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1]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1]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1]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5大综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可直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口服的方法相对简单,比较容易被糖尿病患者接受。但是患者要保证能够正确地服用口服降糖药物,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因此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解。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4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患者要学会分辨和认识各种口服降糖药物,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服用任何种类口服降糖药物均需注意:①服药的时间和间隔应尽可能固定;②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③服药期间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

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促胰岛素分泌剂: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磺脲类(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为氯磺丙脲和甲苯磺丁脲(D860);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波脲(克糖利);第三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美脲(亚莫利))和餐时血糖调节剂,其不良反应主要是体重增加和低血糖。患者服药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①为了药物更好的吸收,促胰岛素分泌剂应在餐前或餐中服用;②此类药物有引起低血糖的可能,患者应学会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低血糖;③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如果在进餐的时候没有进餐,则不要服药。如果准备增加一餐或进食零食较多,则应该增加药物剂量。

2双胍类:(格华止)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恶心或腹泻。不良反应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大多可以自行缓解。通常情况下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有一种严重但很少发生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这种乳酸性酸中毒,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肾功能。此外患有严重心脏病或肺部疾病者禁用二甲双胍。服药期间注意事项:①进餐时或进餐后马上服用,每天服药1~3次;②开始服药时选择进正餐时服用,从最小的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到血糖得到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3噻唑烷二酮类:(文迪雅)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表现为下肢浮肿和体重增加。服药期间注意事项:①此类药物的疗效要在开始服药后1~2个月才能完全体现出来;②服药时间与进餐无关,但应尽可能固定。

4α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倍先)此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胀气、腹痛、腹泻,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通常与药物剂量有关。此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服药期间注意事项有:①遵医嘱服药,通常每天服用3次,进餐同时服用(在吃第一口食物时服用);②如果不进餐则不需服药;③从最小剂量开始服药,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④如果与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联合应用,发生低血糖时应使用单糖如葡萄糖片、含糖果汁等治疗,避免使用饼干等淀粉类食物。

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如果单独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已经达到临床有效最大剂量3个月,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应考虑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使作用加强,或者是胰岛素和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如果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后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可添加胰岛素治疗。患者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注意每种药物的服药方法;②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应该立即监测血糖,并及时处理,接受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较大。此外在发生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合并严重感染、合并严重并发症、计划妊娠或已经妊娠、分娩等情况下,不适合继续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此时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或者咨询医生。

口服降糖药与血糖监测: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疗法,单靠一种方法是不能达到目标的,

患者在服药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做好自我血糖监测、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患者在服药期间定期监测空腹、餐后和睡前血糖,并及时记录血糖结果以及与血糖相关的事项。如:饮食情况(吃的是什么食物、份量多少)、用药情况(使用何种降糖药物、剂量是多少)、运动情况(什么运动、运动持续时间)等,结合自我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降糖药物、饮食、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此外,以下情况应该增加监测血糖的次数:①当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种类时;②生病期间;③改变饮食习惯时,如外出就餐,漏餐或延迟进餐时;④改变运动时间,运动项目或运动量时;⑤情绪波动时;⑥出现头晕、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

服用口服降糖药期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服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患者常常表现为出汗、颤抖、心悸、心率加快、紧张、软弱无力、面色苍白、饥饿、肢凉震颤、精神不振、思维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甚至昏迷。药物剂量过大、用药后未能按时进餐或进餐食物过少、运动量增大等都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葡萄糖片、含糖饮料,或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如果患者已经表现为意识不清,则不能经口喂食,以免导致窒息。合理用药,按时按量进餐,适当运动,增加血糖监测频次和避免饮酒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探讨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

探讨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 发表时间:2016-05-05T12:03:30.587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12期作者:王汉琴 [导读] 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同的药品进行分析以及用药指导。结果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适当,疗效显著,远离了并发症。结论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需根据病情,合理安全用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王汉琴 南京市建邺区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性。方法选取我中心 2012 年 5 月—2014 年 5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同的药品进行分析以及用药指导。结果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适当,疗效显著,远离了并发症。结论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需根据病情,合理安全用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用药安全性;用药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会引起蛋白质、脂肪、糖等代谢紊乱,导致心脏、血管、眼、肾等器官的损害。为了及时安全地控制血糖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的良好治疗,必须合理选择糖尿病药物,采取适当的方式用药,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性。选取我中心 2012 年 5 月—2014 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54例,其中男112例,女142例,单纯性糖尿病患者130例,有不同糖尿病并发症患者124例,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研究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合理性,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 1.2用药情况 仅使用一种药物的多为胰岛素类 85 例。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患者 145 例,包括二甲双胍类和磺酰脲类 1 联用 62 例,二甲双胍类和瑞格列奈类联用 38 例,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25例,使用阿卡波糖类和胰岛素类联用21例,使用二甲双胍类和格列酮类,使用三种及三种以上药物多为胰岛素、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二甲双胍的联合应用 24 例。用药情况基本合理,符合治疗糖尿病的要求。 2用药分析 治疗的25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基本合理,治疗效果显著。治疗糖尿病不仅在控制饮食、运动,监测血糖,药物和糖尿病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治疗,更要重视药物治疗的用药选择及有效安全。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是否肥胖等病理,来选择合理安全的药物,尽早进行治疗,达到满意效果。分析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用药。 2.1单独用药 ①单独用药,多为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对不同的糖尿病都有降糖作用,而且起效快。研究表明胰岛素可促进机体对糖的利用,促进葡萄糖的酵解合成糖元转化为脂肪,抑制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迅速下降血糖。②二甲双胍类药物可以对肌肉等组织加强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葡萄糖的产生,抑制肝糖原的产生,具有降血脂的作用。③磺酰脲类药物是使用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可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出胰岛素,使血糖化为血红蛋白,促进降糖作用。④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抑制小肠中葡萄糖苷酶,阻止碳水化合物分解,减少对葡萄糖的吸收,控制饭后血糖升高。 2.2联合用药 ①二甲双胍类和磺酰脲类联合,可使血糖化为血红蛋白,增加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②二甲双胍类和瑞格列奈类联合,瑞格列奈起效作用快,选择胰岛β细胞 SUR较高,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适用于糖尿病肾病及老年患者。③二甲双胍类和格列酮类联合,能够对胰岛素β细胞功能改善。④二甲双胍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可以降低空腹、饭后的血糖值。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及身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药物,达到用药安全性,有效降低血糖。 3用药指导 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采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时,需要考虑、了解患者的血糖值,患者是否伴有并发症,对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是否合理等安全性问题。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禁忌要求都需要注意。因此,合理使用降糖药,必要的用药指导,也是提高用药安全有效的作用之一。 3.1注射胰岛素 因为胰岛素会在胃中被破坏,所以只能采取注射的方式。在使用胰岛素时要注意注射的剂量、时间、方法与注射部位。为防止注射部组织变硬,要经常变换部位,加强胰岛素的吸收。注射后应在15~30min内再进食,避免出现低血糖的现象。 3.2口服降糖药 对于口服的降糖药物种类比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患者和药物不同特点来选择用药,例如肥胖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二甲双胍类,饭后高血糖患者采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口服用药也应注意用药的时间,像二甲双胍类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需要指导患者在饭后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不能与抗酸药、消化酶等同时服用,应指导在进第一口食物时咀嚼服用,同时避免降低降糖的作用。 3.3药物的相互作用 降糖药物联合以及伴有并发症用药之间的联合,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相互的作用,用药剂量的要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饮酒对糖尿病患者用药时危害很大,如果多量饮酒对肝内药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使胰岛素与口服药物产生低血糖的现象,严重会造成死亡;如果少量多次饮酒却可以促进药酶的分泌,降低了治疗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期间必须禁止饮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必要的用药指导,使其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保证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4结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疾病,除了控制饮食和运动的方式,合理采用药物降糖、预防并发症,已是现代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选择合理的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关于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作用及副作用必需掌握,患者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要

浅谈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浅谈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摘要:通过系统总结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与特点,构建糖尿病口服降糖药 物用药指导体系,为药师在给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服务时提供助力,更高效地使患 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 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用药指导 自1980年我国开展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至今,糖尿病患病率已由当时的不足1%增加到10%左右,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们 健康的慢性疾病[1]。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 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2]。其中口服降糖药根据作用效果的 不同,可以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非促胰 岛素分泌剂(双胍类、TZDs、α-糖苷酶抑制剂)。口服的方法相对简单,比较容 易被糖尿病患者接受,但是要保证患者能够正确地服用口服降糖药物,使血糖得 到良好控制,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药师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进 行合理的用药指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并减少药物副作用。 但是在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的需求量巨大的同时药品信息量大且杂、药师工 作强调大,这就间接要求药师在准确提供用药指导的前提下提高工作的效率。本 文希望通过系统总结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与特点,构建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 用药指导体系,为药师在给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服务时提供助力。 1.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我院口服降糖药物常用的有磺脲类、非磺脲类、双胍类、a-葡萄糖酐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根据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指导患者在不同的时段服用。 1.1磺脲类 磺脲类作用机制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起降糖作用。由于其进 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服药时间宜选在餐 前30 min左右。我院有格列美脲片[万苏平]、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齐特缓释胶囊、格列吡嗪缓释胶囊[唐贝克]。 结合我院药物特点用药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1)均需整片(粒)吞服,不宜 掰开,不得嚼碎,并以足量的水(约半杯)送服。(2)一天一次即可,建议于 早餐之前服用,若不吃早餐,则于第一次正餐之前即刻服用。(3)尤其注意, 服药后不要忘记进餐,若发生服药差错,如漏服一次药量,不可于下次服药时以 大剂量来纠正。(4)注意低血糖反应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1.2 非磺脲类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也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此类药物的特点为刺激胰岛 素的早期分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我院有瑞格列奈片。用药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在餐前0-30分钟口服,服药后要按时按量进餐,以预防低血糖发生。不 进食不服药。(2)格列奈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需提醒患 者注意。 1.3 双胍类 二甲双胍作用机制是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等)对葡萄糖的作用,抑制肝糖元异生和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使血糖降低。该药物对血糖正常者不起作用,特 别适用于饮食控制效果不佳,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我院有盐酸二甲双胍片。用药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1)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时

糖尿病患者常用口服降糖药及特点

糖尿病人常用口服降糖药及特点(一) 一磺脲类药物 药品名:优降糖达美康美吡哒克糖利和糖适平等;第三代的格列美脲 适用者: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首选,不适合1型患者。 副作用:主要为低血糖、消化道反应。 二双胍类药物 药品名:目前主要使用的双胍类药物是盐酸二甲双胍。 适用者:适用于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病友的首选抗高血糖药物。 副作用:主要发生在肠道中,20%~30%的病友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下降、口腔中有金属的味道、恶心、腹痛、腹胀、腹泻。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药品名:拜唐苹、倍欣等。 适用者:餐后血糖高的2型、1型及糖耐量受损患者。 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腹胀、腹痛、腹泻。

糖尿病人常用口服降糖药及特点(二) 四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类 药品名:优罗格列酮(商品名为文迪雅)、吡格列酮(商品名为艾丁)等。 适用者:2型及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不适合1型患者。 副作用:水肿和血容量增加,但一般较轻。肝病和心功能不全者不宜用。 五促胰岛素分泌剂 药品名: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等。 适用者:适用于基础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餐后血糖高者,不适于1型患者。 副作用:轻度低血糖反应、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特别提示:1药物要保持一定得浓度才能发挥作用,吃吃停停会造成血糖剧烈波动,很容易加重并发症。所以,降糖药应坚持服用。 2 超量服药会加重肝、肾、胰岛负担,结果会造成胰岛功能和肝肾功能 的提前衰竭。所以,要按量而不是超量服用降糖药。

糖尿病人的日常饮食(一) 糖尿病人一定要吃水果,与正常人不同的是需要有选择地食用。

糖尿病人的日常饮食(二) 一糖尿病人该如何喝粥? ●不喝纯大米粥。可以在大米粥中加入蔬菜、菌类、杂粮或豆类做成菌菜粥、杂 粮粥、豆粥等。 ●米、水不要放多,熬得不要太烂。 ●不单独喝粥,配合主食、菜。 ●不喝热粥。 ●配合运动。 ●喝粥的时间:监测血糖。 二以下食物也不建议糖尿病人食用 主食:汤面、油饼、油条、米饼、热干面、烙饼、煎饺、馅饼、无糖汤圆、年糕、粘豆包、粽子、粘米饭 副食:土豆泥、煮甘薯、部分南瓜、勾芡的炒菜和汤类等 冲制饮品:无糖芝麻糊、无糖核桃粉、藕粉等 即时食品:精白面包、棍子面包、小麦饼干、膨化薄脆饼干、麦芽糖等 三人均每日6克盐,别忘了味精、大酱中都有盐。油要经常换着吃。

糖尿病人的健康指导

糖尿病人的健康指导 患者查出得了糖尿病,一定不要紧张及恐惧,虽是终身疾病,但只要血糖控制的好便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样长寿。 一、需要坚持的八个方面: 1. 合理膳食:饮食控制是最基本的一项治疗措施,也是治疗 的基础。多吃菜,少吃粮,一天不要超五两(一般人),粗细搭配,不易升糖。不吃油炸食品和含糖量高的水果。 2. 适量运动:这是防止糖尿病的重要方法。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3. 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它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造成血糖和血压的升高,诱发令人生畏的心、脑血管疾病。 4. 心理平衡:在任何情况下,要做到心态平和、乐观,淡薄名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世无争,少求寡欲,其乐融融。这对平稳地控制血糖和血压特别有利。 5. 坚持服药:吃什么药,怎样吃,要听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的,不要轻信广告和偏方。 6. 自我监控:患者要随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发展变化的趋势,

要定期检测自己的血糖、尿糖、血压等指标

7. 定期复查:患者要和医生很好的配合,定期检测糖化血红 蛋白、血脂、心、肝、肾、眼底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有无并发症等。 8. 学习有恒:坚持学习糖尿病有关知识,接受防治糖尿病的教育。 二、看病的八项注意: 1. 至少每月到医院复诊一次。 2. 到医院复查时,应同平时一样服用降糖药。如停用药物会误导医生加大用药剂量。 3. 除了查空腹血糖外,还要同时查餐后2小时血糖。 4. 不能只查尿糖。有些人肾糖阈发生改变,尽管尿糖阴性,但血糖已大大超过正常值。 5. 每3个月到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的控制情况。 6. 每半年或一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查体,以便及时发现、控制并发症。 7. 到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医生的正规治疗,只凭偏方或降糖 保健品等控制病情不可靠

2017年糖尿病合理用药(执业药师)

2017年糖尿病合理用药 1、下列符合1型糖尿病特征的是 A.多见于中老年 B.起病缓慢 C.症状较轻 D.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E.血C肽测定正常 (标答:D) 2、下列符合2型糖尿病特征的是 A.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B.起病急 C.血胰岛素浓度显著降低 D.对胰岛素敏感 E.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 (标答:E) 3、患者,女,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6.8mmo/L。为确诊糖尿病,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重复测空腹血糖 B.测餐后2小时血糖 C.多次测任意血糖 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E.糖化血红蛋白 (标答:D)

4、患者,女,39岁。有糖尿病史25年,消瘦。实验室检查:C肽降低,GAD—Ab 阳性,尿糖阳性。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1型糖尿病 B.2型糖尿病 C.妊娠糖尿病 D.继发性糖尿病 E.肾性糖尿 (标答:A) 5、患者,男,18岁。身高170cm,体重75kg。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6.9mmol/L,2次餐后2小时血糖15.3mmol/L,血胰岛素增高。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1型糖尿病 B.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的2型糖尿病 C.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 D.糖耐量减低 E.空腹血糖减损 (标答:C) 6、患者,男,42岁。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5.3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餐后2小时血糖8.9mmol/L。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正常血糖者 B.空腹血糖减损 C.糖耐量减低 D.1型糖尿病 E.2型糖尿病 (标答:C) 7、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是

A.肾小球硬化症致尿毒症 B.心肌梗死 C.急性脑血管意外 D.感染 E.酮症酸中毒 (标答:A) 8、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是 A.视网膜病变 B.青光眼 C.角膜炎 D.黄斑病 E.结膜炎 (标答:A) 9、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微血管病变之一 B.病程超过10年者多见 C.有微血管瘤为增殖期 D.可见玻璃体出血 E.是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 (标答:C) 10、下列哪项不符合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征 A.冠心病发病率高 B.易发生心肌梗死 C.均为有痛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诊断为糖尿病后不要病急乱投医,尤其是不能盲目服药,因为糖尿病的治疗个体化很强,患者血糖、血脂、肝功等情况不同,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不同,治疗的方案也都是不同的,所以叫“同病异治”。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索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外,大多数,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在目前来说,糖尿病是要终生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用降糖药物,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替代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只能注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和剂量,注射部位。 1.1注射部位 应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身体部位不同,药物吸收速度也不同。由快到慢的次序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注射后15—30min内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在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上下颠倒摇晃,使药液充分混匀,然后马上注射。 1.2速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诺和锐等。研究表明,速效胰岛素在给药5—10min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作用可持续3。5h,故应在餐前5min左右注射。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同步,从而获得最佳疗效,并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1.3短效胰岛素 即普通胰岛素,如诺和灵R、常规优泌林等。研究表明,短效胰岛素一般在用药O.5h 后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持续3—6h,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这样可使餐后高血糖的危险度减至最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减至最低。 1.4中效胰岛素 如诺和灵N、中效优泌林等。研究表明,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2~4h起效,作用持

糖尿病用药教育—胰岛素篇

糖尿病用药教育——胰岛素篇 您是否有“心理胰岛素抵抗”? ?认为胰岛素治疗意味着病情加重,害怕严重并发症; ?认为胰岛素治疗意味着自我管理失败; ?害怕注射疼痛,注射不方便; ?担心低血糖; ?对胰岛素的临床益处不明确; ?存在误解,认为不需要使用胰岛素; ?担心治疗费用贵; ?担心体重增加。 胰岛素认识常见误区: 误区一: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意味着糖尿病病情加重,无药可救? ●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最理想也是最安全的治疗方式; ●胰岛素可以有效延缓慢性并发症的进展;如果等到其它药物都不能控制血糖时 再使用胰岛素,并发症则可能已经严重损害您的健康。 ●胰岛素可以避免肝肾功能损伤。 ?胰岛素治疗新观念: 从原先的降糖达标即可转换为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保护胰岛功能。 传统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是首先使用口服降糖药来维持,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控制血糖的作用。但这些药物尤其是磺脲类药物,是通过刺激残存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作用的。在发病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β细胞数量已经是正常人的一半,数年后患者体内残存胰岛β细胞最终完全衰竭,这时再使用胰岛素治疗将为时已晚。而如果早期使用胰岛素来治疗就减轻了β细胞的负担,使其有修养生息的机会,在以后的生存期内保持残存的生理性β细胞功能,这是任何外源性人工因素无法替代

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岛素不仅可以控制血糖,同时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炎症反应,及早及长期使用对身体有益无害。 误区二:打胰岛素会上瘾,一旦用了胰岛素就必需终生应用? ●胰岛素是人体自身胰岛β细胞分泌的唯一降血糖的物质; ●注射的人胰岛素制剂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一致; ●外源注射胰岛素能够起到补充或替代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缺陷。 误区三: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更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都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 过程中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状况; ●糖尿病病人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血糖监测、适时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低血糖 是可以避免的。 误区四:打胰岛素会发胖? ●体重增加是胰岛素常见副作用之一; ●但是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避免或减少体 重的增加。 误区五:打胰岛素会很疼? ●注射胰岛素需使用专用针头,针头非常细(4-8 mm),注射几乎无痛感。 误区六:打胰岛素很难,技巧不好掌握? ●现在最常使用的胰岛素笔,使用和携带均非常方便,使用方法学习也很简单。 误区七:打胰岛素了就不需要注意控制饮食了?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包括胰 岛素)治疗以及血糖监测;饮食治疗是所有治疗的根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

糖尿病患者用药原则

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这两类胰岛素促泌剂的选药原则如下:可以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瑞格列奈);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瑞格列奈;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升高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老年人伴有血粘度升高者宜选用格列齐特。 双胍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的适应证如下。(1)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超重或肥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2)配合胰岛素治疗,有助于降糖、减少胰岛素用量。(3)与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阿卡波糖有协调作用。(4)在不稳定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促血糖波动性下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5)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非常有效,有预防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禁忌证如下。急性并发症、应激状态(外科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损害、妊娠;缺氧性疾病,如心衰、慢性肺部疾患;胃肠道疾病;高龄;酗酒;使用静脉造影剂。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通过提高靶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他类口服降糖药(促泌剂、双胍类、阿卡波糖)合用,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与胰岛素合用,可以使胰岛素用量减少30%。此类药物禁用于反复水肿的患者、肾功能损害3级以上者、肝功能损害者。常用的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食物中的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为复合糖,包括分子量小的低聚糖(寡糖)及分子量较大的多糖。复合糖必须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处被α-糖苷酶作用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食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淀粉,必须经过α-糖苷酶作用分解。α-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同时减轻餐后高血糖对β细胞的刺激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黄酰脲类或双胍类联合使用提高疗效;对于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血糖不稳定者,可合用阿卡波糖,但如果两者联合使用应当减量,防止低血糖发生;可应用与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肠道疾病与肠功能紊乱者慎用;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联合使用时仍可发生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导致的低血糖必须用葡萄糖处理;有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感染发热者、孕妇、哺乳者不用;18岁以下儿童、有恶性肿瘤者不宜使用。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应避免同时服用抗酸剂、考莱希胺、肠道吸附剂及消化的酶制剂,如淀粉酶、胰酶,因为可能会消弱α-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同时服用新霉素可使餐后血糖降低更明显。 口服降糖药的服药时间由降糖药本身的药理作用决定,不同的降糖药,服用时间也不同。在临床中,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随意调整服药时间,导致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甚理想。糖尿病患者须了解5种口服降糖药的具体服用时间,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口服降糖药的疗效,而且还可避免或减少其副作用。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在餐前30分钟服用。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在餐前5~20分钟服用。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在早晨空腹服用,每日仅需服药1次,早餐前服药效果最好。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也可在餐前1分钟(即与第一口饭同服)服用,如在饭后或饭前过早服用,效果就大打折扣,起不到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也应于餐前1分钟服用(即与第一口饭同服)。双胍类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苯乙双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1]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5大综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可直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口服的方法相对简单,比较容易被糖尿病患者接受。但是患者要保证能够正确地服用口服降糖药物,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因此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解。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4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患者要学会分辨和认识各种口服降糖药物,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服用任何种类口服降糖药物均需注意:①服药的时间和间隔应尽可能固定;②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③服药期间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 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促胰岛素分泌剂: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磺脲类(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为氯磺丙脲和甲苯磺丁脲(D860);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波脲(克糖利);第三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美脲(亚莫利))和餐时血糖调节剂,其不良反应主要是体重增加和低血糖。患者服药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①为了药物更好的吸收,促胰岛素分泌剂应在餐前或餐中服用;②此类药物有引起低血糖的可能,患者应学会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低血糖;③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如果在进餐的时候没有进餐,则不要服药。如果准备增加一餐或进食零食较多,则应该增加药物剂量。 2双胍类:(格华止)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恶心或腹泻。不良反应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大多可以自行缓解。通常情况下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有一种严重但很少发生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这种乳酸性酸中毒,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肾功能。此外患有严重心脏病或肺部疾病者禁用二甲双胍。服药期间注意事项:①进餐时或进餐后马上服用,每天服药1~3次;②开始服药时选择进正餐时服用,从最小的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到血糖得到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3噻唑烷二酮类:(文迪雅)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表现为下肢浮肿和体重增加。服药期间注意事项:①此类药物的疗效要在开始服药后1~2个月才能完全体现出来;②服药时间与进餐无关,但应尽可能固定。 4α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倍先)此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胀气、腹痛、腹泻,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通常与药物剂量有关。此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服药期间注意事项有:①遵医嘱服药,通常每天服用3次,进餐同时服用(在吃第一口食物时服用);②如果不进餐则不需服药;③从最小剂量开始服药,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④如果与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联合应用,发生低血糖时应使用单糖如葡萄糖片、含糖果汁等治疗,避免使用饼干等淀粉类食物。 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如果单独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已经达到临床有效最大剂量3个月,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应考虑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使作用加强,或者是胰岛素和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如果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后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可添加胰岛素治疗。患者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注意每种药物的服药方法;②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应该立即监测血糖,并及时处理,接受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较大。此外在发生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合并严重感染、合并严重并发症、计划妊娠或已经妊娠、分娩等情况下,不适合继续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此时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或者咨询医生。 口服降糖药与血糖监测: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疗法,单靠一种方法是不能达到目标的,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继续教育园地?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 潘晓黎 作者单位:110001 沈阳市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晓黎:女,大专,主管护师2006204210收稿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5大综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可直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口服的方法相对简单,比较容易被糖尿病患者接受。但是要保证患者能够正确地服用口服降糖药物,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和教育。 1 患者状态的评估 在对患者进行教育前护士应对具体患者做尽可能详细的评估。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病程、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教育背景、患病后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家庭情况、工作性质、经济状况等。通过评估为患者设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2 用药指导 2.1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4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2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护士要教会患者分辨和认识各种口服降糖药物,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 2.2 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2.1 促胰岛素分泌剂 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磺脲类和餐时血糖调节剂,其不良反应主要是体重增加和低血糖。 患者服药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①为了药物更好的吸收,促胰岛素分泌剂应在餐前或餐中服用;②服药时间和服药间隔应尽可能固定;③服药期间要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血糖监测结果;④此类药物有引起低血糖的可能,应教会患者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低血糖;⑤如果经常在每天的同一时间 发生低血糖(血糖低于3.9mmol/L ),且持续3d 以上,应嘱患者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医生;⑥服药期间要继续遵守饮食计划;⑦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如果在进餐的时候没有进餐,则不要服药。如果准备增加一餐或进食零食较多,则应该增加药物剂量。 2.2.2 双胍类 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恶心或腹泻。不良反应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大多可以自行缓解。通常情况下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有 一种严重但很少发生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这种乳酸性酸中毒,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肾功能。此外患有严重心脏病或肺部疾病者禁用二甲双胍。 服药期间注意事项:①进餐时或进餐后马上服用,每天服药1~3次;②开始服药时选择进正餐时服用,从最小的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到血糖得到控制或达到临床最大有效剂量,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③服药的时间和间隔应尽可能固定;④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⑤服药期间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 2.2.3 噻唑烷二酮类 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表现为下肢浮肿和体重增加。服药期间注意事项:①此类药物的疗效要在开始服药后 1~2个月才能完全体现出来;②服药时间与进餐无关,但应 尽可能固定;③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血糖监测结果;④服药期间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 2.2.4 α2糖苷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胀气、腹痛、腹泻,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通常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此类药物不会 引起低血糖。 服药期间注意事项有:①遵医嘱服药,通常每天服用3次,进餐同时服用(在吃第一口食物时服用);②如果不进餐则不需服药;③从最小剂量开始服药,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④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血糖监测结果;⑤服药期间应该继续遵守饮食计划;⑥如果与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联合应用,发生低血糖时应使用单糖如葡萄糖片、含糖果汁等治疗,避免使用饼干等淀粉类食物。 2.3 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 如果单独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已经达到临床有效最大剂量3个月,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应考虑联合用 药。联合用药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使作用加强,或者是胰岛素和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 选择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时应该考虑以下情况:近期血糖变化;最近的HbA1c 检查结果;患者是否有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以哪种表现为主;患者的病史和目前的药物治疗情况;患者希望如何选择药物。如果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后仍然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可添加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在目前来说,糖尿病是要终生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 用降糖药物,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替代治疗 1 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只能注 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和剂量,注射部位。 1.1 注射部位 应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 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 影响吸收。 身体部位不同, 药物吸收速度也不 同。由快到慢的次序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注射后 以免发生低血糖。在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上下颠倒摇晃, 然后马上 注射。 1.2 速效胰岛素 的危险。 1. 3 短效胰岛素 后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持续 3— 6h ,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这样可使餐后高血糖 的危险度减至最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减至最低。 1.4 中效胰岛素 如诺和灵N 、中效优泌林等。研究表明,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 2?4h 起效,作用持 续 lOh 以上。临床一般采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 (或者口服降糖药 ),配合睡前注 射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之所以选择睡前注射, 是因为这样既可有效地控制夜间直至 次日的空腹血糖, 又可减少夜间低血糖的风险, 临床效果较好。 对于全天基础胰岛素缺 乏的病人, 也可在早餐前和睡前分别注射中效胰岛素, 然后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 素 (或者口服降糖药 ) 。 1.5 长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即甘精胰岛素 ),如来得时、长秀霖等。长效胰岛 素注射后血药浓度平稳,作用时间可维持 24h ,每日仅需注射1次,便可提供全天基础 胰岛素的分泌, 因而可以固定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注射,十分方便、 灵活。 通常还需 在三餐前配合使用短效胰岛素 (或口服降糖药物 )。 15— 30min 内进餐, 使药液充分混匀, 严格地讲应为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 诺和锐等。 研究表明,速效胰岛素在 给药 5— 10min 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作用可持续 3。5h ,故应在餐前5min 左右注射。 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同步, 从而获得最佳疗效, 并减少低血糖 即普通胰岛素,如诺和灵R 、常规优泌林等。 研究表明, 短效胰岛素一般在用药 O .5h

药学用药宣传-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和服用时间

何时服用降糖药物?餐前?餐中?餐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对于一些饮食和运动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医生首先会推荐您选择一些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自己的血糖。但是,目前上市的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较多,不同的降糖药物服用时间也不同,到底是该餐前、餐中还是餐后服用呢?下面就由**医院药师为您解答: 一、双胍类药物 常用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苯乙双胍,主要是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由于对胃肠道有些刺激,故宜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 二、磺酰脲类药物 常用药物主要有: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此类药物可以刺激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宜餐前半小时服用。

三、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常用药物主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此类药物能够模拟人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快速的使胰岛素分泌,此类药物若在餐后服用不能快速吸收效果减弱,若在餐前30分钟以上服用可能会诱发低血糖,故通常于餐前15分钟内服用,亦可于餐前30分钟内服用。 四、噻唑烷二酮类 常用药物主要有:吡格列酮、罗格列酮。此类药物能促进脂肪组织储存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减少,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此类药物服药时间与进食无关。 五、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主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此类药物主要通过竞争抑制酶的作用,使糖类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减慢,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该类药物一般是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胶囊剂应于用餐前即刻整粒吞服)。 六、新型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 常用药物主要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该类药物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灭活,提高内源性GLP-1和GIP的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该类药物每日服药一次,服药时间与进食无关。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治疗 上海市沪东医院内科匡雄辉200129 2型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的90%以上,其中少部分(约15%)在早期阶段通过饮食、运动和减轻体重等疗法可以控制病情,而大多数需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目前除了传统的磺脲类和双胍类外,还有一些新型口服降糖药,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等。 一、磺脲类 1.种类和特点:磺脲类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以来,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可供临床使用。第一代有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第二代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第二代磺脲类的主要特点为作用强,剂量小,副作用相对少。格列美脲由于其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有人认为是第三代磺脲类。 2.降血糖机制:磺脲类药物降血糖机制主要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仍有争论。体外和体内试验都证明磺脲类药物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在有葡萄糖的条件下磺脲类药物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得到加强。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是磺脲类药物与β细胞膜上的磺脲类药物受体结合后,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去极化作用又使电压敏感的钙离子通道开放,允许细胞外钙离子流入到β细胞内,钙离子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因此,一般说磺脲类药物与这种受体结合能力的强弱和结合时间长短决定了该种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能力的大小。此外,磺脲类药物可能还有胰外作用,一些研究显示磺脲类药物长期治疗时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得到改善。 3.药物的选择:各种磺脲类药物作用强度及作用持续时间存在差异,但经剂量调整后,每片药的降糖效果大致相当。目前尚无研究对多种磺脲类降糖药进行剂量疗效比较。临床选择用药主要依据各种药物的排泄途径、作用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格列本脲与β细胞膜上磺脲类受体结合后不易离解,因而降糖作用时间持久,有效时间可达20~24h,对控制空腹血糖效果比较好。而格列吡嗪等相对短效的药物对控制餐后血糖效果较好。格列喹酮属短效制剂,血浆半衰期仅1.5~2h,作用时间5~8h,降糖作用相对弱一点,但该药主要从胆道排泄,因此特别适用于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也比较安全。格

治疗糖尿病药物大全

糖尿病用药大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我们不主张单靠运动、饮食、日常护理来控制病情,因为这些治疗方法也可能不能很好的控制不住病情。这是也 就需要搭配药物治疗了。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西药治疗糖尿病有哪些 磺脲类: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 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 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 ),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噻唑烷二酮: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 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 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 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类: 短效胰岛素: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 分钟,作用高峰为2~4 小时,持续时间5~8 小时。 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4 小时,作用高峰6~10 小时,持续时间约12~14 小时。 长效胰岛素:又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 小时,作用 高峰14~20 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 小时。 预混胰岛素:为了适应进一步的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 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根据胰岛素来源分类: 牛胰岛素:自牛胰腺提取而来,分子结构有三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疗效稍差,容易发生过敏或胰岛素抵抗。动物胰岛素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患者可以轻松负担。 猪胰岛素:自猪胰腺提取而来,分子中仅有一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因此疗效比牛胰岛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岛素少。目前国产胰岛素多属猪胰岛素。 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价格较贵。进口的胰岛素均为人胰岛素。国内日前也渐渐开始具有生产人胰岛素的能力了。 根据胰岛素浓度分类: U-40: 40单位/毫升

合理用药考试题

合理用药知识试卷 姓名: 单项选择(2分/题) 1.呼吸系统感染应用( )时,可能会发生跟腱炎甚至跟腱断裂的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 A、青霉素 B、头孢唑林 C、左氧氟沙星 D、甲硝唑 2.患者男性,52岁,高血压,前壁心肌梗死,现突发胸闷、气促不能平卧。体格检查:BP168/94mmHg,颈静脉怒张;双肺底湿啰音;心率122次/分,律齐。肺楔压26mmHg。紧急选择下列哪一种药物?( ) A、硝苯地平 B、肼苯哒嗪 C、氨氯地平 D、硝普钠 E、氯丙嗪 3.以下抗菌药物中,肾脏毒性最大的是( )。 A.头孢呋辛 B.头孢吡肟 C.头孢唑啉 D.头孢他定 4.易引起低血钾的利尿药是( )。 A.山梨醇 B.氨苯蝶啶 C.氢氯噻嗪 D.螺内酯 E.以上均不正确 5.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下列哪类病原菌最敏感( )。 A.链球菌 B.革兰阴性杆菌 C.厌氧菌 D.肠球菌 6.按“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原则确定目录的是( )。 A、现代药 B、传统药 C、处方药 D、国家基本药物 E、基本医疗保险用药 7.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 )类抗生素。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8.高血压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宜选用( )。 A、硝苯地平 B、卡托普利 C、普萘洛尔 D、可乐定 9.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奇霉素注射液先后静脉滴注,易发生的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 A 皮疹 B 神经毒性反应 C 戒酒硫样反应 D 肌病 10.( )的抗菌作用靶点不是作用于细胞壁。 A.头孢唑啉 B.万古霉素 C.卡泊芬净 D.阿米卡星 E.美罗培南 11.患者,男,65岁,肾移植术后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建议选择( )治疗。 A.氨曲南 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C.头孢哌酮舒巴坦 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12.患者男性,56岁,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Killip III级)。静脉点滴硝普钠的作用机制为( )。 A.利尿 B.降低心脏前负荷 C.降低心脏后负荷 D.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E.增加心肌收缩力 13.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是( )。 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14.普伐他汀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会( )。 A.提高前者的血药浓度 B.降低前者的血药浓度 C.拮抗前者的作用 D.加重前者的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