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绞车设计本科论文

液压绞车设计本科论文
液压绞车设计本科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液压传动系统概论

1.1.1传动类型及液压传动的定义

一部完备的机器都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组成。原动机(电动机或内燃机)是机器的动力源;工作机是机器直接对外做功的部分;而传动装置则是设置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部分,用于实现动力(或能量)的传递、转换与控制,以满足工作机对力(或力矩)、工作速度及位置的要求。

按照传动件(或转速)的不同,有机械传动、电器传动、流体传动(液体传动和气体传动)及复合传动等的要求。

液体传动又包括液力传动和液压传动是以动能进行工作的液体传动。液压传动则是以受压液体作为工作介质进行动力(或能量)的转换、传递、控制与分配的液体传动。由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以成为现代机械设备与装置实现传动及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1.1.2 液压系统的组成部分

液压传动与控制的机械设备或装置中,其液压系统大部分使用具有连续流动性的液压油等工作介质,通过液压泵将驱动泵的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经过压力、流量、方向等各种控制阀,送至执行机器(液压缸、液压马达或摆动液压马达)中,转换为机械能去驱动负载。这样的液压系统一般都是由动力源、执行器、控制阀、液压附件几液压工作介质的几部分所组成。

一般而言,能够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液压元件的组合,称为液压回路。为了实现对某一机器或装置的工作要求,将若干特定的基本回路连接或复合而成的总体称为液压系统。

1.1.3 液压系统的类型

液压系统可以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见表1.1。

1.1.4 液压技术的特点

与其它传动控制方式相比较,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特点如下。

(1)优点

1)、单位功率的重量轻。

2)、布局灵活方便。

表1-1 液压系统的分类

3)、调速范围大。

4)、工作平稳、快速性好。

5)、易于操纵控制并实现过载保护。

6)、易于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

7)、易于操纵控制并实现过载保护。

8)、液压系统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方便。

(2)缺点

1)、不能保证定比传动。

此论文为参考论文,需要完整版联系QQ639520449

2)、传动效率低。

3)、工作稳定性易受温度影响。

4)、造价较高。

5)、故障诊断困难。

1.2绞车的简介

在起重机械中,用以提升或下降货物的机构称为起升机构,一般采用卷扬式,而这样的机器叫做卷扬机又叫绞车。

卷扬机的卷扬机构一般由驱动装置、钢丝绳卷绕系统、取物装置和安全保护装置等组成。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联轴器、制动器、减速器、卷筒等部件。钢丝绳卷绕系统包括钢丝绳、卷筒、定滑轮和动滑轮。取物装置有吊钩、吊环、抓斗、电磁吸盘、吊具挂梁等多种形式。安全保护装置有超负载限制器、起升高度限位器、下降深度限位器、超速保护开关等,根据实际需要配用。

卷扬机的驱动方式有三种,分别为内燃机驱动、电动机驱动和液压驱动。

内燃机驱动的起升机构,其动力由内燃机经机械传动装置集中传给包括起升机构在内的各个工作机构,这种驱动方式的优点是具有自身独立的能源,机动灵活,适用于流动作业。为保证各机构的独立运动,整机的传动系统复杂笨重。由于内燃机不能逆转,不能带载起动,需依靠传动环节的离合实现起动和换向,这种驱动方式调速困此论文为参考论文,需要完整版联系QQ639520449 难,操纵麻烦,属于淘汰类型。目前只有少数地方应用。

电动机驱动是卷扬机的主要驱动方式。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适合起升机构的工作要求,调速性能好,但获得直流电源较为困难。在大型的卷扬机中,常采用内燃机和直流发电机实现直流传动。交流电动机驱动能直接从电网取得电能,操纵简单,维护容易,机组重量轻,工作可靠,在电动卷扬机中应用广泛。

液压驱动的卷扬机,由原动机带动液压泵,将工作油液输入执行构件(液压缸或液压马达)使机构动作,通过控制输入执行构件的液体流量实现调速。液压驱动的优点是传动比大,可以实现大范围的无级调速,结构紧凑,运转平稳,操作方便,过载保护性能好。缺点是液压传动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高,液体容易泄漏。目前液压驱动在建筑卷扬机中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1.3拟定绞车液压系统图

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简要说明如下:(见图1.1)

液压马达9的排量切换由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实现,控制压力由液压马达9自身提供,为了防止下放时因超越负载作用而失速,在马达回油路上设置了外控式平衡

阀4。另外,为了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以防污染和过热造成的故障,在回油路上设置了回油过滤器7及冷却器8。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的中位机能为K型,所以,绞车停止待命时,液压泵可以中位低压卸荷,有利于节能。

表1.2绞车液压系统电磁铁动作顺序

由表1.2可知:当电磁铁2YA通电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切换至右位,液压

油经过单向阀进入液压马达2,驱动滚筒卷扬方向旋转。当电磁铁1YA通电时,负载由平衡阀支撑的同时快速下放,当需要制动时,电磁铁3YA通电,制动器制动。

图1.1

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液压马达3、6、溢流阀4、外控式平衡阀

5、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回油过滤器8冷却器9、液压马达10、油箱

第二章卷扬机构的方案设计

卷扬机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机构的驱动方式;安装位置的限制条件和机型种类与参数匹配等。

2.1 常见卷扬机构结构方案及分析

2.1.1 非液压式卷扬机构方案比较

根据卷扬机构原动机和卷筒组安装相对位置不同,卷扬机构结构布置方案的基本型有并轴式和同轴式两种。而这两种基本型中又有单卷筒和双卷筒之分。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卷扬机构结构方案。

图此论文为参考论文,需要完整版联系QQ639520449

卷扬机构

图2.1所示为并轴式单卷筒卷扬机构,他们的卷筒轴与原动机轴线并列平行布置,结构简单、紧凑。

为了提高取物装置在空载或轻载时的下降速度,有的卷扬机构设置了重力下降装

置(图2.1b)。在卷筒上装有带式制动器和内涨式摩擦离合器。当离合器分离时,驱动卷筒的动力源被切断,卷筒处于浮动状态,这时可利用装在卷筒上的带式制动器控制取物装置以重力快速下降。

卷扬机构方案设计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卷筒轴与减速器输出轴的连接方式。图2.1(a)、(b)所示方案,它们是把卷筒安装在减速器输出轴的延长部分上,从力学观点看,属于三支点的超静定轴,减小了轴承受的弯矩。但是,这种结构对安装精度要求很高,而且使的卷筒组和减速器的装配很不方便,减速器也不能独立进行装配和试运转,更换轴承也较困难。然而,它的外形尺寸小,结构简单,适用于中小型建筑机械的卷扬机构。

图2.1(c)、(d)所示方案,卷筒组与减速器输出端均采用了补偿式连接。图2.1(c)减速器的输出轴利用齿轮连轴节与卷筒连接,且直接把动力传递给卷筒。图2.1(d)是采用十字滑块联轴节将卷筒和减速器输出轴连成一体,卷筒轴的右端伸入到减速器输出轴上的联轴节半体中心孔内,构成了轴的一个支点,输出轴和卷筒轴均为筒支结构,构造紧凑,制造、安装均有良好的分组性。

并轴布置双卷筒卷扬机构(图2.2),由一台液压马达通过二级齿轮减速器分别驱动装在两根平行轴上的主、副卷筒。在这两个卷筒上分别装有离合器和制动器。通过液压操纵系统的控制可使主、副卷筒独立动作,并能实现重力下降。

图2.2 并轴布置双卷筒卷扬机构

双卷筒集中驱动,可减少一套液压马达及传动装置。

2.1.2 卷筒轴与减速器输出轴连接方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此论文为参考论文,需要完整版联系QQ639520449

式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1.尽量避免采用多支点的超静定轴。因为多支承点受力复杂且轴安装精度

不易保证。

2.优先采用减速器输出端直接驱动卷筒的连接方式,使卷筒轴不传递扭距,

尽可能避免卷筒轴收弯曲和扭转的复合作用,以减少轴的直径。

3.使机构有良好的总成分组行,以利制造、安装、调试和维修。

4.结构紧凑、构造简单,工作安全可靠。

5.卷筒组与减速器输出轴优先采用补偿式连接,这样,在安装时允许总成

间有小量的轴向、径向和角度位移,以补偿安装位置误差和机件的变形。

2.1.3 液压卷扬机构的分类

近年来普遍采用了行星齿轮传动的多速卷扬机构,利用控制多泵合流和液压马达的串并联或采用变量液压马达实现卷扬机构的多种工作速度,从而实现轻载高速、重载低速,提高工作效率,以满足各种使用要求。

液压传动的起升机构可分为下列几种形式:

由于选用的液压马达的形式不同,液压起升机构可分为高速液压马达传动和低速大扭矩马达传动两种形式。

高速液压马达传动需要通过减速器带动起升卷筒。减速器可采用批量生产的标准减速器,通常有圆柱齿轮式,蜗轮蜗杆式和行星齿轮式减速器。这种传动形式的特点是液压马达本身重量轻、体积小,容积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但整个液压起升机构重量较重,体积较大。

低速大扭矩马达传动可直接或通过一级开式圆柱齿轮带动起升卷筒。虽然低速马达本身体积和重量较大,但不用减速器,使整个液压起升机构重量减轻,体积减小。并使传动简单、零件少,起动性能和制动性能好,对液压油的污染敏感性小。壳转的内曲线径向柱塞式低速大扭矩马达,可以装在卷筒内部,由马达壳体直接带动卷筒转动,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布置。

图2.3 液压卷扬机构布置方案(一)

2.1.4 液压式行星齿轮传动卷扬机构布置方案

液压多速卷扬机构有多种布置方案,如:

1、液压马达、制动器和行星减速器分别布置在卷筒的两侧,即对称布置(图2.3)。

2、液压马达和制动器分别布置在此论文为参考论文,需要完整版联系QQ639520449

器装在卷筒内部(图2.4)。

图2.4 液压卷扬机构布置方案(二)

图2.5 液压卷扬机构布置方案(三)

3、液压马此论文为参考论文,需要完整版联系QQ639520449 装在卷筒内(图2.5)

4、液压马达、制动器和行星减速器均装入卷筒内部(图2.6)。

图2.6 液压卷扬机构布置方案(四)

二三方案属于同一类型,由于行星减速器装在卷筒内,所以体积小,结构较紧凑,但由于卷筒内的空间位置受到限制,要求安装精度高,零件加工工艺复杂,轴承的选择较困难,维修不方便。它们的不同处是制动器的安装位置,方案二显得对称性好。

方案四显然较方案二、方案三的外形尺寸更小,结构更加紧凑。但是它除了有二、三方案中的问题外,还存在制动器和液压马达的散热性极差,检修调试也很不方便。

图2.7 液压卷扬机构布置方案(五)

二、三、四方案均属同轴式布置,即使液压马达和卷筒轴在同一中心线上,总成组装时要保证规定的同心度。

5.液压马达、制动器和行星减速器都布置在卷筒的同一侧(图2.7)。这种布置形式,机构的轴向尺寸较大,维修不太方便,同时也会给总体布置带来一定困难。但它易于加工和装配,总成分组性较好。

2.2 本设计所采用的方案

本设计给出的马达的排量为520ml/r,工作压力为16.5MP,因此选用低速大扭矩马达,采用低速方案,不选用减速器。传动方案根据比较选用如(图2.8)所示,多片盘式制动器安装在马达上,联轴器内置于卷筒内。此方案整体体积小,结构较紧凑。

图2.8 本设计所采用的方案

2.3 卷扬机构方案设计注意事宜

卷扬机构的方案的设计除认真考虑以上问题外,还要酌情处理好以下事宜。

1、分配机构总传动比时,级差不宜过大,一般可采取从原动机至卷筒逐级降低传动比的分配方法。

2、卷筒直径尽量选取最小许用值,因为随着卷筒直径的增加,扭矩和传动比也随之增大,引起整个机构的尺寸膨胀。但在起升高度大的情况下,为了不使卷筒长度过大,有时采用加大直径的办法来增加卷筒的容绳量。

3、对于具有多种替换工作装置的机械,卷筒的构造应能提供快速换装的措施,如制成剖分组合式卷筒等。

4、滑轮组的倍率对机构的影响较大。因此,滑轮组的倍率不宜取得过大。 一般当起升载荷50Q P kN ≤时,滑轮组的倍率宜取2,250Q P kN ≤时,倍率取3~6,载荷量更大时,倍率可取8以上。

5、卷扬机构的制动器是确保工作安全可靠的关键部件。支持制动器一般应装在扭矩最小的驱动轴上,这样可减少制动器的尺寸。但是若采用制动力矩大、体积小结构简单的钳盘式制动器时,可将其装在卷筒的侧板上,以提高卷扬机构的可靠性。 对于起吊危险物品的卷扬机构应设置两套制动装置。

第三章卷扬机构组成及工作过程分析

3.1 卷扬机构的组成

根据选用的低速方案分析卷扬机由液压马达、长闭多片盘式制动器、离

合器、卷筒、支承轴、平衡阀和机架等部件组成。

3.2 卷扬机构工作过程分析

3.2.1 卷扬机构的工作周期

卷扬机构是周期性作业。一个工作周期为:启动加速(0→a)、稳定运动(a→b)和制动减速(b→c)三个过程(图2.1)。载荷由静止状态被加速到稳定工作速度(稳定运动)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启动时间,从a到b经历的时间称为工作时间,从b 点的稳定运动减速到静止状态时所经历的时间成为制动时间。起动和制动时间直接影响卷扬机的工作过程,设计时可通过计算选取较为适合的时间。

图3.1 卷扬机构工作过程曲线

3.2.2 载荷升降过程的动力分析

卷扬机构带载作变速运动(起动或制动)时,作用在机构上的载荷除静力外,还有作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质量产生的动载荷。

1.起升起动过程

卷扬机构带载提升时,载荷从静止状态加速到稳定运动速度v 的瞬时过程称为起升起动过程。此时,悬挂载荷的钢丝绳拉力(图3.2a )为: Q g S P P =+ 式中 Q P ——起升载荷;

g P ——由加速运动质量产生的惯性力。

在起升起动时,惯性力方向与起升载荷方向相同,使钢丝绳拉力增加。

图3.2 重物升降过程的动力分析

(a )起升起动;(b )起升制动;(c )下降起动;(d )下降制动

2、起升制动过程

卷扬机构由匀速运动制动减速到静止的过程称为起升制动过程。此时,悬挂重物的钢丝绳拉力Q g S P P =-(图3.2b )

。由于减速运动质量产生的惯性力g P 的方向与起

升载荷Q P 的方向相反,故使钢丝绳拉力减小。 3、下降启动过程

将载荷从静止状态加速下降到匀速的过程称为下降起动过程(图3.2c )。此时,惯性为g P 的方向与载荷Q P 的方向相反,使钢丝绳拉力减小,即Q g S P P =-

4.下降制动过程

卷扬机驱动悬吊载荷以匀速下降时,将制动器上闸,使载荷由匀速下降减速到静止状态的过程称为下降制动过程(图3.2d )。此时因惯性力g P 的方向与起升载荷Q P 的方向一致,故使钢丝绳拉力增加,即Q g S P P =+。

综上分析可得如下结论:起升起动和下降制动是卷扬机构最不利的两个工作过程,起升起动时原动机要克服的阻力距是静阻力矩与最大惯性阻力距之和。因此,原动机的起动力矩q M 必须满足

max q j g M M M ≥+

下降制动是制动器最不利的工作过程,所以,卷扬机构支持制动器的制动力矩

Z M 应满足下面条件:

max Z j g M M M ≥+ 才能将运动的物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平稳的停住。

式中 j M ——卷扬机构驱动载荷匀速运动时的静阻力矩; max g M ——卷扬机构起、制动时的最大惯性阻力矩。

显然,上述两种工作过程是决定卷扬机原动机和制动器性能以及对机构的零部件进行强度计算的依据。

第四章卷扬机卷筒的设计和钢丝绳的选用

4.1 卷扬机卷筒的设计

4.1.1 卷扬机卷筒组的分类和特点

卷筒是起升机构中卷绕钢丝绳的部件。常用卷筒组类型有齿轮连接盘式、周边大齿轮式、短轴式和内装行星齿轮式。

齿轮连接盘式卷筒组为封闭式传动,分组性好,卷筒轴不承受扭矩,是目前桥式起重机卷筒组的典型结构。缺点是检修时需沿轴向外移卷筒。

周边大齿轮式卷筒组多用于传动速比大、转速低的场合,一般为开式传动,卷筒轴只承受弯矩。

短轴式卷筒组采用分开的短轴代替整根卷筒长轴。减速器侧短轴采用键与过盈配合与卷筒法兰盘刚性连接,减速器通过钢球或圆柱销与底架铰接;支座侧采用定轴式或转轴式短轴,其优点是构造简单,调整安装比较方便。

内装行星齿轮式卷筒组输入轴与卷筒同轴线布置,行星减速器置于卷筒内腔,结构紧凑,重此论文为参考论文,需要完整版联系QQ639520449

根据钢丝绳在卷筒上卷绕的层数分单层绕卷筒和多层绕卷筒。由于本设计的卷绕层数为三层,因此采用多层卷筒。根据钢丝绳卷入卷筒的情况分单联卷筒(一根钢丝绳分支绕入卷筒)和双卷筒(两根钢丝绳分支同时绕入卷筒)。单联卷筒可以单层绕或多层绕,双联卷筒一般为单层绕。起升高度大时,为了减小双联卷筒长度,有将两个多层绕卷筒同轴布置,或平行布置外加同步装置的实例。

多层卷筒可以减小卷筒长度,使机构紧凑,但钢丝绳磨损加快,工作级别M5以

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

2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液压传动是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能量和进行控制的传动方式。液压系统利用液压泵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通过液体压力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经过各种控制阀和管路的传递,借助于液压执行元件(缸或马达)把液体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驱动工作机构,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和回转运动。驱动机床工作台的液压系统是由油箱、过滤器、液压泵、溢流阀、开停阀、节流阀、换向阀、液压缸以及连接这些元件的油管、接头等组成。 2.1 工作原理 1)电动机驱动液压泵经滤油器从油箱中吸油,油液被加压后,从泵的输出口输入管路。油液经开停阀、节流阀、换向阀进入液压缸,推动活塞而使工作台左右移动。液压缸里的油液经换向阀和回油管排回油箱。 2)工作台的移动速度是通过节流阀来调节的。当节流阀开大时,进入液压缸的油量增多,工作台的移动速度增大;当节流阀关小时,进入液压缸的油量减少,工作台的移动速度减少。由此可见,速度是由油量决定的。 2.2 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 1)能源装置——液压泵。它将动力部分(电动机或其它远动机)所输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给系统提供压力油液。 2)执行装置——液压机(液压缸、液压马达)。通过它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推动负载做功。 3)控制装置——液压阀。通过它们的控制和调节,使液流的压力、流速和方向得以改变,从而改变执行元件的力(或力矩)、速度和方向,根据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压阀可分为村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又分为益流阀(安全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调整阀、分流集流阀等;方向控制阀包括单向阀、液控单向阀、梭阀、换向阀等。根据控制方式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开关式控制阀、定值控制阀和比例控制阀。 4)辅助装置——油箱、管路、蓄能器、滤油器、管接头、压力表开关等.通过这些元件把系统联接起来,以实现各种工作循环。 5)工作介质——液压油。绝大多数液压油采用矿物油,系统用它来传递能量或信息。

无极绳绞车毕业设计(含外文翻译)

1 绪论 1.1引言 煤炭是当前我国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煤炭工业的发展远不能满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煤炭工业。然而,高速发展煤炭工业的出路在于煤炭工业的机械化。 煤炭工业的机械化是指采掘、支护、运输、提升的机械化。其中运输包括矿物运输和辅助运输。绞车就是辅助运搬输其中一种。我国绞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仿制设计阶段;60年代,自行设计阶段;7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标准化、系列化设计阶段。 1.2绞车运输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近40年我国的煤炭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采煤技术已接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采单采原煤产量早已突破了百万吨,然而煤炭工业机械化离不开运输,运输又离不了辅助运输设备,绞车就是辅助运输设备的一种。原煤的运输也已经实现了大运量娦式输送机化,但井下轨道辅助运输与之很不适应,材料的运输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小绞车群接式的运输方式,运输战线长,环节多,占用搬运设备、人员外,安全性差,效率低。尽管一些煤矿对 其进行了技术改造, 但仍然满足不了当前矿井发展和生产的需要。可见矿井辅助运输在当前现代化矿井建设中起关键作用。图1-1为无极绳绞车图片 图1-1 无极绳绞车 现在矿山所用绞车都是由建筑卷扬机发展而来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先谈谈建筑卷扬机的发展,从而了解整个矿用绞车的发展历程。

我国在很久以前的古代,就知道采用辘轳等来提升重物,以减轻体力劳动的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旧中国的工业落后,劳动力便宜,所以在物料的提升和搬运过程中大都是靠工人的肩挑背扛,而绞车只有在一些大型企业中才被使用,应用很少,而且所适用的绞车也均为国外生产,国内基本没有生产绞车的厂家。 我国的绞车生产是解放后才开始的,已有近60年的历史。50年代为满足恢复经济的需要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需要,绞车的生产被提到了日程上。原沈阳国泰机器厂(阜新矿山机械厂前身)等成批仿制了两种绞车,一种为日本的JIS8001型动力绞车,它是一种原动机为电动机,传动形式是开式圆柱齿轮传动,双锥体摩擦离合器,操作为手扳脚踩的快速绞车;另一种是按苏联图纸制造的1011型和1012型普通蜗杆传动、电控慢速绞车。 随着生产的发展,到了60年代,绞车的生产和使用越来越多。为了协调生产,主要绞车生产厂家(阜新矿山机械厂、天津卷扬机厂、山西机器厂、宝鸡起重运输机厂等)组成了卷扬机行业组织,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矿山机械行业下。为了发展绞车的生产,行业组织了相关厂家的人员对全国绞车的生产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始自行设计和制造新的卷扬机,先后试制了0.5t、1t、3t电动卷扬机,但由于对当时各厂家的生产能力估计不足,无法推广。 从70年代起,我国绞车的生产进入了技术提高、品种增多、定性生产的新阶段。在各厂自行设计和生产的基础上,1973年,由卷扬机行业组织了有关厂家和院校联合进行了绞车基型设计,并充分考虑到了当时中小厂家的生产能力。快速绞车的基型采用半开半闭式齿轮传动,离合器采用单锥面石棉橡胶摩擦带结构,操纵用手扳刹车带制动。慢速绞车的基型为闭式传动(圆柱齿轮传动或蜗杆传动减速器)、电磁铁制动结构。这两种基型一直到今天还在生产。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当时第一机械工业部发布了JB926-74《建筑卷扬机形式与基本参数》和JB1803-76《建筑卷扬机技术条件》两个部标准,并把卷扬机行业划归常德建筑机械研究所(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前身)领导。随着部标准的颁布,使绞车有了大发展的基础。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厂家相继生产了20t和32t绞车。 从70年代末开始,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大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动力,煤炭产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要求日益强烈,许多产品逗进行了防爆改造,从而进入到煤矿井下,其中绞车是最成功的一种产品,JD系列的调度绞车和JH系列的回柱绞车至今还在大量的生产,是矿山井下,运输调度不可替代的机械设备。但这种设备的自动化的程度不高,无法实现无人值守的自动操作,往往由于绞车操作工的操作失误或精神不集中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矿山绞车的发展是伴随着煤炭产业发展,九十年代中后期,是我国煤炭生产的一个低潮,矿用绞车的发展十分缓慢,没有什么新的结构,产品出现。但是,2000年以后,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煤炭再一次被人们所重视,煤炭价格一路上涨,绞车等一系列的矿山机电产品需求量剧增,促进了绞车的发展,这一时期绞车品种增加,自动化水平增加,新结构、新功能不断出现,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技术瓶颈,即自动控制设备的防爆问题。现在,变频调速技术和PLC控制技术十分的成熟,但是,也只是在矿井的主井和副井的提升系统中得到了最广泛的最成熟的应用。然而,自动化和数字化是矿井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矿山设备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 在国外,绞车的品种繁多,应用也很广泛。在西方技术先进的国家中,钻机制造商德国Wirth公司、Bentec公司以及美国Varco公司拥有先进的绞车控制技术、电动机四象限

千斤顶液压缸加工专用机床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千斤顶液压缸加工专用机床电气控制设计 摘要:本机床为专用千斤顶液压缸两端面的加工,采用装在动力滑台上的左、右两个动力头同时进行切削。动力头的快进、工进、快退由液压缸驱动。液压系统采用两位四通电磁阀控制,并用调整死挡铁方法实现位置控制。 关键字:液压系统,行程开关,联锁与保护 1设计任务 1.1设计任务 1)设计与绘制电气控制电路和主电路图,选择电气元件,制订元件目录表; 2)编制设计说明书与设计小结; 3)列出设计参考资料目录,不少于5个。 1.2设计方案 千斤顶液压缸加工专用机床设计的主要结构有工件台,即可装卸工件的部分,当工件处于可被加工位置时,先用定位油压缸对其进行定位夹紧,工件处于固定不动的状态,这样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加工;动力头,用动力头电机带动,它能够同时完成刀具切削运动和进给运动,在液压系统中动力头主要完成刀具的切削运动,进给运动主要靠液压滑台来实现;液压滑台,主要是由油泵电机控制来完成两个动力头的进给运动,即快进、工进和快退。它的换向主要靠电磁阀改变压

力油路来实现的,因为液压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无级调速,正反向平稳,冲击力小,便于频繁的换向,它可以与电气控制系统相配合。 2千斤顶液压缸加工专用机床工作原理 2.1主电路工作原理 1)油泵电动机M3的控制 油泵电动机M3只是带动油泵的输出压力油,所以只需要单相运行。当按下SB2时,油泵电机启动,对应的其他控制接在压力继电器的后面,所以当油泵电机启动后,才能进行其他控制。 2)电动机M1、M2的控制 电动机M1、M2是分别带动左、右动力头的刀具切削运动,它的进给换向主要靠液压滑台来实行,所以也只需要单相运行。并分别用接触器KM1、KM2控制。只有当油压达到一定数值后,压力继电器闭合才能接通控制M1、M2的电路进行工件加工。 2.2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1)合上电源开关QS后按下按钮SB2,KM3得电并自锁,油泵电动机启动,当油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压力继电器闭合,中间继电器KA 得电,KA常开触点闭合,接通后面控制电路。 2)零件定位 当启动油泵电机,压力继电器闭合后,按下SB3,工人将零件装入夹具后,碰到行程开关SQ1,SQ1常开触点闭合使中间继电器KA1得电并自锁,同时KA1常开触点闭合接通时间继电器KT2并使电磁

(完整版)液压系统故障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首先介绍了液压系统的组成,从液压系统的优缺点介绍了液压系统,接着详细介绍了每个液压元件的功能和元件出现故障与排除方法,最后从压力.方向和速度介绍了液压系统和液压系统中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最终联合液压元件故障分析与排除和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举出案例进行分析。 【Abstract】first introduc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troduces the function and components of each and speed of the common trouble analysis and removal of and exclusion and failure eventually combined hydraulic component failure, cite the case analysis J1VMC400立式加工中心液压系统的分析与故障维修 首先介绍了机床液压系统的组成,然后从J1VMC400立式加工中心的液压系统故障,包括液压元件等进行说明。最后分析J1VMC400立式加工中心液压系统故障的维修方法。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概述 根据自己题目定概述内容 1.1 液压系统的组成 1.2 液压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某型号数控机床液压系统的分析 2.1 某型号液压系统的组成 2.2 某型号液压系统的特点 2.3 液压系统的分析 第三章某型号数控机床液压系统的故障 3.1 液压系统故障概述 3.2 液压元件故障 3.3 液压回路故障 第四章某型号数控机床液压系统的维修 4.1 液压系统维修概述 4.2 液压元件维修 4.3 液压回路维修 第五章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最少列写五篇。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液压系统的设计说明

目录 摘要 (2) 前言 (3) 第1章液压传动概述 (4) 1.1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4) 1.2 液压传动的特点 (5) 1.3 液压工作的介质 (6) 第2章总评方案 (8) 2.1 工况分析 (8) 2.2 确定液压系统方案 (9) 第3章确定主要参数 (15) 3.1 计算液压缸的尺寸流量 (15) 3.2 计算液压泵的电机功率 (19) 3.3 液压泵的气穴、噪声 (23) 第4章选择液压元件 (25) 4.1 选择阀的类型 (25) 4.2 选择液压元件确定辅助装置 (27) 总结 (32) 致谢 (33) 参考文献 (34)

摘要 面对我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工业的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制造业领域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制造装备的改进,使得作为制造工业重要设备的各类机加工艺装备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尤其是孔加工,其在今天的液压系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镗床液压系统的设计,除了满足主机在动作和性能方面规定的要求外,还必须符合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效率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和维修方便等一些公认的普遍设计原则。液压系统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已知的条件,来确定液压工作方案、液压流量、压力和液压泵及其它元件的设计。 综上所述,完成整个设计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艰巨的工作。设计者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的辩证的思想方法。同时,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设计经验,向有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从事生产实践的工作者学习,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较好地完成机械设计任务。 关键词:液压缸液压泵换向阀

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论文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综合实训报告 题目:矿井通风设计 专业班级: 设计人: 指导人: 20XX年X月XX日

目录一、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5 (一)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5 (二)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5 (三)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 6 (四)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7 二、优选矿井通风系统7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7 (二)确定矿井通风系统8 三、矿井风量计算8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8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8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8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11 3.硐室需风量计算13 4.其他用风巷道的需风量计算机14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5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5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5 五、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16

(一)主要通风机的选择17 六、概算矿井通风费用21

前言 通风是关系到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要做到随矿井生产变化即时进行通风系统改造与协调,严格控制串联通风,强化局部通风管理,杜绝局部通风机无计划断电,做到通风系统正规合理、可靠、稳定.

矿井通风设计是整个矿井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力求实现预期效果。 第一章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的矿井通

风系统。矿井通风设计分为新建或扩建矿井通风设计。对于新建矿井的通风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可能。对于改建或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必须对矿井原有的生产与通风情况做出详细的调查,分析通风存在的问题,考虑矿井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原有的井巷与通风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完善、更切合实际的通风设计。无论新建、改建或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都必须贯彻党的技术经济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矿山安全规程、技术规程、设计规范和有关的规定。 矿井通风设计一般分为两个时期,即基建时期与生产时期,分别进行设计计算。 第一节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指建井过程中掘进井巷时的通风,即开凿井筒(或平硐)、井底车场、井下硐室、第一水平的运输巷道和通风巷道时的通风。此时期多用局部通风机对独头巷道进行局部通风。当两个井筒贯通后,主要通风机安装完毕,便可用主要通风机对已开凿的井巷实行全压通风,从而可缩短其余井巷与硐室掘进时局部通风的距离。 第二节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是指矿井投产后,包括全矿开拓、采准和采煤工作面以及其他井巷的通风。这时期的通风设计,根据矿井生产年限的长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矿井服务年限不长时(大约15至20年),只做一次通风设计。矿井达产后通风阻力最小时为矿井通风容易时期;矿井通风阻力最大时为困难时期。依据这两个时期的生产情况进行设计计算,并选出对此两个时期的通风皆为适宜的通风设备。 (2)矿井服务年限较长时,考虑到通风机设备选型,矿井所需风量和风压的变化等因素,又需分为两个时期进行通风设计。第一水平为第一期,对该时期内通风容易和困难两种情况详细地进行设计计算。第二期的通风设计只做一般的原则规划,但对矿井通风系统,应根据矿井整个生产时期的技术经济因素,作出全面的考虑,以使确定的通风系统既可适应现实生产的要求,又能照顾长远的生产发展与变化情况。 矿井通风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如下:

车用电动液压千斤顶结构设计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据统计,国内的轿车保有量2005年已达到900余万辆, 在现实生活中,轿车、吉普在路途上换胎一直是驾车者们一件头痛的事,尤其是在酷热的夏天和严寒而绵绵细雨的冬天,半个多时晨换下胎来,不仅身心劳累,且浑身油泥。随着技术与经济的发展,一种起重工具液压千斤顶大量涌现于市场,其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修理汽车、拖拉机等可用它将车身顶起,方便修理。液压千斤顶是根据帕斯卡原理工作,它由油箱、大小不同的两个压力油缸、单向阀等几个部分组成。工作时,提起小活塞将油吸入小压力油缸,当压下小活塞时将油液压进大压力油缸。通过两个单向阀门的控制,小活塞对油的压强传递给大活塞,将重物顶起来。小活塞不断地往复动作,就可以把重物顶到一定的高度。工作完毕,打开关截止阀,使大压力油缸和油箱连通。这时,只要在大活塞上稍加压力,大活塞即可下落,油回到油箱中去。 千斤顶分为机械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两种,原理各有不同。从原理上来说,液压千斤顶所基于的原理为帕斯卡原理,在比较小的活塞上面施加的压力比较小,而大的活塞上施加的压力也比较大,这样能够保持液体的静止。通过液体的传递可以得到不同端上的不同的压力,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变换的目的。机械千斤顶采用机械原理,以往复扳动手柄,拔爪即推动棘轮间隙回转,小伞齿轮带动大伞齿轮、使举重螺杆旋转,从而使升降套筒获得起升或下降,而达到起重拉力的功能。但不如液压千斤顶简易。 千斤顶采用液压传动的优点: (1)由于液压传动是油管连接,所以借助油管的连接可以方便灵活地布置传动机构,这是比机械传动优越的地方。 (2)液压传动装置的重量轻、结构紧凑、惯性小。 (3)传递运动均匀平稳,负载变化时速度较稳定。 (4)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借助于设置溢流阀等,同时液压件能自行润滑,因此使用寿命长。 (5)液压元件已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和推广使

液压缸的设计_毕业论文设计-液压缸的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毕 业 设 计 液压缸的设计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

2013 年11 月28 日

摘要 将液压缸提供的液压能重新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称为执行元件。执行元件是直接做功者,从能量转换的观点看,它与液压泵的作用是相反的。根据能量转换的形式,执行元件可分为两类三种:液压马达、液压缸、和摆动液压马达,后者也可称摆动液压缸。液压马达是作连续旋转运动并输出转矩的液压执行元件;而液压缸是作往复直线运动并输出力的液压执行元件。此说明书是针对液压缸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来确定液压缸的工作压力和承载能力,来确定其缸筒内径、壁厚和活塞杆的直径。再根据液压缸的零部件的工作要求确定零件的工艺,根据零件的精度要求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法,并生成工艺卡片,完成零件的加工。 关键字:液压缸、机械能、转矩、执行元件 Abstract Hydraulic cylinder will be able to provide the device called actuators. Work is a direct implementation of componen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ergy conversion; it is the role of the in the form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nd the output of the of components

液压绞车设计本科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液压传动系统概论 1.1.1传动类型及液压传动的定义 一部完备的机器都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组成。原动机(电动机或内燃机)是机器的动力源;工作机是机器直接对外做功的部分;而传动装置则是设置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部分,用于实现动力(或能量)的传递、转换与控制,以满足工作机对力(或力矩)、工作速度及位置的要求。 按照传动件(或转速)的不同,有机械传动、电器传动、流体传动(液体传动和气体传动)及复合传动等的要求。 液体传动又包括液力传动和液压传动是以动能进行工作的液体传动。液压传动则是以受压液体作为工作介质进行动力(或能量)的转换、传递、控制与分配的液体传动。由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以成为现代机械设备与装置实现传动及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1.1.2 液压系统的组成部分 液压传动与控制的机械设备或装置中,其液压系统大部分使用具有连续流动性的液压油等工作介质,通过液压泵将驱动泵的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经过压力、流量、方向等各种控制阀,送至执行机器(液压缸、液压马达或摆动液压马达)中,转换为机械能去驱动负载。这样的液压系统一般都是由动力源、执行器、控制阀、液压附件几液压工作介质的几部分所组成。 一般而言,能够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液压元件的组合,称为液压回路。为了实现对某一机器或装置的工作要求,将若干特定的基本回路连接或复合而成的总体称为液压系统。 1.1.3 液压系统的类型 液压系统可以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见表1.1。 1.1.4 液压技术的特点 与其它传动控制方式相比较,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特点如下。 (1)优点 1)、单位功率的重量轻。 2)、布局灵活方便。

(完整版)液压传动系统毕业论文

液压传动和控制由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新工艺、新材料等后取得了新的发展,使液压系统和元件在技术水平上有很大提高。本文从液压技术现状、液压现场总线技术、水压元件及系统、液压节能技术等方面介绍液压技术创新及发展趋势。指出液压传动向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高速化、高功率、小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是不断提高它与电传动、机械传动竞争能力的关键。 Abstract Hydraulic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by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new material to obtain the new development after, technical level , the , and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Points out that the to automation, , , lightweight direction, is continuously improve it and electric driv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competition ability of the key.

摘要 (1) 绪论 (3) 第一章液压传动的基本介绍 (3) 1.1 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 (3) 1.2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4) 1.3 液压传动的定义 (5) 1.4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5) 1.5 液压系统的应用领域 (6) 第二章液压技术的创新发展 (7) 2.1 液压现场总线技术 (7) 2.2 水压元件及系统 (8)

专用铣床液压系统设计论文

摘要 液压系统是以电机提供动力基础,使用液压泵将机械能转化为势能,推动液压油。通过控制各种阀门改变液压油的流向,从而推动液压缸做出不同行程、不同方向的动作。完成各种设备不同的动作需要。液压系统的泛的应用,而且愈先进的设备,其应用液压系统的部分就愈多。所以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学习和亲手设计一个简单的液压系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次专用铣床液压系统设计,根据任务书说明要求,从给定的条件和数值,进行分析计算,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工况图的绘制,分析它的运动负载选择元件的基础上应先计算它的有关参数量,液压系统完成快进、工进、快退、等动作在返回原位。运动的过程中受各方向的力,对它的分力进行分析计算,设定加减速时间不能太短,加速时间设置的短,启动时的冲击力比较大,减速时间设置的短会造成振动过大,这样损害设备会使故障的几率增大。根据铣头电机驱动功率、铣头直径、转速、运动所受的力和工作台的最大行程进行设计计算。摩擦系数也是需要考虑的一部分,动静摩擦系数虽然相对的阻力比较小,但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外加负载的受力大小将直接影响工作台的性能。用PLC电气控制二位五通电液换向阀及其它部件使液压缸动作从而完成铣床液压系统设计。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综合运用液压传动课程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只是,进行液压传动设计实践,是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机密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提高和扩展。 2、在设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通用液压元件,尤其是各类标准元件的选用原则和回路的组合方法,培养设计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嫁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设计,学生应在计算、绘图、运用和熟悉设计资料(包括设计手册、产品样本、标准和规范)以及进行估算方面得到实际训练。 关键词:现代机械、液压传动、稳定性、液压系统

绞车设计计算

运河煤矿暗斜井绞车提升电控改造 设计计算书 天津民益电气有限公司 2009年3月2日

暗斜井绞车提升电控改造设计计算 一、设计依据 提升倾角:20度 矸石的散体容重:r=18KN/m3 一次提升重量:Q矸=108000N Q煤=80000N 提升容器自重:Q Z=37800N Q人行车=22000N 提升机 型号:JK—2.5/20E 最大静张力【Fjm】=90000N 最大静张力差【Fjc】=90000N 提升机变位重量(包括减速箱):Gj=132000N 减速机型号及速比:XL-30 i=20 钢丝绳每米重量:p=32.14 N/m 钢丝绳全厂:L p=900m 4、电动机 型号:YRKS450--10 额定功率Pe: 355kw 额定转速ne: 585r/min 过载系数λm:2.2 电动机转子的变位重量:158720N 定子额定电压:Ve:6000V 定子额定电流:Ie:46.7A 转子额定电压:V2e: 809V 转子额定电流:I2e:270.3A

绝缘等级F 接法:Y/Y 生产厂上海电机厂 二、设备选择: 1、变频装置容量: U out=480V P= 1.732U out I A=1.732*480*456=379.1KW 查西门子6SE70传动手册,可选P=500KW、U OUT=480V的4象限全数字变频传动装置6SE7036-0T560-0可以满足要求。2、整流回馈装置 由以上变频装置容量, 可选与之匹配的整流回馈装置 P=500KW、U SET=480V的4象限全数字整流回馈装置 6SE7038-2EH85-0可以满足要求。 3、整流变压器 整流变压器为单独变压器向整流回馈装置供电,容量为S T。 S T=1.4P=1.4x355KW=497KV A 实际可取S=500KV A U2= 480V 变压器的组别为:D/d0 阻抗压降为6%,有利于整流系统的保护。 变压器采用干式树脂,强风冷结构,有利于维护。 4、整流回馈自耦变压器 整流回馈自耦变压器向整流回馈装置供电,容量为S T。 S T=1.1P=1.1x355KW=390KV A 实际可取S=400KV A U2= 480/580V 与整流回馈装置匹配

液压千斤顶设计论文

目录 1、引言 (1) 1.1 液压千斤顶的分类 (1) 2、液压千斤顶发展现状及常见故障排除 (1) 2.1 国外发展情况 (1) 2.2 国内发展情况 (2) 2.3 液压千斤顶的特点 (2) 2.4 液压千斤顶优缺点 (2) 2.5 液压千斤顶常见故障排除 (3) 3、液压千斤顶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3) 3.1 液压千斤顶的组成 (3) 3.2 液压千斤顶的结构图 (4) 3.3 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 (4) 4、液压千斤顶结构设计 (5) 4.1 内管设计 (5) 4.2 外管设计 (6) 4.3 活塞杆设计 (6) 4.4 导向套的设计 (7) 4.5 液压千斤顶活塞部位的密封 (9) 5、液压千斤顶装配图 (10) 6、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引言 液压千斤顶是典型的利用液压传动的设备,液压千斤顶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性能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流动性起重作业, 是维修、汽车、拖拉机等理想工具。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千斤顶是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小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本次对液压千斤顶进行设计可以了解液压千斤顶的原理以及应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对千斤顶各部件进行设计使我熟悉了千斤顶内液压传动原理,同时也在以前书本学习的基础上对液压传动加深了理解。 1.1 液压千斤顶的分类 液压千斤顶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 通用液压千斤顶适用于起重高度不大的各种起重作业。它由油室、油泵、储油腔、活塞、摇把、油阀等主要部分组成。 工作时,只要往复扳动摇把,使手动油泵不断向油缸内压油,由于油缸内油压的不断增高,就迫使活塞及活塞上面的重物一起向上运动。打开回油阀,油缸内的高压油便流回储油腔,于是重物与活塞也就一起下落。 专用液压千斤顶使专用的张拉机具,在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对预应力钢筋施加张力。专用液压千斤顶多为双作用式。常用的有穿心式和锥锚式两种。 2、液压千斤顶发展现状及常见故障排除 2.1 国外发展情况 早在20世纪40年代,卧式千斤顶就已经开始在国外的汽车维修部门使用,但由于当时设计和使用上的原因,其尺寸较大,承载量较低。后来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千斤顶本身技术的发展,在90年代初国外绝大部分用户已以卧式千斤顶替代了立式千斤顶。在90年后期国外研制出了充气千斤顶和便携式液压千斤顶等新型千斤顶。充气千斤顶是由保加利亚一汽车运输研究所发明的,它用有弹性而又非常坚固的橡胶制成。使用时,用软管将千斤顶连在汽车的排气管上,经过15~20秒,汽车将千斤顶鼓起,成为圆柱体。这种千斤顶可以把115t重的汽车顶起70cm。Power-Riser Ⅱ型便携式液压千斤顶则可用于所有类型的铁道车辆,包括装运三层汽车的货车、联运车以及高车顶

双柱液压式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1绪论 (1) 2液压举升机概述概述 (4) 2.1举升机的介绍 (4) 2.2举升机的作用 (5) 2.3举升机的种类 (5) 3液压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及优缺点 (6) 3.1液压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6) 3.2液压系统的优点 (7) 4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与要求 (8) 4.1设计步骤 (8) 4.2设计要求 (9) 5制定基本方案和绘制液压系统图 (9) 5.1基本方案 (9) 5.1.1调速方案的选择 (9) 5.1.2压力控制方案 (10) 5.1.3顺序动作方案 (10) 5.1.4选择液压动力源 (11) 5.2绘制液压系统图 (11) 6双柱液压式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特点 (13) 6.1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13) 6.2液压系统的工作特点 (15) 7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及工况分析 (15) 7.1升降机的工艺参数 (15) 7.2工况分析 (15) 8 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计算 (15) 8.1初步估算系统工作压力 (16) 8.2 液压执行元件的主要参数 (16)

8.2.1液压缸的作用力 (16) 8.2.2缸筒内径的确定 (17) 8.2.3活塞杆直径的确定 (17) 8.2.4液压缸壁厚的确定 (19) 8.2.5液压缸的流量 (20) 8.3速度和载荷计算 (20) 8.3.1执行元件类型、数量和安装位置 (20) 8.3.2速度计算及速度变化规律 (21) 8.3.3执行元件的载荷计算及变化规律 (21) 9液压元件的选择及计算 (23) 9.1液压泵的选择 (23) 9.1.1泵的额定流量 (23) 9.1.2泵的最高工作压力 (24) 9.1.3确定驱动液压泵的功率 (24) 9.2选择电机 (26) 9.3连轴器的选用 (27) 9.4 控制阀的选用 (27) 9.4.1 压力控制阀 (28) 9.4.2 流量控制阀 (28) 9.4.3 方向控制阀 (29) 9.5 管路,过滤器选择计算 (29) 9.5.1 管路 (29) 9.5.2 过滤器的选择 (30) 9.6 辅件的选择 (31) 9.6.1温度计的选择 (31) 9.6.2压力表选择 (31) 9.6.3油箱 (32) 10 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32) 10.1系统压力损失验算 (32)

液压绞车设计设计(1)

学士学位论文 液压绞车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通过对液压绞车工作原理、工作的环境和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在进行细致观察后,对液压绞车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对组成的各元件进行了选型、计算和校核。本绞车由液压马达、平衡阀、制动器、卷筒、承轴和机架等部件组成,还可根据需要设计阀组直接集成于马达配油器上,如带平衡阀、高压梭阀、调速换向阀或其它性能的阀组。在结构上具有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外型美观等特点,在性能上则具有安全性好、效率高、启动扭矩大、低速稳定性好、噪音低、操作可靠等特点,在提升和下放工作中运转相当平稳,带离合器的绞车可实现自由下放工况,广泛适用于铁道机车和汽车起重机、船舶、油田钻采、地质勘探、煤矿、港口等各种起重设备中。 关键词:液压绞车;计算;校核。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o analyze the working principle,th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the work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hydraulic winch,and union reality,after the careful observation,I design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and choose,compute and examine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hydraulic winch. The winch is made up of the import hydraulic motor,import balancing valve,the brake of many pieces,coupling,reel,supporting axle and rack . Also we may design the valve group for the distributor of the motor,like with balancing valve,high-pressured shuttle valve,velocity modulation cross valve or other performance valve group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nstruction is compact ,small,light,beautiful and so on,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erformance is safe,the high efficiency,the big start torque,the best low-speed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the low noise,the reliable operation. The winch is quite steadily in the work of promotion and relaxation ,The winch with the coupling also may release the things free ,It is popular to the railroad locomotive ,the auto hoist,the ships,the oil field of drills picks,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the coal mine,the harbor and the each kind of hoisting equipment.

液压系统经典毕业设计.

] 0225 序号(学生学号): % 液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上料机液压系统设计 班级:2011级本机制(2)班 学号:0225 · 设计者:汤特 指导老师:黄磊肖新华黄松林

2014年3月 一.序言 1.设计的目的 ~ 2设计的要求 二.工况分析 1. 动力分析(负载分析) 2. 运动分析(速度分析) 3.绘制负载图和速度图 三.确定液压缸 1.液压缸的工作压力 2.液压缸主要尺寸 * 3.计算最大流量 4.确定液压缸的结构 5. 工况图的绘制 四.拟定液压原理图 1.速度回路的选择比较 2.压力回路的选择比较 3. 换向回路的选择比较 4. 泵的供油方式 ^ 5. 确定总的液压原理图(说明清楚各个动作的进油路和回油路的路线) 五.液压元件的选择 1. 泵的选择 2.电动机的选择 3.液压阀的选择 4.辅助原件 六.验算液压系统的性能 1.压力损失验算 ,

2. 温升的验算 七. 总结 一.序言 1、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让我很好的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与具体项目、课题相结合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既让我们懂得了怎样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又让我们懂得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怎样用理论去解决。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还需要大量的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于是图书馆和INTERNET成了我们很好的助手。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判断优劣、取舍相关知识,不知不觉中我们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领域,这方面的能力便会使我们受益非浅。 在设计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花大量的时间才能解决。自然而然,我的耐心便在其中建立起来了。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同时为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中进行液压系统结构设计打下基础。 2、设计步骤和内容 设计步骤如下: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内容大致如下: ( (1) 明确设计要求,进行工况分析,绘制工况图; (2) 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3) 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 (4) 计算液压系统,选择标准液压元件; (5) 液压缸设计,绘制液压缸装配图; (6) 绘制工作图,编写技术文件,如果有些同学能力好,时间宽裕的话并提出电气控制系统控制液压元件的设计。 以上步骤中各项工作内容有时是互相穿插、交叉进行的。对某些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多次反复才能最后确定。在设计某些较简单的

液压设计论文

目录 1 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任务分析与方案分析 (3) 1.1设计任务分析 (3) 1.2方案分析 (3) 2 分析系统工况,确定系统参数 (4) 2.1确定执行元件 (4) 2.2分析系统工况 (4) 2.2.1工作负载分析 (4) 2.2.2负载图与速度图的绘制 (5) 2.2.3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6) 3 液压系统图的拟定 (8) 3.1液压回路的选择 (8) 3.1.1选择调速回路 (8) 3.1.2选择快速运动和换向回路 (8) 3.1.3选择速度换接回路 (8) 3.1.4考虑压力控制回路 (8) 3.2液压回路的综合 (8) 4 液压元件的选择 (10) 4.1液压泵及驱动电机规格选择 (10) 4.1.1大小流量泵最高工作压力计算 (10) 4.1.2总需供油量计算 (10) 4.1.3电动机的选择 (10) 4.2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选择 (10) 4.3油管的选择 (11) 4.4油箱的选择和计算 (12) 4.4.1油箱容积的计算 (12)

4.4.2散热量的计算 (12) 4.4.3油箱长、宽、高计算 (12) 4.4.4油箱结构设计 (13) 5 油压系统性能验算 (14) 5.1验算系统压力损失并确定压力阀的调整值 (14) 5.1.1快进 (14) 5.1.2工进 (14) 5.1.3快退 (15) 5.2油液油温验算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任务分析与方案设计 1 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任务分析与方案分析 1.1设计任务分析 设计一卧式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要求液压系统的工作循环是: 快进→工进→快退→停止。机床主轴上有36个孔,加工φ13.7mm 的孔12个, φ6.5的孔24个;刀具材料硬度为230HBW ;工作部件重量1000N 快进、快退速 度为13v v ==7m/min,最大行程1l =360mm,工进行程2l =130mm,往复运动的加减速时间要求不大于0.2s ,动力滑台采用平面导轨,其静、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2、0.1。 1.2方案分析 方案一:系统采用开式容积调速回路,液压泵从油箱直接吸油,执行元件的 回油直接回油箱,油液在油箱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冷却,虽油箱体积较大,空气和脏物易进入油箱,但此回路效率比较高,发热少。同时系统采用无级调压,结构简单,压力切换平稳,而且便于实现机床远距离控制。由于液压缸要求油源交替地提供低压大流量和高压小流量的油液,故系统可采用大小液压泵双泵供油的油源方案。在卸荷回路中,回路可设置成M 型中位机能的电液换向阀卸荷,以系统保持在0.3MPa 左右的压力,供控制油路之用。因系统要求快进,快退两种运动的换接,故可采用蓄能器快速运动回路,以满足要求。不过系统在整个工作循环内必须有足够长的停歇时间,以使液压泵能对蓄能器充分进行充油。 方案二: 要求系统快进,快退速度相等,速度平稳性要求较高,且速度低, 故采用进口节流调速方案。系统采用大小流量泵双泵供油回路,功率损耗 小,系统效率高,应用比较广泛。同时采用外控顺序阀与单向阀组成卸荷 阀,在双泵供油系统中构成卸荷回路,可以减少在专门设置元件或油路, 使系统简单化,而且实用可靠。不管采用什么油源形式供油,都必须有单 独的油路直接通向液压缸两腔,以实现快速运动,因此采用单杆液压缸作 差动连接构成快进快退换向回路。在机床滑台由工进转为快退时,回路中 通过的流量可能很大,为了保证换向平稳可见,可采用电液换向阀式换接 回路。系统调压问题可在油源中解决,因此可不在专门考虑回路调压问题。 从设计要求、实际问题、成本问题以及油路的复杂程度等方面考虑,对比两种方案可知,方案二最优,因此本设计采用方案二。

液压机械手臂毕业设计论文

**学校 学士学位论文液压机械手臂设计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 完成日期:

**学校 学士学位论文液压机械手臂设计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 完成日期:年月日

摘要 机械手手臂的作用是连接机械手手腕、带动带动机械手手指去抓取物件,并按程序要求将其搬运到空间指定的位置,机械手手臂广泛的应用在工业制造中,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机械手手臂的功能、机械手手臂的组成、结构及其分类,其驱动方式、控制方式及其国内外发展状况。并对机械手手臂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确定了机械手手臂自由度及其坐标形式,确定了机械手手臂的重要技术参数等。同时,计算出机械手手臂升降液压缸驱动力和手臂回转液压缸驱动力矩并且确定液压缸的重要参数。 设计出了机械手手臂的液动系统,绘制了机械手手臂液动系统工作原理图。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对机械手手臂进行控制,根据机械手的工作流程制定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控制方案,画出了机械手手臂梯形图,并编制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控制程序。 关键词:机械手手臂液压驱动 PLC控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cal hand the overall scheme design, the manipulator to determine the coordinates of the types and degrees of freedom, determine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he manipulator. At the same time, respectively, the design of the manipulator clamping type hand structure and adsorption type structure of hand; designed the structure of robot wrist, the wrist to calculate the rotation of the driving torque required and a rotary cylinder driving torque; the design of the manipulator arm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telescopic arm, a lifting hydraulic buffer and the arm rotary hydraulic buffer. The manipulator uses PLC to control.The paper institutes two controls chemes of PLC acordine to the work flow of the manipulator.The paper draws out the work time sequence chart and the trapezia chart.What’s more,the paper work out the control program of the PLC. Keywords: mechanical hand, liquid pressure drive,PL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