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运载火箭技术发展调研分析研究报告

2018年运载火箭技术发展调研分析研究报告
2018年运载火箭技术发展调研分析研究报告

2018年运载火箭技术发展调研分析报告

研究报告

Economic

And Market Analysis China Industy

Research Report 2018

zhongbangshuju

前言

行业分析报告主要涵盖范围

“重磅数据”系列研究报告主要涵盖行业发展环境,行业竞争格局和企业竞争分析,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产品的生命周期,行业技术总体情况,主要领先企业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重磅数据“企业数据收集解决方案

”重磅数据“平台解决方案自身数据库包含上中下游产业链数据资料。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纬度,不同部门的情报收集和整理。依据客户需求,搭建属于企业自身的知识关系图谱,打通上、中、下游的数据信息服务,一站式采集到所需要的全部数据服务。可以满足不论是企业、个人还是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在不同层面需求。

关于我们

”重磅数据”是基于知识关系挖掘的大数据工具,拥有关于企业、行业与专业研究机构的最完整的全球

商业信息解决方案,帮助您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全面的商业资讯。提供全球超过500个行业的分析报告,用户均可获取相关企业、行业与企业决策者的重要信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有价值的商业信息。

目录

第一节概述 (4)

第二节火箭的分类 (5)

一、按用途分类:民用以运载火箭为主,军用以弹道导弹为主 (5)

二、按发动机分类:大型火箭常用液体动力,小型火箭常用固体动力 (6)

三、按规模分类:大、中型运载火箭为主力 (8)

四、按级数分类:2~4 级运载火箭为主,捆绑的助推器算半级 (9)

第三节火箭的组成 (10)

一、结构系统:运载火箭的骨骼 (11)

二、动力系统:运载火箭的心脏 (13)

三、控制系统:运载火箭的大脑 (14)

第四节运载火箭典型发射程序与飞行过程 (15)

第五节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方向 (17)

一、重型化是民用航天的不懈追求 (17)

二、低成本化是商业航天催生的迫切需求 (19)

三、快速专用化主要满足军事航天的战术需求 (20)

图表目录

图表1:大气分层与太空 (4)

图表2:固体火箭发动机原理 (7)

图表3:液体火箭发动机原理 (7)

图表4:塔架发射、车载机动发射与空中发射 (9)

图表5:典型液体运载火箭结构组成示意图 (11)

图表6:长征五号5m 直径燃烧剂贮箱 (12)

图表7:长征二F 运载火箭整流罩及逃逸塔 (13)

图表8:RD-180 液体火箭发动机 (14)

图表9:长征五号典型飞行时序 (16)

图表10:SLS 示意图 (17)

图表11:长征九号示意图 (18)

图表12:SpaceX 的猎鹰-9 号海上回收 (19)

表格目录

表格1:火箭按用途分类 (5)

表格2:典型液体火箭发动机 (7)

表格3:火箭按发动机分类 (8)

表格4:火箭按规模分类 (8)

表格5:典型轨道名称 (9)

表格6:多种火箭发射方式 (10)

表格7:火箭分系统及其功能 (10)

表格8:长征五号飞行时序 (16)

第一节概述

火箭是采用火箭发动机向前推进的飞行器。火箭发动机不同于飞机、汽车上的发动机,它自身携带氧化剂和燃烧剂,不依赖外界工质,可在真空中工作,因此既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内工作,也可以在外太空飞行;而飞机、汽车上的发动机自身只携带燃烧剂,氧化剂靠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只能在大气层内飞行。

航天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太空,包括人造卫星、月球探测器、火星登陆器等等,而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太空飞行要进入没有大气的太空环境,只能采用火箭发动机,因此,运载火箭是实现太空飞行的唯一交通工具。

太空与大气层空间的区分以人造卫星离开地面的最低高度100km 为界。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 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 千米)、平流层(10~40 千米)、中间层(40~80 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 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 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 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近些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开地面的最低高度100km 为外层空间的最低极限界限。

图表1:大气分层与太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