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支护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支护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支护施工方案

龙泽路商业楼工程13#楼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邯郸市邯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王玉强

编制日期:2008年3月27日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龙泽路商业楼工程13#楼设计施工图纸;

(2) 龙泽路商业楼工程13#楼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地基与基础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当地规划部门或建设单位出具的放线规划图;

1.2范围:

12.1工程概况

2.1.1本工程为龙泽路18家商业楼13#楼,总建筑面积5910.15m2,其中地上4809.33 m2,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半,建筑总高度21.9米。楼层功能布局如下:地下一层为储藏室;一层为大厅、服务台、更衣室、蒸汽浴室、搓澡室等;二~四层为休息厅、管理室、淋浴室、办公室等,五层为储藏室。

2.1.2本工程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21.20m,基础底标高为-4.5m,持力层为粉土层。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层高分别为:地下室层高

3.0m,一~二层层高

4.5m,四层层高3.9m。地下室底板为400mm厚,基槽挖至设计标高局部未至持力层处则继续挖至持力层,超挖部分用级配砂石回填并分层压实至设计标高。

1.2.3依据设计定位图、设计施工图、地质勘察报告来确定基础开挖控制图。

2、施工现场概况

2.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龙泽路商业楼工程13#楼

建设单位:侯宝山

设计单位:唐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勘察单位:河北冶金建设集团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邯郸市邯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唐山市南方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该工程位于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现场用电布置

根据甲方提供的临时电源用电线路将电接到工地施工范围。变压器容量为315 KVA,足够现场使用。为保证施工,供电路线环绕整个施工现场。现场消防水泵要设专线供电。装修阶段室内用电缆穿过楼梯间,每层设一个配电箱。现场所有电器设备要求做到一机一掣一漏电开关

根据本工程特点,必须在基础施工阶段就将土方、护坡、立塔等各子分项开工顺序、模板加工进场等进行事先的周密设计和统筹安排,否则将造成各方面的互相制约,影响施工。

3、施工准备

3.1作业条件

3.1.1学习审查图纸

3.1.2勘察现场,了解地貌、地形、地下埋设物、地上障碍物、临建以及水电供应,运输道路情况,作为计算土方量,选择施工方案及组织排水的依据。

3.1.3按设计及施工要求,做好施工区域内的“三通一平”。

3.1.4土方采用机械大开挖,土方外运机械数量根据运距确定,保证挖掘机连续工作。土方根据建设单位要求运至指定地点。

3.1.5机械大开挖配合人工清槽,机械开挖深度为垫层底标高上500 mm,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然后人工清槽。

3.1.6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在不受基础施工影响的范围内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轴线和水准点。

3.1.7基坑施工所需临时设施,如水源、电源、道路、排水等设施,按平面图布置。

3.2施工机械选择

3.2.1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2台反铲挖掘机,同时土方外运设备有10台15T自卸式汽车,弃土场准备50型装载机一台负责堆土。

土方开挖具体主要施工机具如下:

3.2.2施工机械进场必须经过验收,司机持证上岗。

4、施工工艺:

4.1土方开挖作业条件

4.1.1土方开挖前,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以便挖土。

4.1.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4.1.3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4.1.4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

4.1.5 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4.2施工工艺

4.2.1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分层、分区开挖→护坡→人工清底→钎探验槽→定位放线

4.2.2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定位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定出结构的主要轴线控制线。由城市水准点引入正式高程,建立施工及高程控制点,作为沉降及施工观测用。

根据轴线尺寸、边坡坡度及工作面等用灰线放出土方开挖的基底主基底尺寸,经监理公司及规划院验线合格后再进行土方开挖。

测量放线采用J2型电子经纬仪,高程控制采用DS32型水准仪,及时做好计算资料和实测记录。

4.2.3坡度的确定:

该工程场地土根据勘察报告显示主要为粉质粘土;土方开挖选用自然放坡,放坡系数为1:1;

4.2.4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方法:根据勘察报告提供资料,基础底标高以上无地下水,故暂不考虑降水措施,若实际施工中遇到地下水,则根据具体情况编制补充方案。

基础土方施工采用机械大开挖,采用1台反铲挖土机由南面开始,由东向西进行。

a.方开挖从上到下分层依次进行。挖掘作业时,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挖土机作业半径之间,应在作业半径2m以外;同是挖土要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于一旦出现地下水好利于泄水。

b.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做好

基坑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c.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d.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e.次开挖经测试桩已经达到龄期或设计强度并经过承载力检测合格后,利用小型挖掘机找准桩的间隙,小心挖掘,严禁挖土机碰撞桩体,接近桩基设计标高100mm内和靠近桩体的土仅须人工清挖。

4.3施工注意事项:

①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②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同时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

③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

4.4钎探和验槽

4.4.1施工准备

4.4.1.1主要材料及机具

1)砂:用中砂,含泥量不得超过3%,使用前必须过3—5mm孔径的筛。

2)主要机具:轻便触探器、麻绳、凳子、手推车、撬棍、钢卷尺。

4.4.1.2作业条件

1)基土挖至基坑底设计标高上3cm,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宽、长均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地安排钎探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

4)钎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

5)钎探分两个组,每组三个人。施工前对其进行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

4.4.2主要施工方法

4.4.2.1工艺流程:

放钎点线→就位打钎→拔钎→覆盖编号→验槽→灌砂

↓↓

记录锤击数检查孔深

4.4.2.2钎探孔位间距为1.5~2m,呈梅花型布置,人工打钎,采用Φ25mm 钎探杆,钎锤重5kg,。施工前按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洒上白灰点。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4.4.2.3就位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50~7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4.4.2.4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次锤击数。钎探深度为1.8~2.1m。

4.4.2.5拔杆:用麻绳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撬棍,将钎拔出。每拔出一段将绳套往下移一段,依此类推,直至完全拔出为止。

4.4.2.6覆盖编号:打完钎后用红砖对钎孔进行覆盖编号。

4.4.2.7验槽:分区分段钎探完毕后,由甲方组织验槽。

4.4.2.8灌砂:会同业主、监理、勘察、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

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即统一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用钢筋棒捣实一次。

4.4.2.9整理记录:按钎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再经过打钎人员和试验员签字后归档。

4.4.2.10基土受雨后,不得进行钎探。

4.4.2.11验槽合格后,人工清除基底预留3cm土层至设计标高。

4.4.3验槽

基槽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150mm时,应进行钎探,同时将表面修理平整,轴线及坑(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钎探合格后,进行验槽。

4.4.4质量保证措施

4.4.4.1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工长和项目总工,取消钎杆或移位打钎。不得不打,任意填写锤数。

4.4.4.2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钎孔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先行对照,有无错误及时修改或补打。打完钎后用粘土砖进行覆盖和编号,未经四方验收后不得堵塞和灌砂。

4.4.4.3在记录表上用符号将不同的钎孔(锤击数的大小)分开。

4.4.4.4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如遇枯井或坟墓等特殊情况,将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和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4.5土方回填

基础施工完毕并验收后,及时进行土方回填。

回填时分层夯填密实,做好回填虚铺厚度控制线,采用蛙式打夯机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250mm,每层压实遍数为3~4遍,每回填一层取样试验,

并划出平面示意图标明位置,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层回填。

土:回填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土方过筛,其筛孔为50mm,并去除土内石块、杂物。视土干湿,需浇水搅拌的适当浇水,土的干湿度一般控制在粉质粘土12-15%(重量比)后浇带部位暂不回填。)

4.5.2回填土主要使用机具见下表

4.5.3作业条件

1)清理基坑内的有机物、淤泥、浮土、建筑垃圾等。

2)回填前,对填方基底和已完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并作出记录。

3)回填前,检验土的含水率(15%≤ρ≤30%)。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如果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等方法降低。当土的含水量较小时,可采用增加压实遍数的方法解决。如土料过干,应预先洒水润湿。

4)施工前,抄好水平标高,通过外墙及独立柱基做好标记,以此来控制回填土厚度。

4.5.4工艺流程

基槽底部清理→外墙防水验收(含独立基础验收)→做聚乙烯泡沫塑料片材保护层→检验土质→每30cm高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试验合格→验收

基槽回填采用人工回填,蛙式打夯机夯实。

4.5.5施工工艺

1)回填前先验收地下室外墙防水、独立基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施工。

2)回填前拆除地下室外架,在基坑上口与首层结构间搭设跳板,并在基坑上边缘搭设1米高防护围栏。

3)外墙防水保护层使用聚乙烯泡沫塑料片材保护层,进行回填土施工,下土及夯土时注意对防水保护层的保护(设置临时保护层板),避免施工机具对保护层的破坏。

4)于蛙式机打夯,要求回填土每层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5)阴阳角或肥槽过于窄小的部位,采用竖向电动夯夯实,不得漏夯。一夯压半夯,夯排三次”。

6)平和验收: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高的地方用铁锹铲平,然后请质量检查人员验收。

7)回填土要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填完的土地层,并做好一定的坡度以利排除雨水。

4.5.6质量保证

4.5.6.1土方开挖时测量工作应随时配合,机械开挖至基底标高和边坡边界,留300mm,配备足够的人员人工清理及修,严禁超挖扰动基土。

4.5.6.2随时用水准仪检查基底标高,长度、宽度大于500mm尺量检查边坡,不允许用坡度尺检查。

4.5.6.3回填时严格控制土料的质量:回填土中不得有砖头、树根、草皮、垃圾等杂物。若发现应及时清除。

4.5.6.4回填土施工过程中,专业责任师配合现场试验人员进行回填土干

密度试验取样及送检,同时填写试验记录。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计算出土的密实度,以指导现场施工。

4.5.6.5按《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要求施工,4.5.6.6回填土按每层50m一组进行取样:

(1)边槽取样以每层填土夯实后每50m取一组,分层测试、分层记录,按填土层厚实际取样并记录存档。

(2)房心回填土取样:每层每500m2取样一组.

填土压实后的干容重,应有94%以上符合要求,其余6%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得大于0.08g/cm3,且应分散不得集中。

4.5.6.7在回填过程中,如遇到外墙外侧防水层出现破损时,要用防水卷材进行修补,后做防水保护层,然后进行回填。

4.5.6.8在回填中,注意在使用铁锹、机械夯等时,不得破坏防水保护层。

4.5.6.9严禁采用运土车辆直接向基坑内倾倒。

4.5.7回填土时安全文明

4.5.7.1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4.5.7.2基坑顶部做好防护;基坑四周的防护栏,不得随意拆除。因施工局部拆除的基坑防护栏,在当天完工前仍须恢复。

4.5.7.3要求上部作业人员文明施工,不得随意乱扔施工材料及建筑垃圾。

4.5.7.4由于土方施工车辆多,运土车在现场倒土时,要服从现场总调的安排在指定地点倾倒。基坑上下操作人员统一指挥,协调一致,避免意外坠落伤人。

4.5.7.5在基坑边附近作业人员,不得离基坑过近,防止意外伤人。

4.5.7.6材料堆放边、堆土边与边坡边线距离不得小于3米;大型机械行走距边坡距离不得小于3米。

4.5.7.7每台打夯机须由2人协同操作,一人持打夯机,一人拉电缆线。严禁电缆缠绕。扭结和被打夯机跨越。操作人员必须戴好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并严禁用夯头打击电缆。

4.5.7.8土方施工时应注意观察边坡位移,防止塌方伤人。

4.5.7.9土方施工应工完场清,所用材料堆码整齐,严禁乱堆乱放。

4.5.7.10在工地各门口洒水降尘,指派专人对门口遗土进行清扫。

4.5.7.11所有施工操作必须符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要求。

4.6 1#楼基坑支护主要方案

4.6.1基坑支护设计和依据

土钉墙支护从理论和实践上讲是一种很好的支护方式,其原理是天然土体通过土钉的就地实施加固,并和喷射混凝土所形成的面板相结合,形成一个类似重力墙式的挡土结构,土钉墙在国内外的边坡稳定及基坑支护中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特点在于设备简单,不占或少占施工场地,施工要求的场地狭小,成本低,变形小无噪音,无污染,施工工期短等,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标贯值大于5的砂质土或标贯值大于3的粘性土。

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6.2设计结果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土钉墙的设计结果如下:

由于该楼基坑东侧和南侧坡度均受现场场地限制,放坡系数有限,因此考虑边坡支护设计中取了一定的超载(20kPa),土钉墙尺寸见基础平面布置图;

土钉墙结构尺寸如下:

基坑边坡按80°放坡;设计3排土钉,3排土钉布置依次为:

第一排土钉长7m,布置在-1.0m处,水平间距1.2 m;

第二排土钉长6m,布置在-2.5m处,水平间距1.5 m;

第三排土钉长7m,布置在-4.0m处,水平间距1.5m;

第四排土钉长6m,布置在-5.5m处,水平间距1.5 m;

土钉倾角15°

孔径Ф130mm

面层混凝土厚度60~80mm

面层混凝土强度C20~C25

土钉注浆采用水灰比为0.45~0.5的素水泥浆,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面层加强筋Ф14,钢筋等级为Ⅱ级。

各层土钉的配筋情况:

第一层土钉用Ф25钢筋

第二层土钉用Ф25钢筋

第三层土钉用Ф25钢筋

第四层土钉用Ф25钢筋

4.6.3土钉墙施工的技术要求

4.6.3.1土钉按照梅花形状布置。

4.6.3.2面层钢筋上反1m在钢筋面上铺设100mm厚的混凝土,在坑缘1m 范围内做一保护层,亦做防水,并做好地面水的排放工作(若出现地下水时)。

4.6.3.3施工过程中,如土钉或锚杆遇到障碍物,可以对其位置和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但应经过设计方许可。

4.6.3.4土钉的长度误差不超过±0.20m,面层喷混凝土厚度误差不超过±0.20m。

4.6.3.5凡是堆载应尽可能在距离坑沿4.0m以外,10kPa以上的超载需要放在4.0m以内时,需经设计方许可。

4.6.3.6土钉布置高度严禁低于该层设计标高0.3m。挖土方应配合土钉施工,其每次开挖的深度应和该出土钉的垂直间距相匹配。每次开挖宽度不应小于10.00m,开挖高度要在1.5~1.8m之间,以保证土钉正常的施工作业面。

4.6.3.7土钉墙面层铺设网格尺寸为@200mm×200mm的钢筋网,其钢筋直径为6.5m,所有土钉头水平方向用Ф14钢筋焊接连接在一起。钢筋网左右宽度以

5.0m为宜,上下长度应和基坑每部开挖深度相匹配。钢筋网土层面壁间距离为50mm ,同时用钉子将面壁钉牢,然后喷射80mm厚的混凝土,以保护基坑面层。

4.6.3.8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6.3.9开挖过程中若发现地质资料同勘察报告出入较大或地下管线、构筑物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对施工方案及时调整。

4.6.4土钉墙的施工工艺流程:

机械挖土→人工修边坡→土钉成孔→检查验收→下钢筋→注浆、二次注浆→挂网→喷射混凝土→监护

4.6.4.1开挖工作面

基坑机械开挖后,开挖面应辅以人工修理平整,然后由甲方设置的控制点放土钉孔位线,并由技术员复测后才能施工成孔。

4.6.4.2钻孔及注浆技术

土钉成孔以锚杆钻机加洛阳铲来完成,成孔时技术人员应控制好成孔角度,孔径和孔深。成孔后,应对孔内的浮土清除。喷射混凝土时,对土层干燥地段可用清水湿润。为确保钢筋置中,在主筋上每隔2m焊接一个托架,然后放入指定的孔中,待一批土钉的主筋都放入后,用注浆泵统一注浆,素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45~0.5。水泥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采用软塑料管从孔底注浆,注满为止,每孔至少在注浆后再补浆1~2次,尤其在砂层中施

工时补浆尤为重要。

4.6.4.3披挂坡面结构

在水泥浆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施工工作面结构。将做好的钢筋网(Ф6.5,@200×@200钢筋)披挂在坡面上,面层钢筋网距坡面20mm。然后在土钉的端部用Ф14的钢筋将土钉焊接在一起,并将面壁钢筋网与横向联系钢筋点焊在一起。最后喷射混凝土,其骨料采用粗砂和细石,水泥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细石直经4~6mm。按实验结果确定水泥、细石、粗砂的配比关系,速凝剂用量约为水泥用量的3~5%。

4.6.4.4由于本工程采用了土钉墙支护方式,这就要求挖土方在挖土时紧密配合土钉施工,每次开挖深度和土钉垂直间距相匹配。在砂土中,每段开挖高度应控制在1.0~2.0m为宜,一般为1.5m;在粘性土中,可适当放大,但不宜超过2.5m。如工期紧张时,可进行交叉作业。

4.6.4.5施工中如发现基坑壁渗水,应对渗水部位设排水孔,将水汇集于坡底排水沟内用水泵排出坑外。

4.6.4.6在施工过程中,同一配比的混凝土每三天应制作1组试块,并进行养护。

4.6.4.7土钉施工长度误差为±0.2m,角度误差为±0.2度,面层喷射混凝土厚度误差为±20mm 。钢筋焊接采用J502焊条。

4.6.5机械设备和人员准备:

4.6.

5.1设备配备:见下表

主要工作面土钉采用锚杆钻机施工,边角处采用洛阳铲施工。

4.6.

5.2人员组织

现场设项目经理:1人工长:2人

责任工程师:1人电焊工:4人

混凝土喷射工:8人钻机技术工:8人

力工:30人

4.6.6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及质量管理

4.6.6.1技术管理

⑴技术人员应认真做好各类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及保管工作,保证技术资料的完整性,技术资料不得转借丢失。

⑵凡有技术变更,必须通知洽商方可生效。

⑶所有技术洽商由项目经理部统一办理。

⑷开工前须进行完整的技术交底,签发技术质量交底书。

4.6.6.2质量管理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由项目经理牵头负责,统一指挥。各部门及工种之间既要各负其责,又要紧密协调,对各施工环节进行细致的技术、质量交底,齐心协力同抓共管。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真正做好全面质量管理,积极配合甲方及监理方的工作,严把施工质量关。

4.6.6.3质量控制

4.6.6.3.1成孔

(1)成孔允许偏差±100mm;

(2)孔深允许偏差±50mm;

(3)孔径不允许负偏差;

(4)孔内渣土及时清理干净;

(5)遇地下障碍物及时上报,经技术人员会同监理研究变更后再行施工。

4.6.6.3.2注浆

(1)采用二次注浆法;

(2)注浆采用全长压力灌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

(3)采用素水泥浆,浆液水灰比0.5,水泥P32.5级;

4.6.6.3.3制锚

(1)锚杆要达设计要求,孔口外统一外露为80mm;开作90°弯勾;

(2)锚杆全长每2m加焊支架;

(3)锚杆外露段严禁悬挂重物。

4.6.6.3.4喷射混凝土

(1)面层喷射混凝土C20厚度100cm;

(2)钢筋网片(Φ6.5@200×200),采用绑扎或焊接,铺设时沿边搭接长度应不小于200mm;

(3)横竖连系筋要双面满焊,不得有气孔、咬肉。

4.7质量保证措施

4.7.1开工前做好土方开挖技术交底,有关负责人及测量人员要掌握好现场测量及水准点,配合施工人员及时引测控制。

4.7.2用专业的土方开挖队伍。

4.7.3施工中配专职测量人员进行轴线控制及时撒灰线或钉标桩,严格控制挖掘标高,严禁超挖、少挖发生。

4.7.4基坑底面标高、长度、宽度以及边坡坡度的偏差均要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及开挖图规定。

规范要求允许偏差:

底面标高:0.50mm。

底面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不应偏小。

边坡坡度:支护范围:1:0.1—1:0.4;其它部位1:1;不应偏陡。

4.7.5检查程序

(1)孔位放线定位后,必须同质检人员、监理,对其进行复检;

(2)成孔过程中随时调整角度,以保证5°~10°;

(3)采用适当直径的铲头,以保证成孔直径不小于设计要求;

(4)详细记录成孔过程,精确控制孔深;

(5)严把钢筋进料关,入孔后做好隐检记录;

(6)混凝土要按试验室所出具的配合比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按每工作班留设试块1组(150×150×150)并做好记录;

(7)锚秆注浆后必须在较长时间内(2小时)进行二次补浆,以保证注浆满实;

(8)做好并收集,整理好各种施工原始记录,质量检查记录,设计变更等原始资料,并做好施工日志。

5、临边安全防护

5.1施工前做好土方施工人员的岗位安全教育,经常组织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禁止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作业。

5.2班前应针对当天任务,作业环境等情况,由施工队安全员进行详细的书面安全交底,施工过程中监督执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5.3基坑周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并挂设密目网,挂警示牌,通道处设钢管马道或爬梯,钢管栏杆刷红白相间油漆示警。夜间必须在四角处设置红色标志灯

5.4栏杆的固定方法可采用钢管打入地面500mm~700mm,立杆距基坑的距离为1.5m,栏高1.5m,下杆离地高度0.6m,设三道水平栏杆并刷黑白相间的警示色。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5.5基坑支护质量监护措施

5.5.1.观测点的布置:在土钉墙坡顶每隔10m布置一个点,为观测坡顶变形。

5.5.2.观测精度要求:满足国家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水平误差控制<3.00mm;垂直误差控制在<0.50mm。

5.5.3.观测时间的确定:基坑开挖每一步都应做基坑变形观测;观测时间间隔每天一次,基坑开挖完7天后,可由每天一次到4一次,15天后每周观测一次。

5.5.4.场地查看与记录: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做记录,照相存档;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并绘制沉降与位移曲线。

5.5.5.注意事项:每次观测应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观测期间使用同一种仪器,一个人操作,不能更换;加强对基坑各侧沉降,变形观测,特别对有地下管线的边坡进行重点观测。

6、坑边附载

弃土及时运出不得堆放于坑边,施工机械作业时,与坑边保持2m以上距离,以保证边坡稳定。

7、排水措施

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显示没有地下水,故此排水措施按照明水考虑待具体操作中发现地下水时再补充方案。

7.1地面水排水措施。

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沟,水沟坡度3‰,沟宽20cm,深15cm(最浅处),并在两侧设置两处集水井,(沟内用水泥砂浆抹面)。

7.2坑内排水措施

围绕槽底四周设置排水沟,深500mm,宽200mm,于西侧两角设置两800mm见方的干砖码成的集水井。待基础施工时用级配砂石填实。

8、基坑支护监测

制定基坑支护方案,设专人监测边坡变形情况,发现险情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工地负责人汇报。

9、安全技术措施

9.1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设专职安全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操作。

9.2挖掘机作业半径之内严禁施工人员入内。

9.3使用推工机回填时严禁从一侧直接将土堆入沟槽,配合施工平整的人员要远离推土机,以防被机械伤害。

9.4人工回填用手推车推土时,沟槽边应设档板,下方不许有人操作,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