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8和9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8和9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8和9的认识》

“8 和 9 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8 和 9 的认识”。

【课标要求】1. 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

内数(8 和9)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

置;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

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2.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 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 0—7 各数,在学习数的认识上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基础和经

验基础。本节课将继续学习 8 和 9 两数的认识,对数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序数含义、写数

字进行训练。本节课的学习将为下节课学习数的组成、运算做知识准备,继续为认识数

字 10、认识 11—20 各数做学习经验的贮备。

主题图:教材安排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主题,其意就是让孩子通过数途中的事

物认识 8 和 9 的基数意义,初步感受8 和 9 之间的联系。同时联系现实生活,渗透环保教育。

图中花坛两边的树、花坛中的花、黑板上的字数量是8 的物体,学生和老师的人数、花

盆和蝴蝶的数量,让学生形成9 的数量。

接下来摆学具的安排,先摆8 个学具,再摆9 个,加深学生对8 和 9 的关系的认识。再

通过计数器、直尺图以及点子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7、 8、 9 之间的大小关系,体会数的顺序。

为了区分8 和 9 的序数和基数意义,教材安排了12 生肖中前9 个小动物,在原有知识基

础上通过圈画,继续建立序数和基数的意识。最后安排了8 和 9 的书写,通过书写示范,使

学生弄清8 和 9 的写法,利用描虚线巩固数字的写法,最后放手让孩子利用空格自己书写。

【学情分析】第三单元已经学习了1— 5 各数的认识,本节课前还学习了 6 和 7 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认识数上已经积累了充足的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所以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有

一定的观察能力,基本可以准确的找到主题图中关于数字8 和 9 的事物,也能正确的比较7、8、9 的大小。容易出错的可能会出现在区分序数和基数上,针对这一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采取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示范提问、同桌互相提问的方式巩固知识,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

学习中解决问题,攻克难点。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字的过程,掌握数数的方法,观察发现7、8、9 之间的大小关系,区分8 和 9 的序数和基数的意义。

2.参与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拨一拨、找一找、比一比的数学活动,建立数感、渗

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数学思考力。

3.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激发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7、 8、 9 之间的大小关系,区分8 和 9 的序数和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区分8和9的序数和基数的意义,书写8 和 9。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计数器、课件。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设想】

1.情境创设,激情引趣;动手操作,培养能力;渗透环保思想。

我校低段教学模式提倡快乐学习,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学习知识,突出学生展示能力的培

养。在教学之中,学生与数字做朋友,学习知识就成了了解朋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

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会知识。同时通过画、找、圈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主题图的学习中,渗透环保思想,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2.扎实基础,攻克学习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区分8 和 9 的序数和基数的意义,书写8 和 9。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

能够更好的理解基数和序数,安排教师示范提问题、学生模仿老师为学生示范提出问题、学

生互相提问、同桌展示提问的方式来巩固这一知识。学生在问答中区别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明白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在书写8 和 9 时,为了让孩子你能够学会写这两个数字,在书写课

题时将 8 和 9 写在田字格中,并带着孩子书写;在学习书写方法时将数与实物联系起来,8 像葫芦, 9 像气球,然后再次学习书写数字。在书写中安排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写、独立书

写的方式让孩子能够按正确的笔画书写。通过以上的训练及教学活动让孩子能够轻松快乐的攻

克难点,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孩子们,前面的学习我们和数字王国里的数字交上了朋友,今天他们带着新朋友来到了

我们的课堂,可是他们淘气的爬上了树,快来把他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拉下树,在草地

上排排队。(课件出示:挂在树上的数字,要求从小到大的顺序找出来。可以开火车的读数。)大家找得真好,我们看这些数字,哪些数字你已经学过,那些数字你还不太了解呢?

引出主题:今天就来学习8 和 9 的认识。(板书课题。)

2. 出示主题图,生活中寻找8 和 9。

课件展示:出示主题图,学校花坛一角师生共同整理花坛的场面。

问题 1:找一找8 藏在哪里?

预设:花坛的两边有8 棵松树。

花坛里有8 朵美丽的花。

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 个大字。

8个小朋友

问题 2:找一找 :9 藏在哪里?

预设:有9 只蝴蝶在花丛中飞。

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 盆花。

有8 个小朋友和 1 位老师共 9 个人。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时的情况,安排学生台前数一数所指事物的个数,不

仅训练了学生数数的能力,而且可以在数数的过程中渗透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

数。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起点数数,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直观的感知“只要不重

复,不遗漏,数数的结果与数事物的次序无关”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认识了基数。在学生

描述主题图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完整,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在学

生说到黑板上的字时及时的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同学的数量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图

中的盆花、蝴蝶、人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二、动手操作、认识基数

1. 画一画:动手画8 和 9 个圆

要求:先画8 个圆。再画8 个,在 8 个圆的基础上画9 个圆形。

2.拨一拨:计数器拨珠子

教师出示计数器,教师拨珠子,学生数,拨7 颗珠子。

问题:再拨一颗一共是多少颗?

预设:8颗

问题:我想拨出9 颗珠子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认识到:8比 7多 1, 9 比 8多 1。

3.找一找:直尺上找一找 8、 9

找到 8 和 9,描述位置。

引导学生顺读、倒读。

4.比一比:比较 7、 8、 9 的大小

学生独立思考,指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拨一拨学生能够体会到9 比 8 多 1,再经过观察可以看到7、8、 9 在直尺上的位置,为下面的比较大小做准备。通过前面的铺垫在比较大小时,学生水到

渠成的明白7、 8、 9 的大小关系。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并且积累了活动经验,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课间休息、区分左右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精神集中的时间有限,为了让孩子可以休息一下,所以安排

了这个伸手、拍肩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区分左右,从而在圈画小动物时能准确的找到左,

为区分序数基数的训练做知识准备。】

四、动笔圈画、书写训练

(一)区分基数和序数

看你们学的认真、玩的快乐,小动物也来和我们一起玩了。

1.出示十二生肖前 9 个图。

要求:把左面的 8 只动物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8 只小动物画上帽子。

解决方法:学生独立思考,课本上圈画,指生汇报。

2.教师示范提问题。

老鼠排第一位,谁排第8 位?

解决方法:独立思考,指生汇报。

3.引导学生提问,指生回答。

4.同桌间互相提问。

5. 同桌展示提问、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区分8和 9 的基数和序数意义,只是将书上设

置的问题解答明白是不够的,为了强化这一知识点,就要发挥学生的互学作用,学生互相提

出和解答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巩固8、 9 的基数和序数意义,还可以复习1— 7 的基数、序数意义,充分的达到区分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的目的。】

(二)观察写法、描摹书写

1.观察数字像什么?

8 像葫芦, 9 像气球。

2.练习运笔,书空练习。

3.描写数字。

4.独立书写。

5.展示书写成果。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学生通过实际的实物与数字相联系的方法记住数字的字形,在

通过书空、描写、独立书写的环节切实的把8 和 9 的写法掌握。展示环节可以让学生向写得

好的同学学习,产生比较和竞争的学习氛围,从而将数字写的更好。】

五.归纳总结、反思提升

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数字宝宝,他们就是8 和 9。我们学会了数、比较、

写 8 和 9,还学会了圈画出 8 个和 9 个物体,找出第 8 和第 9 个物体,你们可真棒!下节课,我们

还会继续去认识这两个数字宝宝,希望大家能学的更开心。

【设计意图: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说出具体学习了什么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

进行总结。总结过程中注意肯定学生的收获和表现,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六. 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7< 88< 9

8> 79> 8

【设计意图:板书时将数字写在田字格中,上课初学生就能够体会到数字的书写方法。

比较大小时,学生通过观察点子图中点子的数量,描述7、8、9 的大小关系,通过板书,学生能过清晰的感受到7<8、8>7、8<9、9>8。在教写数字时,还可以在田字格中进行范写。整体板书清晰明了。】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篇一: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案例】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案例 案例1【解方程】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能力目标: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3.重点 难点 案例2【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 1. 2. 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难点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案例3【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能形成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能养成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 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案例4【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方程的思想。通过有效 2 3学生能乐于学数学,遇到困难不避让,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 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案例5【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1.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3.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 难点 案例6 1. 3.情感与态度:能养成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数学应用意识。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导言 (一)课程定位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中的数与形为研究对象,在抽象、推理、应用的往复循环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与计算机的结合过程中,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在人类文明史上,数学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是其他科学的基础,也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仍然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数学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数学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需的工具,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长远发展以及当前学习其他课程具有奠基意义,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等具有独特作用。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得到基本素质的培育和提高。 (二)课程理念 1.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数学课程应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主要强调: ——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要关注数学学习对促进学生基本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 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还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数学学 习与其在个性方向上的发展相适应。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 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 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2.充分关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过程 课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要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主要强调:——将课程与学习融为一体。要精选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学目标电子教案

一年级 (1)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经典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练习题.docx

17-15__16-3 16-5__6+9 14+5__13-7 16-3__3+15 6+2__6+5 20-11__14+2 18-15__18-8 12+8__6-4 10+2__10-4 16+3__4-2 17-5__7-5 3+10__6+13 16-11__17-8 20-10__7+8 4+13__7+3 12+3__9+9 12+3__10+8 3+5__7+11 9-3__3+6 18-7__4+3 18-8__20-15 5+3__8+9 2+12__18-2 16-10__6+7 2+17__14+4 11+3__6+4 16-9__5+14 19-6__10-6 9+4__18-11 19-4__15-11 17-15__11-9 18-4__4+4 7+5__5+11 8+6__18-4 8-6__12-8 10-7__14+5 18-8__3+10 2+4__15-6 10+5__5+12 17-12__16+4 4+4__18-13 19-14__10+4 4+7__8-2 17-3__13-2 10+5__10-8 17-8__3+13 11-7__6+14 16-7__11+2 2+5__3+3 4+5__8+7 9+8__20-13 8-3__7+13 4+16__10+5 7-4__10-7 11+3__6+8 2+18__12-3 5+7__2+17 10-5__19-4 8+2__11-4 8+2__12+2 6-2__17+2 18-14__8+2 6+14__6+8 2+6__4+16 9-7__13-5 3+17__7+11 8+9__3+13 16-9__3+16 14+6__20-10 10+2__5+8 14+2__2+13 2+13__18-12 2+12__12+7 16-7__7+12 5+8__11+5 9+11__4+16 4+5__13-9 13-7__7+7 20-9__2+7 16-13__13-4 20-15__8+3 15-4__6+3 13-9__10+7 9+3__3+15 7+10__19-8 7-3__10+9 17-11__2+14 10-4__8+9 20-7__15-13 19-3__14-8 12-6__3+8 11+5__9-5 12-6__2+8 6+13__10+5 9-2__20-9 3+13__20-5 2+11__11-7 7+6__11+3 16-6__8+12 6+7__20-2 19-7__18-12 10-2__4+9 19-16__18-4 11+9__10+6 10+5__6-3 13-10__3+10 13+6__6+11 6+10__13-6 5-2__20-15 18-13__19-8 20-5__6+6 3+8__8-3 5+7__5+12 4+6__12-5 7+11__15-3 12-7__19-8 11+6__2+14 17-15__9+10 9+2__20-12 13-3__15-5 15-12__5+13 7+8__20-11 4+8__5-3 19-11__5+15 18-15__9+3 15-10__7+10 19-13__14+4 2+2__18-13 17-7__14-2 7+2__6+3 20-2__17-3 2+13__3+12 13+7__17-5 10-6__17-12 19-11__17-6 14-8__8+8 6+12__16-5 20-12__12-10 7+4__19-3 15-7__18-2 8-4__16-3 12+5__19-15 3+2__12+4 16-3__13+7 3+10__17-9 3+10__3+16 2+7__18-11 11-9__18-3 5+11__7-4 17-2__7+4 5+13__9+9 13-2__15-2 15-10__15-9 18-9__20-16 15+5__12-6 12-8__16-9 9+4__3+17 12-9__19-11 17+2__15+3 16-14__14-7 6+11__19-12 10+2__15+4 4+16__10+2 7+6__19-17 12-3__19-13 19-2__6+10 13-8__16-4 18-11__15-6 5+4__18-5 18-2__7+9 12-9__2+7 5+9__3+6 11+6__12-8 10-2__15-8 18-6__10-7 11+7__8-6 5+14__9+11 8+5__13-3 18-7__13+2 18-5__4-2 7+13__13+5 20-8__16-9 15-4__2+15 15-12__18-12 18-12__8+4 15-2__11+6 2+12__2+17 3+13__20-10 18-16__13-8 7+12__11+8 13-11__3+8 17-3__7-2 20-14__2+8 6+8__12+8 9+9__10+3 6-3__8+6 17-14__8+2 9+7__12+2 16-12__20-10 2+4__12+8 19-12__17-4 14+5__12-5 13-2__10-5 2+16__12-4 13+5__4+12 2+3__15+2 8-6__18-7 20-3__3+7 10+7__13-7 2+10__4+5 5-3__12+6 4+13__20-9 8-3__5+13 9+7__9+8 9-5__18-8 12+2__4+12 19-17__12+8 5+10__18+2 6-4__12-10 13-10__19-4

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1 数学与数学课程 一、新技术革命与数学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础,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西方国家在20世纪六十年代实现工业化之后,就从工业社会逐步进入信息社会,并且,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使数学的应用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在自然科学的三大前沿——天体演化、物质结构和生命起源的研究中,都用到了大量的、高深的现代数学。数学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环境科学、人口问题和自然资源的研究,以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难题。数学还用于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艺术领域。当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一切科学技术部门与生产、生活中。数学思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不需要一定数学训练的人类活动领域。未受数学的影响而大为改观的科学技术部门已经寥寥无几。并且出现了各门科学为了自身的完善而逐步“数学化”的趋势。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改变了数学的面貌。今日的数学已不仅是一门研究数和形的科学,它还是一种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从人造卫星到核电站,从天气预报到家用电器,各种高新科技中高精度、高速度、高自动化和高效率等特征,无不是运用数学方法并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数学在运筹优化、人工智能、图象识别、机器证明,以及生物数学、数学考古学、数学心理学、数学语言学等方面的应用,使人们惊叹数学应用的“不可预测性”。数学与计算技术的结合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还是一种意识或思维方式,人们经常需要用数学的观点去处理问题。数学也是一种交流手段,人们可以用它简明而准确地传递信息。数学在形成人的世界观、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未来的世界是科学化的世界。未来的科学是数学化的科学。 二、数学科学和数学教育 数学应用范围的扩大,推动了数学本身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现代数学的面貌。 数学科学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三个部门。基础数学又称纯数学,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表格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 2.分数的意义(二) 3. 真分数和假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 5.约分(一) 6.约分(二) 7.通分(一) 8.通分(二)9.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0、整理和复习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一) 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4.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5、分数加减混合 运算(二) 第六单元统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第八单元总复习: 1.因数与倍数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3.分 数的加法和减法 4.图形的变换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分数乘 法应用题 3. 倒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分数除法: 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分数 除法应用题 3. 比 第三单元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1.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分数应 用题 第四单元圆: 1. 圆的认识 2. 圆的周长和面积 3. 扇形 4. 轴对称图形 第五单元百分数: 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 百分数和分数、 小数的互化 3. 百分数应用题 4. 纳 税 5.利息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比例: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正比例和反 比例的意义 3. 比例的应用 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 1. 圆柱 2. 圆锥 3. 球 第三单元简单的统计(二) 1. 统计表 2. 统计图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1、数和数的运算 2.代数初步知识 3. 应用题 4. 量的计量 5.几何初步知识 6. 简单的统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1-12全册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一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院,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小学二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位置,25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加减法中算。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的组成的,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变化)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变化)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的变化:“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几个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五、“双基”变“四基” 2001年版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版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七、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八、实施建议的变化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根据几年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在深入调查、认真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组形成了的《标准》(修改稿)。标准(修改稿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例与结构做了适当调整 本次修改,在保持原课程标准基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经充分讨论,在结构上有两处调整。

小学数学1——6年级常见的比较大小口诀及方法(附练习)

小学数学1——6年级常见的比较大小口诀及方法(附练习) 比较大小是小学数学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小学阶段常见的个位数比大小、多位数比大小、小数比大小、分数比大小等。今天,小初老师就给大家整理了部分小学阶段常用的比大小的口诀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位数大小比较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小数大小的比较 小数大小看高位,整数大时数就大。 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十分位大时数就大, 十分位相同看百分位,百分位大时数就大。 比较大小练习 5( )4 3()5 2()2 1()3

4()3 2()1 5()5 4()5 10+7()17 9+5()15 7+6()12 6+5()10 3+8()13 9+2()12 17()7+7 17()9+6 12()7+5 8()8+2 13()8+4 14()5+7 4+7()7+4 7+8()15-5 8+5()8-5 6+8()9+6 2+9()14-2 11+5()7+8 5+9()10+4 13-2()11+1 27+21( )45-21 47-26( )18+28 50+25( )60+28 44-43( )62-5 55+14( )55+23 54+36( )28-13 41+15( )43-22 59-42( )78-52 9×9( )8×9 3×2( )7×2 8×4( )3×8 6×9( )8×2 5×7( )6×9 2×8( )9×4 6×5( )7×3 7×2( )3×4 20÷5( )12÷2 24÷8( )16÷8

18÷6( )12÷3 14÷7( )28÷4 81÷9( )40÷8 15÷5( )35÷7 63÷7( )42÷6 36÷9( )32÷4 3.01( ) 2.99 9.44( ) 9.46 3.567( )3.576 15.60()15 1()0.999 10.10()10.1 7.3( )7.9 1.35( )1.350 6.58( )6.85 6.7( )8.2 0. 09( ) 0.1 7.4 ( )7.14 3.14( )4.13 10.347( )10.343 0.473( )0.46 12.001( )12.01 5.192( )5.129 0.6()0.6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知识技能 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1.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2.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4.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

怎样写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怎样写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部 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 谐地发展”。在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四方面组成,即知 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 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 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 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是怎样通过课 堂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目标呢?“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一 般来说,不仅能定出具体的目标,而且在教学中实施,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多元 化整体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想 讲一个一位青年教师找我备课过程中的小故事: 这位老师备课的内容是《标准》新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开 始就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了她打算利用多媒体教学,作了很多“课件”,展示了各 种各样的钟表,钟表的指针可以活动的,非常精制,来教给学生认识钟表。我 不忍心地打断了她的发言,问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她很坦率地说:“胡老师,我还没写呢?不过,我知道要让学生认识整点和几点半。”我又问她;

“你知道《标准》中规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吗?”青年教师回答说:“知道,那我 再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思考题吧,但是,要完成四方面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 时间不够啊!”这时,我们又打开课本,课本中在认识钟表这一部分,安排了“小明的一天”,呈现了代表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起床、上学路上,在课堂上,午餐、课外活动、睡觉六幅情境图及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这就说明我们要联系 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认识钟表。我问她:“你们班有同学认识钟表吗?”她说:“一半以上都认识,”那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怎样激发学生体会 认识钟表的必要性呢?青年教师有了好主意,她说:“我把课件中的钟表附上背景,家庭房间内的钟,学校大厅墙上的钟,火车站门前的钟……,在具体情境 中使学生体会到认识钟表会给生活带来很大方便,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 利用课本中的情境图,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是几时”。在全班交流时,我要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这是6时,这是7时半。”我情不止禁地说:“这样学生不仅能认识6时、7时半,就可以类推到7时、8时、……12时;8 时半、9时半、……12时半,使学生初步接触抽象、概括、推理等数学思想”。 我们俩越说越兴奋,青年教师说:“我还想联系我们班学生生活的实际,他们正 好上午8时上课,11时半放学,下午2时上课,3时半放学,让学生在自己学 具钟面上拨一拨。”我也出了一个主意“在最后你可以让学生拨7时半,再问一 问学生早上7时半一般你在干什么(一般在上学路上),晚上7时半一般你在 干什么(一般随父母看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 观念。”青年教师接着说:“我还可以利用课本上最后那幅情境图,让学生说一

比大小小学数学三年级

比大小小学数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根据表示分数的图例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dm2 小正方形,水彩笔 教师准备:涂好1/4、3/4颜色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吸铁石,苹果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整数比大小 谈话:董老师知道我们三(2)班有48位学生,你们知道三(1)班有多少人吗?36人,48和36谁大呢? (指名学生回答) 这是两个整数的比大小。 2、小数比大小 师:我还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是5.73元,谁能说出一个比5.73要大的小数? 3、引出“分数可以比大小” 师:整数能够比较大小,小数能够比较大小,你们说,分数能够比较大小吗?(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比大小。(板贴课题) 那你们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 二、探讨 (一)、 1、看图比大小,建立“形象比较”的模型 (1)、(板书“3/4 1/4”)3/4和1/4谁大呢?让学生猜测。 (2)、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下,看这张正方形纸,我把它平均分成四分,把其中的一分涂上颜色,拿出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分,把其中三份涂上颜色。通过涂色,(板贴图)你们认为哪个分数大?为什么? (3)、那3/4和1/4中间可以填什么符号?(板书“>”)这个式子会读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2、摆苹果比大小 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接下来董老师要分苹果了,老师这有8个苹果,分给袁霜凌1/8,给商伟寅3/8个,请问我给谁的苹果多?为什么? 3、试一试,找规律 (1)、师:看来同学们都可以借助图形来比分数大小了,请同学们翻开书本58页,完成第1、2题,左边2题。 (2)、报答案(板书3/10 7/10) 观察三组分数,找找规律? 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比大小有什么规律? 板书: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二) 分母不相同的情况下呢? 1、猜一猜 1/2 1/4 1/8哪一个大? 2、展示比大小 3、完成试一试 4、观察找规律 板书: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对答案 3、数学故事 两个小熊分苹果,怎样分公平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你是怎么学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优点: 1、导入由整数比大小到小数比大小,自然引出分数比大小。并且联系了生活。 2、通过学生折、涂动手操作的方法学习分数比大小,强调了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3、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生动有趣,课堂气氛好。 4、最后的小结,使整个课完整,并且学生回答的非常完整。 设计、方法缺点: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名词解释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 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解读 一、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基本理念。 (一)总:六大理念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3、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5、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6、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分六大理念的解读: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关于数学课程的功能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当是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的数学。 怎样理解有价值的数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五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目标(与教参同)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参同)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教学的价值。 课时教学目标【共4课时】 第1课时轴对称(新授课) 教学内容:学习轴对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教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2.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力目标: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教学过程:略。 第2课时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2,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1、2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美学价值。 2.知识目标: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找出其对称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