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期末复习说课讲解

仪器分析-期末复习说课讲解
仪器分析-期末复习说课讲解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分析方法?请分别加以简述。

答:a、光学分析法b、电化学分析法c、分离分析法d、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法:分为非光谱法和光谱法。非光谱法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的,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等性质的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测定法。光谱法是物质与光互相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间的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而进行分析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法:利用溶液中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法:利用样品中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吸能力、迁移速率等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法。

其他:其他仪器分析法和技术: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力学等性质进行测定的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如:免疫分析、热分析、光声分析等。

2、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著优点?

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优化组合,使各自优点得到充分发挥、缺点得到克服、分析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用解决了:程序控制、计算、条件选择等问题。

3、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析信号与被分析物质组成的内在关系和规律,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进行形态和结构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由于这类方法的测定常用到各种比较昂贵、精密的分析仪器,所以称仪器分析。

与化学分析相比:优点:选择性高、重现性好。缺点:仪器复杂、昂贵,相对误差较大。4、检出限:是评价一个分析方法及测试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是指某一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内,可以定性地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 在检出限附近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检出限可分为测量方法检出限和仪器检出限。

5、比移值: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

又称Rf值,是色谱法中表示组分移动位置的一种方法的参数。定义为溶质迁移距离与流动相迁移距离之比。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一个常数,因此有可能根据化合物的Rf值鉴定化合物。

6、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行测定,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7、准确度: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用误差或相对误差描述,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第二章分析吸光分析法

1、为什么分子光谱总是带状光谱?

当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必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这些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是叠加在电子跃迁之上的,所以是带状光谱。

2、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可能有:σ→σ*、σ→π*、π→σ*、π→π*、n→σ*和n→π*等六种形式,产生有机化合物分子光谱的电子跃迁形式有:n→σ*、π→π*、n→π*三种。

3、何谓生色团、助色团、长移、短移、峰、吸收曲线?

生色团:分子能吸收特定波长光的原子团或化学键。

助色团:与生色团和烃相连且能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NH2等。

长移:某些有机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共享电子对的基因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的现象。

短移:某些有机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共享电子对的基因使吸收峰向短波长移动的现象。峰:吸收曲线的峰称为吸收峰,其中吸收程度最大的峰称为最大吸收峰。

吸收曲线:又称吸收光谱,通常以入射光的波长为横坐标,以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A 为纵坐标,在200-800nm波长范围内所绘制的A-λ曲线。

4、溶剂效应:溶剂极性的不同也会引起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峰发生红移或蓝移,这种作用称为溶剂效应。

5、有机物分子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答:有R吸收带、K吸收带、B吸收带、E吸收带四种类型。

R吸收带:由发色团(如-C=O、-N=O等)的n-π*跃迁产生的。

特点:跃迁所需能量少,通常为200-400nm;跃迁概率小,一般ζ<100,属于弱吸收。

K吸收带:由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产生的。

特点:跃迁所需的能量较R吸收带大;跃迁概率大;K吸收带的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数目、位置、取代基种类等有关。

B吸收带:由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跃迁产生的。

特点:当苯环上有取代基且与苯环共轭或在极性溶剂中测定时苯的精细结构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

E吸收带:由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跃迁产生的,可分为E1带和E2带。

特点: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常用来判断是否有芳香环。

6、如何选择使用参比溶液?参比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用适当的参比溶液在一定的入射光波长下调节A=0,可以消除由比色皿、显色剂、溶剂和试剂对待测组分的干扰。

选择:a、当显色剂、试剂在测定波长下均无吸收时,用纯溶剂作参比溶液;

b、若显色剂和其他试剂无吸收,而试液中共存的其他离子有吸收,则用不加显色剂

的试液为参比溶液;

c、当试剂、显色剂有吸收而试液无色时,以不加试液的试剂、显色剂按照操作步骤

配成参比溶液。

7、何为配对池?如何正确选择使用配对池?

答:吸收池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受化学腐蚀或受摩擦的程度不同,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的本底吸光度有差异,差异最小的同一规格的吸收池称为配对池。

选择:工作时,用空气空白或蒸馏水空白在一定波长下测吸光度值,选择配对池投入使用,如果吸收池受污染严重,用适当的试剂处理并用蒸馏水洗净后在进行选择,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8、计算化合物CH2=C C=CH2的λmax

CH3 CH3

解、母体二烯 217nm

两个取代基 5nm×2

计算值(λmax)227nm

9、产生红移吸收的条件是什么?

答: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的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10、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时,为什么要求试样为单一组分且为纯样品?为什么试样不能含有游离水分?

答:若试样不纯,混合中各组分的光谱相互重叠,给未知化合物的鉴定带来困难,水有红外吸收,会引起严重干扰,使样品的红外光谱失真,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窗片,使透光性变差,所以试样中不能含游离水分。

1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答:(1) a、.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匹配;

B、辐射与物质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即分子振动必须伴随偶极距的变化。

(2)不是,只有发生偶极矩的变化时才会产生红外光谱,如CO2分子的振动。

12.大多数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图上实际出现的峰数为何比理论计算少得多?

答:⑴某些振动频率相同,简并为一个吸收峰;

⑵某些振动吸收频率十分接近,仪器无法分辨,表现为一个吸收峰;

⑶某些对称振动没有偶极矩的变化,不产生吸收光谱;

⑷某些振动吸收强度太弱,仪器灵敏度不够,检测不出来;

⑸某些振动吸收频率超出了仪器的检测范围。

第四章原子光谱分析法(AAS)

1、共振线:原子在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相互跃迁称为共振跃迁,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

2、原子吸收法有何特点?它与吸光度法比较有何异同?

答:特点: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选择性好,方法简便;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广泛应用

同:基本原理相同(朗比定律);都属于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上机测定相均为液体

3、何为锐线光源?原子吸收光线法中为什么要采用锐线光源?简述空心阴极灯(HCL)产生特性锐线光源的基本原理

答: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产生的光源

锐线光源具有:1能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2能发射锐线;3辐射光源强度大,稳定性好待优点,所以用锐线光源

原理:不在阴极和阳极间施加足够大的直流电后,电子由阴极高速射向阳极,运动中与内充惰性气体原子碰撞并使其电离。电离产生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高速撞击阴极腔内壁被测元素的原子,使其以激发态的形式溅射出来,当它很快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便辐射出该金属元素的特征性共振线,这就是空心阴极灯产生锐线的基理

4、原子吸收法主要有哪些干扰?怎样消除或抑制?并举例说明

答:光谱干扰:1非共振线干扰通过减小单色器出射狭缝宽度的方法抑制或消除

2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干扰采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减小这种干扰

3分子光谱吸收的干扰利用氘灯发射的连续光源作背景校正扣除电离干扰:加消电离剂来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化学干扰:抑制:根据具体情况加入某些试剂,例:待测元素与一些物质形成高熔点,难挥发,难离解的化合物,导致吸光度下降

物理干扰:消除:尽量保持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物理性质和测定条件一致

5、使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原子吸收法有什么影响?

答:自然变宽;热变宽;压力变宽;谱线叠加变宽,自吸变宽。

影响:主要影响原子吸收分析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6、什么是正常焰、富燃焰、贫燃焰?为什么说原子吸收分析中一般不提倡使用燃烧速度太快的燃气?

答:正常焰:按化学计量配比。

富燃焰:燃助比大于化学计量配比值。

贫燃焰:燃助比小于化学计量配比值。

如果燃烧速率大于供气速率,火焰可能会在燃烧器或雾化室内燃烧,将损坏甚至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一般不用燃烧速率快的燃气。

7、石墨原子法有何优缺点?简述还原气化法测定As、Hg的基本原理。

答:优点:原子化程度高,式样用量少,灵敏度高,安全。

缺点:精密度不高,装置复杂,操作复杂,分析速率慢。

基本原理:将As、Hg元素的化合物在低温下与强还原剂反应,使被测原子本身变为气态或生成气态化合物,然后送入吸收池中或在低温(<1000℃)下加热进行原子化测定。

8、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1)、标准曲线法:待定与标准溶液组成相近似的拟量试液。

(2)、标准加入法:待测元素的浓度加入标准后仍成良好线性。

(3)、浓度直读法:仪器工作条件稳定,试液与标准溶液的操作条件相同。

(4)、双标准比较法:采用两个标准进行工作,其中一个比试液稍浓,一个比试液稍稀。

(5)、内标法:在标准溶液和标准试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试样中不存在的内标元素,同时测定分析线和内标线的强度比,并以吸光度的比值对待测元素含量绘制标准曲线。

9、测定某样品中的锌,称2.5000g用适当方法溶解后定容为250.00ml,混合后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现准确吸取10.00ml该溶液两份,一份加入25ug/ml锌标准溶液100ul,然后定容为25.00ml,混匀,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得吸光度为0.033.另一份不加标准溶液,同样定容为25.00ml,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022,求样品中的锌含量?

解:Ax=0.022 Ao=0.033

Co=(25x100x0.001)/25.00

=0.100(ug/ml)

代入式

Cx=Ax/(Ao-Ax)*Co=0.022/(0.033-0.022)*0.100

=0.2(ug/ml)

所以样品中锌的含量为

0.2/(2.5/250*10/25)=50(ug/g)

第八章色谱分析导论

1、色谱分析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类型?

答:其最大特点为高分离效能。高检测效能、选择性好、高速快捷。

类型:按两相状态分:a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b液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c超临界流体色谱(临界相为超临界流体)

按固定相的外形及性质分类:a柱色谱:固定相装在管内的色谱法

b薄层色谱:固定相涂在玻璃板或其他平板上的色谱法

按分离原理分:

a吸附色谱:利用固体固定相表面对样品中给组分吸附能力强弱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分析的色谱法

b分配色谱:根据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分离分析的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对各组分的亲和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法

2、试述塔板理论与速率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答:塔板理论从热力学角度形象的描述了溶质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平衡和分离过程,成功的解释了色谱峰的正态分布现象和浓度极大值的位置。提出了计算和评价柱效的一些参数。但由于其假设不符合实际分离过程,不能解释造成谱带扩张的原因和影响柱效的各种因素,不能说明为什么在不同流速下测得的塔板数不同,应用上受到了限制。

速率理论吸收了塔板理论中板高的概念,并充分考虑了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和传质过程,从而在动力学基础上较好的解释了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该理论模型对气相,液相色谱都适用。

3、从色谱流出曲线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答:1、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或位置,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3、根据色谱峰下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5、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4、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什么?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什么?

答:理论塔板数,采用有效理论塔板数neff和有效塔板高Heff评价柱效能。

相对保留值、分离度,相对保留值越大,相邻两组分的t’相差越大,分离越好;值为1时,两组分不能分离。

5、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柱长下,色谱峰的宽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理论塔板数)。

第九章气相色谱法(GC)

1、简述气相色谱仪的分离原理和流程。

答: 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别,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流程: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检验和数据处理系统。2、对固定液和担体的要求是什么?如果选择固定液?

答:对担体的要求:具有足够大的表面积和良好的空穴结构,使固定液与试样的接触面积

较大,能均匀地分布成一薄膜,但载体表面积不宜太大,否则犹如吸附剂,易造成峰拖尾、表面呈化学惰性,没有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更不能与被测物起反应。热稳定性好,形状规则,粒度均匀,具有一定机械强度。

对固定液的要求:a、选择性要好;b、热稳定性好;c、化学稳定性好;d、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e、黏度低,凝固点低,以便在载体表面能均匀分布。

对固定液的选择(相似相溶原则):(1)、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流出,沸点低的先流出,沸点高的后流出。(2)、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极性次序分离,极性小的先流出,极性大的后流出。(3)、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非极性组分先流出,极性组分后流出。(4)、分离能形成氢键的试样:一般选用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与固定相分子间形成氢键能力大小先后流出,不易形成氢键的先流出,最易形成氢键最后流出。(5)、复杂的难分离物质:可选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固定液。

7、在气相色谱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几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答:组分与固定相。

8、判断下列情况对色谱峰峰形的影响:⑴样品不是迅速注入的;⑵样品不能瞬间气化;⑶增加柱长;⑷增加柱温。

答:⑴样品原始宽度大,使色谱峰扩张;⑵出峰时间拖长,峰形变宽,分离效果变差;⑶保留时间增加,延长了分析时间;⑷缩短分析时间,但选择性较差,不利于分离。

9、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测定下列组分,宜选用哪种检测器?

⑴农作物中含氯农药的残留量;⑵酒中水的含量;⑶啤酒中微量硫化物;⑷苯和二甲苯的异构体。

答:⑴ECD;⑵TCD;⑶FPD;⑷FID。

10、★在某色谱条件下,分析只含有二氯乙烷;二溴乙烷及四乙基铅三组分的样品,结果如下:

组分二氯乙烷二溴乙烷四乙基铅

F 1.00 1.65 1.75

峰面积/cm2 1.50 1.01 2.82

试用归一化法求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解:∵Xi = Aifi/(A1f1+A2f2+---+Anfn)ⅹ100%

∴X二氯乙烷= (1.00ⅹ1.50)/(1.00ⅹ1.50+1.65ⅹ1.01+1.75ⅹ2.80)ⅹ10%

=18.5%

X 二溴乙烷= (1.65ⅹ1.01)/(1.00ⅹ1.50+1.65ⅹ1.01+1.75ⅹ2.82)ⅹ100%

= 20.6%

X四乙基铅= (1.75ⅹ2.82)/(1.00ⅹ1.50+1.65ⅹ1.01+1.75ⅹ2.82)ⅹ100%

= 60.9%

11、★在一根1m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75,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应选择多长的色谱柱?

答:L2=L1(R2/R1)2=1m×(1.5/0.75)2=4m

12、★朗伯-比尔定律:A=εbc(ε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mol/cm)(b为液层厚度)(c 为被测组分浓度)

13、什么叫程序升温?温度选择的原则?检验器的应用?

答:程序升温:指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随时间由低到高作线性和非线性变化,这样能兼顾高低沸点组分的分离效果和分析时间,使不同沸点的组分由低沸点到高沸点依次分离出来,从而达到用最短时间获得最佳的费率效果的目的。

温度选择的原则:是最难分离的组分尽可能好的分离前提下,采取适当低的柱温,但应以保留时间为宜,峰形不拖尾为度,同时柱温不能超过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造成固定液流失

检测器的应用:

热导检测器(TCO):是气相色谱常用的检测器;机构简单、性能稳定、对有机物无机物都有响应。线性范围宽且不破坏样品但灵敏度较低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O):气相色谱常用检测器,机构简单、灵敏度高、死体积小、响应快、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对含碳有机物有很高的灵敏度,但FIO属于选择性检测器,只对有机化合物产生信号,不能检测永久气体H2S CO CO2氮氧化物、等物质

第10章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超临界液体色谱法

1、影响高效液相色谱峰展宽的因素有哪些?

(1)固定相,流体相和停滞流动相的传质阻力系数,当填料一定时间为定值;(2)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扩散系数;(3)固定相的厚度;(4)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5)流动相线速率

此外,柱外效应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柱前峰展宽:由于进样器和进样器到色谱柱连接管的死体积以及进样时液体扰动引起的扩散都会一起色谱峰的展宽和不对称

柱后峰展宽:主要是由检测器流通池体积和连接管引起的。

2、高效液相色谱仪一般分为哪几部分?试比较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异同点?

答:有四个主要部分: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此外还配有梯度淋洗、自动进样及处理等辅助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与气相色谱法相似,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气相色谱法只能分析气体和沸点较低的化合物,可分析的有机化合物仅占有机物总数的20%,对于那些沸点高,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的有机物,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分析;

(2)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是惰性气体,仅起运载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流动相可以选择不同极性的液体,与固定相相竞争对组合的作用;

(3)气相色谱法一般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分离和测定,其应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般在室温下进行分离和分析,不受样品挥发性和高温下稳定性的限制

3、什么叫梯度洗脱?有什么优点?

答: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梯度洗脱相当于气相色谱法中的程序升温。

梯度洗脱:指在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组成(乳溶剂的极性、离子强度、PH值等)和配比,使样品中各个组分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得到分离。它的优点:梯度洗脱可以改善封形,提高柱效,减少分离时间,使强保留成分不易残留在柱上,而且保持与柱子的良好性能.

4、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答: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主要有:

(1)提高柱内填料装填的均匀性;

(2)改进固定相;

(3)粒度;选择薄壳形担体;选用低粘度的流动相;

(4)适当提高柱温。

其中,减小粒度是最有效的途径。

5、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哪些分离模式?怎样进行选择?

答:高效液相色谱法按组分在两相间分离机理的不同主要可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凝胶色谱法(体积排阻色谱法)。

各类型的分离原理以及应用如下:

(1)液固吸附色谱,利用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而分离,采用非极性或弱极性流动相,保留值取决于官能团的类型和数目。应用于分离几何异构体,不同族化合物以及用于纯化制备。

(2)液液分配色谱,根据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分配,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分配系数较大的组分保留值也较大,最适合同系物组分的分离。

(3)正相键合相色谱,利用组分在极性键合固定相与弱极性或非极性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流动相极性增大,保留值降低分离中等极性化合物。

(4)反相键合相色谱,采用非极性键合固定相和以水为底溶剂的极性流动相,利用非极性基团的疏水作用和极性基团在流动相中的二次化学平衡,如形成离子对、手性包络物、酸碱平衡等进行分离。可分离极性较小的样品,若利用二次化学平衡,可分离离子、离子型化合物,包括强酸强碱。

(5)离子交换色谱及离子色谱,组分离子与固定相平衡离子进行动态交换,根据不同组分离子对固定离子基团的亲和力的差别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应用于分离离子、离子型化合物或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解离的化合物。

(6)凝胶色谱,以孔径一定的多孔凝胶为填充剂,样品按照尺寸差异进行分离。小分子保留值大,大分子保留值小。根据孔径尺寸范围不同,有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离范围,应用于分离高分子、生物大分子等。

6、化学键合相有什么优点?

答:⑴固定相不易流失,柱的稳定性和寿命较高;

⑵耐受各种溶剂,可用于梯度洗脱;

⑶可以键合不同基团以改变选择性,是HPLC较为理想的固定相;

⑷表面均一,没有液坑,传质快,柱效高。

7、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与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比较有什么突出优点?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与其它色谱法比较:

(l)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

SFC法的柱效一般比HPLC法要高:当平均线速度为0.6cm·S-1时,SFC法的柱效可为HPLC法的3倍左右,在最小板高下载气线速度是4倍左右;

SFC法的分离时间也比HPLC法短。这是由于流体的低粘度使其流动速度比HPLC法快,有利于缩短分离时间。

(2)与气相色谱法比较出于流体的扩散系数与粘度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因此SFC的谱带展宽比GC要小;SFC中流动相的作用类似LC中流动相,流体作流动相不仅载带溶质移动,而且与溶质会产生相互作用力,参与选择竞争。应用比GC低得多的温度,实现对大分子物质、热不稳定性化合物、高聚物等的有效分离。

8、何谓正相色和反相色谱?

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它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其流出顺序是极性小的先流出,极性大的后流出。

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它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其流出顺序与正相色谱恰好相反。

9、超临界流体色普仪与气相色谱仪和高效益相色谱仪有何不同?

答:(1).高效益相色谱仪只在柱出口加高压,而超临界流体色谱仪整个都处在足够的高压下;

(2).色谱柱的控温系统与气相色谱仪类似,但必须很精密;

(3).超临界流体色谱仪必须装有毛细管限流器,以实现流体器两端相的瞬间转变。

第12章核磁共振波普和质谱分析法

1、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属于吸收光谱分析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待测物必须置于强磁场中,研究其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4~600MHz)的吸收。

2、质谱法:主要是通过对离子荷质比(m/z)的分析来实现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3、离子源:把样品分子离子化,并得到带有样品信息的离子。它包括电子离子源EI、化学离子源CI、快原子轰击源FAB、电喷雾电离源ESI、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MALDI、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等,其中最常见的为电子电离源和化学电离源。

4、联用技术的关键是解决与质谱的接口以及相关信息的高速获取与存储问题。

四台考试仪器:

A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 —Vis)

组成:光源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信号显色器

各部分作用:1、光源:提供一组连续具有一定强度的辐射光。

2、单色器:将光源辐射的连续光分出近似单一波长的单色光学装置。

3、吸收池:用于盛放试液或参比溶液的装置。

4、检测器:将光学信号转变为电学信号的装置。

5、信号显示器:记录电信号、换成人们认识的数据。

B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结构:锐线光源原子化系统

单色器

检测器

各部分作用:1、锐线光源:提供待测元素特征光谱,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2、原子化系统:提供能量使试样干燥,蒸发并使分子转变成基态原子。

3、单色器:把待测元素的共振钱与其他干扰谱线分离开来,只让待测元素的

共振线通过。

4、检测器:将待测的光学信号转变为点信号,经放大后显示出来。

C气相色谱仪(GC)

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

控温系统

检查记录系统

各部分作用:1、气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获得纯净的、流速稳定的载气。

2、进样系统:把待测物品(气体或液体)快速而定量地加到色谱柱中进行色

谱分离的装置

3、分离系统:分离样品。

4、温控系统:对气相色谱的汽化室、色谱柱和检测器进行温度控制的装置。

5、检查记录系统:被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入检测器,按其浓度和质量

随时间的变化,转变成相应电信号,经放大后记录和显示,绘出色谱图。

气相色谱:GC 紫外—可见:UV—Vis

薄层色谱:TCL 原子吸收:AAS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核磁共振:NMR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红外吸收:IR

质谱:MS

D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主要部件: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记录系统。

各部件作用:

高压输液系统:输出流量精度高、流量稳定的溶剂。

进样系统:把待测物品快速而定量地加到色谱柱中进行色谱分离的装置。

分离系统(色谱柱):分离待测物品。

检测记录系统:被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入检测器,按其浓度和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转化成相应电信号,经放大记录和显示,绘出色谱图。

色谱图——样品流经色谱柱和检测器,所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doc..

仪器分析试题库 1、在测定20%C 2H 5OH 粘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需在恒温槽内进行是因为液体的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 B .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的一部分对液体的另一部分流动时表现出来的阻力 C .测定时必须使用同一支粘度计 D .粘度计内待测液体的量可以随意加入 2、测定粘度时,粘度计在恒温槽内固定时要注意 A .保持垂直 B .保持水平 C .紧靠恒温槽内壁 D .可任意放置 3、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使用的电极是 A .玻璃电极 B .甘汞电极 C .铂黑电极 D .光亮电极 4、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测量频率需调到( ) A .低周档 B .高周档 C .×102档 D .×103 档 5、在电动势的测定中,检流计主要用来检测( ) A .电桥两端电压 B .流过电桥的电流大小 C .电流对消是否完全 D .电压对消是否完全 6、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小液体的接界电势 B .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 C .减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D .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7、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直接用指针式伏特计来测量 B .在铜—锌电池中,铜为正极 C .在甘汞—锌电池中,锌为负极 D .在甘汞—铜电池中,甘汞为正极 8、在H 2O 2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的建立实验中,如果以()t V V -∞lg 对t 作图得一直线则 ( ) A .无法验证是几级反应 B .可验证是一级反应 C .可验证是二级反应 D .可验证是三级反应 9、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 ) A .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B .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C .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D .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10、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量气管液面下降的同时,下移水平管,保持水平管水面大致与量气管水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主要是为了 ( ) A .防止压力的增大造成漏气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0142110 课程类型:必修课 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型:基础方向课 学时:64学时讲课学时:60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化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 执笔人:刁春鹏审定人:张金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要求 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利用较特殊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形态分析及结构分析。它具有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仪器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常用的主要仪器分析方法,介绍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典型仪器的结构与性质,利用这些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定结构的分析任务,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和更好的指导工农业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它为后续课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它是许多学科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测试手段,并在提高人才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重点介绍光谱、电化学和色谱三大块和质谱法的内容。 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极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等。 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常用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会使用一些仪器。 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了解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为后续课的学习及今后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用到先修课的一些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第1章绪论 学时:2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

仪器分析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课程学分:5 总学时:90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课程定位 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应检验工的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方法,熟练使用分析仪器,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选择分析方法,解决相应问题,具备从事轻化产品检验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轻工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检验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它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是下一步进行顶岗实习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检验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课程倡导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具体实训项目为线索来进行,项目如下:纯碱中微量铁测定、废液中Co2+和Cr3+检测、水中苯酚含量分析、自来水中钙含量测定、水中铜含量分析、洗发水pH值的测定、牙膏中氟含量检验、废液中I-和Cl-的分析、白酒中杂醇油的测定、乙醇中微量水分析、西瓜中多糖的测定以及茶叶中咖啡因的分析等。这些项目包含了仪器分析类型:可见光光度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了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比较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及外标法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仪器分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应用

仪器分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仪器分析发展的现状及其基础地位,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存在的局限性及最新发展趋势。特别是当今仪器分析技术吸取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生物学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完善现有的仪器分析技术,使仪器分析技术正朝着快速、准确、自动、灵敏以及适应特殊分析方向而迅猛发展,这就是当今仪器分析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关键词:仪器分析分析方法发展趋势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分析化学也不例外。分析化学是四大化学之一,包括两大范畴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仪器分析又分为基础仪器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又分为波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电镜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1 仪器分析技术的基础地位 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信息科学,用于陈述事物的运动状态,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交流。现代仪器分析也是一门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生产、处理、流通、也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和信息显示等,有效地扩展了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人们通常将信息与物质!能源相提并论,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支柱。世界由物质组成的,没有物质世界便虚无缥缈。能量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源泉,没有能源,世界便成为静寂的世界。信息则是客观事物与主观认识相结合的产物,没有信息交换,世界便成为没有生气的世界,人类无法生存和发展。 生产和科研的发展,特别是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对分析化学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是什么”、“有多少”?而是要求提供更多更全的信息,即从常量到微量分析,从微量到微粒分析,从痕量到超痕量分析,从组成到形态分析,从总体到微区分析,从表现分布到逐层分析,从宏观到微观结构分析,从静态到快速

仪器分析教案

1.1 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两者的区别在于:①检测能力②样品的需求量③分析效率④使用的广泛性⑤精确度 1.2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和信号特点,仪器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 ⒈ 学分析法 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 ???? ?的变化折射、衍射等基本性质物质之后,引起反射、非光谱法:电磁波作用拉曼散射 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光谱法:依据物质对电 ⒉电化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⒊色谱法 以物质在两相间(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 ⒋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分析等 。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历史较久远,应用十分广泛,与其它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相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所用的仪器简单、价廉,分析操作也比较简单,而且分析速率较快。 在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面,例如化合物的鉴定、结构分析和纯度检查以及在药物、天然产物化学中应用较多。 本章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原理和结构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定性及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讲解思路: 让学生首先了解: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因而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而各种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的产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一定区别。电子跃迁类型是本章的难点。最后了解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使物质产生吸收光谱并对其进行检测。鉴定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 2.1.光分析法概论 内容提要: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电磁波谱原 重点难点:电磁波谱区 一、电磁辐射的性质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⒈波动性 电磁辐射是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可以用频率(υ)、波长(λ)和波数(δ)等波参数表征。掌握频、波长、波数的定义及之间的关系。 ⒉微粒性 普朗克方程 E λ ?=υ=c h h (2-3) 该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起来, 二、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的大小顺序排列可得到电磁波谱,不同的波长属不同的波谱区,对应有不同的光子能量和不同的能级跃迁。能用于光学分析的是中能辐射区,包括紫外、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2.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内容提要:介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概念。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收光度法,它包括比色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因而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的产生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一定区别。 有机化合物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σ、π和n 电子就跃迁到高能态,可能产生的跃迁有σ→σ*、n →σ*、π→π*和n →π*。各种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或吸收波长与有机化合物的基团、结构有密切关系,根据此原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结构分析。 无机络合物吸收带主要是由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而产生的。电荷转移跃迁的摩尔吸收系数很大,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以建立这些络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重、难点:分子的电子能级和跃迁 生色团的共轭作用 d-d 配位场跃迁 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位体π-π*跃迁。 2.3.朗伯比耳定律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仪器分析试题库

1、在测定20%C 2H 5OH 粘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需在恒温槽内进行是因为液体的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 B .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的一部分对液体的另一部分流动时表现出来的阻力 C .测定时必须使用同一支粘度计 D .粘度计内待测液体的量可以随意加入 2、测定粘度时,粘度计在恒温槽内固定时要注意 A .保持垂直 B .保持水平 C .紧靠恒温槽内壁 D .可任意放置 3、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使用的电极是 A .玻璃电极 B .甘汞电极 C .铂黑电极 D .光亮电极 4、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测量频率需调到( ) A .低周档 B .高周档 C .×102档 D .×103 档 5、在电动势的测定中,检流计主要用来检测( ) A .电桥两端电压 B .流过电桥的电流大小 C .电流对消是否完全 D .电压对消是否完全 6、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小液体的接界电势 B .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 C .减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D .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7、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直接用指针式伏特计来测量 B .在铜—锌电池中,铜为正极 C .在甘汞—锌电池中,锌为负极 D .在甘汞—铜电池中,甘汞为正极 8、在H 2O 2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的建立实验中,如果以()t V V -∞lg 对t 作图得一直线则 ( ) A .无法验证是几级反应 B .可验证是一级反应 C .可验证是二级反应 D .可验证是三级反应 9、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 ) A .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B .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C .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D .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10、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量气管液面下降的同时,下移水平管,保持水平管水面大致与量气管水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主要是为了 ( ) A .防止压力的增大造成漏气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实验一 气相色谱法测定烷烃混合物中正己烷、正庚烷和正辛烷的含量 —归一化法定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归一化法的定量的基本原理以及测定方法 2、了解气相色谱仪器的结构,掌握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色谱定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色谱图上各色谱峰代表何组分,根据各色谱峰的保留值进行 色谱定性分析。 在一定的色谱操作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确定不变的保留值 定性的依据,只要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已知纯样和待测试样进行色谱分析, 分别测量各组 分峰的保留值,若某组分峰的保留值与已知纯样相同,则可认为二者是同一物质。这种色谱 定性分析方法要求色谱条件稳定,保留值测定准确。 确定了各个色谱峰代表的组分后,即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第 个待测组分的质量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A )呈正比: m i =f i X A 式中A 为其峰面积(cm 2 ),f i 为相对校正因子。 经色谱分离后,混合物中各组分均产生可测量的色谱峰;则可按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 的质量分数,设为 f i 相对校正因子,则 归一化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定量结果与进样量无关,且操作条件不需严格控制。缺点 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分离出峰。 三、 仪器和试剂 1 .仪器:GC-14C 型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 N2000色谱工作站;毛细 管色谱柱(非极性);微量进样器(luL ),高纯度(99.999%)的氢气、氮气、压缩 空气等高压钢瓶。 2 .试剂: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均为 AR 混合物试液。 四、 色谱条件 毛细管色谱柱:①0.22mmx 25m 柱温:80C ;气化室温度:180C ;检测器温度(FID ): 180^; 衰减为2;氢气:空气=1:10 (流量);载气为N (99.999%),柱前压力为:0.08MPa: 五、 实验步骤 1. 开机,先打开载气氮气高压钢瓶,调节减压阀使钢瓶输出压力为 0.4~0.3MPa ,检查色谱 柱安装及气路是否正确,有没有漏气;然后调节柱前压到 0.08 MPa 打开电源开关,按实验 条件的要求设定 (如保留时间),故可作为 m i A f i A 2 f 2 Af i — 100% A n f n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

仪 器 分 析试题库

1、在测定20%C 2H 5 OH粘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需在恒温槽内进行是因为液体的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 B.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的一部分对液体的另一部分流动时表现出来的阻力C.测定时必须使用同一支粘度计 D.粘度计内待测液体的量可以随意加入 2、测定粘度时,粘度计在恒温槽内固定时要注意 A.保持垂直 B.保持水平 C.紧靠恒温槽内壁 D.可任意放置 3、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使用的电极是 A.玻璃电极 B.甘汞电极 C.铂黑电极 D.光亮电极 4、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测量频率需调到( ) A.低周档 B.高周档 C.×102档 D.×103档 5、在电动势的测定中,检流计主要用来检测( ) A.电桥两端电压 B.流过电桥的电流大小 C.电流对消是否完全 D.电压对消是否完全

6、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小液体的接界电势 B.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 C.减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D.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7、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直接用指针式伏特计来测量 B.在铜—锌电池中,铜为正极 C.在甘汞—锌电池中,锌为负极 D.在甘汞—铜电池中,甘汞为正极 8、在H 2O 2 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的建立实验中,如果以()t V V- ∞ lg对t作图得一直线则 ( ) A.无法验证是几级反应 B.可验证是一级反应 C.可验证是二级反应 D.可验证是三级反应 9、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 ) A.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B.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C.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D.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10、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量气管液面下降的同时,下移水平管,保持水平管水面大致与量气管水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主要是为了 ( )

《仪器分析》教案讲义-05.doc

第五章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1.教学内容 1.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的能级及光谱、有机物及无机物电了能级跃迁的类型和特点) 2.吸收定律及其发射偏差的原因 3.仪器类型、各部件的结构、性能以及仪器的校正 4 . 分析条件的选择 5. 应用(定性及结构分析、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及其它方面的应用%1.重点与难点 1.比较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各种也子跃迁类型所产生吸收带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2.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分析、结构判断 3.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双波长法、导数光谱法、动力学分析法) 4.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1.教学要求 1.较为系统、深入地掌握各种电了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及其特征、应用 2.熟练掌握吸收定律的应用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3.较为熟练仪器的类型、备组件的工作原理 4.运用各种类型光谱及人岫的经验规则,判断不同的化合物 5.掌握定量分析及测定物理化学常数的常见基本方法 6.一般掌握某些新的分析技术 %1.学时安排5学时 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称 为紫夕卜■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

分子吸收200?8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第一节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 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在分子中,除了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外,还有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这三种运动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并对应有一定能级。在每一电了能级上有许多间距较小的振动能级,在每一振动能级上又有许多更小的转动能级。 若用△ E电子、△ E振动、△ E转动分别表小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差,即有△ E电子〉△ Em> △E转动。处在同一电子能级的分子,可能因其振动能量不同,而处在不同的振动能级上。 当分子处在同一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能级时,它的能量还会因转动能量不同,而处在不同的转动能级上。所以分子的总能量可以认为是这三种能量的总和:E分子=£电子+ E振动+ E转动 当用频率为v的电磁波照射分子,而该分子的较高能级与较低能级之差左E 恰好等于该电磁波的能量hv时,即有 △ E = hv (h为普朗克常数) 此时,在微观上出现分子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在宏观上则透射光的强度变小。若用一连续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分子,将照射前后光强度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电信号(吸光度A)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一张光强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图——分子吸收光谱图。 二、分子吸收光谱类型 根据吸收电磁波的范围不同,可将分子吸收光谱分为远红外 光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三类。 分子的转动能级差一般在0.005?0.05cVo产生此能级的跃迁,需吸收波长约为250?25pm的远红外光,因此,形成的光谱称为转动光谱或远红外光谱。

检验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

一绪论 临床检验技术技术分类:①临床化学检验分析技术(包括自动生化分析、干化学分析、血气分析、电 解质分析、电泳分析)②临床免疫学检验分析技术③临床血液学检验和尿液检验分析技术(血细胞分析、血液凝固分析、血液流变分析、流式细胞分析、血红细胞沉降分析和尿液分析)④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分析技术⑤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技术 二.血细胞分析技术 血液由血浆(55%)和血细胞(45%)组成。 (填空题)所谓血细胞计数主要是指计数单位容积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个数。 (填空题)白细胞被称为人体卫士,它可以防止外来微生物的侵害及其他感染。 血细胞计数有变阻脉冲法(简称变阻法)、光电计数法和激光计数法。 (大题)变阻法血细胞计数原理:血细胞是电的不良导体,将血细胞置于电解液中,由于细胞很小,一般不会影响电解液的导通程度。但是如果构成电路的某一小段电解液截面很小,其尺度可与细胞直径相比拟,那么当有细胞浮游到此时,将明显增大整段电解液的等效电阻。如果该电解液外接恒流源(不论负载阻值如何改变,均提供恒定不变的电流),则此时电解液中两极间的电压是增大的,产生的电压脉冲信号与血细胞的电阻率成正比。如果控制定量溶有血细胞的电解溶液,使其从小截面通过,也即使血细胞顺序通过小截面,则可得到一连串脉冲,对这些脉冲计数,就可求得血细胞数量。由于各种血细胞直径不同,所以其电阻率也不同,所测得的脉冲幅度也不同,根据这一特点就可以对各种血细胞进行分类计数。这就是变阻脉冲法原理。 (填空题)变阻脉冲法计数在大多数细胞计数器中是利用小孔管换能器装置实现的。 (填空题)脉冲的个数与通过小孔的细胞个数相当,脉冲的幅度与细胞体积成正比。脉冲信号经过下列步骤得出细胞计数结果:放大,阈值调节,甄别,整形。 (填空题)体积不同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产生的脉冲幅度也不同,排列序列以白细胞最大,红细胞次之,血小板最小。 (简答)什么叫细胞直方图:以体积为横坐标,以细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把细胞在一个个很小的体积范围(小于2fld,又称通道,频道)内的数量分布情况表达出来,我们称之为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显示范围从24—360fl)血小板直方图(显示范围0—36fl)白细胞直方图(显示范围是30—450fl,在直方图上表现为3个白细胞亚群,35—90fl 范围的淋巴细胞群,可以包括淋巴细胞,91—160fl范围的单个核细胞群,可以包括单核细胞、幼稚细胞,161—450fl 范围的粒细胞群,可以包括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直方图除显示分类外,还显示4个报警区域,如果某个报警区域里的计数值异常增多,就在此区域出现R 报警,R1为直方图上淋巴峰左侧区域有异常,可能有血小板凝块、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不溶性红细胞和冷凝集素等因素的影响,R2为直方图上淋巴峰和单和峰之间的区域有异常,可能有异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等因素的影响,R3为直方图上核峰和中性粒峰之间的区域有异常有不成熟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因素的影响,R4为直方图上中性粒峰右侧区域有异常,粒细胞数量过多,Rm为以上区域2个或2个以上同时有异常。 存在着2个以上的细胞同时通过细孔的现象称为重合现象。 为了在物理上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合现象,开发出了鞘流法,具体方法为:具体做法是用一毛细管对准小孔管,细胞混悬液从毛细管喷出,同时与四周流出的鞘液一起流过敏感区,保证细胞混悬液在中间形成单个排列的细胞液,四周被鞘液围绕.鞘流技术可应用于两种细胞计数原理:一为电阻抗原理,鞘流通过小孔的敏感区进行细胞计数,另一种为激光计数原理,细胞液流室较长,与激光垂直相交,激光光束对流经的每一个细胞照射后产生光散射,利用此原理进行细胞计数。 (大题)为控制细胞通过小孔时的精密度,除采用鞘流技术外,各厂家还采用了一系列相关技术:脉冲编辑,高精度体积分析,扫流技术,防反流装置VonBehrens感应器,延时计数。 定量装置中的特殊部件主要有负压泵、压力调节器、废液瓶等。 (大题)白细胞分类技术:1.容量、电导、光散射法(VCS)体积(V):测量使用的是电阻抗原理。电导法(C):根据细胞壁能产生高频电流的性能采用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细胞核和细胞浆的比例以及细胞内质粒的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第十二章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 一、基本要点: 1.熟悉法拉第电解定律; 2.掌握控制电位电解的基本原理; 3.理解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方法; 4.掌握恒电流库仑滴定的方法原理及应用。 二、学时安排:4学时 电解分析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利用外加电源电解试液后,直接称量在电极上析出的被测物质的重(质)量来进行分析,称为电重量分析法。 2.将电解的方法用于元素的分离,称为电解分离法。 库伦分析法是利用外加电源电解试液,测量电解完全时所消耗的电量,并根据所消耗的电量来测量被测物质的含量。 第一节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电解现象 电解是一个借外部电源的作用来实现化学反应向着非自发方 向进行的过程。电解池的阴极为负极,它与外界电源的负极相连;阳极为正极,它与外界电源的

正极相连。 例如:在C uS O4溶液侵入两个铂电极, 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联。如果两极之间有足够的电压,那末在两 电极上就有电极反应发生。 阳极上有氧气放出,阴极上有金属铜析出。通过称量电极上析出金属铜的重量来进行分析,这就是电重量法。 二、.分解电压与超电压 分解电压可以定义为:被电解的物质在两电极上产生迅速的和连续不断的电极反应时所需的最小的外加电压。从理论上讲,对于可逆过程来说,分解电压在数值上等于它本身所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这个电动势称为反电动势。反电动势与分解电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反电动势阻止电解作用的进行,只有当外加电压达到能克服此反电动势时,电解才能进行。实际分解电压并不等于(而是大于)反电动势,这首先是由于存在超电压之故。 超电位(以符号η来表示)是指使电解已十分显著的速度进行时,外加电压超过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值。超电压包括阳极超电位和阴极超电位。对于电极来说,实际电位与它的可逆电位之间的偏差称为超电位。在电解分析中,超电位是电 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引起的,前者与电极过程的不可逆性有关。后者与离子到达电极表面的速度有关。超电位是电极极化的度

仪器分析 试题库

复习题库 绪论 1、仪器分析法: ()2、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库仑分析法 D、电解分析法()3、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光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D、原子吸收法 ()4、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法。 A、荧光广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液相色谱法 D、纸色谱法 5、简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干净的标志。 6、简述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章电位分析法 1、电化学分析法: 2、电位分析法: 3、参比电极: 4、指示电极: 5、pH实用定义: ()6、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库仑分析法 D、电解分析法()7、在电位分析法,作为指示电极,其电极电位应与测量离子的活度。 A、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B、成正比 C、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对数成正比 D、无关 ()8、饱和甘汞电极的外玻璃管中装的是。 A、0.1mol/L KCl溶液 B、1mol/L KCl溶液 C、饱和KCl溶液 D、纯水 ()9、关于pH 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离子在玻璃表面还原而传递电子 B、钠离子在玻璃膜中移动 C、氢离子穿透玻璃膜而使膜内外氢离子产生浓度差 D、氢离子在玻璃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的结果 ()10、下列不是直接电位法中常用的pH标准缓冲溶液。

A、pH=4.02 B、pH=6.86 C、pH=7.00 D、pH=9.18 ()11、实验室常用的pH=6.86(25℃)的标准缓冲溶液为。 A、0.1 mol/L 乙酸钠+ 0.1 mol/L 乙酸 B、0.025 mol/L 邻苯二甲酸氢钾 C、0.1 mol/L 氢氧化钠 D、0.025 mol/L 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 ()12、pH复合电极的参比电极是。 A、饱和甘汞电极 B、银-氯化银电极 C、铂电极 D、银电极 ()13、经常不用的pH复合电极在使用前应活化。 A、20min B、30min C、12h D、8h ()14、pH复合电极在使用前应用下列哪种溶液活化。 A、纯水 B、饱和KCl 溶液 C、0.1mol/L KCl 溶液 D、0.1mol/LHCl溶液 ()15、已知待测水样的pH大约为5左右,定位溶液最好选。 A、pH4 和pH7 B、pH2 和pH7 C、pH7 和pH9 D、pH4 和pH9 ()16、已知待测水样的pH大约为8左右,定位溶液最好选。 A、pH4 和pH7 B、pH2 和pH7 C、pH7 和pH9 D、pH4 和pH9 ()17、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量时,需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液,这是为了。 A、减小浓差极化 B、加快响应速度 C、使电极表面保持干净 D、降低电极电阻 20、一般测量电池电动势的电极有电极和电极两大类。 21、直接电位法中,常用的参比电极是,常选用的敏感电极是。 22、在电位分析法中,对参比电极的主要要求是电极的电位已知且,最常用的参比电极有电极和电极。 23、电位分析法是通过测定来求得物质含量的方法,此方法又可分为电位法和电位法两大类。 25、溶液pH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怎样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 28、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化学电池,在25℃时测得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的电池电动势为0.209V。当下列未知溶液的电动势为:(1)0.088V;(2)-0.17V,求未知溶液的的pH 值。(10分)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任课教师简介 曾凡刚,教授,对仪器分析教学已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能跟上现代各种仪器发展的步伐。 三、课程简介 课程梗概: 仪器分析课程适合于我校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化学分析理论知识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核心课。其任务是依据物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采用精密仪器设备得到分析数据,鉴定物质体系的化学组成、测 定其中有关成分的含量和确定体系中物质的结构和形态,即要解决物质定性和定量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的基本过程。 3.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程特点: 仪器分析需要一定的大学分析化学,大学物理等课程的基础。 四、学习要求与建议 包括预习、复习、课堂讨论(或实验(实践)操作)、课外交流、作业和文献阅读等自主学习、课堂(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纪律、课程考核等方面的要求与建议。 五、教学进度、内容和要求 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1.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的基本过程。 3.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仪器分析概论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仪器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

仪器分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 应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仪器分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仪器分析发展的现状及其基础地位,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存在的局限性及最新发展趋势。特别是当今仪器分析技术吸取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生物学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完善现有的仪器分析技术,使仪器分析技术正朝着快速、准确、自动、灵敏以及适应特殊分析方向而迅猛发展,这就是当今仪器分析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关键词:仪器分析分析方法发展趋势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分析化学也不例外。分析化学是四大化学之一,包括两大范畴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仪器分析又分为基础仪器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又分为波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电镜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1 仪器分析技术的基础地位 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信息科学,用于陈述事物的运动状态,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交流。现代仪器分析也是一门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生产、处理、流通、也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和信息显示等,有效地扩展了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人们通常将信息与物质!能源相提并论,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支柱。世界由物质组成的,没有物质世界便虚无缥缈。能量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源泉,没有能源,世界便成为静寂的世界。信息则是客观事物与主观认识相结合的产物,没有信息交换,世界便成为没有生气的世界,人类无法生存和发展。 生产和科研的发展,特别是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对分析化学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是什么”、“有多少”而是要求提供更多更全的信息,即从常量到微量分析,从微量到微粒分析,从痕量到超痕量分析,从组成到形态分

《仪器分析》教案7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十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10.1教学建议 一、从应用实例入手,介绍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红外光谱仪结构特征。 二、依据红外谱图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未知物的结构为目的,介绍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在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面的应用。 10.2主要概念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二)、掌握依据红外谱图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未知物的结构方法; (三)、了解红外光谱仪的结构组成与应用。 二、内容要点精讲 (一)基本概念 红外吸收光谱——当用红外光照射物质时,物质分子的偶极矩发生变化而吸收红外光光能,有振动能级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同时伴随着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透射率随着波长而变化的曲线。 红外吸收光谱法——利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及所产生的红外光谱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 振动跃迁——分子中原子的位置发生相对运动的现象叫做分子振动。不对称分子振动会引起分子偶极矩的变化,形成量子化的振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光从振动能级基态到激发态的变化叫做振动跃迁。 转动跃迁——不对称的极性分子围绕其质量中心转动时,引起周期性的偶极矩变化,形成量子化的转动能级。分子吸收辐射能(远红外光)从转动能级基态到激发态的变化叫做转动跃迁。 伸缩振动——原子沿化学键的轴线方向的伸展和收缩的振动。 弯曲振动——原子沿化学键轴线的垂直方向的振动,又称变形振动,这是键长不变,键角发生变化的振动。 红外活性振动——凡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则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诱导效应——当基团旁边连有电负性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通过静电诱导作用会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变化,从而引起键的力常熟的变化,使基团频率产生位移的现象。 共轭效应——分子中形成大 键使共轭体系中的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双键力常数减小,使基团的吸收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现象。 氢键效应——氢键使参与形成氢键的原化学键力常数降低,吸收频率将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现象。 溶剂效应——由于溶剂(极性)影响,使得吸收频率产生位移现象。 基团频率——通常将基团由振动基态跃迁到第一振动激发态所产生的红外吸收频率称为基团频率,光谱上出现的相应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吸收峰,简称基频峰。 振动偶合——两个相邻基团的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振动偶合。

《仪器分析》教案

《仪器分析》教案 绪 论 本章是《仪器分析》课程的介绍。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联 系与区别,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它的发展情况,介绍仪器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重点在于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的几项指标。学时计划为1学时。 内容提要: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与联系、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授课方式:讲授 一、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⒈化学分析定义 ⒉仪器分析定义 ⒊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检测能力 ②样品的需求量 ③分析效率 ④使用的广泛性 ⑤精确度 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和信号特点,仪器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 ⒈光学分析法 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 ?????的变化折射、衍射等基本性质物质之后,引起反射、非光谱法:电磁波作用拉曼散射 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光谱法:依据物质对电 ⒉电化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⒊色谱法 以物质在两相间(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 ⒋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包括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分析等 。 三、仪器分析的发展概述 发展趋势 ⒈计算机技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自动化。 ⒉不同方法联用提高仪器分析的功能。

⒊各学科的互相渗透 第一章 光学分析法基础 本章是学习光学分析法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主要介绍光的波粒二象性,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基础知识。在介绍电磁辐射基础上重点讲解能级跃迁图。本章计划学时为1学时。 第一节 电磁辐射的性质 一、电磁辐射的性质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⒈波动性 电磁辐射是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可以用频率(υ)、波长(λ)和波数(δ)等波参 数表征。掌握频、波长、波数的定义及之间的关系。 ⒉微粒性 普朗克方程 Eλ?=υ=c h h (1-1) 该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起来, 二、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的大小顺序排列可得到电磁波谱,不同的波长属不同的波谱区,对应有不同的 光子能量和不同的能级跃迁。 能用于光学分析的是中能辐射区,包括紫外、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第四节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内容提要: 原子光谱项、原子光谱能收图及原子光谱选择定则,分子光谱能收分子吸 收光谱和分子发光光谱 重点、难点:原子光谱项、分子光谱能及跃迁图 授课方式: 讲授 一、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产生于原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⒈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接到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主量数n 、角量子数l2、磁量子数m和自旋量子数s 来描述。 ⒉光谱项 原子的能量状态需要用n.L.S .J 四个量子数为参数的光谱项来表征。

仪器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

仪器分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仪器分析发展的现状及其基础地位,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存在的局限性及最新发展趋势。特别是当今仪器分析技术吸取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生物学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完善现有的仪器分析技术,使仪器分析技术正朝着快速、准确、自动、灵敏以及适应特殊分析方向而迅猛发展,这就是当今仪器分析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关键词:仪器分析分析方法发展趋势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分析化学也不例外。分析化学是四大化学之一,包括两大范畴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仪器分析又分为基础仪器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又分为波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电镜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1 仪器分析技术的基础地位 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信息科学,用于陈述事物的运动状态,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交流.现代仪器分析也是一门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生产、处理、流通、也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和信息显示等,有效地扩展了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人们通常将信息与物质!能源相提并论,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支柱。世界由物质组成的,没有物质世界便虚无缥缈。能量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源泉,没有能源,世界便成为静寂的世界。信息则是客观事物与主观认识相结合的产物,没有信息交换,世界便成为没有生气的世界,人类无法生存和发展。 生产和科研的发展,特别是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对分析化学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是什么”、“有多少”?而是要求提供更多更全的信息,即从常量到微量分析,从微量到微粒分析,从痕量到超痕量分析,从组成到形态分析,从总体到微区分析,从表现分布到逐层分析,从宏观到微观结构分析,从静态到快速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