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哲学教育改革 提高中华民族的哲学修养

推进哲学教育改革 提高中华民族的哲学修养
推进哲学教育改革 提高中华民族的哲学修养

推进哲学教育改革提高中华民族的哲学修养哲学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并占有特殊地位。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哲学教育的特殊意义和特殊地位,在于它不仅是培养哲学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而且是培养大学生的哲学修养的教育。推进哲学教育改革,提高全体大学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哲学修养,激发中华民族的思想力和创造力,这是我国高校哲学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新一届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根本任务。

一、哲学学科建设与哲学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既为哲学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也为哲学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20世纪80年代,中国哲学界不仅以讨论“真理标准”的方式推进了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进程,并且以改革通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为聚焦点推进了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形成了关于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观讨论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史上形成了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热潮。与此同时,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研究突破简单化的研究模式,展开了中外哲学史的断代史、国别史、流派史以及各种哲学思潮的具体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在现代科学和现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展开了对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形成了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的雏形;伦理学、逻辑学、美学和宗教学提出并研究了一系列对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问题和新课题。

20世纪90年代,中国哲学界实现了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的重大转换,“问题”成为哲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出发点。真理与价值、理性与非理性、公平与效率、发展与代价、传统与现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些源于现实生活的哲学问题表征了当代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以及当代中国人在深刻的社会转型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在90年代的哲学“问题”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对哲学自身的理解即“哲学观”问题。它引发了关于哲学基础理论的两个方面的深刻反思:一是对哲学的理论性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生活基础、派别冲突及发展趋向的反思:二是对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真理观、价值观、发展观和人生观的反思。关于哲学基础理论的反思,又引发了对“两大思潮”:科学主义思潮与人本主义思潮、“两种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并进而打破了长期以来哲学各学科壁垒森严、相互割裂的状况,推进了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为哲学教育改革奠定了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础。

领导干部要注重道德修养

领导干部要注重官德修养 党员领导干部为官要先为人,要注重个人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现出超常地人格魅力,以赢得广泛地尊重,党员领导干部讲官德,最根本的就要讲对党忠诚。率先治己强素质。率先治己是做好官的基本前提。领导干部要有一流的个人素养。政声人去后,“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领导干部赢得尊重要靠基于个人素养的人格魅力。要做到信仰坚定。“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一切,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领导干部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朝着既定目标,矢志不移,奋斗到底。二要做到淡泊名利。要立志做大事,讲做人,讲党性,不为名利而争。三要做到锐意创新。马克思曾说过,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说,它是批判和革命的。陈云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能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既关系着事业的成败,也影响个人的成长。

党员领导干部要真诚地做人民的公仆,这是官德修养的核心问题。一要强化群众观。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爱民要有真感情,为民要有真举措,利民要有真效果,人民才会拥护党、跟党走。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共产党人,吃的是百姓之饭,穿的是百姓之衣,道德境界应该比封建士大夫要高得多。对群众的感情要深之又深,与群众的联系要紧之又紧。二要树好政绩观。有些人看进步,主要看职务;而群众看干部,主要看业绩。德兴业兴,德败业败。很难想象,一个品行不端的人能有高尚的人生追求,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事业。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德。要砥砺为民之志,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注意力和心思用到抓经济、求发展上来,用到求真务实、干事创业上来,扎扎实实干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项工作。三要端正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根本体现。邓小平曾经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权力是柄“双刃剑”,在职责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权力可以催人奋进,帮助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对党、对

《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心得

《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心得 因为刚工作不久,工作经验不是很足,自认为也很缺乏,因此工作之余,常常打开《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细细品味。 本书的作者刘金生、霍克林、魏定敏把教学素养分为了五大块:第一章,有效教学设计的训练;第二章,有效运用教学策略的修炼;第三章,驾驭课堂能力的修炼;第四章,人本精神的修炼;第五章,理论素养的修炼。 因为我是教育工作队伍里的新丁,所以我先从最基层的第五章理论素养学起。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打一个哲学的底子。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近本规律的学问,哲学是研究世界总体的,它着眼于世界的统一性及其规律。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都会影响教育的发展。哲学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表现在哲学的整体认识功能对教育有预见作用,对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现象有解释和说明作用,对教育实践还有选择和规范作用等。 书中举了魏书生的事例。魏书生是我的偶像,前些年通读了他的很多书,他是一个奇人,他创造了一个中国教育的奇迹,二十多年前就前瞻性的开始了课改,这些都缘于他精大博深的哲学和教育理论。哲学使人睿智,使人做一切事情都得法,或许这也是它成为教育大家的原因之一吧,由此可见,当老师真的应该懂一点教育哲学,打好 坚实的哲学功底。

其次,要全面接触教育理论。 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建设人才,必须全面接触和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最后,要了解国家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形成现代学生观。 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它所培养出来的人通常会通过为社会服务去巩固相应的经济基础,因此,教育是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分不开的。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因此必须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了解国家发展的基本理念,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好地符合国家要求。 教育是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息息相关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作为教师,要以全新的视野对待学生,形成现代学生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教育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接下来我根据自身教育实践的弱点,细细品味了本书的第三章驾驭课堂能力的修炼。 驾驭的本意指的是驱使车马,比喻掌握控制和支配。驾驭课堂指的是教师掌握、管理和控制课堂。掌握、管理和控制课堂既是一种能

浅析领导干部必须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浅析领导干部必须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 理论素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三个代表”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论文摘要:领导干部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善于从战略上把握大势,不断增强总揽全局、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理论武装,提高理论素养,是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时代要求。因此。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大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大力培养他们的战略思维能力,归根到底是必须大力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一、提高理论紊养必须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首先,必须科学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江泽民同志说:“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

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三个代表”回应了“三个重大变化”的严峻挑战。在当代中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党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总结,也是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更加成熟的重要标志“。 其次,必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党和人民的新的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我们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既给予科学性和创造性的理论阐释,又给予规律性和方向性的指导,使人们从理性上提升对重大实际问题的认识水平,得出正确的结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政治纲领,并且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再次,必须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群众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楚地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在尊重群众创造性的基础上

哲学修养材料分析题1

1.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给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善于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2.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

推进哲学教育改革 提高中华民族的哲学修养

推进哲学教育改革提高中华民族的哲学修养哲学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并占有特殊地位。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哲学教育的特殊意义和特殊地位,在于它不仅是培养哲学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而且是培养大学生的哲学修养的教育。推进哲学教育改革,提高全体大学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哲学修养,激发中华民族的思想力和创造力,这是我国高校哲学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新一届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根本任务。 一、哲学学科建设与哲学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既为哲学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也为哲学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20世纪80年代,中国哲学界不仅以讨论“真理标准”的方式推进了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进程,并且以改革通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为聚焦点推进了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形成了关于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观讨论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史上形成了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热潮。与此同时,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研究突破简单化的研究模式,展开了中外哲学史的断代史、国别史、流派史以及各种哲学思潮的具体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在现代科学和现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展开了对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形成了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的雏形;伦理学、逻辑学、美学和宗教学提出并研究了一系列对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问题和新课题。 20世纪90年代,中国哲学界实现了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的重大转换,“问题”成为哲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出发点。真理与价值、理性与非理性、公平与效率、发展与代价、传统与现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些源于现实生活的哲学问题表征了当代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以及当代中国人在深刻的社会转型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在90年代的哲学“问题”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对哲学自身的理解即“哲学观”问题。它引发了关于哲学基础理论的两个方面的深刻反思:一是对哲学的理论性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生活基础、派别冲突及发展趋向的反思:二是对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真理观、价值观、发展观和人生观的反思。关于哲学基础理论的反思,又引发了对“两大思潮”:科学主义思潮与人本主义思潮、“两种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并进而打破了长期以来哲学各学科壁垒森严、相互割裂的状况,推进了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为哲学教育改革奠定了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础。

论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

作者简介:秦存强,硕士,讲师,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研究方向:政治学、哲学。邮政编码:223003 文章编号:1672-6758(2010)01-0014-3 论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 秦存强 摘 要:哲学素养是人的一定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的综合体现,它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哲学素养培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哲学素质的培养训练,使大学生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人格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目前在我国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不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状况,我们要认真探讨新时期如何培养大学生素养的新思路和方法,提高大学哲学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时代发展;提升哲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一 大学生哲学素养及其价值 1.哲学素养的含义。 哲学素养是人理性的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素质。为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我们要把哲学素养放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去理解,人的整体素质涉及个人的生活品质,并且影响到个人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它包括生理的、智力的、人格的、行为的和价值观念的等方面。显然在整体素质中,哲学素养不能明确的划归到上述素质的某一方面,确切的说它好像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能力,渗透在人的整体素质之中。不管作为主体的人学习过哲学与否,哲学素养都是同哲学相关的一种素质,哲学素养的最大意义在于赋予人以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关于某一具体科学的技巧性能力,而是一种整体的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能力,是建立在理性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哲学素养与人的先天生理条件有关,以一定的生理状况为基础,独立的思考是人脑的特殊功能,发育健全的人脑是哲学素养形成的物质官能,但是,如果不通过后天的教育和思维的训练,哲学素养是不可能呈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认为, 哲学素养是人们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哲学学习和教育及自我锤炼而获得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具体来说,包括哲学知识、哲学能力和哲学品格三个层次!。其中哲学知识构成哲学素养的基础部分,哲学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重要而又宝贵的部分,是通过哲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培养和锤炼出来的一个个体的稳定的思维特质和内在潜质,在掌握了丰富的哲学知识、形成了多方面的哲学能力之后,最终铸成一定的哲学品格。哲学品格是哲学知识和哲学能力的升华,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加上自我锤炼而形成的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表现为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辩的理性、真切情感和洒脱通达的人生境界。 2.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 重视对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传统,因为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这是哲学素养的特性决定的。首先,哲学素养的对世界把握的整体性,使它高于或超越于其他各类素质,又是其他素质的基础,为人们获取和提高其他素质提供智慧资源;其 次,哲学素养的批判性使人对既存信念进行反思、批判,追求终极价值关怀,做到与时俱进;最后哲学素养的渗透性,比其他素质更容易渗透到其他素质中并发挥作用。因此,哲学素养及其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于人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就大学生的发展来说,需要具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奠定其人生安身立命的价值基础。有了哲学素养,有了这种智慧,使大学生在为人处世中 事理通达、恰如其分、出奇制胜!,在小事上不斤斤计较,大智若愚,看长远、看大势。哲学的智慧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人生本领,是那种驾驭生活世界的才智、德性和艺术,是牵引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指南。总之,拥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大学生就能智慧地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技巧去面对生存中的问题和困难,对人的生存状态积极审视和洞察,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地判断与选择,对人生真实意义有所觉悟,通达智者的幸福。 二 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现状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1.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质的现状。 第一,从大学生对哲学知识的关注程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关注哲学的人越来越少,他们的哲学知识越来越贫乏, 哲学无用论!的思想倾向在大学生中间弥漫开来。大学哲学院系很难招到第一志愿报考哲学专业的学生,很多著名大学每年招的哲学专业本科生也就二、三十人左右。许多学生即使选择了哲学专业也大多是专业思想不稳,常常抱怨说 走对了大门,走错了二门!,因缺乏对哲学的真正兴趣而往往 身在曹营心在汉!。第二,从大学生哲学思维能力来看,大学生对于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哲学思维能力不高在思想上产生了许多困惑。比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干部腐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是否是改革中必然出现的?社会主义的前景如何?资本主义为什么仍然勃勃生机?超女、快男现象是不是合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之所以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和不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和哲学思维素养。第三,从大学生哲学品格来看,大学 14 第10卷 第1期 2010年2月 鸡西大学学报J OURNA L O F JIX I UN I VER SI TY V o.l 10 No .1 Feb .2010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育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育 一.素质教育需要培育哲学素养 冯友兰先生说:“哲学的功用在于使人成其为人”。这里的“人”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理解为具备基本人文关怀和哲学素养的创新性人才。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是思想和德育的主要阵地,培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追求真理,培养理性的思维品质,学会理性的看待人和事,是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哲学素养的养成是培养创新型战略性人才关键。具体而言,哲学素养是一定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的有机统一,哲学素养的养成是培养健全人格和理性思维品质的基础,文明人之所以与野蛮人不同,主要在于文明人的行动受理性思维的支配,而不是一种直接的冲动,有良好的哲学素养的人,通达事理,待人接物巧妙得体往往出奇制胜,让人感觉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哲学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培育良好的哲学素养关键在于教育,在现代高中政治教学状态下,只有哲学素养的培育成为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才能培育出国家民族社会做需要的战略性人才。 二.哲学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四个环节 1.自觉是培育哲学素养的前提。自觉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是自愿地执行或追求特定目标的程度,表现为热情、兴趣等,是一种持续的动力。自愿是自觉的显著特征,不需要外部因素的强迫。在外部因素的强迫下的被自觉是不可持续的,是没有动力源泉的。自觉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行为的主动。而这种行为的主动恰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做人做事的动力之源,自觉性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开始。也是学生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正如当代著名哲学家石勇在《论自觉》中这样说:“自觉是一种素质,一种涵养,素质就是生产力,涵养就是生产关系的优化力。通过自觉,我们看清自身的弱点,辨析眼前的是非,澄清心境,理性的规划未来。人类的长处往往从人心内蕴之自觉而来。” 2.怀疑:怀疑是人类所特有的理性思辨能力,是通向真理的手段,一般是指人们对以特定对象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人类认识的一种分化或异化,怀疑有两种作用,一是防范,二是探索和进步的动力,我们这里主要自从后者出发,讨论怀疑在教育中的功能,目的是促进人才的培养。 苏格拉底说过:“怀疑只能是无限的探求”,有了探求,人类的认识才不断的向前推移,怀疑使创新就具备有了可能性。假如人类没有对已有的认识的怀疑,那么,人类一定还处于茹毛饮血的原始蒙昧状态。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成长疑问,那么他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必然要进行逻辑的推理验证,最后用理性的逻辑思维验证自己的怀疑,说明理性思维战胜了感性认识。但是,我们不是对一切事物都要进行怀疑,怀疑是有限度的,否则就是一种极端主义了。 3.反思是培育哲学素养的核心。冯友兰先生也说:“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即反思就是人以自己的思维为对象的思维活动,或者理解为探寻认识事物的根据,归根到底的意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思维活动。 (1)、反思是创新的重要条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一个知识的结论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反思知识形成的认识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认识的过程。在学生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深刻的反思同一认识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殊状态,研究新情况,探求新问题,才能得出新的结论。 (2)、缺少哲学层面反思过程的教学活动,其结果是可憎的。例如,语文教学是立足于文学艺术表达的角度和立场,表现作者对事对人的某种认识和思考,或者借助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特别的情绪情感。追求文学艺术情感的人文艺术之美。而在政治教学中却要坚持人

领导干部学习哲学应当掌握哪些哲学思维方式

领导干部学习哲学应当掌握哪些哲学思维方式? 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是新世纪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一般而言,总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是战略思维的根本,科学预见是战略运筹的前导,机遇意识是战略思维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要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必须加强哲学修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努力拓展知识面,用丰厚的知识积累作为战略思维的材料;崇尚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还要善于利用外脑。 党员领导干部要站在当代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精神,深入学习、全面阐释、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具体来说,其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11个方面: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观点,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对当今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人与人关系的恶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重大问题,学会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对人的主体性思想的解释来进行深入思考。二是学习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掌握具体地历史地分析问题的方法;正确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三者之间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三是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正确运用事物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这一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法则,正确认识矛盾、辩证地分析矛盾、有效地解决矛盾。四是学习认识论关于实践和认识相统一的观点,掌握提高主体认识与再认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努力做到“知”和“行”的统一。五是学习真理一元论的观点,掌握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途经和方法;提高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的自觉性。六是学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观点,科学地理解和把握生产力标准;深刻领会“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当今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内容及要求。七是学习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掌握分析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八是学习阶级、阶级矛盾的观点,掌握初级阶段以及现阶段阶级斗争特点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九是学习社会意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观点,掌握“四大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指导方针。十是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掌握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切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创新领导方式方法。最后,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身价值的观点,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在理论联系实际上狠下功夫,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看,党员领导干部学哲学、用哲学,理论联系实际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作为分析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比如,如何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短期内难以缩小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所引发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食品、药品、生产等领域发生的安全事故问题等等。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的着眼点聚集到研究和解决这样的矛盾和问题上,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寻求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具体办法。 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着力解决“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问题。正确的世界观,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

论哲学素养的养成

论哲学素养的养成 摘要:哲学素养是人在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在积累了一定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后的综合体现,它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学生需要进行哲学素养培养,要通过哲学素质的培养训练,使大学生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人格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好思想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哲学素养自我管理全面发展 哲学素养的含义:哲学素养是人理性的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素质。为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我们要把哲学素养放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去理解,人的整体素质涉及个人的生活品质,并且影响到个人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它包括生理的、智力的、人格的、行为的和价值观念的等方面。显然在整体素质中,哲学素养不能明确的划归到上述素质的某一方面,确切的说它好像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能力,渗透在人的整体素质之中。不管作为主体的人学习过哲学与否,哲学素养都是同哲学相关的一种素质,哲学素养的最大意义在于赋予人以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关于某一具体科学的技巧性能力,而是一种整体的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能力,是建立在理性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哲学素养与人的先天生理条件有关,以一定的生理状况为基础,独立的思考是人脑的特殊功能,发育健全的人脑是哲学素养形成的物质官能,但是,如果不通过后天的教育和思维的训练,哲学素养是不可能呈现出来的。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的压力逐渐增大。当代大生学群体也承受着来自经济、交际、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逐渐明显。为此,国家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认为不断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哲学素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加强个人哲学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内因的充分发挥,有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全面发展。 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重视对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传统,因为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这是哲学素养的特性决定的。首先,哲学素养的对世界把握的整体性,使它高于或超越于其他各类素质,又是其他素质的基础,为人们获取和提高其他素质提供智慧资源;其次,哲学素养的批判性使人对既存信念进行反思、批判, 追求终极价值关怀,做到与时俱进;最后哲学素养的渗透性,比其他素质更容易渗透到其他素质中并发挥作用。因此,哲学素养及其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于人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就大学生的发展来说,需要具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奠定其人生安身立命的价值基础。有了哲学素养,有了这种智慧,使大学生在为人处世中“事理通达、恰如其分、出奇制胜”,在小事上不斤斤计较,大智若愚,看长远、看大势。哲学的智慧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人生本领,是那种驾驭生活世界的才智、德性和艺术,是牵引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指南。总之,拥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大学生就能智慧地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技巧去面对生存中的问题和困难,对人的生存状态积极审视和洞察, 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地判断与选择,对人生真实意义有所觉悟, 通达智者的幸福。 然而,从大学生对哲学知识的关注程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关注哲学的人越来越少,他们的哲学知识越来越贫乏,“哲学无用论”的思想倾向在大学生中间弥漫开来。大学哲学院系很难招到第一志愿报考哲学专业的学生,很多著名大学每年招的哲学专业本科生也就二、三十人左右。许多学生即使选择了哲学专业也大多是专业思想不稳,常常抱怨说“走对了大门,走错了二门”,因缺乏对哲学的真正兴趣而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从大学生哲学思维能力来看,大学生对于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哲学思维能力不高在思想上产生了许多困惑。比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干部腐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是否是改革中必然出现的? 社会主义的前景如何? 资本主义为什么仍然勃勃生机? 超女、快男现象是不是合理? 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之所以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和不解,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和哲学思维素养。 当代大学生哲学素养不高的原因。第一,我国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方式不适应这个“多变”和“多元”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日日生活在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我调整、自由发展等“多元”的时代之中。新的成长氛围和生活环境,铸就了当代大学生的新的思想特点,他们思想解放而活跃,求实意识、创新意识强烈,知识获取量大,信息来源广,但思想偏激,逆反心理严重,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哲学素养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还基本上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在哲学素质教育上高唱了党和国家强调的主旋律,但是没有和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哲学和文化思潮的多样化结合好,特别是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很好地指导各种中外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我们的哲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多变的时代会更加促进人们的哲学思考,但我们的哲学教育模式往往只是把哲学作为知识来传授,淹没了哲学的智慧性、批判性和反思性。第二,功利主义对大学的负面影响。人们为精彩而又变化多端的物质世界所吸引,似乎无暇反思和琢磨‘深奥的’哲学问题”。功利主义已经随着市场经济走入了“象牙塔”,一些大学生受其影响把金钱和财富视作人生价值的衡量尺度,一味追求眼前的物化的利益和享受。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他们认为哲学是虚幻的说教,学哲学只能“望梅止渴”而不能带来实惠,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因而很自然地把哲学打入了“冷宫”。第三,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错误定位。一些学者曾提出,自然科学是“硬科学”,社会科学是“软科学”。一些大学生因此产生了极端认识,认为哲学属于社会科学,而社会科学是“软科学”,说明哲学与社会进步已无多大关联,不如学些硬本领。他们并为自己的观点找到了许多佐证,如理工科学生就业率高、待遇优厚等。其实哲学应该属于人文学科,而不能划入社会科学,因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承担的任务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哲学是反思的学问,是追问意义和价值的学问。长期忽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习,使一些大学生精神空虚、信仰迷茫。

哲学修养与人的发展1

哲学修养与人的发展 摘要:哲学是人的哲学,它贯穿于人的发展的始终,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的发展提供时代的思维方式和人生信念。哲学修养与人的发展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作用。 关键词:哲学;世界观;信念; 发展 哲学是人的哲学。人是社会的人。人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生活实践是社会实践,只有提高人的哲学修养,才能使个人的实践与人类社会生活规律相协调,人的发展才具有积极意义。人类学习哲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哲学修养,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在人类进行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时为其提供正确的方法论,从而对人的发展起指导性的作用和影响。 照镜子的哲学——也就是红楼梦里说的,镜子要正反两面都照的意思。“福兮祸所伏”,世界上的事物总有两面性,大自然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变,维持着相对平衡的形态。人类所进行的对自然界的改造必然会打破平衡,引起一系列扰动,经若干年后再达到新的平衡。在扰动过程中和在新的状态下,总是有得有失,天下没有尽善尽美的好事。问题是要科学、公正地评判是非得失,而且必须站在长期和全局的立场上予以衡量和把握。对“失”才能进行最大可能的消除或补偿。 做体检的哲学——人免不了要生病,定期检查身体极为重要。通过体检,及早查明健康情况,发现隐患,及时诊治,当然是件好事。但现实中有这样一个实例:某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在院里为本院职工做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时,发现肺上长了个小瘤子,细胞有癌变迹象,赶紧手术切除并化疗,思想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精神崩溃,结果不到半年就死亡了。另一个相同的人,不查身体,浑浑噩噩过日子,倒是安享天年。可见问题不在该不该查身体,而在以什么态度对待检查结果。

照镜子有哲学,做体检有哲学,服中药有哲学,坐飞机有哲学,管孩子有哲学,吃饭有哲学,甚至吃砒霜也有哲学,其实哲学并非仅仅滞留在哲学家的书本里,而是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全过程,贯穿于人生旅程的全过程。所以哲学修养与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哲学是美好的。它贯穿于人的一生,一个人的哲学修养,标志着他的文化品位,关系到他的前途和命运;一个民族的哲学理论思维如何,关系到她的前途和命运。马克思称有价值的哲学犹如“闪电”,犹如“头脑”,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曾把哲学喻比为“庙里的神”。他说,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一样。”所以,崇尚美好的人们,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总要有发自内心世界的哲学精神向往和哲学理性的追求。 哲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问。如果我们不想把它滞留在哲学家的书本里和课堂上,而是以一种时代精神的精华,直面世界,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直面我们的精神家园,它就会对人的发展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哲学为人的发展提供系统的世界观指导。人类的思想史表明,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哲学。但从根本上说,任何时代的哲学都是一种世界观理论体系。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道”是什么?“道”就是一种世界观。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这样说过:“哲学是带电本质的结晶;哲学的目标是寻求一个具有基本原理的基础,头脑是需要借助于哲学才能达到崇高境界的。”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哲学世界观以人的实践—认识为枢,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经纬,解决的是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论把握问题。这种“现实世界”显然既不是玄妙的天国,也不是骇人的地狱,而是活生生地存活在我们的生活世界里。譬如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之见,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精神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但归根到底是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因为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而人或社会从世界中分化出来,实质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由此,自然界的物质先在性是无可置疑的。人类实践以及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的不断进步发展,确凿地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它也同时证明:

论哲学素养与科学创造的联系

论哲学素养与科学创造的联系 摘要:哲学素养是一定的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的有机整体,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素养与个人、社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是人生活的智慧,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在人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的养成中,哲学素养实现着“转识成智”和创造真善美的精神世界,从而居于核心地位。时代、社会的发展对哲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我们必须加强哲学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们需要更广泛的角度和更深刻的层次,这也就是现在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哲学素养重要性的原因。 关键词:哲学素养人文素质科学创造全球科技发展 人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世界观、精神世界息息相关。在古代,无论当时人们是否意识到,哲学始终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在近现代,由于哲学家的层出不穷,由于哲学本身的变革和系统地发展,由于哲学和科学更加紧密的结合,推动了近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也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21世纪,哲学必然对科技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人类的现代文明建立在科技的高度发展和对自身的正确认识上,而如何理性和正确认识哲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从哲学的层面研究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从哲学的高度展望现代科技的发展,用哲学思想正确地指导科技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是哲学界应当意识和总结的,也是科技界应当意识和总结的重要问题。 1.哲学素质中人文素质和科技创造的联系 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是社会、时代所要求的综合素质的两翼。一般地讲,人文素质是指人的文化品格和人格修养;科学素质是指人能够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尊重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及为真理而献身的科学精神。而哲学素质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的集中体现。自古以来,哲学一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核心,规定着各类精神文明的根本特征,其它的具体学科和思想则都是它的内在精神的延续和扩展。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需要不断追求真善美。探寻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是求真;制定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利益关系,是求善;创造典型的感性形象,愉悦精神,是求美。正是在这样不懈的追求中,人确立了自身。而“人文”则在于弘扬人性,强调人之所以为人,它的内在核心是对人的道德情操、精神境界、终极价值的关怀与尊重,外在取向是对人类命运、理想、解放的思考和探索。诚如《周易》所载:“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哲学的主题就是这些与人自身休戚相关的问题,并力图把真、善、美统一起来,给人们创造一个统一、和谐、完整的精神世界,促使人们形成自觉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

读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有感,管理者要提高哲学修养

读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有感,管理者要提高哲学修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管理者要提高哲学修养 ——读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有感 硫酸车间汪彬 现代国有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生产经营,它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结合的愈加紧密,国有企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它担负着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面对的是竞争、合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价值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这就要求今天的管理者不仅仅是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专家,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的思维能力和更长远的眼光,这样才能驾驭复杂环境、抓住机遇、获得发展的

主动。现代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学习一点哲学,培养一些哲学修养是不可或缺的。 一、哲学能够提高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学习的哲学必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当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方法和观点区分析和思考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时,就会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哲学能够提升人生境界,建立一种大情怀 哲学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更好的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需要一种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着专注的意志和洒脱通达的

境界,方能“潇洒走一回”。 “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大学》开篇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内圣外王之道的最好解说。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政治理想,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追求。它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道德与政治的统一。今天的管理理论也提出,管理别人必须先思考自己的人生目的、人生境界、人生价值、伦理道德、行为动机。 人有四种境界:人作为超越自然的存在,自觉地使自然界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这是最低层次的自然境界;意识到人的主体地位而追求个人目的的实现,这是较低层次的功利境界;自觉到人作为类而存在,并努力使“小我”融会于“大我”之中,这是较高层次的道德境界;超越道德境界,自觉地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才是最高层次的天地境界。人类的多层次的需要,人类的需要层次

如何提高哲学素养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哲学是一门需要生活经验来配合的学问。所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为了提升哲学素养,这里要提出四个基本观点: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 ◆培养思考习惯 一般人通常没有思考习惯,因此发生事情时都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并且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这些反应往往缺乏一致性与连贯性,譬如,有些人的心情受天气影响,天气好的时候心情也好,看什么事情都觉得没有问题;相反的,如果天气不好,心情就差了,不管任何人遇到他都要倒霉。如此一来,这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主宰性就丧失了。有些人则是受到个人情绪的左右,你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心情好不好。这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充分表现在脸上。这些都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结果。 若培养出思考的习惯,遇到任何事情发生时,就会先冷静下来想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一点非常重要。至于之后他人对这件事的反应则是另一回事,因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而这件事情与你有什么关系,在别人看起来,可能也会和你自己的看法不尽相同。 那么如何培养思考习惯?就是“要在不疑处有疑”——在没有任何怀疑的地方产生怀疑。举例来说,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

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苹果掉下来打在他的头上,于是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看到这里不妨想一想:“如果是我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苹果掉下来打在我的头上,我会怎么样?”或许我们会想:“啊!上天赐给我一颗苹果,那么我就把它吃掉吧!”我们之所以无法成为牛顿,而只能成为一个多吃一颗苹果的人,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思考的习惯。牛顿因为喜欢思考,因此他会在别人没有怀疑的地方怀疑:“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然后发现了新的规律。 念书时也应该有这种态度,读到一段话时,不要立刻信以为真。如果把很多事情视为理所当然,就无法养成思考的习惯。如果对任何状况都能够加以思考,就会发现,虽然有很多事情现在如此,但它没有必要一定是如此,也有可能是别的样子。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找到新的可能性。 ◆确立价值取向 “取向”的英文是orientation,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定位”的意思,二是“方向”。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做人处事的风格,不过,经由学习与成长,我们可以进行修正及调整(定位),然后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方向),这就叫作价值取向。举例来说,柏拉图年轻的时候是一位文艺青年,喜欢作诗,并且写过希腊悲剧。他二十岁时遇到苏格拉底(Socrates,469-399B.C.),听到苏格拉底的一段话之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所写的诗和剧本全部烧掉,因为他发现了自己应该走的路,并选择

哲学修养材料分析题1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地《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地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给出地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地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九方皋相马方法地高明之处何在? ()伯乐之子“相马”失败地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地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地意义? 答:()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地本质;要善于区分事物地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地主要方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这是一种“按图索骥”地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地中介;科学地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地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地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地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地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地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地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地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地“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地;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地,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地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地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地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地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地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地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地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地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地成仿吾完全是士兵地装扮:破旧地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地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丁玲对成仿吾地“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丁玲对成仿吾认识地“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答案要点】 ()丁玲地“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她对成仿吾地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地主要事实;四是她从已有地观念出发进行推论.因而她地想象缺乏客观地现实基础,势必造成她对成仿吾地想象与实际脱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而真实地感性材料.第二,要运用科学地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地主要事实.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地过程,我们地认识也要随着事物地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地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嘛!”闻先生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