液,分别测定左后肢最长趾在0.5﹪及1﹪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

测定右后肢最长趾在0.5﹪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与左后肢最长趾在0.5﹪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之间作比较。

3.反射弧的分析

用手术剪在左后肢脚与小腿的连接处环切皮肤,剥净脚上的皮肤。用1﹪硫酸溶液刺激去皮的最长趾,记录结果;再用硫酸溶液刺激右后肢的最长趾,记录结果。将两结果进行比较,可知感受器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作用。

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在坐骨神经下方放一块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与

坐骨神经之间穿入一条直径约1mm的棉线。用注射器向坐骨神经附近的棉线上滴加半滴到一滴麻醉剂——2﹪普鲁卡因。从开始滴加药物的时刻开始计时,并用1﹪硫酸溶液刺激右后肢最长趾,记下屈反射刚刚消失所经历的时间,记为t1。此时,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屈反射消失后,立即取一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或腹部的皮肤上,反复刺激(时间间隔无严格规定,可几十秒刺激一次),直至无擦或抓发射,记录所经历的时间,记为t2。此时,传出神经已被麻醉。

在蟾蜍左侧背部或腹部的皮肤上贴一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观察是否有擦或抓反射。彻底破坏脊髓,观察是否有擦或抓反射出现。对比两实验结果,可知神经中枢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及分析】

1.反射时的测定

0.2﹪H2SO4溶液0.5﹪H2SO4溶液1﹪H2SO4溶液

测量值/s 平均值/s

测量值/s

平均值/s 测量值/s 平均值/s

左后肢11.6

12.57

3.7

4.50

2.0

2.60 12.7

4.2 2.7

13.4 5.6

3.1

右后肢3.7

4.53

4.6

5.3

结果分析:(1)由所测得实验数据可知,分别用0.2﹪、0.5﹪以及1﹪硫酸溶液刺激蟾蜍左后肢最长趾,蟾蜍的反应时分别为12.57s、4.50s、2.60s。可见,刺激强度(硫酸溶液浓度)与反射时之间呈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

(2)在1﹪硫酸溶液刺激下,蟾蜍的反射时为2.60s;用0.5﹪硫酸溶液刺激,反射时为4.50s。虽然前者比后者的时间短,但相差不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为:多次刺激后,硫酸溶液的腐蚀作用,导致皮肤受损,对刺激的敏感度下降。

(3)用0.5﹪硫酸溶液分别刺激左、右后肢最长趾,所测得的反射时略有不同。分析两侧反射时不同的原因可能为:①蟾蜍左右侧反应灵敏度不同;②实验次数少,存在随机误差;③计时的时候存在误差。

(4)可以发现:在同等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下,所测得的三个反射时不同,且依次增大。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为:①每次刺激后,为彻底下去皮肤表面的硫酸溶液,

最新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色散 1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常见的不是光源的物体有月亮,电影荧幕,钻石等。 2.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首先用实验 进行研究的科学家是牛顿。应用有:彩虹,吹肥皂泡,其他经过折射呈现七彩颜色的现象。 3.色光的吸收和反射: 透明物体:透过相同颜色,吸收不同颜色。不透明物体:反射相同颜色,吸收不同颜色。白色不透明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可以吸收所有色光。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复合后中间为白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复合后中间为黑色色光的复合与颜料的复合结果不一样。 4.光具有能量: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各种能量,如电能、内能、化学能。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 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热都是以红外线的形式 传到地球的。 2. 3.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主要应用于杀菌,验钞等。过量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太阳的紫 外线主要靠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来吸收。 三.光的直线传播 1. 2.定义: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主要应用有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3.小孔成像:光屏上成倒立的实象。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女口:夏天树阴处的光斑都是圆 形的,和树叶中间缝隙的形状没有关系。 4.光速:真空中:3X 10 m/s,或3X 10 km/s 真空中光速最快〉空气中>液体中〉固体中 光年是长度单位,数值为9.46 X 10 km 四. 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且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概括:虚像,正立,等大,等距,垂直,对称。 2.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3.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集中光能。 五.光的反射 1. 2.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解释: 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注:切忌当作和镜面的夹角) 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 ?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应用:所有镜子,万花孔,潜望镜,反射式望远镜,牙医反光镜,平静 的水面等。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反射弧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 【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3130101020]、关锐[3130101028]、覃淑萍[3130101016]、杜亚楠[3130101022]、王晨阳[3130101027])【实验日期】XX/5/9 【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 【实验目的】 (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器材与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 【实验步骤】 (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反射弧和反射时分析 神经干动作电位测定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专业:生物科学 _____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实验试验项目: 实验类型:综合__实验时间: 2012年5月 实验指导老师:胡学军老师实验评分: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反射时测定的方法; 2.掌握反射弧的五个组成。 二、实验原理 反射是指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称为反射时。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不再出现。 三、实验材料 蛙、常用手术器械、支架、蛙嘴夹、蛙板、烧杯、小玻璃皿、滴管、滤纸片、棉花、秒表、0.5%浓硫酸,任氏液,2%普鲁卡因 四、实验方法 1.制备脊蛙,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2.蛙嘴夹悬挂脊蛙于支架上,测左右两后肢最长趾屈反射; 3.环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去趾上皮肤后测屈反射;

4.测右后肢其他趾屈反射; 5.测右侧背抓反射; 6.右侧坐骨神经滴加普鲁卡因,加药时开始计时,每隔2min重复步骤4,记录每次重复反射时的变化; 7.屈反射不能出现时每隔2min重复步骤5,记录每次重复反射时的变化; 8.测左后肢最长趾屈反射,毁坏脊髓后再重复实验,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 1.反射时测定(单位:秒) 2.反射弧分析

六、讨论与分析 1.反射时的测定 从刺激开始至反射出现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射通过反射弧的时间,称为反射时。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长,原因可能是青蛙对硫酸开始习惯化,经过多次浓硫酸刺激后,皮肤上的感受器已经对该刺激有了一定的适应性,所以敏感度也下降,使得反射时逐渐变长。 2.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测左右两后肢最长趾屈反射时,理论上两后趾的反应时间应该相当,但可能在测定的过程中某一边腿误伤,或是存在测定误差左右后肢的反射时不同,也可能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不同,或是因为左右后肢的最长趾对硫酸的敏感度不同。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长,原因可能是青蛙对硫酸开始习惯化,皮肤上的感受器已经对该刺激有了一定的适应性,所以敏感度也下降,使得反射时逐渐变长。。 当环剥长趾皮肤后用0.5%硫酸刺激蛙时,无屈反射现象发生,这是因为皮

初二物理经典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基本概念: 一点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用“O”表示。 三线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 线表示如图ON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如图AO。 反射光线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 两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i”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r”。 1、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 2、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3、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上图中: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4、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实验次序 角 i 角 r 第一次4 5o 45o 第二次6 0o 60o (4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让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它被反射后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如下图所示: 要点诠释: 1、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证明三线共面;通过测量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对称,并且对称还意味着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定律是用来确定反射光线位置的,对应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3、如果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入射角为0o,反射角为0o,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重合。 要点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光线照到平滑的表面上(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这时入射光平行,反射光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2、漫反射:光线照到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知识讲解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实验目的】 学习测定反射时(reflex time)的方法,了解反射弧(reflex arc)的组成。 【实验原理】 反射是指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receptor)、传入神经(efferent nerve)、神经中枢(nerve center)、传出神经(afferent nerve)、效应器(effector)。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映的时间为反射时。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会再出现。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实验材料】 1.试剂:0.2﹪、0.5﹪及1﹪硫酸溶液、自来水、2﹪普鲁卡因。 2.器具:解剖盘,蛙板(木质),毁髓针,铁架台,试管夹,手术剪,手术镊,玻璃分针, 烧杯,注射器,棉花,滤纸,烧杯,点滴板,吸水纸。 3.材料:蟾蜍。 【实验步骤】 1.蟾蜍的单毁髓 将毁髓针由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横向搅动,切断脑与脊髓之间的联系。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组织。 2.反射时的测定 用夹子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将蟾蜍左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2﹪硫酸溶液中2-3mm,从插入硫酸溶液中开始计时,当出现屈反射时,停止计时,此为反射时。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吸水纸吸干趾端的水,3-5min后,在进行下一次刺激。重复测定反射时3次,求出平均值作为左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换用0.5﹪及1﹪硫酸溶液,分别测定左后肢最长趾在0.5﹪及1﹪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 测定右后肢最长趾在0.5﹪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与左后肢最长趾在0.5﹪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之间作比较。 3.反射弧的分析 用手术剪在左后肢脚与小腿的连接处环切皮肤,剥净脚上的皮肤。用1﹪硫酸溶液刺激去皮的最长趾,记录结果;再用硫酸溶液刺激右后肢的最长趾,记录结果。将两结果进行比较,可知感受器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作用。 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在坐骨神经下方放一块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与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反射分类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反射分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花开为了最后的果实,初三也是如此,小编整理了物理知识点:光的反射分类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反射分类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现象。 2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3当光由空气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或其它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当光线垂直入射到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4 注意: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5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6 透镜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7 光心:通过它后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的点叫光心。 8 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会聚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焦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9 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 10 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反过来从焦点发过焦点的光折射后平行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

的光线。 11 照相机的原理:u>2f f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2 幻灯机的原理: f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13 放大镜的原理:u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4 照相机的结构:a.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b.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c.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d.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15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形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光线形成的,不能形成在光屏上。 16 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17 显微镜的镜筒上有一目镜,和一个物镜。它的放大倍数比放大镜大许多。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姓名:学号: 实验报告 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 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单倍行距,小标题加黑; 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 5、实验报告按时上传,上传时文件名统一按照网上说明来命名; 实验名称: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同组姓名:实验日期:3.30 室温:13℃气压: 成绩:教师: 一、实验结果 (一)反射时的测定 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二)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续表2 二、分析与讨论 (一)反射时的测定 从刺激开始至反射出现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射通过反射弧的时间,称为反射时(或称潜伏期)。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用0.5%H2SO4和1%H2SO4刺激时牛蛙的反射时应后者用时少一点或差不多,但实验中却出现前者少后者多的现象,这种奇怪现象的产生可能有两大原因:1.进行0.5%H2SO4刺激时未立即和充分洗去H2SO4导致刺激部位皮肤受损,对刺

激敏感度下降2.经过多次H2SO4刺激后,皮肤上的感受器已经对

该刺激有了一定的适应性故敏感度也下降。 (二)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当环剥长趾皮肤后用0.5%硫酸刺激时牛蛙无屈反射现象,这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剥了皮肤后反射弧中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屈反射现象。若有,则证明皮肤没有剥干净,该现象说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而刺激其它无损伤的部位时仍发生屈反射更加印证了这一观点。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线上夹一颗浸有普鲁卡因溶液的棉球然后用0.5%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一开始是有反应的,传入神经是由多根神经组成的,细的先被麻醉,粗的后麻醉,一段时间后屈反射消失,此时表明坐骨神经已经完全被麻醉了。而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擦或抓反射仍存在,这是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为脊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理论上是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若捣毁脊髓,即毁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牛蛙对任何刺激都完全没有反应。 三、结论 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而在反射弧完整性是反射活动建立的基础,只有这五部分都完整才能保证反

中考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光的基本知识点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的8次方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光的反射的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 篇一:蟾蜍的反射弧的分析和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及分析表: 蟾蜍的反射弧的分析和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及分析表:蟾蜍心脏的神经支配实验结果表 图1 刺激:无 现象:正常心搏曲线是否滴加阿托品:否图2 刺激:低频低强现象:迷走效应 是否滴加阿托品:否 图3 刺激:中频中强 现象:先迷走,后交感是否滴加阿托品:否图4 刺激:无 现象:滴加阿托品后的心搏曲线是否滴加阿托品:是 图5 刺激:低频低强现象:交感效应

是否滴加阿托品:是 篇二:反射时的测定--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1.实验的对象和材料 1.1.实验对象:蛙(frog)或蟾酴(toad) 1.2.实验材料: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蜡盘、蛙板,玻璃板、固定针、锌铜弓、培养皿或不锈钢盘、污物缸、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2%普鲁卡因、0.5%及1%硫酸溶液、滤纸片支架、蛙嘴夹、小烧杯、秒表、神经屏蔽盒powerLab10T、刺激线、usb线、电脑2.实验方法和步骤2.1.手术 脊蛙(只毁脑),分离右侧股部坐骨神经穿线备用2.2.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2.2.1.将脊蛙的上颌夹在支架上,右后肢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 2.2.5.麻醉坐骨神经,加药后每隔2min重复步骤(4)(记录加药时间)2.2.6.屈反射什么时候停止?立即重复步骤(4),每隔2min重复一次步骤(4)直到抓反射消失,记录时间。 2.2.7.左侧后肢最长趾反射时有无变化。2.2.8.毁坏脊髓后重复实验2.2.7。2. 3.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2.3.1.洗

实验四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四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适用对象】生物科学(本科)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目的】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蛙趾引起的屈肌反射,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射时的关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神经传导的途径。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份组成。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仪器与材料】蛙;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架,肌夹,培养皿,烧杯,秒表,小滤纸(约lcm lcm),纱布,硫酸溶液(0.1%、0.5%、1%各20ml)。【方法与步骤】

一、反射时的测定 取蟾蜍一只,用剪刀横向伸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肌夹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图10-16-1 脊髓反射实验装置图1.用培养皿盛0.1%硫酸溶液,将蟾蜍任一后肢的脚趾尖浸入0.1%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至后肢发生屈曲时所经历的时间。一旦出现屈肌反应时,迅速将后肢取出浸入内装清水的烧杯,清洗皮肤上的硫酸溶液。重复三次。求出反射时的平均值(两次实验间隔至少2~3min)。 2.用另外两个培养皿分别盛0.5%、1%硫酸溶液,分别测得各自的反射时。注意均重复测定三次,求出各自的平均值。

二、反射弧的分析 1.用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下腹部。观察双后肢反应。待出现反应后,将动物浸于搪瓷杯的清水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提起穿在右侧坐骨神经下的细线,剪断坐骨神经,再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反应结果。 2.分别将左右后肢趾尖浸入盛有0.5%硫酸的小平皿内(两侧浸没的范围应相等且仅限于趾尖),观察双侧后肢反应。 3.沿左后肢趾关节上作一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脱(趾尖皮肤一定要剥干净),再用0.5%硫酸溶液浸泡该趾尖,观察该侧后肢的反应。 4.将一硫酸纸片贴于左后肢皮肤,观察引起的反应,用搪瓷浴缸洗掉纸片及硫酸,擦干皮肤后,将探针插入脊髓腔内反复捣毁脊髓,用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下腹部。记录结果。 【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列表进行统计处理,对结果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色散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常见的不是光源的物体有月亮,电影荧幕,钻石等。2.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首先用实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是牛顿。应用有:彩虹,吹肥皂泡,其他经过折射呈现七彩颜色的现象。3.色光的吸收和反射: 透明物体:透过相同颜色,吸收不同颜色。 不透明物体:反射相同颜色,吸收不同颜色。 白色不透明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 黑色不透明物体:可以吸收所有色光。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复合后中间为白光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复合后中间为黑色 色光的复合及颜料的复合结果不一样。 4.光具有能量: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各种能量,如电能、内能、化学能。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热都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的。 2.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主要应用于杀菌,验钞等。过量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太阳的紫外线主要靠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来吸收。 三.光的直线传播 1.定义: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主要应用有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2.小孔成像:光屏上成倒立的实象。像的形状及小孔形状无关。如:夏天树阴处的光斑都是圆形的,和树叶中间缝隙的形状没有关系。 3.光速:真空中:3×10 m/s,或3×10 km/s 真空中光速最快>空气中>液体中>固体中 光年是长度单位,数值为9.46×10 km 四.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像的大小及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及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及物体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且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概括:虚像,正立,等大,等距,垂直,对称。 2.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3.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集中光能。 五.光的反射 1.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解释: 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注:切忌当作和镜面的夹角) 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应用:所有镜子,万花孔,潜望镜,反射式望远镜,牙医反光镜,平静的水面等。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六.本章其他相关知识点: 1.看到物体一定是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出来进入我们的眼睛,这个光可能是物体自己发出的也可能是物体反射或折射的,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物体反射了这种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被吸收了。

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介质: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青蛙解剖实验报告

2012 级应心班《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内容 一、人体基本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观察并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实验材料四大基本组织的永久装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组织的基本特征。注:实验前请复习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人神经系统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脊髓的形态结,了解脊神经的组成。 2. 观察脑干的的形态结构和脑神经进出脑干的部位,了解脑干中的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位置。 3. 观察间脑、小脑和大脑的形态结构,辨认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和分叶。 (二)实验材料脊髓模型;脑干模型;人脑模型;脊髓横切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观察各模型加深对神经系统的认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脊髓横切片。注:实验前请复习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三、反射弧的分析和脊髓反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成为脊蛙)分析屈肌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 观察脊髓的反射活动并研究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若干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青蛙 1.2 器材蛙类手术器械 1 套,铁支架,电刺激器,刺激电极,秒表,棉球,纱布,培 养皿 2 个,烧杯 1.3 药品 0.5% 硫酸, 1%硫酸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2.1 制备脊髓动物:取青蛙一只,用剪刀横向插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2.2 正常脊髓反射的观察 2.3 搔扒反射:将浸以 0.5%硫酸的小滤纸片一块,贴在青蛙腹部下段的皮肤上,可见四肢向此处搔扒,直到去掉滤纸片为止,之后用清水冲洗皮肤。 2.4 反射时的测定:用培养皿分别盛 0.5%和 1%硫酸溶液,将青蛙左后肢的脚趾尖浸于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到发生屈腿发射所需的时间,即反射时。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清水中浸洗几次,然后用纱布拭干。按上法重复三次,求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2.5 将两对电极连接到刺激器 2.6 反射弧的分析 2.6.1 剥去左肢皮肤:在左侧后肢趾关节上方,将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 2.6.2 1% 硫酸刺激左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3 1% 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4 1% 硫酸滤纸片贴在左小腿切口上面的皮肤上,观察活动情况。 2.6.5 分离右侧大腿背侧坐骨神经干,两侧结扎,中间剪断,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 2.6.6 刺激神经两端:以连续方式分别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2.6.7 破坏脊髓:以探针捣毁青蛙脊髓后,以连续方式分别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 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2.6.8 刺激腓肠肌:直接刺激右侧腓肠肌,观察有何反应。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 撰稿:史会娜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一点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用“O”表示。 , 三线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如图ON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如图AO。 反射光线 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 两角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i”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r”。 1、、 2、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 3、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4、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上图中: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5、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6、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 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实验次 序 角 i 角 r 第一次 ~ 45 o 45 o 第二次60 o 60 o (4)结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让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它被反射后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如下图所示: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六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2、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并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反射就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就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就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反射时就是指从机体接受刺激到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下面就是几个常见的概念: ①屈反射:后肢、足的皮肤受到刺激同侧的肢会产生屈曲反射。 对应的反射弧:趾部皮肤(感受器)→坐骨神经(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坐骨神经(传出神经)→后肢肌肉(效应器) ②抓反射:背、腹部的皮肤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后肢举起而对受刺激部位挠抓的动作。 对应的反射弧:背或腹部皮肤(感受器)→脊神经(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坐骨神经(传出神经)→后肢肌肉(效应器) ③脊休克:脊髓失去上位中枢的控制,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对外界的刺激不能产生反应。 越高级的动物脊休克时间越长。如蛙脊休克的时间一般就是5—10分钟。 三、动物与主要器材 1、实验动物:青蛙 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支架、蛙嘴夹、蛙板、烧杯、培养皿、小滤纸片、棉花、蜡纸片、吸水纸、秒表、0、5%及1%硫酸溶液、2%普鲁卡因、任氏液 四、步骤与方法 (一)反射时的测定 1、取一只青蛙,毁脑,制备成脊蛙; 2、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测定后肢最长趾的屈反射时:将蛙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开始计时。当出现屈反射时,则停止计时,此为屈反射时。(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秒!)停止计时后, 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纱布擦干。重复测定屈反射时3次,求均值。(相邻两次刺激至少要间隔2~3分钟) 3、取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青蛙右侧背部或腹部,记录抓反射的反射时。下肢抬起,即为产生了抓反射。不要等到动物将滤纸抓掉才记录反射时。测三次,求均值。 (二)、反射弧分析 1、毁脑,测左、右两后肢最长趾屈反射时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光的反射(基础) 撰稿:史会娜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基本概念: 1、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 平面镜的夹角。 2、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3、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 字母。如上图中:入

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4、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 生改变。 5、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 图所示: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 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光的反射知识点例题习题

光的反射知识点例题习 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课 题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认识光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重点、难点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 学 内 容 一、知识点梳理复习 (一)光的反射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一点”、“三线”、“二角” “一点” 入射点O :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入射光线AO 法线:NO (法线为通过入射点,并垂直..于反射面的虚线..。) 反射光线OB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β: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 [问题]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发现光射到物体表面都要发生反射。他提出了如下的问题: (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 (2).反射角和入射角间的大小关系有什么特点呢 [探究装置] 如图所示 [探究过程] (1).将鞋盒的几个面剪去,只保留相互垂直的两个面,并把一块平面镜平放在其中的一个面上,并作出法线0N ,如图所示。 (2).用激光手电筒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 点,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3).改变入射角,重做两次,分别用另外颜色记录光的路径。 (4).用量角器量出对应的入射角和反射角。 (5).以ON 为轴,使纸板的右半部向后转动一定角度,看反射光线是否还会在纸板上出 现。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 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两侧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此规律即光的反射定律。 可概括为:“三线 共面 ;两线 两侧 ;两角 相等 。” 〖思考〗在光的反射定律中,能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讲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三线” “二角” ? ? A B N O

优秀教案设计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教案设计 大名县万堤中学董志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其中光的反射规律是本节的核心,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阵地。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过程,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题引入 师: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生: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另一种物质时情况又会怎样呢? 生猜想:反射回来。 【实验探究】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一红色小光斑。 【实验探究】打开玩具激光笔,让光束垂直射到水面上,并在水槽和激光笔上方放一张白纸。 师:这次同学们又观察了什么现象? 生:一束光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有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回来,因为上方的白纸上呈现了一红色光斑。 【实验探究】用一幻灯机将幻灯片的图像投射到粗糙的屏幕上。 师:同学们为什么能从墙上看到图像? 生:屏幕将幻灯机投射出来的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师:以上实验说明,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本身是不发光的,你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我?电影、幻灯的幕布为什么总是用粗糙的白布来制作?为什么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且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呢? 【设置疑问,激励思维。】 (学生思考,议论)(教师不作定论) 师:这些问题都跟光的反射有关,学习和研究了光的反射规律,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板书课题】光的反射 2、新课教学 师:从上面的实验中,你是否可以总结一下,什么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生: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师:请同学们来举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