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高考地理章节知识与练习第七章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 基础巩固组 ]

下图表示我国某县 2000 年、 2016 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 成。读图,完成1?2题。

()

B ?劳动力价格降低 D ?人均产值减少

B ?京津地区 D ?川渝地区 2016 年比 2000 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 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 此劳动力紧缺,价格有所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 均产值增加。第 2 题,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

1.与 2000年相比, 20 1 6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 ?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C .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 A ?珠江三角洲地区

C ?长江三角洲地区 解析:第 1 题,根据图文分析,

答案: 1.A 2.D

下图分别为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 ?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

C. 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 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4.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

A .甲②⑥

B .乙④⑤

C.丙①④ D ?丁①③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迁移差额率呈上

升趋势。第 4 题,山东半岛气候适宜,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机械增长较快,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答案: 3.D 4.D

(2019河南八校联考)按人口年龄结构,一个地区可分为少年儿童人口(0?14

岁)、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和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三部分。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 年上海常住人口 2 302 万,劳动年龄人口 1 644 万,占比71.44%。下图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金字塔图。据此完成5?7题。

5.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有()

①劳动力的大量迁入②死亡率低③出生率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6.图示人口增长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 .失业人口过多

B .老龄化问题突出

C.性别比例失调 D .中小学教师过剩

7. 根据此模式发展趋势,为了维持城市发展活力,上海市应该()

第3页

A ?保持一定的人口迁入

B. 把工业迁移到郊外

C. 严控外来人口的迁入

D.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解析:第5题,上海市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迁入,增加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①正确;由图可知,上海老年人口较多,死亡率不会很低,

②错;出生率低直接导致少年儿童比重低,相对增加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③

正确;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一定高,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年龄人口缺乏,④错。第6题,由图可知,上海市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最高,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但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偏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这一人口增长模式的突出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由图可知,人口性别比例并没有失调。第7 题,“维持城市发展活

力”,就是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持一定的(劳动)人

口迁入;工业迁移到郊外会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 5.D 6.B 7.A

8.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读材料,完成下

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1) 据材料分析1982?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变化特点。

⑵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试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可从整体变化特点和分时段变化特点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原因应主要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转移等角度来分析。如西部大

开发战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的劳动力从东南沿海地

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另外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1)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加;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的数量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

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

(2)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

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 能力提升组]

(2019河南安阳二模)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完成1?3题。

1.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

A ?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

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

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

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

2 ?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 .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

B. 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

C. 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

D. 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3.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

A .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

B. 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C. 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

D. 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解析:第1题,表中数据显示:农村45岁以下人口占58.5%, 45岁及以上人口占41.5%,但农业劳动力中45岁以下人口的比重仅为23.20%,45岁及以上人口占76.8%;说明有相当多的农村青壮年没有在农村务工,可能迁移到城市务工了。第2题,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会刺激家庭土地流转比例上升,促进农村小农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外出务工有更高收入,使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减弱。第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