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优秀论文 定稿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优秀论文 定稿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优秀论文 定稿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一、说明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纱线质量做综合评价时,一般不需要做目标趋同化处理。

二、利用经过最大方差旋转的因子分析法对不同纱线质量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价时,必须做目标趋同化处理,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致性,使得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目标值的表达式中,各个公因子权重系数的符号与实际情况相符,评价结果更趋合理、科学。文中提出了负因子和负指标、倒因子和倒指标的概念,这四个概念对应于四种目标趋同化处理方法,通过论述得出结论:利用负指标最科学,利用负因子有时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在本文中二者的结论完全相同;利用倒指标与利用负指标所得结论略有不同,但差别一般不大,不过利用倒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倒因子最不科学。

三、说明了在综合评价纱线质量时,经过最大方差旋转的因子分析法优于主成分分析法。

四、利用聚类分析对纱线质量进行相似性分类,通过与因子分析中排序结果的对比,说明了聚类结果的可靠性。

综合评价是指将评价对象的多个方面的信息加以汇聚,从整体上以定量形式确定评价对象的优劣水平与次序的过程。综合评价技术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教育、技术、产品质量等多个领域,并起到重要作用。综合评价问题中常常需要处理多个指标的观测数据,且这些指标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很自然地,对多个变量指标进行综合处理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便成为解决综合评价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计算机非常普及的今天,随着SPSS、SAS等统计分析软件的推广应用,使得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各类综合评价实践中的应用成为现实。目前,也有不少纺织研究者正在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到诸如纺织工业布局、纺织生产、纺织材料性能评价和产品质量综合评价等领域,尤其是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对纺织实验所采集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将更能使纺织研究者的工作有的放矢,用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实际工作。

现有纱线质量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某种指标的单个评价,本文以50批不同批次的38.46tex针织纱线为研究背景,以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为理论基础,借助SPSS统计软件,通过对多个变量指标进行综合处理,建立了纱线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纱线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给出了各个样本纱线质量优劣的综合排名;考虑到在综合评价中,有望大型指标也有望小型指标,通过分析,说明了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时,一般不必做目标趋同化处理,而在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时,必须做目标趋同化处理,为此,文中提出了负因子和负指标、倒因子和倒指标的概念,这四个概念对应于四种目标趋同化处理方法,通过论述,得出结论:利用负指标最为科学、方便,利用负因子有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对于本文中的纱线质量综合评价,二者的结论完全相同,利用倒指标与利用负指标所得结论略有不同,但差别一般不大,不过利用倒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倒因子最不科学;利用因子分析法,确立了强力因子、外观因子,捻度因子为反映纱线性能的质量因子,并给出了各个样本的三个质量因子的得分和排序;最后,用三种聚类分析方法对各个样本的纱线进行相似性聚类,三种聚类分析方法得出的聚类结果差别不大,再结合因子分析法的得分排序,验证了聚类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纱线质量;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SPSS软件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fers to gather a number of aspect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e evaluation objects and identify quantitatively the quality level and order process of the evaluation objects. A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had been involved in economy, society,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roblem often need to deal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of multiple indices, and there exist certain correlation among these indexes. Naturally,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nalysis which handles comprehensively multiple variable indicator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i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Nowadays, the method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has been applied extensively i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ith the SPSS, SAS and other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s application. At the present, many textile researchers have applied the method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so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textile industry layout, textil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extile materials and products quality’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so on. Especially, it will be able to cause the textile research work with the help of software package SPSS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existing yarn quality mainly focused on a single evaluation index,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50 different batches of 38.46tex knitting yarn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by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in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with the help of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the yarn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e of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multiple variables. We evaluate comprehensively the quality of yarn by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respectively. Taking into account in synthetic evaluation, the index may be expected to big or small. Through the analysis, objectives need not to do the assimilation process when we evaluate comprehensively by using th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objectives need to do the assimilation process when we evaluate comprehensively by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So, we put forward four concepts, that is, “negative factors", “negative index", "inverted factor" and "inverted index". These four concepts correspond to the four methods with the objectives doing the assimilation process. We deduce that the methods by using "negative factor" and" negative index" are the most scientific, and the two conclusions are exactly the same, the methods between the" inverted index" and the" negative factor" or "negative index" are slightly different, but the differences are generally small, but the use of" inverted index" have certain limitations, and the use of" factor" is the most unscientific. Finally, each sample yarn was similarity clustering by using the clustering method and we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clustering results with the sort by score of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Keywords: Yarn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第一章前言 (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2)

1.1.1纱线质量检测 (2)

1.1.2 纱线质量的品质评定 (2)

1.1.3纱线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 (3)

1.1.4主成分分析方法与综合评价 (6)

1.1.5因子分析方法与综合评价 (7)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7)

1.3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8)

第二章主成分分析方法与纱线质量的综合评价 (9)

2.1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思想 (9)

2.2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及理论推导 (10)

2.3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 (13)

2.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纱线质量 (14)

2.5小结 (18)

第三章基于因子分析的四种综合评价纱线质量处理方法对比 (19)

3.1因子分析的含义 (19)

3.2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及理论推导 (19)

3.2.1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19)

3.2.2因子载荷矩阵A中各元素的涵义 (20)

3.2.3因子载荷矩阵A的相关量的涵义 (21)

3.2.4 因子个数的确定 (22)

3.2.5 因子旋转 (22)

3.2.7 因子得分 (24)

3.3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 (25)

3.4利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纱线质量 (25)

3.4.1利用原始指标,引进负因子,综合评价纱线质量 (25)

3.4.2利用负指标,综合评价纱线质量 (31)

3.4.3利用倒因子,综合评价纱线质量 (33)

3.4.4利用倒指标,综合评价纱线质量 (35)

3.5小结 (39)

第四章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比较 (41)

4.1综合评价时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异同 (41)

4.1.1 两种方法的相似之处 (41)

4.1.2 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 (41)

4.2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之间的联系 (42)

4.3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时存在的不足 (43)

第五章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45)

5.1聚类分析中样品间的距离 (45)

5.2聚类分析的种类 (46)

5.2.1系统聚类法 (46)

5.2.2动态聚类法 (46)

5.2.3智能聚类法 (47)

5.3各种聚类方法的选择 (47)

5.4聚类分析中要注意的问题 (48)

5.5聚类结果的检验 (48)

5.6用聚类分析对纱线质量进行分类 (48)

5.7小结 (51)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53)

6.1结论 (53)

6.2展望 (54)

参考文献 (57)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60)

附录1 样本值 (60)

附录2 样本值的统计量描述 (61)

附录3 标准化后的原始指标数据 (62)

附录4 SPSS的实现过程 (63)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前言

第一章前言

纱线的质量控制是纺织生产当中的重要环节,纱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面各道加工工序的进行及最终产品的质量,对其品质检测既是对纺纱工艺的评价,又能为后道织造工艺和织物性能的预测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生产和商贸的优质、优价提供依据[1]。

本课题研究的是针织用纱线。因此,根据生产要求,纱线要具有较好的强度和伸长率,以便成形和弯曲成圈;捻度均匀且偏低,以便成纱力矩平衡,便于织造;条干均匀,纱疵少,以防影响织物外观。对纱线的质量检验主要包括断裂伸长率、强力、条干不匀、捻度不匀、粗细节、棉结分布等众多量化指标,因为需要对多个变量进行分析,而变量个数众多且带有动态性,并且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故众多的指标给纱线质量的综合评定工作带来了不便[2]。同时,在高维空间中研究纱线质量的好坏又势必会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对纱线质量综合评价的定量化分析是现代纺织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数学上,综合评价是指将评价对象的多个方面的信息加以汇聚,从整体上以定量形式确定评价对象的优劣水平与次序的过程。它在到经济、社会、教育、技术、产品质量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综合评价的最大难点在于多指标性,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一维空间中,才能使排序评价成为可能,我们必须将多个指标问题综合成一个单一指标的形式,称之为评价函数或目标值,而产生综合指标目标值的主要方法是对各项指标加权平均求和。在做综合评价时,综合评价模型中会出现三类数据:指标值、目标值和权重值。指标值一般可由调查或实验得到数据,客观性较强,但由于各个指标的特性和实际意义不同,有的是越大越好的正向指标,称之为望大型目标,有的是越小越好的逆向指标,称之为望小型目标,因此在确定综合指数的目标值时,有时必须将目标做趋同化处理,即通过对有关数据做适当的处理,使得所有指标要么是望大型指标,要么是望小型指标,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致性,同时,权重的选择在综合评价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评价问题中,一般各指标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解决由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所造成的信息重叠问题和降维问题,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恰恰都是寻求从高维空间到低维空间的映射方法,其目的是达到降维的效果,以便用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来综合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所研究的总体各方面的信息,且使这几个综合指标所代表的信息不重叠,特别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的推广应用,多元统计方法目前成为解决综合评价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对纱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便是其在产品质量方面的一个应用[3-4]。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纱线质量检测

对于纱线的质量检测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感官检测法和仪器检测法[5]。感官检测法主要根据检验人员的目光和触觉对纱线质量进行判断,或者把试样与标准样照进行比较评定。这种方法简单迅速,但是检测结果与检验人员的感觉和经验有关,带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各检验人员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系统偏差。仪器测试可以摆脱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且可以得到测试结果的数字指标来客观评价纱线的质量好坏。

到目前为止,用于纱线质量检测的仪器主要经历了机械式、电容式和光电式几个阶段。机械式检测仪存在着测试过程复杂、测试速度慢、测试精度低以及台间测试误差大等不足。电容式检测仪在一定程度二弥补了上述不足,所以一度成为纱线质量检测的佼佼者,但是,电容式测试仪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测试精确性受测试条件(大气状态、试样的历史回潮条件、调湿处理的时间等)和纱线混纺状况的影响。电容式条干仪的条干CV值,只考虑了纱线不匀程度的平均值,对于纱线上出现的不同特征的规律性不匀波,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反映,即忽视了纱线不匀的离散特征;因种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仪器本身精度、测试条件及方法水平等)导致了不同电容式条干仪的测试结果存在较大的台间误差,限制了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光电法检测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测试技术,其具有测试速度快,测试精度高、测试结果不受测试条件影响等优点,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1.2 纱线质量的品质评定

纱线是纺纱厂的产品,又是织布厂和针织厂的原料。为了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作为考核纱线品质和交付验收的依据,国家主管部门特批准和颁布各种纱线的品质指标。有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有纺织工业部颁布的部标准或专业标准,还有地方和企业标准。在品质标准中,评定纱线的等级,基本上都是

第一章前言

根据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来进行。不过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途的纱线,所要考核的具体项目也不同,例如中长涤粘混纺纱线的品质,有单纱线断裂强度和重量不匀率来评定,纱线的品级由条干均匀度评定。而精梳毛织物,一般属于高档纺织品,对于织物的手感风格要求较高,毛纱线的等级,也是根据物理指标和外观瑕疵来评定,物理指标,除支数和强度外,重量不匀率、断裂强度和捻度不匀率,也是重要考核项目。外观疵点,规定检验的项目有粗细节的数量、条干的均匀度及纱疵等。

强力是成纱的基本保证。无论是纺纱或织造均对强力有相当要求,如果纺纱时强力低,则纺纱过程难以提高效率,挡车工劳动强度增大;若机织时强力低,则影响织造效率和布面质量。有两种测试纱线强度的仪器和表示纱线强度的方法:单纱强度和断裂强度。

加捻作用是影响纱线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短纤维之间所以能够具有一定物理机械性质的纱线,加捻起着决定作用。纱线的细度不匀,会导致纱线的捻度分布不均匀,而捻度不匀也会影响纱线质量。

纱线条干均匀度是纱线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纺纱生产系统工艺和机械因素的综合体现。数据以条干CV%值表示一定长度内纱线短片段的不匀,同时数据生成常发生纱疵细节、粗节和棉节,与条干CV%值有一定的相关性,对高速织造和布面显现有较大影响。

棉节对棉纱质量的影响也很严重,它直接影响成纱、针织布等的质量。对于织造来说,首先它影响效率,容易形成断头,在针织时还易造成断针。其次是对染色质量影响较大。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布面的外观质量重视程度提高,布面染色性能成为布面外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棉节的存在直接影响染色效果,造成染疵。

每一批纱线的质量可以根据有关纱线的品质标准来评定,但纱线往往是由断裂伸长率、强力、条干不匀、捻度不匀、粗、细节、棉结分布等众多量化指标组成的,若有多批纱线,又该如何评价每一批纱线的相对优劣呢?这就需要利用综合评价模型来处理了。

1.1.3纱线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

目前,对于产品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众多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郭云涛[5]从系统角度给出了质量评价的三维空间,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概念和思路,但其并未指出具体的方法。王中华[6]利用模糊理论建立了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但其对指标权重的处理不够客观,建立的评价模型不够全面等。吴花平[7]引入信息论中的熵值指标权重法,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主因素突出型、加权平均型和全面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制约性三种方法结合,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多元统计的方法对纱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就评价模型的数学方法使用及其评价结果展开讨论。

(1)主观评价模型

主观评价是通过人的手对织物的触摸所引起的感觉并结合对织物的外观印象来作出评价,通常又称为感官评定。在主观评价时,一般是集中在适当的熟练人员,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织物进行检验,每一检验人员根据其经验对织物风格优劣给予评定。评定结果可以用分档评定法和秩位评定法两种方法进行表示。

分档评定法是指对织物某项手感的基本特性以人为选定的尺度进行分档评分,最后得出该批织物中各个试样的某项值。但这一方式评分过程较复杂,而且在检验过程中,评价尺寸往往会不自觉地在逐渐改变,以致各人评分结果将其综合时往往不稳定。

秩位评定法是先由数名检验人员按各自的感觉效果对纱线质量作出判断,对纱线质量的好坏由高到低的顺序排队,排队顺序号即为秩位数,为纱线试样总数。然后将各个检验人员对每个纱线打出的秩位数相加得到他们的总秩位数,最后根据总秩位数对这些纱线质量的优劣作出相对比较。

主观评价因为其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但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排除主观任意性,判断结果因人、因时而异,局限性大,缺乏定量的描述,结果可比性差,很难结合纺织技术指导和改善纱线的质量等。

(2)客观评价模型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美的地步”。当科学的研究处于低级阶段时,主要是对事物进行定性分析;当研究处于高级阶段时,就逐渐转向对事物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对纺织领域的研究同样也要进行定量分析。

在进行综合评价时,目前应用比较多的客观评价模型有:灰色系统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多元统计方法等。

灰色系统是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灰色理论基于关联度收敛原理、生成数、灰导数、灰微分方程等观点和方法建立微分方程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系统内部的本质。灰色系统理论用灰色模块建模,而不直接用原始数据序列,而是从原始数据中去寻找这种内在规律。其将所有随机变量看作是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量,将随机过程看成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将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整理成规律性较强的生成数列再进行研究。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没有物理原型,不清楚系统的作用机制,很难判断信息的完备性,只能凭逻辑推理、某种观念意识、某种准则对系统的结构、关系等进

第一章前言

行论证,然后再建立某种模型。而这些模型只能看作是原系统的代表、同构,由于模型不是唯一的,这种代表或同构就只能在某一方面、从某一角度、在某一准则下成立。袁肖鹏[8]等运用灰色控制理论、探讨同一毛坯织物,经不同染整工艺加工的全毛华达呢成品织物的质量。该模型的建立,使用常规测试的数据,可以预测织物综合手感值,并进行了精度检验且获得很好的预测结果,为灰色模型在纺织界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前景。

神经网络是由大量处理单元神经元广泛互连而成的网络。它是在人类对其大脑工作机理认识的基础上,以人脑的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律为背景,反映了人脑的某些基本特征,可以说是对人脑的某种抽象、简化和模仿。简单地讲,它是一个数学模型,可以用电子线路来实现或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自然智能。它是从人脑的生理结构出发来研究人的智能行为,模拟人脑信息处理的功能,它

是根植于神经科学、数学、统计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等学科的一种技术。神经网络是巨量信息并行处理和大规模平行计算的基础。它既是高度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又是自适应系统,可用来描述认知决策及控制的智能行为,它具有存储和应用经验知识的自然特性。它与人脑相发展,已在智能控制、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非线性优化、信号处理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和进展,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江南大学的王鸿博[9]阐述了神经网络技术在预测浆纱质量方面的应用情况。采用原纱的各项性能指标:捻度、断裂强力、强力、最低强力、断裂伸长率、耐磨次数、毛羽指数作为原纱质量指标,经过上浆后的项可织性指标增强率、减伸率、毛羽降低率、增磨率作为浆纱质量指标。以浆纱增强率预测模型为例,分析数据的选取问题。采用单项指标模型输入层原纱项主要指标捻度、断裂强力、最低强力,单个隐含层个神经元,输出层项指标增强率,利用神经网络建立浆纱质量预测模型,浆纱增强率预测指标与实际指标误差很小。

多元统计方法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它能够在多个研究对象和多个指标互相关联的情况下分析出它们的统计规律,它是从经典统计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在计算机非常普及的今天,多元统计分析已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中。特别是在教育、农业、经济、金融、医药、气象、环境科学、考古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在纺织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关于多元统计分析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已经有不少学者做了很多工作。徐先林等[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研究了纱线质量的综合指标评定;成玲等[10-12]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如纤维的长度、纱线的细度、构成纱线的纤维种类等影响纱线的动态强力的主要指标间显著性差异;杨晓波[13]针对纺纱张力指标建立了时间序列预测和控制的AR模型,达到实时控制纺纱张力的目的;刘长伴[14]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纱线质量的毛羽指标因素如纤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维的长度、纺纱方式和纱线的捻度进行了工艺优化分析;也有学者对评定针织纱线质量的各个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在众多指标当中提取几个反映纱线品质的综合指标,以进行纱线质量的比较与评价[15];也有采用相关性分析揭示纱线质量指标之间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外观质量因子和力学性能因子这两个反映纱线性能的综合质量因子,并且在对纱线综合质量因子作定量排序的基础上,建立纱线综合质量评价系统[16];同时,有学者用因子分析法得出浆纱毛羽指数和浆膜完整率、浆膜完整率与纱线耐磨次数以及浆纱强度和浆液渗透率间存在相关性的回归方程,由此获得综合评价公式[17];甚至还有就数理统计中的协方差、均值、方差等具体概念应用到影响纱线质量指标的分析中,从而得到一些相关结论[18-22]。

1.1.4主成分分析方法与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最早是作为多元数据的降维处理技术而提出的,在自然、生物医学、管理、经济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中两个最有名的例子是:Stone在1974年对美国的1929-1938年17项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所作的主成分分析和M.Scott在1961年对英国157个城镇的发展水平进行的主成分分析。前者发现完全用三个经济指标来概括原来的17项指标,从而大大简化了数据分析结构;后者将原始测量的57个指标降到了5个综合变量(主成分)。主成分分析法后来逐渐被推广应用于样品的分类与排序。英国著名统计学家M.Kendall早在1939年就对对英国48个郡的10种主要农作物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用第一主成分对各地的“生产能力水平”进行排序与分类[23-25]。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断有人将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各类专题的综合评价,使之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方法。

目前对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大体上有两种观点:一是只用第一主成分进行评价,英国统计学家M.Kendall认为:第一主成分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样本间的差异,是概括指标差异信息的最佳线性函数。因此,只能用第一主成分对样本进行综合排序。我国也有部分学者持这种观点[26-28],南开大学孟生旺老师从几何投影的角度阐明: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只用第一主成分综合原始数据时保留信息最多,因而也就只能以第一主成分值作为综合评价值才合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仅要充分重视第一主成分,而且也要顾及其它主成分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他们的做法是先按累积方差贡献率不低于某一阀值(比如80%)的原则确定前几个主成分,然后取所选主成分的线性加权平均值进行综合评价,所用权数是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这也是国内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案例中的通

第一章前言

用做法)[29-30]。

1.1.5因子分析方法与综合评价

国内有不少文献将因子分析法应用于各类问题的综合评价分析。根据我们掌握到的文献数量看,其应用之多之广绝对不亚于主成分分析法。如胡帆、何晓群、赵喜仓等将之应用于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谭旭青将之应用于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黄明儒等对其一般原理进行了分析,赵西将因子分析法应用于城市工业主体结构研究,何亚斌、张伦俊、甘寿国等将之应用于城市社会经济水平的综合评价,张峦将因子分析应用于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罗永长将之应用于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评价模型,赵黎明与乔建生应用因子分析对科学基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进行研究,昊元奇将之应用水稻种子活力的综合评价,王琳娜与刘爱玲则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卫生事业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邹鲜红与黄健柏[[31]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李传哲[32]等将之用于水质综合评价。

上述这些文献中大多对因子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设计。基本精神是相同的,都是主张将多个公共因子的得分进行加权平均,权数为方差贡献率。但在遇到需要做目标趋同化处理时,很少对原始指标或因子进行处理,也没有对方法进行改进,也很少将聚类分析的结果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进一步进行讨论、研究。本文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纱线的质量控制是纺织生产当中的重要环节,因为纱线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后面各道加工工序的顺利进行及最终产品的质量品质。传统的对纱线的质量检验主要包括纱线的条干不匀、捻度不匀、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以及纱线表面的毛羽、粗细节、棉结分布等。这些纱线的质量指标对于织物的织造过程、织物的外观以及后整理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而目前对于纱线质量的综合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33-34]。因此,纱线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对于人们客观认识纱线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上面的一系列分析可以看出,在这些评价模型中,许多都是将上述指标进行独立检测、分析,都是对指标的单一分析[35],只解决了某一方面的问题;尤其在利用多元统计进行纱线质量的综合评价时,很少就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及其它方法进行适用条件分析,理论推导证明,或几个方法的综合比较分析,而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拿来就用,尤其是在涉及到需要将指标做目标趋同化处理时,更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这势必会造成结果、结论的片面性以及理论应用上的缺陷。本文以纱线质量的综合评价为例,对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理论上的推导证明,并对各个综合评价结果予以比较和分析,讨论了目标趋同化问题,以便为后用者提供理论依据和较为系统、科学的方法。

1.3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本文旨在把多元统计分析在纱线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具体化。首先,介绍多元统计分析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在阐述方法的同时,着重研究这些方法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说明这些方法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其次,是根据样本的指标值,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方法来对各个样本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并对纱线质量进行分级;同时,对目标趋同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时,不必做目标趋同化处理,而利用因子分析法做综合评价时,必须做目标趋同化处理,目标趋同化的方法有四种:负因子和负指标、倒因子和倒指标,得出结论:利用负指标最为科学,利用负因子有时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对于本文,二者的结论完全相同,而利用倒指标与利用负指标所得结论虽差别不是很大,但利用倒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倒因子最不科学;通过将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比较,说明了经过最大方差旋转的因子分析法优于主成分分析法;最后,用聚类分析方法就各个样本的质量指标相似性进行了聚类,并结合因子分析的得分排序,验证了聚类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结合综合评价纱线质量这一实际例子,利用多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有关数据进行不同的分析,论证和阐述了以上各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可以指导从事此项工作者做更多细致的工作。本文的应用价值,在于对纱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系统、科学、相对合理的方法。

由于各种数学方法各有侧重,只用一种方法评价纱线质量难免失于偏颇,所以研究中采用三种方法,即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分别对纱线质量进行量化排序,然后用聚类分析对纱线进行了相似性分类,再用因子分析的得分排序验证了聚类分析的可靠性,虽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但最后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与实际情况也比较相符,说明评价结果比较可靠,达到了对纱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对指导实际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二章 主成分分析法与纱线质量的综合评价

第二章 主成分分析方法与纱线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原始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能在变差信息损失较少的前提下,得到既综合总体各个方面的信息又彼此不相关的新指标,称之为主成分,主成分分析法的这个特点正适合用来解决综合评价中由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所造成的信息重叠,于是主成分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综合评价中。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具有“降维的简化作用”,“权重的非人为性”,“评价方法的模式化”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评价结果往往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对其改进。本章就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纱线质量。

2.1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思想

主成分分析是将多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是从原始变量中导出少数几个主分量,使他们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且彼此互不相关。主成分分析的应用目的是数据的压缩。它常被用来寻找判断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综合指标,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36-42]。

主成分这个概念由 Karl Pearson 在 1901 年提出,但当时只进行了非随机变量的讨论,1933 年 Hotelling 则将此概念推广到了随机变量中。其原理可看直观的例子:假如有一个二维数据表,表中数据点的分布如图 2-1 ()a 所示,呈椭圆形,重心是g ,很明显,在沿1u 轴的方向上,数据的离差最大,因此,所反映的数据信息也最多,这个方向被称为数据变异的最大方向。如果将原点平移到g ,并作旋转变换,即得到一个正交坐标系21gu u ,可以看出,若省略2u 轴,将数据点在1u 轴上投影,就会得到一个简化的一维数据系统。降维的核心思想就是省却变异不大的变量方向。又如,一个三维数据点的分布是饼形的,如图 2-1()b ,其变异较大的方向为12u u 和,而3u 方向的变异很小,即在该方向各样本点取值没有很大差别,就可以不考虑3u 方向。若以21gu u 作为新坐标系,则原三维空间的数据点就可以在二维平面上得以显示,如图 2-1()c 所示。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设原数据是p 维的,主成分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坐标系进行平移和旋转变换,使新坐标系的原点与数据点的重心重合,新坐标系的第一轴与数据变异的最大方向对应,第二轴与第一轴正交,并对应于数据变异的第二大方向,依次类推。若这些主轴 (k 维,p k )能十分有效的表示原始数据的变异情况,则原p 维空间就被降维为k 维。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x 1x )(b 在纺织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是多指标问题。由于指标个数过多,并且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而观测到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信息有所重叠,同时也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主成分分析在纺织工程中主要用于简化数据结构、纱线质量综合评价等方面。

2.2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及理论推导

假设我们所讨论的实际问题中,有n 个样本,每个样本由p 个指标12,,,p x x x 描述,得到原始资料矩阵()ij p n X x ?=,记

12(,,,)T p X x x x = (2-2-1) 其中()12,,,,1,2,,j j j nj x x x x j p == 。

通常数学上的处理是将原来的p 个指标做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 如果将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记为1F , 一般自然希望1F 中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而所谓1F 的信息就是用1F 的方差来表示, 即

)(1F Var 越大,

则表示1F 包含的信息越多,如果一个变量的所有取值都是一样的,则无需对这个变量进行研究,它所含的信息认为是零信息,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所选取的第1主成分应该是方差最大的。 如果第1主成分不足以完全代表p 个指标的信息, 再考虑选第2个线性组合2F , 即第2个主成分, 依次类推可以造出第3, 第 4, ……,第p 个主成分。这些主成分间互不相关,且方差递减。即求主成分就是寻找12(,,,)T p X x x x = 的()k k p ≤个线性函数X a F T i i =,其中,()

pi i i T i a a a a ,,,21 =,即 11112121212122221122p p p p p

p p pp p F a x a x a x F a x a x a x F a x a x a x =+++??=+++????=+++? (2-2-2) 使得相应的方差i T i T i i a a X a Var F Var ∑==)()(尽可能的大,这里∑表示X 的协方差

第二章 主成分分析法与纱线质量的综合评价

矩阵,但为不使()(1,2,,)i Var F i p →∞= ,要求组合系数满足

p i a a i T i ,,2,1,1 == (2-2-3)

(2.2.2)式中的系数由下列原则确定:

(1) (,)0(,,1,2,,)i j Cov F F i j i j p =≠= ,即i F 与j F 不相关。

(2) 1F 是12,,p x x x 的以上组合中方差最大的,其次为p F F F ,,,32 ,即 12()()()0p Var F Var F Var F ≥≥≥> (2-2-4)

(3) 新的综合指标的总方差保持不变, 即

11()()p p

i i i i Var x Var F ===∑∑ (2-2-5)

如上确定的综合指标p F F F ,,,21 分别称为第一主成分, 第二主成分, …,第p 主成分。由(2.2.4)和(2.2.5)可以看出,用前面的一部分主成分12,,,()k F F F k p ≤ ,就可以反映原指标所包含的较大部分的信息量,而且主成分之间是互不相关的,即1F 已反映的原始变量的信息不再在2F 中出现,以此类推。这样就可以用少数的几个互不相关的主成分代替原始指标来分析解决问题,而这几个主成分就构成新的评价指标体系。那么如何求出原始指标的主成分呢? 由(2.2.2)知,核心的问题是求出线性合的系数。这是一个条件极值问题,即

i T i i a a F Var ∑=max )(max ..t s 1=i T i a a (2-2-6) 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知,令

()(1)T T i i i i i L a a a a a λ=∑-- (2-2-7) 令 ()220,()10,i i i i T i i i L a a a a L a a a λλ

??=∑-=??????=-=??? (2-2-8)

???==∑,

1,i T i i i a a a a λ (2-2-9)

由于1=i T i a a ,所以0i a ≠,故根据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定义可知:λ是∑的特征根,而i a ∑是的属于特征根λ的模为1的特征向量,我们把∑的与i a 对应的特征根记为i λ,则可以证明∑的所有特征根i λ都大于零,事实上,对任意0i a ≠,由于()()0T T i i i i a a Var a X Var F ∑==>,所以∑是正定的,从而0i λ>。

设∑的p 个特征根从大到小依次为120p λλλ≥≥≥> ,由于()()T T T T i i i i i i i

i i i i V a r F V a r a X a a a a a a λλλ==∑===,故1max ()max i i Var F λλ==,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即11(),Var F λ=下面考虑第二主成分2,F 对于特征向量2,a 需要求出满足121212122212

(,)(,)0T T T

T T

C o v F F C o v a X a X a a a a a a λλ==∑===的条件,由于20,λ>所以必须有120T a a =,即要求12a a 与正交,类似地,可以推得为满足

),,2,1,,(0),(p j i j i F F Cov j i =≠=,必须有()i j a a i j ≠与正交,又1,(1,2T i i a a i p == ,故为了满足主成分分析的要求,求出∑的特征向量后,还需将其正交化和单位化,即求出的特征向量必须是规范正交特征向量。

设i u 是i λ对应的规范正交特征向量,则12(,,,)p U u u u = 是∑的对应的规范正交特征向量所对应的矩阵,且有

X u F T i i =, 12(,,,)T i i i pi u u u u = ,p i ,,2,1 = (2-2-10) i i F Var λ=)(, (2-2-11) 这样,想求出主成分,只需求出协方差阵∑的特征根及相应的规范正交特征向量即可,但协方差矩阵∑会受到指标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一般需要先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指标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即实际上是选择基于相关系数矩阵的主成分分析。

为了达到降维的目的,通常选择k (p k <)个主成分,确定主成分个数k 的原则是用较少的主成分获取足够多的原始信息,如果特征根小于1,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的平均解释力度大。一般可以用特征根大于1作为纳入标准,但通常又要使前k 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k α≥80%,因为累计方差贡献率表示前面k 个主成分累积提取了原始指标12,,,p x x x 多少信息。一般来说,如果前k 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80%,表明前k 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全部测量指标所具有的信息,这样既减少了变量的个数又便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所以实际上就是在k 和)(k α之间进行权衡:一方面要使k 尽可能的小,另一方面使)(k α尽可能的大,最终确定选取k 个主成分。

由(2.2.11)式可知,特征根可以被看成是主成分影响力度的指标,代表引入该主成分后可以解释平均多少原始变量的信息。因而定义前k 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p i i

k i i

p i i

k i i F Var F Var k 1111)()()(λλα (2-2-12) 人们在对某个系统做综合评价时,都会遇到如何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和如何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困难,一般情况下,选择好评价指标体系后通过对各指标加权平均的办法来进行综合评价。但如何对指标加权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指标加权的原则是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而指标在评价中的重要性往往会带有

第二章 主成分分析法与纱线质量的综合评价

一定的主观性,这多少会影响综合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由于主成分分析法能从选定的指标体系中归纳出大部分信息,根据主成分提供的信息来确定权重进行综合评价,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

由于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一般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来作为综合评价目标值的评分,而权重取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即评价函数的目标值为

1

212111k k p p p i i i

i i i F F F F λλλλ

λλ====+++∑∑∑ 因为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的总和1p

i i λ=∑是一个常数,而对评价函数的目标

值乘以一个常数对排序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为计算简便,这里我们用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值i λ代替它的方差贡献率来简化目标值的表达式即

k k F F F F λλλ+++= 2211 (2-2-13)

各评价对象的表现由主成分反映,可用(2.2.13)计算各样本的综合评价目标值,进而对各样本进行排序和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降维的简化作用”,“权重的非人为性”,“评价方法的模式化”等优点。

2.3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

⑴将所采集到的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和指标数量级的差别。设n 个样本p 个指标的观测值矩阵为()ij p n X x ?=,则标准化后的矩阵记为

()ij p n Y y ?=,其中ij i

ij i x x y S -=,11n i ij j x x n ==∑,221

1()1n i i ij j S x x n ==--∑。 ⑵求出Y 的协方差矩阵即()ij p n X x ?=的相关系数矩阵1()1T ij p p R r YY n ?==

-,显然R 为对称阵。

⑶求出相关系数矩阵R 的p 个特征根(1,2,,)i i p λ= ,且其满足120p λλλ≥≥≥> ,和相应的规范正交的特征向量12(,,,)T i i i ip u u u u = ,根据各指标对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80%)≥确定主成分的个数k 。

⑷求出综合评价的目标值。利用下式计算各个样本的主成分i F 及综合评价的目标值F 的得分并排序,再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22i i i ip p F u y u y u y =+++ (2-3-1)

1k

i i i F F λ==∑ (2-3-2)

这里需强调的是:i F 的表达式(2.3.1)式中的各个指标值(1,2,,)i y i p = ,必须是标准化后的指标值。

2.4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纱线质量

鄂尔多斯集团以强大的实力和规模成为中国出口名牌企业和中国行业排头兵企业,进入全国520户重点企业和中国企业500强之列,羊绒产业是集团的事业基础,纯绒针织纱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其后续产品的品质和定价,为此,企业需要对大批的纯绒针织纱的综合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和科学分类。本文所采用的纯绒针织纱的有关数据是导师徐先林教授与鄂尔多斯羊绒集团进行项目合作时,由鄂尔多斯集团提供的。

随机抽取鄂尔多斯集团的50批不同批次的38.46tex 纯绒针织纱,用YG136条干均匀度仪、Y331A 捻度机、YG029F 台式全自动强力仪等设备对下列纱线指标进行测试:平均断裂伸长率1(%)x 、最低断裂伸长率2(%)x 、强力3()x cN 、捻度CV 值4(%)x 、条干CV 值5(%)x 、企标粗节6(35%)(/)x k m +个和企标棉结

7(140%)(/)

x km +个。实验条件为:温度232C C ??±,相对湿度75%10%±,测得试验数据见附录1。根据专业知识我们知道,平均断裂伸长率1x 、最低断裂伸长率2x 和强力3x 都是越大越好的望大型指标,而捻度CV 值4x 、条干CV 值5x 、企标粗节6x 和企标棉结7x 都是越小越好的望小型指标。

下面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附录1中这50个样本进行综合评价。利用SPSS 软件,具体操作过程见附录4,可得相关系数矩阵,结果如表2-1所示。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档号:专业代码: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顶岗实习报告 系别工程技术系 学生姓名xxx 学生学号xxxx 学生班级10通信技术(1)班 专业名称通信技术 校内指导教师xx 校外指导教师xxx 实习单位xx 2013年4月26日

档 2013年4月26日 目录 一.实习单位介绍 (3) 1.广东超讯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 二. 实习岗位及主要内容 (4) 1.实习目的 (4) 2.思想和纪律表现 (4) 3.实习岗位(管线割接员、管线,设备录入员) (4) 4.岗位要求及主要工作内容 (4) 三. 实习的主要过程 (5) 1、 autoCAD 以及 zwCAD的使用和看竣工图纸 (6) 2、管线割接 (7) 3、做管线割接方案传输设备工程搬迁、割接工作流程 (8) 4、做管线割接方案 (12) 5、OLT (13) 5、施工现场查勘 (14) 四. 实习总结 (16)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6) 附录 (16) 顶岗实习记录表及顶岗实习考核鉴定表················

一、实习单位介绍 1.XXXXX股份有限公司 XXX公司成立于 1998 年,是中国最早从事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网络优化的公司之一,现已成长为集通信软硬件、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 一体的高科技企业。目前除在广州设有总部外,还在北京、广州、深圳、广西、 江西、四川、甘肃、内蒙古、海南、湖南、贵州等地建立了省级分公司及研发中心。 公司具备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甲级资质、通信网络代维甲级资 质,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安全生产企业、ISO(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资格认证。 成立至今,公司已经在通讯行业建立了稳定的市场基础和用户支持群体,并逐渐成为通信技术服务规范的发起者和倡导者。 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为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提供专业、优质的一体化服务。我们的合作伙伴有:中国移动、中国 电信、中国联通。 公司践行“每一比特都精雕细琢”的企业宗旨,秉承“客户、 员工、社会、资本共同获益”的经营理念,自主开发,勇于创新,致力于成为最 优秀的通信技术服务商。 超讯成立于 1998 年,是中国最早从事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网络优化的 公司之一,现已成长为集通信软硬件、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一体的高科技企业。目前除在广州设有总部外,还在北京、广州、深圳、广西、江西、四川、

最新各种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各种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一、关于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这门课 写文章固然要有方法,写出好文章自必更讲究方法,然写文章的方法作为教学课程,写文章方法的书作教科书,并且要我来做,总感到忐忑不安。坊间这一类的书还不在少数,从过去的“八股义法”到现在的“论文指导”,类似“指南”、“揭秘”、“宝典”、“金手指”、“法术、法程”的论文、作文指导书籍,真所谓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西方那样一个物化态势严重的社会,研究写作指导和教学早已从单打独干、辗转抄袭过渡到开宗立派、模式纷呈乃至蔚为潮流,比如形式法、学科中心法、现时一传统法、修辞法、表露法、模仿法、程序法,等等不一而足。或谓其不然,在我看来,也未可厚非,看文法指导类的书并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然也;听老师讲论文写作不能代替撰写论文,然也;不懂得一般的论文写作规则就可以写出好论文,未必然;不听老师讲解论文格式和普遍性写作要求就可以完成论文撰写,未必然。中国先贤早就说过,“文有大法,无定法”,“定体则无,大体则有”,这里的体与法,说的就是写作的规则和撰写要求。西方人有写论文规则八条,被称为美式八股:一是研究背景,二是假设论点,三是想要论证或论辩的论点,四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五是新的材料、信息、数据,六是统计分析,七是结论,八是作者的见解。据此来看,美式八股也不过是美国学校和学院专业人士、教师所要求的论文写作格式和基本的构成元素。这些要求内容和元素特性,对于学生或初入此道者,没有指导类的书籍或没有在教学环节中得以贯彻,恐怕也是难以

掌握的。那么就规则而言,倒是应然中的必然,而就格式要求而言,则是必然中的应然了。在中国来说,一向反对文章作法和设立作家学校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也曾多次说过文学创作要掌握“画眼睛”,这种不应该如何如何写的技巧,其实这也应算作是写作规则的。 写作规则和格式要求看来还是必要的。没有写作规则对写作活动予以规范,写作的成果或者说作品、论文就不能在学术界交流,不能在社会上传播,写作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没有格式要求来条理、规整写作内容,思绪和论点的文字表达就丧失了逻辑,要么让人不能了解文章的真实意义,要么杂乱无章,论点被淹没在叙述中,同样使写作的目的难以实现。因此,我开的这门课,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既要讲学位论文写作特定的、规范的格式要求,又要讲学位论文规范格式规则指导下具体的写作要求。当然,规则是普遍性、普适性的,只要在学位论文范围,就必须遵守,这是规矩。而要求则随用而用,在写作实践中,当然需要遵守要求,但论文阐述的内容不同,要求则随之有更动,要求的规范性、规制力取决于具体性、针对性。为此,我感到,讲格式要求须实现两个结合,一是具体内容与实际要求相结合,一是论述要素与写作逻辑相结合,不能单纯讲规则、法程、要求,还得讲具体写作内容,讲规则的运用和适应要求的技术方法。 《金德万讲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这门课程作如下安排:首章是缘起。次之讲学位论文的形式特征和写作逻辑,包括写作的形式特征,专讲写作这种形式是一种劳动方式,有目的性,求真、求善、求美,是一种高尚的劳动;有特殊性,形式与内容统一,文心与文德的规范要求,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 本文是关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一类:通信工程设计1、通信网工程设计 2、程控室工程设计 3、传输室工程设计第二类:通信论文4、光城域网研究与组网 5、光波分复用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6、光同步数字体系的研究与分析7、论述移动通信的应用及发展 8、铁通XX 分公司宽带业务现状与发展 9、铁通XX分公司发展策略 10、提速铁路专用通信业务及发展 11、自拟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通信工程专业课题第一类:通信工程设计题目要求《通信网设计》一、设计要求:1、作某一范围长途干线网设计; 2、绘出新设计通信网图并作相应阐述。二、主要内容:1、对通信网种类及构成要素作概括性阐述;2、拟定长途网业务节点数量及选用相应设备;3、对新设计通信网的信道构成特点、网型、保护方式等作相应阐述。《程控交换工程设计》一.设计要求:1.对原有设备情况的调查,收集各种资料 2.根据调查结果设计交换网图3.根据交换网图提出中继方式,其中包括信令方式,接口方式及传输方式等内容4.画出工程所需各部分图纸5.写出设计规范书及设计说明书二.完成图纸名称:1.交换网图 2.中继方式 3.设备平面布置图 4.总配线架,数字配线架端子分配图 5.电缆径路图 6.电源系统图7.工程数量表《传输室工程设计》一、设计要求:1、结合本单位条件或者处自拟条件作传输室施工设计,规模不限; 2、采用光纤传输设备或者数字微波设备及相关附属设备(如中配架、数配架、引入架、试验架等);3、对各项设计作重点说明。二、主要内容:1、传输室设备平面布置图; 2、通信网图; 3、室内信道直线径路图; 4、中配架运用及分配图; 5、布线计划图改工程数量表。第二类:通信论文题目要求1、根据所选题目进行现场调研及收集资料;2、根据题目说明论文主要包括哪些部分;3、对每一部分作详细论述; 4、论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及结论; 5、所涉及的数据、图表要准确; 6、论述过程中要有自己独创的观点;

通信工程专业论文

摘要 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is inform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 dynamic field, especially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Internet, network Communication makes people in the passing information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has reached unprecedented convenience degre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has a very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is also one of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hi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knowledge, can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design, manufacture, operation, and in the departments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defence industry engag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fter graduation can be engag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levision,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intelligent instru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research, desig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design, technology import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ork。 关键词: 前言: 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益前进,广阔的经济前景离不开通信的发展。近几十年,全球通信迅猛发展,走在时代前沿。目前,现代通信已由原先单纯的信息传递功能逐步深入到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如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等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等的不断进步,以及卫星电视广播网、分组交换网、用户电话网、国际互联网络等通信网的建设,通信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经济的基本要素,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 在现代社会,通讯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然是生产力,就会对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决定作用。当然在强调技术对社会的决定作用时,不能片面地夸大技术的作用。技术不能简单的、直接的、唯一的决定社会生活。技术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特别是当今的高技术,它对社会经济、对社会生活质量、对社会关系的改变、对社会政治和社会文化,都有其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马克思把科学技术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最高意义上的革命。他在评价近代技术的社会作用时说,蒸汽、电力和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列宁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他看来,技术进步“也是其他一切进步的动力,前进的动因”。 而通信技术在对社会发展及社会生活的方面,也存在着巨大作用。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使人类进入了虚拟时代、数字时代。虚拟,就其本身来说,是数字化方式的构成,它是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虚拟性激发了人们创造能力的巨大发展。通信技术的进步还改变了人们的某些生活方式。比如:过去人们要上邮局寄信,现在在家发个E-mail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论文选题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选题 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的 FPGA 实现 CVSD 音频编译码算法研究与 FPGA 实现 DQPSK 调制解调技术研究及 FPGA 仿真实现 基于FPGA 的高斯白噪声发生器设计与实现 无线通信系统选择分集技术研究 MIMO 系统空时分组编码的性能研究 基于量子烟花算法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技术研究 基于量子混沌神经网络的鲁棒多用户检测器 论文写作叩叩舞衣衣期酒吧期玖叁 船载AIS 通信系统调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FPGA 的QAM 调制器设计与实现 基于多载波通信的信道化技术研究 简易无线通信信号分析与测量装置 DFDTD 时域有限差分matlab 仿真 超宽带多径信道下 Chirp-rate 调制性能研究 超宽带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低复杂度测距算法研究 基于低轨道编队飞行皮卫星群的空间网络设计与仿真 Lin ux 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的仿真研究 高速无线局域网 MAC 协议仿真研究 无线紫外光多址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频谱分配算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多制式通信信号产生器设计与实现 开关电源EMI 滤波器的设计 反激式电源传导噪声模态分离技术的研究 核电磁脉冲源辐射的数值仿真 基于MATLAB 的扩频通信系统及同步性能仿真 一种多频带缝隙天线的设计 MSK 调制解调器及同步性能的仿真分析 跳频频率合成器的设计 OFDM 系统子载波间干扰性能分析 复合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同步方法的研究 基于DDS+ PLL 的频率源设计 基于训练序列的 OFDM 系统同步技术的研究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设计及性能研究 MIMO_OFDM 技术研究及其性能比较 基于蓝牙的单片机无线通信研究 物联网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中远程信息无线传输的研究 物联网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中温湿度光照采集无线传输的研究 基于WiFi 的单片机无线通信研究 FSK 调制的无线数字传输系统编码技术设计与实现 直扩系统中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 卷积码的编译码设计及单片机实现 频域均衡技术的研究及 MATLAB 仿真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来源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来源 选题的动词用法指研究者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下列程序:选择方向——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提出选题——初步论证——评议和确定选题。 这个过程中,经验告诉我们选题通常是一个由大门进入二门,再由二门进入三门,即从选择一个大致的研究方向,到选择一个研究的具体领域,再到选择一个具体研究项目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提纯、净化、聚焦的过程,同时也有可能会不断反馈调整,大门进去了,二门三门进去看看觉得不合适换换二门三门也是可能的,常常需要反复调研和多次论证。最终,什么时候动词形态的选题变成了名词形态的选题,选题的过程就结束了。 大量阅读整理文献和扎实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是选题的源泉。从大量阅读整理文献和扎实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中,研究者可以从中发现选题的四个具体来源: 1、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儿。时代需求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选题最主要的来源。恩格斯在谈到科学技术的推动力的时候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是如此。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越迫切越普遍,研究的意义就越重大。 2、理论与实践之间发生的矛盾。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理论具有相对稳定性,实际生活则是变动不羁;理论来自于一定范围一定实践经验的归纳,但不一定能够归纳所有的实践经验,实际生活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经常存在着矛盾。实践发展了,理论就可能落伍过时,这时就需要发展出新的理论,对新的实践重新进行新的理论概括。 3、理论内部的矛盾。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理论、不同的学派可能有不同的解释,这样,就产生了理论内部的深刻矛盾。比如,对货币政策操作,凯恩斯学派主张“相机抉择”,货币学派则主张“单一规则”。孰是孰非?需要研究。可行的解决办法可能在于弄清楚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提出各自政策主张的理论背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寻求“相机抉择”和“单一规则”的适用条件。找出两者的适用条件,在相应的约束条件下,实施符合适用条件的政策操作才可能是有效的。 4.实践内部的矛盾。实际经济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充满矛盾的。如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是不同的:美国经济复苏举步维艰;欧洲不断爆出债务危机,先是冰岛,再是希腊,现在又是西班牙;日本情况也不妙;“金砖四国”情况较好些。简单地说,全球经济冷热不同,情况迥异。在此复杂状态下,中国选择什么样的政策?是宽松?是紧缩?要继续宽松的话,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不错,同时面临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要继续紧缩的话,全球外围环境似乎又不允许。宏观经济政策究竟何去何从?这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火热的实际经济生活是选题的广阔天地。

学位论文如何创新

创新难,难创新,首先就是要找到创新的点,才能想实现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我觉得可以从如何几个方面:1。科研扫盲,这是创新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 ? 首先是把导师,师兄,师姐的文章和论文,科学基金的申请成功报告,没中的申请报告,结题报告,横向课题的报告,咨询报告等全部浏览一遍,知道自己在什么领域,这个领域你的导师和前几届做什么,这个对于硕士来说,我觉得很有必要。这相当于给你科研扫盲,对于那些博士跨学科的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2。寻找问题和分解问题,创新的源头。? ? 如连问题都找不到或不知道如何分解问题,科研的基本功需要加强和科研思考的方式需要转换。多参加知名专家或者基金委或者部委的讲座。这个可以听到很多现实问题的描述,不一定是怎么解决,可能是抛出了问题。问题导向,往往就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还有有的虫子可以走捷径,就是关注当年国家基金(自然、社科、863,973等)申请指南和已经中标的基金项目,这些都有网站,上面都有每年中标项目和项目列表统计,多去看看。如果2007年,有个基金项目你正好赶兴趣,这时你正好处于选题时候,就可以选他,等那个基金结题了,你的博士论文也差不多了。尽管处于两个地方,但是肯定结果不一样。还有就是多观察和对经常见的问题问个为什么?不要相信任何权威,敢于对一切质疑。导师不一定是对的。许多重大创新都是建立对权威的挑战,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我硕士是做实验的,我举个简单例子,农村的小孩大概都知道田边的稻子长得好,谷子饱满,我想大多数都知道阳光充足呀,肥料好呀,根系可以深入田埂吸收营养。但是估计有的农村出身的同学可能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长在田埂护边上的稻谷更好,这是为什么呢,平时护边上的稻子并没有被水淹没,所以这就一个问题。仅研究这个问题或现象,我原来的老板的团队就做了863,973项目,其实就是

通信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题目(DOC)

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毕业设计参考题目 来源: 来源不限.. 科研生产实际自拟其它状态: 可选状态结束状态状态不限.. 列表按默认题目导师专业来源部门限选已选结束日期降序升序排列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系秦刚电子信息工程[需要1人] 已结束浏览详情 [1] 电缆隧道车转向控制系统的研究4004 张海宁专业方向不限[需要1人,已接受0人] 可选报 [2] 电动扭矩扳手设计还没有人选报! 雷斌专业方向不限[需要1人] 已结束浏览详情 [3] 便携式水分数据采集仪设计与实现4018 王鹏专业方向不限[需要1人] 已结束浏览详情 [4] 基于WIFI的嵌入式图像监控系统--图像存储模块4023 张峰专业方向不限[需要1人] 已结束浏览详情 [5] 无线气压测量系统—接口及显示单元设计4015 雷斌专业方向不限[需要1人] 已结束浏览详情 [6] 基于Creator/V ega的试验水槽仿真模型的实现4031 雷斌专业方向不限[需要1人] 已结束浏览详情 [7] 靶场试验环境的虚拟现实场景建模4016 雷斌专业方向不限[需要1人] 已结束浏览详情 [8] 便携式热敏电阻测温缆数据采集仪设计4015 雷斌专业方向不限[需要1人] 已结束浏览详情 [9] 多路高精度计时及延时控制器通信接口设计4032 雷斌专业方向不限[需要1人] 已结束浏览详情 [10] 多路高精度计时及延时控制器人机接口设计4019 雷斌专业方向不限[需要1人] 已结束浏览详情 [11] 多路高精度计时及延时控制器设计与实现4032 雷斌专业方向不限[需要1人] 已结束浏览详情 [12] 水下激光靶目标检测器设计与实现4029 雷斌专业方向不限[需要1人] 已结束浏览详情

硕士论文选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阅)

硕士论文选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蔡 翔 【摘 要】 本文探讨了硕士生在选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不要把“论文选题”当成是确定“论文标题”;第二,只有那些“科研领域的问题”中的“真实问题”、“能解待解问 题”方可作为选题;第三,在论文选题或开题之前应该做好文献检索与查新,了解国内外的研究 动态;第四,务必重视公开做论文选题报告、规范选题报告书。 【关键词】 研究生选题 学位论文 对于刚从事科研工作的硕士生来说,学位论文的选题是一大难关,其中,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应予注意。 一、“论文选题”并非“论文标题” 有相当多的硕士生把学位论文的选题当成确定论文标题。其实,两者差别甚大,不可混为一谈。所谓“论文选题”,是确定要研究的方向、范围、对象,具体地讲,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评价活动等四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向前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反馈循环。而“论文标题”则是在“论文选题”确定以后,用文字符号对“论文主题”即论文的中心论点给予概括,即所谓“点题”。它要求遣词用字确切、科学、规范,并具有简单明了、易于检索和新颖醒目等特点。好的“论文标题”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方向、范围和深度。“论文选题”工作远比确定“论文标题”复杂。“论文标题”只是论文内容的外在形式,“论文选题”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提。一般来说,“论文选题”选定之后就不再更易,而“论文标题”则在研究工作结束以后还可以反复斟酌,立异标新。 二、并非所有“问题”都是可研究的“科学问题”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1.并非所有“问题”都是“科研领域的问题”。人们所面对问题可分科研领域和非科研领域的问题两大类。显然,论文选题要将后者排除在外。例如,日常生活问题、宗教道德问题等就应排除在选题域之外。 2.并非所有“科研领域的问题”都是“真实问题”。根据其应答域的真实性,科研领域的问题可区分为真实问题和虚假问题两大类。根据现代分析哲学的理论,即便是科研领域的问题,也不都是真实问题。科研人员应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研究、分析并判定问题的应答域是否具有真实性,如果是真实问题,可继续保留在选题域内;若是虚假问题,则应将其排除在选题域之外。科研领域中的虚假问题往往具有很大的诱惑性,“怎样制造永动机”的问题,曾吸 蔡 翔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讲师、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3年12月

通信类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设计选题与任务书填写---李文海 毕业设计工作讲座---毕业设计选题与任务书的填写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与要求 有下述三个方面的作用 ·总结:对在学期间所学知识的检验与总结 ·培养:培养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撰写技术报告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1.目的 (1)提高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事物能潜心考察、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基本素质。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3)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进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使学生的科

学实验和工程实践技能的水平、独立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2)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3)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4)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1)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 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 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优秀论文 定稿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一、说明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纱线质量做综合评价时,一般不需要做目标趋同化处理。 二、利用经过最大方差旋转的因子分析法对不同纱线质量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价时,必须做目标趋同化处理,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致性,使得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目标值的表达式中,各个公因子权重系数的符号与实际情况相符,评价结果更趋合理、科学。文中提出了负因子和负指标、倒因子和倒指标的概念,这四个概念对应于四种目标趋同化处理方法,通过论述得出结论:利用负指标最科学,利用负因子有时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在本文中二者的结论完全相同;利用倒指标与利用负指标所得结论略有不同,但差别一般不大,不过利用倒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倒因子最不科学。 三、说明了在综合评价纱线质量时,经过最大方差旋转的因子分析法优于主成分分析法。 四、利用聚类分析对纱线质量进行相似性分类,通过与因子分析中排序结果的对比,说明了聚类结果的可靠性。

综合评价是指将评价对象的多个方面的信息加以汇聚,从整体上以定量形式确定评价对象的优劣水平与次序的过程。综合评价技术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教育、技术、产品质量等多个领域,并起到重要作用。综合评价问题中常常需要处理多个指标的观测数据,且这些指标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很自然地,对多个变量指标进行综合处理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便成为解决综合评价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计算机非常普及的今天,随着SPSS、SAS等统计分析软件的推广应用,使得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各类综合评价实践中的应用成为现实。目前,也有不少纺织研究者正在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到诸如纺织工业布局、纺织生产、纺织材料性能评价和产品质量综合评价等领域,尤其是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对纺织实验所采集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将更能使纺织研究者的工作有的放矢,用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实际工作。 现有纱线质量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某种指标的单个评价,本文以50批不同批次的38.46tex针织纱线为研究背景,以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为理论基础,借助SPSS统计软件,通过对多个变量指标进行综合处理,建立了纱线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纱线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给出了各个样本纱线质量优劣的综合排名;考虑到在综合评价中,有望大型指标也有望小型指标,通过分析,说明了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时,一般不必做目标趋同化处理,而在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时,必须做目标趋同化处理,为此,文中提出了负因子和负指标、倒因子和倒指标的概念,这四个概念对应于四种目标趋同化处理方法,通过论述,得出结论:利用负指标最为科学、方便,利用负因子有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对于本文中的纱线质量综合评价,二者的结论完全相同,利用倒指标与利用负指标所得结论略有不同,但差别一般不大,不过利用倒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倒因子最不科学;利用因子分析法,确立了强力因子、外观因子,捻度因子为反映纱线性能的质量因子,并给出了各个样本的三个质量因子的得分和排序;最后,用三种聚类分析方法对各个样本的纱线进行相似性聚类,三种聚类分析方法得出的聚类结果差别不大,再结合因子分析法的得分排序,验证了聚类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纱线质量;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SPSS软件

MTI翻译实践类学位论文选题要求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翻译硕士(MTI)学位论文要求 翻译专业硕士教育旨在培养能胜任各种形式翻译活动的应用型、实践性、专业化、职业化的翻译行业从业人员,因此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应和翻译行业的实践操作模式相结合,论文也应结合翻译行业的特点,真正反映出学生对翻译职业、专业翻译、行业发展的熟悉程度。 学位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学生任选一种,字数均以汉字计算): 1、翻译实践类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 2、翻译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 3、翻译调研报告:学生就翻译政策、翻译产业和翻译现象等翻译相关问题展开调研与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调研报告。 4. 重要岗位实习报告:学生就翻译行业流程中项目经理、项目翻译和项目审校三个岗位任选一种写出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0字。 5. 翻译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 论文评审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有一位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学位授予 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30学分;按规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具体要求 翻译实践类论文 1. 选题的专业性 口 选题应体现出本学位的专业特点,紧密结合翻译理论、翻译实践、

翻译管理、翻译市场与行业、翻译技术与工具使用等方面中的具体问题,符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 2. 选题的创新性 口 仔细筛选原文,尽量选择新颖、没有前人译本出版发表的材料,翻译分析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3. 选题的实际意义 口 选题应具有一定实践意义或价值,译文和报告应有助于翻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实践过程的改善。 4. 选题范围 口 翻译原文应长短合适,报告篇幅恰当,案例选择适当,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5. 翻译过程 口 应能够体现专业翻译的特点,如对译前准备和译后质量的关注、文体的分析和术语的统一等。 6. 组织结构 口 翻译实践报告应结构完整,布局合理,逻辑清晰。 7. 译文质量 口 试译全文十分之一的内容,考察学生所选原文的难度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是否能够通过质量管理步骤保证译文质量达到实用的水平。 8. 语言水平 口 试译文本应准确流畅,符合译入语使用规范;实践报告的设计表达清晰准确。 报告类学位论文(包括实习报告、实验报告、调研报告和研究论文) 1. 选题的专业性 口 选题体现出本学位的专业特点,紧密结合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管理、翻译市场与行业、翻译技术与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具体问 题,符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 2. 选题的创新性 口 选题在报告或研究内容、实验调研或研究方法、工具使用等方面具

大学生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缺乏创新性

大学生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缺乏创新性、论文格式不够标准化等一系列问题,向文献检索课提出了任务。结合学位论文写作开展针对性强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环节。文献检索课课程设置应分阶段渗入大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更多还原 信息素养作为全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新世纪人才素质的核心内容,本文从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及其角色、教学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原则等方面着手,概要地讨论了在大学生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框架。更多还原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应当定位在强化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上。为此,文章指出了课程内容深化和体系拓展的方向,从而对课程的主体内容做了较详细的勾画,并从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信息资源建设、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实现新的教学目标的条件与措施作分析,提出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发展着的学科,应当深入地、不断地对现行的信息检索课程进行信息时代要求每个人都具备信息素养,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学习能力,影响着教学改革,影响着大学生一生的学习和生活。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是:一半以上的学生信息意识不强、信息能力较差,尤其是获取、利用、创新信息的能力不强,信息道德有待提高。学校应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改革各学科教学、建立评估制度等方法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多还原 改革与研究,使之成为人们信息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更多还原 。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从国家、学校和课堂教学三个层次上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才能有序地推进其培养过程。具体的培养方法需从学校的资源利用、课程设置、教师网络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方面进行。更多还原 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程的改革必须从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着手,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课程的内涵,改进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达到适应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多还原 在信息时代,知识和信息的产出量呈指数增长,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信息素养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社会,已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素质。作为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其根本目的在于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通过优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更多还原 针对目前“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教学改革方案: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目标, 并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拓展,从选题、查找资料、撰写报告、与人交流几个环节,培养学生利用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能力。从学生的课程报告中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文献检文检课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与其他课程相比,发展较为缓慢。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学校和学生对课程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课程本身开展得很不规范。本科教学评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文检课要以此为契机,加强教学管理与建设,并就如何实现进行了讨论。更多还原 索技能并能加以灵活应用。更多还原 】本文针对大学生文献检索课程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强调文献检索课程设置应分阶段渗入大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化学化工学院专业特色,提出了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和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教学实践环节,以真正提高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和深化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更多还原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南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南 (摘自网络) 一、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科领域 通信工程专业属于电气信息类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还包括:电气工程及自动化(080601);自动化(080602);电子信息工程(08060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605);电子科学与技术(080606);生物医学工程(080607)。 二、通信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 1、通信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 (1)数据通信传输问题的研究; (2)信号及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 (3)通信系统仿真方面的研究; (4)通信新技术方面的应用; (5)通信电子电路或微机接口方面的研究; (6)通信方面的软件开发,网络层协议研究等; (7)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 2、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6)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善于运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挖掘新知识,具有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和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具有独立观察,分析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勇于置疑,具备开展科学创新活动的基本能力,能灵活地把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3、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分类 (1)数字通信与网络交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信号分析、通信原理、无线通信原理、通信组网与程控交换、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微波通信、电磁波与电磁场; (2)信号及信息处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据结构、数字图像处理、信息理论与编码; (3)电子电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DSP原理及应用、EDA技术、混合集成电路; (4)计算机应用方面: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应用等。 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原则 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结合所学专业 毕业论文主要用来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论文题目不能脱离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些学生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关系,而本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探索或研究,毕业论文就写了这方面的内容。这只能算是工作总结,但不能算是一篇毕业论文。 工科学生学习的专业往往和他们从事的工作有较紧密的关系,他们有较丰富的实验经验和感性认识,经过几年的系统学习,可以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新的认识,他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对原来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工作工具进行改进,以提高工作效率。 2、内容要新 工科论文除了具有理论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实践性和实际操作性。工科各学科发展非常之快,往往教科书刚进入课堂,内容就已经落后了。待学生毕业时,所学知识可能几近淘汰,所以学生选题要注意所用知识不能陈旧,要能跟上学科的发展。 3、题目要大小适当,难易适度

学位论文选题四个坑,千万不要掉进去

学位论文选题四个坑,千万不要掉进去 对于刚从事科研工作的硕士生来说,学位论文的选题是一大难关,其中,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应予注意。 一、“论文选题”并非“论文标题”输入标题 有相当多的硕士生把学位论文的选题当成确定论文标题。其实 ,两者差别甚大 ,不可混为一谈。所谓“论文选题” ,是确定要研究的方向、范围、对象 ,具体地讲 ,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评价活动等四个阶段 ,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向前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反馈循环。而“论文标题”则是在“论文选题”确定以后 ,用文字符号对“论文主题”即论文的中心论点给予概括 ,即所谓“点题”。它要求遣词用字确切、科学、规范 ,并具有简单明了、易于检索和新颖醒目等特点。好的“论文标题”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方向、范围和深度。“论文选题”工作远比确定“论文标题”复杂。“论文标题”只是论文内容的外在形式,“论文选题”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个步骤 ,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提。一般来说,“论文选题”选定之后就不再更易 ,而“论文标题”则在研究工作结束以后还可以反复斟酌 ,立异标新。 二、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可研究问题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1.并非所有“问题”都是“科研领域的问题” 人们所面对问题可分科研领域和非科研领域的问题两大类。显然,论文选题要将后者排除在外。例如,日常生活问题、宗教道德问题等就应排除在选题域之外。 2.并非所有“科研领域的问题”都是“真实问题” 根据其应答域的真实性,科研领域的问题可区分为真实问题和虚假问题两大类。根据现代分析哲学的理论,即便是科研领域的问题,也不都是真实问题。科研人员应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研究、分析并判定问题的应答域是否具有真实性,如果是真实问题,可继续保留在选题域内; 若是虚假问题,则应将其排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与创优基金管理与使用办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与创优基金管理与使用办法 时间:2014-1-6 14:25:00点击数:271 (校研字(2007)30号,2013年7月修订) 一、总则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博士学位论文创新与创优基金旨在加强对我校博士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博士生选择创新性强、尤其是具有原创性的研究课题,造就一流高层次人才。 2.该项基金每年总额为40万元,用于资助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创新与创优工作。 二、申请人条件 1.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本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2)已进入第二学年学习,并且全部课程学习合格。 三、申报和评审 1.经指导教师推荐,由博士生本人填写“博士学位论文创新与创优基金”资助申请书,学科点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通过后,送研究生院培养处。经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评审,必要时进行现场答辩质询,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审批后,公布资助对

象。 2、研究生院培养处于每年3月受理课题资助申请。 3、博士学位论文创新与创优基金的资助原则: (1)选题应为学科前沿,在理论、实验、方法上具有原创性或创新性突出。 (2)课题论证比较客观、充分,技术路线清晰,可行性强。预期可取得创新性成果,对学校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申请者具有从事创新性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具有相应的科研基本条件。 四、资助和结题要求 1.每年资助博士生创新研究课题10项左右,每项课题的经费额度一般为2-3 万元,工科有较多试验内容的课题最多可资助4万元。采取宁缺毋滥的资助原则,资助期限一般为一至二年,资助经费分两次下拨。 2.鼓励获资助的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到相关学科处于前沿地位的高校、科研院所或具有先进科技支撑的大型企业进行调研或短期的科研工作,相关费用可在基金资助经费中报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