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试题

溶解度曲线试题
溶解度曲线试题

有关溶解度曲线习题(二)

1、右图表示X、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

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Y都是易溶物质(B)t℃时,X、Y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等(C)将t1“℃时X、Y的饱和溶液均分别降温到t℃,X溶液中析

出晶体的质量比Y的多 (D)当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Y时,不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

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3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 l℃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有晶体析出

4、(1)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该图可知: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的温度

范围是。

(2)冬天,人们可在皮肤上搽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当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时护肤效

甲乙

冰水溶

(g)

果最佳。欲配制50g80%的甘油溶液。需甘油的质量 g ,水的质量 g 。 5、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 溶解度曲线。现有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右图回答: (1)t 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 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时,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

6、图3是X 、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1℃时X 的溶解度大于Y 的溶解度

B .t 2℃时X 的溶解度等于Y 的溶解度

C .t 3℃时X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 .t 4℃时Y 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时,变为饱和溶液 7、、右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该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1) ; (2) 。

8、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A>B>C B .t l ℃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 .t 3℃时,C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 .t 1℃时,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3℃时有晶体析出

9、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解 度 /t 1 t 2

温度/℃

A.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在t ℃时,a 、b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结晶法提纯a

D.a 、b 都属于易溶物质 10、右图为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的升高,a 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 (2)曲线a 和b 的交叉点M 表示的含义是

(3)37℃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g ,80℃时40g a 物质溶于50g 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11、我国青藏高原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那里的

居民应该在一年四季中的 季捞取纯碱。 12、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A 的溶解度是 g 。

(2)在 ℃时,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把A 、B 、C 的饱和溶液从t 2℃降至t 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1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B .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 .溶液中甲、乙溶质都减少D .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14、如图所示,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 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

(2)t 2℃时,A 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_____; (3)要从B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 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度

温度/℃

1 2

15、右图中曲线a.b是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

试根据图象回答:

(1)t4℃时,A.B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AB,

(2)t2℃时,饱和溶液中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A%)和饱和溶液中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B%)的大小关系是:A%B%。

(3)t1℃时,一定量的A、B分别溶解在100 g水里达到饱和,保持溶剂质量不变,升高温度到t3℃时,若要重新使两溶液都达到饱和,加入A、B物质的质量大的是。

(4)为了从混有少量A的物质B中提取较纯净的B,可采用方法。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题解析

1. A. 10℃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2. B. 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60% 3. C. 20℃时,将1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得到60g溶液 4. D. 从混有少量乙的甲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甲,最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答案 B 解析 分析:A、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据此计算解答; B、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分析解答; C、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D、据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甲的方法. 解答:A、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正确; B、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0%,故错误; C、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0g,所以将1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可完全溶解,得到60g不饱和溶液,正确;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此混有少量乙的甲中提取交纯净的甲,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知识的运用,能较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2. 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 C.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 D. 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 C 解析 分析:A、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B、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C、根据溶解度曲线观察即可;D、根据20℃时甲的溶解度进行计算即可.解答:A、从40℃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A说法正确; B、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说法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C说法错误; D、20℃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物质,所以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剂25g,所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含义,知道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方法,知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质量需要根据溶解度进行分析.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

溶解度t/℃ 21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一)点 1.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2.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 A 物质才达到饱和。 4.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二)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题专题(学习资料)

溶解度曲线题专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 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2.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甲溶液仍饱和 B.两溶液仍饱和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溶液质量:甲=乙 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A B.t1℃时,将25克物质放入100克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 C.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D.从B溶液中结晶出B的最好方法是冷却 5.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可将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成不饱和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溶解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溶解度曲线综合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类题目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是中考化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在2011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了许多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试题,现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一、溶解度的意义 例1 (2011·嘉兴)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图1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解析:由题意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同时符合的图像只有选项C。 答案:C 点评: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判断或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例2 (2011·四川省眉山市)如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__ (填物质序号)。 解析:(1)在溶解度曲线上两线相交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即t1℃时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为20克,在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0克,所以只能形成60克溶液。(3)在t2℃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越靠上的物质的溶解度越大。所以应是:cba。 答案:(1)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不能(3)cb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溶解度的一些问题,要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清楚交点的意义。 三、判断晶体的析出 例3 (2011·河北)根据图3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解析:A中没有温度限制,所以不能比较甲、乙溶解度;B中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之后,还是不饱和溶液;C因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都会有晶体析出;D中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但是题中并没有说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以错了。 答案:C 点评:该题是一个传统题,历年来考的形式基本相同。 例4 (2011·江苏省南通市)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解析:A选项中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是正确的;B选项中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 g是正确的;C选项中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是正确的;D选项根据溶解度曲线的特点,物质W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时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本题的亮点是一种物质溶解在不同的溶剂中,解答本题要明确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四、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例5 (2011·盐城)如图5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含答案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 (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A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B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C___; (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AC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B______; (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15g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2g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 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 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C ) A.X溶液B.Y溶液C.Z溶液 D.X、Y溶液 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C ) A.a点 B.b点C.c点 D.无 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是( B ) 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t1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在 t℃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大____ 2 (填“大”或“小”); (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降温 __、__ 蒸发溶剂___、__加溶质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ab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bc_____.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60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t1______℃. 7、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温度是t2 ℃,a、b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相等; (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陕西省中考化学题型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答案)

(2018中考说明题型示例第189页32题)1.下表是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0.19 0.17 0.14 0.12 0. 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根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选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填序号)。 A.②④⑥ B.③④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3)20°C时,将191g饱和NaOH溶液蒸发掉10 g水后,再降温到20°C,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4)现有20°C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溶液乙,此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或“=”)20°C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有60°C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答案】(1)A (2)D (3)9.1g (4)?(5)降温结晶,过滤 补充选题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交点K的含义是。 (2)t2℃的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到t1℃时,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C>A时的温度范围是 ℃。 (4)在t3℃时,将40gC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1)t3℃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答案补充:t3℃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不饱和(3)t2~t3(4)37.5% 2.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填写编号)。 (2)9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冷却到t2℃点,析出的无水晶体质量是g。 (3)在某温度范围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所得现象如图二所示,则两溶液质量分数甲(填“>”或“<”)乙,实验时控制温度t的范围是时,均能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1)b(2) 15 (3)<小于t2℃ 3.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与图2所示。请回答: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 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 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 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 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 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

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 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 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 相同。 例题(98年广西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 ℃降低到t ℃,只有Z无晶体析出 (B) t℃时,用l00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X、Y、Z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 (C)当X中含有少量Y时,可用结晶法提纯X (D) 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Y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蒸发结晶、物质的提纯及质量分数与 溶解度的换算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溶解度曲线图 并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 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选填序号)。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浓度也相等 B.t2℃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为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乙)> m(甲)=m(丙) E.将t1℃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F.将t2℃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知识点的认识】 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 (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

初三3-3溶解度及图像分析

【考纲说明】 掌握有关溶解度的意义与图像分析。 1、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本章节所占分值为4~5分 【趣味链接】 2006年5月,江油市华超建筑集团向四川省广元市合瑞化工有限公司签订合同,购买生石灰635吨,每吨300元,运输由华超集团负责,收货后付款。合瑞公司发货时,过一次称,华超集团收货时,再在地磅房过一次磅,总误差不能大于5吨。开始时,一切顺利。可后来华超集团的技术人员发现,车队运回来的不是生石灰——氧化钙CaO,而是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便打电话问是怎么回事。合瑞公司回答说:“这几天连续下雨,你们的卡车又没有篷布,可能在运输过程中遭了雨淋。反正你们建房时还要往生石灰里加水,总不能直接用生石灰抹墙吧。”华超集团想想也是,就继续收货。因为他们知道,CaO+H2O(水)=Ca(OH)2,而工地使用的就是加水搅拌了的熟石灰。 货物收完后,华超集团发现,所收的货物为635吨,不多不少,正好。可是别忙,技术人员指出,生石灰变成熟石灰时,重量要增加。原来,生石灰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熟石灰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4,也就是说,1吨生石灰与水反应能生成74/56=1.32吨熟石灰。收了635吨熟石灰,说明合瑞公司只发了635/1.32=481吨生石灰!华超集团打电话说只付481吨生石灰的货款14万元。凭空少了5万。 【知识梳理】 一、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2018中考溶解度曲线的专题

2018年中考复习溶解度曲线的专题 中考溶解度曲线的常见题型: 1、根据溶解度曲线找出某一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 练习:t1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 2、 利用溶解度,求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t1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t3时B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t3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根据溶解度曲线找出溶解度,结合溶解度的意义进行判断和计算 练习:t1 时,25g 水中加入20g 的A 物质,充分搅拌后,是否完全溶解,是否达到饱和,溶质 g,溶剂 g,溶液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若A 物质完全溶解还至少需要加入 g 的水。 4、说出交点的具体意义;(某温度时,某物质与另一某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练习:交点M 的意义为: 。 可变形为:某温度时,某物质与另一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练习:请判断下列说法正误:t2时,A 物质与C 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t2时,A 物质与C 物质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1)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 之间。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铵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则x 的 取值范围是 g 。 (3) 由上表可推出氯化铵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 5、比较某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注意要求是:由大至小或由小至大), 练习:t1时A 、B 、C 物质的溶解度由小至大为 。 t2时A 、B 、C 物质的溶解度由大至小为 。 t3时A 、B 、C 物质的溶解度由小至大为 。 可变形为:某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练习:t1时,A 、B 、C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t2时,A 、B 、C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t3时,A 、B 、C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判断正误: t3时,A 、B 、C 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 >B >C 。( ) 6、根据溶解度曲线说出不同物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练习:A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A 的饱和溶液转化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C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C 的饱和溶液转化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7、饱和溶液经过升温或降温引起溶解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1)饱和溶液中不含末溶物质时,升温或降温的变化 练习:t1时A 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3,溶解度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t1时C 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3,溶解度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饱和溶液中含末溶物质时,升温或降温的变化 练习:右图,t1时A 的饱和溶液中仍有末溶解的A ,C 的饱和 溶液中仍有末溶解的C ,均升温至t3:A 中溶解度 ,固体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C 中溶解度 ,固体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比较析出结晶的多少 练习1:t3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其中析出晶体的是 ,没有析出晶体的是 。 练习2:t 3℃时,将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8、根据溶解度曲线说出不同物质的结晶方法: 蒸发溶剂结晶:适用所有溶液的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降温结晶):只适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 练习:(1)氯化钠溶液中析出氯化钠晶体 。(2)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硝酸钾晶体 。 *若溶液中有两种溶质。采用什么方法结晶,这要根据所得晶体的溶解度特点决定。 例如:(1)从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2)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不能蒸干)→趁热过滤 练习:1.现有操作步骤:①溶解;②过滤;③降温结晶;④加热浓缩。若A 固体中含有少量B ,则提纯A 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溶解度曲线习题 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 (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A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B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C___; (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AC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B______; (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15g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2g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 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X溶液B.Y溶液C.Z溶液D.X、Y溶液 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 A.a点B.b点C.c点D.无 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 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t1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 t℃时, 2 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大____(填“大”或“小”); (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降温__、__蒸发溶 剂___、__加溶质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 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 _____.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 ______℃. 7、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9、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完整版)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巧用溶解度曲线 在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 2 课题中溶解度曲线是反应溶解度与温度数学表示法,是溶解度曲线概念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技巧一: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通过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溶液的的状态。 1、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存在。 2、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线上的点表示该游弋上该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 技巧二:将溶液升温或降温,可在图上将点平移。通过点与线的位置判断溶液的状态变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晶体析出。(归纳为5个字,就低不就高) 1、某温度下将溶升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右平移。 2、某温度下将溶降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左平移。 技巧三:通过曲线趋势,选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措施(特别是升温或降温),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技巧四: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状态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同温下饱和溶液的 质量分数最大)。 ×100%,溶解度S越大质量分数越大。(质量分数最大的 2、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S 100g+S 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特殊点的处理方法:溶解度曲线是一笨拙饱和线,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等效法) ×100% 3、线上的点及线下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S纵 S纵+100g 技巧引入: 例:已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其含义为。 (1)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Cl,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液A,此时,溶液A中KCl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2)在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B的质量分数为。 (3)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溶液C。此时溶液C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其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4)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D,此时溶液D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5)在溶解度曲线中绘制表示四各溶液A,B,C,D 规律:(1)点A,B,C,D与曲线的位置关系(线上,线上方,线下方)来判断溶液的状态。 (2)线上面的点C,D与线上的点B表示的溶液在该温度下的质量分数相等。(线上面的点C,D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用B点来代替) 技巧应用: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图1所示实验,已知图2是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项突破(版习题)(最新整理)

D. 50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 4. (2019孝感)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 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C. 乙溶液从t3℃降温到t1℃,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发生改变 D. t3℃时,50 g水中加入40 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 g甲的饱和溶液 5. (2019无锡)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 50 ℃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 B. 60 ℃时,把40 g硝酸钾和40 g氯化钾分别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降温至10℃,剩余晶体的质量氯化钾多 C. 70 ℃时,50 g硝酸钠饱和溶液与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之比为1∶2 D. 80 ℃时,向100 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50 g硝酸钠,充分搅拌后,最终得到250 g溶液 6.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6题图 (1)温度为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在t3℃时,75 g水最多能溶解乙物质____g。 (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到t3℃时,一定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且甲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可使用______________方法。可使甲的不饱

和溶液一定变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填一种即可)。 7. (2019淮安)如图所示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图 (1)在60 ℃时,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 (2)将40 ℃时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制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1例)。 (3)在t℃时,将30 g氯化铵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____(精确到0.1%)。 (4)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足量的碳酸氢铵固体,会有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NH4HCO3=== NaHCO3↓+NH4Cl,请根据以上信息和图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简述以硫酸铵固体为原料制取较纯硫酸钾晶体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3 综合型 8. (2019重庆A)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1所示,结合图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 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 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 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 t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9. (2019枣庄)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 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 度

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

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 1.(2014?昆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 C.20℃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可形成75g溶液 D.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 2.(2015?昆明)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0℃和8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均为40g B.该物质在60℃时的溶解度比40℃时的溶解度大 C.40℃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D.将85℃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60℃,此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 3.(2016?昆明)甲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易溶于水 B.60℃时,甲的溶解度约为0.6 C.将80℃时甲的溶液降温至40℃,一定析出甲晶体 D.90℃时,在50g水中加入0.7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

4.(2017?昆明)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甲溶液从t2℃降温至t1℃,一定有晶体析出 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5.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把30g甲溶解到50g水中,得到80g的饱和溶液 C.分别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 ℃时,50 g水可以溶解25 g甲物质 B.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3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8.右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 C.t2℃时,NaCl饱和溶液与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D.温度高于t2℃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学习目标】 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要点梳理】 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一)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 (1)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2)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二)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 (1)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