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喂牛请注意

豆粕喂牛请注意

豆粕喂牛请注意

豆粕,是牛的重要蛋白质饲料。在饲喂过程中有以下三点需要引起注意。

1.加热处理

豆粕中含有一些不良物质,如抗胰蛋白酶、产生甲状腺肿的物质、皂素与血凝集素等。抗胰蛋白酶的存在使小肠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使豆粕中真正能够被牛吸收的蛋白质数量减少,并极易引起腹泻,犊牛表现则更为突出。长期大量饲喂生豆粕还会使牛的胰腺发生病理性增大变化和甲状腺肿大,使牛的代谢发生紊乱。

上述的不良物质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如加热到110℃经过3分钟后就会失去作用。并且加热处理后能够减少蛋白质在瘤胃的消化,降低瘤胃氨损失,增加过瘤胃蛋白含量,从而增加小肠对豆粕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量,显著地提高豆粕在喂牛时的转化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热处理要适当,过热会使豆粕蛋白质变性而降低其营养价值。2.粒度适当

将豆粕加工成粒度为直径0.9~2.5毫米为宜(筛目为8~20目)。粒度过小则会使其在牛的瘤胃中产生大量的氨气,造成蛋白质的损失,严重时会导致牛的氨中毒;粒度过大又会使其消化不完全,从而降低其饲喂价值。

3.配合禁忌

生豆粕中含有脲酶,它可使尿素分解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碳。因而生豆粕不能与尿素混合。

注:膨化豆粕是普通豆粕经过经过高温高压处理过的,估膨化豆粕不用再次加热处理。

豆粕营养成份及标准

豆粕营养成份及标准 [关键词]豆粕标准 植物蛋白类 植物性蛋白亦是提供饲料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其与鱼粉在饲料的关系中互为消长,而豆类及油实类等油脂含量丰富者,在采油后所得到的油粕类,通常蛋白质含量高,普通用来补给蛋白质,是极有用处的饲料来源。惟这些油粕类的饲料价值常视其成分、营养价,适口性、不良因子等而有差异。 豆粕 系指大豆采油过的残渣经过适度加热、干燥、粉碎者。大豆粕是鸡、猪、牛适口性良好的蛋白质源。黄豆粕之粗蛋白质含量约45%,其消化率高达 85-92%。黄豆内存在着非营养成分的urease等酵素,trypsin inhibiter,且活性很高,在生的情况下会阻碍消化率,雏鸡、子猪的发育。黄豆粕经过某种程度加热后,成长阻碍因子即失去活性,且饲料价值提高,但视其制造工程宫之加热条件面品质受到影响。其指标是使用水溶性氮素指数(NSI),ursease活性,trypsihn inhibiter含量,通常NSI 25%以下为一个指标。牛方面,加热不充分之urease活性高者不能使用于尿素配合饲料。 豆粕的自然属性 1、物理性质 颜色:浅黄色至浅褐色,颜色过深表示加热过度,太浅则表示加热不足。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 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没有酸败、霉败、焦化等异味,也没有生豆腥味。 质地:均匀流动性好,呈不规则碎片状、粉状或粒状,不含过量杂质。 比重:0.515?/FONT>0.65Kg/l 2、化学成份 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 0.5%~0.8%;胡萝卜素较少,仅0.2~0.4mg/Kg,流胺素、核黄素各3~6mg/Kg,烟酸15~30mg/Kg,胆碱2200~2800mg/Kg。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 去皮与带皮豆粕组成比较 原蛋白 质Crude Protein Extract 以太纤 维Ether Fiber % 粗纤维 Crude % 能量 Energy (kcal/kg) 带皮豆 粕 44.0(8)0.5(10)7.0(7)2240(8)去皮豆 粕 48.5(10)1.0(7)3.0(10)2475(10) 带皮与去皮豆粕氨基酸组成比较 带皮豆粕去皮豆粕精氨酸 3.4 3.8 赖氨酸 2.9 3.2 蛋氨酸0.65 0.75 胱氨酸0.67 0.74 色氨酸0.6 0.7 组氨酸 1.1 1.3 亮氨酸 3.4 3.8 异亮氨酸 2.5 2.6 苯丙氨酸 2.2 2.7 苏氨酸 1.7 2 总价值 2.4 2.7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指标,适用山东省明发同茂饲料有限公司所用的大豆粕(注:经预压-浸提法或浸提法提取油后的饲料用大豆粕)。 2 感官性状 浅黄色不规则碎片状,色泽一致,新鲜,有豆粕的特殊香味。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臭。不得掺入饲料用大豆粕以外的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物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3 质量指标(暂行标准) 水分≤14.5% ; 粗灰分≤7.0%; 粗蛋白质≥42.0%; 65%≤蛋白质溶解度≤85% 0.03 Nmg/分钟·克≤脲酶活性≤0.3% Nmg/分钟·克 4 验收指标 感官性状,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蛋白溶解度,脲酶活性。 5 卫生指标 滴滴涕(mg/kg)≤0.02 ,其余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有关的规定。 6 检验 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饲料用花生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花生粕的质量指标,用于明发同茂饲料公司所用的花生粕。 2 感官性状 碎屑状,色泽呈新鲜一致的黄褐色或浅褐色,无发酵、霉变、虫蛀、结块及异味异臭。不得掺入饲料用花生粕以外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4 质量指标 水分≤12.0% 粗蛋白质≥45.0% 粗纤维< 6.5% 粗脂肪≤2.0% 粗灰分< 8.0% 5 卫生指标 黄曲霉毒素B1(mg/kg)≤0.05,其它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的有关规定 6 检验 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实用实用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工艺2010-12-31 15:16:17 阅读8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 5、小肽含量的测定 水份的测定 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 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 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 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 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 方法: (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 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 计算 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 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 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 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m/(V1-V2)×0.2042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 V1——滴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之用量,ml;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m——邻苯二甲氢钾之质量,g; ?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氢钾之用量。 0.1%酚酞指示剂的配制:称取1.000克酚酞,溶解与100ml95%的试剂酒精中,混匀即得。

杂粕在饲料中替代豆粕的应用

杂粕在饲料中替代豆粕的应用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internet点击数:108 更新时间:2008-1-30 杂粕型饲料的概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蛋白质饲料来源以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葵粕等为主,不用鱼粉,用少量的豆粕或基本不用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等杂粕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的用量之和超过12%。 杂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十分迅速,饲料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据专家预测,2010年-2020年,我国蛋白质饲料的差额为2400万吨-4800万吨,饼粕类差额为2560万吨。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以豆粕作为蛋白饲料原料,造成豆粕供应日趋紧张,价格不定期上涨波动。 豆粕与杂粕粗蛋白含量 我国每年生产大量的杂粕,如棉籽饼粕年产量在600万吨以上,菜籽饼粕约300万吨。目前杂高的饲用价值。各种杂粕的蛋白质含量均很高,如花生粕粗蛋白含量比豆粕高,棉籽粕与豆粕接近,菜籽粕、葵籽粕等粗蛋白含量也相当于豆粕的80%左右。有些杂粕的平均氨基酸消化率也很高,如葵籽粕可达89%(豆粕氨基酸平均消化率为90%)。此外,杂粕还含有丰富的其它营养物质。如大多数杂粕均含有很高的亚油酸,有效磷含量也均高于豆粕,亚麻粕亚麻酸含量十分丰富,葵籽粕的B族维生素含量显著高于豆粕。 但由于杂粕本身存在着抗营养因子含量高,多含有毒物质等固有缺陷,其在饲料中的用量一直难以加大。经研究与实践证明,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成果-酶制剂来提高杂粕在饲料中的使用量及利用率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杂粕在饲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杂粕粗纤维含量高,特别是加工过程中脱壳不充分时。如棉籽饼粕的粗纤维含量可高达17%,亚麻籽粕粗纤维含量可达28%,带壳压榨的葵籽粕粗纤维含量更可高达32%。粗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阿拉伯木聚糖等)、果胶和木质素。粗纤维不仅本身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利用,以一种“稀释”作用使饼粕原料本身养分浓度降低,而且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表现出抗营养作用。 几种蛋白饲料原料猪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

豆粕质量

豆 粕 的 质 量 Soybean Meal Quality 作者Robert A.Swick博士 (美国大豆协会新加坡办事处) SW1--03

验室干物质数值例如一批豆粕购买时含粗蛋白48%和水分12%饲料厂的实验室对一份有代表性的样品所作分析的结果为含粗蛋白47.5%和水分13%计算方法即为47.58887 48结论是样品在分析前从空气中吸收了水分增加了重量但按购买时的干物质水 平来计算蛋白质水平是正确的 一批货的干物质总重量是极为重要的数据因为这一数据决定了所购的每一种养分的总 量饲料厂还应该在对原料称重之前对干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应该对养分含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粗蛋白 可将饲料样品中的氮含量乘以系数6.25而推算粗蛋白含量该系数是根据大多数蛋白质都含16%的氮而推导出来的所以将饲料中氮的百分含量乘以10016或6.25就可算出粗蛋白的量虽然业已证明对于某些饲料来说这一换算系数并非6.25但这些饲料最终都按6.25的蛋白质系数进行饲料混合和计算就是在所有的动物饲料中采用这一系数的理由饲料业已经接受6.25为氮含量换算为粗蛋白含量换算系数 粗蛋白测定中的主要困难在于并非原料中所有的氮都来自蛋白质或氨基酸有时候会有相当大量核酸之类的非蛋白氮化合物在最终计算中被作为粗蛋白进行处理原料中可 能存在尿素之类的杂物从而增加了原料中的氮含量这样也就增加了原料中的粗蛋白 含量所以粗蛋白分析并不能真正告诉我们任何关于氨基酸含量的信息或者关于蛋白质的质和量的信息因此粗蛋白一词绝对适当的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其来源和意义有若干种方法可用以测定原料的总氮含量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丹麦化学家Johan Kjeldahl在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的凯氏定氮法测定时将饲料样品和一种金属催化剂铜锌硒和或汞一起在硫酸中煮沸这样样品就被完全消化其中所有的有机物 都被氧化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含氮化合物中的氮都被转化为铵离子然后将溶液冷却 在其中加入碱从而使铵转变为挥发性的氨氨从溶液中蒸馏出来又被捕捉入硼酸溶液中最后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以测定氨水平并以此表示氮水平最终就表示出了粗蛋白水 平样品消化不完全以及或者操作过程中发生氨气逃逸就会导致结果错误Dumas法或称燃烧法是另一种被认可的原料比如豆粕中氮含量测定法该法要采用LECO Hewlett Packard等公司生产的仪器其优点是可避免采用凯氏定氮法时会碰到的问题采用燃烧法时样品在高温环境中在氧的作用下蒸发然后以光谱法分析所产气体中 的氮这种方法非常精确但在设备上的初始投资很大由表1可见以燃烧法得出的数值常常高于用凯氏定氮法测得的数值这通常是由于采用凯氏定氮法时样品消化不完全的缘故有些环形氨基酸比如色氨酸和酪氨酸很难消化测得的读数很低建议用纯色氨酸或烟 酸作为标准来对凯氏定氮法进行标定 表1 用凯氏定氮法和Dumas燃烧法对豆粕粗蛋白含量测定的比较 样品 实验室1 实验室2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 燃烧法 1 46. 2 45.00 46.07 2 46.0 45.88 46.56 3 45.8 45.45 46.55 4 46.0 45.71 47.13 5 46.1 46.38 46.73 平均 46.0 45.8 46.6 美国大豆协会于1998年检查了不同实验定之间的测定误差从亚洲当地的一家饲料厂获

饲料原料质量鉴定方法

饲料原料质量鉴定方法 (一)感官坚定 感官鉴定又称经验鉴定,是凭借人的五官来鉴定饲料质量的方法。要求平时注意观察各种饲料,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饲料的基本特征基础上,才能做到快速、准确地判断原料的质量优劣。 1.眼观(视觉) 观察饲料原料的形状、色泽、有无霉变、虫蛀、有无异物、硬块、夹杂物等。花生饼、胡麻饼、芝麻饼很容易发霉,特别是饼粕裂缝中常有黄曲霉污染。豆饼掺假的很多,有的豆饼中掺入玉米、豆皮、沙子、其他饼类等,需要把饼掰开,细心观察就会发展 2.舌舔(味觉) 通过舌舔或牙咬来检查饲料有无刺激的恶味、苦味或其他异味。如发霉的豆饼、棉籽饼、胡麻饼、芝麻饼等,若把饼外的绿霉擦去,用眼不易看出,通过舌舔和牙咬就会尝到刺激性的恶味。 3.鼻闻(嗅觉) 用鼻子来嗅闻饲料是否具有原料物质的固有气味,并确定有无霉味、氨臭味、发酵酸味、焦糊味、腐败臭味或其他异味。特别是对鱼粉、肉骨粉、蚕蛹粉、骨粉及油脂类的鉴别,要注意利用嗅觉来鉴定是否腐败变质。鉴别时应避免环境中其他气味的干扰。 4.手摸(触觉) 将饲料放在手上,用指头捻,通过感触来觉察其粒度的大小、硬度、黏稠性、有无夹杂物及水分的多少等。 (二)物理鉴定 1.筛分法 利用各种大小的筛子(如10目、20目、30目等)将原料过筛,观察饲料原料的粒度、搀杂物的种类及比例等。用这种方法能分辩出用肉眼看不出来的异物。 2.容重法 各种饲料原料都有其固有的容重,通过测量容重并与标准容重相比较,可鉴别饲料原料是否含有杂质或搀杂物。常见饲料原料的容重见下表。 常见风干饲料原料容重(g/L) 饲料原料容重饲料原料容重饲料原料容重 玉米626 大豆737~769 血粉616 去皮玉米720 脱壳大豆642 羽毛粉546 玉米粉544~576 大豆皮粉320 奶粉320 玉米芯粉400 溶剂浸提大 豆粕44% 561~609 干燥乳清粉561~737 带芯玉米粉578 溶剂浸提大 豆粕50% 657~673 乳糖730 玉米麸质粉482 棉籽粕593~641 骨粉801~961 干燥玉米酒糟400~416 棉籽饼641~721 牡蛎壳粉(小 于1cm) 849 玉米胚芽粕56 棉籽壳193 贝壳粉1600 玉米蛋白粉512~688 脱壳花生240~304 石粉1300~1550 小麦610~626 带壳花生272~384 碳酸钙201 小麦麸176~256 花生饼粕466 脱氟磷554 小麦粉609~625 干燥甜菜粕176~256 脱氟磷酸氢 钙 1200 小麦标准粗 粉 288~400 干燥柠檬粕328 双飞粉1350

发酵豆粕检测方法

发酵豆粕检测方法 (参考)

目录 1.检测用仪器简介 (2) 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3) 3.Elisa 大豆球蛋白(酶联免疫法) (6) 4.小肽的检测(酸溶蛋白) (10) 5.寡糖的检测——薄板层析法(TLC) (11) 6.乳酸的检测 (12) 7.蛋白溶解度的检测(PS) (13) 8.发酵豆粕蛋白溶解度的检测(改良) (14) 9.水溶性蛋白的检测 (15) 10.挥发性盐基氮(VBN) (17) 11.PH 值测定 (19) 12.水苏糖含量的测定 (20) 13.水分、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尿素酶活性的检测 (20)

1、检测用仪器简介

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是对蛋白质进行量化,比较及特性鉴定的一种经济、快速而且可重复的方法。通过对电泳条带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发酵前后或不同产品的抗原蛋白含量。 一、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主要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对豆粕中的抗原蛋白进行分离。SDS 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迭结构,并使其稳定地存在于一个广泛均一的溶液中。SDS—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由于在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而电荷因素可以被忽略。SDS—PAGE 因易于操作和用途广泛,成为许多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 二、仪器 1、电泳仪及电泳槽 2、振荡器 3、离心机(10000 转) 4、移液枪(大、中、小) 5、离心管(7ml、5ml 或 1.5ml、1ml) 三、试剂: 1、单体母液:100ml 丙烯酰胺(ACR)30g 甲叉双丙烯酰胺0.8g 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棕色瓶4℃下存放。可保存 3 个月。 2、分离胶缓冲液(4×)(PH=8.8)100ml Tris-base(1.5mol/L)18.17g SDS 0.4g 浓 HCL 调节 PH 至 8.8,定容至 100ml,过滤,4℃存放。 3、浓缩胶缓冲液(4×)(PH=6.8)100ml Tris-base(0.50mol/L) 6.06g SDS 0.4g 浓 HCL 调节 PH 至 6.8,定容至 100ml,过滤,4℃存放。 4、10%(w/v)过硫酸铵1ml 过硫酸铵0.1g

活性发酵豆粕

活性发酵豆粕(生物活性菌体蛋白)介绍 第一部分豆粕为什么要发酵 【豆粕发酵的目的】 一、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作用、酶及发酵产生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危害(综述)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IT,抑制生长。大豆中最重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约占大豆蛋白6%,IT通过对胰蛋白酶的抑制,引起胰腺肥大和增生,甚至产生腺瘤,引起动物生长抑制。 2、大豆凝集素(SBA),影响消化吸收及免疫抑制:脱脂豆粕中约含3%,难以完整吸收进入血液,引起红细胞凝集,在消化道中损坏小肠壁粘膜结构,影响多种酶的分泌,对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凝集素也对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抑制动物生长。 3、低聚糖,胃肠胀气因子:豆粕富含棉子糖与水苏糖等低聚糖,人和动物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它们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氢,少量甲烷,从而引起肠道胀气,并导致腹痛、腹泻、肠鸣等。 4、脲酶:影响蛋白吸收利用,是豆粕类蛋白原料质量重要影响因素。 5、植酸:与饲料原料中的磷结合,形成难于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植酸磷,降低动物对磷的消化吸收。 6、非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难以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水解,能在消化道形成粘性食糜,降低饲料脂肪、淀粉和蛋白等养分营养价值。 7、酚类化合物:大豆中酚类化合物如单宁可以与蛋白质如赖氨酸、甲硫氨酸相结合,使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 二、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 豆粕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大量研究表明,豆粕中存在的抗原物质能引起仔猪等幼龄动物的肠道过敏--损伤,进而引起腹泻。已证实,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 三、降解大分子蛋白质,形成易吸收的小肽蛋白 豆粕中主要组分11S 和7S 是大分子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0K D 和180K 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分子氨基酸及小肽,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S是蛋白质超速离心机组份分离时的单位,1S=1/1013秒。豆粕蛋白应用超速离心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分析,按照沉降模式,可分为2S、7S、11S和15S 共4个主要的组份,它们的比例成分为9.4%,43%,43.6%和4.6%,7S、11S含量达86%以上。

发酵豆粕中微生物影响

发酵豆粕中三种微生物的功能 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它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最大限度地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效地降解大豆蛋白为优质小肽蛋白源,并可产生益生菌、寡肽、谷氨酸、乳酸、维生素、UGF(未知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目前常见的发酵豆粕中的微生物一般为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微生物在发酵豆粕以及对动物本身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乳酸菌 乳酸菌在豆粕中通过发酵产生有机酸、特殊酶系,能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免疫反应等具有促进作用。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 乳酸菌的正常代谢可以在机体内为宿主提供可以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还可以提高矿质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的目的。 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的情况下都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因其作用不同分为三类,有共生性类型、致病性类型和中间性类型,乳酸菌就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调整肠道内菌群的平衡状态,进而改变肠道内的环境,是宿主恢复抵抗力。

3、改善免疫力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达到天然自动免疫的作用。他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所以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4、抗菌作用 乳酸菌对一些腐败菌和低温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腹泻、肠炎等。 二、枯草芽孢杆菌 在豆粕发酵的过程中会闻到有氨的气味,因为枯草芽孢杆的蛋白酶活力较强,能把大豆粕中的蛋白质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枯草芽孢杆菌在氨基酸代谢中有脱羧作用产生有机氨,这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产生的酶的活性较强,另外它还有以下重要作用。 1、拮抗致病微生物,改善体内外生态环境 枯草芽孢杆菌进入机体后能显著降低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使机体内的有益菌增加、有害菌减少,净化体内外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2、产生多种消化酶 芽孢杆菌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使其产生多种消化酶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一点在枯草芽孢杆菌上尤其突出。有很强的蛋白酶、淀粉酶、

豆粕品质的检测方法

豆粕品质的检测方法 一、评定指标 1、1:抗胰蛋白酶的活性:Trypsin Inhibitor Activity TIA大豆粕在0。01mol/LnaOH 浸泡1h过滤,滤液用PBPA水解.测胰蛋白酶活性TIU. 1、2:尿酶活性(Urease Activity UA)国际标准法(ISO)、PH增值法(ΔPH法)、扩 散法、酚红法。CHINA规定ΔPH《0。4 在0.02-0.2之间是优质豆粕.UA与TAI几 乎同步失活.在加热过度以前,TIA以全部失活. 1、3:蛋白质溶解度:(Protein Solubility)美国乔治大学:Dale & Araba (1987)以检 测豆粕是否加热过度.一定量的豆粕与0.2%NaOH溶液混合离心过滤,滤液凯氏测 氮.PS<70%,则加热过度,70-80%为适宜,测时其灵敏度不够,粒度影响,当粒度在 60-80目时方稳定. 1、4:有效赖氨酸:赖与精氨酸属热敏性AA,高温时Lys与还原糖发生Maillard反应. 测定法有:A染料结合法(DBL):二硝基氟苯(FDNB),三硝基磺酸(TNBS),酸性橙-12, 茚三酮发生特异性呈色反应.B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5:蛋白质的水溶解度和氮的水溶解度:蛋的质的水溶解度(PDI)与氮的水溶解度 (NSI),二者只是与水混合后的搅拌强度不一样。PDI是8500r/min的速度搅拌 10min,NDI是120r/min搅拌30min。PDI测定豆粕的加热程度比UA和PS(NaOH) 灵敏,NSI在7-27.8%是可以接受。NSI低于10%则为加热过度。Balloun & Hgymard(1959):加热时间延长,NSI降低,加热过度,则大大降低,鸡的增重与饲 料报酬降低。 1、6考马氏亮蓝法:Kratzer(1989): 考马氏亮蓝对蛋白质考马氏亮蓝考马氏亮蓝显色 对AA不显色并与PS相关度好但考法测的实际值大大低于凯氏法测的蛋白质溶解 度。这可能与凯氏法将全部AA包括在蛋白质内的缘故。但考法较PS法测的时间短 的多,故考法更适合评价经受不同热处理时间后饲料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1、7:其它方法:橙黄G染色法(只能有限鉴定过分加热处理的大豆粕)、甲醛滴定法、 甲酚红染色法(每克豆粕吸收甲酚红的毫克数2-3mg为生豆粕,3.3-3.7mg为加工不 足,3.8-4mg为适当,4.3mg为加热过度)、颜色亨特色值。(Smith1981:颜色与蛋白 质有较高的相关性) 二、豆粕质量与生产性能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 5、小肽含量的测定 水份的测定 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 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 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 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 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 方法: (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 (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 计算 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 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 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 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m/(V1-V2)×0.2042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 V1——滴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之用量,ml;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m——邻苯二甲氢钾之质量,g;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氢钾之用量。 0.1%酚酞指示剂的配制:称取1.000克酚酞,溶解与100ml95%的试剂酒精中,混匀即得。

发酵豆粕的研究与应用

发酵豆粕的研究与应用 [提要] 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常用的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原料,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比例合理,但是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其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处理豆粕,不仅可以有效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还能够将豆粕的蛋白质降解成小肽,更利于消化吸收,同时还能够产生有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大大提高了豆粕的营养价值。本文从豆粕营养价值、发酵豆粕特点、发酵豆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营养价值 一、豆粕的营养特点 豆粕是大豆榨油之后的副产品,一般其粗蛋白含量在43%~48%之间,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比较高,其含量约为2.5%~2.8%。目前豆粕在饲料工业和畜牧养殖上有广泛的应用。与棉粕、菜粕、花生粕相比,豆粕具有氨基酸含量平衡、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等特点;与动物来源蛋白(如鱼粉、骨肉粉、血浆蛋白粉等)相比,豆粕具有货源充足、不易被病原菌污染或氧化腐败,含毒害物质概率低、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所以豆粕是一种优良的植物性蛋白饲料源。 (一)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豆粕虽然营养价值很高,但是豆粕中还存在着许多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会影响动物对豆粕营养成分的消化。在豆粕中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大豆凝血素、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大豆抗原蛋白及致甲状腺肿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的存在,一方面对动物体内某些消化酶起抑制作用或与营养物质络合成不易消化的成分等,使得豆粕的消化率和动物的吸收率下降;另一方面对动物体内的某些器官起到破坏作用,对动物的生理、生长、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豆粕中常见抗营养因子有以下几类: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这是大豆中的主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会造成动物出现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抑制鸡、猪等畜禽的生长、抑制动物体内胰蛋白酶活性,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蛋白酶,引起胰腺的肿大。 2、植酸。能在肠胃中与多种二价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的植酸盐络合物,大大降低了动物对微量矿物质的吸收与消化,会使动物出现矿物质缺乏症状,如厌食、消瘦、生长迟缓和脱毛等。 3、脲酶。本身是没有毒性,但能将豆粕中部分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降低氮的利用率,大量氨的存在会引起肌体氨代谢障碍,可引起动物中毒。 4、脂肪氧化酶。约占豆粕蛋白质的2%左右,能使大豆产生豆腥味和苦涩味,

豆粕质量与尿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豆粕质量与尿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1) 作者:沈慧乐, 杨秀文, Shen Huile, Yang Xiuwen 作者单位:沈慧乐,Shen Huile(美国大豆协会), 杨秀文,Yang Xiuwen(北京奶牛研究所) 刊名: 饲料广角 英文刊名:FEED CHINA 年,卷(期):2005(16) 被引用次数:8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乔自强蛋白质分解的影响因素[期刊论文]-啤酒科技2011(3) 2.康玉凡.李德发.邢建军.王燕华68个去皮和带皮豆粕的常规营养、脲酶活性及蛋白质溶解度比较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11) 3.周伟.黄小春.姚文海不同加热时间对大豆粉蛋白质溶解度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8(2) 4.李铁军.贺建华.陈孝珊脱毒桐饼(粕)蛋白质溶解度测定的适宜条件[期刊论文]-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2) 5.周兵.李树文.张宏玲.简丽.程宗佳不同膨化温度下膨化大豆中脲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变化趋势浅析[期刊论文]-饲料广角2006(6) 6.谭宝玲.冯建文.陈丽.Tan Baoling.Feng Jianwen.Chen Li豆粕中尿素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应用推广[期刊论文]-饲料工业2007,28(9) 7.蒋爱民.郭善广.白福玉.邵晓明.王志江.何文新.何瑞奇.JIANG Aimin.GUO Shanguang.BAI Fuyu.SHAO Xiaoming .WANG Zhijiang.HE Wenxin.HE Ruiqi广式腊肠加工及贮藏过程中蛋白质降解动态研究[期刊论文]-肉类研究2008(11) 8.周妍蕾豆粕中尿素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及检测方法探讨[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10(19) 9.左青.孙维众.戴劲松论豆粕质量鉴定方法[期刊论文]-中国油脂2002,27(2) 10.初雷.李爱科.高玉鹏.栾霞菜籽粕品质指标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油脂2009,34(11) 引证文献(8条) 1.何余勇.许赛英不同加热时间对大豆蛋白质溶解度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江西饲料 2011(5) 2.裴成江.杨正德饲料粉碎粒度研究[期刊论文]-饲料博览 2009(6) 3.周伟.黄小春.姚文海不同加热时间对大豆粉蛋白质溶解度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08(2) 4.刘玉兰.李燕.汪学德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6(12) 5.刘玉兰.汪学德对品质受损大豆加工产品质量的研究及评价[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07(6) 6.刘玉兰.吴卫忠.张百川大豆膨化工艺技术对其产品质量的影响[期刊论文]-粮油加工 2007(2) 7.刘玉兰影响大豆产品质量因素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8.豆洪启.秦飞.耿超.张玉良.王毅敏.安红周全脂大豆挤压膨化调质工艺的优化[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13(4) 引用本文格式:沈慧乐.杨秀文.Shen Huile.Yang Xiuwen豆粕质量与尿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1)[期刊论文]-饲料广角 2005(16)

杂粕替代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精)

杂粕替代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核心提示:蛋白质饲料来源以棉子粕、菜子粕、花生粕、葵子粕等为主,不用鱼粉,用少量的豆粕或基本不用豆粕,棉子粕、菜子粕等杂粕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的用量之和超过12%。杂粕在饲料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 蛋白质饲料来源以棉子粕、菜子粕、花生粕、葵子粕等为主,不用鱼粉,用少量的豆粕或基本不用豆粕,棉子粕、菜子粕等杂粕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的用量之和超过12%。 杂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十分迅速,饲料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据专家预测,2010年~2020年,我国蛋白质饲料的差额为2400万吨~4800万吨,饼粕类差额为2560万吨。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以豆粕作为蛋白饲料原料,造成豆粕供应日趋紧张,价格不定期上涨波动。 豆粕与杂粕粗蛋白含量 我国每年生产大量的杂粕,如棉子饼粕年产量在600万吨以上,菜子饼粕约300万吨。各种杂粕的蛋白质含量均很高,如花生粕粗蛋白含量比豆粕高,棉子粕与豆粕接近,菜子粕、葵子粕等粗蛋白含量也相当于豆粕的80%左右。有些杂粕的平均氨基酸消化率也很高,如葵子粕可达89%(豆粕氨基酸平均消化率为90%)。此外,杂粕还含有丰富的其他营养物质。如大多数杂粕均含有很高的亚油酸,有效磷含量也均高于豆粕,亚麻粕亚麻酸含量十分丰富,葵子粕的B族维生素含量显著高于豆粕。 但由于杂粕本身存在着抗营养因子含量高,多含有毒物质等固有缺陷,其在饲料中的用量一直难以加大。经研究与实践证明,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成果——酶制剂来提高杂粕在饲料中的使用量及利用率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杂粕在饲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杂粕粗纤维含量高,特别是加工过程中脱壳不充分时。如棉子饼粕的粗纤维含量可高达17%,亚麻子粕粗纤维含量可达28%,带壳压榨的葵子粕粗纤维含量更可高达32%。粗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阿拉伯木聚糖等)、果胶和木质素。粗纤维不仅本身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利用,以一种“稀释”作用使饼粕原料本身养分浓度降低,而且还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表现出抗营养作用。李文胜

饲料用大豆粕国家标准

饲料用大豆粕国家标准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指标及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为原料以预压—浸提或浸提法取油后所得饲料用大豆粕。 二、引用标准 GB 5490-5539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检验 GB 6432-6439 饲料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项测定方法 GB 8622 大豆制品中尿素酶的活性测定 三、感官性状 本品呈浅黄褐色或淡黄色不规则的碎片状,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嗅。 四、水分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0% 五、夹杂物 不得掺入饲料用大豆粕以外的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六、质量指标及分级标准 1.以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控制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见下表。 表1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料产量(万吨) 年份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料 1990 3122 50.82 21.01 1999 5600 1000 160 3.三项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

4.二级饲料用大豆粕为中等质量标准,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 七、脲酶活性允许指标 1.脲酶活性定义为在30?5?和pH值等于7的条件下,每分钟每克大豆粕分解尿素所释放的氨态氮的毫克数。 2.饲料用大豆粕的脲酶活性不得超过0.4。 八、检验 1.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的检验,按照GB6432-6439的有关规定执行。 2.脲酶活性的检验按GB 8622执行。 九、卫生标准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 十、包装、运输和储存 饲料用大豆粕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类,分级储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8-10-11批准,1989-09-01实施。

发酵豆粕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0818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210670002.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0818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_QiTaHangYe/82/FaJiaoDouPoShiChangDiaoYanYuQianJing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发酵豆粕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发酵豆粕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发酵豆粕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通过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发酵豆粕行业企业准确把握发酵豆粕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是发酵豆粕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发酵豆粕行业发展趋势,洞悉发酵豆粕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正文目录 第一章发酵豆粕产品概述 第一节发酵豆粕产品定义、性能 一、发酵豆粕的基本概念 二、发酵豆粕产品的优点 三、发酵豆粕的应用效果 第二节发酵豆粕生产设备技术 一、发酵豆粕的工艺流程 二、发酵豆粕的关键技术

豆粕营养成份及标准

豆粕营养成份及标准 [关键词]豆粕 标准 植物蛋白类 植物性蛋白亦是提供饲料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其与鱼粉在饲料的关系中互为消长,而豆类及油实类等油脂含量丰富者,在采油后所得到的油粕类,通常蛋白质含量高,普通用来补给蛋白质,是极有用处的饲料来源。惟这些油粕类的饲料价值常视其成分、营养价,适口性、不良因子等而有差异。 豆粕 系指大豆采油过的残渣 经过适度加热、干燥、粉碎者。大豆粕是鸡、猪、牛适口性良好的蛋白质源。黄豆粕之粗蛋白质含量约45%,其消化率高达85-92%。黄豆内存在着非营养成分的urease trypsin inhibiter ,且活性很高,在生的情况下会阻碍消化率,雏鸡、子猪的发育。黄豆粕经过某种程度加热后,成长阻碍因子即失去活性,且饲料价值提高,但视其制造工程宫之加热条件面品质受到影响。其指标是使用水溶性氮素指数(NSI ),ursease 活性,trypsihn inhibiter 含量,通常NSI 25%以下为一个指标。牛方面,加热不充分之urease 活性高者不能使用于尿素配合饲料。 豆粕的自然属性 1、物理性质 颜色:浅黄色至浅褐色,颜色过深表示加热过度,太浅则表示加热不足。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 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没有酸败、霉败、焦化等异味,也没有生豆腥味。 质地:均匀流动性好,呈不规则碎片状、粉状或粒状, 不含过量杂质。 比重:0.515?/FONT>0.65Kg/l 2、化学成份 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较少,仅0.2~0.4mg/Kg ,流胺素、核黄素各3~6mg/Kg ,烟酸15~30mg/Kg ,胆碱2200~2800mg/Kg 。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 去皮与带皮豆粕组成比较 原蛋白质Crude Protein Extract 以太纤维Ether Fiber % 粗纤维Crude % 能量 Energy (kcal/kg) 带皮豆粕 44.0(8) 0.5(10) 7.0(7) 2240(8) 去皮豆 粕 48.5(10) 1.0(7) 3.0(10) 2475(10)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

发酵豆粕 教槽料是指猪出生5天后开始补料时至断奶后10天内所使用的饲料。在这期间乳猪的营养生理特点是: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大部分消化酶的活性低,对植物性蛋白和淀粉的消化率低,主要依靠母乳的营养。为达到提早... 教槽料是指猪出生5天后开始补料时至断奶后10天内所使用的饲料。在这期间乳猪的营养生理特点是: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大部分消化酶的活性低,对植物性蛋白和淀粉的消化率低,主要依靠母乳的营养。为达到提早乳猪猪诱食的目的,又能够克服乳猪断奶营养应激的效果,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消化利用率高和降低腹泻的高品质的乳猪教槽料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 乳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部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很好地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这就要求在蛋白原料选择上,既要考虑原料的营养成分,又要考虑其适口性和乳猪的营养生理特点。不能仅凭简单的实验室分析和资料的说明,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实际生产数据来进行选择。 1蛋白质原料的选择 蛋白质原料的选择应从消化率、氨基酸比例、降解产生小肽的速度、蛋白质含量和成本等多方面考虑。在乳猪教槽料配方中,常用的蛋白

质原料有血浆(球)蛋白粉、高蛋白的乳清粉、鱼粉、膨化大豆(豆粕)、发酵豆粕(大豆)和啤酒(核酸)酵母等等。植物性蛋白中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例如大豆抗原(主要以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为主)是一种致敏因子,是导致仔猪营养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家一直尽量少用植物蛋白,多选用动物蛋白。 动物性蛋白质也有一定的劣势,价格比较昂贵,一些动物性蛋白加工或储存不当容易携带或滋生病原体,鱼粉容易氧化产生过氧化物、组胺和肌胃糜烂素等,同时还有同源性比较近等生物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困扰一些配方师,左右为难,难以取舍。 2发酵豆粕的特点与优势 发酵豆粕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植物蛋白源同微生态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是微生态制剂在饲料中原料化的一个体现。发酵豆粕采用优质多菌种协同发酵,利用微生物丰富的酶系,将植物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寡肽,并将植物蛋白中的抗营养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血凝素、抗原蛋白等彻底分解,植物细胞壁100%破裂,蛋白质消化率大于95%,显著改善了适口性和消化率。同时通过工艺条件的控制,将大量有益菌及其产物(乳酸菌、酵母菌、小分子蛋白、乳酸、维生素和未知促生长因子(UGFs)都保留了下来,使得产品既具有优质蛋白饲料的特性,又具有微生态制剂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